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40内蒙古中医药

便干。成人still病总以湿热为其发病关键,临床可出现以热邪或湿邪 为主的病变特点,本病表现以热毒内盛为主,兼夹湿邪的发病特点。方中重用大青叶、石膏,气营两清,治亢盛之热毒。辅以金银花、熟大 黄、白花蛇舌草、大血藤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热毒内迫营血而耗血 动血,故选用槐花、生地黄、牡丹皮等,加强清热凉血、活血消肿之功。以车前草、生薏苡仁、黄芩等,重在祛湿,湿邪得去,热郁可解,热毒自 消。羌活及独活可祛风胜湿止痛,通利四肢关节。本病发病多为正虚 无力抗邪,邪气内留,故选用黄芪补气,扶正祛邪外出。诸药合用,共 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除湿利关节之妙。

参考文献

[1]金军,赵金荣,郭立中.周仲瑛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验案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

[2] 孙元莹,赵新广,刘丹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34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1).

[3] 郭锦晨,刘健,汪元.刘健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成人still病的经验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52-654.

[4]康成辰,张立亭.张立亭治疗成人still病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3):250.

[5] 刘冬博,王祥麒.王祥麒教授治疗still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2,27(3):449.

[6] 陈孝银,李恩庆.外感湿热邪气病因多样性及证治规律探讨J].四川 中医,2005,23(2):23-2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吕雪梅1何顺霞2邢德伦2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垫江408300;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垫江408300)

摘要: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其泛指西医学中常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 疡等疾病。近年来,很多临床报道表明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副作用。因此,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可大大彰显中国 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同时可克服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副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临 床疗效。

关键词:胃脘痛;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5-0040-02

The experience in caihu shugan powder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th weiwantong

LV Xue-mei1HE Shun-xia2XING De-lun2

(1. 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Dianjiang408300;

2.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CM hospital,Dianjiang408300)

[Abstract] The pain in the stomach is a symptom of frequent pain in the heart of the upper abdomen.It refers to the common diseases of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erosive gastritis and stomach ulcers in western medicine.In recent years,many clinical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western medicine has many 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Therefore,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with TCM weiwantong,can greatly highlight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up for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ide effects.In recent years,I have obtained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rom the use of chai hu's hepatocerent hepatocalgia for the gastric remedy. [Key words] Epigastric pain;liver-qi attacking stomach ;chaihu shugan powder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 症。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 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灵 枢?邪气藏府病形》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 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 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 是指胃脘痛。在《伤寒论》中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 等,实皆指胃部而言。总之,古代医学文献中凡胃脘痛未独立门户者,多在“心痛”“心腹痛”“心胃痛”等门予以论述。笔者在近几年运用柴 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 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 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2辨证论治

予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方药 如下: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方中以柴胡功善 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三七活血行气止痛,两类药物相合,助君药柴胡解肝经之郁滞,并增 强行气活血之功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 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

3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49岁,2015年8月因大怒后突然出现胸胁胃脘部 胀满疼痛,就诊于重庆市长寿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 炎。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 po qd;康复新液10mL po tid治疗

一周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5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呃逆、嗳气、心烦易怒、善 太息、纳差,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 散加减。处方: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jl|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共7 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服。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 持心情舒畅。2015年8月15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较前好转,偶 有嗳气、呃逆,纳食量较前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继服前方7剂。2015年8月22日三诊,胸胁胃脘部疼痛偶有发作,无呃逆、善太息,纳食可,二便调。上方减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改香附12g加海螵蛸 30g继服7剂。2015年8月29日四诊,患者自诉胸胁胃脘部疼痛消 失,精神佳,纳食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微弦。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

