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案

产品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案

产品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案
产品包装生产线设计方案

产品包装生产线设计

方案

1.题目要求

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和第二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后,每送一包产品托盘A下降200mm,当第三包产品送到以后,托盘A上升400mm,然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9、18、24件小包装产品。

图1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4)功能简图

2.题目解答

(1)工艺动作分析

由题目可以看出,产品包装线共由3个执行机构组成。其中,控制产品在输送线1上作步进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控制产品上升、下降的是执行机构2,在A处把产品推到输入线2的是执行机构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2所示。

下图中T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T3’是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三

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3T1= T2= T3。

T2

T3

图2 产品包装生产线运动循环图

(2)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9、18、24 rpm。

9、18、24 rpm

图3 执行构件1 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2、18、26 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i z有3种分别为:

i z1= = 158.89

i z2= = 79.4444

i z3= = 59.58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与变传动比i v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

i z1 = i c*i v1

i z2=i c*i v2

i z3=i c*i v3

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是常数,因此3种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要大于4,即:

i v1=4

则有:

i c== 39.72

故定传动比的其他值为:

== 2.00

== 1.50

于是,有级变速单元如图4:

i = 4, 2.0, 1.5

图4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为保证系统过载时不至于损坏,在电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加一个过载保护环节。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可采用带传动实现,这样,该运动功能单元不仅具有过载保护能力,还具有减速

功能,如图5所示。

i=2.5

图5 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

整个传动系统仅靠过载保护功能单元的减速功能不能实现全部定传动比,因此,在传动系统中还要另加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减速比为

i = = 15.9

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如图6所示。

i=15.9

图6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根据上述运动功能分析,可以得到实现执行构件1运动的功能系统图,如图7所示。

1430rpm i=2.5 i=4,2.0,1.5 i=15.9

图7 实现执行构件1运动的运动功能系统图

为了使用同一原动机驱动执行构件2,应该在图7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加上个运动分支功能单元,使其能够驱动分支执行构件2,该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如图8所示。执行构件2有一个间歇单向转动。执行构件3有一个执行运动,为间歇往复移动,其运动方向与执行构

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为了使执行构件2和执行构件3的运动和执行构件1的运动保持正确的空间关系,可以加一个运动传动方向转换功能单元,同时该运动单元具有减速的作用,传动比i=3,如图9所示。

图8 运动分支功能单元1

i=3

图9 运动传动方向转换的运动功能单元

经过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单元输出的运动需要分成两个运动分支分别驱动执行构件2的运动和执行构件3的一个运动。因此,需要加一个运动分支功能分支单元,如图10所示。

图10 运动分支功能单元2

执行构件2的一个运动是间歇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一个运动单元将连续转动转换成间歇往复移动。如图11所示。

图11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移动的运动功能单元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实现执行构件1和执行构件2运动功能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如图12

所示。

1430rpm i=2.5 i=4,2.0,1.5 i=15.9

图12 执行构件1、2的运动功能系统图

执行构件3需要进行间歇往复移动,为此,需要将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3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其间歇时间很长,运动时间很短。因此,需要采用一个间歇运动单元,再采用一个连续转动的放大单元,其运动功能单元如图13所示。

图13 间歇运动和连续转动放大单元

然后,再把该运动功能单元输出地运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其运动功能单元如图14所示。

图14 往复移动运动单元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画出整个系统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如图15所示。

1234

56

7

图15 产品包装生产线运动功能系统图

(3)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根据图15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图,选择适当的机构替代运动功能系统图中的各个运动功能单元,便可拟定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1是原动机。根据产品包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可以选择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如图16所示。

1430rpm

1

图16 电动机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2是过载保护单元兼具减速功能,可以选择带传动实现,如图17所示。

2

图17 带传动替代运动单元2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3是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可以选择滑移齿轮变速传动替代,如图18所示。

图18 滑移齿轮替代运动功能单元3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4是减速功能,可以选择2级齿轮传动代替,如图19所示。

图19 2级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4

图15中运动功能单元5是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可以用运动功能单元7锥齿轮传动的主动轮、运动功能单元6导杆滑块结构的曲柄与运动功能单元4的运动输出齿轮固连替代,如图20所示。

5

图20 2个运动功能单元的主动件固联替代运动功能单元5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6将连续传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可以选择导杆滑块机构替代,如图21所示。

图21 导杆滑块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6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7是运动传递方向转换功能和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圆锥齿轮传动替代,如图22所示。

图22 圆锥齿轮传动替代减速运动功能单元7

运动单元8的类型与运动单元5相同。

图15中运动功能单元9将连续传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移动,可以选用凸轮机构固联来完成要求。如图23所示。

图23凸轮机构固联替代功能单元9

图15中运动功能单元10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的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槽轮机

构替代。该运动功能单元的运动系数为

由槽轮机构运动系数的计算公式有:

式中,

Z——槽轮的径向槽数。

则,槽轮的径向槽数为:

