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配置实用手册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配置实用手册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配置实用手册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配置实用手册

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

配置实用手册

2012年3月

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配置实用手册

版权说明

本手册中涉及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所有内容的版权属于上海金电网安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上海金电网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不得擅自拷贝、传播、复制、泄露或复写本文档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手册中的信息受中国知识产权法和国际公约保护。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前言

文档范围

本文将以实例方式指导操作人员安装、实施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俗称“网闸”)。

本文适用于硬件2+1架构、三机三系统架构,软件版本号20110308及20120202版本,两个版本主要功能基本相同,仅在部分细节处做简单修改,具体细节文档中将做提示。

期望读者

期望了解本产品主要技术特性和安装方法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本文假设您对下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可能需要的相关知识,如:

?LINUX系统基础知识

?Windows系统软件安装

?网络基本架构

内容总结

一、介绍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的硬件需求信息;

二、以实例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对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部署、安装、实施做一简单介绍;

三、介绍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四、成功安装、配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五、介绍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及问题。

格式约定

文本框使用粗体字

按钮使用斜体字

本文中所有图例均为实际拍摄或屏幕截取

图标表示的含义:

有用的使用技巧、建议和对其他文档的引用等信息。

表示需要读者注意的信息,比如:当前的操作失误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目录

一、安装概述 (2)

1.1产品简介 (2)

1.1.1 产品外观 (2)

1.2安装准备 (3)

1.3管理端软件安装、登录 (3)

二、配置实例 (4)

2.1实例配置环境 (4)

2.1.1 拓扑图 (4)

2.1.2 应用说明 (4)

2.1.3 名词解释 (4)

2.2 FerryWay V2.0配置实例 (5)

2.2.1 HTTP应用通道配置 (5)

2.2.2 FTP应用通道配置 (8)

2.2.3 SMTP/POP3配置实例 (10)

2.2.4 数据库访问应用通道配置 (14)

2.2.5 目录同步应用通道配置 (14)

三、高级应用 (16)

3.1 双机热备配置实例 (16)

3.1.1 双机热备简介 (16)

3.1.2 双机热备配置方法 (16)

3.2产品升级配置实例 (19)

3.2.1前期准备 (19)

3.2.2内端机升级操作(以Putty工具为例) (19)

3.2.3外端机升级操作 (19)

3.2.4安装新的管理端程序 (19)

3.3 现场故障排除实例 (20)

3.3.1查看版本 (20)

3.3.2查看内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查看驱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查看网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管理端IP地址冲突排除实例 (20)

3.4.1 现象 (20)

3.4.2 解决方法 (20)

四、F&Q (20)

一、安装概述

1.1产品简介

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依据硬件架构不同划分为2+1架构、及三机三系统架构等系列分别适用于有不同安全级别要求的用户环境。

金电网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FerryWay V2.0,管理方式采用C/S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端管理方式,管理时需在专用设备上安装管理配置软件,通过专用接口连接端口对设备进行管理。

1.1.1 产品外观

1.1.1.1 三机三系统产品外观

硬件采用左、中、右结构设计,……;

1.1.1.2 2+1架构产品外观

1.2安装准备

A.拥有RJ45网络接口及COM接口(可用USB转接COM代替)笔记本电脑或PC机一台,预装Windows?98/2000/XP/2003/Vista/W7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用于安装管理端软件;

注:非正版操作系统可能会导致管理控制端无法正常连接FerryWay V2.0。(例如:某简化版XP操作系统在输入正确用户名密码连接FerryWay V2.0时会提示登录用户名、密码错误,无法建立管理连接。)

B. 直连网线一根,用于管理终端与FerryWay V2.0连接;

C. 配置安装管理端计算机的网络IP地址为192.168.0.*(三机架构)192.168.1.*(2+1架构)(*为1-255范围内除168以外的任何数字),子网掩码255.255.255.0;

D. RJ45串口线一根,用于调试使用(三机设备无串行接口)。

1.3管理端软件安装、登录

将设备配套管理端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并点击运行Setup.exe;

