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化4

物化4

物化4
物化4

1、两只烧杯中各有1kg水,向A杯中加入0.01mol蔗糖,向B杯中加入0.01molNaCl,两只烧杯以相同的速度冷却降温,则()

B、A杯中先结冰

2、由组分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在100℃时纯组分A的蒸气压为133.32kPa,纯组分B的蒸气压为66.66kPa,当A和B的二组分液态混合物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液态混合物成平衡的蒸气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是:()。

C、2/3

3、100℃,101325 Pa的液态H2O的化学势为μl,100℃,101325 Pa的气态H2O的化学势为μg,二者的关系是:()。

C、μl = μg ;

4、正己烷(A)和正辛烷(B)能形成理想液态0.726 混合物。已知100℃时,正己烷的饱和蒸气压为pA*为244.78 kPa,正辛烷的饱和蒸气压pB*=47.20 kPa。当二者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在101.325 kPa下100℃沸腾时,其液相里所含的正己烷的摩尔分数xA是:()。

B、0.274

5、关于亨利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其值与温度、溶质和溶剂性质及浓度的标度有关

6、某气体在4.00×105 Pa压力下的逸度因子(系数)是1.04,则其逸度的数值/Pa为:( )。

A、4.16×105 ;

7、苯在101325 Pa下的沸点是353.25 K , 沸点升高系数是2.57 K?kg?mol-1 则苯的气化焓为:(已知C6H6的Mr =78.11。)

A、31.53 kJ?mol-1 ;

8、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汽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规律时,溶质必须是()

C、非挥发性物质

9、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可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常用来测定高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D、渗透压

10、在298 K时,A和B两种气体单独在某一溶剂中溶解,遵守亨利定律,亨利常数分别为kx,A和kx,B,且知kx,A>kx,B,则当A和B压力的平衡值相同时,在一定的该溶剂中所溶解的物质的量是:()。

B、A的物质的量小于B的物质的量;

11、指出关于亨利定律的下列几点说明中,错误的是:()。

B、溶质必须是非挥发性溶质;

12、下列哪种条件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高压低温

13、在0.1 kg H2O 中含0.0045 kg 某纯非电解质的溶液,于272.685 K 时结冰,该溶质的摩尔质量最接近于:( )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为 1.86 K×kg/mol。

D、0.180 kg/mol

14、40℃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纯液体B的两倍,组分A和B能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平衡气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平衡液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之比应为xA:xB=()。

A、1:2

15、在298K时,0.01b糖水的渗透压为,0.01b食盐水的渗透压为,则()

C

16、已知100℃时,液体A和液体B的蒸气压分别为133.32 kPa和666.61 kPa,设组分A和

B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当液态混合物中xA为0.500时,平衡气相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

B、0.1667

17、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称为:( )

B、依数性特征

18、下列关于化学势的定义错误的是:()

C

19、已知在318K时纯丙酮的蒸汽压为43.063kPa,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体系中丙酮的蒸汽压为26.771kPa , 则此体系()

B、对丙酮为负偏差

20、某物质溶于互不相溶的两液相α和β中,该物质在α相以A形式存在,在β相以A2形式存在,则等温等压下两相平衡时:()

C

21、稀溶液的凝固点Tf与纯溶剂的凝固点Tf* 比较,Tf

C、析出的固相是纯溶剂;

22、A和B两组分在等温等压下混和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是,则有:()

A、ΔmixH=0

23、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力是:()。

B、介于两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24、下列各式叫化学势的是:()

A

25、真实气体的标准态是:( )

D、p=标准大气压的理想气体

26、B,C二组分溶液中组分B的偏摩尔吉布斯函数:因此有:( )。

B、GB与T,p,nC,nB都有关;

27、已知373.15 K 时,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133.32 kPa,另一液体B 可与A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2 时,A 在气相中的物质量分数为2/3 时,则在373.15 K时,液体B 的饱和蒸气压应为:( )

A、66.66 kPa

28、氯仿(1) 和丙酮(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T 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 Pa,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y2= 0.818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571 Pa,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1为:( )

C、0.181

29、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是()

