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探样加工流程

化探样加工流程

化探样加工流程

——以岩石样为例

一、准备工作

1.确保行星磨样机工作正常、两套玛瑙罐及玛瑙球没有被

污染。

2.提前为要加工的样品编号。

3.工作时用到的簸箕、瓷盘、毛刷、筛子和毛巾等工具要

洗净烘干,以免造成污染。

4.进行人员分工编号,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工作期间

1.把要加工的样品按照编号放入对应的玛瑙罐中,盖上盖

子,放入行星磨样机中,拧紧把手,盖上行星磨样机盖子。按照样品的种类调好时间、转速。(注意:在仪器工作期间,为保障人员安全严禁打开盖子)

2.在磨样机工作期间,将要加工的下一批样品按照编号放

入对应号码的备用的玛瑙罐中,盖好盖子。

3.第一批的样品加工时间到了以后,待行星磨样机停止转

动,再打开盖子。并按照之前分好的工,拿取与自己的号码对应的玛瑙罐,到各自的操作台上加工。

(1).首先,把罐内的样品及玛瑙球都倒入准备好的筛子(目数视被测样品颗粒大小而定)内。把筛选合格的样品放在簸箕里,导入备好的样品袋或瓶里。将玛瑙球放入早

已准备好的洗球的小筛子里,由一人统一清洗。剩余的废

样则倒入废样箱里。

(2).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另一批样放入行星球磨机里,

按照1中的做好。再把用过的玛瑙罐及盖子用湿过的毛巾

(毛巾最好是一样一根,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洗后再用,不过毛巾一定要洗净,避免污染。)擦净、擦干;玛瑙球也

是一样,洗过后,一定要擦干,毛巾也要经常换洗、烘干。

(3).玛瑙罐和玛瑙球都洗好、擦干后重复2中的工作。

(4).再一批样磨好后,重复以上(1)、(2)、(3)中的工

作。

三、收尾

样品加工完后,将加工好的样品按照标号排好,放到样品盒里。统一放入样品间,作好记录。搞好卫生,所有的

工具、设施清理干净,归位。为下一次的加工做好准备。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化探流程的总结,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领导指正啊!O(∩_∩)O}

我个人的看法在加工这方面,效率很重要,可安全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次武汉之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快。速

度快了,效率就高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当然,这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先说一下我们兄弟单位的工作效率为什么那么高?我认为:1.分工明确;尽管他们的加工人员很多,但并不乱。分工非常明确。几乎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2.他们的基础设施比我们的要齐全,这使得加工时间大大缩短。3.他们的经验比我们的要多得多,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4.机器不间断工作,人轮换休息。以上四条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次小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就是安全问题,我们兄弟单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忽视了一些安全问题。比如说:为了方便,把行星磨样机的安全锁拆掉,在其还在高速转动的时候就打开盖子。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了操作,但大大的增加了安全隐患。着实的不可取。再比如,在粉尘、噪音比较大的碎样间和分样间,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少之又少,这说明加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亦不可取。

小结一下对这次外出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长了见识;而对我们和兄弟单位间的学习与交流,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我之长,补我之短。以促进我与兄弟单位共同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这样的学习活动多多益善! O(∩_∩)O

化探工作步骤

0000代表需填数据,根据你们的资料填,这是方法,其余的不方便给你。 6.3 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6.3.1 野外工作方法 6.3.1.1 水系沉积物测量 (1)采样布局和采样密度 依据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本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选用根据1981年1:25万地形图修测的1983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做为野外采样手图,以方格网为采样格子,将设计的样点按1.25km2为采样单元标于1:50000手图上,样品布在二级水系或一级水系口上,采样点均匀分布,99.2%以上的采样格都有采样点分布,基本上未出现连续两个空白小格。工作区面积0000(扣出水库、海滩、盐田),实测面积0000,采样0000件(未包括重复分析样),采样密度为0000个/km2。 (2)采样物质及方法 采样部位选择在水系有利于细粒物质沉积的部位,如河床底部、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水流缓慢和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的内侧。 采样物质主要为淤泥、粉砂,在15~30米的范围内,采集2~3个重量大致相等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每个采样点均留有标记。 野外定点用已布好样品的1:5万地形图作手图,根据地形地貌确定采样点实地位置,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毫米,每个采样点在实地都留有标记。样品编录采用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推荐的“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记录卡”,严格按照其格式进行填写。 (3)样品初步加工 采样人员每天将所采样品检查无误后,将样品连同采样记录卡同时交于样品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核对验收,并将验收后合格样品悬挂凉晒。为防止样品固结,经常揉搓或用木棒敲打。凉晒干的样品过60目尼龙筛,为了使样品均匀,每个样品都全部过筛,用缩分法留足150克单样装入纸袋,每50个组合为一批,重点采样编号以密码形式。 (4)异常查证 本次1:5万沉积物物测量工作,旨在分解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缩小金找矿靶区,对圈出的异常,用加密取样进行验证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对本次工作圈出的异常开展1:1万地质测量及异常追索调查、1:1万岩石剖面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异常验证工作,矿化蚀变岩石出露地段,布置了槽探工程。各项工作均按有关规范进行,质量满足普查工作要求。 6.3.1.2 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岩石测量剖面布置在沙柳金异常区和鞠格庄金异常区。剖面线均以垂直于构造方向为主,线距200米,取样点距20~40米,岩性均—区点距为40米,岩石矿化蚀变地段点距20米,野外以1:10000地形图为底图,采样用皮尺、罗盘定位,样品采自路线中的岩石露头,样品重量200~250克,剖面记录采用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推荐的地球化学岩石采样记录卡,记录内容按照其规定要求。通过岩石剖面测量,了解异常区内不同岩石的元素含量,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金的高含量地质体,例如:0000 6.3.1.3 土壤剖面测量 主要布置在0000异常区,共测量剖面0000km,剖面线均以垂直于该区构造线走向为主,线距200m,点距40m,剖面起点及各采样点均由技术人员用GPS定位,样品采自地表以下土壤的B

