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时间:2007-12-01 来源:印刷英才网作者:向问天

塑料薄膜在加工过程中,因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堆集并放电。在进行彩印、干复等工艺时,由于静电吸附粉尘、毛发等异物导致的薄膜质量问题问题时有产生。出格是高达数万伏的静电放电极易引燃有机溶剂,产生火灾工作。由塑料薄膜建造的包装材料对所包装的产物,出格是电子产物极易产生静电风险。而塑料薄膜经抗静电手艺措置后,不单杜绝了火灾隐患,前进了产物质量,而且防止了包装材料因吸附异物造成对所包装产物的传染,前进了粉剂产物如洗衣粉、奶粉的灌装效率。由抗静电薄膜建造的抗静电包装材料,对所包装产物如集成电路、电子仪器等起到静电防护的浸染。今朝斥地的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手艺较多,如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或用电晕放电措置薄膜概况,增长薄膜的导电性;或者经过过程接枝共聚转变聚合物分子结构,使其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或离子化基团,降落薄膜的概况电阻率;以及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抗静电剂措置手艺。而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手艺按其手艺性能分为导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ρs<105Ω;防静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105Ω≤ρs<109Ω;抗静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109Ω≤ρs<1012Ω。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手艺因其手艺性能分歧,导致其所包装产物的分歧。本文就塑料薄膜用抗静电剂的性能及浸染机理、抗静电剂措置手艺及测试编建造以下先容。?

1、抗静电剂的性能及浸染机理?

1.抗静电剂的性能添加型抗静电剂请求在低温加工如混炼、造粒、吹塑等过程中不分化、不变质;与其它助剂相容性好、塑化精采;卫生、无毒。吹塑成型后当薄膜概况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分子层遭到破损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应能实时渗出,复原薄膜的抗静电性能。涂层型抗静电剂请求与塑料薄膜附着性能好,耐摩擦;易溶于醇类、苯类、酯类等有机溶剂或水;且成膜后透明、无雾度、无彩虹现象。?

2.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 添加型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主若是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团增长薄膜概况的吸湿性,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组成陋劣亏弱的水膜,起泄漏电荷的浸染。也可增长薄膜概况的滑腻性,降落摩擦系数,防止摩擦起电。涂层型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主若是增长薄膜概况的离子浓度,以阴离子中和正电荷或以阳离子中和负电荷的编制防止电荷堆集。介电常数大的抗静电剂可增长摩擦体间的介电性,使介电耗费增长,起到抗静电下场。?

2、抗静电剂措置手艺及测试编制?

1.添加型措置手艺? 该手艺是将添加型抗静电剂按必定比例与热塑性树脂同化,并添加多种助剂,经熔融、混炼、造粒,制得抗静电粒子。抗静电剂的选用,要正视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若相容性差,则制得的抗静电粒子性能较差,但相容性太好,则抗静电剂向概况迁移的速度太慢,难以组成抗静电水膜。选用其玻璃化温度较低的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作载体树脂,有益于抗静电剂向概况迁移。与载体树脂进行熔融、混炼、造粒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连结较低的加工温度,防止抗静电剂受热分化。独霸抗静电粒子制备抗静电塑料薄膜,常采用三层(ABC)共挤吹塑工艺。正视添加抗静电粒子的比例要遵守其有用物的含量必定,并按照测试功效作适当调剂,使其概况电阻率ρs在1011Ω摆布便可。添加量增大不单增长产物本钱,而且会对后期的加工工序带来晦气影响。若要制备抗静电复合包装材料,则应把抗静电粒子插手功效面,而不插手复合面,以防止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及水膜组成阻隔层,影响复合后材料的剥离强度。用制得的薄膜(复合面经电晕措置)与其它基材经干法复合后,即得抗静电复合包装材料。?

2.涂层型措置手艺? 涂层型抗静电剂措置工艺是将离子型概况活性剂制成抗静电涂料,涂覆于塑料薄膜概况,起防止电荷堆集。涂层型抗静电剂的选用,要遵守被涂覆基材的功函数巨细来必定。塑料材料的功函数大,则易带负电;功函数小,则带正电。常见的塑料材料中,功函数由大到小的顺次依此为:PP、PE、PS、PVDC、PET、PA,即PP、PE极易带负电,宜采用阳离子型概况活性剂涂覆;PET、PA极易带正电,宜采用阴离子型概况活性剂涂覆。请求塑料薄膜概况润湿张力大于38dyn/cm2,抗静电涂料成膜性好、耐摩擦、耐化学侵蚀且浸染长久。制备抗静电涂料的编制是:将抗静电剂消融于成膜性好、与塑料薄膜附着安稳的醇溶性或酯溶性树脂或乳液中,也可用聚氨酯粘合剂作载体,用酯类消融,还可消融于溶剂型塑料涂料中,制成抗静电涂料。涂布时正视选择合适的涂布干量,设定好干燥箱道路温度,节制好卷取速度及景象相对湿度,防止涂布后产生雾度、彩虹等现象。

