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1、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构成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农业推广是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之变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3、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我国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最早记载是在宋代;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

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

4、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合作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同时也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

义,并成为现代农业推广的专用词。

5、我国农业推广一次的应用食欲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6、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

7、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

合性学科。农业推广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传播学和行为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农业推广的涵义

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

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收入。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重心为产中指导,工作范围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2、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改善农民生活

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以农村发展需要为依据,主要包括: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运销、加工、储藏的指导;市场信息价格指导;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

3、现代农业推广: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

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更侧重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给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

二、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

1、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农业推广目标服从于农业

发展目标的要求决定了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一致性。

2、农业推广是扩散------接收系统;农业研究、农业推广和农民从整体上看形成了两个流程,即研究通过推广达到农

民的技术流程和农民对研究通过推广达到需要的流程,以及直接加上农民-------研究者的反馈。

3、农业推广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农业推广是指上市组织与教育农民的过程,

4、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农业推广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其基本目的在于开发民智,其性质是

教育性的。

5、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

综上所述,任何农业推广活动都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职业活动,以特定的内容、特殊的教育(或沟通)形式,实现农业推广目标。

三、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

你哦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实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是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行为改变,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农业发展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

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教育和传播方面的投入。因此,不管农业推广以何种方式投入,其作用是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

2、农业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推广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要素,还有市场、价格、物质

的投入、信贷、运销等。

3、农业推广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农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农业推广的目标与上述目标是一致的。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五、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

1、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之间活动的中介。

2、农业推广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

3、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农业技术一般有两种形态,即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知

识形态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农业信息、农业经营管理、新的栽培和耕作制度等。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农用物资。

4、农业推广是完善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六、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如实证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

第二层面,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形式,如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

第三层面,各种研究技术,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

1、原始农业的传播和扩散:通过观察、模仿、言传身教;迁移、接触和战争等相互影响、传播、效仿的方式进行波浪式扩散。

2、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4000年前尧舜时代原始农业传播和扩散才有自发转为自觉地教稼活动。

3、古代的劝农:自汉代开始采取劝农政策西汉时期的劝农官赵过在改“漫田法”为“代田法”的过程中,首创了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跳跃式传播范例,是中国农业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宋太宗首创农师制,推广一词开始应用于农业活动;元代【农田辑要】;明朝宰相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著作;明末清初推广世家------陈振龙;清代江苏织造李煦创造了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一整套良种繁育程序,是推广史上的又一辉煌成就。

5、美国农业推广的特点:建立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制度

6、1862年2月通过莫里哀法,亦称赠地学院法。设立州立学院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1877年通过哈奇法,即哈奇试验战法: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建立州农业试验站。试验站是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共同领导,以农学院为主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是农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

1914年【史密斯---利弗法】(合作推广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合作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服务工作由农业部和农学院合作领导,以农学院为主。这一法案的执行形成美国赠地学院、科学实验和农业推广三结合的体制。

1903年纳伯-----美国农业推广之父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推广体系的演变和发展

1、1949----1957年,农业推广的基层网络建设阶段

2、1958----1965年,中层推广组织的完善阶段

3、1966----1976年,重建专群结合的推广网络阶段

4、1977----1991年,全国农业推广新体系再创阶段

5、1992年以来,农业推广体系深化改革阶段

二、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1、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种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

2、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实施农业开发、农业推广和农

业攻关项目;

3、农业推广机构按照农业、畜牧业、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等分别组成,自成体系。

4、推广机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同个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国家计划,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5、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

6、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正在深化改革,原先局限于技术推广的狭义农业推广已开始向广义农业推广过度,多元推广体制终将取代一元推广体制。

三、1993年7月,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这些方针、政策、法规的主要精神如下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一靠政府,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

国家从中央到省、县、乡设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农业技术推广渠道。

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要紧密联系,形成合理分工、协调一致的整体,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共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当提高第一线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采用优惠证擦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

在农村积极发展集体性推广服务组织和群众性技术协会、研究会。通过这些组织联系并指导广大群众,组成专业推广人员与群众骨干相结合的推广队伍。

向群众推广农业技术,要遵循因地制宜和群众自愿的原则。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由国家拨款,农业发展基金和各项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推广的部分应提足用好,根据需要与可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采用技物结合的办法开展经营性服务

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

1、80年代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所导致的农村进行新技术普及工作模

式即进步农民策略。

2、创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但是,创新并不一定是新的东西。

3、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

4、农业创新是指应用于农业领域里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总称

5、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纳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经历五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用阶段。

