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2节 细胞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2节细胞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步练习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右上方不小心留下了一个气泡,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时,气泡可能会出现在视野的( )

A.左上方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

B.先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滴碘液,再盖盖玻片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D.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引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错误的操作是( )

A.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把撕下的内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C.取一片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迅速放下

D.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然后用吸水纸从右侧引流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B.生理盐水、凉开水、碘液

C.碘液、清水、生理盐水

D.碘液、生理盐水、清水

6.如图所示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

D.视野中若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7.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下降显微镜的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C.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倍数之和

8.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9. 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0.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

B.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换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C.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细胞

11. 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12. 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D.换用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13.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⑤液泡⑥线粒体⑦叶绿体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14.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前,漱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影响观察效果。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从水滴的一侧轻轻放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基本步骤:净片→滴清水→取材→盖片→染色→观察→绘图

(1)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____。

(2)用解剖刀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用___________一小块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镊子展平。

(3)盖上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

(5)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6. 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基本步骤:净片→滴0.9%的生理盐水→漱口→刮取→涂抹→盖片→染色→观察→绘图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__________,将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刮取的上皮细胞涂抹在__________________中。

(2)用镊子盖上盖玻片,防止产生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

(4)用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7. 小宇、小豪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请根据他们所做的实验回答问题:

(1)小宇同学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了一滴生理盐水,他制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临时装片。

(2)图中A、B两图是小豪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景,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时有不符合要求的操作。请你指出哪些操作不符合要求导致出现A、B两种情形。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请根据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步骤⑤中,出现细胞严重重叠的现象,这是实验中的哪一步骤有问题?

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二的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步骤:____,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比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3 DCCCA CBCDC ABC

14. 清除口腔异物防止产生气泡

15. (1) 清水

(2) 镊子撕取

(3) 气泡

(4) 碘液(或红墨水)

(5) 显微镜

16.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2) 气泡

(3) 碘液

(4) 显微镜

17. (1) 人体口腔上皮

(2) 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导致装片中出现气泡

放的时候,洋葱鳞片叶表皮未展平,导致出现折转18. (1) ②

(2)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 细胞壁液泡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 有②. 能 ③. 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 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 能生殖和发育⑥.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 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 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

细胞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5、显微镜的构造:(1)(2)(3)(4) (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 (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倾斜关节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归纳整理 一、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 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 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 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 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归纳整理 一、调查 1.什么是调查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总复习一(word版无答案)

中考生物总复习一(知识填空与例题) 考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对外界刺激有反应、____________、繁殖、_______ 等。2.在生物的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即生物能与外界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是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养活自己。 典例精析 【例1】(2016,长沙)教学楼外,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 )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针对训练 1.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能进行活动B.能繁殖后代C.能进行反射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 考点二生物的分类 1.根据生物的_________、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________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界、____、纲、目、____、属、____。其中____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最小单位)。 2.分类的等级越大(高),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分类的等级越小(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 3.生物检索表 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典例精析 【例2】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属B.纲C.门D.目 针对训练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大豆、玉米、海带、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如图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3. A.玉米和肾蕨B.大豆和海带 C.马尾松和葫芦藓D.肾蕨和海带 考点三动植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分类:根据有无__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

浙教版科学七上2.4 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练习题(含答案)