3.测试编制? 对塑料薄膜概况电阻率的测试,要按照GB/1410-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概况电阻率尝试编制》,在规定的景象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经抗静电剂手艺措置后的塑料薄膜在后期的加工工序如印刷、干复时印刷机干燥箱温度(50~60℃)、熟化温度(45~50℃)对其抗静电性能有必定的削弱浸染。是以抗静电塑料薄膜在印刷、干复和制袋工序、制品储存过程中,应适当增长景象的相对湿度。

常用塑料薄膜种类及印刷性质

常用塑料薄膜种类及印刷性质 这个种类有很多了,一般来说这种薄膜都很薄的,大部分塑料都可以彩印,就算本身不可以,表面做下处理或是用专用的油墨也可以到达很好效果。 首先比较常用的是PETG、PP、PE;PETG就是PET的改性,PET用在包装材料上很多,一般来说PET相比PP、PE有一定的硬度,而PP、PE的价格就比较低廉,大部分的塑料袋也是PE的,聚乙烯。 再者就是相对来说硬度高的,例如PVC、PET、PC;他们用在手机屏幕阿,绝缘片阿,手机按键冲型阿,很多的,属于高档的应用,都是可以印刷很多图案的,例如IMD技术。 另外还有一些不常用的但是也可以彩印,例如PPE、PBT、PPO、PA等等,这个你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如果厚一些的话就称之为片材甚至板材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PE 聚乙烯LDPE<中压聚乙烯> HDPE <高压聚乙烯> 印刷性能方面讲,表面极性小,油墨粘附性差,低密度比高密度的较好,吹塑,处理,印刷联动效果好。(塑料袋方面比较多) PP 聚丙烯未拉伸聚丙烯CPP 定向拉伸聚丙烯OPP(消光膜简称哑膜)。印刷性能比较好,吹塑处理联动工艺虽用水冷却,但油墨附着性不好,最好先吹塑冷却再进行电晕处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系纵横同时拉而定向,强度,透明度比未拉伸的大,可取代玻璃纸,油墨粘附不好,用量比PE稍小。 PET 聚酯薄膜,也叫涤纶薄膜,印刷性能好,用理正在增加。(包装材料方面比较多) PV A 维尼纶薄膜比聚乙烯(PE)强度和伸长性都大,且耐溶剂型优良。除酮,醇以外的有机溶剂气体具有小的渗透性。水蒸气渗透性在所有塑料膜是最高,耐水极差。物化性能随温度和温度影响变化大,是纤维包装材料,印刷性好,不适用食品包装。 PVC 聚氯乙烯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其中包括软质聚氯乙烯薄膜,非可塑性薄膜,热可塑薄膜。E/V AC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薄膜。因配比不同,性能不同,用在复合薄膜上,印刷性较好。 PT 玻璃纸,印刷性能很好,但吸水基大《高达70%》,易亲水软化,伸缩性大,不能热封,要被OPP代替 。 AL 铝箔光泽性性好,印刷性亦好。

(整理)抗静电剂产品知识简况

抗静电剂知识简介 一.静电: 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现象已为人们所熟悉,当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放电声;用毛皮磨擦后的钢笔杆可吸引小纸屑(当电荷密度达到106C/m2);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产生的劈啪声;夜间还可以看到火花(空气的击穿场强为30KV/cm);日光灯、电视机屏幕、录音机磁头等易附着灰尘现象,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电荷的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静电具有以下特点: 1.从防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超过 1010Ω.m时,材料耗散静电的能力明显减弱。从消除静电角度考虑,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应高于1010Ω.m; 2、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设备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伏至数千伏;这要比市用低电压220V,380V高得多,但积累的静电量却很低,通常为毫微库仑(nC,10-9C)级;静电电流多为微安(μA,10-6A)级,作用时间多为微秒(μS,