例2:张某,男,45岁,2016年4月因饮酒、生气后突然出现胸胁 胃脘部胀痛,就诊于渝北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予 以兰索拉唑片20mg po qd;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次,bid,po;治疗一 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6年4月10 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纳差、反酸、嗳气、烧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40内蒙古中医药 便干。成人still病总以湿热为其发病关键,临床可出现以热邪或湿邪 为主的病变特点,本病表现以热毒内盛为主,兼夹湿邪的发病特点。方中重用大青叶、石膏,气营两清,治亢盛之热毒。辅以金银花、熟大 黄、白花蛇舌草、大血藤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热毒内迫营血而耗血 动血,故选用槐花、生地黄、牡丹皮等,加强清热凉血、活血消肿之功。以车前草、生薏苡仁、黄芩等,重在祛湿,湿邪得去,热郁可解,热毒自 消。羌活及独活可祛风胜湿止痛,通利四肢关节。本病发病多为正虚 无力抗邪,邪气内留,故选用黄芪补气,扶正祛邪外出。诸药合用,共 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除湿利关节之妙。 参考文献 [1]金军,赵金荣,郭立中.周仲瑛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验案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 [2] 孙元莹,赵新广,刘丹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34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1). [3] 郭锦晨,刘健,汪元.刘健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成人still病的经验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52-654. [4]康成辰,张立亭.张立亭治疗成人still病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3):250. [5] 刘冬博,王祥麒.王祥麒教授治疗still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2,27(3):449. [6] 陈孝银,李恩庆.外感湿热邪气病因多样性及证治规律探讨J].四川 中医,2005,23(2):23-2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体会 吕雪梅1何顺霞2邢德伦2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垫江408300;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垫江408300) 摘要: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其泛指西医学中常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 疡等疾病。近年来,很多临床报道表明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副作用。因此,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可大大彰显中国 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同时可克服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副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临 床疗效。 关键词:胃脘痛;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7)15-0040-02 The experience in caihu shugan powder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with weiwantong LV Xue-mei1HE Shun-xia2XING De-lun2 (1. 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Dianjiang408300; 2.Chongqing dianjiang county TCM hospital,Dianjiang408300) [Abstract] The pain in the stomach is a symptom of frequent pain in the heart of the upper abdomen.It refers to the common diseases of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erosive gastritis and stomach ulcers in western medicine.In recent years,many clinical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western medicine has many 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Therefore,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with TCM weiwantong,can greatly highlight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up for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ide effects.In recent years,I have obtained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rom the use of chai hu's hepatocerent hepatocalgia for the gastric remedy. [Key words] Epigastric pain;liver-qi attacking stomach ;chaihu shugan powder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 症。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 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灵 枢?邪气藏府病形》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 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 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 是指胃脘痛。在《伤寒论》中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 等,实皆指胃部而言。总之,古代医学文献中凡胃脘痛未独立门户者,多在“心痛”“心腹痛”“心胃痛”等门予以论述。笔者在近几年运用柴 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 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 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2辨证论治 予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方药 如下: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川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方中以柴胡功善 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三七活血行气止痛,两类药物相合,助君药柴胡解肝经之郁滞,并增 强行气活血之功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 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 3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49岁,2015年8月因大怒后突然出现胸胁胃脘部 胀满疼痛,就诊于重庆市长寿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 炎。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 po qd;康复新液10mL po tid治疗 一周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5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呃逆、嗳气、心烦易怒、善 太息、纳差,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 散加减。处方:醋柴胡10g、川芎10g、醋香附15g、枳壳10g、白芍30g、郁金15g jl|楝子12g、延胡索20g、三七10g、陈皮10g、甘草6g,共7 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服。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并保 持心情舒畅。2015年8月15日二诊,胸胁胃脘部胀痛较前好转,偶 有嗳气、呃逆,纳食量较前增加,舌淡,苔薄白,脉弦。继服前方7剂。2015年8月22日三诊,胸胁胃脘部疼痛偶有发作,无呃逆、善太息,纳食可,二便调。上方减三七、川楝子、延胡索,改香附12g加海螵蛸 30g继服7剂。2015年8月29日四诊,患者自诉胸胁胃脘部疼痛消 失,精神佳,纳食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微弦。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 例2:张某,男,45岁,2016年4月因饮酒、生气后突然出现胸胁 胃脘部胀痛,就诊于渝北区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予 以兰索拉唑片20mg po qd;枸橼酸铋钾胶囊110mg/次,bid,po;治疗一 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于2016年4月10 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胸胁胃脘部胀痛,伴纳差、反酸、嗳气、烧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45例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45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设对照组45例,以法莫替丁和胃铋治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两组 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 治疗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 前言:胃脘痛多是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临床常见的 多发病,病程较长,严重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 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导致胃脘痛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以柴胡疏肝 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就诊的胃脘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组患者人数各45例。