B

30、正己烷(A)和正辛烷(B)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100℃时,pA*和pB*分别为244.78 kPa和47.2 kPa。当二者形成的液态混合物在101.325 kPa及100℃沸腾时,其平衡液相中正己烷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B、0.513

31、不挥发性的溶质溶于溶剂中行成稀溶液后,将会引起:()

C、蒸气压下降

32、今有冰水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p下H2O(s),H2O(l)两相相转变的条件是:()

C、μ(s)=μ(l)

33、由A及B双组分构成的α和β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p下物质A由α相自发向β相转

移的条件为:

A

34、已知环己烷、醋酸、萘、樟脑的(摩尔)凝固点降低系数kf分别是20.2,9.3,6.9及39.7 K?kg?mol-1 。今有一未知物能在上述四种溶剂中溶解,欲测定该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适宜的溶剂是:

B、樟脑

35、下列四种表述

1)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 ΔH (相变)/T(相变)

2)系统经历—自发过程总有dS<0

3)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为零

二者都不正确者为:

C、2)、3)

36、理想气体从状态I等温自由膨胀到状态II,可用哪个状态函数的变量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

C、ΔS

37、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式可用于:()

(1)固== 气两相平衡;(2)固== 液两相平衡;

(3)固== 固两相平衡;(4)液== 气两相平衡

C、(1)(4)

38、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B、在0 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39、某系统如下图所示抽去隔板,则系统的熵

C、不变

40、1 mol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p1,V1,T1)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到达终态(p2,V2,T2),经绝热不可逆膨胀到达(p2,V3,T3),,则T3____T2,V3____V2,S3_____S2。(选填>,=,<)

A、>,>,>

41、任意两相平衡的克拉贝龙方程dT / dp = T△Vm/ △Hm,式中△Vm 及△Hm 的正负号

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42、对封闭的单组分均相系统,且W'= 0时,的值应是:

B、> 0

43、1 mol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可逆压缩过程,则:

C、ΔG = ΔA

44、对于只作膨胀功的封闭系统的值是:

B、小于零;

45、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定温压缩,当压力由р1变到р2时,其ΔG是:

D

46、10 mol某理想气体,由始态300 K,500 kPa进行恒温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ΔG =-47.318 kJ。则其终态系统的压力为

B、75.0 kPa

47、适用的条件,确切地说应该是

D、无化反、无相变的恒压或恒容变温过程

48、从热力学四个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D

49、如图,把隔板抽走后,左右两侧的两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发生混合,则混合过程的熵变为

C、4.16 J?K-1

50、某系统如图表示:抽去隔板,则系统的熵

A、增加

51、将克拉贝龙方程用于H2O的液-固两相平衡,因为Vm( H2O,s ) > Vm( H2O,l ),所以随着压力的增大,则H2O( l )的凝固点将:

B、下降

52、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等温压缩,当压力由p1变到p2时,其ΔG是:

D

53、对于热力学基本方程dU=TdS-pdV,下面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D、可逆过程中-pdV等于体积功,TdS即为过程热

54、下列各式属于偏摩尔量的是:

A

55、2 mol A物质和3 mol B物质在等温等压下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该系统中A和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1.79×10-5m3/mol,2.15×10-5m3/mol,则混合物的总体积为:

C、10.03×10-5m3

56、在101.325 kPa下,有0.002 mol的气体溶解在1000 g水中。当在相同温度下压力增加至202.65 kPa时,就有0.004 mol该气体溶于1000 g水中,描述这一实验规律的定律是:

D、亨利定律

57、乙醇比水易挥发,如将少量乙醇溶于水中形成稀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溶液的沸点必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水的沸点

58、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A的沸点,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Tb* ,pA* 和μA*,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形成溶液之后分别变成Tb,pA和μA ,因此有:

D、Tb>Tb*,pA

59、在400 K时,液体A 的蒸气压为40000 Pa,液体B 的蒸气压为60000 Pa,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溶液中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则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B、0.50

60、在拉乌尔定律表达式pB=pB*xB中,pB* :

C、与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性质无关;