6、农业创新的扩散是由少数人采用发展到多数人采用的过程。是农业创新在农民中的扩散,也是农民心理、行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段四个阶段。

7、农业穿心扩散的周期性:试验示范期、发展期、推广期、交替期。一向农业创新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更新在交替期。

8/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

9、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是某种机构、组织和个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现实中的AKIS过程,主要包括研究、推广和用户三个亚系统,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AKIS分为农业知识系统和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知识系统是指各种新年、认识、模式、理论、概念和其他个人或群体所积累的生产方面经验所构成的精神产物的一个系统。

农业信息系统是指农业信息产生、传递、整理、接受和反馈的一个系统。

10、农业技术管理系统(ATMS)是指试验、研究和管理系统。包括农作物制度研究试验和农作物管理研究试验。

11、推广机构的一个重要运行机制是干预。干预是推广机构的一种运行机制,即制定推广目标、设计推广策略、资源配置、执行、检验、评估,目的在于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推广效果和对干预的社会效果做出准确地反映

12、在推广中用于引发变革的手段是沟通。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与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13、沟通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个人沟通;另一类是非个人沟通。可用S-M-C-R表示沟通模式,其中M代表信息,S发信者(信息源),C表示途径,R表示收讯者。

一、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从采用时间和采用者人数之间关系中得出,两者呈现两条曲线。钟型曲线表示一定时间内采用创新成员的百分比;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一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按采用时间先后:创新者 2.5% ,早期采用者13.5% ,早期多数34%,后期多数34%,最后采用者16%。

二、农民对创新特征的看法和创新的采用

具有不同特征的农业创新往往能很快被农民采用,这些特征不一定很重要,而是取决于农民对创新的看法和认识

1、农业创新比起旧事物有相当大的优越性,就会很快被采用。

2、如果一种农业创新与潜在采用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一致,就会很快地被采用。

3、农业创新实践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或者不用学习复杂的技术,就会很快地被采用。

4、农业创新可以在小范围内试验,农业创新可能采用的快。

5、农业创新的成果很容易看见,就会很快地被采用。

三、进步农民策略优缺点

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推广实践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扩散过程已经成为一种农业推广策略,可称之为进步农民策略。

优点:1、进步农民有较多的土地,因此推广机构确立的生产目标,可以通过进步农民花较少的力气实现;2、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3、进步农民主动要求推广者帮助,有些进步农民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去主动要求当地推广人员的帮助;4、进步农民有经济实力去实现新的目标;5、进步农民通常是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对推广工作者即是挑战者,又是学习者;6、进步农民经常与推广机构、推广工作者利益相关,容易沟通,实现一个共同目标。

缺点:1、有的创新对每个农民并不具有共同意义;2、造成不平等和社会分化;3、信息失真;4、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

四、农业推广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

业推广人员、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目标团体系统是指农民、农民家庭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沟通与互助是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条件。

五、改革推广战略

依靠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来发展农业,牵涉到农民行为的改变,改变程度的深浅取决于所要推广的技术和措施以及农民目前的行为同这些技术和措施相差程度。因此促进实现改革的推广战略一般着眼于改革农业生产环境,或者直接改革农民本身。

1、着眼于农民个人的战略,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阻碍农民行为改革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民本身及传统文化,因此

推广人员大多着眼于通过教育和培训试图改变农民的行为。

2、着眼于农业发展环境的战略,基于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物质条件或环境改变,那么农民个人也会改变。国家

应变革政策和法律、采取引进新形势的社会服务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一、农业推广的特点

1、生产性: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以便通过农民采用新的技术和信息,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农业推广是农业生产的直接推动力。

2、教育性:

3、综合性:

4、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大,因此,农业推广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

作;二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发挥农业推广体系内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外,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5、周期性:

二、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指农业创新的引进、推广项目的选择、推广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使

推广活动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成败。

2、试验示范原则:是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3、智力开发原则:指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开发农民群众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对科技知识的吸收、

运用能力

4、合作推广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三方面

的合作;三是农业推广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

5、服务配套原则:

6、综合效益原则:坚持综合效益原则是指农业推广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并使他们协调发展,做到整体效益最佳。

三、农业推广程序: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程序七步骤: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

四、项目信息主要来源:1、引进外来技术2、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3、农民群众先进的生产经验4、农业推广部门

的技术改进成果。

五、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1、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内容是农业推广的基本要素。选择项目必须十分注重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不具备先进性

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应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