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4~71岁,病程1~5年,胃溃疡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 25~72岁,病程1~7年,胃溃疡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胃铋治20 mg/次,3次/d;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 菌的HP阳性患者,加用阿莫西林0.5 mg/次,3次/d。治疗组: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 胃脘痛,组成: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各10 g,白芍20 g,陈皮12 g,党参、茯苓 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l剂/d,150 ml/次,2次/d。随证加减: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 g,以理气止痛;泛酸添加黄连6 g、吴茱萸5 g、海螵蛸12 g,以中和胃酸;胃脘灼热、口苦口干,则添加黄芩10 g、黄连6 g,清胃泻热;恶心、呕吐,给予半夏10 g、竹茹各10 g,化痰止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疗效评定。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 检查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后世医家因《内经》胃脘当心而痛一语,往往将心痛与胃痛混为一谈,如《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中有九种心痛,九种心痛是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济生方.腹痛门》对胃痛的病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九种心痛“名虽不同,而其所致皆因外感,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实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香、高良姜、干姜等等。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丹溪心法.心脾痛》谓: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痛亦有属热之说,至丹溪而畅明。胃痛与心痛的混淆引起了明代医家的注意,如明代《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写道: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周欢、蔡浚 (安徽中医学院07中西结合临床2班) 【摘要】慢性胃炎的概念及其肝气犯胃型的介绍,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慢性胃炎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的确切患病率尚不十分清楚,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80%以上,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一、慢性胃炎的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其与“胃络痛”、“胃痞”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二、肝气犯胃型 其中肝气犯胃型比较常见,主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肋,每因情志不疏而病情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好转:上腹胀痛胀痛满闷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 三、总结分析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疏,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气病多游走,肋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肋。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胃脘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脉弦主肝病,主痛,故见弦脉。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 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故有理气止痛之效。可选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以加强理气解郁止痛之效。痛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以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复花或者饰蒂、苏梗以顺气降逆;化热者,加郁金、川楝子、黄连疏泄肝胃郁热。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18T14:31:35.12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2期作者:李艳飞[导读]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铁力市朗乡镇医院黑龙江铁力市 1525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法莫替丁、胃铋治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关键词】:胃脘痛;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临床疗效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pain by Bupleurum and Liver Sanhe Siguenzi Decoc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pleurum sulfurs liver and four gentlemen's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were selected from August 2016 to July 2017,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of 54 patients. The controlgroup was treated with famoitidine and stomach bismuth,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aihu Shugan Sanhe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CM syndrom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9.63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s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decrease of TCM score wa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haihu shuhesi four gentleman decoction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epigastric pa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has the value of widely promot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Stomach pain; Bupleurum sparse liver scattered; Four gentlemen soup; Clinical efficacy 研究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发展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受寒等密切相关。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也使得胃脘痛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常规西医治疗胃脘痛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远期效果欠佳,且极易反复发作[1]。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科观察分析了应用柴胡疏肝散与四君子汤联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1.8±8.4)岁,病程9个月-18年,平均病程(8.3± 2.0)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1.5±7.9)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8.5±2.1)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法莫替丁20 mg,1日2次;胃必治200 mg,1日3次;阿莫西林0.5 mg,1日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与四君子汤联合进行治疗,具体中药药方为:白芍20 g,茯苓以及党参各15 g,柴胡、香附、川芎、枳壳以及白术各10 g,炙甘草6 g;对于胃痛严重者加川楝子和延胡索,对于反酸者加海螵蛸、吴以及萸、黄连,对于胃脘灼热者加黄连和黄岑,对于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和半夏;水煎服,早晚2次口服用,1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得人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状完全消失、舌脉疾病恢复正常,且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状改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主次症无改变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组内的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x±s,分)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1.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2. 肝郁气滞是什么原因3. 肝郁气滞怎么办*二、肝郁气滞有什么症状*三、肝郁气滞吃什么好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1、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1.1、肝脏疾病 所谓的肝郁气滞,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影响了身体,既然是肝郁气滞,自然是容易引发肝脏的疾病,当我们身体过分焦躁,致使肝火过旺,很容易让肝脏的调节失衡,此时最容易患上肝脏疾病,毕竟生气伤肝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 1.2、抑郁症 娱乐圈里面有很多明星因为抑郁症而结束生命,这也让我们更加重视了抑郁症的危害,如果心情长时间在不佳状态,那么也会让肝郁气滞演变的更加严重,此时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就非常大啦。 1.3、胃肠道疾病 肝郁气滞因为首先影响的是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的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的就是胃部,然后就是肠!所以说,肝郁气滞最容易得的病还有胃肠道的疾病。 1.4、心脏疾病 在中医学上,一直都有心主血肝藏血的说法,这也揭示了心