61、下列对于偏摩尔量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B、等温等压条件下,向一个含有一定量物质的系统中加入1mol某一组分B所引起的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加;

62、25℃时,CH4(g)在H2O(l)和C6H6(l)中的亨利常数分别为4.18×109 Pa和57×106 Pa,则在相同的平衡气相分压p(CH4)下,CH4在水中与在苯中的平衡组成:

A、x(CH4,水)<x(CH4,苯)

6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是

B

64、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组分溶液是:

A、理想稀溶液

65、今有纯苯的气液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 p下苯由气相自发冷凝为液相的条件是:

B、μl <μg

66、在温度为T时,纯液体组分A和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和,且=3 ,若组分A和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中组分A和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组分A 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应是:

B、3/4

67、在20℃和大气压力下,用凝固点降低法测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若所选的纯溶剂是苯,其正常凝固点为5.5℃,为使冷却过程在比较接近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冷浴内的恒温介质比较合适的是:(

A、冰-水;

68、某液体在温度为T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1732Pa,当0.2mol的非挥发性溶质溶入0.8mol 的该液体中而形成溶液时,溶液的蒸汽压为5333Pa,假设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在该溶液中溶剂的活度系数是

B、0.568

69、在温度一定时,用100mlCCl4来萃取水中溶解的I2 ,萃取效果相对而言最好的是

D、每次用10mlCCl4分10次萃取

70、若使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最大,应选择的条件是:(

B、低温高压

71、已知某一定温度下,A,B,C三种气体溶于水的亨利常数分别为400 kPa,100 kPa,21 kPa,则在相同气相分压下,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xA,xB和xC的大小顺序为:(

C、xA

72、在温度T 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化学势为,并且已知在标准压力下的凝固点为,当A 中溶入少量与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液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则:

D

73、关于亨利定律,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因为亨利定律是稀溶液定律,所以任何溶质在稀溶液范围内都遵守亨利定律

74、下列关于偏摩尔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B、偏摩尔量是广度性质

75、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过程的混合性质是:

A、ΔmixV=0 ,ΔmixH=0 ,ΔmixS>0 ,ΔmixG<0

76、40℃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纯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的21倍,且组分A和B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平衡气相中组分A和B的摩尔分数相等,则平衡液相中组分A和B 的摩尔分数之比xA:xB应为:

A、1:21

77、在101.325 kPa下,有0.002 mol的气体溶解在1000 g水中。当在相同温度下压力增加至202.65 kPa时,就有0.004 mol该气体溶于1000 g水中,描述这一实验规律的定律是:

D、亨利定律

78、25℃时,CH4(g)在H2O(l)和C6H6(l)中的亨利常数分别为4.18×109 Pa和57×106 Pa,则在相同的平衡气相分压p(CH4)下,CH4在水中与在苯中的平衡组成:

A、x(CH4,水)<x(CH4,苯)

79、在一完全封闭的恒温箱中,置有两杯液体,A杯为纯水,B杯为蔗糖水溶液。经足够长时间后结果是()

D、A杯液面不断下降直至A杯变成空杯,B杯在盛满液体后再溢出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17413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 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 2 0.045 g,能溶解N 2 0.02 g。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 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 2和N 2 ,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 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 2和N 2 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O 2和N 2 的质 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 2 和N 2 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答案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答案 【篇一:5.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_习题及解答】ass=txt>目录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 质 ....................................................................................................... (2)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 律 ....................................................................................................... . (6)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 律 ....................................................................................................... .. (24)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 学 ....................................................................................................... . (51) 第五章化学平 衡 ....................................................................................................... .. (66) 第六章相平 衡 ....................................................................................................... (76) 第七章电化 学 ....................................................................................................... (85) 第八章量子力学基 础 ....................................................................................................... . (107) 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 步 ....................................................................................................... ...... 111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 学 ....................................................................................................... . (117)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 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简介 (一)物理处理方法 利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物理性质将其从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气浮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用于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格栅通常有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渠道中,以拦截粗大的悬浮物。 筛网用以截阻、去除水中的更细小的悬浮物。筛网一般用薄铁皮钻孔制成,或用金属丝编制而成,孔眼直径为0.5~1.0mm。 在河水的取水工程中,格栅和筛网常设于取水口,用以拦截河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杂草。在污水处理厂,格栅和筛网常设于最前部的污水泵之前,以拦截大块漂浮物以及较小物体,以保护水泵及管道不受阻塞。 (2)沉淀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在每一种水处理过程中几乎都不可缺少。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中颗粒杂质的沉淀,是在专门的沉淀池中进行的。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3)气浮 气浮法亦称浮选,它是从液体中除去低密度固体物质或液体颗粒的一种方法。通过空气鼓入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黏附在一起,靠气泡的浮力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操作。其处理对象是: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微小气泡的产生、微小气泡与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粘附以及上浮分离等步骤。实现浮选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 习题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 b ,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 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在18 C,气体压力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g,能溶解N2 g。现将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 2和N 2 ,并干燥之,求此干燥 气体在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 2和N 2 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 kPa下,O 2和N 2 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上册答案完整版