2、综合效益显著

3、适用范围广

4、选择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充分考虑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确保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得到维护和提高。

六、小区试验一般在科研部门进行,中区试验可在县农业推广站的基点进行,也可以在示范户和技术人员承包的试验田进

行。中区试验可进一步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

七、示范:是进一步验证技术适应性和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吸引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的过

程。目前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进行示范。

八、推广:常采用宣传、培训、讲座、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

九、农业推广活动的灵活运用

1、同一自然条件下,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某项新技术已在发达地区大面积推广

开来,而欠发达地区尚未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运用示范等各种推广手段直接进行推广。

2、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推广部门在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的同时,

采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在同类地区直接大力推广。

3、科研部门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某些新品种等成果,由于在本地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和一定面积的

示范,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就可直接进入推广领域,不必重复试验。

4、由于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中间环

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

5、由于综合组装的技术多数是在当地进行多年摸索的单学科的各项技术或是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实践证明是行之

有效的,所以组装起来后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推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

1、农业推广计划:是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农业推广工作作出科学预见和安排。

2、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

(1)农业推广计划必须切合实际,理论色彩不宜太浓,应该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能有强制因素。

(2)推广计划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必须是综合的,以适应农村人民广泛的需求。

(3)推广计划必须很好的设计,以便为农村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

4、指令性推广计划:指国家农业推广机构,根据政府和农业发展计划,用行政办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和成

果的计划

5、指导性推广计划:指农业推广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计划和发展目标,采用技术、经济

和行政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计划。主要依靠优良的技术服务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启发调动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6、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3)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的原则;

(4)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

7、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任务

(1)、确定推广目标,确定推广目标是推广人员在制定计划时的首要任务。

(2)、确定推广对象,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这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大。

(3)、确定推广内容,推广内容主要取决于目标、推广对象和推广策略。

(4)、确定推广方式、方法,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推广对象的目标、水平、规模和教育水平,推广对象和推广人员之间的信任程度,推广工作者的技巧以及可利用的人力资源。

8、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程序(1)确定农业推广计划的目标体系(2)开展调查研究(3)拟定农业推广计划方案(4)论证并检验多种方案(5)确定农业推广计划。

9、比较分析法:即把资源、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的拥有量、质量要求,全面比较分析;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现状,找出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展望未来,拓宽发展前景,未指定农业推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10、农业推广计划的拟定方式

(1)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原因a、农民的需要简单;b、农业生产为中心的指导目标c、农民的文化水平低d、职业性农业人员比农民能力强e、农民独立自尊的人格未被重视。

(2)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原则:a、农民更了解自己的需要b、农民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乐于只支持c、农民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联合拟定方式:

11、农业推广计划验收的主要内容

(1)项目合同中确定的目标与技术指标达到情况。

(2)项目合同中确定的生产规模、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实际完成情况。

(3)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情况

(4)项目承担单位履行合同情况,经费开支与偿还情况

(5)项目是否具备示范扩散条件,是否提出了示范扩散计划

(6)项目牵涉到的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协作情况,人力、财力、物力的结合情况

(7)提交的验收数据资料和档案是否齐全、详实、完整、真实可靠,事实记录和报告是否系统、有用。

12、农业推广计划验收方式

(1)现场验收

(2)专家通讯验收

(3)农民社会验收

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

1、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农村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工程。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成年农民、青年农民和农村妇女

2、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只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村开发和农民需要为教材,以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为目标的一种农民教育形式。

3、农业推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方法,使农民理解接受和采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变农民行为,从而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活。

4、农业推广教育的内涵:农业推广教育是对农民的业余教育,机箱农民提供新知识,传授新技能、帮助农民获得所需要的

知识和技能;是传播,把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技术知识传播给农民;是咨询,根据农民需要,提供有关信息、建议和方案,帮助农民在生产、管理和销售上获得正确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农民自己做出抉择;是宣传,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村开发计划及政策向农民宣传,总结先进经验;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开发,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5、农业推广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性质,但推广过程是学员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普及型、实用性、预期性、实践性、时效性、场所刑事手段的多样性、综合性。

6、农村家政:是进行农家记账、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农村家庭管理,,也叫农村家政。

7、农民学习的特点、心理期望及影响因素

(1)特点:目的明确、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精神分散并影响记忆力;负担重,学习时间少;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

(2)心理期望: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成;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是生产劳动者,有实践经验,期望平等相待。采用新技术的一半心理过程为反应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学习条件的好坏)