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 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 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 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 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 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 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 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 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

应用地球化学总结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应容及方法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研究元素在集中分散过程中与矿体周围各类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联系,异常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的方法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4)研究一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分配、活动演化可能给人类生存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地震、地热、环境改造与治理,利用地球化学作用于土壤改良、土壤施肥等等。 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其二是实验研究。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 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 ③数据的统计分析; 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 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 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 方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环境问题研究等。 3、第四套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命名系统: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和地球化学生物测量。 4、丰度值一般均在10-2%以上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 丰度均在10-2%以下。故称之为“微量元素”。常用重量百万分率(10-4%)表示,书写用ppm(part per million)代表。 lppm=10-6=10-4%=0.0001%=1

盐湖锂开发过程

盐湖锂开发过程 盐湖锂是一种重要的锂资源,其开发利用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本文将介绍盐湖锂的开发过程,包括勘探、提取、加工和利用等方面。 一、盐湖锂勘探 盐湖锂勘探是确定盐湖中锂资源储量和分布的过程。首先,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和地下水等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可能存在锂资源的盐湖地区。然后,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和化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和重力法等,对盐湖进行探测,获取地下岩石和水体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最后,通过钻探和采样,获取盐湖的岩心和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确定其中的锂含量和品位。 二、盐湖锂提取 盐湖锂提取是将盐湖中的锂资源从水体中提取出来的过程。首先,通过抽取盐湖水,形成锂含量较高的锂质水体。然后,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如加热浓缩、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等,将锂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其中,离子交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树脂材料选择性吸附锂离子,并用酸洗去除锂离子,再进行后续处理,得到锂的纯度较高的产物。 三、盐湖锂加工 盐湖锂加工是将提取的锂资源进行精炼和加工,得到锂化合物的过

程。首先,通过过滤、浓缩和结晶等步骤,将提取得到的锂溶液纯化和浓缩。然后,通过溶剂萃取、电解和碳酸法等方法,将锂溶液中的杂质去除,得到锂的纯度较高的化合物,如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最后,对锂化合物进行粉碎、干燥和包装等处理,使其符合市场需求,并方便运输和使用。 四、盐湖锂利用 盐湖锂的利用主要是指将锂化合物应用于锂电池等领域。目前,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而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正是由锂化合物制成,其中盐湖锂的应用占据很大比例。此外,盐湖锂还可以用于冶金工业、航天航空和核能等领域。 总结: 盐湖锂的开发过程包括勘探、提取、加工和利用等环节。通过勘探确定锂资源的储量和分布,通过提取将锂从盐湖水中分离出来,通过加工得到锂化合物,最后将锂化合物应用于锂电池及其他领域。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技术和方法,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操作。盐湖锂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6幅图,详解地矿工作全流程

16幅图,详解地矿工作全流程 地矿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它分为多个阶段,它需要学习多种学科,掌握多种理论方法,需要多种仪器设备和工程设施,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工作。地矿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游山玩水,实则艰苦异常。本期,《矿业界》梳理了地矿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图形的方式像大家展示地矿工作的基本流程。由于能力所限,不足之处请海涵!原创文章,授权请联系我们文章底部可以加矿业界小编的个人微信 目录一、地矿理论学习阶段二、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三、预查阶段四、普查阶段五、详查阶段六、勘探阶段七、开采阶段八、矿物加工阶段 一、地矿理论学习阶段1这一阶段在学习地质理论基础的同时,对于矿床模型和矿产勘查模型的研究也至关重要。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更科学的找矿模式应该应用到实践中去。马上就要出野外了,脑海中出现了我站在金矿山上的那种得意洋洋的样子……然而,现实告诉我,你丫的理论知识学的够吗?从哪下手呢?普通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层学、煤矿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构造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石学、晶体光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概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山地质学、选矿概论……这么多

