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日期:

崇德立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学年来,福建省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充分认识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崇德立人根本任务,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学校的职业教育影响力。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中职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其获得全面培养、成功就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关系到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福清龙华职专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主要作法如下: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职教育办学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中职学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中职学生优良品德。一年以来,学校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把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培育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规范升国旗仪式,开展“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国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

向上的理想信念。加强师生时事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中职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做有梦、追梦有担当精神的新时代的青年。

四、锤炼道德情操,强化全科德育理念。学校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课,培育一批精品德育课。努力使每门课程都渗透育人内容,培育一批德育功能明显的优秀示范课。学校开发了《玉融之光》、《晨读礼训》等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的校本教材。大力推广德育系列化的模式,开展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增强中职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中职学生成为具有较高道德情操的好公民。

五、强化法治纪律,培养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意识。学校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每学期举办法制和毒品预防课报告会,利用黑板报和校园宣传栏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平台开课率和学生作业完成率达100%。丰富法治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安全教育日、消防日、禁毒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中职学生使中职学生掌握禁毒、自救、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知识和能力,自觉远离毒品和校园欺凌。

六、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促进文明的养成。学校用德育7S 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上好每一堂课、规范好每一个实训动作,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穿好校服、实训穿好工作服、戴好校徽(胸卡),养成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环保等集体活动、社区卫生清扫、文明城市劝导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低碳环保、热爱劳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开展“文明学生”、“文明居室”竞赛和各种创优活动。学校培育“三米文化”和开展文明言行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三米之内必问好、三米之内垃圾捡一捡、三米之内帮一帮、三米之内遇到不文明的行为管一管;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讲究个人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争做环保卫士。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举止文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说普通话,讲礼貌用语,争做文明标兵。

七、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中职学生的人文底蕴。学校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科学精神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加强中

职文化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开好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切实推进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教学比赛等活动,培育并推广一批高质量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课程,提高文化课的课堂效率。完善文化课标准,积极探索推进文化课程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确保文化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八、注重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础。学校努力提升师生的人文修养,丰富人文教育内容,开展佾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等特色活动,将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美学教育等人文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拓展人文实践活动载体,开展“素养人生、人人出彩”等活动,引导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搭建人文教育平台,开展“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等活动。

九、注重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新学年组织开展好一周及以上的培训,邀请优秀校友和行业专家进校讲座、开展“龙华梦工场”等活动和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还统筹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及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交流、启发与提高。

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努力打造中职学生精湛的技能。学校厚植匠心文化,营造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进企业拜师学艺,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吸引校外优秀技术能手进校兼课,以师傅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乐学善思,传承匠心文化。积极推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职业教育活动平台,展示中职学生的优秀作品,倡导树立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的良好氛围。学校突出职业技能导向,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技能水平。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切实推进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推行“理实虚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扎实做好顶岗实习。组织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搭建人人出彩的舞台,展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十一、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学校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断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习惯,增长学生体育知识与能力。积极开展“每日锻炼一小时”、

校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体育生活。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大力开展跆拳道、以及在福建师大体育系帮助下开展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积极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参与率100%。

十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多种活动,塑造中职学生热情大方、向上向善、阳光自信的良好心理。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心理问题为导向,开展心理辅导与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十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日常交往、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的能力。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队伍领导、管理与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各类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增强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

十四、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一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崇德立人,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福建厦门优芽科技网络公司的协助下,围绕学校“人人出彩”的总目标,结合学校现有的学生管理、量化考评办法,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向上向善成长。学校通过体系性培训和宣导,更好地贯彻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手段,统一学校各部门学生的评价平台,现已初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开展,把家长、企业、社会纳入学校德育实施体系中,对学生校外活动进行系统反馈和评价。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群体的综合表现情况,更好地应用学生评价数据。学校还借助荣誉等级和多维度的学生出彩星级评定,激励学生自身某一特长出发,带动整体核心素养的提升发展。学校还基于学生日常管理的数据,生成“人人出彩”的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档案,加强出彩师生的宣传力度,通过榜样力量,强化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

福清龙华职专政教处

2018年7月

校训:崇德立人强能立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法制和毒品预防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征文评选

庆国庆主题班会

纪念“五四”青年节

升旗仪式

军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感恩教育

师德演讲比赛

校田径运动会

社区卫生清扫

培养“三米文化”

晨读礼训

中华诗词大会

篮球比赛

校园文化艺术周文艺汇演

校佾舞团助兴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开幕式

元旦晚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

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

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6年11月18-19日,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了全市教研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各区县教研中心、市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科研及教学管理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主要围绕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展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博士作了题为《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报告,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主任夏雪梅博士作了题为《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的报告。听完两个高水平的专家报告,“核心素养”这几个字对大家的冲击力是最强的,笔者也感同身受。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多年,笔者比较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 之前,只是知道“核心素养”是热词,在普通中小学阶段反响很大,中职学校也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花时间去认真思考,只知道素养跟素质差不多。经过培训后,有一些认识了,但只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完全搞懂。 听报告的时候就在思考,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于是在本子上就记下了这么一行字:素养——核心素养——中职生核心素养,我称之为认识中职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也就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养及核心素养,才能进一步研究什么是中职生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素养?

