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网络资料V1-2018.3.1)

一、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分类

1.知识水平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二、三维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两大类。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指出学习的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可评。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等。所用行为动词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作出区分,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1.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但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使学生……”、“让学生……”都是不妥的。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合适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欣赏、学唱、听辨、比较等。

(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欣赏音乐主题……”、“根据谱例……”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什么手段或工具,如“可以使用录音机”。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所给音乐”。三是时间的限制,如“三分钟内完成”。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中……”。

(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设计出三种方案”。

2.教学目标叙写上的常见问题

(1)以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教会学生……”或“引导学生……等。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目的无法具体化为目标。如表演性的、首创性的活动,往往在活动前不可能知道结果,只有等活动结束之后才能知道结果如何。因此,有时只需用概括化的行为动词和对所创设的探索活动情景的描述来表明教学的意图。

3.三维目标的设计步骤

(1)分析教材内容,抓住内容本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选择知识技能的学习水平,确定结果性目标的层次结构。(知识水平--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水平--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2)分析知识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研究并设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确定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的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探索)

(3)分析并挖掘知识价值和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含显性和隐性并结合“二纲教育”),确定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情感与态度--感受、认同、内化)

综合三方面的内容,最终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

三、举例

1.案例1化学

【知识与技能】

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独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案例2数学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探索算理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在经历探索算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3.案例3 音乐

三维目标的叙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教育界的专家及学者们的意见主张也不尽相同。大体有下面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明确表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且常常均为三条;

第二种是省去第一种模式的三个目标名称,但具体内容还是相对应的三条;

第三种是将三维目标或根据课时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综合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应该说,这三种模式并无对错之分,均可供我们参考,多种参考模式也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例一初一年级——《鳟鱼》五重奏

1、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2、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点评与建议:符合目标叙写方式。建议作以下修改,更能全面体现三维内涵:

1、听赏(行为动词)《鳟鱼》五重奏,感受(行为动词)多声部音乐的艺术美感,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作品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2、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例二高一年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

点评与建议:行为主体有误。建议作如下修改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

例三高一年级——欧洲民间音乐

1、欣赏几首具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

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认识并感受风笛、排箫及欧洲唱法民歌的音乐特点。

3、初步感知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联系。

点评与建议:行为主体有误。建议删去“引导学生”四个字

例四初中二年级——雪域高原

1、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他人表演、参与乐器演奏、舞蹈模仿、合作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并对音乐情感及音乐内涵进行挖掘,对雪域高原的音乐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选用不同的吹奏方法来贴切地表现作品的痛苦、绝望、喜悦兴奋和自信潇洒的情绪,并投入地演奏表现农奴社会、解放后和当代西藏的音乐作品。

3、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简单、基本的藏族舞步。

点评与建议:“学生可以”、“学生能够”的表述,借鉴了美国《艺术课程标准》的方式,但像第一点那样用“学生可以”四个字,稍感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内容也不够精炼。建议作如下修改:

1、学生通过欣赏他人表演、参与乐器演奏、舞蹈模仿、合作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培养对雪域高原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用不同的吹奏方法较正确地表现作品的痛苦绝望与喜悦兴奋的情绪。

3、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藏族舞步。

例五小学三年级——新疆是个好地方

1、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2、学习并基本掌握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体验民族舞的美。

3、扩大音乐文化视野,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点评与建议:表述较正确。第三点若能再具体点将会更理想。

例六小学一年级——小星星变奏曲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以达到唱听一体化。

点评与建议:第一点的行为主体有误,且内容上不够精炼。建议作如下修改:

1、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创编动作,进行唱游表演。

例七小学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

使学生能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能用赞美的感情,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自己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在歌唱里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能说出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及国庆节等有关祖国的小常识。

点评与建议:将三维目标综合在一段文字中来表述,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但在上述表述中,行为主体有误,且内容不精炼,层次间有重复,建议作如下修改:(为清晰起见,还是用分列的形式)

1、学会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用赞美的感情,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感受、体验和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通过讨论,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及国庆节等有关祖国的小常识。

四、总结

教学目标的适切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保证。

应该说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陈述与叙写方式等还是不难理解和掌握的,更多的功夫还在吃透课程标准、悉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每节课前都把这个功夫做足了,真正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语文三维目标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汉语汉字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有机的渗透人文教育和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三维一体”,要把握好它的要则,设计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三维目标怎么写图文稿

三维目标怎么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如何确定三维目标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

