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体和绝缘体flash课件演示

导体和绝缘体flash课件演示

导体和绝缘体flash课件演示

导体和绝缘体flash课件演示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 事项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 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 事项 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 器材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四、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教科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分组 2.27 实验名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 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实验结论: 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静电。

实验名称: 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实验步骤: 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认识到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若干根。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避免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作者:————————————————————————————————日期: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年月 时间 实验者 日 实验名称: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 实验结论: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年月 时间 实验者 日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学会检查电路装置,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异同。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年月 实验者 时间 日 实验名称: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实验目的: 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若干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静电实验研究 实验报告

静电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0710130947 张臣 2010年5月19日 【实验目的】 1、掌握静电的特点,分析静电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静电学的主要实验的演示方法;掌握韦氏起电机和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 构造及使用方法。 3、加深对静电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实验器材】静电计 韦氏起电机、范德格拉夫起电机、验电器、验电羽、金属网、尖形布电器、平行板电容器、枕形导体、球形导体、起点盘及静电除尘装置、绝缘体等。 【仪器介绍】 一、验电器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质是否带电的仪器。验 电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带电物质接触金属球 时,就会有很少的带电粒子传到验电器上面,金属 箔就会张开。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和物质带电 量的大小成正比。 利用验电器判断物质所带电量正负的方法很 简单,先将一个物体与球接触,再将另一个物体与 球接触,张角变大表明两物体带同种电荷,张角变小 图 1 验电器示意图或张角先变小后变大表明两物体带异号电荷。 二、静电计 将验电器装上刻度盘与金属底座,就构成了一个静电 计,静电计的示意图如右图: 静电计可以测量带点物质的电势。将带点物质连接到小球 上,显示的就是对于地面的电势。将两个物体分别接于金 属球和底座,测得的就是两物体的电势差。 三、起电机 1、韦氏起电机 韦氏起电机是实验室常用的起电机,示意图如下: 图 2 静电计