呀?没办法,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矿工作者,这些你必须知道。1. 学习地矿理论 二、区域地质调查阶段2这一阶段的任务,我终于完成了,这里的区域地质调查指的是中小比例尺地质调查,初步查明调查区域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基本特征,预测矿产远景,为较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打下基础。走进一片戈壁滩,拿着一幅空白的地形图,“不,这不是地形图,这是一幅宝藏图。”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一片日产斗金的美丽画面。我的任务就是在这空白区内把其中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描述在图上,然后经过分析,验证,最后找到矿。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可难不倒我,最高点和山坡的坡度我都看出来,我还会用“V”字行法则。2. 看地形图哼着勘探队员之歌,手里那些“新五件”——掌上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手持GPS,想起了老一辈工作者的锤子、罗盘、放大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最后把这个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及蚀变搞清楚。 看,我看到了化石,是一颗恐龙蛋! 3、中小比例尺填图 当我们把一幅幅小比例尺地质图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孩童年代“,玩起了“拼图游戏”,我们把一幅幅地质图拼在一起,一条条缝合带、主干断裂带、岩浆活动带如一条巨龙盘卧在中华大地上,巨龙身下是无尽的宝藏哇!4、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比例尺:1:200000 DZ/T 016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性质、设计书的编写,中低山、丘陵区、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和样品库,区域化探中的岩石样品采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异常查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编写等作了规定,确立了统一标准。 1.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亦可供比例尺1:50000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 GB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DZ/T0075 DZ/T0011 3 总则 3.1 区域化探属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之一,应覆盖全部可工作的我国国土面积。它的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学化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并为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某些基础地球

化学资料。常按国际分幅范围部署测区。我国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交通很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也采用1:500000,它们的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0.25~1点/km2和0.04~0.10点/km2。 3.2 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 a. 中低山、丘陵地区(见图1); b. 具有各料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 所谓具有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的森林沼泽、内蒙古(大青山南坡除外)、甘肃兰州以西、宁夏、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青海、西藏、新疆、川西、甘肃祁连山等地的的高寒山区,西藏西部的刘寒湖沼荒漠、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岩溶,云南西南及海南岛等地的热带雨林,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内地沿海冲洪积平原区等。这类地区的区域化探工作应针对各类自然地理景观条件制定特殊的工作方法。 3.3 区域化探采用的方法原则上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但允许在不同景观区的在采样介质和工作。 图1地理景观分区示意图 4 设计书的编写 4.1 设计书是化探工作的施工依据,一般应由承担本项区域化探工作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4.2 在编写区域化探设计书间,应做好如下工作: a.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质、地质、矿产、物探、化探、

化探样加工流程

化探样加工流程 ——以岩石样为例 一、准备工作 1.确保行星磨样机工作正常、两套玛瑙罐及玛瑙球没有被 污染。 2.提前为要加工的样品编号。 3.工作时用到的簸箕、瓷盘、毛刷、筛子和毛巾等工具要 洗净烘干,以免造成污染。 4.进行人员分工编号,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工作期间 1.把要加工的样品按照编号放入对应的玛瑙罐中,盖上盖 子,放入行星磨样机中,拧紧把手,盖上行星磨样机盖子。按照样品的种类调好时间、转速。(注意:在仪器工作期间,为保障人员安全严禁打开盖子) 2.在磨样机工作期间,将要加工的下一批样品按照编号放 入对应号码的备用的玛瑙罐中,盖好盖子。 3.第一批的样品加工时间到了以后,待行星磨样机停止转 动,再打开盖子。并按照之前分好的工,拿取与自己的号码对应的玛瑙罐,到各自的操作台上加工。 (1).首先,把罐内的样品及玛瑙球都倒入准备好的筛子(目数视被测样品颗粒大小而定)内。把筛选合格的样品放在簸箕里,导入备好的样品袋或瓶里。将玛瑙球放入早

已准备好的洗球的小筛子里,由一人统一清洗。剩余的废 样则倒入废样箱里。 (2).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另一批样放入行星球磨机里, 按照1中的做好。再把用过的玛瑙罐及盖子用湿过的毛巾 (毛巾最好是一样一根,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洗后再用,不过毛巾一定要洗净,避免污染。)擦净、擦干;玛瑙球也 是一样,洗过后,一定要擦干,毛巾也要经常换洗、烘干。 (3).玛瑙罐和玛瑙球都洗好、擦干后重复2中的工作。 (4).再一批样磨好后,重复以上(1)、(2)、(3)中的工 作。 三、收尾 样品加工完后,将加工好的样品按照标号排好,放到样品盒里。统一放入样品间,作好记录。搞好卫生,所有的 工具、设施清理干净,归位。为下一次的加工做好准备。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化探流程的总结,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领导指正啊!O(∩_∩)O} 我个人的看法在加工这方面,效率很重要,可安全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次武汉之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快。速

