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0年代外交教案

70年代外交教案

70年代外交教案

篇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

导学案

迁安市建昌营高中“能本大课堂”导学案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课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班级:姓名:编号:502 编制人:李鹤宝审稿:日期:

【课标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和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高考大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学习目标】(2分钟)

1、知识与能力: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培养正确分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过程,积累做选择题及材料解析题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正确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与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

二、1—4、aadc

5、国内因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国外因素: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考试与评估: 1—4、dbca 5、(1)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2)美国:a、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b、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d、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e、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3)中国: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b、对付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篇二: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过程与方法

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对比新旧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地

感受到旧中国屈辱外交,而如今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高度,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学生自主完成自学指导

教师精讲点拨

(1)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包围军事示意图》,使学生了解美国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的政策,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2)出示《尼克松回忆录》里的一段记录,一个旧时代结束,一

个新时代开始,探究出现转变的原因。教师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

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

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在这个世纪,实行

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三、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四、1969年3月,苏军

入侵中国的珍宝岛,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这一

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

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五、通过巴基斯坦总统给美国白宫传去口信,提出中方愿在北

京接待美国总统特使或总统本人,以讨论解决美国从台湾撤军这个

根本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

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

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启示: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

恒的利益。讲述完中美关系后,中日关系正常化通过图片讲述,不

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指导

(1)提问: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播放视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展示图片《乔的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联合国26届联大会场,与乔冠华及所

有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起感受胜利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指导

通过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

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能力提升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字图片,尼克松访华、《乔的笑》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图片。学生合

作探究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原因:

第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第二,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第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知识结构,学生自己总结。

(四)课堂练习

出示选择和简答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板书设计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001年上海apec会议 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 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篇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有利条件:⑴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

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⑵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在联合国中的作

用日益增强,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⑶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操控国际事务的能力减弱。

3.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

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原因:是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⑴美国方面:在与苏联争霸中处

于守势,欲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美国经济增长趋缓,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有力竞争;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

重要作用,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⑵中国方面:与苏联关系

恶化,中国需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已

不是中国的主要威胁;中国需要改善国际地位,发展同美国等资本

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解决中美间的长期争端、改善两国关系,对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重大意义。

2.过程:⑴发出信号:尼克松上台后,着意改善对华关系,公开表

示希望访华,中方积极回应。⑵乒乓外交: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

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⑶筹备铺垫: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⑷总统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⑸正式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明确了中美建

交的三个原则,即美方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1月中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影响:中美关系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

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推动了中

日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实现了

在亚洲战略收缩的目标,改善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4.妨碍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台湾问题。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⑴美国的对华“越顶外交”震动了日本,日本欲改变被动局面,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⑵田中角荣积极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⑶中国政府本着开诚布公、以和为贵的立场,促成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2.过程:⑴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⑵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影响: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