管理端软件默认安装于C:\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

安装完成后将在Windows开始菜单中快捷方式;

启动管理控制端程序,界面见图:

管理控制端默认登录IP地址为:192.168.0.168(三机架构)、192.168.1.168(2+1架构);

用户帐号:admin2003

密码:admin2003

点击确定即可登录管理端软件。

二、配置实例

2.1实例配置环境

2.1.1 拓扑图

内网

外网

IP :掩码IP :掩码IP :10.10.10.4

掩码:255.255.255.0网关:10.10.10.1

Web 服务器IP :192.168.0.100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1

外网用户IP :192.168.0.128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1内端机Eth010.10.10.13310.10.10.1

IP :掩码网关:

2.1.2 应用说明

内网用户访问互联网的Web 站点、通过互联网邮箱收发邮件、使用QQ 聊天软件、

下载一些工具软件。

客户端以远程桌面的方式维护防火Web 服务器。 外网和内网数据库同步和文件同步。

2.1.3 名词解释

2.2 FerryWay V2.0配置实例

2.2.1 HTTP应用通道配置

2.2.1.1 HTTP应用通道简介

配置HTTP应用通道可实现内网用户通过网闸访问互联网或外部网络指定站点(例如:外WEB网服务器),配置方式分为代理模式、转发模式两种。

如果用户配置通道为转发模式,则被访问的实际目标应为指定IP的服务器,用户实际

的访问地址为网闸相应端口地址而不是实际服务器IP地址。

2.2.1.2 HTTP代理模式通道配置方法

配置代理模式的通道,主要是为满足用户内网人员访问互联网络的需求而设置。通道配置截图如下:

HTTP 代理模式应用通道配置的方法如上图所示,此通道配置成功后并启用后,内网计算机将可以通过网闸对互联网进行访问。

如果用户配置通道为代理模式,则其相应需要从内网通过网闸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设

身份认证的用户名认证在此处不起作用;

源机端口可以任意进行修改;

2.2.1.3HTTP转发模式通道配置方法

HTTP转发模式通道,主要是为满足用户对其内网或外网架设的WEB服务器的访问,

2.2.1.4 HTTP应用安全策略配置

HTTP应用安全策略,可以禁止用户访问指定的网站,或域名。

禁止打开百度首页,在管理端配置安全策略如下:

HTTP 代理模式配置完成。

2.2.2 FTP应用通道配置

2.2.2.1 FTP应用通道简介

配置FTP应用通道可实现,内网用户通过网闸访问FTP 服务器,配置方式只有转发模式一种。

2.2.2.2 FTP转发模式配置方法

这里需要做要求的是目的机IP地址和目的机端口,分别为FTP服务器IP地址和21,身份认证在这章最后补充。

在DOS命令下进行操作:

Serv_U 服务器的IP 地址是192.168.0.75,

过网闸登录FTP 服务器,如图所示:

此时默认身份认证为不需要,设置身份认证为普通认证,

允许使用的用户名为:admin2003

设置的密码为:admin1234567。

在DOS命令下输入的格式为:

用户名:testuse@ftpuse

密码:testpassword@ftppassword

在DOS命令操作下:

现在我要禁止上传以rar为扩展名的文件,在管理端配置安全策略如下:

FTP 转发模式配置完成。

注意:在Linux操作系统是区分大小写的,故在安全策略配置的所有后缀名及邮件服务器都要以小写字母才为有效。

2.2.3 SMTP/POP3配置实例

2.2.

3.1 SMTP和POP3应用通道简介

配置FTP应用通道可实现,内网用户通过网闸访问邮件服务器,配置方式只有代理模式一种。

2.2.

