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案(史前时代、传说时代、先秦时代)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案(史前时代、传说时代、先秦时代)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案(史前时代、传说时代、先秦时代)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案(史前时代、传说时代、先秦时代)

中国历史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争不休。 并六国始统一,两汉三国竞风流。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又。 宋元明清帝王尽,中华民族史悠悠。

第一节史前时代

传说时代

一、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中华曙猿在约450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

江南一带。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元谋人、巫山人、蓝田人、直立人、直立人等。这些都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一)中华曙猿

图片欣赏:中华曙猿馆

(二)旧石器时代早中期

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直立猿人

(三)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距今约在20至10余万年前,山顶洞人

(四)新石器时代早期

裴岗文化,这一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

补充小知识:母系氏族

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

(五)新石器时代中期

仰韶文化,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具备使用红、彩以及食用粟和畜养家畜的特质。

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

(六)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大约出现在4900年至4100年前间,目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了数个属于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

(七)青铜器时代

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

二、传说时代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1、燧人氏,

又称“燧人”,三皇之首,人,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燧人氏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2、伏羲

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繁衍后代。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另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3、女娲

中华上古创世女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于是天塌地陷,女娲熔彩石以补天,斩千年龟足以撑天。

4、神农氏

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水流域姓部落首领,发明农具,教民稼穑饲养、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5、祝融

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自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但有了火种不会保留和使用,后由祝融发明了使用火和留火种的方法(击石取火)后,黄帝封了他为主管火的正火官。后因祝融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又派了他来到衡山附近做司徒,死后葬于衡山,故南岳衡山就是祝融的道场。现衡山的最高峰叫祝融峰,山顶还有一座祝融殿。

6、五帝

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首领,强大之后击败炎帝,成为新首领,之后又与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zhuō )鹿之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树立了霸主地位。

后来黄帝的子颛顼和玄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gǔn)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yǎn )、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

一、简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

二、夏王朝的末代君主

夏桀,谥号桀(凶猛)。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他文才出众,武艺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虎豹,能把铁钩象拉面条一样随意弯曲拉直。遗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和瞎折腾上。

据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

三、妺喜

妺喜原是有施氏敬献的美女,夏桀对其宠爱无比,觉得原来的那些宫室都不配给妺喜居住,于是就下令为妺喜重新造一座华丽的高大的宫殿,远远望去,宫殿耸入云天,浮云游动,好像宫殿要倾倒一样,因此就被称之为倾宫,宫有琼室瑶台,象牙嵌的走廊,白玉雕的床榻,一切都奢华无比。夏桀每日陪着妺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乐。

妺喜原是有施国败降的贡品,专为倾覆夏王朝而来的,因此她变着花样来使夏桀浪费民力财力,使民怒沸腾。但夏桀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样样照办。四、夏朝灭亡

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这时候,商部落在其首领汤的领导下,日益强大起来。商汤实行仁政,励精图治,使商国人口日益增多,粮食充足,国势强大起来。夏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借故的把他囚禁在夏台。不久,商汤设计使夏桀释放了自己。

商汤看到夏王朝的腐败统治,坚定了他推翻夏桀,取而代之的信心,加快了灭夏的步伐。不久,商汤起兵伐桀。双方军队会战鸣条,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惨败逃走,带着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至此夏王朝灭亡。

西周、东周

一、商朝

商朝,国都为殷,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17代31王。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商汤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补充知识:人殉制度

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1、商纣王

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用手托房梁,更换房柱。形容人力大无穷)之力。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沿海。帝辛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

2、商朝灭亡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luò)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下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

3、妲己

商纣王王征服有氏,有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hǎi)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妲已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有一年严冬,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纣王命人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那两只脚不怕寒冻的原因。

有一回,妲己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为了好奇,不惜叫纣王命人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妲己怂恿纣王杀死一个叫比干的忠臣,还残忍地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的说法。种种传说,已家喻户晓。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4、小结