查了一下,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中,采用第三个定义,即研究从事学术科研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和能力。知道什么是素养,是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寄语大全之对中职生的寄语

对中职生的寄语 【篇一:中职班主任寄语】 1.人的生命脆弱如芦苇,但人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思考使人独立 于天地宇宙之间。 2.尊重生命,感悟自然,明辨是非,注意细节,享受成长快乐;学 会审美,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思考,领悟完美人生。 3.阳光或阴霾都会明明白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所以,任何时候都 要学会坦坦荡荡。 4.永远都不要怕挫折,把挫折当成一种历练。相信只要面向大海, 定会春暖花开。 5.想到的事就立刻去做,连一秒钟都不要耽误,这会让你受益匪浅。 6.每次做好一件事。 7.过好每一天,你就能过好一辈子。 8.与人分享,痛苦可以减半,而快乐可以加倍。” 9.适应生活。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而不是让它适应你,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0.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 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自负是愚蠢的。 13.不要忽视小事。平凡成就大事业。 14.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 所以不要尖声抱怨,要从中吸取教训。 15.事事自己动手。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 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不要总靠别人活着,要 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16.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区分。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往 往就那么一次,也许你“没有机会”,但可以创造。 17.时间,在你手中。自己找时间做吧,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 明天。 18.做该做的事。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 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刘小军 关键词:理念素养实践 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学生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接下来,我根据自己所学所看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理念转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因此在实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保持全面的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是其获得全面培养、成功就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关系到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也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职学生的科学发展,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当前的学校教育就如有人所说:“老师,对不起!我把您教的都还给您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二、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

立德树人,做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8088863.html, 立德树人,做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 作者:崔利超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7期 摘要:首部面向全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期望。随着市场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结合中职教育存在的复杂而特殊的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做学生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关键词:中职教育;立德树人;引路人 “师者,人之范也”,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模范,教师的职业、学识、人品,不仅决定着个人事业的发展,更影响学生学习生涯以及未来的发展。“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强调教师“引路人”的角色和重要性。当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一名好教师已经成为新时代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笔者结合多年中职教学经验,明晰中职教师“立德树人”的标准和“引路人”的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一、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情感缺失,厌学等问题[1]。该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 到关注。在社会各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给青少年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导致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抽烟酗酒等不良活动中。许多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并不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因此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没有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抱着消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和生活。基于上述背景,中职教师应该结合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为人师表,要求教师的仪容、衣着要得体大方,要求教师的精神面貌要积极向上,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结合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在意旁人目光、不善于表达等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集严师益友于一体,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分析沉迷网络游戏的利弊,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帮助学生改变迷恋网络的不良习惯。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进行引导,在学生失落时及时安慰。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富有责任感,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 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初二级 一、活动主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时间:2018年9月4日 三、活动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 的核心素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6年11月18-19日,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了全市教研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各区县教研中心、市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科研及教学管理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主要围绕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展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博士作了题为《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报告,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主任夏雪梅博士作了题为《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的报告。听完两个高水平的专家报告,“核心素养”这几个字对大家的冲击力是最强的,笔者也感同身受。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多年,笔者比较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 之前,只是知道“核心素养”是热词,在普通中小学阶段反响很大,中职学校也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花时间去认真思考,只知道素养跟素质差不多。经过培训后,有一些认识了,但只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完全搞懂。 听报告的时候就在思考,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于是在本子上就记下了这么一行字:素养——核心素养——中职生核心素养,我称之为认识中职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也就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养及核心素养,才能进一步研究什么是中职生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素养