3.2 SMTP和POP3代理模式配置方法

这里源机端口不一定为25,所做要求的是身份认证为不需要。

这里源机端口不一定为110,所做要求的是身份认证为不需要。安装好Foxmail客户端软件,打开主页面,

点击菜单中的邮箱,选择修改邮箱帐户属性,

左侧选择邮件服务器,

在发送邮件服务器填写SMTP 应用通道的源机IP地址,在POP3服务器填写POP3应用通道的源机IP地址,

在POP3帐户填写用户邮箱,在@后面加上pop3,这里是:yangguanbuxiuhdh@https://www.doczj.com/doc/648272185.html, 在密码输入邮箱密码,

点击设置,

同理在帐户输入邮箱,在@后面加上smtp,这里是:yangguanbuxiuhdh@https://www.doczj.com/doc/648272185.html,

在密码输入邮箱密码,

点击高级,

此处分别输入SMTP 应用通道的源机端口和POP3 应用通道的源机端口。

注意:网闸安全策略默认发送和接收的邮件大小为1024字节,如需正常发送接收,需在管理端安全策略中配置。

现在我要禁止163邮箱发送邮件,在管理端配置安全策略如下:

SMTP 代理模式和POP3代理模式配置完成。

注意:在Linux操作系统是区分大小写的,故在安全策略配置的所有后缀名及邮件服务器都要以小写字母才为有效。

2.2.4 数据库访问应用通道配置

2.2.4.1 数据库访问应用通道简介

配置数据库访问应用通道可实现,内网用户通过网闸访问专用数据库服务器,配置方式只有转发模式一种。

2.24.2 数据库访问转发模式配置方法

这里目的机IP地址为数据库服务器IP地址,目的机端口为数据库服务器监听端口。

2.2.5 目录同步应用通道配置

2.2.5.1 目录同步应用通道简介

配置目录同步应用通道可实现,内网用户通过网闸实现两台PC机文件同步,配置方式只有转发模式一种。

信息系统安全考题

网络安全试题 1. (单选题)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 (单选题)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3.(单选题)一个数据包过滤系统被设计成只允许你要求服务的数据包进入,而过滤掉不必要的服务。这属于什么基本原则(A) A、最小特权; B、阻塞点; C、失效保护状态; D、防御多样化

4.(单选题)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 (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5. 多选题 HASH加密使用复杂的数字算法来实现有效的加密,其算法包括:(ABC) A、MD2; B、MD4; C、MD5; D、Cost256 6. 使用Windows2000的组策略,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该实例是何种功能的应用 (A) (单选)A、访问控制列表;B、执行控制列表;C、身份验证;D、数据加密 分析:注意这里的访问控制列表跟执行控制列表的区别。 访问控制是在大门外,能否进入,就是进入后,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有权限设置。 执行列表则是进入大门后,里面的程序使用。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 7. 网络安全工作的目标包括:(多选)(ABCD)

A、信息机密性; B、信息完整性; C、服务可用性; D、可审查性 8. 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9. 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 (B)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11、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如何解决内外网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

如何解决内外网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或多或少都建立了HIS、LIS、PACS、RIS 等内部信息系统。同时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各医疗机构的业务正不断向院外延伸,比如门户网站、医保系统、网上挂号、还有国家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等,这些系统都是居于公网的应用。而根据国家及省市保密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凡是涉密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因此绝大部分医疗保健机构为保证其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内部网络是完全与外网隔离的。如何解决既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内外网络物理隔离,而又能实现内外网络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交换,使现有的资源得的最大利用呢? 一、物理隔离网闸 物理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依据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不同主机之间、主机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物理隔离网闸既然隔离、阻断了网络的所有连接,实际上就是隔离、阻断了网络的连通。网络被隔离、阻断后,两个独立主机系统则通过物理隔离网闸与网络的内部主机系统“连接”起来,物理隔离网闸将外部主机的TCP/IP协议全部剥离,将原始数据通过存储介质,以“摆渡”的方式导入到内部主机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2015年,经国标委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制订《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国标计划号:2015bzzd-WG5-001。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负责主编。 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发改办高技[2013]1965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实施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安全专用产品扶持工作。面向现场设备环境的边界安全专用网关产品为重点扶持的工控信息安全产品之一,其中包含了隔离类设备,表明了工控隔离产品在工控领域信息安全产品中的地位,其标准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本标准项目建设工作也是为了推荐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1.2协作单位

