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案例教学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财政学案例教学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财政学案例教学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财政学案例教学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

一、公共财政支出规模扩张

公共财政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从事经济活动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因此,公共支出规模反映出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由于公共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又是公共支出的补偿来源,因而公共支出规模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1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

2、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

3、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1)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

政府活动扩张理论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2)公共支出增长:供给角度的解释

非均衡增长理论

官僚垄断理论

二、公共支出规模控制

1、预算监管制度

2 、零基预算制度

3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

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三、公共支出结构分析

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项目在总支出中的构成及其比例。

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

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补助支出,如失业救济金、企业补助金等。

2、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

经常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如用于道路、办公楼建设的支出,用于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支出。

案例一

案例名称:广东省的预算透明度有多高

——析论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案例来源:根据《南方日报》2003年1月16日及《钱江晚报》2009年10月25日的报道编写

案例内容:

预算透明度是公民知情权发展的结果。知情权对政务公开的要求,直接产生对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的要求。200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了《财政透明度手册修订版》,对财政预算透明度进行了一般性的总结与规范,并提出了政府预算财政透明度的四项基本要求:对政府作用和责任的澄清、公众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的公开与对真实性的独立保证。为了推动各成员国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的工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相关经验,发表了《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和《财政透明度问卷》。这为我们分析财政预算透明度状况、进行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多年来,各级政府向人大递交的预算报告很简单。但是,广东省在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一直走在前面。2001年政府首次向省人大提交部门预算,但只涉及7个部门;2002年扩展到27个部门;2003年提交的省级部门预算单位预算表有3厘米厚,605页,公开了102个单位220亿元的资金。

案例分析:

早就听说国外的政府递交给议会审议的预算十分详尽。德国预算

收支科目由机构科目、职能科目、种类科目和复式科目等4个系统组成,从不同角度较具体、详尽地把各种财政性收支项目都纳人预算范围之内。巴伐利亚州财政部的专家说,州预算的科目达15000多个,编成的预算有5000个页码,一部预算有10英寸厚。

多年来,人大代表手中的预算报告只有几页纸,由于项目不细,透明度很低。在“类、款、项、目”4级预算草案科目中,不少只列到“类”一级。一“类”资金可能高达几亿元,这几亿元资金怎么用一点都不明确,现在部门预算编到“项”,有些支出还详尽到最基层“目”,而有些“目”级资金只有近万元。

广东省2003年的部门预算报告多达600多页,100多个部门每个单位的开支一目了然。比如,预算报告中所说的某单位办公楼维修费,清楚标明是“50万的经费拨款”,还列出了100多字的用款说明。

由于透明度高,一些人大代表就有可能对预算支出提出异议。按照部门预算提供的数字,省府办公厅的支出中,省育才幼儿园一园的拨款经费是812.2万元,用于人员支出563万元;省育才幼儿园二园的拨款经费为592.2万元,用于人员支出为437.2万元。有代表说,政府为什么花那么多钱用于幼儿园的建设现在连部门的后勤都交给社会办了,机关幼儿园也早该交给社会办了。该由社会办的,政府就不要大包大揽了。财政给机关幼儿园投入太多是不合理的。因为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属于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就不必给幼儿教育拨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的钱应该投向纳税人普遍受益的公共产

品,如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给政府机关幼儿园投入过多的资金,只有公务员的孩子享受到,这是不公平的。

公共财政学认为,预算要遵循完整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等原则。广东省努力提高预算透明度,这是一大进步。尽管如此,广东省的预算表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怎样用钱列得很清楚,但这样花钱是否合理却无从得知。比如搞装修要花那么多钱,但装修是防爆用的还是防盗用的,没有作具体说明。另外,预算报告上清晰地印着“秘密,会后回收”的字样。实际上,部门预算不应该作为秘密,除了向人大代表公开外,还应该向社会公开,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怎么花钱。只有向社会公开,政府才能受到更有效的监督。

由于人大代表来自于不同行业,预算工作很专业,一些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有的甚至连预算的概念都不懂。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好地监督预算,建议成立专门的预算审议委员会,专门审议预算。

2009年10月25日广州财政局网上“晒账”(即公布账目)轰动全国、引发各方热议。尽管有声音提出账本看不懂难以监督、较关注的项目并没列出,但“晒账”在观念、制度上的突破,使事件形式、意义远大于内容,更多赞声:“晒账”,看不懂也是进步。广州市财政局网上公开年度“账本”,一百一十四个政府部门预算均可免费下载。该局网站浏览量从月积三万骤增至半天四万人次访问,一度被“挤瘫”。这是中国内地城市首次将政府“账本”完全摊在阳光下,大批市民“上网查账”。

