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EN

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EN

年产1000吨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年产1000吨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一)项目名称 1000吨/年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二)项目拟建地点 该项目将选址在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30km2,中有火峰山、大尖子山作天然屏障,处于城市下风、州河下游,具备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的优势条件。产业区属浅丘地貌,地势开阔平坦,发展空间充足。地表植被好,周围无污染源,不属于国家“双控区”。流经产业区西部的州河,最大径流量11800m3/s,最枯径流量为77.9m3/s,多年平均流量167m3/s。上游有江口电站、罗江口电站,下游有金盘子电站,取水河段处于金盘子电站水库回水区内,对水位产生一定程度的雍高,即便是枯水季节也完全可以满足产业区生产用水。 (三)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新建年产1000吨/年沥青基碳纤维项目 (四)项目建设年限 0.5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009年国内碳纤维生产能力为2317-2417吨/年,其中PAN基和沥青基分别为1917吨/年和400-500吨/年。2009年我国碳纤维的消费量达9000吨,随着碳纤维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许多用途还有待开发,如碳纤维在工程修补增强方面、汽车刹车片、汽车和其他机械零部件的应用以及电子设备套壳、集装箱、医疗器械、深海勘探和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将是我国碳纤维未来的潜在消费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可达到2万吨左右,2020年可达到4万吨以上。 (二)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

中国中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是四川东部的交通枢纽和秦巴地区物资集散中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国道318线、210线、达渝高速纵贯全境,达陕高速公路、达州至万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河市机场已通航深圳、广州、北京;渠江水运直通长江。达州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交通枢纽。目前,产业区首期开发10平方公里有基础设施、公用工程项目16个,总投资22亿元。产业区环形公路加快推进,全长25公里的金龙大道南延线、快速通道、七河路、Ⅰ号南北干道“两纵两横”主干道已建成15公里,并接入了高速公路网,产业区整体骨架基本形成;已建成3座输变电站,供电、供水、供气、消防、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即将竣工;普光气田至产业区的输气管线铺设完毕。一期10万吨工业供水厂和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产业区特勤消防站建成使用;铁路专用线即将开工建设,工业垃圾填埋场正在加快前期工作。 (三)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评价。达州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远景储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还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其中煤炭7.3亿吨、石灰石5亿吨、岩盐1100亿吨。在产业区已有6个天然气能源化工项目开工建设,还有2个化工项目正在作前期工作,可就近提供甲醇、甲醛、二甲醚、液氨、尿素、三聚氰氨、双甘膦、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固体二氧化碳、硫酸、磷酸、磷铵、氟化氢等产品。 三、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及规模经济性,产品规模确定为1000吨/年沥青基碳纤维,并配套原丝装置。 四、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推荐引进国外技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可以引进日本Mitsubishi Chem(三菱化学)、Kureha(吴羽)、Donac与美国Amoco公司的技术,在国外技术不可得情况下,建议采用新疆创越投资有限公司和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环境、危害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二级单位共同管理。 第二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各单位教学、科研、生产所产生的各类实验废弃物分类贮存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废物进行集中处理,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处理次数。 第三条产生实验室废弃物的院、系由单位安全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以及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 第四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拟处理的各类实验废弃物的信息,与环保部门联系,并及时通知各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或实验室不得将危险废弃物(含沾染危险废物的实验用具)混入生活垃圾和其他一般废物中存放;不得将化学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及实验动物尸体等混合收集、存放、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实验室废弃物。

第六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类收集与存放。 化学危险废弃物: (一)化学废液按化学品性质和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分类进行收集,使用专用废液桶盛装,不同类别或会发生异常反应的危险废弃物不能混放,化学废液收集时,必须进行相容性测试;废液桶上须贴标签,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固体废弃物和瓶装废弃物和一般化学品先用专用塑料袋收集,再使用储物箱统一存放,储物箱上须贴标签,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剧毒化学品管理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废液和废弃物要明确标示,并严格按相关规定收集和存放。 (四)一般化学品应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废弃化学品。 (五)一般化学废液通常分为一般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各实验室应预先了解废液来源,分别收集和存放,并张贴标签明确标注。不清楚废液来源和性质时禁止混放;废液桶上应张贴标签明确标识。 生物危险废弃物: (一)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须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再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后,再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贴上有害生物废弃物标志,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沥青碳纤维情况介绍