查了一下,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中,采用第三个定义,即研究从事学术科研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和能力。知道什么是素养,是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18T10:40:28.97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作者:金波[导读] 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计算机学生的目标。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浙江温岭317500 摘要:要将学生核心素养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实现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计算机学生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聚焦关键准度,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从边缘走向中心 1.思想上高度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将核心素养渗透和融合到学校教学、教育、管理、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2.正确认识关键准度。为了把准方向,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素养为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将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融入课堂、课程、实训、第二课堂、环境和竞赛中,以创信息商贸部特色为契机,建设计算机专业德育品牌项目,铸造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备品格,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同时课堂教学中,寓德于教,将学生德育工作与专业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文化课堂教学中接受学科知识,发展认知性素养;在专业基础课中学习专业理论,形成发展性素养;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锤炼操作技能,形成社会性素养,最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构建课程体系,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从盲目转向系统 1.课程设置职业化。我们在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特点及就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对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形成了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体系的“水平互融、垂直贯通、模块协同”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 2.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所呈现的学习任务对核心素养培养涵盖不足、对接企业不够紧密、综合化改造程度不够等现状,我们投入人力、物力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处理,努力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完成计算机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职业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策略一体化。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一般安排在计算机房中进行,课堂流程大致是教师通过控制软件给学生演示操作,接着学生在自己机上模仿操作,最后学生将作业提交给教师机。 由于教与学在不同方位进行,所以教师讲解时了解不了学生的听讲情况。而学生操作时,由于人数太多(50多人),教师巡视根本无暇顾及,导致许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约束和监控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目标很难得到落实。 在课堂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后,教师通过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然后根据“小步子、多台阶”的处理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以指引,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因畏难而放弃,培养了学生专注执着的职业品格。 三、探索立体模式,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从单一走向多元 1.主体。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发展为主题,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整合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等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计算机专业立体育人模式。同时我们还积极围绕学校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实训处开展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堂、实习、见习中养成职业道德,感受企业文化,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我们还在学校成教处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到三星社区、锦屏社区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另外还积极配合德育处成立了信息商贸部家长学校,通过家校合作,构建家校合作内容,建立网络家长联系方式,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2.载体。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和计算机专业发展实际,利用课堂、活动、竞赛等不同载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们积极以课堂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综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及其要素,在教学实践环节渗透核心素养,体现了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刘久红朱辉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2)。 [3]雷娅浅谈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2015,(49)。 [4]陈宏艳徐国庆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背景与思路[J].当代职业教育,2018,(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肖凤翔蓝洁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立德树人, 做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

立德树人, 做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 作者:崔利超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 崔利超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300381) 摘要:首部面向全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的意见》要求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 引路人。这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期望。随着市场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 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结合中职教育存在的复杂而特 殊的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做学生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关键词:中职教育;立德树人;引路人 “师者,人之范也”,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模范,教师的职业、学识、人品,不仅决定着个 人事业的发展,更影响学生学习生涯以及未来的发展。“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强调教师“引路人”的角色和重要性。当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一名好教师已经成为新时 代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笔者结合多年中职教学 经验,明晰中职教师“立德树人”的标准和“引路人”的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树立 学生的自信心,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一、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普遍存在着学 习基础差,情感缺失,厌学等问题[1]。该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关注。在社会各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给青 少年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导致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抽烟酗酒等不良活动中。 许多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并不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 理状态,因此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没有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抱着消极的态度应对学习 和生活。基于上述背景,中职教师应该结合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 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为人师表,要求教师 的仪容、衣着要得体大方,要求教师的精神面貌要积极向上,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结 合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在意旁人目光、不善于表达等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集严师 益友于一体,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利 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结 合生活实际案例分析沉迷网络游戏的利弊,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帮助学生改变迷恋网络的 不良习惯。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进行引导,在学生失落时及时安慰。引导 学生学会感恩,富有责任感,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学校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赐予生命,感恩老师赋予学识,感恩党和国家创造的社会环境。当 学生富有责任感,做事便会有分寸,当学生富有责任心,就会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师德为核心,立足于课堂为方法,激励学生为关键,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 引路人。 二、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

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组认为,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

立德树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崇德立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学年来,福建省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充分认识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崇德立人根本任务,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学校的职业教育影响力。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中职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其获得全面培养、成功就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关系到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福清龙华职专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主要作法如下: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职教育办学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中职学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中职学生优良品德。一年以来,学校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把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培育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规范升国旗仪式,开展“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国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加强师生时事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从立德树人出发--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立德树人出发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及研究展望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 2019, 8(3), 115-122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08088863.html,/journal/v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08088863.html,/10.12677/ve.2019.83020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Ying Wang, Yingkui Ch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n. 14th, 2019; accepted: Jun. 28th, 2019; published: Jul. 5th, 2019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For the definition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scholars have given different views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but no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Through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literacy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ir daily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rom life;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ritical competence literacy should be measured in a quantitative wa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literacy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substan-tive research;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literac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uch a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hannels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definition,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Core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及研究展望 王莹,陈英葵*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5日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