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语文-高二-《报任安书》导学案001

粤教版-语文-高二-《报任安书》导学案001

粤教版-语文-高二-《报任安书》导学案001
粤教版-语文-高二-《报任安书》导学案001

《报任安书》导学案

第一课时

3.词语释义

(1)接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贤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伏法受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腐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地为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系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引决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审矣,何足怪乎?

(3)______________ ,不可胜记,____________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①关.木索、被箠楚受辱通______,______

②其次剔.毛发通______,______

③见狱吏则头枪.地通______,______

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______,______

⑤及罪至罔.

加 通______, ______ ⑥大底.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______, ______ ⑦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 通______, ______ ⑧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______, ______ ⑨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______, ______ ⑩其次诎.

体受辱 通______, ______ (2)古今异义

①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恨私心..

有所不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唯倜傥..

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流..

多谤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仆以口语..

遇遭此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以就极刑..

而无愠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要??? 要

.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张良出,要.项伯 北收要.害之郡 ②固??? 人固.有一死 固.而近于费 蔺相如固.止之

③望????? 若望.仆不相师 以绝秦望. 丁卯三月之望. 日夜望.将军至 ④恶

????? 则思正身以黜恶.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天下恶.乎定

(4)词类活用

指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太上不辱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赭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其狂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倡优所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流俗之所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曷足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故略陈固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词

(1)若????? 若.望仆不相师: 若.入前为寿: 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若.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2)也??????

?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缚者曷为者也

.: 谁得而族灭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文言句式

指出文言句式类型。

(1)且西伯,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从课题和背景探寻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6.第5、6两段文字上有何联系?有人认为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7.第7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全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三、技法迁移

巧用排偶,酣畅淋漓

本文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密切无间。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文本第3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5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能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数字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从内容来看,对偶可分为:

(1)正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反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串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请以“我看太史公”为话题,联系课文相关内容,采用排比、对偶等手法,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魏其.(jī)衣.赭衣(yī)圜墙大放厥词B.榜箠.(chuí) 暴.肌肤(bào) 囹圄前扑后继

C.沉溺.(nì) 缧绁.(xiè) 倜傥通邑大都D.奴仆.(pū) 剌.谬(là) 网罗强颜欢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亚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广州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

....,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经过历史学家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

葬竟然藏之名山

....,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美军在伊拉克西部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

....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

九牛一毛

....,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二、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5.作者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事例,有什么意义?

答:

6.选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答:

7.司马迁的忍辱择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

8.太史公为什么说“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答:

三、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①,惧志行之.

无闻。谅才韪②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

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③阔兮;人理显

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④之鄙也;好贵夷.贱,哲⑤之乱也。炤炤⑥洞达,胸中豁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

,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⑦!逆顺还周⑧,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注 ①复礼:合乎礼的要求。②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善。③吁(xū)嗟(jiē):感叹词。④才:品质。⑤哲:哲人,明智的人。⑥炤炤(zhāo zhāo):同“昭昭”,明白。⑦否(pǐ):运气坏。⑧还周:循环。还,通“环”。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恒克.己而复礼 克:约束

B .信.

美恶之难分 信:相信 C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夷:轻视 D .没世无闻.

,古人惟耻 闻:闻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惧志行之.无闻②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B.?????

①人理显然.,相倾夺兮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 ①徒有能而.不陈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

①炤炤洞达,胸中豁也.②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3分)( ) ①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②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③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⑤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⑥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12.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无依。我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乎礼法,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我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就算到死都永远辛勤。虽然有形相却不能彰显,空有才能却不能展示。为什么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精微啊,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争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经能够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已经能够接纳。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做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他运气不好呢?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13.下联是“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只要使用对偶手法,尾字是平声,意思相关,即可酌情给分。)

14.(1)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或“农家乐,乐农家”)

基础梳理

2.(1)动词,如同,好像;代词,你;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连词,至,至于。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3.(1)判断句(2)判断句(3)被动句(4)被动句(5)被动句(6)被动句

4.(1)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由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肯死的原因,是痛惜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