化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化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对化探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重点阐述了化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化探技术的新发展,即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 关键词:化探技术;地质勘查;找矿;采样;地球化学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for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and then expounds th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he deep penetrating geochemical methods. Keyword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Sampling; The geochemical 一、化探技术概述 化探技术是指系统地测量和研究各类天然物质中与自然资源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资源勘查或预测的方法。地球化学找矿作为一种探矿方法,简称为化探。 由于近年来在理论上、方法上、技术上及效果上的迅速发展,它已经从一种单一的直接找矿方法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应用学科——勘查地球化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体系,但在文献中仍习惯上简称为化探。根据勘查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它区分为金属矿化探、非金属矿化探、油气化探、地热化探、航空化探、海洋化探和区域化探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与具体要求﹐化探分析可以在中心实验室,驻地实验室或采样现场进行。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质量﹑丰富的指标信息和较高的分析效率而成本也较低。它的缺点是与现场的信息传递慢﹐周期长﹐难以适时指导下一步的现场工作。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缩短现场与实验室之间距离﹐以降低一些效率和质量要求换取加快信息传递的折衷或过渡类型。 第三种是就地分析(或现场分析)﹐即使用简易分析方法或便携式探测仪器

化探

第四章 指示元素的原则和方法:1.选择的原则 ①所选元素能够指示矿床存在的大致空间位置,或能指示找矿方向; ②所选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特点能够区分出矿异常和非矿异常; ③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要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在普查勘探中容易被发现; ④选用的指示元素最好能用快速,灵敏、简便、经济的分析方法加以测定; ⑤选择的数目在达到找矿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少。 2.选择的方法 ①类比法: 根据前人在不同矿床类型总结出的找矿指示元素,结合矿区具体情况参照选择。 ②理论分析方法: 以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作指导,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运用不同类型岩石,矿床元素共生组合规律来选择。 ③扫视法: 根据样品全分析的资料选择适当的指示元素。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采样 (1)地表岩石测量采样对象 ①新鲜基岩(有条件时首选); ②风化基岩或风化基岩的残积粉块; ③特殊采样 (2)钻孔岩石测量采样 钻孔岩芯采样是在每个采样点上下共一米范围内采取5-7小块岩石合为一个样品。一般采样点间距是0.5-5m。 近矿加密,远矿放稀。要避开油漆或其他污染处。 (3)岩石背景样品采样 方法同(1)。均匀采取无矿化或无蚀变的新鲜样品,同岩性样品一般不少于30件。 所有样品重量100~200g,断层泥20~30g。 试验工作按其目的和内容,可分三类: 1.方法试验:目的是肯定或否定某种已有的方法在特定地点解决特定地质问题的有效性。 2.技术试验:目的是改进某些具体方法技术,使其更加有效、经济、合理。 3.专题试验:是为了解决特定地质任务而进行的综合性试验或某种新方法新仪器的试验。 实际上这三类试验很难划分,例如,技术上的某种改进,可以使某种方法变无效为有效;专题试验的内容,更是离不开方法技术 方法技术试验1)确定适合于工区景观条件和满足工作的最佳方法。 2)选定最佳的取样、加工与分析方法。 3)厚层运积物覆盖地区需取深部样品,则需所研究取样的深度及取样的机械装备。 4)分析方法的选择。 5)确定找矿等的有效综合指标,收集为统计分析所必须的原始资料、评价各种数据的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6)了解人为异常的特点,论证消除与鉴别这类干扰的可能性。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 (1)、工作部署 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 工作阶段比例尺 1:10000 矩形网格 线距(m)×点距(m) 100×20~50 正方形网格 点线距(m) 50~100 点/km2 100~500 详查 设计1:10000200×20255 (2)、采样布局原则 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 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 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 1