该槽轮机构如下图所示。

图24 用槽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0

图15中的运动功能单元11是运动放大功能单元,把运动功能单元10中槽轮在一个工作周期中输出的1/4周的转动转换为一周的运动,用圆柱齿轮机构替代,其传动比为i=1/4。圆柱齿轮传动如图25所示。

i=0.25

图25 用圆柱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1

图15中运动功能单元12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连续往复移动的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曲柄滑块机构替代,如图所示。

图26用曲柄滑块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12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图15各个运动单元连接顺序把个运动功能单元的替代机构一次连接便形成了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4)的运动方案简图,如图所示。

(a)

(b)

(c)

图27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4)的运动方案简图

(4) 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 执行机构1的设计

该执行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由曲柄,滑块,导杆,连杆和滑枕组成。其中大滑块的行程h=480mm,现对机构进行参数计算。

该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在导杆与曲柄的轨迹圆相切时候,从动件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此时导杆的末端分别位于C 1和C 2位置。取定C 1C 2的长度,使其满足:

h C C =21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由下图可知滑块移动的距离E 1E 2= C 1C 2=h ,这样就利用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使滑块移动了指定的位移。

设极位夹角为θ,显然导杆21的摆角就是θ,取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1.4,由此可得极位夹角和导杆21的长度。

00

1

18030

1

/2

927.289sin 2

k k h l mm

θθ-=

=+==

图28 导杆滑块机构设计

先随意选定一点为D ,以D 为圆心,l 为半径做圆。再过D 作竖直线,以之为基础线,左右各作射线,与之夹角15°,交圆与C 1和C 2点。则弧C 1C 2即为导杆顶部转过的弧线,当导轨从C 1D 摆到C 2D 的时候,摆角为30°。接着取最高点为C,在C 和C 1之间做平行于C 1C 2的直线m ,该线为滑枕21的导路,距离D 点的距离为

cos 22

l l s l θ

-=-

在C 1点有机构最大压力角,设导杆21的长度为l 1,最大压力角的正弦等于

1

max 22cos

sin l l l θ

α-=

要求最大压力角小于100

,所以有

10

max sin

1cos152927.68991.022sin 2sin10l l l mm θ

α--≥

=?=? l 1越大,压力角越小,取l 1=200~400mm 。则取l=300mm 1

曲柄15的回转中心在过D 点的竖直线上,曲柄越长,曲柄受力越小,可选

l l AD 3

2

~21=

取AD=600mm ,据此可以得到曲柄19的长度

2) 执行机构2的设计

如图27(b )所示,执行机构2的运动是将连续传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移动,可以选用齿

轮传动和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固联来共同完成要求。

凸轮机构在一个工作周期的运动为

凸轮24:第一次远休止角80,第一次回程运动角40°,第二次休止角80°,第二次回程运动角40°,近休止角80°,推程运动角30,远休止角10。从动件推程50mm ,推回程均采用无冲击的正弦加速度方式。得到如下表格:

-sin(12θ--)

50

图29 凸轮运动的位移图

根据凸轮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解析法设计出凸轮的轮廓。具体设计流程:

做出-s图像,利用压力角的要求可以做出凸轮的基圆和偏距,这样,可以利用解析法求出凸轮的形状。由于电动机的转向是可以调整的,往右边看凸轮是顺时针转动的。取凸轮偏距为0,即设计成对心的滚子凸轮机构。

图30 凸轮图

经查表许用压力角采用40°确定凸轮的基圆为353.17mm,滚子半径采用20mm的轴承。理论轮廓坐标方程:

=(+s)cosθ+ecosθ;

y=(+s)sinθ-esinθ;

带上滚子半径的实际轮廓半径,滚子是在实际轮廓外部。

实际轮廓坐标:

X=x-×;

Y=y+ ;

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凸轮的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图

3)执行机构3的设计

图32 执行机构3

执行机构3驱动构件2运动,由图可知,执行构件3由曲柄27,连杆29和滑块30组成。由题可知,滑块30的行程是:

产品包装生产线课程设计(方案三)。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三) 院(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2级机械四班 班号: 1213104 设计者:刘胜男 学号:121310402 指导老师:杨绪剑 设计时间:2014.06.30-2014.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3) 1.设计课题概述 如下图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 2002006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产品至托盘A 上(托盘A 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后,托盘A 下降00mm 2,第二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 上升00mm 2,然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原动机转速为2400rpm ,产品输送数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 8 ,16 , 24 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 2.设计课题工艺分析 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 处使产品上升,下降的是执行构件2,在A 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T3 T2 T 1 执行构件 运动情况 执行构件1 进 退 进 退 进 退 进 退 执行构件2 停 降 停 升 停 降 停 升 执行构件3 停 进 退 停 图2 运动循环图 图1中T 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 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 3是执A 21280

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运动。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2T 1= T 2。执行构件3的动作周期为其工作周期的1/4。 3.设计课题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两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4、8、12 rpm 。 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转速为240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4、8、12 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20012 2400300824006004 2400332211====== ===n n i n n i n n i z z z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与变传动比i v 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 i z1 = 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三种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要大于4,即: i v1≤4 令: i v1=4 则有: 1504 60011===v z c i i i 故变传动比的其他值为: 3 41502002150 3003322======c z v c z v i i i i i i