沥青基碳纤维 1 定义 沥青基碳纤维是指以沥青等富含稠环芳烃的物质为原料,通过聚合、纺丝、不熔化、碳化处理制备的一类碳纤维,按其性能的差异又分为通用级沥青碳纤维和高性能沥青碳纤维,前者由各向同性沥青制备,又称各向同性沥青级碳纤维,后者由中间相沥青出发制备,故又称为中间相沥青级碳纤维。 2 可纺沥青的调制 2.1 沥青原料的前处理 沥青是有机化合物经热处理形成的一种由不同分子量和烷基侧链构成的稠环芳烃混合物,主要由C、H元素组成,还含有少量O、N、S及一定灰份杂质,通常沥青含碳量在91%~95%,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00以上,具可塑性。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和人工合成沥青(如PVC沥青,萘沥青等),前者是炼焦副产物煤焦油经热处理或蒸馏得到的重质馏分,主要含有稠环芳烃和杂环芳烃;石油沥青是由石油组分经热处理或蒸馏获得的残渣,主要含有芳烃和烷基取代芳烃化合物。 一种沥青是否适于制备碳纤维,取决于它的可纺性及转变为不熔化状态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沥青的化学组分及分子量分布。适于作为碳纤维原料的沥青要求是:杂原子和灰分杂质含量低,碳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流变性能以满足纺丝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以满足不熔化处理的需要。然而,我们通常所用的沥青原料却难以满足以上要求,需在充分了解各种原料沥青分子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不适合的沥青组份或分子

群进行裁减或改性修饰,使之符合作为制备沥青基碳纤维原料的基本要求。 沥青中,特别是煤焦油沥青中常含有游离炭和固体杂质等一次QI,它们在纺丝过程中可能堵塞纺丝孔,细小颗粒残留在纤维中则是碳纤维的断裂源。含一次QI的沥青也不易转化为流变性能好、各向异性发达的中间相沥青。因此,无论是通用级沥青碳纤维还是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原料沥青都必须精制以脱除其中的一次QI。方法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如热溶过滤,离心分离,静置沉降分离,减压蒸馏,溶剂抽提等。用苯或甲苯等溶剂抽提除去轻组份,改变原料的分子量分布,密集生成中间相的组份,利于中间相的转化;超临界抽提和旋转刮膜蒸发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两种新的沥青处理方法,具有高效、快速、使馏份分子量分布狭窄等特点。也有采用高温热处理使沥青中劣质活性组份优先形成中间相小球并吸附沥青熔融相中的游离炭等固体杂质,然后采用热过滤或沉降等方法将其剔除,得到分子量分布较为均匀的原料沥青的化学处理方法。 2.2 通用级沥青碳纤维的调制 通常沥青只要具有一定的可纺性就能形成纤维形状,但是沥青纤维还必须进行不熔化和碳化处理才能转化为碳纤维,不熔化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的更快,因此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还必须使处理过程中单丝间不能熔并,保持纤维的形状,在改善沥青可纺性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其软化点。一般来讲,软化点应在180℃左右,最好在250~300 ℃之间。为提高沥青的软化点及可纺性,须对原料沥青进行热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热缩聚法、氧化热缩聚法与高聚物共聚合方法等。原料沥青经芳烃溶剂分离除去溶剂不溶物及其中的热反应组分后,再在减压通入氮气进行热处理,便可得到适合纺丝的原料;大阪煤气公司开发了空气吹扫氧化热缩聚法,即用空气或含低浓度氧的气体在100~400 ℃进行热处理,由于氧分

实验室废弃物分析及处理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处理,介绍了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污染现状以及相关的污染物类型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置方式,为实 验室污染物处置提供了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室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但是很多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的无处理的排放也给环境带了巨大的危害。在许多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废弃物往往是带有剧毒甚至是有致癌功效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所以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 实验室污染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室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而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实验经费的大量提高,所带来的后果也包括了实验室化学污 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造成的环境问题和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很多高校已经从事化学实验的学生和老师对待化学污染废弃物的危害意识淡薄,并不知道或不了解其对环境的毒害。很多污染物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液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下水道,容易导致人们的生活、健康状况都受到影响。而很多无害的有机试剂也直接进入下水道,会造成资源的无形中的浪费。很多污染物质被土壤、植物吸收,或滋生细菌,流入到大海、河流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环境的危害都是巨大的。生物实验室中,很多未经处理的生物化学废弃物被直接丢弃,容易造成病毒侵害人体,微生物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造成基因突变,形成新生物种,若新生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同时,一些酸液、碱液的随意排放,会腐蚀下水管道系统,造成下水管道破裂,影响了正常市政工程系统的同时还容易使得土壤酸化或者碱化,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寸 草不生的恶果,影响植物、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但是如此之多的实验室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校领导、环境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没有定期、固定的化学实验废液、废渣的固定回收点,有些高校有固定回收废液、废渣的部门,但回收时间却相隔时间很长。而从事实验研