此次公开账目的内容庞大而详细,涉及财政资金超过两百亿元人民币。这些钱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是怎样花的、花在哪些地方、是否合理这个“账本”基本可以解答。这是观念突破和制度改善,广州的政务公开向前迈了一大步,值得全国推广。

案例二

案例名称:交警支队收费混乱说明什么

——析论对规费和罚款的财政监督

案例来源: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资料改写

案例内容:

2000年,某市公安交警支队收取各种交通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487万元。2001年财政部门对该交警支队的收费和罚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没有分离。交警既持票开票,又收罚金,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罚金交到单位财务部门。有的交警手持罚没单据25本,涉及金额2.5万元,时间跨度长达18个月。二是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每年年初就根据本单位支出预算确定全年收费、罚款数额,并以指标形式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交警头上。每月内勤罚款800元,外勤罚款2万元,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乱设收费项目。如通行证费、照相复印费、固定牌架费等,2000—2001年共收取21万元。四是资金管理混乱。规费和罚没收入没有专门设立账户单独核算,而是与正常经费和返还的规费混杂在一起。

案例分析:

某市公安交警支队收费混乱,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保证执法部门的正常经费。有些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供养人员很多,执法部门与行政部门一样,正常的经费严重不足。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有规费和罚没收人的部门,不给预算经费或者只给人员经费和办案经费,不足部分从规费和罚没收人中弥补。这样一来,完成收费、罚款任务就成为保障执法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重要途径。执法部门往往过于注重一线的收费、罚款,而对于内部财务、票据管理不很重视,没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要完善部门预算,保障单位经费。各级财政要在预算安排上对执法部门的经费优先保证,决不给截留规费和罚没收入留下任何借口。

二要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按规定,罚没收入必须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县、乡,执行这一规定不太现实,限于人力,执法人员不得不一边开票一边收款。所以,对于不同地域的执法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如县级以上的城市,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坚决分离;县级以下的地域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款项缴人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要加强对规费和罚没收入的监督。规费是公共部门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特定服务时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一般以公共部门提供特定服务的成本补偿为原则;罚款是公共部门对违法行为者所收取的款项,罚款多少取决于违法的程度及公共利益受损的程度。按照现行的

财政制度,规费和罚没收入不直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包括人大和媒体在内的监督。由于体制惯性使然,目前把所有规费和罚没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要加强人大和媒体对收费和罚款在项目、标准、用途等方面的监督。虽然规费和罚没收入仍游离于预算之外,只要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混乱的现象同样能避免。

案例三

案例名称:预算中挤出“水分”5600万元说明什么

——析论虚报预算经费的原因

案例来源:根据《南方周末》2003年11月20日张立的文章改写

案例内容:

2003年10月26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公文,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少年宫虚报预算经费的做法。市少年宫向市财政申请购置费及开办费7597.09万元,经审核后实际为1966.089万元,共计核减5631.00l万元,核减率高达74.12%。

案例分析:

从市政府的通报中可以看出,7600万元中,有3000万元的经费涉及到科技展览、实验室、教学设备、舞台设备、大型广告宣传屏、广场雕塑等,财政局认为这些属于基建支出,应由市发展计划局安排。有2000万元属于日常运行费用,应由预算列支,但数额要大大压缩。对于安全设施的经费予以保障;对于桌椅等设施,要降低配备标准。

少年宫人员编制数为200人,实际在编40人,但以200人的额度予以申请,这是虚报的。

水电以及物管等开支多数达百万元,财政局建议将可市场化经营的部门和项目,如环幕影院、少儿剧场、室外大型广告项目,以招标的形式委托经营,用收入来弥补支出。剩下的还有2600万元中,还有“水分”可挤。如价值90多万元的科普流动车购置计划被市财政局否决了。

市少年宫筹建于1998年,坐落在莲花山下,耗资5.38亿元,当时作为重点文化工程之一建造,设计别致,气势恢宏,是市民眼里的新世纪形象工程。照理说,不是经费十分紧缺的单位。但是,在编制预算时总是尽量多报,然后让财政部门砍削。实际上,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头戴三尺帽,不怕拦腰砍一刀”。

少年宫虚报预算经费事件,给人们两点启示:

一是政府财力过于分散。少年宫有关人员明白,如果3000万元的经费直接向发展计划局要,则需要申请增加基建投资,这种性质的报告很难批,因为属于突破投资规划。最好的办法是以购置费的名义,向财政局打报告,通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被财政局否决,再转向计划发展局申请。可见,行为的背后是财政局和计划发展局都掌管一定数量的公共经费,而且都有权审批。据了解,为了保持城市建设的高投入,计划发展局享受“切块”政策,每年有几十亿元专项资金由该局用于城市建设。但这种制度安排留下了钻“空子”的余地。