和肝脏的重要关联,而肝脏也跟我们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联,当 情绪出现问题,肝脏也会受牵连,而此时心脏也会受到池鱼之殃。 2、肝郁气滞是什么原因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3、肝郁气滞怎么办 3.1、食疗 多吃一些对解决肝气郁结有好处的果蔬,如莲藕,金橘,茴香,香菜等。日常饮食平衡也有助于身体平衡健康的调理。 3.2、运动 保持每天运动,可以让身体形成良性循环。推荐运动:慢跑,快走,太极拳,太极剑,瑜伽等柔和运动。 3.3、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坚持每天按摩,可有效改善肝经阻塞,疏通肝气。 3.4、拉肝经(Y字拉筋) 平躺在床上,双腿和臀部保持紧贴墙壁,双腿分开至极限即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占分值最多的科目,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中的脾胃病证都有哪些重要疾病呢?哪些是常考的知识点呢?医学教育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胃痛 1.寒邪客胃证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2.饮食伤胃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3.肝气犯胃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5.瘀血停胃证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后方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6.脾胃虚寒证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7.胃阴亏耗证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痞满 1.饮食内停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用于食谷不化,脘腹胀满者。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二陈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之功,用于脘腹胀满,呕恶纳呆之证。 3.湿热阻胃证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肝胃不和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脾胃虚弱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于治疗喜温喜按、少气乏力的脘腹胀满者。 6.胃阴不足证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本方滋养胃阴,行气除痞,用于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之脘腹不舒者。 呕吐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张瑶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30020 【摘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胃脘痛可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系统疾病。是一种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胃脘痛常容易因受凉、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因此护理工作者根据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包括中药外治法,合理饮食调护,情志调护,起居管理,,等措施,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所指的胃脘痛,涵盖了西医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具有慢性发病,反复难愈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临床上,胃脘痛可以辩证分为寒邪犯胃,肝气犯胃、肝胃湿热、脾胃虚弱等型。现就中医综合护理不同证型胃脘痛的方法概述如下。 1.中医外治法: 1.1中药外敷穴位疗法:将中药研成细末,以棉布制成肚兜,内置药末,敷于中脘治疗脾胃虚寒型、肝郁气滞型胃脘痛。 1.2离子导入疗法:用中药电敷中脘穴治疗急性寒症胃脘痛。 1.3针灸疗法:用艾条温针隔姜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 1.4穴位按摩:选取内关、足三里、合谷用手拇指腹按摩,每日2-3次,每穴10-15分钟【1】。 1.5中药烫疗:选用大黄、当归、红花、干姜等活血温经、祛风镇痛的中药用高