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2 气柜内贮有121.6 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 m3,若以每小时90 kg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假设气柜内所贮存的气体可全部送往使用车间。 1.3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 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 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 =101.32516/8.314273.15(kg/m3) =0.714 kg/m3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若改充以25℃,13.33 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25.0163g。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水的密度1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10-6) M w =30.51(g/mol)

1.5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p p -ρ 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 分子质量。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篇一:网《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相关练习题及 答案】 txt>一、判断题: 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 (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 (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

(环境管理)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第13章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13.1 混凝 处理环节:预处理、中间处理、最终处理、三级处理、污泥处理、除油、脱色。 胶体:憎水性对混凝敏感,亲水性需特殊处理 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大的水溶性差,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好,故分子量要适当。 混凝的操作程序:里特迪克程序。 1)提高碱度:加重碳酸盐(增加碱度但pH值不提高)――快速搅拌1~3min 2)投加铝盐或铁盐――快速搅拌1~3min 3)投加活化硅酸和聚合电解质之类的助凝剂――搅拌20~30min 应用:1)造纸和纸板废水:加入少量的硫酸铝即可有效地混凝。如表13-1 2)滚珠轴承制造厂含乳化油废水:用CaCl2破除乳化,用硫酸铝去除油脂、悬浮物、Fe、PO4。 13.2气浮 13.2.1 气浮的基本原理 气浮=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用于悬浮物、油类、脂肪、污泥浓缩 原理:微气泡――粘附微粒――气浮体(密度小于水)――去除浮渣。 探讨: 1、水中颗粒与气泡粘附条件 (1)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 任何不同介质的相表面上都因受力不均衡而存在界面张力 气浮的情况涉及:气、水、固三种介质,每两个之间都存在界面张力σ。 三相间的吸附界面构成的交界线称为润湿周边。通过润湿周边作水、粒界面张力作用线和水、气界面张力作用线,二作用线的交角称为润湿接触角θ。见图13-3和13-4。 θ>90,疏水性,易于气浮 θ<90, 亲水性 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按照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理论, 任何体系均存在力图使界面能减少为最小的趋势。 界面能W =σS S:界面面积;σ:界面张力 附着前W1 =σ水气+σ水粒(假设S 为1) 附着后W2=σ气粒 界面能的减少△W= W1-W2=σ水气+σ水粒-σ气粒 图13-4,σ水粒=σ气粒+σ水气COS(180?-θ) 所以: △W=σ水气(1-COSθ) 按照热力学理论,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W>0 △W越大,推动力越大,越易气浮。 (2)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 由于水中颗粒表面性质的不同,所构成的气一粒结合体的粘附情况也不同。 亲水吸附:亲水性颗粒润湿接触角(θ)小,气粒两相接触面积小,气浮体结合不牢,易脱落。 疏水吸附:疏水性颗粒的接触角(θ)大,气浮体结合牢固。 根据△W=σ水气(1-COSθ),得: 1) θ→0, COSθ→1, △W= 0 气浮 θ<90, COSθ<1, △W<σ水气颗粒附着不牢 θ>90, △W>σ水气气浮――疏水吸附 θ→180 △W=2σ水气最易被气浮