常见的动物——常见的脊椎动物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2.下列昆虫中全部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是( ) A. 螳螂、蜜蜂、家蚕、苍蝇 B. 蝗虫、蜻蜓、蝴蝶、蚊子 C. 天牛、蚜虫、蝗虫、蝉 D. 七星瓢虫、螳螂、家蚕、蜜蜂 3.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 蟋蟀 B. 蜈蚣 C. 蝴蝶 D. 苍蝇 4.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血蛤、海蜇、对虾、石斑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 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 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5.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邮票中动物均用鳃呼吸 B. 邮票中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 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 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6.河蚌虽然身体柔软,但它的外表面有贝壳保护,因此它属于( ) A. 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扁形动物 D. 鱼类 7.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后,对蚯蚓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 扔进垃圾桶 B. 放回阴暗潮湿的自然环境中 C. 随手扔掉 D. 用作鱼饵 8.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 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 喜欢雨后晒太阳 D. 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9.如图是一张二分叉检索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的是丙 B. 以受精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的是乙 C. 以有无脊椎骨进行分类的是甲 D. 以有无飞行能力进行分类的是丁 第9题图 第10题表 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0.利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方法属于……………………………………………………()A 真空保存法 B 干藏法 C 加热法 D 冷藏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 A 青蛙 B 蛇 C 兔 D 家鸽 12.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13.下列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 B 细菌 C 霉菌 D 香菇 14.某同学把玉米、柳树、杉树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类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讲课教案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 大纲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n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9、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0、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常见的动物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一、常见的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为识别和研究它们,因此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动物的分类标准: 动物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常见的分类是根据有无脊椎,又可以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大约有4.7万种,无脊椎动物大约有120万种,其中昆虫纲大约有100万种) 1、脊椎动物的五大类: a.鱼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大都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鲨鱼等。 b.两栖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体外受精,变温,卵生。如:蛙科、大鲵(娃娃鱼)、蟾蜍、蝾螈等。 c.爬行动物的特征: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体外被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变温,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一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卵外有壳保护,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脊椎动物中,从爬行动物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幼体摆脱水的束缚。如:蛇、乌龟、鳄鱼、壁虎等。 d:鸟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e:哺乳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注意: *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 水生→ 陆生;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卵生→ 胎生; 体温不恒定→ 体温恒定;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

七年级科学

走进科学知识点 1、_______和_______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_______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_______可使自然现象在的条件下再 现。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3、长度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决定长度测量准确程度的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_______,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纳米()。1m= mm= μm= nm。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①"看"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看清刻度尺的 和。 ② "放" 刻度尺上有_______的一边应_______被测物体,并_______尺的位置。不用磨损的 零刻度线。 ③"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④"记" 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 ⑤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 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5、误差与错误:_______与_______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_______, 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一般情况下平均值所取位数必须与 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够的,所以误差不是错 误。 6、实验报告是实验探究_______和_______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日 期、、器材与装置、、现象与数据及讨论与结论等。实验报告中的记 录应力求及时、准确和。 7、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应将指针调至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和 _______。 8、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科学上1℃的规 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定为0度, _____ _ 定为100度。将 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的规则: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 和。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_要在被测液体中,跟被测物体_________,不能接触 _______ ,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俯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仰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

七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生物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年级:学科教师: 课题观察生物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熟悉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内容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壳(具保 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 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 虫。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 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以下表格是生命的特征) 生物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需要新陈代谢不需要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动物植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 基本上能快速运动基本上不能快速运动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8 浙教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观察生物”复习.

复习 第二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 非生物 能生长 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有细胞结构不能繁殖后代对刺激没有反应 不能生长 不需要营养 无细胞结构 有遗传变异能适应环境

无遗传变异 不能适应环境 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鹅、桌子?鸟、细菌?电脑、鹰、纸?水杯 生物:鹅小鸟*细菌?鹰非生物:桌子?电脑?纸、水杯

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脊椎骨可把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植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种子可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参有种子植物◎无种子植物 生物的等级分类: b瑞典的分类学家林耐类° 由头到小依次为: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八 门 纲 目 科 属 冲

细胞的发现 ? 1665年,英国科替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册细胞,实际上他发现的是细胞壁 细胞的结构 细瞳.细胞 >动物细胞? ◎植験、细胞细 胞:卄 细胞质?细胞核(特带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 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够“顶天立地"是与植物细胞 中细腕壁 3L咖纪40年〉f八峯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是由

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理解) ◎ 细胞的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叫做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 程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化:有些分裂后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 能的细胞, 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住长和分化是同时的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 ◎牛物体一般是由细胞物 构成的,大多数生物个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 ◎衣藻是邑(单、多)细胞的甦(动物、植物);草履虫是邑(单、多)细胞的动物(动物、植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七年级科学观察生物练习题