8、定点咨询:这教育对象对于较为固定的推广教育场所的推广人员的意欲取得技术信息、技术资料或帮助的走访。

9、现场参观教学法:指组织农民到先进的地点或单位进行现场考察、访问,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10、大众教学法:是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手段,较快的伟大范围地区的农民群体提供信息,使农民迅速获得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的信息。

11、农业科技展览时将某一地区成功的技术或优良品种以实物或图片定期公开的展出。

怎样提高科技展览效果:一般应把展览安排在交通方便、较为宽敞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标记;展前,要广为宣传,使群众知道展览的时间和内容;展中,陈列主题要突出,已明显的对比,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调,配合讲解,示范表演。最好在介绍技术是,富有资料或有关配套的生产资料。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在生产中应用。其过程包括成果产出系统----------成果扩散系统---------成果采纳系统。转化的基本模式是直线转化模式和交叉循环模式。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a、转化系统是否健全,转化系统管理体制是否合理;b、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联系是否紧密,反馈回路是否畅通;c、技术设备是否雄厚;d、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还包括科学文化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农业开发研究,包括联合股份开发、独立企业性开发、综合基地型开发、区域治理性开发;农业推广机构推广;大众传播途径,大众传播媒介;农业技术市场,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技术转移的过程和组织形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出口等技术贸易活动;中试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中试生产基地,把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进行高产、稳产、高效的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A、经营服务方式,把物化形态和技术商品结合起来,一起转移给农民,把良种良法、良方良药送到农民手中。B、技术承包方式,以合同的方式把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方式。C、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是技术成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攻占利益的一种上屏交换服务方式。

5、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态:A、物化产品,这类产品是有形的,可以商品化B、技术性产品,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C、技巧和技能,即难物化,也难信息化D服务型的知识性产品

技术上限:是指不计成本取得的每亩的最高产量。

经济上线: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每年每亩增值的产值。

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成果分布的策略:积极引进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配置生产力新的增长点;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农业信贷计划;加快农业推广计划和体系建设;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

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

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纽带作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在新科技成果推广中的创造作用;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

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科技示范户的职责:在试验示范中起带头作用;在技术推广上其纽带和宣传作用;在科技活动中其桥梁作用;在信息请报上起传递辐射作用;在专业联合中起组织骨干作用。

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1农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来解决。2培养农村基层为生产、农业推广贡献自己精力的思想。3了解推广工作的目的、推广组织及推广人员的职责。4培养推广人员的推广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推广方法的优缺点。5培养拟定推广计划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实施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宣传的知识和技能。6培养推广人员示范、说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7了解和熟悉当地乡俗文化和社会组织8熟悉消息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

职前培训的必要性:推广人员只受过一些有限的农业科学训练,需扩大知识面。推广人员需要温故而知新。技术经常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推广人员需要不断更新技能,掌握捕捉,利用信息服务于推广工作的能力。

世界农业推广方式:一般推广方式;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群众性推广方式;项目推广方式;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教育机构推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

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方法

大众传播法的特点:1信息传播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2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块3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4接受者对信息接受是被动的5信息单向沟通,不易获得反馈信息。

成果示范应当遵循的原则:1成果示范要有计划的进行,计划要点包括示范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主要技术措施;2示范目标要与农民的目标相一致,要做到花钱少,收益高3示范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选择交通便利、具备示范条件的地块作为示范点,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示范户。4要取得当地领导的合作与支持,以便动员和组织农民参观示范点;5示范内容在技术上必须经过当地中间试验证明是正确的6要考虑与示范有关的配套条件;包括生产资料的供应、生产资金,农产品的运销、加工等问题,这些条件得到解决才能得到推广。

成果示范的步骤:1示范布局及示范地块的的选择布点方式在平原地区一般采用“梅花布点”山区一般采用条状布点;地力要均匀,设置对照区,立示范碑2确定示范户。一般选择有经验的农民或科技示范户承担,并对他们进行培训3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要真实全面4组织示范参观。要及时组织农民到示范田参观学习5做好示范的总结评价工作。及时总结,宣传报道,以扩大影响。

方法示范的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1准备。示范内容要事先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另外还要事先练习,以便熟练讲解和示范2示范。首先介绍示范者的单位和姓名,接下来介绍示范题目并说明该题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示范。要选择一个较好的操作位置,以便大家听得见、看得见,具体动作要慢,一步一步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用语通俗易懂。第三小结。示范操作完成后,要把要点总结归纳出几条,并作出结论。3问答问题。允许群众提问,回答是抓住重点,清晰扼要。提高农户访问效果要注意的事项:1访问要有计划、有准备。2选择好访问对象。3做好访问记录4访问要坚持经常。