PAN基碳纤维

聚丙烯腈及沥青基碳纤维的工艺流程 1.聚丙烯腈碳纤维: 聚丙烯腈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碳纤维,主要作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无论均聚或共聚的聚丙烯腈纤维都能制备出碳纤维。为了制造出高性能碳纤维并提高生产率,工业上常采用共聚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对原料的要求是:杂质、缺陷少; 细度均匀,并越细越好;强度高,毛丝少;纤维中链状分子沿纤维轴取向度越高越好,通常大于80%;热转化性能好。生产中制取聚丙烯腈纤维的过程如下: 1)原丝的制备:先由丙烯腈和其他少量第二、第三单体(丙烯酸甲 醋、甲叉丁二脂等)通过水相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或本体聚合共聚生成共聚聚丙烯腈树脂(分子量高于 6~8万),然后树脂经溶剂(硫氰酸钠、二甲基亚砜、硝酸和氯化锌等)溶解,形成粘度适宜的纺丝液,经湿法、干法或干-湿法进行纺丝,再经水洗、牵伸、干燥和热定型即制成聚丙烯腈纤维。直径12um 左右。 2)原丝的预氧化:若将聚丙烯腈纤维直接加热易熔化,不能保持 其原来的纤维状态。因此,制备碳纤维时,首先要将聚丙烯腈纤维放在空气中或其他氧化性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预氧化处理。预氧化处理是纤维碳化的预备阶段,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包括环化、脱氢及氧化,最后形成耐热梯型高分子。一般将纤维在空气下加热至约270℃,保温0.5h~3h,聚丙烯腈纤

维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棕色,最后形成黑色的预氧化纤维。 3)碳化:将预氧化纤维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处理(l600℃),即碳化 处理,则纤维进一步产生交联环化、芳构化转化成稠环及缩聚等反应,并脱除氢、氮、氧原子,纤维中的含碳量从60%增加到95%,最后形成二维碳环平面网状结构和层片粗糙平行的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直径在6-7um。 4)石墨化:在氦气或氩气的保护下,碳纤维经过进一步高温处理, 得到石墨纤维。石墨化纤维处理是将碳纤维放在2500-3000℃的高温下,可得到含碳量在99%以上的更高模量的碳纤维。5)表面处理:为方便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后期在碳纤维

120KW导热油炉系统技术参数

120K W导热油炉系统技术参 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20KW导热油加热系统 技 术 规 范 书

淄博传益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制造标准 在导热油加热系统中的相关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具体如下:《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20581 一1998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3 《有机热载体炉》GB/T 17410-1998 《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T 16508-1998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1998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JB/T 2379-1998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HG20582 一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20583 一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HG20584 一199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4708 一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JB4709 一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JB474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4730 一94 《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JB4732 一1994 《钢制卧式容器》 JB/T 4731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HG/T20592 一2009WN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 一1998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20507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20509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 HG20510 《仪表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20511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 20513 《自控安装图册》 HG/T21581 一95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4 一2009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54 一83