二是预算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预算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它涉

及到了民众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之间的内在关系。人们对政府怎么花钱进行有力的监督,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要求。现行的《预算法》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对预算失误,没有作任何追究与处罚的规定。从资金的审批、拨付到使用,任何人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这就导致部门敢开口、有权力的敢批、拿到钱的敢用。

按法律规定,政府预算必须经过人代会批准,预算的调整,也必须经财政部门提出,人大常委会审批。在这个框架下,政府无权批准财政的具体支出,财政部门也仅仅是预算的具体执行机构。现在政府可以改变预算,根子在于缺乏强有力的预算监督,要将人大对政府财政的监督,由程序性监督,转为实质性监督。国外的议会,财政监督是一项日常工作,例如美国国会的会计局有2500人之多,还有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等机构,大额的拨款支出,还需进行议会辩论和投票。目前,广东省财政厅正与省人大实行计算机联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案例四

案例名称:公车成“用公款购买的私车”源于何因

案例来源:根据2006年10月26日星期四《中国经济时报》孙立忠、2010年05月31日华山的文章及北京晚报2011年3月27日达殊文章编写

案例内容:今年国庆黄金周,江苏省某县级市的公务员小黄(化名)去邻近一个地级市旅游,顺便看望在该市某局任局长的专车司机的叔叔老黄(化名)。小黄待了两天,老黄都忙得早出晚归,他竟没能和叔叔说上几句话。在老黄的概念中,公车,就是“用公款购买的私车”:送局长与家人四处旅游、饭局;接局长的孙子上、下学;连局长公子的驾驶技术,也是老黄带他到城外荒地,花了两个月时间练出来的。“屁股底下一座楼”是某些地方百姓对官员“坐骑”的一个形象比喻。由于相关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公务车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激化政府官员与普通百姓矛盾的“导火线”。“公务车改革”已是老生常谈,虽然近几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改革措施,但令人喝彩者鲜见。公务车改革为何这么难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佳的改革方式

案例分析:

老黄对于公车所下的定义可谓精辟,深合中国的国情。他在国庆七天长假中一天不得空闲的忙碌,正是对其所下定义的论证:接送局长好朋友的儿子结婚;把去旅游的局长公子一家三口送到机场,后又去机场接回;分别到邻近城市接局长的父母、妹妹来该市过节,后又分别送回;陪局长夫妇及其父母到城里购物;陪局长送礼;送局长去酒店为其他领导接风,半夜送回……七天不可开交,公车用来干的都是私事。

据了解,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总体支出中仍占有较大份额。200

4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以浙江省为例,现有公车不少于10万辆,按最低标准估算,每辆车每年更新费用2万元,一年更新费用便达20亿元。此外,每年新增一万辆车又是20亿元。每辆车每年司机工资、福利、油耗、修理、保险、养路、洞桥费,以4.5万元计,又是45亿元。这三项合计85亿元,相当于浙江全省年财政支出的25%。

另据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据保守统计,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另一方面,公车的过度使用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北京市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动态占有的道路资源是私车的4倍。全国政协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些公车出行只三分之一用于公事,其余都是访友、旅游、送子女上学等私事;公车的另一大腐败是在修车和油料费中拿回扣,成为财政开支的“无底洞”,公车私用损失的不仅是国家财产,还有执政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何以出现如此的不堪呢最根本的一点是对于公车私用不可监督。因为公车使用者和公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人们不可能对每一辆公车的使用状态都了如指掌,作出是公用还是私用的判断就更难,如此一来,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也难奈其何。对于不可监督的公车私用,无论是暗访曝光也好,还是节日封存也好,抑或是公布举报

电话也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种种努力也已经被证明是徒劳的。

也正因为不可监督,现行的公车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浪费的制度,既然不私用白不私用,私用了也白私用,那有机会私用者就必然想尽可能多地私用,反正一切都有公款埋单。表现出来,就是能坐车的时候决不跑着,不能坐车的时候也要创造条件坐,而且车越豪华越好,排气量再大也不在乎。所以,用于公车的支出必然日益呈现膨胀之势。

既然不可监督,那么要减少乃至杜绝巨额的糜费,解决的办法就只能是取消公车。但在中国当前的制度条件下,实施公车改革取消公车发放交通补贴之后,仍存在一个不可监督的问题,那就是某些官员完全可以将养车的费用通过招待费等形式报销——在当前各单位小金库泛滥,预算监督乏力,官员公务消费极不透明,如何报销、如何花钱通常是领导一枝笔签了算的情况下,“用公款购买的私车”很有可能转化为“用公款养的私车”。