化探重点

1.农业生态地球化学: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合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和最终效果 2.前缘晕(前缘异常):指原生晕中,沿着含矿溶液运动方向上,位于矿体前方的异常地段。 3.面金属量:指一定剖面上,晕中元素的 4.浓度分带:指同一组分的含量自矿化中 5.矿床分散流: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和次 在矿床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元素含量增高的地带 6.线金属量:指沿一定的取样线,晕中各线段长成绩之和 7.后生地球化学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 8.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元素共 9.浓集系数: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与其 10.气体测量: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的气体化学成分,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而找寻矿体,和其他地质问题11.系统误差:是有规律因素造成的误差,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偏离 12.丰度:元素在宇宙体中的平均含量 13.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 14.地方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发病区域环境的疾病,一种影响范围大,潜伏周期长,突发性流行,不易根治的疾病 15.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指通过地质、农取得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资料,以此服务于农业、环境和资源调查评价的综合研究工作 16.应用地球化学: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 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 17.生物地球化学测量:是系统的测定生 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寻找矿床 18.精密度:相同一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程度 19.相容元素:是指容易进入结晶相而在 20.地球化学标准样:标准参考物质是国发行的,化学组成经过多家机构实验室、多种方法、多次精密测定、换学则呈均匀、稳定的一组样品 21.化探样品的特点:数量大、分析项目多、元素含量低,变化范围大和性质复杂,种类多种多样 存在:残余的原生矿物、在飙升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次生矿物以及被循环水带走的可溶性物质 背景值和背景上限可通过:作图法和计算法求的 根据化探样品布局形式分为:格子采样法、规则测网、不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法四种 据异常的规模可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三26.异常的分带性包括:组份分带和浓度分带 产于残坡积层中的次生晕简称残留晕;产于运积层中的次生晕称为上置晕水系沉积异常物质的搬运形式:固相和液相沉积 化探的实验工作可分为方法试验、技术试验和专题试验三种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地形切割强烈、水系沉积物地球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层称作腐殖层;B层称作沉积层;C层称作母质层 32. 常分为:矿异常矿化异常和非矿异常33. 定十分重要。因为他是划分异常和背景区34.我国主要地方疾病: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 1ppm=1*10-4%=1*10-6=百万分之一=1ug/g 36.化探的实际材料图有:采样位置或原始数据图、平面图、剖面图和平剖面图土37.分散流整个长度范围分两部分:头部流带部 38.背景:无矿或未矿化影响的天然产物 39.背景上限:背景区某一特征指示元素 超出此限即为异常40.原生晕组份分带:原生晕不同指示元 意义研究成矿与成晕机理研究矿体剥蚀深度和寻找盲矿体知道勘探工程的布置 41.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与应用元素的分 共生组合与迁移演化规律来进行找矿或解决其他地球化学问题的科学 方法: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地球化学生物测量42.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方法: ①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②样品加工和分 析测试③数据统计分析④地球化学指标 于异常研究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⑥异 常评价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 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方病发病机理 研究环境问题研究 43.矿异常非矿异常区别: 比较规则、连续性良好③异常强度高、规 模大④浓集中心明显、有渐变趋势⑤组份 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非矿异常①地质条件不利成矿②异常形 态不规则、连续性差③异常强度低、规模 小④浓集中心不明显、无明显渐变趋势⑤ 组分单一、分带不明显 44.油气异常的形成作用: 用 主要地球化学指标:直接指标和间接指 标 直接指标:直接从油气藏中分散出来的烃 类,主要是轻烃。间接指标又分为第一类 直接指标的派生物最具亲缘关系如轻 烃的氧化产物及由于烃类氧化造成的环 境改变而生成的产物如亚铁、细菌、△ C 第二类只与烃类的运移和保存条件以 及其他次生变化有关,并不和烃类直接有 成因关系。如某些无机气体和生45.原生 晕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原生晕是在矿体形 成的同时形成的。异常元素在热液中有呈 离子状态,原子状态或分子状态,但主要 是以络合物形式迁移原生晕由渗滤作 用、扩散作用和气相运移作用形成。渗滤 作用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 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流动而 迁移的一种过程。