物理化学4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8题 15分 ) 1. 2 分 (5553) 5553 1-1 级对峙反应 1 2 A B k k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 (A) t = ln 1 2 k k (B) t = 1122 1ln k k k k - (C) t = 1 1212 12ln k k k k k +- (D) 1 1212 1ln k t k k k k = +- 2. 2 分 (9109) 9108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写作: ( ) (A )(d G )T, p, W =0 ≤0 (B )(d G )f ,,0T p W =≤0 (C )(d G )T, p, W =0 ≥0 (D )(d G )f ,,0T p W =≥0 3. 2 分 (2184) 2184 在310 K,纯H 2O(l)的蒸气压为6.275 kPa,现有1 mol 不挥发物质B(s)溶于4 mol H 2O(l)形成溶液,若溶液中水的活度为0.41(以纯水为标准态),则溶解过程中1 mol H 2O(l)的Gibbs 自由能变化为: ( ) (A) -557 J ?mol -1 (B) -2298 J ?mol -1 (C) -4148 J ?mol -1 (D) 4148 J ?mol -1

4. 2 分(0186) 018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A) H1> H2(B) H1= H2 (C) H1< H2(D) H1 H2 5. 2 分(0847) 0847 101.325 kPa,-5℃时,H2O(s)??→H2O(l),其体系熵变:( ) (A) Δfus S体系>0 (B) Δfus S体系<0 (C) Δfus S体系≤0 (D) Δfus S体系=0 6. 2 分(1704) 1704 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 (B)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 (C)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 (D)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 7. 2 分(0960) 0960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值应如何 变化?( ) (A) Δvap G?=0 (B) Δvap G?≥0 (C) Δvap G?<0 (D) Δvap G?>0 8. 1 分(5289) 5289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共5题10分) 9. 2 分(5314)

物理化学(第四版)公式

第一、二章公式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1.Q 、W 不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2 1V e e V W P dV =-? 1)恒外压过程 21()e e W P V V =-- 2)定压过程 21()e W P V V =-- 3)理想气体定温可逆过程 1221 ln ln e V P W nRT nRT V P == 2.U 、H 、S 、F 、G 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其改变值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的途 径无关。 体系的S 的绝对值可以测量,U 、H 、F 、G 的绝对值无法测量。 3. H = U+PV F = U-TS G = U+PV-TS = H-TS 4. 偏摩尔量:,,,( )j B m T P n B Z Z n ?=? 偏摩尔量是强度性质,只有多组分体系的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纯组分体系为摩尔量。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偏摩尔量与浓度有关,与总量无关。 多组分体系的的某一广度性质Z 可用集合公式计算: ,B B m Z n Z =∑ 纯组分体系的某一广度性质Z 的计算公式: ,B m B Z n Z =∑ 5. 化学势: ,,,,,,,,( )()()()j j j j B T P n T V n S P n S V n B B B B G F H U n n n n μ????====???? 化学势也是强度性质,与浓度有关,与总量无关。 6. 热力学基本公式 (1)W′=0的纯物质均相封闭体系(或组成不变的多组分均相封闭体系) dU = TdS – PdV dH = TdS + VdP dF = -SdT – PdV dG=-SdT+VdP (2)W′=0的多相封闭体系(或组成改变的多组分封闭体系) dU = TdS – PdV + B B dn μ∑ dH = TdS + VdP + B B dn μ∑ dF = -SdT – PdV + B B dn μ∑ dG = -SdT+VdP + B B dn μ∑