不久前湖南省财政厅综合处向媒体透露,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继在郴州资兴市试点后,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改革重点是对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补贴。纵观全国,近几年来,不少省市地区都开始着手进行公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职务消费货币化,把公车拍卖,对公务员按级别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对于这种改革方式,有人认为公

车改革货币化能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值得提倡。也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产生新的腐败。

今年5月份,云南昆明的车革方案“亮相”引发当地舆论一片哗然,其内容是:取消公车,按行政级别发放车改补贴,补贴标准为:副厅级月补助1800元,正处级1500元,副处1300元,正科1000元,副科800元,科员500元。对于一个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过9000元、低保和最低工资分别仅为210元、470元的西部地区城市来说,这个补贴金额无疑十分“扎眼”。

其实,近几年的公车“货币化”改革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民众的质疑与非议。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都掌握在各级官员手中,而这些所谓的“改革”又都是以确保公务员阶层的既得利益为出发点的。作为改革支付成本的纳税人,却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这样的“改革”当然不会“公正、公平”,引起“轩然大波”也就在情理之中。

专家们也对货币化改革表示了否定。公务用车的经费如果进入私人口袋,就会有很多说不清的问题,这笔钱算什么交不交税交税的话,有人说不是个人所得,可是不交税,他实际上就是个人所得。用货币来进行分配,是不合理的,也不合法。从经济学角度讲,也没有任何依据。此外,有些专家还特别指出补贴按级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货币化实际上是一种按职权的高低来分配,是一种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谁有权利,谁的职位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助。

公车改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走法制化道路。通过立法来规范公车的购买、管理和使用。此外,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个本票制的观点,也就是不发钱发票,根据公务实际情况,用本票来进行报销。而且可以设计一个方案,比如使用公车的人一年之内节约多少,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一定的奖励。他们认为,使用本票制的好处是,不是按权利,而是按需要来分配公务车的费用。因为有的人,官职不一定很高,但是使用公车的频率比较高,如果使用本票制,他就不会受到影响。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务车的费用不会进到私人的口袋里。

杭州车改:

从2010年1月1日起,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机关单位加入了公车改革行列,新一轮车改启动。参加车改的单位,取消公车,按级别发放车贴,车贴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杭州这次车改的政策和自去年5月1日起杭州市级机关首批20家单位进行的公车改革基本一样:一律取消公务用车,所涉车改单位公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拍卖,一部分用于组建机关服务车队,司机妥善分流;所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全部参加车改,按级别发放车贴;公务用车可向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提前预约租用,或自行解决;车改单位工作人员在车贴使用区域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交通费。

杭州车改实行按级别发放车贴,被称为“货币化车改”。车改车贴标准分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市级机关,依照实际工作职务层级共划分为9个档级,最高的是正职局长(副厅级),每月2600元,最低

的是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每月300元。另一类是专司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部门,适当减少档次、缩小级差,共分为7个档级,最高的依然是正职局长(副厅级)2600元,处级以下每月600元。允许这些车改单位在不突破车贴总额的前提下,根据同一职级不同岗位或同一岗位不同公务活动范围和频率,自行确定处级(不含)以下个人公务用车补贴标准,并报市车改办备案。

杭州参加车改的公务员发放的车贴,每月全部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卡内车贴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消费.

据杭州相关部门统计,西湖、江干、拱墅、余杭等七区在实行车改前,公车费用为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为万元,下降38%。参加杭州第一批车改的有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20家单位,一共取消了230多辆公车,车贴费用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

杭州市车改办在车改前做过测算,市级机关现在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的费用一年约为10万元,一年公车开支为亿元。按照目前方案规定的车贴标准测算,车改后财政支付仅需万元,财政节约率近50%。

香港公车使用情况:

香港拥有近17万公务员,目前约有公务用车6777辆(2009年统计)。香港公务用车管理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香港财经及库务局下属的物流服务署统一负责政府车辆的采购配置、运行监管和专职司机的管理工作,政府各个部门负责配置本部门政府车辆的保管和使用,并随时将车辆运行情况上报给物流服务署,形成了一个职责明确、精干高效的政府车辆管理体系。

更重要的是香港拥有一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公务员队伍,各级公务员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这是任何制度或规章得以执行的根本保证。

享受“特权”者仅三四十人:港府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占全体公务员不到1%,属于港府的精英层。他们在公车使用上享有比较优厚待遇,但标准公开透明。对高官配车和用车的规定是: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行政会议当然成员(主要有: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决策局局长)配置专车,免费使用,用途不限;首长薪级表7点或更高薪级(现最高薪级为8点)官员,不配置专车,但可免费使用本部门车辆(条件为:有车可用,下同),用途不限;