10-6S)级。 3、静电较之流电,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比较大,静电测量时复现性差,瞬态现象多。静电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即既能为人类造福,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等应用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如石化、电子及电工等领域。就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及电子设备的装联、调试作业而言,因接触、磨擦起电、人体电荷与接地问题就能造成很大损失。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乃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之两大危害源。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静电危害正在日益表露出来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抗静电剂组成和分类: 塑料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率。这种高电阻性能,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来自其他介质的静电荷,从而干扰加工过程的进行,或因放电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卫生,或损坏产品的性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或人体上的静电位最高可达添加抗静电剂可降低聚合物材料的带电能力,解决上述静电给塑料制品带来的问题。抗静电剂具有吸湿性,它迁移至塑料表面,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形成一层很薄的导电薄膜,使静电迅速消除。 抗静电剂一般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结构上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兼而有之。常用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有:羧酸、磺酸、硫酸、磷酸的阴离子,胺盐、季铵盐的阳

塑料薄膜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塑料薄膜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摘要:塑料薄膜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使塑料制品容易吸附尘埃,影响其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还可能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对其进行防静电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 关键词:抗静电剂表面电阻率 塑料薄膜的种类繁多,平常我们所接触的有: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酯膜等等,在农业、包装、工业、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黏附,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由于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能有效地消散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一、静电的产生 什么叫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容易失去电子的一方带上正电,容易得到电子的一方带上负电。这两种独立存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静电(即静止的电荷)。除摩擦作用之外,电场或电磁场的感应也是静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摩擦过程中的电荷不断产生也不断消失。电荷消散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即摩擦物体的体积传导,表面传导和向空中辐射。但当摩擦物体的电阻过高,电荷来不及泄露时,物体就会因电荷的聚集而带电。 二、抗静电剂的性能 添加抗静电剂要求在高温加工如混炼、造粒、吹塑等过程中不分解、不变质,与其它助剂相容性好、塑化良好,卫生、无毒,吹塑成型后,当薄膜表面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应能及时渗出,恢复薄膜的抗静电性能,涂层型抗静电要求与塑料薄膜附着性能好,耐摩擦,易溶于醇类、苯类、酯类等有机溶剂或水,且成膜后透明、无雾度、无彩虹现象。 三、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抗静电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层降低电阻形成导电网络使电荷转移,这样就可以避免电荷滞留在材料表面形成静电,另一方面,抗静电剂还可润滑材料表面、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四、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应用 目前实用的塑料抗静电剂以表面活性剂和亲水性高分子为主。 塑料抗静电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以下品种: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 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剂使用时,要在材料表面形成抗静电剂分子层。其分子的亲油性基团植于树脂内部,亲水性基团则在空气一侧取向排列。前者使抗静电剂和塑料保持一定的相容性,后者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发布的导电溶液,或自身离子化传导表面电荷达到抗静电效果。

最新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资料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2011-09-13 09:26:23) 转载▼ 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好得多。目前国内的泵送水平也较高,垂直泵送已可达到一泵高度130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提出的。1974年原联邦德国制定了流态化混凝土施工指南,接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均提出有关的报告书,有的称为超塑性混凝土。 流态混凝土特点为: 对坍落度较小的基准混凝土(3.5—9厘米坍落度),在浇筑以前加入流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拌制成坍落度达到20cm以上流动度的混凝土。即在不改变原配合比和用水量的情况下,用加外加剂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度,使其流动性更好。这种混凝土粘性好、容易流动、不离析、不泌水。 泵送混凝土是流态化混凝土的一种,由于它有泵送的要求,它所掺的外加剂还必须满足泵送的特殊要求。泵送混凝土占流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中很大的一部分,泵送剂也就成为了外加剂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泵送剂的组成及机理 泵送剂常常不是一种外加剂就能满足性能要求,而是根据泵送剂的特点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 具体的复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使用温度、不同的混凝土标号、不同的泵送工艺来确定。 主要由以下几种组分组合而成: 1、减水组分 2、缓凝组分 3、引气组分 4、保水组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6、膨胀组分 减水组分 1)普通减水剂 有减水作用,可在保持泵送混凝土所需要的流动度条件下,降低水灰比,以提高后期强度。 木质磺酸钙与木质磺酸钠是最常用的减水剂。除了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凝和引气性。有些标号较低,坍落度要求又不太高的泵送混凝土甚至只加木质磺酸盐类减水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Ξ 王雅珍,李 栋,朱清梅,庞向阳,阮诗平,杨雪静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综述了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及抗静电剂的分类和特性,着重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丙烯;抗静电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T Q314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8)07-0011-05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and Development T rend of PP Antistatic Agent W ANG Y a2zhen,LI D ong,ZH U Qing2mei,PANG X iang2yang,RUAN Shi2ping,Y ANG Xue2jing (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The generation and harm fulness of the static,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istatic agents are review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PP antistatic agent in recent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too. K eyw ords:PP;Antistatic Agents;Review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密度小、无毒、易加工、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自1957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种通用塑料之首。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聚丙烯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聚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1]。 1 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紧密接触后迅速剥离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各不相同,就会发生电子转移。一部分物体因失去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另一部分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2]。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平时可能体会不到,人走过化纤的地毯静电大约是35000V,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7000V,对于一些敏感仪器来讲,这个电压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 1967年7月29日,美国F orrestal航空母舰上发生严重事故,一架A4飞机上的导弹突然点火,造成了7200万美元的损失,并且伤亡134人,调查结果是导弹屏蔽接头不合格,静电引起了点火。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英国三艘20万t级超级油轮因洗舱时产生的静电,相继发生爆炸。我国近年来在石化企业曾发生多起因静电造成的严重火灾爆炸事故。静电的软击穿可造成敏感器件的品质劣化和使用寿命降低,而且不易被发现。另外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对人体和电子敏感器件也有一定危害[2-5]。 2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分类 聚丙烯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其分子链是非极性的,容易在应用中产生静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聚丙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消除聚丙烯所带静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入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异,习惯上多以其使用方式和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211 按使用方式不同分类 按抗静电剂的使用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外部涂敷型和内部混炼型两种类型。 21111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是将有效的抗静电剂组分配制成水、醇等适当溶剂的溶液,通过浸渍、喷涂或刷涂等方法处理塑料制品表面。随后干燥、脱除溶剂得 ? 1 1 ? 第36卷第7期2008年7月 塑料工业 CHI NA P LASTICS I NDUSTRY Ξ作者简介:王雅珍,女,1961年生,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的改性和功能材料的研究。 wyz6166@1631com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分析