技术方案模板

1、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概况 西安华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位于电子二路与太白南路交叉口西南,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公司设计。拟建建筑物有关设计参数如下: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 总图编号建筑物 名称 层数 (层) 高度(m) 结构 类型 基础 形式 地下室 层数 基础 埋深 (m) 基底平均 压力 (标准组合) Pk(kPa) A 高层 住宅 32 剪力墙桩筏 2 540 B 高层 住宅 27 剪力墙CFG 2 450 左C1、C2 高层 住宅 30 剪力墙CFG 2 500 右C1 高层 住宅 30 剪力墙桩筏 2 500 D 多层 住宅 9 剪力墙梁筏 1 160 其它商铺2/5 8/ 框架条基 1 200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4)划分,高层住宅属甲类建筑,多层住宅楼属乙类建筑,商铺属丙类建筑;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划分,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场地已有资料 根据我公司邻近己有资料,本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如下:

场地地貌单元 场地地貌单元为黄土梁洼中梁与洼的交界地段。 地层 场地内地层较为复杂,主要为第四纪人工填土、黄土、古土壤及中更新统冲洪积地层构成。其埋藏深度大致为:人工填土层:2~4m;黄土、古土壤层:10~40m;冲洪层>40m。 地下水 场地内浅层地下水埋深在10-20米,属潜水类型。 黄土湿陷性场地内预计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 2、勘察方案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l)《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moll-200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勘察目的与要求 1)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

精益生产中的工厂自动化

精益生产中的工厂自动化 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很大,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劳工缺乏,市场需求呈现小批量,多样化等种种问题。使得企业经营日益困难,获利下降,如果企业本身对生产管理机制,生产方式不做相应的改变的话,迟早难逃被淘汰的诡运。市场需求的小批量,多样化,这点从某厂的订单80%都在800个以下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而目前应对这种变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以自动化和准时生产为支柱的。这里所谓的自动化是智能型的自动化。何谓智能型的自动化了?智能型的自动化就是凡发生广义的经营异常,或是制造部门的质量,数量,作业,设备,成本,物流,信息,时机等有异状时,人员,工具,设备,工程,生产线,工厂等装置,能自働检测,且自働停止,此即智能型自动化系统。 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通常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效率第三”为原则,在工厂实现智能型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原则。所以实现智能型自动化以安全自动化为基础,以工具自动化,工程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为手段,籍以最终实现工厂自动化的整合。 要做好安全自动化可分以下6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全员确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所有人必需明确安全生产是制造的基础,始终应将它摆在第一位。 第二步:消除不合理,不均一,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步:作业标准化,人的工作与机器的工作须确实区分,在设备的危险区域内不能有人。 第四步:推行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教育。 第五步:有异常自働停止。 第六步: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有了安全自动化为基础,接下来我们可以着手以装配工程为对象的工具自动化。装配工程包含7个働作:寻找,搬运,决定位置,取道具,锁紧,道具还原,检察等。若将每个働作一一赋与智能使其自动化,则有工具自动化的8项步骤如下: 1.工具道具化:将市面上所卖的工具加工为道具即专用化的工具,以方便使用。 2.选择自动化:作业,道具,配件等,不必经过考良,寻找及选择,而能够规律进行的状况。 3.道具自动化:由道具所进行的工作,转由电力或空压等小设备进行。 4.决定位置:决定道具,小设备的使用位置。 5.输送自动化:道具小设备的工作,与作业者的工作有所区分。 6.位置复原:作业完成后道具及小设备回复原位置。 7.成组化:于一定作业位置,将所须的道具及配件成组,准备齐全。 8.定位置停止: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黄色呼叫信号会显示并于预定位置停止。

自动包装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13.3.7输送装置 自动包装生产线采用输送装置的目的在于将所配备的全部包装工艺设备有机地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工作整体,它不单起着中间的传送作用,还能完成被包装物品和包装材料的输人以及包装成品和次品的输出。因此,输送装置的工作性能同样会影响全线的自动化程度、生产能力、包装质量、产品成本、操作条件和卫生安全等。设计者必须根据工艺要求和总体布局合理地加以设计和选用。 包装线所用的输送装置按输送力的来源大体可分重力和动力式2大类。 13.3.7. 1重力式输送装置 重力式输送装置有滑槽、滚道和滑轮输送道等。这类装置都是依靠物件自身的重力或惯性力以克服滑槽或滑道的接触摩擦阻力而实现输送的,结构简单,应用较广。但它只能向下输送,而且运动稳定性差,所以对自动包装生产线的工作节拍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不宜直接采用。滚道结构可参见图2-16。 13.3.7.2动力式输送装置 动力式输送装置不仅具有向下的输送能力,还有沿水平向和向上的输送能力,输送速度可调节。典型的动力式输送装置大致有动力滚道、带式、链式、板链式输送机等。它们能驱动物件做连续或间歇运动。输送装置结构可参见图2 -14和图2 -15。