香港配有专车的最高级别官员约在20人左右,按照规定可配置贵宾车,在公车使用上不仅免费使用,并且不限用途。但最高级官员公车车号媒体都掌握,随时随地受到新闻

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实际上公车私用受到无形的制约。任何配置在部门的公车都不能成为首长的专车,公车私用的特权随级别下降而递减。

公车办私事限制严格。一般职级公务员是指首长级以下,薪级表1-56点的公务员。

因公使用公车的原则有三条:第一,按照需要原则。例如,从一个办公地点到另一个办公地点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可以利用,或者需要携带大量的仪器、设备的,经部门首长批准,可以使用公车。第二,合乎经济效益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各部门负责公车管理的运输主管一般都要求公务员尽可能优先选择便宜的公共交通,或租用价格低廉的商业服务车辆完成公务活动。但对使用的士等费用较高的交通工具有限制性规定。第三,非专用原则。《总务规例》规定:配置在政府各个部门的公车非部门首长的专车。公车首先要保证该部门的公务需要。

一般职级公务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偿或免费使用公车上下班或办理私人事务。一是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不足无法利用;二是获准赴海外公干人员,往返住所与离入境地点;三是因工作需要搬家等私人事务;四是因居住地偏远和附近没有幼儿园,确需使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

香港公务员因执行公务乘用公共交通所发生的费用,经部门领导同意,符合有关规定才可以申领交通津贴(返还已

支付之费用)。一是往返住所及工作地点,可申领部分交通津贴。这种情况一般是上级因工作需要安排公务员住在较偏远的地方,但自己选择居住偏远地区的情况除外;二是往返两个工作地点,或者由执行任务的外勤工作地点返回住所。可申领全部交通津贴;三是因紧急事故奉召由住所前往办事地点,然后返回住所,可以申领全部交通津贴。

公车管理制度特色:第一,规章制度健全。《总务规例》对政府车辆采购、公车运行管理、首长用车规定、私用公车规定、部门之间协调使用公车、租用交通工具、车辆停放、车辆维修、驾驶政府车辆许可证及驾驶执照、滥用政府车辆的纪律处分等等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条文规定。对申请交通津贴有明确的规定和计算公式。

第二,相对集中分级管理的模式。公车采购多少,各个部门配置多少,平日的运行情况如何,部门之间公车的协调使用,租用交通工具在一定时期内满足用车需要等等,这些工作都由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承担。

第三,管理手段先进。香港物流服务署车辆管理科有一套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对所有车辆每日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行车记录详细规范,包括始发地点、到达地点,行车线路、行程公里数等等都记录在案。对每台车辆的维修项目和维修费用也有详细记录。

第四,公车使用规定既坚持公私分开的原则,也对职务

消费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了有偿使用、部分免费使用和免费使用几种情况。首长级官员享受较好的用车待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务消费。但真正享有“特权”者也就30至40人,社会舆论监督加上本人的自律,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公车的滥用。

财政学案例教学_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__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 一、公共财政支出规模扩张 公共财政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从事经济活动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因此,公共支出规模反映出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由于公共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又是公共支出的补偿来源,因而公共支出规模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1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 2、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 3、公共支出规模扩张 (1)公共支出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 政府活动扩张理论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2)公共支出增长:供给角度的解释 非均衡增长理论 官僚垄断理论 二、公共支出规模控制 1、预算监管制度 2 、零基预算制度 3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

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三、公共支出结构分析 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项目在总支出中的构成及其比例。 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 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补助支出,如失业救济金、企业补助金等。 2、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 经常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如用于道路、办公楼建设的支出,用于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支出。

案例一 案例名称:广东省的预算透明度有多高 ——析论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案例来源:根据《南方日报》2003年1月16日及《钱江晚报》2009年10月25日的报道编写 案例内容: 预算透明度是公民知情权发展的结果。知情权对政务公开的要求,直接产生对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的要求。200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了《财政透明度手册修订版》,对财政预算透明度进行了一般性的总结与规范,并提出了政府预算财政透明度的四项基本要求:对政府作用和责任的澄清、公众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的公开与对真实性的独立保证。为了推动各成员国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的工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相关经验,发表了《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和《财政透明度问卷》。这为我们分析财政预算透明度状况、进行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多年来,各级政府向人大递交的预算报告很简单。但是,广东省在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一直走在前面。2001年政府首次向省人大提交部门预算,但只涉及7个部门;2002年扩展到27个部门;2003年提交的省级部门预算单位预算表有3厘米厚,605页,公开了102个单位220亿元的资金。 案例分析: 早就听说国外的政府递交给议会审议的预算十分详尽。德国预算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 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 B.行业用途 C.政府职能 D.经济性质 【答案】A 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 B.职能活动 C.收入数量 D.资金转移 【答案】B 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C.财政支出的规模 D.支出的具体用途 【答案】B 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 B.国债 C.收费 D.贷款 【答案】A 5、公式:1 1 1(%)----= ?= ?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A 6、公式 (%) (%)G D P G E g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B 7、公式 GDP G MGP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 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