物理化学作业4

物理化学第四次作业 2、在25℃时,将某电导池充满0.02mol.L-1KCl溶液,测得其电阻为453Ω,已知25℃时,此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若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0.555gL-1的CaCl2溶液时测得其电阻为1050Ω试计算:(1)电导池的电池常数(2)溶液的电导率。 (125.4m-1,0.1194S?m-1) 3、将0.1mol?L-1的KCL溶液置于电导池中,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24.36Ω。已知此溶液的电导率为1.1639S?m-1,配制溶液的水的电导率为7.5x10-6S?m-1,若在上述电导池中改装入0.01mol?L-1的醋酸,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1982Ω,试计算0.01mol?L-1醋酸的摩尔电导率Λm。( 1.43x10-3S?m2?mol-1) 4、在电镀光亮的镍中,若电流效率为90%,试计算在某零件上镀26.7g金属镍,许在3A直流电进行电镀要花多少时间?(9h) 7、下列化学反应(25℃) +2Fe2+ 2Hg+2Fe3+=Hg 2 2 (1)写出电池表示式 (2)当各物质浓度均为1mol?l-1时,该反应向那个方向自发进行。 10、根据电极反应的标准,决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并简短说明理由。 (1)Zn+Ni2+=Zn2++Ni (2)2I-+Br2=2Br-+I2 (3)2Br-+2Fe3+=2Fe2++Br2 (4)Cl2+Sn2+=Sn4++2Cl- 第1页共2页

13.25℃时测定下列电池反应的电势 玻璃电极|某一酸溶液‖饱和甘汞电极 当使用PH=4.00的缓冲溶液时,测得该电池反应的电势E1=0.1120V,若换用另一待测浓度的溶液测得电池反应电势是E2=0.3865V,试求该溶液的PH值。 (8.65) 16.今有纯锌、纯铜及稀 溶液,在下列情况下各发生何种现象? 18、已知下列电池(25℃) Cd|Cd2+(1mol?L-1)‖Ι-(1mol?L-1)|I2(S),Pt (1)写出电池反应式 (2)计算Eθ、?Gθ和K Cθ(0.938V,-181.0k J, 6.26x1031) 20、假如以阳极点解0.5mol?L-1H 2SO 4 溶液时(即H+离子浓度为1mol?L-1)E d(分解)=2.69V,求H2在铅阴极上的超电势。设η02Pt=0.46V。 (1.000V) 第2页共2页

物理化学4答案汇总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8题 15分 ) 1. 2 分 (5553) 5553 1-1 级对峙反应 12 A B k k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 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 (A) t = ln 1 2 k k (B) t = 1122 1ln k k k k - (C) t = 1 1212 12ln k k k k k +- (D) 1 1212 1ln k t k k k k = +- 2. 2 分 (9109) 9108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写作: ( ) (A )(d G )T, p, W =0 ≤0 (B )(d G )f ,,0 T p W =≤0 (C )(d G )T, p, W =0 ≥0 (D )(d G )f ,,0 T p W =≥0 3. 2 分 (2184) 2184 在310 K,纯H 2O(l)的蒸气压为6.275 kPa,现有1 mol 不挥发物质B(s)溶于4 mol H 2O(l)形成溶液,若溶液中水的活度为0.41(以纯水为标准态),则溶解过程中1 mol H 2O(l)的Gibbs 自由能变化为: ( ) (A) -557 J ?mol -1 (B) -2298 J ?mol -1 (C) -4148 J ?mol -1 (D) 4148 J ?mol -1

4. 2 分(0186) 018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A) H1> H2(B) H1= H2 (C) H1< H2(D) H1 H2 5. 2 分(0847) 0847 101.325 kPa,-5℃时,H2O(s)??→H2O(l),其体系熵变:( ) (A) Δfus S体系>0 (B) Δfus S体系<0 (C) Δfus S体系≤0 (D) Δfus S体系=0 6. 2 分(1704) 1704 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重结晶制取纯盐过程中,析出的纯盐的化学势与母液中该盐的化学势相等 (B)糖溶于水过程中,固体糖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糖的化学势 (C)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 (D)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高地流向化学势低的低地 7. 2 分(0960) 0960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 值应如何 变化?( ) (A) Δvap G =0 (B) Δvap G ≥0 (C) Δvap G <0 (D) Δvap G >0 8. 1 分(5289) 5289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 (A) 简单反应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_习题及解答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习题 及解答 目录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2)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24)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51) 第五章化学平衡 (66) 第六章相平衡 (76) 第七章电化学 (85) 第八章量子力学基础 (107) 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111)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117)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5 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取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的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解:(1)等温混合后 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系统的压力认为。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体积怎样定义? (3)根据分体积的定义 对于分压 1.11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气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重复三次。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解:分析: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p,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充氮气后,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 为,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第n 次充氮气后,系统的摩尔分数为 , 因此 。 1.13 今有0 °C,40.530 kPa的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方程计 算其摩尔体积。实验值为。