夏桀和殷纣都是能力卓越才干超群的帝王,本应该成为造福天下普济苍生的英雄人物,没想到在成为帝王之后竟成为天下的公害,为人民也为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夏桀和殷纣的所作所为就象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二人的结局也小异。两人都过不了美人关,并最终在美人的怀抱里跌得国破,这不得不说是贪图女色的历史教训。成语桀骜不驯中“桀”便是指夏桀。后世还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警句。

视频欣赏:1、商朝青铜器

2、走进殷墟

二、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hào )京(今省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从武王伐纣起至周幽王被杀为止,共传12王,历时275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补充知识:烽火戏诸侯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外交困。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jiù ),改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lí)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三、东周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周首位君王为周平王(宜臼),共传25王,历时515年,最后为所灭。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剩下的诸侯大国继续互相征战,称为“战国时代”。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出名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楚、燕、齐六国,自以为统一天下。

至公元前194年,西汉燕国卫满于平壤一带灭周代最后一个诸侯国朝鲜,周朝完全灭亡。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武、膑、吴起等等。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与专家解读】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这里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周朝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放在西周表述)。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它们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早期国家与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在于都是世袭王朝,具有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不同点主要在于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不同点是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的关键。由于夏朝缺乏直接资料,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主要在商朝、西周讲述。商朝讲述“内外服”问题,亦可涉及神权政治因素。西周主要讲述分封制,显示出其比商朝进步之处。(引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时空观念: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存在阶段与早期国家的朝代更迭;通过史前文明遗址图及商周形势图,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概念的变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文明遗址考古资料,了解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

初中历史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你研究华夏族的起源历史,选择实地考察,你首选的地方应该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青藏高原 D.成都平原 2.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阪泉大战的示意图,应该选择图中的( ) 3.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 A.黄帝和尧 B.黄帝和炎帝 C.黄帝和舜 D.黄帝和禹 4. 海内外华人总是自称为“炎黄子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炎帝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 B. 炎黄时期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晚期 C. 远古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2015年10月5日,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传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大禹 D. 尧 6.2016年4月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2016(丙申)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下列成就可以入选黄帝时期文化的有( ) ①建造宫室②开垦耕种③制作衣裳④挖掘水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历史传说B.真人真事C.亲身经历D.考古发现

8. 课堂上,王老师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并给出结论:传说时代人们已经会制作陶器,已经使用船做交通工具,出现了原始音乐。可见() A.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 B.传说有时也能证明历史 C.这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 D.考古发现是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 9.《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10. 大禹是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国的一位伟大先祖,他的杰出贡献,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对这位伟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继承尧的位置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领导人民成功治理洪水 D.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1.(12分)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有何共同点? 12.(13分)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我们就走近历史,探究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及山顶洞人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 北京人的特征。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 (人头,但却是猿身。不存在) 教师提问: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学生回答: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得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

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认识。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目——“北京人”中找到答案。 二、北京人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中,北京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千米的周口店龙骨山上。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抗日战争期间,发掘工作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化石6个,下颌骨化石15件,牙齿化石157颗,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北京人遗址丰富的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的推断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 在北京人遗址中还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火,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区域,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控制和管理火的能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5,回答问题。 (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发挥想象力,想想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3)北京人可以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这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雷击起火,矿物自燃,火山喷发,摩擦起火。

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章节名称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课时安排教学班级 课程性质█理论课 ?实践课 ?理实一体课 课次审批 第 1 次课 教学 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程。 方法突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能想、敢说,在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时间 分配 导语设计: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今天,我们就来采撷夏商西周时期的故事,听故事,学历史。 一、听故事,学历史 故事一: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禹去治水。禹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疏导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 问题:大禹治水造福黎民。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重要事件?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归纳。故事法 五分钟 四十 分钟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及山顶洞人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 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 (人头,但却是猿身。不存在) 教师提问: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学生回答: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得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新课探究】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赠送七年级历史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已学会用火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青铜器 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8.①发现于云南省;②会制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这些内容所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9.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假如你要考察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河姆渡遗址④半坡遗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距今约六千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 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 D.他们经常去打猎、捕鱼,作为食物的补充 13.我国原始人类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A.粟、白菜 B.白菜、芥菜 C.粟、水稻 D.小麦、大豆 14.元谋人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15.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与半坡居民生活相关的历史信息。下列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主要种植粟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禅让制” 17.黄帝时期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黄帝 B.炎帝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 一、选择题 1、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 杰出代表。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 【答案】A 【解析】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二、填空题 1、1986年在四川的()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 【答案】广汉三星堆 【解析】1986年在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成为先秦时期铸铜人像雕塑艺术的典型。 2、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答案】人物龙凤帛画