1)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适应性强。特别对工作节拍没有严格要求而且比较干燥的生产场所,可用于柔性或半柔性自^包装线,输送袋、盒、箱等产品。按输送带下部支承的结构不同,分为托板式及托辊式2种。前者在工作中稳定性较好,但摩擦阻力较大,适用于短距离及轻载的场合;后者适用于长距离和重载的场合。 带式输送机一般由主从动滚轮、张紧轮、挠性带、托板(或栏杆)和驱动装置等组成。挠性带常用棉织带、橡胶带、钢带及金属丝编织带等,由于承载较轻-般以薄型为主。 2)链式及板链式输送机 (1)链式。如图2-14(b)所示,链条架在导轨上,直线承载大型箱体之类的物件。块状物件被放在托板上,借链条上的推头推送,能始终保持一定的间距,有利于实现所需的工作节拍。因无任何强制性推进元件,一般只适用于低速的水平输送。 (2)板链式。如图2-14(a)和图2-14(b)所示,瓶、罐等物件由架在轨道上的板链承载。图2-14( a)所示结构简单,只能沿直线方向移送;图2-14( b)所示结构较复杂,可沿曲折平面移送,在自动包装生产线上都得到广泛应用。 13.3.7.3 其他类型输送机 在自动包装生产线上,有时利用物件本身的种种特性(如材料,形状等)而采用特种形式的输送装置,以达到简单、可靠的工作效果。 1)摩擦输送带 对于质量较轻而且刚性较好的圆筒形物件常采用摩擦输送带。加料区和排料区既可安排在同一侧,也可安排在另一侧。由于输送带受弹簧片的张紧紧作用而向物件施加一定的压力,因此能产生向上提升所必需的摩擦力。 2)磁性输送带 图13 -19所示为磁性输送带工作原理图,紧靠输送带的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永久磁铁或者电磁铁。这样,可使某些导磁性和散落性都较强的小物件受磁场作用,被吸附和增强它对输送带的接触摩擦力,从而能克服物件的自重而向上提升。输送带常用较薄的氧丁橡胶制成,带速为30m/min~70m/min。如果需要在上部卸料,则应将输送带的主动轮设计成带磁性的辊筒。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文档副标题]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概要设计方案做完善和细化。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D. 项目代号(项目规划所采用的代号); E. 说明遵从的IT标准和原则,符合公司的IT ABBs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 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 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

生产线设计方案

生产线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的。 1.1检测产品生产中的过程数据 根据每个工位的生产特点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和控制元件,控 制生产设备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性能数据存入产品数据库 1.2根据产品序列号查询产品数据。 记录方式以数据库表格和曲线为主,记录内容以产品序列号 做为唯一的记录索引,通过查询数据库,对产品进行质量追 述,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把产品数据具体到生产线上的每道工 序,每个人,从而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更好的质量控制,提 高产品的合格率。 1.3在生产中监控生产过程,进行防错处理。防错内容如下: (1)前道工序检测:在操作本工序时根据流水号检测与本工序相关的其他工序的生产数据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启 动设备进行生产操作,否则禁止启动设备,并在工作站 计算机界面进行报警提示。 (2)操作重复性检测: 在操作本工序时根据流水号检测本工位数据是否存,如果不存在则启动设备进行生产操作, 否则禁止启动设备,并在工作站计算机界面进行报警提 示。 (3)产品合格判定:检测本工位的相关数据根据设定的参数,判定合格与不合格,合格则存入产品数据库,进入下道

工序,不合格则存入不良品数据库并且根据流水号删除 前工序的所有检测数据。 1.4零部件批次号管理。 对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进行实时记录,并且存入产品数据库,根据产品序列号可以查询出每个零部件的批次,从而 更好的进行质量分析和供应商管理。 1.5管理权限设定 (1)根据不同的功能设定不同的操作操作等级:做工级,工艺员级,部门级。 ·操作工级可以输入产品类型参数,班组信息,扫描产 品条码数据,启动设备检测产品。 ·工艺员级可以输入修改产品检测的艺参数,调整产品 检测流程,编辑产品序列号,配置操作工操作属性。 ·部门级可以根据产品序列号查询产品数据,生成数据报表供部门编辑汇总及打印输出,配置工艺员操作属 性。 (2)数据信息权限管理。 ·产品数据信息的查询打印,必须通过部门级领导的授 权。 ·产品序列号信息包含了产品测量的所有数据,因此产 品数据库信息生成后产品数据就不能更改删除。二、实现方法