【答案】C 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下列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利息支出 D.净贷款 【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资本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是()。 A.办公费 B.人员工资 C.基建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C 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A.收费 B.投资利息收 C.国债 D.贷款 【答案】C 13、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捐赠支出 D.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答案】C 14、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补助支出 B.捐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D 15、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补助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债务利息 【答案】A 16、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A 17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债外,主要来自()。 A.税收 B.使用费 C.国债 D.投资利息 【答案】A 18、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补助支出 D.国防支出【答案】C 19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修建铁路工程支出 B.国防支出 C.文化教育卫生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D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志超《财政学》03第三章财政支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私人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设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h i h i X X ,也就是说某人消费增加一个单位必然 会使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则该种商品属于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有下列两个特征。第一,竞争性消费。所谓竞争性消费是指消费某种私人产品的个人必须支付既定的(不受单个消费者影响的)价格,或者他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进行支付以取得对该产品的消费权。那么,无法或者不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进行支付的个人就被排斥在外,不得不放弃对该产品的消费。第二,排他性消费。所谓排他性消费是指获得某种私人产品消费权的个人,便拥有了对该产品的唯一享受权,即其他人不能同时再消费这一产品。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如果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i h i X X =,即每个人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它人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则称该种商品为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不同,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最典型的公共产品电视节目,电视台提供多少电视节目,在信号可接收范围内的每个消费者就能接收多少电视节目。一个人的消费完全不影响另一个人的消费。 免费搭乘 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Hotelling-Downs 模型 Hotelling-Downs 模型假定:在两党竞争情况下,理性经济人“范示”所塑造的候选人的目标是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数——“各党派为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选民的偏好可以用单一维度表示,选民偏好的分布是单峰的、对称的;不存在弃权——所有人都投票支持最接近于自己偏好位置的候选人。这样,每个候选人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数必然走向中位数选民所偏爱的位置。说明直接民主制下的中间投票人定理在这里仍然成立,用一种代表制来代替一种直接全民选举将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都只是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 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长了近4倍。这与我国政府机构膨胀、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有关。但2006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9%降到了18.73%,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略有成效。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1997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近些年,国家财政用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附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天灾人祸酿惨祸 ——论析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及公共产品中的寻设租现象 邱晔30805551 【案情描述】 安徽省某县位于黄河故道两岸,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越性,适宜水果的生长和种植,本地种植的水果具有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了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该县从1983年开始种植黄桃,至今已种植8万亩,其中大果面积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1万亩,J村是全国著名的黄白桃生产基地,现有黄白桃1000余亩,是全国四大黄白桃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生产的黄桃加工成罐头具有不浑汤、不烂、不软、色泽鲜亮等优点,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黄桃产量很高,按盛果期中等产量,每亩50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回报极为可观。 相对于其他果树而言,桃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投资少、见效快、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但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如果桃树积水时间过长,则土壤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树势衰弱,果实停止发育,严重时会出现死树现象,必须及时将水排走。J 村由于靠近黄河故道,因此排水问题对于该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夏天,由于降水比较集中,该县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洪

涝灾害。许多果树因水排不出去而被淹死。J村在洪涝灾害中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一些农民的桃树被淹死。但由于排水不是一家一户单独凭借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一些农户也不愿意去做,都不愿意互相帮助,无法做到团结抗灾。因此,就需要政府派遣有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帮助排水。但是,却出现了向农户收费排水的现象,而且是谁先交费谁先排水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农户排水不及时,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案情论析】 一、公共产品非排他性的体现: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我国乡村虽然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但国人“搭便车”的心态由来已久。在既定条件下,如果某种行为规范与“搭便车”策略相比总无法占优,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对于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激励或对违背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惩罚,这种行为规范在长期发展就将被淘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的利益诉求面前,道德说教变得苍白无力。公益心较强的人们付出很多,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感激和尊敬,却被视为“傻子”、“精神不正常”,结果“好心没有好报”,从而成为“搭便车”行为的最终受害者。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财政学第三章政府预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政府制定财政预算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完成政府财政政策目标而确定财政活动重点及其优先顺序,并且据此监控财政活动进程。() 2、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局局长史密斯提出了政府预算八原则,或称为预算管理原则,是对传统预算原则的完全替代。() 3、按政府级别分类,可把预算划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 4、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不主张政府实行赤字预算,主要出于两种基本考虑:一是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就要发行公债,发行公债不仅会减少私人投资,而且还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二是财政赤字本质上属于经济生活中的巨大浪费,应该严加控制。() 5、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认为,不管国民经济形势如何,政府坚持保持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不仅不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而且能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6、提倡“非平衡预算”的经济学家,不仅反对年度预算平衡,而且并不指望政府在使预算发挥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的周期平衡。() 7、单式预算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将政府各种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别汇集,并分别编入各自的预算报表内。(2)按照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分别进行总额预算。()