碳纤维工业发展态势与我国沥青基碳纤维现状

1.碳纤维工业发展态势与我国沥青基碳纤维现状| 所在目录: 王太炎(不详)燃料与化工, Vol. 30, No. 6, 1999 2.光声光谱法在分析沥青基碳纤维样品中的应用| 所在目录: 邓继勇刘秀英(不详)岩矿测试, Vol. 14, No. 3, 1995 3.PAN基及沥青基碳纤维生产现状与展望| 所在目录: 王德诚(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合成纤维工业, Vol. 21, No. 2, 1998 4.中介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所在目录: 李新贵黄美荣(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导报, Vol. 11, No. 1, 1997 5.中介相沥青基碳纤维的性能| 所在目录: 李新贵黄美荣(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 15, No. 4, 1997 6.插层沥青基碳纤维的电学性能与结构| 所在目录: 李华瑞纪箴(不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 17, No. 3, 1995 7.沥青基碳纤维的开发及其设想| 所在目录: 张庆怀李静仁(不详)江西石油化工, Vol. 7, No. 2, 1995 8.沥青基碳纤维表面复合处理的研究| 所在目录: 康勇项素云(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功能高分子学报, Vol. 12, No. 4, 1999 9.对日本沥青基碳纤维技术的考察| 所在目录: 王钰初(上海煤气制气(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公用事业, Vol. 13, No. 5, 1999 10.超大比表面石油沥青基碳纤维微电极研究| 所在目录: 屠一锋徐萍(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Vol. 14, No. 3, 1998 11.沥青基碳纤维增强环氧模塑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所在目录: 杨安乐(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机械工程材料, Vol. 22, No. 6, 1998 12.碳纤维增强混凝土| 所在目录: 耿志大(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Vol. , No. 5, 1997 13.沥青纤维的预氧化研究(Ⅱ):对氧化规律的探索| 所在目录: 李小宁朱本松(不详)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Vol. 14, No. 1, 1994 14.沥青纤维的预氧化研究(I):--纤维结构的变化| 所在目录: 李小宁朱本松(不详)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Vol. 13, No. 2, 1993 15.碳纤维和镀铜碳纤维与涂料复合后的电阻率| 所在目录: 李华瑞范晓波(不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 15, No. 2, 1993

沥青基碳纤维.docx

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及研究发展 摘要: 本文主要对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及其原料要求等进行了概括,重点介绍了制备过程中各个步骤所使用的一些技术及相应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及工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最后对沥青基碳纤维的市场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沥青基碳纤维、特性、制备过程、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itch-based carbon fibers and it’s material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described the some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principles at each step. Based on this, I talked about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carbon fibers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finally summarized the carbon fibers’ prospect. Key words: Pitch-based carbon fibers, Characteristics, Preparation process, Application 1引言 沥青基碳纤维是一种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原料,经沥青的精制、纺丝、预氧化、碳化或石墨化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2%的特种纤维。因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导电与导热等优良性能,是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另在交通、机械、体育娱乐、休闲用品、医疗卫生和土木建筑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是一种属于军民两用的高技术纤维[1]。 2 碳纤维发展 碳纤维是由碳原子为主要元素组成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它既具有炭素材料的固有本性,又具有金属材料的导电和导热性,陶瓷材料的耐热和耐蚀性, 纺织纤维的柔软和可编织性, 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轻质、易加工性能,是一材多能和一材多用的效用材料和结构材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们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效用材料发挥作用,因而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碳纤维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它比重不到钢的1/4,但强度却非常强。而且其耐蚀性出类拔萃,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广泛用于民用、军用、建筑、航天以及超级跑车领域。由于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关键材料。 2005年,全球碳纤维市场仅为9亿美元,而2013年可望达到或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有望达到400亿美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将进入全新的时代。据《中国碳纤维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是碳纤维需求大国,2011年我国碳纤维市场规模达到6811.22吨,然而,受供应不足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碳纤维市场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供应量的提升以及宏观经济的整体向好,我国碳纤维行业的需求量也将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不过,国产碳纤维落后的技术却成为制约着我国碳纤维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拦路虎”。当前,全球碳纤维核心技术被牢牢掌控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一方面,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碳纤维行业严格的技术封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外碳纤维行业领先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碳纤维企业的压力大增。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我国碳纤维行业本土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但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下,国产碳纤维企业的突围之路仍然坎坷。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我国碳纤维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之间的明显差距,也极大地限制了国产碳纤维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前瞻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碳纤维产品在应用上集中于低端领域,在碳纤维质量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比例仅为3%,远远没达到国际上碳纤维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占比的平均水平;而在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运动休闲用品领域,碳纤维的应用比例却高达80%左右,四倍于国际上碳纤维在运动休闲用品领域应用的平均水平。 2.1碳纤维的性能及分类 碳纤维具有和碳类似的化学性质,在空中当达到400℃左右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或者CO,但是当隔绝氧气后,使用温度可达到2000℃左右,并且温度越高,纤维强度越大。这些特点使得碳纤维具有以下优良的特性: ①比重轻、密度小;超高强力与模量;纤维细而柔软;耐磨、耐疲劳、减振吸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 ②耐酸碱和盐腐蚀,可形成多孔、表面活性、吸附性强的活性碳纤维; ③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高,不出现蓄能和过热;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好,不燃;导电性、X射线透过性及电磁波遮蔽性良好; ④具有润滑性,在熔融金属中不沾熔,可使其复合材料磨损率降低; ⑤生物相容性好,生理适应性强。 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又可将碳纤维分为碳纤维有高强型(HT)、通用型(GP)、高模型(HM)、高强高模型(HP)等多种规格,其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碳纤维的规格与性能 规格高强型(HT) 通用型(GP) 高模型(HM) 高强高模型(HP) 直径(μm)7 10-15 5-8 9-18