34收稿日期:2001-12-08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分析 C B戈文德莱姆1等(印度),张健2 (11Anal y tical Chem istr y and S p ectrosco py S ection at the H industan Lever Research C entre,India) 摘要:介绍了一种使用经典的分析技术定量测定液体皂、皂胶、洗衣皂及香皂中存在的皂类、脂肪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分析混合表面活性剂系统时常常会碰到的问题。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肥皂;两相滴定法;萃取 中图分类号:T Q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64(2002)03-0034-04 现在市售的液体皂、皂胶及皂条中的活性成分大 部分是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肥皂(多半是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游离脂肪酸(在富脂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S、LAS、S LS、S LES 和椰油基羟基乙磺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椰子油-单/二乙醇酰胺)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类)。 对于单独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它们的一些混合物已有从基础的湿法化学分析到先进的光谱技术等许多分析方法的报道。在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是用乙醇从产品中萃取出活性成分,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床分离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成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在于脂肪酸不能被混合床截留而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被洗提出来。有不少离子交换树脂可用来分离离子型的成分但是却未曾用于本文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用溶剂从产品中萃取表面活性剂是另一种已知的技术。乙醇几乎能溶解所有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据报道,肥皂不溶于丙酮,因此可用这种方法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肥皂分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是不定量的,特别是有肥皂存在的情况下。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脂肪酸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可以用亚甲基蓝或混合酸性指示剂通过常规的两相滴定法来测定。 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回避在分析复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时会遇到的限制和困难的方法,即在丙酮萃取时将脂肪酸及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萃取出来;在用石油醚从经酸化的样品溶液中萃取总脂肪物时,将除肥皂以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酸一起萃取出来。所采用的分析步骤见图1。 1实验 111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将约015g~110g表面活性剂置于一试管中,然后加入10m L~15m L溶剂,在4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果(见表1)。112实验步骤的确证 日用化学品科学DETERGENT&COSMETICS V ol.25N o.3 June2002 第25卷第3期2002年6月 (总130 )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

