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去来兮辞1》

《归去来兮辞1》

《归去来兮辞1》
《归去来兮辞1》

太原北辰双语学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选编练习题课题:归去来兮辞并序1编制人:张万乐班级姓名日期

课内基础部分:

1、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瓶无储粟.()(2)求之靡.途()(3)心惮.远役()(4)非矫.厉所得()(5)怅.然慷慨()(6)眷.然()(7)犹望一稔.()(8)当敛裳.宵逝()(9)奚.惆怅而独悲()(10)舟遥遥以轻飏.()(11)恨晨光之熹.微()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生生

..有怀()心惮.远役()..所资.()()()脱然

眷然

..慷慨()犹望一稔.()..有归欤之情()于是怅然

会.有四方之事()幼稚盈.室()悟已往之不谏.()恨.晨光之熹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知来者之可追.()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人之间的关系等。)

4、给下边画线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

(1)会:a、会合;聚集b、会盟;宴会c、会见;见面d、机会;时机e、节奏f、领会;理解g、适逢;恰巧遇上h、能i、当然;必定l、将要

①会有四方之事()②会于西河外渑池()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见:a、遇见;碰见b、见面;会面c、拜见;谒见d、召见;接见e、见解;见识

f、表被动,译为“被”

g、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l、看;看到

h、同“现”,出现;显现i、使……拜见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⑥于是入朝见威王()

(1)遂见用于小邑。翻译: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翻译:

(3)既自以心为形役。翻译:

(4)问征夫以前路。翻译:

7、填写名言警句:

(3)实迷途其未远,(4),风飘飘而吹衣。

语言表达部分:

1、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曾引起“舌尖狂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度走进观众视野,如今《舌尖2》播出后,迅速风靡网络,真是盛况空前!一道道美味,经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幕后工作者的精心剪裁,再配以相应的解说词,显得更为秀色可餐。纪录片除了展示中国美食,也融合了人的情感,讲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被媒体广泛评价为“眼泪与口水齐流”。

A. 风靡

B. 盛况空前

C. 秀色可餐

D.融合

2、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

..的一项是:()(2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

B、乐忧大湖八百里

C、喜悲大湖八百里

D、忧乐八百里大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

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政策。

B. 针对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专家指出政府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又要削减不合理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C.“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年度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

还是比较陌生的。

D.马航MH370航班3月8日失联后,各种消息充斥舆论场。有网友甚至表示,马来西亚官方每日的例行记者会几乎成了“辟谣”专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并不以为人可以终日睡觉或用酒代饭,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它也是生活之一部分。②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沏起茶来自喝。

③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吗。”④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

⑤然而我觉得睡觉或饮酒喝茶不是可以轻蔑的事,⑥百余年前,日本有一位艺术家是精通茶道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②④③①C.⑥②④③⑤①D.⑤①⑥④③②

5、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

...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

②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6、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妙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那就是诗歌。”请据此说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每空不超过6个字)(5分)

散文:__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__;诗歌: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完美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备课讲稿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 [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 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 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 膝x ī [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 [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 [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高中语文获奖教学案例--归去来兮辞1

4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一课时 东晋·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②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并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②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作者“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情怀。 ②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 1、重点:①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②背诵全文,理解当时归隐风气与陶诗的特点。 2、难点:①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②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初步鉴赏。) 2、课内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文音频文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课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播放音频文件,学生认真听,并体悟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准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3、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4、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第一课时 导入: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一、作家作品 指名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 二、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1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评法、探究拓展法(借助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熟读成诵,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分析揣摩鉴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解题、作者简介及背景说明 来:语助词;兮,语助词。用两个语助词加强语气,突出表现出作者辞官归隐的兴奋心情。 辞: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要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语言幽雅华丽、偏重抒情。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

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词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词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经过几仕几隐,在41岁那年,他依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练习)学生版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归去来兮辞》以字用法

一.“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 (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译为“把” (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一)作介词 (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 (二)作连词 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目的)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结果)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表目的)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目的) 3.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手段表承接关系 (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4.用在两动词之间,表并列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三.其他学过的重要用法: 1.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2.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3.通假,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