农业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农业推广实践中,每种方法单独使用的很少,常常是根据推广的具体内容、推广对象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推广经费情况及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选用几种不同的推广方法进行合理配合,综合应用。学习某种技能,最好是方法示范结合面对面传授;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最好是大众传播、改变态度与行为适宜的推广方法是小组讨论、培训与成果示范。推广人员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可以采取面对面指导,并配合以其他方法;如果推广人员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应多采用速度快、效果好的形象化推广方法,配合以集体指导等其他方法。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应以办培训班、召开交流会、成果示范、印发资料、声响宣传参观学习等方法结合运用,使他们尽快掌握新技术。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应多用直观性强的方法,如声像宣传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现场参观等,是他们尽快了解新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推广组织两方面考虑其内容和标准。一、推广工作对推广对象的影响和作用的大小是评价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评价1创新扩散情况。通常以采纳率的大小来表示,采纳率实战总推广对象数的比例。2接触推广对象比例。3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工作是否提高产量,减低了成本。4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二、对农业推广组织评价的内容主要有:1推广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各级推广机构是否健全2各级推广机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3推广工作是否计划周密,措施可行4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指标保质、保量完成5农业技术合作部门合作推广情况6当地政府和农民关系7推广工作效益率。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1确定评价范围。例如是评价阶段效益还是全程效益;是评价推广计划还是推广方法;是推广管理评价还推广教育评价,一定要实现定下来。2制定评价计划。包括评价内容、方式和方法、参加人员、评价时间、地点、费用支付等。3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根据评价内容和推广评价需要定,要体现科学、全面、实际、简易八个字原则。4收集评价资料。资料的收集应以获取满足评价内容的证据为原则,灵活掌握和应用不同资料收集方法,做到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常用方法由: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法。5整理分析评价资料并形成评价结论。1对收集的资料,根据定性、定量评价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2在分析评估、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得出评价结论;3评价活动主持单位负责人对评价结论进行最后审查验收。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畜牧或水产科学与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 二、研究领域 1.养殖领域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集中在校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

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延期申请论文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分为26学分(含参加学术交流所得的2学分、实践教学所得的3学分和撰写文献综述所得的1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 1.学位课(10学分) 1)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36学时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③专业硕士英语4学分,72学时 2)专业领域公共课(3学分) ①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②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1学分,18学时 ③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1学分,18学时 2.必修环节(6学分),由各导师结合毕业论文安排。 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实践教学)3学分,54学时 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学术交流)2学分,36学时 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撰写文献综述)1学分,18学时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5.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6.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5.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1.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 2.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4.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1.创新的特性可以从哪些方面为理解? 2.扩散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3.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1.简述农业推广方法和基本特点。 2.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4.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第六章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 1.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2.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文体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 3.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的“朴实通俗”的原则? 4.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 5.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 第七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1.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 2.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3.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析技术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工作。 4.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影响? 第八章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1.试述农业培训教师的应具备的能力。 2.简述农业推广培训基本方式与新型模式。 3.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式。 4.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 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农业科技成果的结成条件有哪些? 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3.怎样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4.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第十章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 1.农村家政推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简述发展农村家政推广事业的意义。 3.简述农村社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6复习农业推广理论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思考题 1、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及主要社会功能。 (1)含义: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主要社会功能: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类。 1.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2、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循序渐进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便为人们奋斗的动力。(2)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①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③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 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技术方法类成果与物化成果的推广方法有什么不同? (1)衡量科技成果质量通常有5项标准:创新性(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成熟性(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效益性(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适用性(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实用性(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2)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推广应用时的难易程度,在技术市场中交换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①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②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规范 I、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它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农学、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选修课程。农业推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农业推广,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改变推广对象行为,促进农业创新扩散,满足推广对象需要,解决推广对象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H、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 1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包括农业的创新扩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和推广组织等。 2理解农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包括集体指导方法、个别指导方法和大众传媒方法等。 3掌握过硬的推广实践技能,如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语言与演讲和推广工作评价等。 4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农业推广理论、方法与技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 皿、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 2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3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4掌握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1.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模式 一、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的起源。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考试真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一、分析题 1、改图反应的是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与农民的采用过程是平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从众阶段。1.突破阶段 在突破阶段单位时间内的采用者人数最少,在跟随阶段结束从众阶段开始时人数最多。在突破阶段扩散的对象被称为创新先驱者(或称进步农民),这些一般是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农村的领袖人物。突破阶段农业创新的采用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最需要与外界多发生联系,农业推广单位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并予以适当的扶持。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也称为自我推进阶段,该阶段经历的时间和人数主要决定于突破阶段先驱者的试用结果,如试用结果确实产生良好效益,早期采用者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人数。紧要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采用者,他们也是农村中接受新事物的积极者,只是客观条件和心理因素致使其不愿做冒险的先驱者。3.跟随阶段。跟随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多数,他们最讲实际,一旦发现创新成功,便会积极热情设法采用,扩散的范围、人数和效益额取决于早期多数,因为早期多数对后期多数起重要作用。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所处的阶段中扩散速率不断减小,又称为浪峰减退阶段。 2、该公式反应的是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有: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3、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是单项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多项技术组装的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效果的总和一般低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但任何一项单项技术都不能像综合技术那样使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总是与整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新农药和化肥等新成果的应用,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如:良种配良法,采用推广时,还要配以与之相应的先进栽培技术、耕作、种植、灌溉制度等。 二、论述题(以下内容挑重点写即可) 1、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比信息更重要。沟通是影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农民所接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 (1)与农民做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这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世界观问题。如果推广人员只看到农民文化成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底瞧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就要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要人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找准切入点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民究竟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找准切入点。在市场经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03-16 11:32:2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目标价值 ? B. 动机 ? C. 激励力量 ? D. 期望概率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沟通学 ? B. 行为学 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 (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 C. 公共关系学 ? D. 人际心理学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德国 ? B. 法国 ? C. 英国 ? D. 美国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4. (5分) (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交需要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人都有一种归属感,都希望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群体之中,受到群体的关心照顾。