大学物理化学4-多组分体系热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课后习题 一、是非题 下述各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的画“?” 1.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气压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 2. 理想混合气体中任意组分B 的逸度B ~p 就等于其分压力p B ~。( ) 3. 因为溶入了溶质,故溶液的凝固点一定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 4. 溶剂中溶入挥发性溶质,肯定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升高。( ) 5. 理想溶液中的溶剂遵从亨利定律;溶质遵从拉乌尔定律。( ) 6. 理想液态混合物与其蒸气达成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总压力p 与液相组成x B 呈线性关系。( ) 7. 如同理想气体一样,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 8. 一定温度下,微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平衡气相分压成正比( ) 9. 化学势是一广度量。( ) 10. 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 ) 11. ) B C C,(,,B ≠???? ????n V S n U 是偏摩尔热力学能,不是化学势。( )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题后的括号内 1. 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三种情况, 正确的是:( )。 (A)ααμ=μB A ; (B) βαμ=μA A ; (C) β αμ=μB A 。 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是:( )。 (A)Δmix V =0,Δmix H =0,Δmix S >0,Δmix G <0; (B)Δmix V <0,Δmix H <0,Δmix S <0,Δmix G =0; (C)Δmix V >0,Δmix H >0,Δmix S =0,Δmix G =0; (D)Δmix V >0,Δmix H >0,Δmix S <0,Δmix G >0。 3. 稀溶液的凝固点T f 与纯溶剂的凝固点*f T 比较,T f <*f T 的条件是:( )。 (A )溶质必需是挥发性的; (B )析出的固相一定是固溶体; (C )析出的固相是纯溶剂; (D )析出的固相是纯溶质。 4. 若使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最大,应选择的条件是:( )。 (A )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物理化学4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上)单元测试卷(四) 相平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只要知道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定量关系,即可得到二元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的 是 。 A :实际溶液; B :理想溶液; C :理想稀溶液 2. 对于二元理想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恒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相线示意了溶液的蒸气压随液相组成的变化关系; B :液相线为直线是理想混合物的一个特征; C :液相线为泡点线 3. 对于二元理想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恒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相线示意了溶液的蒸气压随气相组成的变化关系; B :气相线为曲线; C :气相线为露点线 4. 对于二元理想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恒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相线为泡点线,气相线为露点线; B :液相线示意了沸点随液相组成的变化; C :液相线为直线 5. 如二元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中出现正偏差时,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 i i i x p p *<; B :正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高恒沸混合物; C :正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低恒沸混合物 6. 如二元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中出现负偏差时,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 *i i i p p x >; B :负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低恒沸混合物; C :负偏差强烈时,可形成最高恒沸混合物 7. 二元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中出现正偏差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B :第二种物质的加入使分子的缔合程度降低; C :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间的相互吸引比纯物质弱 8. 二元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中出现负偏差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B :不同组分间生成氢键而相互缔合; C :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间的相互吸引比纯物质弱 9. 关于恒沸混合物,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恒沸混合物是一种具有确定组成的化合物; B :恒沸混合物并不是一种具有确定组成的化合物; C :在恒沸点,泡点线与露点线重合 10. 二元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恒压)中,恒沸点的自由度为 。 A :0; B :1; C :2 11. 已知苯的沸点是353.3 K ,乙醇为351.6 K 。两者可形成共沸物,其组成为含乙醇47.5%(摩 尔分数),共沸点为341.2 K 。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当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 2,液相中含乙醇为x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 2>x 2; B :y 2=x 2 ; C :y 2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在18 C,气体压力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g,能溶解N2 g。现将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 kPa下,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第六章相平衡

第六章相平衡 6.1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F。 (1)I2(s)与其蒸气成平衡; (2)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 (3)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4)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 (5)I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解:(1)C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 (2)C = 3 – 1 = 2, P = 3, F = C–P + 2 = 2 – 3 + 2 = 1. (3)C = 3 – 1 – 1 = 1, P = 2, F = C–P + 2 = 1 – 2 + 2 = 1. (4)C = 3 – 1 = 2, P = 2, F = C–P + 2 = 2 – 2 + 2 = 2. (5)C = 3, P = 2, F = C–P + 1 = 3 – 2 + 1 = 2.