名思教育七年级科学观察生物练习题 第二章基础知识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说明了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A.禽流感病毒B.流动的河水C.蘑菇D.鱼 5、动物和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A.能否运动B.营养方式C.是否绿色D.能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植物种子发芽B.细菌由一个变成两个C.蝌蚪长出后肢D.小刀生锈 7、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8、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___(填害虫或者益虫) (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9、用笔尖轻触蜗牛的触角,蜗牛会有__________,用手轻触含羞草的叶,含羞草的叶会__________,以上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的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即具有__________。 10、生物之所以能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是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2、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和海星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你认为它的分类依据是() A、陆生和水生 B、有腿和无腿 C、有脊椎和无脊椎 D、会飞不会飞 13、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

七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测试题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笔记: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1、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脊椎动物 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⑵两栖类: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等动物都属于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0C时就进入冬眠。 ⑶爬行类:龟、鳄鱼和蛇、扬子鳄等动物。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地上产卵。卵外包着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⑷鸟类: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前肢化翼。骨骼中空,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0C左右。 ⑸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 4、无脊椎动物 ⑴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草履虫、变形虫。 ⑵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如猪的涤虫、涡虫、血吸虫等。 ⑶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蛰、珊瑚等。 ⑷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提表有棘皮突起,用体表的皮鳃呼吸,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⑸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虾、蝗虫、蜘蛛、蜈蚣等。注意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蜕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脱皮”现象。 ⑹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如蜗牛。河蚌、钉螺、章鱼、鲍鱼、牡蛎。 ⑺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环节。如蚯蚓、水蛭等。 ⑻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如蛔虫、蛲虫。 6、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⑵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例题: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C ) A卵生还是胎生B、水生还是陆生C、有无脊椎骨D、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2、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D ) A、青蛙 B、蛇 C、兔 D、家鸽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B ) A、蝗虫 B、蚯蚓 C、河蚌 D、蛔虫 4、下列每组动物中,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D ) A、涡虫、鲫鱼 B、青蛙、蝴蝶 C、牛、蜗牛 D、龟、鱼

七年级上观察生物复习

本章复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细胞??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组织?????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和系统 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结构与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常见的动物?????动物分类常见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植物分类物种的多样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实验专题 【专题解读】本章的重点实验有:观察蜗牛,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这些实验,认真操作,反复练习,在实验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并做好数据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和技巧。此专题内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实验分析题、实验改进题、实验设计题等。 例1(泰安中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图1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为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5×;③④为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序号) (2)图2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__。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专题解读】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能将细

2018年中考科学(浙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强烈推荐)

2018年中考科学(浙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 (2)取一小块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镊子展平。 (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测试题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葡萄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葡萄果肉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 2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15倍B.25倍C.50倍D.30倍 3 . 马铃薯切成块可以用来繁殖,所以马铃薯属于() A.生殖器官中的种子B.生殖器官中的果实 C.营养器官中的根D.营养器官中的茎 4 . 水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细胞核 5 . 观察下面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一个西瓜就是一个器官 B.若A组织的细胞终生保持着分裂能力,则A是分生组织 C.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D.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甲是生殖器官 6 . 下列A、B、C三个箭头中,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A.A B.B C.C 7 . 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8 . 植物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B.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 C.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D.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 9 . 酵母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酿酒、做面包。其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明显差异,与植物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液泡 10 . 如图表示细胞的某两项生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细胞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在过程①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减少 B.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1、2、3 都属于植物的组织 C.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分别属于 2 和 3 两类组织 D.洋葱表皮细胞与图中的细胞的主要区别是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1 . 细胞分化生长的过程依次是()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飯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绒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壽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働,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梱o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齟翔) 二、生物的多样性 L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侬痴、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2?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 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 地下部分一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 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 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细胞分裂:—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 细胞分裂。问题:(1)—个受精卵经过了n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