了解工厂自动化

工厂自动化技术 ——神舟硅业全厂一体化方案 理论中的频率法和轨迹法, 主要解决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常值控制和系统综合控制问题. 一、60 年代, 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工厂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自动化仪表方面, 开始大量采用单元组合仪表.为了满足定型、灵活、多功能等要求, 还出现了组装仪表, 以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需要.与此同时, 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大型设备, 如大型蒸馏塔、大型轧钢机等, 进行最优控制, 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DDC)及设定值控制(SPC)。在系统方面,出现了包括反馈和工厂自动化发展史: 20世纪40年代开始, 人們开始使用分散式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 进行单参数自动调节,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 50 年代,人们开始把检测与控制仪表集中在中央控制室, 实行车间集中控制, 一些工厂企业初步实现了检测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这一阶段, 过程控制系统结构绝大多数还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受控变量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這些参数的稳定, 消除或减少对生产过程的干扰影响.而过程控制系统采用的方法是经典控制前馈的复合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 除了仍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外, 现代控制理论也开始得到应用, 控制系统由单变量系统转向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在此期间, 工厂企业实现了车间或大型装置的集中控制. 70—90年代, 现代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自动化仪表与硬件的开发, 微计算机的问世,使生产过程自动化进入了新的高水平阶段。对整个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 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或者用多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分级综合控制和参与经营管理, 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新型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 开始采用微机控制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 显示和调节仪表, 以适应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需要.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反馈、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设计方法和特殊控制规律, 在过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技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工厂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IT技术、机

产品包装线设计(方案)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5)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1108107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林琳 设计时间: 2013.07.01-2013.07.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8) 1.题目要求 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5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把产品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等高)托盘A上升5mm、顺时针回转90°后,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然后,托盘A逆时针回转90°、下降5mm,恢复原始位置。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7、14、21件小包装产品。 图1功能简图 2.题目解答 (1)工艺方法分析 由题目和功能简图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机构1,在A处使产品上升、转位的是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个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三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下图中T 1为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 2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 3 是执行 构件3的工作周期。由图2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连续往复移动的,而执行构件2则有一个间歇往复运动和一个间歇往复转动,执行构件3作一个间歇往复 运动。三个执行构件的工作周期关系为:T 1= T 2 = T 3= T。

执 行 机 构 运动情况 执 行 构 件1 进(0.6T) 退(0.4T) 执行构件2 停(0.6T) 升 (0.1T) 停(0.2T) 降 (0.1T) 停(0.7T) 转 +90° (0.05T) 停(0.1T) 转 -90° (0.05T) 停 (0.05T) 执 行构件3 停(0.75T) 进 (0.06T) 退 (0.04T)_ 停(0.15T) 图2 运动循环图 (2)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所示。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7、14、21 rpm 7、14、21rpm 图3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转速为1430rpm,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7、14、21 rpm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 = 204.2857 i z2 = = 102.1429 i z3 = = 68.0952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与变传动比i v 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 i z1 = i c *i v1

方案设计报告模板

标号:GD 1.0 密级: 版本:V 1.0 编号: 《×××》 方案设计报告 GD 1.0 共1册第1册 南京天祥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20××年×月

文档修改记录

XXX 研制方案 拟制: 校核: 审查: 标准化: 审定: 批准:

目录 1适应范围 (1) 2研制依据 (1) 3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 3.1系统组成 (1) 3.2系统工作原理 (1) 4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及使用要求 (1) 4.1主要战术指标 (1) 4.2主要技术指标 (1) 4.3主要使用要求 (1) 5总体技术方案 (2) 5.1总体设计思路 (2) 5.2结构方案 (2) 5.3硬件方案 (2) 5.4软件方案(适应时) (2) 5.5电源方案(适应时) (2) 5.6接口方案 (2) 5.7环境适应性设计措施 (2) 5.8可靠性设计措施 (3) 5.9维修性设计措施 (3) 5.10测试性设计措施 (3) 5.11保障性设计措施 (3) 5.12安全性设计措施 (3) 5.13电磁兼容性设计措施 (3) 5.14人机工程设计措施(适应时) (3) 6试验验证初步考虑 (3) 7质量和标准化控制措施 (4) 7.1质量控制措施 (4) 7.2标准化控制措施 (4) 8研制进度安排 (4) 8.1项目周期 (4) 8.2进度安排 (4) 9研制风险分析 (4) 9.1技术风险 (4) 9.2进度风险 (5) 9.3经费风险 (5) 10任务分工 (6) 11研制经费概算(可视情省略) (6) 11.1科研经费概算 (6) 11.2生产经费概算 (6)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一)“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 (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二、制定初步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初步方案 1.“机器换人”改造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以及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3.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内容初步方案,还必须提出平台框架、与相关系统集成等方案,具体参照《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中明确的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三种模式要求。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初步方案。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