扩散作用是在体系里存 在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发生的。它是指一个 体系的不同部分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 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向低 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气 象运移作用是指元素以气体状态逸散到 近矿围岩中的作用。元素沉淀机制有:过 滤效应,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和成矿环 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地质因素:构造因素影响原生晕发育的深 度、形态和相对于矿体的空间位置。影响 指示元素的含量岩性因素主要控制着原 生晕的规模。 含矿溶液性质对元素迁移及成晕的影响 主要反映在温度、压力、浓度等方面。 46.地球化学异常: 显著不同的现象 根据异常所赋存的介质不同分为①岩石 地球化学异常②土壤地球化学异常③水 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④水文地球化学 异常⑤气体地球化学异常⑥生物地球化 学异常 47.地球化学勘查特点 ②以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③ 速度快、成本低④能有效的寻找隐伏的矿 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①地质观察与样品 采集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③数据的统 计分析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⑤地 球化学图表的编制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 矿工程布置 48.化探对测试方法的要求 2)具有足够 的准确度和精确度。(3)能够同时测定多 种元素。(4)测试方法要有较大的测程。 (5)测定的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 49.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就是: 物生长的关系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 影响。 (2)研究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地球化学关 系,土壤中元素全量与有效态的联系和转 化及营养需求预测。 (3)土壤营养元素或有害元素的丰度、 空间分布及赋存状态。 (4)研究不同地球化学背景的土地利用 潜力、区域土地资源的地球化学区划和土 地整治。 50.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内容 大气等无机世界,还应包括调查环境污染 引起的生态效应,即生物界动、植物和人 类的活动情况、健康情况。 (2)研究指标上,除有毒重金属及元机 元素外,还应包括各种有机、有毒、有害 化合物。 (3)除调查环境要素的现况外,还应研 究、预测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 (4)研究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时 间、空间、气象等条件的依从关系。 (5)进行参照性对比调查研究,特别 是对污染源追踪调查中,选择元污染背景 条件相似区作参照,建立相对评价标准, 准确查清污染物种类、性质及污染程度。 51.异常圈定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的间隔; 2.结合地质条件来勾画异常的规模大小 和确定异常的形态产状; 3.勾画异常范围时,应考虑异常源的可能 存在范围; 4.异常中可以包括个别非异常点。但与附 近三点或五点的平均值应达到该带的异 常数值。 5.当数据起伏较大时,可采用三点或五点 移动平均法压低起伏,然后再进行圈图。 52.次生晕与矿体的空间关系 越往深 处晕的范围越小。 ②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深度元素含量不 同。一般越往深处含量越高。 ③在水平方向上,以晕为中心,往两侧元 素含量逐渐降低。④当地表倾斜时,晕的 对称性遭到破坏,晕向下坡方向发生位 移。越近地表位移越大。 ⑤当矿体倾斜时,晕中心的位置将不在矿 体露头的上方,而向矿体升起的一端移 动。离基岩越远,位移距离越大。 ⑥当矿体倾斜且地表不平时,情况更复 杂。当矿体与地形一致时,则晕的位移小 些;而当矿体倾斜与地形相反时,则位移 则大些。这两种情况所形成晕的形状都是 比较复杂的。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 解决人类生 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 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 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应用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化学 2. 寻找矿产资源3.研究农业问题 4.研究环 境问题5.研究其他问题。 3.应用地球化学的主要特点:(1)通过元素 )以现代的 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能有效地 寻找隐伏矿体(4)速度快、成本低 4.水解作用:指水的电离产生的H+、 水解作用一般随溶液的pH 值降低和温 度的升高而增强。 5.水合作用:实质是水分子进入矿物晶 无定形,使矿物体积增大、质地疏松、抵 抗机械破坏的能力减弱。 6.氧化还原作用:实质是电子的授受,氧 含有变 价元素的原生矿物,在氧、水的共同作用 下,使低价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高价氧化 物和含氧盐及氧化物。还原作用是由于种 种原因造成局部缺氧,就会形成还原环 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就会发生还原作 用,是氧化作用的逆过程。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分内因和外因1. 内因:岩石本身的性质以及组成岩石的矿 2. 外 因: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 地构造单元;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 小构造等。 8.风化产物:岩石及矿石风化后,主要呈 残余的原生矿物、在表生 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次生矿物以及被循环 水带走的可溶性物质。 