【解析】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祝祷的贵妇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3、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文化女神庙遗址。 【答案】红山 【解析】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成为原始神庙建筑的典型。 三、判断题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是在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陶器。 【答案】错 【解析】彩陶先是在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所绘图案烧成后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绚丽多彩。 四、名词解释 1、彩陶 【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丕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案、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

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 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图文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 猿人早期非洲人 晚期中国山顶洞人 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氏族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第课 时间:班级: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①黄帝部落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夏部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6、2004年4月4日,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前祭拜,这是为了纪念()A.黄帝 B.尧 C..舜 D.禹 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盘古 B.女娲 C.黄帝 D.炎帝 8、“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舜→禹 C.禹→舜→尧D.舜→禹→尧 9、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

C.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10、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11、下列不是由“禅让”方式选举出来的领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2、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 A.堵塞决口B.加高堤坝C.顺势疏导D.加宽河道13、“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与下面哪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4、传说中的“禅让”,首领地位顺利更替的实现方法是 A.经过民主推选 B.按亲属关系 C.比试个人武功强弱D.按年龄大小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 ①没有贵贱之分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7、下列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治理黄河有功 18、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创新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重点】 1.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及意义。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教学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小时候常常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而爸爸妈妈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垃圾堆里捡的,树上结的,天上掉下来的等等。长大了,我们知道自己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外婆生的,这又让我们思考,最早的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依据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有哪些显著特征? 3.北京人有哪些体貌特征? 4.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5.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 6.对北京人遗址及北京人的研究具有哪些史学意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学生根据《人类进化示意图》及相关史实复述人类进化过程。 2.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正文内容后复述相关知识点。 课件展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元谋县 考古发现: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使用火。 3.教师提问:前面讲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讲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呢?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学生回答: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和炭屑烧骨等。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讲得很好。主要是根据考古发现来判断的。考古学家在元谋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和大量炭屑烧骨。门齿,大家知道动物的牙齿,像老虎、狮子,它们的牙齿是尖尖的,而人的牙齿和它们不同,光凭这个还不能判断这是人类。粗糙石器,说明他们已经会使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标记)炭屑、烧骨,表明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中国美术史 第一编 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 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 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 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其彩陶特点:装饰面积大、回旋多变之特色、色调热烈,色彩对比强烈。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和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给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口的图画,作者是巫师兼猎人。 青海同德宗日出土的多人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中的宗日文化。四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完美版

《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该亚的传说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以及人种的形成等知识。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镜内最早的古猿——元谋人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 远古的传说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二、内容探究 (一)炎黄联盟 师:阅读课本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 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 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那么,

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多媒体课件展示“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庙”】 师:图中传说人物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生:教耕种、制工具、种五谷蔬菜、制陶器、会煮盐等,还有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阅读课本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中第二段内容,请简单归纳总结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学生讨论后回答: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师:阅读课本“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答出: (1)先民们会开垦耕种,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乐器,发明了纺织,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反映了先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时能造宫室、制衣裳、挖水井、制陶器、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并且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了其科学性。但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炎帝、黄帝、嫘祖、仓颉、伶伦等几个人的发明,就不科学了。以上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他们为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那么黄帝之后,中国历史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从尧舜禹的禅让中寻找答案吧! (三)尧舜禹的禅让 师:阅读课本尧舜禹的禅让中第一段内容,回答问题: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哪些部落?他们形成联盟后,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是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