(4)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2段)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3段)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5、6段)③再次表明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7段)

6.第5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6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5段的人物是第6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

以能“苟活”,在第6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二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九年级 语文下册讲评课学案 病句附答案培训讲学

九年级语文下册讲评课学案病句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病句修改讲评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授课人:课型:讲评课 考试信息统计 班级人数优秀及格平均分 讲评目标 1、明确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失分的原因并纠正。 2、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考点,知识点并学会运用。 3、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讲评重难点 合作矫正,精讲点拨 【答题技巧】: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变式训练 1.(2016·济南)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2.(2016·临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 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 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 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 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 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3.(2016·济宁)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安全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工艺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4.(2016·德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备受关注的全国电动车测试大赛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5.(2016·西宁)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去“在”和“上”)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学案w

《报任安书》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在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 二、写作背景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三、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四、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 缧绁 ..()说.难()不可胜.计() 放失.旧闻()偿前辱之责.()鄙陋没.世()

高中语文导学案人教版

《师说》 学习目标 1、掌握“传、师”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之、于、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文章一二段 学习过程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

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三、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学习过程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 ) 读书()不能()传道()从容( ) 老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 作师说以贻( )之 冉( ) 潘( ) 长幼( ) 须臾( ) 怡( ) 2、学习第一段 3、分析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阐述道理: 从师的原因: 从师的标准:

讲评课导学案

讲评课导学案 【温馨提示】根据答题情况,对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错因归类,自主纠错、补漏。 【课堂导学案】 一、诊断检测(做一做,自主纠错达标了吗?) 1、向邻二甲苯、聚乙烯、环己烯分别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各有什么现象? 2、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I,结构分析表明,该分子中含有两个-CH 3、两个-CH2-、一个 和一个-ci。它的可能结构有4种,请写出这4种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二、典例精析 目标一:通过分析第9题,学会利用不饱和度确定分子式的方法【问题引领】1.一个苯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脂环分别有几个不饱和度?比碳原子数相 同的烷烃少几个氢原子? 2?通过题干可知,该烃至少有几个碳原子? 【归纳总结】几种官能团的不饱和度 【变式训练】根据分子式,分析D可能的结构? 目标二:通过分析13题,学会书写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问题引领】1?观察1, 2-二氯乙烯的两种结构,如何判断哪个是顺(反)式异构? 2.一氯乙烯是否存在顺反异构?为什么? 【归纳总结】顺反异构的条件 1?含有碳碳双键2?同一个双键碳上连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变式训练】写出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考虑顺反异构)的结构简式 目标三:通过分析第24题,体会有机实验的实验思想 【问题引领】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本实验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产率? 3?产品溴苯中混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4?从A中导管通过的气体成分?依据? 5?证明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的方法?可以从哪些角度证明有HBr生成? 6?四氯化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除去HBr中的溴蒸汽? 【归纳总结】1?制备实验的核心思想:一是尽可能提高产率,二是使产品纯净。 2?有机制备实验中常用长导管或冷凝管,冷凝回流反应物来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3?常见的有机除杂方法:分液、蒸馏、洗气等 【变式训练】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和苯所用试剂和方法? 目标四:通过分析第25题,体会有机推断题的推导方法 【问题引领】1?通过阅读三个信息,你获得哪些知识? 2?由反应条件可知A T B,B~ C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观察目标产物的结构简式,你认为A是苯还是甲苯?为什么? 4. C T D是先发生②反应还是先发生③反应?为什么? 【归纳总结】1.通过反应条件分析引入哪些基团 2.通过与目标产物对比,分析引入基团的数目和位置 3.通过信息分析,确定反应顺序 一定条件 【变式训练】已知:① RNH2+ R' CfCI ------------- >RNHCH2R'+ HCI(R和R'代表烃基) ②苯的同系物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如: (苯胺,弱碱性,易被氧化) 化合物C是制取消炎灵(祛炎痛)的中间产物,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A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B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五)