9.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残余 及其中的混入物。3)呈有机分子状态。 (4)被吸附的离子、分子。(5)自由离 子、分子状态。 10.表生带中元素研究方法:原则上可以 11.土壤分层:A层称腐植层或淋溶层B A层之下C层又称 母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下部D层,C 层之下的基岩 12.化探样品的特点:化探工作所采集的 液态的、气态 的。但是化探样品的分析具有共同的特 点。1.样品数量大。2.分析项目多。3.样 品中元素含量低,变化范围大。4. 样品 性质复杂,种类多种多样。 13.化探对测试方法的要求:(1)要有较 确度。(3)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元素。(4) 测试方法要有较大的测程。测程是指某种 分析方法能检出的最低含量至最高含量 之间的范围。(5)测定的速度快、效率高、 成本低。(6)要求对元素的赋存状态、价 态的分析 14.成晕元素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异常 分子状态,但主要以络合物形式迁移 15.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1.渗滤作用2.扩 16.成晕元素沉淀方式过滤效应,化学反 围岩矿物颗粒表面、解理面对成矿元素的 吸附作用 17.指示元素概念指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 包括 成矿元素(直接指示元素)伴生元素(间 接指示元素)。矿化剂元素(运矿元素)。 控矿元素 18.原生晕的内部结构参数:前缘晕,后 19.原生晕外部形态特征1.线状2.带状3. 意义 1.线状:这种形状的原生晕宽度不 大(几~十几米),但延展可达几十米以 上,并有一定方向。剖面上为异常峰值明 显,上下盘异常不发育。如果成矿作用以 充填为主,并主要受简单的相互隔离的裂 隙系统所控制,则往往呈线状异常 2.带 状:异常的长度明显大于宽度,但其长宽 比小于线状异常。带状异常主要受密集的 构造裂隙、断层、破碎带及含矿层位的控 制。 3.等轴状:晕在三度空间上发育程度相 近,内部连续性好,异常值变化均匀,峰 宽且明显,有时呈多峰状。等轴状异常往 往由含矿岩体或巢状、囊状的热液矿体所 引起4.不规则状:多数热液矿床原生晕具 有复杂的不规则形状。该异常形态反映出 异常形成时,受多组不同方向,不同形态 或不同性质构造的联合控制 20.原生晕分带性分带性:是指原生晕的特 21.原生晕的分带:①浓度分带:指同一组 分的含量(浓度)自矿化中心或异常中心 向外有规律变化的现象。②组分分带:指 原生晕不同指示元素异常在空间上有规 律的变化现象。 22.原生晕分带性的意义及方法:研究成矿 矿体;指导勘探工程的布置。方法:①直 观对比法②分带性衬度系数法③带指数 法④金属量梯度法⑤元素对比值——组 合指数法 23.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领域及效 果。一) 预测盲矿体的 矿化类型三)评价地表异常的剥蚀深度 1.福建管查铜矿 2.几个著名斑岩铜矿研 究 24.异常检查的目的和方法:目的①肯定 ③对异常 面积、强度、浓集中心、分带特征等取得 更详细的资料;④更仔细研究异常赋存的 地质环境和表生环境;⑤提出验证工程和 方法的建议。方法①现场踏勘②重复取样 ③加大采样深度或改变采样对象④用原 生晕检查土壤地化异常 25.油气异常的形成方式1.扩散作用2.浮 26.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和间 散出来的烃类,主要是轻烃。第一类间接 指标是直接指标的派生物,最具亲缘关 系。第二类间接指标则只与烃类的运移和 保存条件以及其他次生变化有关,并不和 烃类直接有成因关系 27.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1)研究调 境质量标准。(2)查清污染物的种类、含 量、分布,追踪污染物的传播途径、方式, 查清污染物的来源。(3)确定污染源造成 的污染影响、污染程度、污染范围。4) 调查环境背景及其变化趋势,并通过定期 环境监测,预测污染发展,为保护和改善 人类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资 料。 28.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分类1)环境背景 调查 29.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内容1)采样介 界,还应包括调查环境污染引起的生态效 应,即生物界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情况、 健康情况。2)研究指标上,除有毒重金 属及元机元素外,还应包括各种有机、有 毒、有害化合物。(3)除调查环境要素的 现况外,还应研究、预测它们的发展变化 趋势。(4)研究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以 及与时间、空间、气象等条件的依从关系。 (5)进行参照性对比调查研究,特别是 对污染源追踪调查中,选择元污染背景条 件相似区作参照,建立相对评价标准,准 确查清污染物种类、性质及污染程度。 30.植物营养元素与有害元素:营养元素, 1)植物生长 不可或缺的、组成生物机体的、缺少它不 能正常生殖生长的。(2)元素必须直接参 与生理作用,起调节平衡作用,如激发酶 系统调节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3)在一 般情况下,每一种元素的作用具有专一 性,只有供给该元素才能得到改善。有 害元素:存在一些元素对植物或人类而言 是有害的,主要是重金属元素 31.背景与异常的概念及异常的分类。地 学中,是指矿化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如 某些元素含量的高低,元素含量分布的均 匀性,元素赋存形式的差异)明显不同于 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地球化学异常包 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地球化学特征不 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元素含量或地 球化学指标值偏离背景值。背景值;将无 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产物(岩石、土 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 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根据异常形成作用的不同(1)原生地球 化学异常(2)次生地球化学异常2.根据 异常物质与赋存它的介质之间的相对时 间关系,分为(1)同生地球化学异常(2) 后生地球化学异常 3.根据异常与成矿作 用的关系,常把地球化学异(1)矿异常 (2)矿化异常(3)非矿异常