度酒浸泡1-2个月,取药渣300-500g棉布包裹。每次烫疗可以加入药酒和水适量,用微波炉加热,烫神阙穴或上腹部,至药包冷却【2-3】。 2.情志疏导: 中医理论认为忧思对人的脾胃功能有不利影响,因而,对于胃脘痛患者,应注意情志疏导,,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开解内心烦忧,因此,应多给予患者关怀体贴,消除焦虑紧张情绪轻质的目的。提高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以此达到减少情绪波动,调畅的目的【4-5】。 3. 饮食护理 3.1 寒邪犯胃:症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通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护理时必须注意妨害保暖,可予热水瓶温敷神阙穴。予足三里温和灸法,亦有效果,饮食宜给予热饮,如生姜红糖茶、姜韭牛奶汤、羊肉汤、良姜牛肉汤等有温中散寒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病情。 3.2 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攻串作痛,痛处游走不定,其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善太息,嗳气泛酸,脉弦。护理时应注意情志的疏导,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配合中医针刺疗法,先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能有效疏肝理气止痛。中药可采用柴胡疏肝散。饮食宜清淡兼有理气和胃功效的食物为主,如茴香汤,青陈皮粉,蜜饯鲜橘皮、、陈皮甘草汤等具有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的食物。 3.3 肝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畏热喜冷饮,或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中药薏米仁能清除湿热。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如蒲公英淡盐水、黄连米汤、蜂蜜饮、绿豆蛋清汤,也可多食用新鲜水果,菊花晶或用鲜栀子煎水冲鸡蛋花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清热和胃止痛效果甚佳。若胃热较甚频繁呕吐者,可用黄连3g泡水代茶饮,清热止呕效果明显。饮食忌油腻煎炸之品,严禁辛辣食品以免引动肝炎,诱发消化道出血,痛势急迫,呕吐频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标签:柴胡疏肝散;胃脘痛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组成,功效疏肝理气解郁,为治疗肝气郁滞证的经典方剂。《谦斋医学讲稿》认为:“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川芎理气活血,为臣药;陈皮、枳壳行气导滞,芍药养血柔肝止痛,为佐药;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等肝气郁滞之证。近年来,笔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多种胃脘痛,取得良好效果,现举案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案例1:患者,女,65岁,2010年10月8日初诊。上腹胀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1月。患者2年前曾在某三甲医院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予西药治疗后病情反复。现症:胃脘胀满时痛、痛连两胁,喜叹息,嗳气,神疲,食少,口干,大便干结,无反酸、口苦、呕吐等,舌黯红,苔少而干,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辨为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证)。治宜疏肝理气、养阴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 g,白芍15 g,枳壳10 g,川芎10 g,香附10 g,陈皮12 g,砂仁(后下)10 g,郁金15 g,沙参10 g,麦冬10 g,石斛15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饮浓茶。服7剂后,胃痛连胁、嗳气等明显好转,守方去香附、砂仁,加莪术10 g、白花蛇舌草30 g、太子参10 g、山楂10 g,继进30余剂,余症消失。其后以上方增减并改汤为丸,间服2年,复查胃镜正常。 按: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喜食辛辣肥甘之品等有关,若失治误治,可发展为胃癌。 本案患者证以肝胃不和为主,兼胃阴不足,故治以疏肝理气、养阴和胃止痛为法。方以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砂仁、郁金行气止痛,沙参、麦冬、石斛养阴和胃;久病入络,故加莪术、山楂行气散瘀、健脾和胃,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太子参益气养阴、防止癌变。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舒,胃气得和,阴液得养,瘀血得散。先汤后丸,辨证加减,坚持服用,注意禁忌,终使胃痛得愈。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 案例2:患者,男,46岁,2012年7月16日初诊。1年来,患者时感胃脘胀痛,伴呕吐少量黄绿色苦水,嗳气频作,劳累及情绪变化后加重,1周前在某院检查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予吗丁啉、硫糖铝片口服治疗无效。现症:

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

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1. 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2. 肝气犯胃的表现3. 肝气犯胃的原因*二、肝气犯胃的注意事项*三、肝气犯胃吃什么调理 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 1、肝气犯胃按什么穴位大敦(井木穴)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大敦穴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 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同时,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 太冲(俞木穴)穴位位置: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 的凹陷中。肝脏排毒的要穴:揉按太冲穴,同时太冲穴也是肝经上治疗疾病种类最多的穴位,几乎所有疾病揉按太冲都有一定的效果。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太冲穴会给我们补充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 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特效人群: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2、肝气犯胃的表现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

的生活和工作。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等。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颈部、咽喉部的病变。肝经循行经过咽喉,肝气郁结于此,人就会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如果气机郁结日久,会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瘀留滞于颈部,出现颈部肿块等。 3、肝气犯胃的原因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疾病情况下,两者亦相互影响,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前者为木旺乘土,后者为土虚木乘。 肝气犯胃的注意事项1、做好保暖措施。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2、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机会,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的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对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66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维酶素、果胶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1.21%,总有效率为90.91%,不良反应率为12.12%;对照组分别为12.12%,69.70%和21.21%,经统计分析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胃痛患者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是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胃痛;疗效 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溃疡等病【1】。其病因复杂,相关脏腑相互影响,证型较多,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其疗效好坏与辩证准确拟方用药,病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疗效确切。本文就我院33例胃痛患者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疗效进行以下探讨。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66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 女27 例,年龄平均为55岁, 所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痛诊断标准[2]。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例,萎缩性胃炎6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6 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1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33例患者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主要有柴胡10,党参20,炒白术12,枳壳15,白芍15,蒲公英25,延胡索15,川芎10,陈皮10,生甘草10,随证加味进行治疗。如泛酸严重者加黄连,贝母,乌贼骨;气郁重者,加元胡,川楝子;胃热重,加川连,知母;肝经郁热加川连,川楝子,山栀,丹皮;食滞者,加神曲,山楂,脾胃虚寒者重用党参,加桂枝,附子;胃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玉竹,白芍;合并胆囊炎者加路路通,金钱草;兼风寒表证加防风、荆芥;呃逆、呕吐者加法夏、竹茹;兼瘀者加五灵脂、三七,九香虫等。每日1 剂,水煎2次,早晚2次餐后2 h 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避免吃如过辣、过热、过冷、烈性酒等各种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舒畅情志,最好能够戒烟【3】。2.2对照组所有患者服用西药维酶素1.2 g,每日3次,果胶铋1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一个月为1个疗程。2.3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每两周复诊1次,每次复诊记录患者的症状以作疗效评价分析。2.4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痛疗效标准:①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②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③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3统计学方法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脾胃肠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脾、胃、肠功能失调出现病理改变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见主要病证有胃痛、吐酸、嘈杂、痞满、呕吐、呃逆、噎膈、反胃、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本章主要讨论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病证。其中吐酸、嘈杂、反胃附在相关病证中,未详细介绍,其它与脾胃肠相关的病证归属于有关章节或其它临床学科中讨论。 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内,互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又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与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对水谷的受纳、消化、吸受叫和输布生理功能。故脾胃之病变主要表现为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得阳气温煦则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也需要阴液的滋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气机通降。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又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若胃受纳、腐熟及通降功能失常,则可发生胃痛、痞满及便