项目设计方案-模板

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企业网/智能化校园) (3) 1.2当今“企业网络/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 (3) 1.3“企业网络/智能化校园网络”设计开发原则 (3) 2 项目需求分析说明 (4) 2.1项目总体需求分析 (4) 3 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4) 3.1 网络设计思想 (4) 3.1.1 (4) 3.1.2 (4) 3.2 网络技术 (4) 3.2.1网络技术介绍(以太网、令牌环网技术、FDDI技术、ATM技术) (4) 3.2.2网络技术选型及选型依据 (4) 3.3 网络结构 (4) 3.3.1网络拓扑结构选型 (4) 3.3.2网络拓扑结构图 (4) 3.3.3网络拓扑结构说明 (5) 3.3.3.1核心层网络设计 (5) 3.3.3.2汇聚层网络设计 (5) 3.3.3.3接入层网络设计 (5) 3.3.3.4广域网互联设计 (5) 3.4 网络系统详细设计说明 (5) 3.4.1教学办公区设计 (5) 3.4.2宿舍区设计 (5) 3.4.3服务器设计 (5) 3.4.4应用软件设计(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5) 3.4.5无线网络设计 (6) 3.4.6中心机房设计 (6) 3.4.7 (6) 4 核心设备性能说明 (6) 4.1核心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2汇聚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3接入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4广域网互联设备性能说明 (6) 4.5无线接入设备性能说明 (6) 4.6服务器设备性能说明 (6) 4.7系统软件性能说明 (7) 4.8工具软件性能说明 (7) 4.9机房关键设备性能说明 (7)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设计任务书(2012.6)精品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 专业:班号: 任务起至日期:2013 年7 月5 日至2013 年7 月14 日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2) 1.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如下图所示,输送线 1 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 200 200 ,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小包装产品送至 A 处(自由下落)达到 3 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 rpm ,产品输送数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分别输送,,件小包装产品。 280 1 A 序号三档运输包装件数序号三档运输包装件数 1 12,18,30 7 9,15,24 2 12,21,3 3 8 9,15,27 3 12,21,27 9 15,24,33 4 9,18,24 10 6,12,18 5 15,24,30 11 6,12,15 6 9,18,2 7 12 15,21,27 2. 设计要求 □(1)画出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2)画出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3)选定电动机转速、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4)确定机械系统传动部分运动尺寸、执行机构运动尺寸并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

工作量 完成 1 张机械系统运动简图(A3),1 份设计说明书。 成绩构成 平时(出勤、设计过程)40%; 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60%。 工作计划安排 (1)查资料,画出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1 天); (2)画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1 天); (3)选定电动机转速、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2 天); (4)确定机械系统传动部分运动尺寸、执行机构运动尺寸并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 2 天学时);(5)画机械系统运动简图、机械系统实际运动循环图( 1 天); (6)撰写设计说明书( 1 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技术设计方案文档模板V1.0

《基于智能手机设计(短信功能)的设计》技术设计方案

文档修订记录

一、项目名称 《基于智能手机设计(短信功能)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及虚拟键盘控制的可实现发送和接收短信的3G模块。选用STC15W4K48S4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进行设计和实现。具体任务包括编写单片机程序和通过触摸屏上的虚拟键盘,控制3G模块实现发送和接收短信功能、显示发信人的号码等。具体要求如下: 1.LC6311(+)3G 模块AT 指令中短信发送指令介绍。 2.通过AT 指令控制3G 模块实现短信收发功能。 三、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1、系统总体方案(分析项目要求和指标,给出总的设计方案,画出项目设计的方框图,详细分析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系统设计方案如下:以STC15W4K48S4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触摸屏实现虚拟键盘,及3G模块连接天线、安装移动sim卡组成智能手机硬件部分,(以7805稳压管构成电源电路)。 图一、智能手机(短信功能)系统结构框图

短信收发就是能够实现给已入网的手机发送短信,同时能接收短信及显示发信人的号码的功能。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就需要触摸屏模块,这类似于手机上的显示屏和模拟键盘,而接收和发送信息都需要经过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和实现收发信息功能的3G模块。此外还需要电源模块来提供能量。 系统的基本原理: 1.短信的发送:触摸屏将要发送的信息给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3G模块发送出去。 2.短信的接收:3G模块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给微处理器来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送到触摸屏执行。 2、关键技术、设计难点及其解决方案(项目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设计难点?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难点:触摸区域和要显示文字的区域难以确定 解决方案:通过画圆或矩形来确定要显示的区域,再使用函数实现触摸区域的准确或保证显示要出现的内容,最后删除画圆或矩形的函数。以实现要达到的目的。 四、项目详细方案设计 1、核心器件选型(分析核心器件有哪些?选型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器件?为什么要选择最终的那个器件?) 单片机STC15W4K48S4: 宏晶科技STC15系列单片机STC15W4K48S4,是单时钟周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宽电压/高速度/高可靠/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高精度R/C时钟,8路10位PWM,8路10位A/D转换(30万次/秒),内置4K字节大容量SRAM,4组独立的高速异步串行通信端口(UART1/ UART2/ UART3/ UART4),1组高速同步串行通信端口SPI。 (1)增强型8051CPU,单时钟/机器周期1T ,速度比普通8051快8-12倍(2)内部高精度R/C时钟,ISP编程时内部时钟从5MHz~35MHz可设,本项目选用33.1776 MHz