在接到《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的任务后,检测中心立即与产品生产厂商、工业控制厂商进行沟通,并得到了多家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最终确定由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市鸿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力控华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标准编制协作单位。 1.3编制的背景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石化、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工控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工控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控制指令被攻击者窃取篡改破坏,将对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风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导致生产控制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其接入的范围不仅扩展到了企业网甚至互联网,从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同时,随着工控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控系统扩散,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将工控系统与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已经破在眉捷,必须尽快建立安全标准以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需要。 1.4编制的目的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坚持以国内外产品发展的动向为研究基础,对工控隔离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并结合工业控制

数据库系统安全开发和改造规范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数据库系统安全开发和改造规范 某某石油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计算机应用及信息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术语定义、数据库的开发和改造等几部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局某某石油管理局某某油田数据库系统安全开发与改造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数据库系统安全开发与改造的全过程。 2规范解释权 某某油田信息中心网络标准和规范小组 3基本原则 本规范是参考国家相应标准,并参考相应国际标准,并结合某某油田的相应实际而制定 4使用说明 1)本规范所提到的重要数据应用部门,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某某油田范围内 各个有重要数据(如生产数据,管理数据等)的部门,这里不具体指明,各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2)本规范说明了如何在现有数据库系统上应用的开发与改造方法,但不包括 数据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也不说明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开发与改造方法。 5总则 1)为加强某某油田各单位数据库技术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数据库技术资 源,最大程度地防范技术风险,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所称的数据库,是指所有与油田业务相关的信息存储体的集合。

3)某某油田中从事数据库开发与改造的人员,均须遵守本规范。 6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数字。其实数字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是数据的一种传统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数据的种类很多,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数据。 我们可以对数据做如下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而且数据是按一定的格式存放的。所谓数据库中,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负责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7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集中型在这种结构中,客户程序连接某台指定的机器并通过其完成交易。数据库放置在同一台机器上,或指定一台专门的机器充当数据库 服务器。 数据分布型数据分布型结构类似前一种结构,只是数据库分布在每台服务器上。它具有的优点是:无单点失败且可独立进行管理。我们可以 将这种结构用于数据分割,例如逻辑分割和地理分割。 数据集中型这种结构是对集中型的一种增强,由其中的一台机器作为数据存取服务器,而在前台提供更多的应用服务器,共享一个数据库服 务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数据库软件提供的并行处理功能及硬件 厂商提供的硬件集群策略。 高可用性现在,所有用户都希望在硬件出现错误时,应用的迁移能更加简单,并且在迁移的同时能保证系统继续运行且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中间件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可以帮助操作系统自动迁移关键组件 到正常的机器上。 8数据库类型的开发方式与访问接口 数据库类型的开发方式主要是用分布式组件技术。组件是独立于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应用系统、可重用和自包含的软件成分。组件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支持拖拽和即插即用的软件开发概念。基于组件技术的开发方法,具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安全考试题库完整

信息安全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其内涵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安全服务) 2、安全协议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证协议、密钥管理协议、不可否认协议、信息安全交换协议) 3、安全协议的安全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证性、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4、IP协议是网络层使用的最主要的通信协议,以下是IP数据包的格式,请填入表格中缺少的元素 对点协议(ppp)是为______________而设计的链路层协议。 (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

7、PPP协议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_____________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同的解决方案。(拨号或专线方式) 8、连接过程中的主要状态填入下图 1建立2认证3网络4 打开5终止6静止 11、IPsec的设计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IPv4和IPv6提供可互操作的,高质量的,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性传输) IPsec协议【注:AH和ESP】支持的工作模式有()模式和()模式。(传输、隧道) 13、IPsec传输模式的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网中的各个主机只能使用公有IP地址,而不能使用私有IP地址) 14、IPsec隧道模式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保护子网内部的拓扑结构)