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一、按照规定,废弃物按要求存放,统一销毁。 二、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 废水:配有利器盒。 废物:废枪头、EP管等固体废物交吴山固废统一无害处理。 废气:经换风扇、通风柜排出室外,备有口罩、胶手套、防护镜眼等劳保用品,防止气溶胶的伤害。。 4、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利器盒。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5、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储存、运输及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6、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7、废弃物处理办法: (1)实验废液排入实验室内工作区污水设施,由实验室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固体废弃物标本: a、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b、使用过的枪头、EP管、使用过的试剂瓶等放入10%的次氯酸钠的利器盒中浸泡4h以上,然后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c、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 d、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纸巾、以及使用过的一次性吸管和手套、口罩等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碳纤维分类与定义

炭纤维分类和定义 按原丝类型分类: 适用于制造炭纤维的前躯体材料类型很多,来源广泛。最常用的原材料有粘胶材料(Rayon)、聚丙烯腈纤维(PAN)、沥青纤维(Pitch)和各种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这些前躯纤维材料在相应的工艺条件下,经过热解、催化热解和炭化形成或生成相应的炭纤维。 粘胶基炭纤维是由粘胶原丝经过化学处理、炭化处理和高温处理制成的炭纤维。从结构上看粘胶基炭纤维通常为各向同性的炭纤维。此类炭纤维的原纤维(即粘胶纤维)中,通常碱金属含量比较低,如钠含量一般小于25 ppm,全灰分含量的也不大于200ppm,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制作那些要求焰流中碱金属离子含量低的烧蚀防热型的复合材料聚丙烯腈基炭纤维是聚丙烯腈原丝经过预氧化处理、炭化和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热处理制成的炭纤维。 沥青基炭纤维可分为各向同性沥青基炭纤维和各向异性沥青基炭纤维两大类。由各向同性的沥青纤维经过稳定化、炭化而制得的炭纤维称为各向同性沥青基炭纤维,即力学性能较低的通用级沥青基炭纤维;由拟似中间相沥青或中间相沥青经过纺丝工序转变为沥青纤维,再进行稳定化、炭化和适当的高温处理而制得的纤维称为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炭纤维。 气相生长炭纤维是以碳氢气体为原材料,借助固体催化剂(如铁或其他过渡金属)的帮助生长的炭纤维。气相炭纤维由可石墨化炭组成,通过2800度的高温可以转变为石墨纤维。按力学性能分类 高模型炭纤维(HM)。这是一种沿纤维轴向方向的弹性模量相当于石墨单晶弹性常数(炭纤维模量的理论值)的30%以上、且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之比小于1%的炭纤维。 高强型炭纤维(HT)。通常这类炭纤维的拉伸强度超过3000MPa,其强度与刚度之比值约为1.5%~2.0%。 中模型炭纤维(IM)它基本上是属于高模型一类的炭纤维,又称为高强中模型炭纤维。其拉伸强度与高强型炭纤维相当,只是模量值稍高,可以达到炭纤维理论值的30%,强度与模量之比值仍然高于1%。这类纤维的应用最为普遍,常用来制作各类结构复合材料。

锅炉选型时如何计算参数

锅炉选型时如何计算参数河北艺能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燃气锅炉,如果其生产8.6吨热水,那么,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一度,可节省多少天然气? (2) 2.10吨锅炉,其每小时消耗天然气的量,是为多少?不同锅炉所配备的辅机一样吗? (2) 3.双压余热锅炉,其在蒸汽压力和温度上,有哪些情况?此外,冷凝水温度过高,应怎样处理? (2) 4.20万大卡的燃气导热油炉,其的耗气量,主要是与什么有关? (2) 5.燃油锅炉的烟气量,其的计算是否复杂? (2) 6.锅炉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2)