单元综合检测(五) (说明:本试卷共2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箴.言/缄.口不语崩溃./功亏一篑.抒.发/自出机杼. B.偶.像/负隅.顽抗赡.养/瞻.仰遗容空巢./不落窠.臼 C.撕.票/拼命厮.打蔓.延/水漫.金山泛.滥/针砭.时弊 D.狙.击/艰难险阻.佣.人/庸.人自扰朝廷./雷霆.万钧 解析:选B。A.zhēn/jiān,kuì,shū/zhù;B.ǒu/yú,shàn/zhān,cháo/kē;C.sī,màn,fàn/biān; D.jū/zǔ,yōnɡ,tí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个深渊,当人们往下看时,会觉得头晕目眩。为安全起见,我们该退居到日常生活中去,让现实的烟火弥漫,以减轻临深履薄 ....的恐惧。 B.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先后采取一些措施对校园周边环 境进行了有效整治,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迫不及待 ....。 C.国内教育改革有来自民众、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压力,惟独没有来自企业的压力,但美国 的企业界却是和政界、教育界并驾齐驱 ....的力量。 D.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唤醒自己过去阅读里所有相似的感 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 ....。 解析:选A。A.临深履薄: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B.迫不及待:应为“刻不容缓”;C.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先后,也指地位程度相等,不分高下,此处强调并列,可改为“鼎足而立”;D.粉墨登场:是比喻某些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后正式露面活动。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行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收益分成的结果。 解析:选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是……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____________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②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 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B.②③⑤①④⑥ C.①④③②⑥⑤D.③②⑥⑤④① 解析:选D。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以第⑤为过渡句,可以发现只有D项最恰当。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19、《报任安书》研学案 班级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 ..()沉溺.() 缧绁 ..()厄()..()臧.获()倜傥 厥()膑.脚()放失.()稽.()愠.色() 被戮.()垢弥 ..()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和答案

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 姓名: 【学习要求】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整理并掌握本词的写作特点,深入体味其哲理之美。 3.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1.通读诗歌正音,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借助诗词赏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圈划、标注。 【诗歌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化积淀】 1.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归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2.词句注释 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 ⑵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⑶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⑷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⑸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⑹忍顾:怎忍回头看。 ⑺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拓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足不出户知天下》教案 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足不出户知天下》教案粤教版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描述及理解。 2、理解信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对技术的理解和态度,一切都是仆从,而技术也是为人所用。 2、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敢想敢创敢做的魄力。 情感目标:学习本文作者对信息高速公路前景的展望,联系当今世界,互联网、信息化……立志勤学,努力为社会的进步而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重点难点: 1、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学习围绕中心,合理的安排顺序去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xx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283.7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他的继母,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19岁退学,与同伴创办电脑公司。后改名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88年1月,将总裁一职让给史蒂夫·鲍尔默。盖茨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36岁成为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xx年《福布斯》评选,盖茨居世界亿万富翁首位,纯资产550亿美元,被《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 盖茨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对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住在一起。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 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在大三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财年超过4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xx年盖茨纂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 《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9课《鞭贾》同步练习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就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 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灭:陷没 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濯:冲洗 D、则遬.然枯,苍然白遬:迅速 解析:选A。适:到,去。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就是()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选C。A项,副词,就;B项,代词,它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D项,代词,代鞭子。 3、下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就是()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②吾爱其黄而泽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⑥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解析:选B。②指鞭子好瞧的颜色;⑤写富者的浅薄;⑥写作者验试;①③④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取于就是而不爱五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怜惜那五万钱啊? (2)瞧那鞭子里面就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二、语言运用 5、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要求能够与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 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为国家、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她虽然信佛但又无法超脱现实.她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去皈依佛门,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于就是,她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我却能理解她的无奈选择。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阶层,就不难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她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就是最好的一种精神支柱。 6、将提供的成语与语句的序号填入下面语段对应空缺处,正确的顺序就是: 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她们只会穷兵黩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她们只会坐井观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她们只会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就是有智慧的民族。 ①闭关自守②狂妄自大③急功近利④浅陋与愚昧妨碍了她们的进取⑤贪欲与傲慢遮挡了她们的视线⑥浮躁与短视制约了她们的识见 解析:通过穷兵赎武、坐井观天、浅尝辄止这三个成语可以依次推出答案。 答案:②⑤①④③⑥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阙()然宫阙()兽槛()门槛()警惕()挑剔()剃()刀倜()傥()圜()墙衣()赭()衣()稽()首缧()绁()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4.灌夫受辱于居室 三、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曩者 ..辱赐书 2.若望 ..仆不相师 .. 3.幸.勿为过 .. 4.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6.用之所趋.异也 7.婴.金铁受辱 8.积威约.之渐.也 9.定计于鲜.也 10.权倾.五伯11.审.矣,何足怪乎?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以稍陵 ...迟 13.古人所以重 ...施刑于大夫者,殆为 ..此也。14.恨私心 ...有所不尽 15.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16.仲尼厄.而作《春秋》 17.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以通.其狂惑 18.以舒.其愤19.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0.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1.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2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重为乡党所笑。 23.虽累 ..百世,垢弥甚 ...耳! 四、积累实词 1、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顾: (1)念父母,顾妻子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3)大行不顾细谨 (4)三顾茅庐 (5)顾吾念之 (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找出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 1.请略陈固陋 2.倡优畜之 3.流俗之所轻 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且勇者不必死节 六.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2.及以.至是 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4.推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6.是以 ..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此祸8.曼辞以.自饰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八、成语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之内活动。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一家之言: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夏教授写的这篇论文,不袭旧说,自成,令人耳目一新。 他搜集的这些奇石,与真正的收藏家相比,不过是。 搞学术研究要拓宽视野,不能。