为什么需要添加抗静电剂 薄膜本身产生与携带的静电,对薄膜施用有机负面的影响,如印刷会产生高压火华,有使油墨燃烧的危险,静电会使印刷图案中的油墨分子飞溅而影响印刷质量,纸张腹膜表面会吸引灰尘. 如何消除静电? 薄膜必须添加半永久性抗静电剂,随着抗静电剂箱薄膜表面的迁移,在薄膜表面形成亲水层使静电短路而消除.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原理 阶段一:在挤压过程期间,抗静电剂均匀分布. 阶段二:挤压过后,抗静电剂开始迁移至表面. 阶段三: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抗静电剂将表面覆盖. 阶段四: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 内用抗静电添加剂 在如下期间添加至聚合物;---成产合成或加工 有限的兼容性-----水分子的迁移吸收 半持久保护耐磨损 抗静电剂的分类 1. 乙氧基胺: 最终产品中的乙氧基胺的含量须达到1-3,可是产品达到优良的抗静电特性.贝斯特公司所采用的均为著名品牌进口乙氧基胺,因此所生产的母料均达优秀指标. 优点:极佳的抗静电特性 极佳的产品物理特性,如对光学及力学指标无影响 缺点:迁移时间慢,当达到最佳抗静电效果时需要10-20天 成本高:4-4.5万元/吨(化学品原料) 最终薄膜产品:化学品成本40-120元/吨 2. 单干脂(甘油-硬脂酸脂): 单干脂是一种快速的抗静电剂,但仅提供暂时性的抗静电效果,单脂含量是抗静电有效成分,用于抗静电级的单脂含量为96%以上,但单组份的单甘脂(GMS)静电半衰期在3000ppm时也只能做到10(14)-10(15),根本不能满足优质产品的抗静电要求,并且只有短期效果. 优点:快速迁移1-2天 缺点:(1)大剂量使用可薄膜变白化,雾度由初下机时的1%左右上升至3-4%(10-20天),光泽度由94%下降到88%. (2)因产品含有大量的油脂,在高温中蒸发引起油污如模头滴油.TDO烘箱内滴油污染产品而影响薄膜质量.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8896033.html,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作者:高军等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2期 摘要:介绍了高分子型抗静电的特性与类别,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抗静电性能的 因素,分析了国内外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关键词: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 抗静电剂是一类具有减少或抑制高分子材料静电荷产生作用的化学添加剂。它是通过增加制品润滑性或加速静电荷泄漏,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抗静电剂作为塑料、橡胶的常用改性剂,其研究技术日益成熟,目前研究主要趋向于高性能、持久性方面。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由于具有永久抗静电性,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 1.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特性与类别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又叫永久抗静电剂,是指抗静电剂本身也是聚合物,一类亲水或导电单元的聚合物。主要类别有:季铵盐型(季铵盐与甲基丙烯酸酯缩聚物的共聚物、季铵盐与马来酰亚胺缩聚物的共聚物),聚醚型(聚环氧乙烷、聚醚酰胺、聚醚酰胺亚胺、聚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内铵盐型(羧基内铵盐接枝共聚体),磺酸型(聚苯乙烯磺酸钠),其它类型(高分子电荷移动结合体)[1]。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耐热性和抗冲 击性,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小,且不影响制品力学和耐热性能,但添加量较大(一般为5%~20%),价格偏高,而且只能通过混炼的方法加入到树脂中。可作为塑料、合成纤维外部用永久性抗静电剂。 1.2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在母体中形成“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电荷。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作为一类内添加型抗静电剂,改善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抗静电性能的方式是采用与高分子基体共混;比起外抗静电剂,高分子抗静电剂与树脂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制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筋状分布,在中心部分呈球状分布,即“芯壳结构”,有助于释放静电荷,提高制品抗静电性能。因此其技术关键是提高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状态。 卢霜[2]选用了反应型水溶性聚氨酯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DM-3723,通过浸轧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改性。研究发现,DM-3723可赋予涤纶 和锦纶织物优异的抗静电性,并且手感富有弹性,丰满度好,洗涤后仍能牢固吸附在织物表面。已有报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添加3%-5%的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其表 面电阻率就能降到1010Ω以下,且半衰期小于10s[3-4]。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 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 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 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

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其二(甲基)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先共聚后缩合 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摩尔数的10%-20%,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王凯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内容提要 抗静电剂是添加在树脂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静电危害的一列化学添加剂。由于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可将体积电阻高的高分子材料表面层电阻率降低到1010 Ω以下,从而减轻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以免有静电积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部抗静电剂和外部抗静电剂。本文介绍了几种抗静电剂,阐述抗了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猜想 关键词 抗静电剂;抗静电剂;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Antistatic Ag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Wang kai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Sichuan,643000) Antistatic agent is added to the resin coated or attached to the plastic products, synthetic fiber surface to prevent high polymer material electrostatic hazard a list of chemical additive. Due to polymer volume resistivity generally up to 1010 ~ 1020 Ω· cm, easy savings electrostatic and dangerous, antistatic agent many system surface active agent, can make the plastic surface affinity moisture, ionic surfactant and conductive role. Can the volume resistance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作者:————————————————————————————————日期: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2011-09-13 09:26:23) 转载▼ 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好得多。目前国内的泵送水平也较高,垂直泵送已可达到一泵高度130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提出的。1974年原联邦德国制定了流态化混凝土施工指南,接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均提出有关的报告书,有的称为超塑性混凝土。 流态混凝土特点为: 对坍落度较小的基准混凝土(3.5—9厘米坍落度),在浇筑以前加入流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拌制成坍落度达到20cm以上流动度的混凝土。即在不改变原配合比和用水量的情况下,用加外加剂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度,使其流动性更好。这种混凝土粘性好、容易流动、不离析、不泌水。 泵送混凝土是流态化混凝土的一种,由于它有泵送的要求,它所掺的外加剂还必须满足泵送的特殊要求。泵送混凝土占流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中很大的一部分,泵送剂也就成为了外加剂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泵送剂的组成及机理 泵送剂常常不是一种外加剂就能满足性能要求,而是根据泵送剂的特点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 具体的复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使用温度、不同的混凝土标号、不同的泵送工艺来确定。 主要由以下几种组分组合而成: 1、减水组分 2、缓凝组分 3、引气组分 4、保水组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6、膨胀组分 减水组分 1)普通减水剂 有减水作用,可在保持泵送混凝土所需要的流动度条件下,降低水灰比,以提高后期强度。 木质磺酸钙与木质磺酸钠是最常用的减水剂。除了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