1.燃气锅炉,如果其生产8.6吨热水,那么,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一度,可节省多少天然气? 在燃气锅炉上,如果是1吨的水,那么,温度提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是为1000大卡,而且这时,可以减少燃气用量。如果,天然气热值是为8600大卡,那么,对上述问题,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每生产8.6吨热水,可以节省天然气的量,是为1立方米。 2.10吨锅炉,其每小时消耗天然气的量,是为多少?不同锅炉所配备的辅机一样吗? 10吨锅炉,其在热值上,相当于600万大卡。所以,如果天然气热值按照8600大卡来计算的话,那么,其每小时消耗天然气的量,是为700立方米左右。而在问题二上,其回答是为否,即为,不同锅炉,其所配备的辅机,是不一样的。 3.双压余热锅炉,其在蒸汽压力和温度上,有哪些情况?此外,冷凝水温度过高,应怎样处理? 双压余热锅炉中,如果是中压蒸汽,那么压力是为0.93MPa,温度是为280℃;如果是低压蒸汽,压力是为0.7MPa,温度是为260℃。而冷凝水温度过高的话,是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以及水处理后,才能进入锅炉中的。 4. 20万大卡的燃气导热油炉,其的耗气量,主要是与什么有关? 20万大卡的燃气导热油炉,其意味着,该导热油炉每小时能够出20万大卡的热量。所以,其在耗气量上,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其上限值是为24.8立方/h。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其具体数值是要低于这一上限值的。并且,其出热量与耗气量之间,是为正比关系。 5.燃油锅炉的烟气量,其的计算是否复杂? 燃油锅炉上烟气量的计算,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是需要知道一些具体数据,才能来进行的。起码,应知道又有成分,以及燃烧产物等,才能来进行锅炉烟气量的计算。不过,一般的,如果根据经验数值,燃油锅炉每吨所产生的烟气量,是为2500立方米左右。 6.锅炉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1)锅炉蒸发量与锅炉热效率 1吨/时(t/h)≈60×104千卡(大卡)/时(kcal/h)≈0.7兆瓦(MW) 2)锅炉蒸发量与锅炉马力 1吨/时(t/h)≈71.1锅炉马力(BHP)

碳纤维的发展与现状

人员分工情况 资料收集:蔡煜简江婷婷宋爽韵周晓楠张领中英文摘要:蔡煜张领周晓楠 内容编写:发展部分简江婷婷宋爽韵 现状与差距部分蔡煜张领周晓楠排版校对:简江婷婷宋爽韵 宋爽韵 20110815023 简江婷婷 20110815036 蔡煜 20110815045 周晓楠 20110815047 张领 20110815050

碳纤维的发展与现状 学生:蔡煜简江婷婷宋爽韵周晓楠张领指导老师:秦文峰 摘要:简要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发展历史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碳纤维的发展差距,给出了对我国碳纤维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发展差距;发展建议 Abstract: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aviation&aerospace field of carbon fiber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gap of carbon fiber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the advises of carbon fiber’s development to our country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carbon fiber;carbon fiber composites;application territory; development gap;development advises

金宁中小学试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金寧中小學實驗室廢棄物處理辦法 一、訂定本辦法依據: 1.教育部頒布實驗室廢棄物管理作業規範。 二、目的: 1.提高師生重視環保意識、教育學生如何處理實驗廢棄物。 2.減少廢棄物污染改善實驗教學環境。 3.建立本校實驗室廢棄物之處理(含收集、分類、貯存、紀錄、申報、資料建檔、註銷)程序與守則,作為管理依據。 三、工作權責劃分: 1. 實驗室廢棄物處理作業負責人(中高年級自然科老師): (1)資料建檔及註銷: (a)分類建檔。 (b)廢棄物傾倒、貯存查核。 (c)申報表彙整存查。 (d)報廢及過期化學品註銷。 (2)規劃本校實驗室廢棄物管理作業規範及實驗廢棄物處理辦法。 (3)負責本校實驗廢棄物盤查作業規劃、執行及盤查報告之彙整、陳核。 (4)實驗廢棄物委外處理。 (5)需參加有關「處理實驗室廢棄物」之研習活動。 2. 實驗室管理人: (1)負責實驗廢棄物之分類收集、標示、貯存、處理部分可先處理之廢棄物及申報等事宜。 (2)清理並分類儲存所申報之實驗廢棄物。 (3)廢棄物分類傾倒、貯存之運作與安全管理。 (4)貯存容器之分類回收及再利用。 (5)需參加有關「處理實驗室廢棄物」之研習活動。 3..實驗任課教師:

(1)指導學生正確分類、傾倒,及如何處理及時所產出廢棄物。 (2)廢棄物溢出或意外發生之緊急處理。 (3)需參加有關「處理實驗室廢棄物」之研習活動。 四、處理要點: 1.實驗廢棄物產出:教師指導學生分類傾倒。 2.廢棄物分類收集、標示、貯存: (1)實驗前準備實驗廢棄物小容量貯存容器(有容量指示線),貼上「種類」標示。(2)收集、標示: (a)實驗廢棄物產出,經教師指導學生依分類傾倒入各貯存容器內。 (b)實驗週內各班做完該實驗,實驗室管理人量測總收集量,紀錄于「廢棄物傾倒紀錄表」內(附件一),倒入大容量貯存桶內,貯存桶需註明「種類」、貼「實驗室廢棄物」標示(如附件二)。 (3)貯存: (a)貯存容器需註明「種類」、貼「實驗室廢棄物」標示及置於盛盤內防溢。 (c)採分類分區集中貯存,「貯存區」需貼標示,附近配製適當消防砂及滅火器。3.實驗廢棄物之申報: (1)實驗室管理人填寫「實驗廢棄物申報表」(附件三),檢附「廢棄物傾倒紀錄表」,每一貯存桶各一份彙集申報,交予廢棄物作業負責人,進行申報資料核對工作。 (2)申報資料核對:項目包括貯存地點、廢棄物標示、實驗室管理人簽名、廢棄物傾倒紀錄等資料。若申報資料不完整,可要求補正。 (3)接到實驗廢棄物申報表一日內,確認申報資料完整性,通知實驗室二日內收集完畢。 4. 實驗廢棄物之處理: 可以合法袋處理、廢棄物再利用、或廢棄物交換等依事業廢棄物管理辦法方式處理。5.資料建檔及註銷: (1)廢棄物作業負責人將待處理及已處理之實驗廢棄物資料分類建檔,及實驗廢棄物申報表彙整存查。 (2)報廢及過期化學品之註銷。 五、本辦法陳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碳纤维(carbon fiber),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有学者在1981年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浸泡在强碱溶液中,时间已过去2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纤维形态。 图1 碳纤维 碳纤维最早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于1959年投产,原丝采用粘胶纤维。1962年,日本碳公司进行了通用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1971年,日本东丽公司的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投产。沥青基碳纤维是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于1973年投产的。联合碳化物公司生产了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1985年,美国、日本及西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年生产能力共约有7.25kt,沥青基碳纤维为1.28kt。 碳纤维一般以力学性能和制造原材料来进行分类。 按力学性能一般可分为两类:a)通用型(GP)碳纤维;b)高性能型(HP)碳纤维。通用型碳纤维强度1000MPa、模量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可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在300GPa以上)。强度大于4000MPa者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450GPa者称为超高模型。 按原材料可分为3类:a)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b)沥青基碳纤维;c)粘胶

基(纤维素)碳纤维。3种原料碳纤维的主要性能见表1。 表1 3种原料碳纤维的主要性能 碳纤维按照一束纤维中根数的多少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碳纤维。通常把1K、3K、6K、12K和24K的称为小丝束,36K以上碳纤维称为大丝束碳纤维,包括48K~480K等。1K为1 000根丝。 在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中,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为国际公认的代表性产品,分为T系列(碳化产品)、M系列(石墨化产品),规格有T300(拉伸强度大于3000MPa),T700(拉伸强度大于4500MPa(,T800,T1000(拉伸强度大于7000MPa)等。 碳纤维有长丝、短纤维、短切纤维等,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如金属涂层。 纤维。长丝和纤维织物一般加工成预浸料。此外,还可不经碳化和石墨化生产聚丙烯腈预氧化丝和活性炭纤维。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加入树脂、金属、瓷和混凝土等,构成相应的复合材料,用于制作飞机结构材料、火箭外壳、宇宙机械、高尔夫球棒、球拍、机动船、电波屏蔽除电材料、电视机天线、离心分离机的高速转子、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及驱动轴、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等。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