化探

1.什么是地球化学勘查? 定义二:是研究与应用元素分布与分配、分散与集中、共生组合与迁移演化规律来进行找矿或解决其它地球化学问题的科学。 定义三: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的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他地球化学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以解决一些地质等问题。 2.三种找矿方法(地、物、化)的区别和联系? 地质找矿——主要通过对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和矿床存在的地质标志的研究来进行找矿; 地球物理找矿——主要是通过对矿石与围岩物理性质差异的研究来进行找矿; 地球化学找矿——主要是通过对矿体形成或表生破坏过程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分散与集中、共生组合与迁移演化规律的研究来进行找矿。地球化学找矿又可以说是地质找矿的延伸和发展。 3.地球化学旋回的描述及其结果和意义 地球化学旋回的方式可以重复,但其物质成分的演化趋势是不可逆的,从而引起了化学元素的分异和演化,这种分异和演化是有规律的。 4.谢尔巴夫对元素的分类,以及依据和三个参数的 来源及关系 答:分类:(1)向心元素ν/μ<1 c/ν <1 Mg、Cr、Fe、C0、Ni、Cu、Rn、Rh、Pt、Os、Ir、 Pd、Au (2)最弱离心元素ν/μ>1 c/ν<1 P、Na、Ca、Sc、Ti、V、Mn、Zn、C、N、Cl、Br、 I (3)弱离心元素ν/μ<1 c/ν>1 Ga、Ge、As、Se、Sn、Te、Bi、Re、Mo (4)离心元素ν/μ>1 c/ν>1 Li、Rb、Cs、Sr、Ba、Y、REE、Zn、Hf、Nb、Ta、B、Al、In、Tl、Si、Pb、Sb、U、F、O 依据:用元素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描述这种向地球外圈贫化或富集的趋势。 参数来源及关系:他将陨石成分(u)当做地球的平均成分,代表地球的原始浓度,玄武岩作为地幔的平均成分,将玄武岩的丰度(v)作为元素离心的基本参数;页岩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沉积岩,是地球表部各类岩石的平均成分代表(c)。 5.什么是共生组合,研究共生组合的意义 答:地壳是一个包含92种天然元素组成的自然体系。在其特定的温度、压力和酸碱环境中,这些元素互相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共生结合规律。 意义:首先是为我们找矿确定指示元素;其次是为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确定矿化类型提供依据;另外也为矿产开发副产品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6.地球化学场的特征 答: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元素在这一体系中的分布便构成地球化学场。除了元素外,一切地球化学指标,都具有自己的地球化学场。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 《新疆北山金铜镍成矿带资源评价》项目组 二○○一年三月

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 一、目的 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 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基岩表面主要产物为被风搬运后滞留在基岩表面的岩屑和残坡积层,因此工作中采用该景观区适宜的岩屑测量方法。采样粒度采用-5—+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 1.范围和测网 在1:50000地形图上,根据地质图基岩出露范围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2.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以1平方千米作为单位格子,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与格子编号相同)。在每一个单位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标号顺序自左至右从上而下为a、b、c、d。在每一个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脚注为1,第二号样品

脚注为2,以此类推。 3.格子编号 大格子编号时先制作编号表。每50个小格为一批。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之编号,并在表上标明。在此小格内每个采样点上重复采样,并进行重复分析,故取3个号码作为此小格内重复取样及分析编号。另任取4个号码,为插入监控样编号之用。 四、布点原则 1.布局 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均匀,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0.25平方千米划出的采样格子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格。 2.密度 比例尺为1:50000的岩屑采样密度为12-16个点/平方千米,每个采样小格内采集3-4个样品。 3.点位布设 每个采样小格(0.25平方千米)内应均匀布设3-4个采样点位。 五、定点和采样 1.定点 采样点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航片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毫米。每个采样点可以留有一定的标志。鉴于该区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工作中大力采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 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质样品的化学成分 和矿物组成的分析,可以为地质勘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 介绍地质样品的化探分析与岩矿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化探分析概述 化探分析是通过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中元素和成分信息的方法。地质样品包 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的物质,常用的样品类型有岩石、矿物、土壤、水、煤炭、 天然气等。 化探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质谱法、 荧光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最广泛应用的一 种方法,它利用样品中的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谱来确定元素数量和种类。 化探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矿产勘查、矿产开发、环境监测和地质研究等。 在矿产勘查中,化探分析可以帮助探测矿体、确定矿产类型和储量;在矿产开发中,化探 分析可以指导矿石选冶、炼制和提纯;在环境监测中,化探分析可以检测污染物质、判定 其来源和程度;在地质研究中,化探分析可以揭示地质构造、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等方面 的信息。 岩矿分析是对岩石和矿物样品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形成和演 化过程、起源和性质的一门技术。岩矿分析的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岩矿分析的应用很广泛,既能为地质勘查提供依据,也能促进经济开发。在地质勘查中,岩矿分析可以帮助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在矿物加工中,岩矿分析可以指导矿石分选、 选冶和炼制工艺;在建筑材料、水泥等工业中,岩矿分析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 合理性。 三、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 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在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实际的地质勘 查和矿产开发中,通过对矿石的化探分析,可以确定矿石中的成分和含量,进而选择最佳 的选冶、炼制和提纯方法,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岩矿分析, 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矿床成因和演化过程等信息,为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化探分析和岩矿分析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污染物的 检测和监测方面,化探分析可以检测溶解态和游离态的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