归去来兮辞简介

归去来兮辞 文体介绍 关于辞的体裁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 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辞是有韵的,也跟诵读有关,这一点要放在后面讲。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归去来兮辞完美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1 〕,瓶无储粟 〔2 〕,生生所资 〔3 〕,未见其术 〔4 〕。亲故多劝 余为长吏 〔5 〕, 脱然有怀 〔6 〕,求之靡途 〔 7 〕。会有四方之事 〔8 〕,诸侯以惠爱为德 〔 9 〕,家叔以余贫苦 〔 10〕 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 静 〔 11 〕 ,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 〔 12 〕 ,公田之利, 足以为酒,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 13 〕 。何 则?质性自然 〔14 〕 ,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人事〔16 〕,皆口腹自役 〔17 〕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 平生之志。犹望一稔 〔18〕 ,当敛裳宵逝 氏妹丧于武昌 〔 20 〕,情在骏奔 〔21 〕,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 〔 22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 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23 〕 。 注釋 〔 1〕幼稚:指孩童。 〔2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 〕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 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 4 〕术:方法。〔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6〕脱然:犹言豁然。有 怀:有做官的念头。 〔7〕靡途:没有门路。 〔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 〔9〕诸侯:指州郡长官。 〔10 〕家 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 〔11 〕风波:指军阀混战。 〔12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3 〕眷然:依恋 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14 〕质性:本性。 〔15 〕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 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18〕一稔(r e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19 〕敛裳:收拾行装。 〔 20 〕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1 〕骏奔:急著前 去奔丧。〔 22 〕仲秋:农历八月。 〔 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 正文 归去来 .[助词,无义 ] 兮,田园将芜.[荒芜 ]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 ]役.[奴役],奚 惆.怅.[失意的样子 ]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 ] ,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 非。舟遥 . y ang x 1 遥.[漂遥放流的样子 ]以.[而]轻飏[舟慢行的样子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行人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 微.[微明,天未大亮 ]。 zdzih tOgpu h du j rtg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欣载[语助词,且;-边……-边]奔。僮仆欢迎,稚■子[幼儿候门。三径[院中小 shang mi dn 路] 就[近于 ]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 ]。引壶觞 以自酌,眄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 ]庭 x1 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 的神色 ]。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 ],审[觉察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 q i 之易安。 园日涉.[涉足,到走 ]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 [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 走走歇 ji do xi u y nig y i y i 歇] ,时矫[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无意地]以出岫 [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 ,鸟倦飞而知还。景 [同“影”日光 ]翳翳[阴 huan 暗的样子 ]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wei 归去来兮, 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不相合 ] ,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 ]兮焉.求.[何所求,求 什么 ]!悦 ch cu 故便求之。 15〕 。尝从 19〕 。寻程 命篇曰 《归 ] ,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 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 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x ī[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 [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 [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 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 áng 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 [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 ǐ。登东皋g āo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完美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完美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 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 [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微. [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ài 欣载z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óng 仆pú欢迎,稚子..[幼儿]候hòu 门。三.径jìng [院中小路]就. [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 膝x ī [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 [远]观。云无心..[无意地]以出岫xi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ì翳y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hu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 [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áng 遑. [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 [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 ǐ。登东皋g āo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chéng 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以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以”的用法谁正确? 本人在备课时,为了整理《归去来兮辞》一课“以”的用法,在网上大致搜索了一下,看到了很多先进同仁精心总结的内容,但又发现,各家讲解众说纷纭,有些甚至大相径庭,不同的说法,有正有误,未必会对学生产生致命危害,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语文老师起码应该努力探究并了解真理。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呢? 讲解一 一“ 以”在文言文中的一般用法 (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2)起提宾作用。译为“把” (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处所。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二)用作连词,用法同“而”有许多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二《归去来兮辞》一文中“以”的用法分类归纳 (一)作介词 (1)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可译为“让”“使”)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可译为“拿”)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可译为“用”、“拿”) (二)作连词 1用“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用“以”连接两个动词,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关系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

《归去来兮辞 》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参考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人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归去来兮辞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文学常识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辞,即赋,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 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二、原文及译文

《归去来兮辞》解读(1)

教学解读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依上要求特确定《归去来兮辞》的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诵读课文(其中诵读的指导在预习课上完成)。即读出语调——升调、降调;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读出语顿——本文三字句二、一顿,四字句二、二顿,五字句二、三顿,六字句三、三顿或一、二、一、二顿等;读出语意——层意单位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二是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两个学习目标,互为推进:读是为了领悟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领悟了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更好地诵读课文。因此在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时可引用作者的其他诗文和一些专家学者对其精当的评价,以达到用此文调动学生对陶渊明其余诗文学习兴趣的目的,更达到用此文带动学生对陶渊明其余诗文和整个思想感知的目的。反过来,通过对陶渊明不少诗文的感知,又加深对本课文内涵的领悟。因此,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应确定为学习本文的首要目标。 二、教读过程的关键 导入课文。教师向学生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典故。接着提问学生:①陶渊明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②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是什么?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需走仕途,而陶渊明不愿当官,当官有什么不好?请同学们读《归去来兮辞》,思考陶渊明厌恶官场的原因。自然过渡到读悟阶段。 1.读悟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的自责、自悔、自醒、自慰的心境,要悟出作者厌恶官场的原因——“心为形役”。这里的“心”和“形”,我认为不是书上注释的“意愿”和“形体、身体”;“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行为。陶渊明出仕为官目的有二:一是“大济苍生”,二是养家糊口。《归去来兮辞》的序文这样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又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这是养家。又说:“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这是说违心折志的痛苦比挨饿受冻的痛苦更痛苦。因此作者入仕不久就认为入仕是“心为形役”。“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作者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在《归园田居》中表现也很明显。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的这种保洁守志的倔强精神对后代文人影响较大。因此苏轼评价陶渊明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高适在做封丘尉时吟出了“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转忆陶潜归去来”的诗句;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一脉相通的。所以此段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这就是作者不求“谏已往”但求“追来者”的蔑视权贵的隐士情怀之一。 2.读悟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归家途中的急切,抵家时的欣喜,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的心境。感悟归家途中的心情,重点品味“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的情状和心理。抵家时欣喜可以从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中感悟出来,特别最具情味的是妻,好似不见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比谁都迎接得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读悟作者归家后的闲适心境,此处可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进行比较。陶渊明能“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原因就在于他有忘怀得失、淡泊明志、不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核。作者《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诗句,这一诗一赋都表达了陶渊明相同的心境:淡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4)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7)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②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③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城趣②时矫首而遐观2.动词活用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3.形容词活用①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②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③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4.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②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四、文言虚词1.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①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③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3.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倒装句一、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二、状语后置:(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3)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滕王阁序》知识点 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 (“销”通“消”,云气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二、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 指学位三、重点字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 (动词,倚,据)2、俊采 ..星驰(有才能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