最新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课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第一课时总第62课时 编制人:夏磊日期:2017年1月10日 1、“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将疑问写在我的疑问处。 2、认真完成探究题目,读懂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角度。4、限时完成检测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3、积累素材,锤炼语言。 【重、难点】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预习案 一、新材料作文的含义: 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画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的种类: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2、事理类材料作文:是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3、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 4、组合类材料作文:就是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事例或事理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该类作文题的审题切入,重在“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她们的内在关系,或者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聚焦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 探究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2017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讲评课导学案1

合作交流、错例探究 错例探究1 试卷10题针对性练习1 在﹣2,﹣1,0,1,2这五个数中任取两数m,n,则二次函数y=(x﹣m)2+n的顶点在坐标轴上的概率为() A.B.C.D. 错例探究2 试卷14题 针对性训练2.如图,轮船沿正南方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匀速航行,在M处观测到灯塔P在西偏南68°方向上,航行2小时后到达N处,观测灯塔P在西偏南46°方向上,若该船继续向南航行至离灯塔最近位置,则此时轮船离灯塔的距离约为(由科学计算器得到sin68°=0.9272,sin46°=0.7193,sin22°=0.3746,sin44°=0.6947)() A.22.48 B.41.68 C.43.16 D.55.63 针对性训练3.如图,山坡AB的坡度i=1:,AB=10米,AE=15米.在高楼的顶端竖立一块倒计时牌CD,在点B处测量计时牌的顶端C的仰角是45°,在点A处测量计时牌的底端D 的仰角是60°,求这块倒计时牌CD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 【课题名称】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卷讲评课型讲评课时2【学习目标】1、强化所复习的考点内容 2、训练学生解题速度和审题的能力 3、通过专题训练,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 成绩分析题号 1题2题3题4题5题6题7题8题9题10题 人数 6 4 8 6 6 20★10 13 3 12 题号 11题 12题 13题 14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人数 38★27 14 20★26 14 6 31 15 20 题号 21题22题23题24题25题 26题 27题 28题 29题 人数★ 5 23 14 15 37★ 每道 题错 题人 数,看 看有 没有 你!! 自主纠错检查需要讲解题目 题号1题3题4题5题6题7题8题9题10题 人数8 12 3 13 10 10 13 3 12 题号13题14题16题17题19题 人数14 8 14 6 15 题号21题25题27题28题 人数 5 14 15 根据题 目自主 纠错,上 课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