最新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资料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2011-09-13 09:26:23) 转载▼ 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好得多。目前国内的泵送水平也较高,垂直泵送已可达到一泵高度130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提出的。1974 年原联邦德国制定了流态化混凝土施工指南,接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均提出有关的报告书,有的称为超塑性混凝土。 流态混凝土特点为: 对坍落度较小的基准混凝土(3.5 —9 厘米坍落度),在浇筑以前加入流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拌制成坍落度达到20cm 以上流动度的混凝土。即在不改 变原配合比和用水量的情况下,用加外加剂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度,使其流动性更好。这种混凝土粘性好、容易流动、不离析、不泌水。 泵送混凝土是流态化混凝土的一种,由于它有泵送的要求,它所掺的外加剂还必须满足泵送的特殊要求。泵送混凝土占流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中很大的一部分,泵送剂也就成为了外加剂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泵送剂的组成及机理泵送剂常常不是一种外加剂就能满足性能要求,而是根据泵送剂的特点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 具体的复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使用温度、不同的混凝土标号、不同的泵送工艺来确定。 主要由以下几种组分组合而成: 1、减水组分 2、缓凝组分 3、引气组分 4、保水组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6、膨胀组分 减水组分 1)普通减水剂 有减水作用,可在保持泵送混凝土所需要的流动度条件下,降低水灰比,以提高后期强度。 木质磺酸钙与木质磺酸钠是最常用的减水剂。除了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凝和引气性。有些标号较低,坍落度要求又不太高的泵送混凝土甚至只加木质磺酸盐类减水 剂就能满足要求。

各种塑料薄膜特性之比较

各种塑料薄膜特性之比较 塑料薄膜作为一种承印材料,其历史还比较短,它经印刷后作为包装,具有轻盈透明、防潮抗氧、气密性好、有韧性耐折、表面光滑、能保护商品,而且能再现商品的造型、色彩等优点。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塑料薄膜的品种越来越多,常用的塑料薄膜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聚酯薄膜(PET)、聚丙烯(PP)、尼龙等。 各种塑料薄膜性能不同,印刷的难易程度也不同,作为包装材料的用途也不同。 聚乙烯薄膜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半透明的无毒性的绝缘材料,大量用作包装袋;食品袋,还可制作各种容器。它是惰性材料,所以比较难印刷,必须经处理后,才能印出比较好的效果。 聚氯乙烯簿膜的耐光性、耐老化性比较好且具有比较好的耐撕裂性能,能透气,是一种洁净、无色、透明的薄膜,一般加入增塑剂,它可溶于丙酮,环已酮等溶剂。因此,可以用聚氯乙烯类树脂制的油墨印刷。适用于包装袋、书皮等。 聚苯乙烯薄膜是柔软而坚韧的薄膜,干净,无色而透明,不含增塑剂时,膜层永远柔软,耐冷冻,存放不老化,印刷时采用氧化聚合的合成连结料油墨,可使印迹牢度较好。 聚酯薄膜是无色、透明、耐湿、不透气、柔软、强度大、耐酸碱油酯和溶剂、对高低温均不怕的材料,经电火花处理后,对油墨有