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工厂自动化是中控的核心业务。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流程工业的深刻理解,中控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 广义的自动化包括基础自动化与基于基础自动化的工厂信息化,基础自动化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安全,而信息化则是效益的来源。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据美国ARC公司调查,应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产品质量提高19.2%、劳动生产率提高13.5%、产量提高11.5%。 中控的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的,是实现工厂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InPlant的目的是为流程工业提供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实施InPlant解决方案,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即集控制、优化、调度、管理、经营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新模式,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产量和综合竞争力。 InPlant的优势 安全:利用各种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检测和执行机构对设备与装置的运行提供保证,进而对关键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 低成本:基于对过程工业的深刻理解与丰富经验,中控通过先进的建模技术、控制技术和实时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转化率,并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 高效率:通过先进的计划调度与排产技术和流程模拟技术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数据和信息的综合集成,如先进的管理技术(包括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价值链分析技术等,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InPlant是基于中控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丰富的产品体系进行构建的。从现场仪表到控制系统,从实时监控到先进控制,从过程信息管理到企业信息管理……,SUPCON系列产品已经深入到了工厂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各个层面。完善的产品体系,使InPlant真正成为从底层到上层的完整解决方案。 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突破传统控制体系的层次概念,统一数据管理、统一通信、统一平台,有机的整合、优化各种独立、分离的产品与技术,发挥其产品、技术体系的最大功能,从而产出最大的效益。 InPlant 是开放的整体解决方案,其强大的整合能力能打破技术壁垒,提供“一步到位”的全程服务,为用户避免重复投资。同时,其卓越的兼容性与开放性,也将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 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总体结构可以分成三层结构: 1.以PCS(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自动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控制软件、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处理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多总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高速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的现场控制设备、传感器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等。 2. 以MES(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建模与流程模拟技术(AMT:Advanced Modeling Technologies)、先进计划与调度技术(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实时优化技术(RTO:Real-time Optimization)、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校正技术、动态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管理技术等等。 3. 以ERP(企业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质量数据管理(PQDM)、数据仓库技术、设备资源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9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9) 院系:能源学院 班级:1102103 设计者:陶船斯嘉 学号:1110200304 指导教师:曲建俊 设计时间:2013年7月1日至7月7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1.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3) 2.工艺方法分析 (3) 3.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3) 4.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7) 5.机械系统运动尺寸设计 (13) 5.1 执行机构1的设计 (13) 5.2 执行机构2设计 (13) 5.3 执行机构3设计 (14)

1.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如图1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500*200*200,采取步进式输送方式,送第一包和第二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上平面与输送线1的上平面同高)时,每送一包产品至托盘A上,托盘A下降200mm,第三包产品送到后,托盘A上升405mm、顺时针旋转90°,把产品推入输送线2,托盘A逆时针回转90°、下降5mm恢复到原始位置。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产品输送量分三档可调,每分钟向输送线2分别输送6、12、18件小包装产品。 2. .工艺方法分析 图像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A处的工作台面为执行构件2,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3,这3个构件的运动协调 执行构件运动情况 执行构件1 推第一个 件 第二个件第三个件静止 执行构件2 静止下降200 下降200 上升405 顺转 90° 静止逆转 90° 下 降 5 执行构件 3 静止推动静止 周期为30s ,于是我们这个机构循环一次用时为30s,在完整的30秒内,我们要 实现的所有动作。根据传送需求及周期运动的规律,要求电动机经变速后,转速 为2,4,6rpm。 3.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运动功能如图3 所示。该运动功能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移动,主动件每转动 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的转速分别为6、12、18 rpm。

项目技术方案(模板)

广西电网公司XX项目 技术方案 XX单位 二○一二年二月

目录 前言 (2)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2) (一)现状与问题 (2) (二)需求说明与分析 (2) 二、项目建设目标 (2) 三、项目内容与范围 (2) 四、技术方案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类项目,按此目录编写) (2) (一)设计原则与标准 (2) (二)系统结构 (2) (三)各子系统、组成部分设计 (2) (四)所属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2) 四、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维护类项目,按此目录编写) (2) (一)设计原则与标准 (2) (二)系统结构 (2)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 (2) (四)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2) 五、项目建设配套要求 (2) 六、项目清单和投资估算 (3) (一) 软硬件设备 (3) (二) 软件开发 (3) (三)集成、工程、维护等服务 (3)

前言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现状与问题 (二)需求说明与分析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三、项目内容与范围 四、技术方案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类项目,按此目 录编写) (一)设计原则与标准 (二)系统结构 (三)各子系统、组成部分设计(根据情况,可选) (四)所属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四、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维护类项目,按此目录编写) (一)设计原则与标准 (二)系统结构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根据情况,可选) (四)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五、项目建设配套要求 说明项目需要配备的其它相关设施和服务。

六、项目清单和投资估算 分别说明并列出物资、软件开发、服务采购类的资本性、费用性费用。(根据采购内容选择,没有的类别可以删除) (一)软硬件设备 主要内容 描述本项采购的主要内容,如设备、系统软件采购等 清单 (二)软件开发 主要内容 描述本项采购的主要内容,如各软件功能模块开发等 清单 (三)集成、工程、维护等服务 主要内容 描述本项采购的主要内容,如集成服务、工程施工、维护服务等 清单