网络隔离下的几种数据交换技术比较修订稿

网络隔离下的几种数据 交换技术比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背景 的物理隔离是很多设计者都不愿意的选择,上要承载专用的业务,其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障。然而的建设就是为了互通的,没有数据的共享,的作用也缩水了不少,因此隔离与数据交换是天生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好的安全,又方便地实现数据的交换是很多安全技术人员在一直探索的。 要隔离的原因很多,通常说的有下面两点: 1、涉密的与低密级的互联是不安全的,尤其来自不可控制上的入侵与攻击是无法定位管理的。互联网是世界级的,也是安全上难以控制的,又要连通提供公共业务服务,又要防护各种攻击与病毒。要有隔离,还要数据交换是各企业、政府等建设的首先面对的问题。 2 安全防护技术永远落后于攻击技术,先有了矛,可以刺伤敌人,才有了盾,可以防护被敌人刺伤。攻击技术不断变化升级,门槛降低、漏洞出现周期变短、病毒传播技术成了木马的运载工具…而防护技术好象总是打不完的补丁,目前互联网上的“黑客”已经产业化,有些象上的“黑社会”,虽然有时也做些杀富济贫的“义举”,但为了生存,不断专研新型攻击技术也是必然的。在一种新型的攻击出现后,防护技术要迟后一段时间才有应对的办法,这也是安全界的目前现状。 因此隔离就是先把与非安全区域划开,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城市周围挖的护城河,然后再建几个可以控制的“吊桥”,保持与城外的互通。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就是研究“桥”上的防护技术。 目前数据交换有几种技术: 修桥策略:业务协议直接通过,数据不重组,对速度影响小,安全性弱 防火墙FW:层的过滤 多重安全网关:从层到应用层的过滤,多重关卡策略 渡船策略:业务协议不直接通过,数据要重组,安全性好 网闸:协议落地,安全检测依赖于现有安全技术 交换:建立交换缓冲区,立体化安全监控与防护 人工策略:不做物理连接,人工用移动介质交换数据,安全性做好。 二、数据交换技术 1、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题库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 计算机病毒扫描软件的组成是() A. 仅有病毒特征代码库 B. 仅有病毒扫描程序 C. 毒特征代码库和扫描程序 D. 病毒扫描程序和杀毒程序 2. 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A. 磁盘、光盘、U盘 B. 文件共享 C. 电子邮件 D. 以上3项全是 3. 包过滤防火墙作用在TCP/IP的那个层次()。 A. 应用层 B.传输层 C. 网络层 D. 以上3项都有可能 4. 下列黑客的攻击方式中为被动攻击的是() A. 拒绝服务攻击 B. 中断攻击 C. 病毒攻击 D. 网络监听 5. 屏蔽子网结构过滤防火墙中,堡垒主机位于()。 A. 周边网络 B. 内部网络 C. 外部网络 D. 以上均有可能 6. 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 A. 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B. 是抗病毒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7. 下列恶意程序不依赖于主机程序的是() A. 传统病毒 B.蠕虫病毒 C. 木马病毒 D. 逻辑炸弹 8. 用户A利用公钥体制向用户B发送保密信息,那么用户A使用的加密密钥是()。 A. 用户B的公钥 B. 用户A的公钥 C. 用户B的私钥 D. 用户A的私钥 9. 下列口令最好的是()。 A. TommyJones B. Itdm63S! C. link99 D. hello 10. 减少受到蠕虫攻击的可能途径的最佳方法是()。 A. 安装防火墙软件 B. 安装防病毒软件 C.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D. 确保系统及服务都安装了最新补丁 二、名词解释 1. 安全漏洞 2.身份认证 3. 数字证书