关于三维图像目标识别文献综述

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目标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与手段,目标识别是指一个特殊目标(或一种类型的目标)从其它目标(或其它类型的目标)中被区分出来的过程。它既包括两个非常相似目标的识别,也包括一种类型的目标同其他类型目标的识别。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它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图像识别。三维目标识别是以物体表面朝向的三维信息来识别完整的三维物体模型目标识别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以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目标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和国防等领域。 正文: 图像识别总的来说主要包括目标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两个方面。但是一般情况下,图像受各种因素影响,与真实物体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就需要经过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析、匹配识别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整个识别过程。 目前,最主流的三种三维物体识别研究思路是: 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2)基于外观或视图的方法; 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 一、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这种方法所识别的目标是已知的,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获得真实目标的三维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一种表面、边界及连接关系的描述,这里,三维物体识别中有两类最经常使用的传感器:灰度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前者获取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对应于一个亮度测量,而后者对应于从传感器到可视物体表面的距离;另一方面,利用CAD建立目标的几何模型,对模型的表面、边界及连接关系进行完整的描述。然后把这两种描述加以匹配就可以来识别三维物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传感器数据获取过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体中产生待识别的模型。分析/建模过程,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与目标有关的独立应用特征。模型库的建立一般式在识别过程之前,即首先根据物体的某些特定特征建立一些关系以及将这些信息汇总成一个库。在模型匹配过程,系统通过从图像中抽取出的物体关系属性图,把物体描述与模型描述通过某种匹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与物体最相似的一种描述,从而确定物体的类型和空间位置。 基于模型的三维物体识别,需要着重解决以下4个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

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实在是真知灼见。做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施加教育影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美丑的辨别。 1、有机渗透,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生动、形象地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引发诱导,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育人的教育。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两只小狮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父亲的叮嘱》、《中彩那天》等一类的课文,可以通过“抓中心句,辐射全篇”的训练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父亲的叮嘱》一课时,就紧紧抓住“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不仅在画画。”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就单纯地理解这句话,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父亲的教育、教导使我一生很有用这一目的,效果不一定好。如果从全文着眼,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来讨论、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体会,是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一般用语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挫折,正确的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行动。命运之神不可能一直眷顾着你,道路更不可能平原纵马。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你的内心,一些平凡的小事。灰姑娘是可爱的,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大家的缩影。时常,她心灵的微妙变化于你内心觅处不谋而合,深深地镶嵌在一起。 我以为,平淡是真,平淡是美。但在真实平淡的生活中,请正视你跳动的灵魂,她需要真实

的世界。我想真实是生命丰富而精彩的源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求的多样性和心理发展的独特性;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在结构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结构形态,这三个维度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如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3条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则重于谈习惯和方法,但其中却有“情感态度”的内容,体现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融合。又如第7条目标,虽然侧重于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属于“过程与方法”的内容;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这条目标实质上是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就“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有“教”的维度,包含预设目标,还存在着理性的静态思考;“学会多种阅读方法”里,则是“教”和“学”两种成分兼而有之,是教学静态形式和动感成分的有机结合体,也是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结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这可以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支点”。之所以要强调生成,是因为教学不是一件技术活,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学在固定之外,还有动态生成的一面,这是由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三维目标的编写方法整理 (网络资料V1-2018.3.1) 一、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 (1)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分类 1.知识水平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上传: 汪锦坤更新时间:2013-1-8 18:31:05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带三维目标 教案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六)指导朗读。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质疑导入 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二)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背诵第4段。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启思 1.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非常可爱,还画得一手好画。可她现在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2再读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于有利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理解及其对三维目标的表达与实施作些探索。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如以深究。 (一)知识与能力(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所谓能力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数学教研组学习资料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

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 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

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手段,其研究目标是,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类的视觉能力,使其通过二维图像认知周边环境信息,包括识别环境中三维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姿态等。图像识别需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并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前进。图像识别技术己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例如:宇宙探测、生物医学工程、遥感技术、交通、军事及公安等。针对不同对象和环境有不同的识别方法。由于图像可以提供十分丰富有效的信息,为给识别带来较大方便。因此,图像识别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般来说,图像识别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文字识别、二维图像识别和处理、三维物体识别。文字识别开始于1950年前后,首先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后来发展到识别文字,从识别印刷字体到手写文字,并研制出相应的文字识别设备。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逐步发展到识别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最初主要利用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等,后来人们结合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获得巨大成功。接下来是对三维物体识别问题的研究。三维物体识别的任务是识别出图像中有什么类型的物体,并给出物体在图像中所反映的位置和方向,是对三维世界的感知理解。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之后,三维物体识别成为图像识别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目前,出于城市规划、工业自动化、交通监控、军事侦察及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需求,三维物体识别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具有广阔前景。设计一个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理论上要求它有足够好的通用性、稳健性,且学习简单,即这个系统能够在各种条件下,无需手工干预就能识别任何物体,没有特殊或复杂的过程来获得数据库模型。当然这个需求一般很难达到,实际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法的研究,然后尽可能减约束条件。三维物体识别一般可分为五种主要的研究思路: 1)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方法; 2)基于外观(appearance-based)或视图(view-based)的方法; 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 4)光学三维物体识别 5)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 现在主流的是前三项, 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利用有关物体外观的先验知识,如CAD设计的模型则称为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三维物体识别。基于模型的方法,从输入图像数据中得到物体描述,并与模型描述进行匹配,以达到对物体进行识别及定位目的。这里的物体模型一般仅描述物体的三维外形,省略颜色和纹理等其他属性,其算法流程如图1-1所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

程来实现,没有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由以“知识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数学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数学教学过程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

三维目标怎么写

如何确定三维目标 令狐采学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最新教学目标简介——三维目标汇编

教学目标简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①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③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④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七种: ①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②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

三维目标写法

三维目标怎么写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黄永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