? A. 社区发展 ? B. 社区实践 ? C. 社区规划 ? D. 社区整合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C 解析 5. (5分) ? A. 推广服务 ? B. 技术 ? C. 教育 ? D. 咨询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A 解析 ( )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框架、社区发展的主要项目等的总体性计划及其决策过程。 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

6. (5分) ? A. 服务性 ? B. 利益性 ? C. 公益性 ? D. 应用性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C 解析 7. (5分) ? A. 集体指导 ? B. 大众传播 ? C. 个别指导 ? D. 单向沟通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将服务与经营相结合,体现了农业推广的( )和经营性双重职能。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 )方法。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1,推广一词起源于1866年英格兰,1914年美国出现农业推广 2,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特征:教育为主要特征。 4.现代推广方式:沟通与咨询 5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是农业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7农业推广对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 8行为的特征: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大作用: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11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趋同性,保守性,短期性,个体性 12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了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 13人的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引起的 14人的行为一部分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15正式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交缠的沟通 16沟通的过程:S-M-C-R-F;S为传递着或信息来源;M为信息;C为途径或渠道;R为接收者;F为反馈 17沟通模型:通用的沟通模型、主导控制型农业推广沟通模型、参与式农业推广沟通模型。 18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4)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5)沟通主题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单作用和性质不同。 19农业信息准备阶段(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接收者(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0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S型。 21大众媒介渠道: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大众媒介通常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可以使某种信息传递到众多的受者,因而在创新采用的初期更为有效,可使潜在的采用者迅速而有效地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农业技术推广更好地进行,我们引入了需要理论。本文介绍了需要理论的内涵,说明了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用的状况,并提出了以后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需要理论;农业推广;应用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创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以来,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开始客观地认识农业技术推广的地位和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进入了一个在改革中探索前进的新阶段。 一、需要理论内涵 需要理论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层次,可以具体说明如下: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等方面的生理要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推动人们行为活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例如,人们要求摆脱失业的威胁,解除对年老、生病、职业危害、意外事故等的担心,以及希望摆脱严酷的监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社会需要也叫联系动机,是说一个人在前面两种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会需要便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一般都有社会交往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与忠诚,希望得到信任和爱情等。另外,人们在归属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集团或群体,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独。“社会需要”是一种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细致、更难以捉摸的需要,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所隶属的国家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们总是对个人的名誉、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抱有一定的欲望,并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类需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内部需要。就是个体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总是希望自己有实力、能独立自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成就充满自豪和自信;(2)外部需要。就是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权力、地位和威望,希望别人和社会看得起,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叫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个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复习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2.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 3.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有什么? 4.在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5. 农业推广沟通具有的特点 6. 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和示范?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8.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9. 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制定的原则 1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12. 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3.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14. 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15. 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16. 简述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原则。 二、论述题 1.联系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促进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2.试述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3.试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4.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5.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什么? 6.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推广方法。 7.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对我们现代农业推广有何指导意义。 8.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当麦子遇到苹果(20111127)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9.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0.联系某项技术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试论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推广是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农业推广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农业推广理论实践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推广理论和一些概念 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涵义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远古时代,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常以教稼、劝农的形式对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传统农业阶段仍以对农业生产指导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而当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容。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商品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情况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1]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仍以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核心,而目前我国已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现既有原始农业的因素,又有传统农业的领域,还有现代农业的部分,因此,农业推广的理论容及应用方法均有所变化,应是从技术推广到教育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在的全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国外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农业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促进其使用,从而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农业推广也称为农业技术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农业技术推广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一切农业、农村社会活动。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2][3] 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推广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后来,逐渐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引入,对农业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号:G002601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推广人员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干预、交流等手段,把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技能、新的信息,传播、传授、传递给农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消费者,促使其改变态度和行为,以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经营水平、消费情况,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性教育和不断沟通的过程或活动。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农业推广知识结构体系。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公共课,在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完善知识结构起良好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概念,如何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重点: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师生互动交流农业科技推广的体会。 第二章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8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创新传播理论 (一)创新基本概念 (二)创新的采用 (三)创新传播的基本规律 (四)影响农业创新传播的因素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行为学理论 (一)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为的产生 (三)农产品的社会需求 第三节农业推广工作系统的环境 (一)政治因素:土地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教育政策、推广政策 (二)经济因素:经济效益与投入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农业区域因素(产业集群) 案例:市场调查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难点:多数教材中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提出从业推广的行为,课程组认为应该从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农业推广行为,在此提出不同观点: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农业科技的需求,农业科技的推广应该根据市场来决定。 农业科技推广应该满足全社会人们的需求而不是农业生产者的需要。 农业推广的对象不只是一产,应该包括二产、三产,甚至政府官员。 不应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析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而应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指导农业科技推广或农业生产。 第三章农业推广的程序与基本原则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农业推广行动指南与程序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 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5)采用(或放弃)阶段。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 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一个农业推广的典型案例及对它的分析