物理隔离与数据交换

物理隔离与数据交换-网闸的设计原理与误区 一、什么是网闸 网闸技术的需求来自内网与外网数据互通的要求,比如政府的电子政务是对公众服务,与互联网连通,而内网的政府办公网络,由于保密的要求,内网若与网连通,则面临来自公网的各种威胁。安全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由于目前的安全技术,无论防火墙、UTM等防护系统都不能保证攻击的一定阻断,入侵检测等监控系统也不能保证入侵行为完全捕获,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物理的分开,所以在公安部的技术要求中,要求电子政务的内、外网络之间“物理隔离”。没有连接,来自外网对内网的攻击就无从谈起。 但是,网络的物理隔离,给数据的通讯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工作人员出差只能接入互联网,要取得内网的文件就没有办法,只能让办公室的人把文件放在外网上。另外,内网办公系统需要从外网提供的统计数据,由于服务隔离,数据的获取也很困难。因此,随着网络业务的日益成熟,数据交换的需求提议强烈。 最初的解决办法就是人工的“传递”,用U盘或光盘在内外网之间倒换数据。随着业务的增多,数据量的扩大,人工的方式显然成为很多业务的瓶颈,在内、外网之间建立一个既符合“物理隔离”安全要求,又能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或解决方案,这就诞生了网闸技术。 网闸实现的是个安全的概念,与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不同的地方是他阻断通讯的连接,只完成数据的交换,没有业务的连接,攻击就没有了载体,如同网络的“物理隔离”。网闸其实就是模拟人工数据倒换,利用中间数据倒换区,分时地与内外网连接,但一个时刻只与一个网络连接,保持“物理的分离”,实现数据的倒换。这就象从前长江上的摆渡船,既没有“物理的连接”大桥,也实现了货物的交换。 其实,除了电子政务内外网的交换需求,其他各种涉密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都有这种需求,比如:广电的编播网和互联网、电力的控制网与办公网、海关的运行网和报关查询网络、银行的业务网与网上银行网络等等。 二、网闸的实现原理 网闸是实现两个相互业务隔离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通用的网闸模型设计

CopGap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技术白皮书解读

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CopGap200) 技术白皮书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目录 1.产品研制背景 (4) 2.产品介绍 (5) 2.1.概述 (5) 2.2.体系结构 (5) 2.3.功能性能指标 (6) 2.3.1.功能指标 (6) 2.3.2.性能指标 (7) 3.产品功能描述 (9) 3.1.信息交换功能 (9) 3.1.1.文件交换功能 (9) 3.1.2.Web交换功能 (9) 3.1.3.数据库交换功能 (10) 3.1.4.邮件交换功能 (10) 3.1.5.定制应用数据交换 (11) 3.2.安全控制功能 (11) 3.2.1.访问控制功能 (11) 3.2.2.数据内容审查功能 (12) 3.2.3.病毒防护功能 (12) 3.2.4.文件深度检查功能 (12) 3.2.5.入侵检测与防御功能 (13) 3.2.6.身份认证功能 (13) 3.2.7.虚拟专网(VPN)功能 (13) 3.2.8.流量控制功能 (14) 3.3.系统监控与审计功能 (14) 3.3.1.系统监控功能 (14)

3.3.2.日志审计功能 (14) 3.3.3.报表管理功能 (15) 3.4.高可用性功能 (15) 3.4.1.双机热备功能 (15) 3.4.2.负载均衡功能 (16) 4.产品使用方式 (16) 4.1.部署方式 (16) 4.2.管理方式 (17) 5.产品应用范围 (18) 5.1.核心数据库的访问 (18) 5.2.核心服务器保护 (19) 5.3.内外网络之间的数据同步 (20)