8、美国预算周期的特点是,在日历年的每一个时间点上,都有3到4个预算周期并存运行。() 9、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作为独立的立法机构,它与总统在预算决策的最终决策活动中起着几乎同等的作用。国会和总统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政府预算制度,实际已经把政府财政活动、尤其是财政支出活动置于国民、代议机关的监控之下,该制度在防止政府预算规模失控,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约束个别官员、政府机构的随意性行为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10、美国政府的预算的执行要遵循严格的法律和程序进行,各类政府部门只能按照法定拨款数额组织各自的开支,不能超过预算授权,但是,某些开支活动可以不按照国会预算审议结果所规定的用途或目的进行。()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以下对于预算的描述正确的有() A、预算是关于政府的收入和开支计划 B、预算是关于政府借款或偿还借款的计划 C、预算说明公共财政活动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影响 D、预算说明预期国民经济活动对公共财政的影响 E、预算是关于政府财政活动的一种历史记录 2、按照古典经济学及其预算平衡理论,政府进行其财政预算编制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A、预算的完整性 B、预算的年度性 C、预算的灵活性 D、预算的可靠性 E、预算的公开性 F、预算的明确性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社会保障尤扬 2011162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费支出的占比不断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而财政逐渐减少对经济建设领域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来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后又有所回升。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国防支出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 (4)行政管理费支出呈迅猛增长趋势。至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其快速增长,暴露了我国政府机构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构重复设置、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致力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行政管理支出。 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 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 下降到2005 年的27.5%, )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SARS 疫情。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 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表3 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

第三章政府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第三章政府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预算体系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要求确定的国家预算组织结构,我国政府财政总预算体系的组成内容是()。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B.中央预算和部门预算 C.中央预算和单位预算 D.地方预算和部门预算 2.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行政收费收入、事业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归属的类别是()。 A.基金收入 B.税收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非税收收入 3.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财政预算支出可以划分为一般公用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类别,此分类是()。 A.支出的用途分类 B.支出的经济分类 C.支出的功能分类 D.支出的项目分类 4.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财政预算支出可以划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类别,此分类是()。 A.支出的用途分类 B.支出的经济分类 C.支出的功能分类 D.支出的项目分类 5.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负责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和预算支出支拨工作的机构是()。 A.国库 B.税务部门 C.财政部门 D.征收机构 6.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盒支付财政性资金的结算制度为()。 A.国库集中收入制度 B.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C.国库集中收入制度 D.国库集中核算制度 7.在国库集中收付下,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设立的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的账户是()。A.国库单一账户 B.银行存款账户 C.财政零余额账户 D.单位零余额账户

8.预算单位向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经批准后由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账户直接转入收款单位账户的支付方式称为()。 A.直接缴库 B.集中汇缴 C.财政直接支付 D.财政授权支付 9.为规范预算单位的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事项,预算单位的日常公务支出应当采用()。 A.公务卡结算 B.财政直接结算 C.政府集中结算 D.政府分散结算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我国的政府预算的内容包括()。 A.一般预算 B.基金预算 C.债务预算 D.运营预算 E.投资预算 2.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下列属于收入分类科目类别项目的有()。A.债务收入 B.税收收入 C.非税收收入 D.转移性收入 E.事业收费收入 3.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政府的支出需要进行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下列属于支出经济(功能)分类中的类别项目有()。 A.教育支出 B.工资福利支出 C.科学技术支出 D.商品和服务支出 E.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4.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包括()。 A.国库单一账户 B.财政零余额账户 C.单位零余额账户 D.预算外资金账户 E.特设账户 5.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收入缴入国库的方式包括()。 A.直接缴库 B.自行缴库 C.分散缴库 D.自收汇缴 E.集中汇缴