沼气池利用技术成功推广实例及分析 一、实例内容概述 温州市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取名为苍南。苍南县畜禽养殖业近些年来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2年,全县已有13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长期以来,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理令当地民众感到头疼。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节流增收,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县政府思考的重点。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令县政府找到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极佳办法—引进沼气池利用技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养殖场沼气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100多处,总池容量9000多立方米,年可产沼气50多万立方米,年处理21.9万吨畜禽养殖废水。苍南县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了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单元,“一池”即建设沼气发酵装置;“三建”即建设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调节、计量、出料、搅拌等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气净化、储存、输配和利用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处理装置)。“一池三建”不仅注重沼气工程的前处理设施,而且注重“三沼”综合利用,拓展了沼气工程建设内容。经过专家测算,苍南县每天仅猪粪尿发酵产生沼气产量就高达9861 m3,可见苍南沼气存在很大的潜在产量。猪粪本身含有大量的生物质能,对猪粪的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照明或炊事,也可发电,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如果再加上其他畜禽产生的废弃物,再加上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那么,足以可见,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苍南县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苍南县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大大增加了民众的收入。据统计,2012年苍南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599元,农民的经济纯收入已达到8938元。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沼气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农户用沼气作家庭用能源,可以避免

农业推广终结性考试论文写作(doc 8页)