比较好的表面牢度。用于包装和复合材料。 聚丙烯薄膜有良好的光泽和很好的透明度,耐热酸碱、耐溶剂、耐摩擦、耐撕裂、能透气,低于160℃时不能热封。 尼龙薄膜的强度比聚乙烯薄膜大,无味、无毒、不透细菌、耐油、耐酯、耐沸水及大部分溶剂,一般用于荷重、耐磨的包装,以及蒸煮包装(食品的再热),它不需表面处理即可印刷。 聚乙烯分子上基本不带极性基团,是一种非极性印高分于,聚丙烯分子中,每个结构单元上都含有一甲基,这分种弱极性基团,基本上也属于非极性高分子,因此,它们对油墨的亲和性都比较差,所以在印刷前在印刷前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得到满意的印件。 处理方法大多是通过氧化,使之增加极性,使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具体的处理方法有放电(俗称电晕、电火花)法、火焰法、紫外线辐射法、酸(硫酸、铬酸)处理法等几种。而以放电法比较简单而普及。 电晕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处理设备的输出功率、两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极的放电面积、处理速度及处理的方法(是热处理还是冷处理)和次数等都有关系,处理后的薄膜必须立即印刷、否则仍可能失效。 在电火花处理中,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游离基反应而可能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一般地说,塑料簿膜罕过处理后可由三十方面改善印刷(性能:可以使用抗静电添加剂)我国使用三羟十二酰胺乙基季胺过氯酸盐,以提高静电荷衰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抗静电剂综述

抗静电剂综述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许多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积累,造成吸尘、电击,甚至产生火花后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由此人们迫切需要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应用和发展,阐述各种抗静电剂(如:尼龙用抗静电剂,聚氨酯塑料用抗静电剂等等)的机理和制备方法,通过文献学习各类抗静电剂的优缺点和其改性方向,最后展望抗静电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抗静电剂种类发展 一: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1.1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在目前的科研领域中,具备更多功能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也已制备得到。如棕榈酸酯季铵盐,为一种新型的阳离子抗静电剂。首先进行棕榈酸双羟乙基胺基乙酯的合成: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已称好的棕榈酸、三乙醇胺、苯及对甲苯磺酸,加热至150℃,回流反应十几个小时。减压蒸馏收集产品。季胺盐的合成: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棕榈酸双羟乙基胺基乙酯及称好的氯乙醇和石油醚,回流反应几个小时,粗产物用丙酮和乙醇的混合物溶剂重结晶。经棕榈酸酯季铵盐抗静电处理过的纤维,随抗静电溶液浓度的增加,试样的抗静电性能增强;到吸附接近饱和时,浓度的增加对抗静电性能影响不大。此产品作为腈纶、涤纶、锦纶的抗静电剂,生产简单、无毒、易产业化,且具抗静电、匀染、柔软功能以及杀菌的新功能。 国内发展状况:国内的抗静电剂起步得较晚,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抗静电剂的研发。目前我国国内常用抗静电剂品种主要还是表面活性剂类产品,目前永久性抗静电剂则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国外发展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塑料制品的发展,各类抗静电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抗静电剂主要由美国、西欧和日本生产,而美国是世界上生产抗静电剂最多的国家。目前国外的抗静电剂趋向于持久、耐热、低毒、适用性广和产品系列化发展。 1.2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在这类抗静电剂中,分子的活性部分是阴离子。其中,阴离子多是烷基磺酸盐、烷基醋酸盐、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1 前言 众所周知,塑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往往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引起吸尘电击或火花放电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如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粘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因使用塑料壳体所带来的静电损害等等。轻则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能阻止静电蓄积的物质称为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用于合成纤维,既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又能使织物易于去污;用于燃料等油品,能提高油品的导电率,在高速泵输送及过滤时防止因摩擦起电造成火灾;用于塑料,可以消除塑料的静电,防止塑料吸附尘埃而影响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美观,防止电影胶片吸尘而影响放映质量;以及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因摩擦使人体带电,使人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遭电击。 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由干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②耐热性好,在加工的高温(120~300℃)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③与塑料等的相容性适中,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的相容,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析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静电效能;④不影响制品的加工性能(如熔点、粘度、溶解性等)和制品性能(如透明性、着色性、印刷性、热合性和力学性能);⑤与其他助剂的相容性好,无对抗效应;⑥无臭、无味、对皮肤无刺激;⑦价格低廉。 2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种。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它们见效快,适用面广,但容易因摩擦、洗涤而脱失。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中加入的,使其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起到比较永久的抗静电作用。它们耐摩擦,耐洗涤,效能持久,是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 塑料用抗静电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基率特征是同一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种基团。根据分子中亲水性基团能否电离,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l列出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适用树脂。 其中,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优良,但耐热性相对较差,而且对皮肤有害,因此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阴离子型的耐热性和抗静电效果都比较好,但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并对制品的透明性有影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和耐热性能良好,对制品的物性无不良影响,但用量相对较大。两性离子型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与阳离子型又能与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抗静电效果类似千阳离子型,但耐热性能不如非离子型。高分子型目前尚未广泛使用,国外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3 抗静电剂的使用技术与作用机理 3.1使用技术 根据添加方式不同,塑料抗静电剂的使用可分为外部涂敷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外部涂敷法即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具体步骤是先用水、乙醇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将抗静电剂配制成0.5~2.0 浓度的溶液.然后直接喷涂、浸渍或涂剥塑料表面,再经室温或热空气干燥而形成抗静电涂层。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用量较少,并且不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能。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经过水洗或摩擦后,抗静电馀层容易脱落或消失,因此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国外曾采用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塑料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内部混炼法则是将抗静电剂与树脂经机械混合后再加工成型,抗静电剂分子由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抗静电层。若表面的抗静电剂困水洗或擦落后,内部抗静电分子还可以移向表面,从而恢复其抗静电性能,因此又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这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2 作用机理 无论是外部涂敷法还是内部混炼法,塑料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二是赋予塑料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滑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塑料薄膜印刷中的表印及里印工艺