实验室废物处理的正确姿势!三废处理方法大汇总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繁多,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排放到空气中或下水道,同样 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废弃物如直接丢弃,可能导致土地荒废,污染环境。因 此如何处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显得十分必要,今天 就来介绍一下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方式。 实验室废物处理的正确姿势!三废处理方法大汇总(经典原创版) 实验室废弃物分类 实验室的废弃物按废弃物形态可以分为废液、废气、固体废物三类: (1) 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化学性实验废液和一般废水; 化学性实验废液来源主要有: 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如各种酸碱废液、含氟废液、重金属废液等。实验中以有机试剂作溶剂时,往往需要量很大,因此其排放量也十分可观。一般废水则主要来源于仪器清洗用水、实验室的清扫用水以及大量使用的洗涤用水等等。如果不能对这些废液进行妥善的处理,其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极大的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其他生物和人的生命。 (2) 废气: 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挥发、分解、泄露等,而且其成分大多是易燃和有毒气体,具体包括挥发性的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实验分析过程的中间产物、泄漏或排空的标准气等。 依据其对人体危害的不同,可以将其具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们通常对生物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比如常见的有氨气、二氧化硫、氯气及氟氧化物等等;第二类是可以造成

人体缺氧性休克的窒息性气体,例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乙烯等;由于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气体量不大,因此始终未能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通常这些气体不经吸收和处理就被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公害。 (3)固体废弃物: 实验室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残留的固体试剂、多余固体试剂、沉淀絮凝反应所产生的沉淀残渣、消耗和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包装材料等)、残留的或失效的固体化学试剂。另外,还会有纸张等的办公耗材和实验室的常用滤纸等。这些固体的废弃物有复杂的组成,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尤其是一些过期失效化学药剂。若将这些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一旦混入居民环境,会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要求 1.任何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单位,都负有对危险实验废弃物作科学、合理地收集、暂存和无害化处理的责任。 2.严禁将危险实验废弃物随意排入下水道以及任何水源,严禁乱丢乱弃、堆放在走廊、过道以及其它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不得混放。 3.各单位应对产生的危险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妥善贮存,收集容器外加贴标签,注明废弃物品名等信息,并确保容器密闭可靠,不破碎,不泄漏。对未达到要求的废弃物收储点将不予接收和处置。 4.对于化学废弃物应先进行减害性预处理或回收利用,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废弃物的体积、重量和危险程度,以降低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化学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一般原则: 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或者用其制取其他可用的试剂和设备,使废弃物可以再资源化,变废为宝,另一作用就是对暂时无法利用的废弃物给予无害化的处理。 “废气”的处理要求 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排到室外(使排出气在外面大量空气中稀释),避免污染室内空气。通风橱排气口应以保证对外排气不影响附近居民身心健康为原则,排气口朝向应避开居民点并有一定高度,使之易于扩散。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氟化氢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被吸收后再排出,一氧化碳可点燃转成二氧化碳,可燃性有机废液可于燃烧炉中通氧气完全燃烧。

25.原创 沥青基碳纤维性能与生产工艺基本原理

原创 | 沥青基碳纤维性能与生产工艺基本原理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我今天介绍一些有关沥青碳纤维的知识,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提到沥青碳纤维,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我想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关键词:便宜!性能差!难! 我的回答是:这些都对但又不完全完全正确! 一般来说,通用级沥青碳纤维比较便宜,但高性能沥青碳纤维却很贵!通用级沥青碳纤维的性能较低,但高性能沥青碳纤维具有超高的模量。当然,制备两类沥青碳纤维的难度都很高。 今天我想谈两个方面,一是沥青碳纤维的制备,另一个是沥青碳纤维的应用。 沥青碳纤维与PAN碳纤维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前面几位老师已经讲得非常好了。这里,我就谈谈沥青碳纤维与PAN碳纤维不同之处。 先说说沥青碳纤维的制备吧,要制备沥青碳纤维首先得要有沥青吧,问题就出来了,你一定会问用什么沥青?什么样的沥青适合制备碳纤维呢? 这个问题就是沥青碳纤维的第一个难点,其实我也很难准确的告诉你能制备沥青碳纤维的沥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沥青是一种以稠环芳烃为主混合物,有一些组分是不溶的,所以很难准确地测出它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更难准确地表征其分子结构,这一点就与PAN不同了。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得想一些选择沥青的标准吧! 通常,能制备碳纤维的沥青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合适的黏度,在纺丝条件下黏度一般在10pa.s以下,并且比较稳定,随温度的波动不能有太大的变化;2、能够拉丝;3、灰分、杂质含量低;4、适当的氧化活性。在这几个条件中,前3个条件主要影响纺丝过程,决定了沥青是不是能制备出纤维,第4个条件对后处理过程有很大影响。 了解了对沥青的基本要求后,下一步我们就可以着手制备沥青了,第二个问题出现了,用什么原料制备沥青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