财政学第三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任何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即是() ①该公共产品的部分数量②该公共产品的总量③该公共产品的最低量④该公共产品的特定量 2. 政府的公共支出() ①只能用于提供公共产品②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③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④只能用于提供部分混合产品 3.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生活中,() ①通常指公共支出的负面效应②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正面效应③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④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 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5.混合产品的供给,() ①只能由政府来提供②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③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④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6.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7.量出为入的财政思想是指应根据() ①国家财政收入来确定财政支出②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来确定财政收入规模③国家的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④国家最基本的财力来确定财政支出 8.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9.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①经济公平②社会公平③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④社会的绝对公平 10.最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指() ①只能为私人消费的产品②可以为每一个人无偿使用的产品③不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④具有拥挤性

论文: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研究 摘要 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出不平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共、经济发展、趋势 目录 一、引言 (2)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2)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2)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 (2) (一)财政规模方面的问题 (2) (二)财政范围方面的问题 (2) (三)财政结构方面的问题 (3) (四)财政效率方面的问题 (3) (五)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3)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3) 六、参考文献 (4) 一、引言 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

建设型的财政。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定义: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的结构 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侧重点。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市场上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规模方面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2.范围方面 (1) 政府职能越位 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2) 政府职能缺位 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

第三章--财政收入(财政学)教学提纲

第三章财政收入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 1、概念 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权力或经济对等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切货币收入。 两层意思: 其一,公共资金 分为:a、广义的财政收入——政府的一切收入。 b、狭义的财政收入——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各项定期收入。 其二,活动: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 2、作用 第一,公共财政的基础环节。 第二,政府理财的重要活动。 第三,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第四,对经济主体影响重大。 二、分类 (一)按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分——财政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政府以社会服务者的身份,凭借其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债务收入 也称公债或国债收入,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信用方式有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方式:发行债券、直接借款 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 与税收比: 与私债比: 3、非税收入 除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非税收入等。 (二)按收入稳定程度分 1、经常性收入 在财政年度可稳定获得的收入,包括税收、公共收费等; 2、临时性收入 在财政年度不稳定的收入,如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三)按收入来源分 所有制 按企业的 产业与部门 好处:体现不同经济主体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有助于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佳途径。(四)按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分 中央财政收入 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 市(地级市)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县财政收入 乡镇财政收入

好处: 有利于分清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有助于了解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五)按收入管理方法分 1、预算(内)收入 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如税收收入等,是国家的主导财力。 2、预算外收入 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按国家199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国家财力的补充。 3、制度外收入 又称非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之外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所形成的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 1、概念 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集中的一切财政资金量。 2、判断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标准: (1)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2)最能体现现有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规模 (3)与实现“以支定收”与“以收定支”财政分配原则相适应的财政收入规模 (4)实现社会投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福利等最大化目标,正确处理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关系,并处于经济社会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3、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 A、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各种财政收入的总量,主要反映政府的财力大小。 财政收入相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主要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能力。 B、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 (1)最高限: 财政收入规模增长< 国民收入增长量 (2)最低限: 财政收入数量>上年财政收入数量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剩余产品率 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 (2)财政集中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国有企业——高 非国有企业——低 政府职能大——高 小——低 ●经济管理体制模式计划体制——高 市场体制——低 ?政府分配政策与制度 (3)价格因素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 一、引言 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 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转移性支出,又称为非生产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指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尽管也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但并无任何资源可得。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这些财政支出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公共部门只

财政学第三章

第三章购买性支出 主要内容 政权建设支出 文教科卫支出 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财政“三农”支出 财政投融资 第一节政权建设支出 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不同主体来认识政府(行政支出)。 作为消费者,消耗社会资源(办公用品,雇员开支等); 作为生产者,提供公共服务(法律,政策,秩序等)保证社会秩序,实现政府职能。 从社会经济的循环过程看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证国家各级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也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成本。 2.特点 (1)属于管理性支出; (2)属于公共性支出; (3)属于消耗性支出; (4)支出具有刚性; (三)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 按政府职能区分:

1.行政管理费 2.公检法经费 3.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4.对外援助支出 5.外交外事支出 按用途区分: 1.人员经费 2.公用经费 (四)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分析 1.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决定和影响行政经费支出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水平 (2)社会事务与国内外环境变化 (3)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人员规模) (4)通货膨胀与宏观政策 (5)行政支出范围与经费使用效率 (7)法制及预算的约束机制 2.行政管理支出用途结构分析 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五)行政管理支出的控制 1.建立合理高效的行政组织 2.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和指标控制 3.加强行政经费管理与监督 4.积极推行后勤等各项改革: 人、车、会、话、医 二、国防支出 (一)基本概念 国家防卫:是纯公共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