塑料薄膜印刷中的表印及里印工艺 塑料包括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 塑料薄膜印刷包括制版、吹塑、电晕处理、印刷、复合、分切、热封、制袋等过程; 塑料制品印刷包括制版、火焰处理、印刷等。 塑料印刷不是一种工艺方法,而是以承印物来划分的印刷种类。 塑料印刷的特点 塑料印刷的承印物是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物质,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腐蚀。在常温下不溶于一般的溶剂,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加进抗氧剂。由于塑料承印物与油墨的亲和力差,印刷后油墨也不易干燥。同时,塑料承印物不具备纸张表面的多孔性,不能吸收油墨连结料,因此,塑料承印物印前必须经过处理,使其能够和油墨很好地亲和,在印刷时能很好地吸附油墨,印刷后墨层不与承印物脱离。塑料印刷用油墨不同于纸张油墨,二者不能混用。 塑料印刷用油墨的特点 为了适应塑料承印物对油墨的要求,塑料印刷用油墨主要由合成要树脂、有机溶剂及色料组成,经充分分散研磨后具有良好的胶体状流体性质,塑料印刷用油墨为挥发性油墨,具有印刷适性好、附着牢度强、干燥快等特点。 塑料薄膜印刷用的油墨的关键是油墨与塑料薄膜的粘结力问题,而这与连结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塑料薄膜用油墨的连结料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与承印物相同的树脂,或与承印物材料能互相溶解的树脂。承印物上墨后,由于溶剂的作用,在油墨与承印物接触的界面上会互相溶解而粘附在一起; 2、采用能与承印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油墨连结料;

3、采用能够形成类似于承印物表面膜层的连结料; 4、采用与承印物极性基本相同的连结料。 因此,用于塑料印刷的油墨因承印物材料类别不同而不同。一般选择能与所印塑料互溶的连结料,如聚烯烃类塑料薄膜油墨就采用乙烯共聚物作为连结料。塑料薄膜一般采用轮转凹版印刷,油墨则为溶剂型油墨。这类油墨可以适应高速印刷的需要,但其挥发的有机溶剂也相当多,对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塑料薄膜也可采用丝网印刷,其油墨用合成聚在水介质中的分散体作为连结料,虽然避免了溶剂污染的问题,但印刷质量不太好。此外,塑料薄膜还可用柔性版印刷。 油墨各成分的性能及作用 印刷油墨是由色料、连结料、填料等成分均匀混合而成的浆状胶体。作为一种粘性流体的油墨,由于其品种的不同性能也有所差异,即有稠稀之分;粘性强弱之别,干燥速度也不同等情况。所以,正确了解和认识油墨的组成成分在油墨中的作用,对于准确调整油墨特性,提高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色料在油墨中的作用。 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印刷油墨中使用的有色材料通常都是颜料,也有用一些染料,它们都是颗粒极细的有色物质。颜料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连结料,在溶液中大部分成悬浮状态;而染料在连结料中一般是可溶的。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等都与颜料有关。它的颜色决定着油墨的色相;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墨的干燥性,氧化聚合干燥为主的油墨表现得尤为突出。 2、连结料在油墨中的作用。 连结料是一种具有一定粘度、粘性的流体。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颜料的载体起到把粉末状的颜料等固体颗粒混合连结起来,并使相粘连的颜料最终能够附着在印品上。连结料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光泽度、耐磨性及粘度流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