秘等病变;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导致呕吐、呃逆等病症。.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肝肾失其所养,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脾主统血,如脾失统摄可致便血;脾失运化,则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水肿等,从主病之脏和相关体系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和肾膀胱病证。脾虚生痰,上干于肺脏可引发咳嗽;脾胃虚弱,血化源不足,则心失所养引发心悸等病变;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则引发鼓胀等病症,亦将其分别归属于相关主要脏腑系统。但临床应注意其整体联系。 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和吸收大肠中糟粕水份,维持大便正常;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其病理改变皆属于脾胃系的范畴,而生理上又与脾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排泄等,故将脾胃肠合并讨论。 临床常见主要证型 临床常见主要实证多因外邪或脾胃生理功能失常,导致寒邪犯胃、胃热炽盛、肠道湿热、食滞胃肠、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瘀阻胃络;虚证多由脾胃运纳失职,导致脾气不足、脾阳虚衰、胃阴亏虚、瘀阻胃络。因脾胃及其与肝关系,常

2017年上半年黑龙江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胃癌试题

中医医师基础:外感病因| 疠气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 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首次电除颤的剂量应为 A.50 焦耳B.100焦耳C.200焦耳D.300 焦耳E.350 焦耳 2、患者,女,30岁。每逢社交场合,精神紧张时旋即出现腹部胀痛,痛则欲泻,泻后则痛止。平时食欲欠佳、两胁胀痛,睡眠、二 便尚可,舌淡,脉缓。诊断最可能是 A.肾气不固证 B.肝气郁结证 C.肝气犯脾证 D.寒湿困脾证 E.肝气犯胃证 3、《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论述有关阴道口的不同命名,称未嫁时属 A.阴门 B.子门 C.胞门 D.玉门 E.龙门 4、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于 A.肺气宣发,布津于大肠B.肺气肃降,输送水液于大肠C.肺气肃降,助大肠传导 D .宗气充足,推动大肠功能E.肺主治节,调 节 大肠功能 5、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C.捻 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6、针灸被传入朝鲜、日本大约开始于 A.公元 2 世纪B.公元 4 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8 世纪E.公元10 世纪 7、《呕吐下利病篇》治呕共有十三方,其中用方最多的是 A .食滞呕吐B.虚寒呕吐C.停饮呕吐 D .寒热错杂呕 吐 E.实热呕吐 8、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内伤发热的病因 A.肝经郁热 B.暑湿中阻 C.气血亏虚

D.瘀血内停 E.阴精耗损 9、患者,女,30 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 细数。其病机是 A.心气不足B.心血不足C.心阴不足D.心血瘀阻E.心神不足 10、下列各项,属妊娠恶阻肝热证主要症状的是 A.呕吐血性分泌物B.呕吐清水C.呕吐痰涎D.呕吐食物残渣 E .呕吐酸水或苦水 11、《张氏医通》所谓“产后三急”是指 A.呕吐、腹痛、泄泻B.呕吐、盗汗、泄泻C.呕吐、便难、发热 D.发热、抽搐、昏迷E.发热、盗汗、泄泻 12、以下关于乳发的治疗除哪项外均正确: A.乳发初起时,宜泻火解毒,佐以利湿B.乳发初起方用龙胆泻肝汤C.乳发成脓时,应在泻火解毒基础上佐以透托法 D.乳发成脓方选四妙勇安汤E.乳发出现热毒内攻时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13、阳和汤适用于脱疽 A.寒湿阻络B.血脉瘀阻C.湿热毒盛D.热毒伤阴E.气血两虚 14、患者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其治法是 A.清肝凉血,化瘀止血 B.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C.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D.清心泻火,宁络止血 E.清热生津,宁络止血 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持有__ A.《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 B.《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剂许可证》C.《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剂许可证》D.《制剂许可证》、《营业执照》 E.《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16、李某,男,45岁。5 年来,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表现为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差神疲,大便溏,苔白,脉弱。针灸取穴为A.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 B.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建里 C.中脘、足三里、膈俞、公孙、三阴交 D.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庭 17、维生素B2 又名核黄素,它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的作用是A.传递氮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