2020年生产线设计计划书范文

2020年生产线设计计划书范文 本文是关于2020年生产线设计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设计说明 1、概述:本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73万只普通陶瓷酒瓶,生产量核算表1.日入窑量2窑。 本生产线为包含原料设备及模型生产,所用釉、浆由原生产线提供,不足时增加一台泥浆磨。本生产线由两栋旧厂房改造而成,总面积840平米在不改变原厂房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地炕、加装吊顶、个别部位进行必要的封闭,使其在功能上形成三个注浆区,一个施釉区,两个干燥室,一个烧成区,一个装开区和一个选包区,一个模型干燥室。 2、设计理念:本设计充分考虑工艺流程要求,设有必要的产品通道,人员出入及安全通道。半成品储备充足,周转顺畅,供暖效率高,余热利用重分,适宜东、夏两季不同气温时的生产。 3、人员配备:本生产线包括原料制备在内共需生产人员34人详见表2. 4、总说明 4.1、注浆及施釉工作室吊顶建议采用苇联白灰抹顶,地炕分三个区域,设3对炉子,地炕坑应做防水处理,上盖石棉瓦顶,周边设排水沟,夏季用三个,冬季用六个,所有烟道先通过坯架下然后进入注浆工作区域,施釉区域不设地炕。 4.2、注浆区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设6米长架子8条,每人1条半,可供5人注活,一人注盖。b区8米长架子5条,每人一条可供5人注活。c区设6米长架子7条每人1条半,可供4人注活2人注盖。每区设1个回浆井及一个高位泥浆罐,均为独立的供回浆系统,方便安排不同泥浆种累的产品。6米的架子在生产高档产品时每人1条,可增加注浆工人数。 4.3、玥坯时a区b区的青坯可直接抽板施釉,c区青坯用架子车倒坯至施釉区,色坯用架子车送至干燥室内进行干燥。4个施釉案子分别用于吊里子釉及不同品种的面釉,案子中间可容纳12口大缸储釉。 4.4、64米架眼可储坯1920板,每天2窑周期为12天,最低周期可保证8

自动化无人工厂的方案设计

自动化无人工厂的方案设计 作者:巨能机器人 家设计的自动化无人加工工厂的方 案。自动化工厂由水泵端盖组件生产 线、内外轴承组件生产线和水泵座生 产线3 条线组合在一起,按照30 米 跨的厂房规格进行设计,厂房头部和 两侧预留4 米宽的通道,中间为生产线主体,生产线宽度22 米,长63 米,生产线的一端设置有集中的工件收集和检测区,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检测和零件中转管理。作为对方案的验证,巨能机器人试生产了一条水泵端盖的生产线(如图1),经过实际的加工验证,完全达到了 设计的要求。 图1 水泵端盖生产线的一角 生产线为全自动运转模式,采用现场总线CC-LINK 技术,对线上的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和实时监 控,并设有总控室对全线的生产状态进行掌控,生产线的现场设置大屏幕实时显示生产线状态 信息。现场总线CC-LINK(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技术融合了控制与信息处理的现 场总线技术是一种省配线、信息化的网络,它不但具备高实时性、分散控制、与智能设备通信、

RAS 等功能,而且依靠与诸多现场设备制造厂商的紧密联系,提供开放式的环境。由于CC-Link 可以直接连接各种流量计、电磁阀、温控仪等现场设备,降低了配线成本,并且便于接线设计的更改;通过中继器可以在4.3 公里以内保持10M 的高速通讯速度,CC-Link 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其不仅解决了工业现场配线复杂的问题,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噪性能和兼容性。CC-Link 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层。2005 年7 月CC-Link 被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为中国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自动化工厂的总控室不仅可以监控和管理生产线的状态,也可以通过现场总线技术连接到工厂的空调、空压、电力等辅助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整个工厂运转的监控和管理。 工艺方案设计 自动化生产工厂的生产纲领是年产20 万件,生产节拍为1 分钟一组套件。水泵端盖组件生产线中水泵端盖部分有三条相同的支线,如果有其中一条出现故障,其他两条可以继续工作,整个生产线不会停下来。相同的设计也用在了水泵座的生产线上,也采用了两条相同配置的支线结构。 1、水泵端盖组件生产线 水泵端盖组件生产线构成包含水泵端盖支线、压环支线、组件支线、集中托盘料道、抽检工位、压装工位、打标工位、工件输出料道、工件检测区、试漏区、包装区等。 1.1 水泵端盖支线的工艺过程 线的布置按照水泵端盖、压环和组件的顺序构成,如图2。水泵端盖零件单线的节拍为3 分钟,3 条线平均下来的节拍为1 分钟,满足年产20 万件的要求。每条支线配备一个20 位料仓,可以一次填装100 个零件,按照3 分钟的节拍,单次填装可以连续工作5 个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