农业推广终结性考试论文写作(doc 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关于农业推广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的写作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形式为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的写作。5月17日前上交。 1.课程论文要求 (1)目的:终结性考核(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谈等活动,深入了解有关农业推广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并撰写课程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农业推广的意义、思路和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农业推广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课程论文格式要求:①首页为论文提纲及内容提要;②第二页开始为正文;③末尾页附参考文献目录。打印字体要求:标题为二号黑体加粗,正文为小四号 1.5倍行距。也可以用电大下发的作业纸写。 2.课程论文参考题目举例(其它题目也可) (1)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思考 (2)××品种(技术)的推广过程分析 (3)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途径 (4)××镇(乡)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5)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对农民自愿行为改变的影响 (6)当地当前农业推广工作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7)农业生物新品种推广与农民心理反应及农民行为变化规律分析;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图文稿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 习思考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 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2. 框架模型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3. 农业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运用。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5. 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6. 如何根据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规律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6.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7. 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8. 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及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 9. 如何利用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10. 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11. 试述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策略。 13. 农业推广沟通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 象的行为。 14. 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15. 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16. 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1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 前景。 18. 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9.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 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0. 物化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1. 技术方法类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2.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23. 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4. 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 价指标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采用者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为农业创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S扩散理论: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心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指农业科技人员劳动创造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总称。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指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研究农业领域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 农业方式:是指农业推广者开展推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开发性试验:是指对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以寻求技术成果在当地的最佳技术参数的试验。成果示范:在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 所,把技术适应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新 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 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 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 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 发采纳欲望,促使其效仿的一种推广 方法。 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兴趣 →评价→试用→采用(或放弃)1.认识 阶段(感知阶段):获得信息、感知信 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 联系,初步了解某项创新。适宜的推 广方法:大众传播法。2.感兴趣阶段: 农民在认识的基础上,可能对新技术、 成果发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念头;并 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 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 的打算。适宜的推广方法:成果示范 和个别访问。3.评价阶段:农民在邻居、 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根据以往 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 全面的评价(效益比较、投入情况、 风险程度、市场前景等),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结论。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 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 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适宜 的推广方法:小组讨论。4.试用阶段 (尝试阶段):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防止 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在正式 采用之前要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即试 用,为今后大规模采用做准备。适宜 的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个别指导。5 采用阶段(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 价决定采用的。做各种准备:筹集资 金、贮备物资、学习技术、联系销路 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供配套 物资和培训技术。适宜推广方法:方 法示范和个别指导。 创新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 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 后者。差异: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 期多数<落后者;从试行到采用所用 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 数>后期多数>落后者;从认识到采 用所用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表现 差异:先驱、早期采用者认识时间最 短,获得创新信息后就有跃跃欲试的 打算;后期采用者先是观望,确信有 利可图时才开始试用;落后者既不亲 自尝试也不相信别人,只是随大流被 动采纳。开始试用的时间越早,则试 用时间越长,且开始试用面积比例越 小,以后才逐渐增加。试用时间越晚 则相反。可能原因:先驱者和早期采 用者接受新事物很快,获得创新信息 后,很快就开始试用,但他们需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一系列试验、评价 工作。客观条件的限制成为大面积采 纳的阻力。随着试种的农民都取得了 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给后来者一种 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创新 (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落后者对新 事物接受太慢,在大多数人采用后才 随大流采用,这时,生产上的一些客 观条件相应得到解决,技术已经成熟, 所以一旦试用,很快就全部采用。在 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户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他们可以影 响和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一般 不考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 这项创新可能面临淘汰。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认识 阶段:人们感知新技术、新成果的存 在,需要信息广为人知。广方法:大 众传播法。感兴趣阶段:通过耳濡目 染、诱导效应会使一些农民发生兴趣 或好奇,激发采纳的欲望。推广方法: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评价阶段:对 创新有了初步了解,是否采用尚在犹 豫,需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做出决策, 应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果和 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评价, 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推广方法: 小组讨论效果较好。试用阶段:为 减少风险农民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 此时需要推广人员深入现场提供帮 助。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 试验误差。推广方法:试验的指导, 方法示范。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 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 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 考察市场规模等-生产者需要什么? 农业推广应采用什么方法?推广方法: 技术、信息咨询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创新先 驱者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克服来自社 会中的各种阻力,首先使用、试验创 新技术,取得突破。是创新扩散必不 可少的第一步。2.紧要阶段创新成果 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 程。是创新成果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 键。特点:人们都在等待创新的试用 结果,如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能获 得更多的认可。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 阶段)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 利可图,因此主动积极的采用。4.从众 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后期多数和落后 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下,随波逐 流的采用。 创新扩散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①投 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引进→示 范成功)创新成果推广的基础,重点 是做好试验、示范,为创新成果推广 大好基础。②发展阶段→发展期(示 范成功→推广规模最大值)推广速度 在此期,重点抓速度。③成熟阶段→ 推广期(推广规模稳定在高值→出现 衰退迹象) 效益获得期,重点抓效 益。④衰退阶段→交替期(创新老化, 基本停止使用→新的创新产生)技 术更新在此期,重点抓更新。 时效性规律: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 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 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 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造成农业创 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 种“磨损”所致.①无形磨损。创新不 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 而代之从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 创新成果本身的优良特性由于使用年 限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推 广价值,如优良品种的混杂退化,种 性退化或抗病性的丧失等均为有形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