6.2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 C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 和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今有系统组成为的甲苯-苯混合物5 mol,在

90 C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 求: (1)平衡时液相组成及系统的压力p。

(2)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 解:(1)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服从Raoult定律,因此

(2)系统代表点 ,根据杠杆原理 6.3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示意如右图。 试用相律分析途中各点、线、面的相 平衡关系及自由度。 解:单相区已标于图上。

物理化学第四章例题

第四章例题 1.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 ,静止足够长时间后有何现象发生? (A) A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 A 杯变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 (C) B 杯水减少,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D) B 杯变空杯,AB 杯水满后溢出 1. [答] (B) A 杯为纯水, B 杯为稀溶液,因而B 杯中水的蒸气压小于A 杯中水的蒸气压 A 杯达饱和而B 杯未饱和因而水蒸气从A 杯蒸发而凝结于B 杯 2. 保持压力不变,在稀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随温度降低而 (A) 降低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2. 答: (C) () 0,<-=??m B p T S B μ 3 .温度为273K ,压力为10×O 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化学势μ(l)和μ (s)之间 的关系为 (A) μ (l) > μ (s) (B) μ (l) = μ (s) (C) μ (l) < μ (s) (D) 不确定 3 . (C) m T B V p =???? ????μ对纯物 则 m T B V p ?=???? ?????μ ()()()()[]010<-=?=-? dp s V l V s l O O p p m m μμμ 4. 有四杯含不同溶质,相同浓度 m=1 mol ·kg -1 的水溶液,分别测其沸点。则沸点升得最高者是 (A) Al 2(SO 4)3 (B) Mg SO 4 (C) K 2 SO 4 (D) C 6H 5 SO 3H 4.答 (A) 沸点上升值取决于溶质数量(此处为离子数) 5. 烧杯A 中装有0.1 kg 273K 的水;烧杯B 中装有0.1 kg 273K 的冰水混合物,(水和冰各占一半)。用滴管分别向两烧杯中各滴入数滴浓H 2SO 4,则两烧杯中的温度将如何变化?(假设无其他热损失) (A) T A 升,T B 升 (B) T A 升,T B 降 (C) T A 降,T B 升 (D) T A 降,T B 降 5 . [答] (B) 由于H 2SO 4溶于水放出溶解热,故A 杯中温度升高;由于稀溶液 的冰点降低,故只要达平衡时,B 杯中的冰未全部熔化,则B 杯中温度降低。 6 . 在温度T 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A P ,化学势为*A μ,并且已知在O p 压 力下的凝固点为*f T ,当A 中溶入少量与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

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印永嘉

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印永嘉【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xt>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 及模块:专业必修课(五)授课学院:理学院(六)开课学院:理 学院(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年《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 出版社,200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2年《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年 《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它是从化学现象与 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 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 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 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 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 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 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5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试 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取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的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1)等温混合后

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系统的压力认为。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体积怎样定义? (3)根据分体积的定义 对于分压 1.11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气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重复三次。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解:分析: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p,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充氮气后,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第n次充氮气后,系统的摩尔分数为 ,

因此 。 1.13 今有0 ?C,40.530 kPa的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 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实验值为。 解: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气(附录七) 用van der Waals计算,查表得知,对于N 2 ,用MatLab fzero函数求得该方程的解为 也可以用直接迭代法,,取初值 ,迭代十次结果 1.16 25 ?C时饱和了水蒸气的湿乙炔气体(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总压力为138.7 kPa,于恒定总压下冷却到10 ?C,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