图 3 韦氏起电机示意图 韦氏起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制作的,它靠莱顿瓶积累电荷。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两个金属球就会放电。 2、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图4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是利用橡胶皮带将负电荷从内部不断的运送到电极上,使电机所带的电荷越来越多,电势也越来越高。理论上,对地电位可以达到无穷大。 【实验内容】 实验一演示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电子在力的作用下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两个物体就会带异号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带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有张角。带电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张角闭合。可见两个带异号电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 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三、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电珠(带底座)、导线、待检测物体(钥匙、、铁夹子、回形针、铁钉、橡皮、胶带、梳子、小木棒、水彩笔等)、验电球、电笔、插座、铜片、活动记录表、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2.生:喜欢。 3.师:老师也喜欢玩具,尤其是电动玩具,老师特别喜欢。但是,在玩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在这节课帮忙解决,同学们,你们愿意吗?4.生:愿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玩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师:前几天,王老师买了一辆电动汽车玩具,不过因为不小心,玩具里面的一根导线断了(出示电动汽车玩具),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玩具再动起来呢?2.生:把导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3.师:(直接把断掉的导线连接在一起,铜线部分不接触)玩具怎么还不动啊?4.生:要先把导线外面的皮去掉,然后连接起来才可以。 5.师:为什么要去掉外面的皮啊? 6.生:因为外面的这层皮不导电。 7.师: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试试看。 8.师:(现场剥去导线外皮,连接电路,玩具又能动了。) (设计意图:以“电动玩具出现故障”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出有关导电的问题。) (三)预测:哪些物体可以导电? 1.师: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它们有的像导线内部的铜丝,容易导电,也有的像导线的外皮,不容易导电。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播放课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你们猜猜看,哪些物品容易导电?哪些物品不容易导电? 2.生:(猜测、回答) 3.师:(在flash画面中用鼠标将学生回答的物品分别拖到相应的位置予以归类)(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可以导电,为后面的检验做好准备。) (四)制作检验器并检验物品的导电性 1.师:那同学们的猜测正确吗?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检验器,通过这个检验器,就能够知道哪些物品是容易导电的,哪些物品是不容易导电的。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简单电路的知识合作设计一个检验器。 2.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检测检验器) 3.师:(巡视、辅导小组完成检验器的设计制作工作) 4.师:(课件中出示检验器示意图)制作完毕后,我们还要检查一下检验器合不合格,(现场边讲解边演示)将检验器两侧的导线连接在一起,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你制作成功了。检验器该如何使用呢?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边讲解边演示)首先,握住检验器两端的导线,将导线分别连接在被测物体的两侧,此时观察小灯泡,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学生姓名,这个是基本,如果有小组,要写上所有组员名字,并写出担任的角色,比如操作者,记录者之类的 实验题目,可以是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在哪之类的(这是物理的第一个实验,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启发) 实验仪器,这个相较于生物化学,我觉得会重要一些,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所以大家最好要写的详细一些,比如平面镜,刻度尺之类的,有时候还要加上质量,容积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用一个公式表达即可,比如s=vt,v=at等等,或者就用一句定理解释,要写的简洁明了实验步骤,就把自己做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分点写出来就行了,详细些较好 数据表格,有的需要记录数据的,比如研究动能守恒定律,需要记录几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写出结论,尽量用一句话概括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 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 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 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周次实验名称 实验 类别 实验器材 实验 时间 备注 1 不一样的电荷演示气球、木尺 2 体验静电现象分组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3 小灯泡的构造演示小灯泡 4 让小灯泡发光演示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5 做个小开关演示小木块、图钉、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 6 多种花的观察分组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 7 观察雄蕊和雌蕊演示几种植物的花雄蕊和雌蕊、放大镜、白纸 8 观察油菜花的果 实和种子 分组花朵、油菜果实、放大镜、镊子 9 观察种子的内部 构造 演示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的蚕豆种子 10 调查了解食品的 配料 分组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 11 辨别食物中的营 养成分 演示花生、小麦、鸡蛋,烧杯、酒精灯、镊子 12 观察比较生熟鸡 肉 分组生鸡肉、熟鸡肉 13 观察发霉的面包 演示 发霉的面包、放大镜 14 调查了解食品的 配料 分组 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 15 观察、识别岩石演示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 16 观察矿物的颜色 和条痕 演示几种矿物、白色无釉瓷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体与绝缘体科学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鄄城陈王小学邵凤玲 一、说教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前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本课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本课分为三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材料。(三)安全用电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1、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并连接导线,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亮了?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 2、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办法能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把两根导线重新接起来。)此时教师采用三种连接的方法:把外面的塑料皮与塑料皮相连,小灯泡没亮;把塑料皮

与铜丝相连,小灯泡没亮,把铜丝与铜丝接起来了,小灯泡亮了。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皮与塑料皮相接或是塑料皮与铜丝相接灯泡没亮,而铜丝与铜丝相接灯泡亮了?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揭示导体、绝缘体概念。 PPT出示: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二)自主学习,演示实验。 1、以橡皮为例,让学生先预测一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检测橡皮的导电性?让学生阅读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测量?(PPT出示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橡皮的方法) 2、教师演示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的方法。 3、指名学生演示检测方法,要求学生边演示边叙述,并集体填实验报告单。 4、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分组实验,整理数据。 1、检查实验材料,并预测。 PPT出示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作出预测:哪些物品能使我们的小灯泡亮起来而哪些不能?预测后,指名汇报。 2、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让学生说一说实验时应注意什么?(PPT出示“温馨提示”)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谁是组长?谁是材料员?谁是操作员?谁是记录员?谁是观察员?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找出规律。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与预测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2、根据小灯泡的亮与不亮进行分类(导体和绝缘体)。 3、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做出自己的描述(凡是金属都是导体,大部分非金属是绝缘体。 (五)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