网络隔离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网络隔离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和高安全度网络对安全的特殊需求,全新安全防护防范理念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隔离技术的目标是确保把有害的攻击隔离,在可信网络之外和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网络隔离技术是在原有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原有安全技术的不足,突出了自己的优势。 隔离技术的发展历程 网络隔离,英文名为Network Isolation,主要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路由的网络(如:TCP/IP)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如:IPX/SPX、NetBEUI等)进行数据交换而达到隔离目的。由于其原理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协议,所以通常也叫协议隔离(Protocol Isolation)。1997年,信息安全专家Mark Joseph Edwards在他编写的《Understanding Network Security》一书中,他就对协议隔离进行了归类。在书中他明确地指出了协议隔离和防火墙不属于同类产品。 隔离概念是在为了保护高安全度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产生的;隔离产品的大量出现,也是经历了五代隔离技术不断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后得来的。 第一代隔离技术——完全的隔离。此方法使得网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做到了完全的物理隔离,需要至少两套网络和系统,更重要的是信息交流的不便和成本的提高,这样给维护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第二代隔离技术——硬件卡隔离。在客户端增加一块硬件卡,客户端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首先连接到该卡,然后再转接到主板上,通过该卡能控制客户端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而在选择不同的硬盘时,同时选择了该卡上不同的网络接口,连接到不同的网络。但是,这种隔离产品有的仍然需要网络布线为双网线结构,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代隔离技术—数据转播隔离。利用转播系统分时复制文件的途径来实现隔离,切换时间非常之久,甚至需要手工完成,不仅明显地减缓了访问速度,更不支持常见的网络应用,失去了网络存在的意义。 第四代隔离技术—空气开关隔离。它是通过使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部网络分时访问临时缓存器来完成数据交换的,但在安全和性能上存在有许多问题。 第五代隔离技术—安全通道隔离。此技术通过专用通信硬件和专有安全协议等安全机制,来实现内外部网络的隔离和数据交换,不仅解决了以前隔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把内外部网络隔离开来,而且高效地实现了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透明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成为当前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隔离技术需具备的安全要点 要具有高度的自身安全性隔离产品要保证自身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至少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比防火墙高一个安全级别。从技术实现上,除了和防火墙一样对操作系统进行加固优化或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外,关键在于要把外网接口和内网接口从一套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至少要由两套主机系统组成,一套控制外网接口,另一套控制内网接口,然后在两套主机系统之间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如此,既便黑客攻破了外网系统,仍然无法控制内网系统,就达到了更高的安全级别。 要确保网络之间是隔离的保证网间隔离的关键是网络包不可路由到对方网络,无论中间采用了什么转换方法,只要最终使得一方的网络包能够进入到对方的网络中,都无法称之为隔离,即达不到隔离的效果。显然,只是对网间的包进行转发,并且允许建立端到端连接的防火墙,是没有任何隔离效果的。此外,那些只是把网络包转换为文本,交换到对方网络后,再把文本转换为网络包的产品也是没有做到隔离的。 要保证网间交换的只是应用数据既然要达到网络隔离,就必须做到彻底防范基于网络协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

-2014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判断题: 1.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中,安全策略是核心,对事先保护、事发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起到了统一指导作用。(×) 注释:在统一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安全事件的事先预防(保护),事发处理(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action)、事后恢复(恢复Restoration)四个主要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在这里安全策略只是指导作用,而非核心。 2. 一旦发现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系统所有者应当在2天内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取证和调查。(×) 注释:应在24小时内报案 3. 我国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定义了3种新的犯罪类型(×) 注释:共3种计算机犯罪,但只有2种新的犯罪类型。 单选题: 1.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 B )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 A. 通信保密阶段 B. 加密机阶段 C. 信息安全阶段 D. 安全保障阶段 2.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 C )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3. 下面所列的( A )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 A. 杀毒软件 B. 数字证书认证 C. 防火墙 D. 数据库加密 4. 《信息安全国家学说》是( C )的信息安全基本纲领性文件。 A. 法国 B. 美国 C. 俄罗斯 D. 英国 注:美国在2003年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5. 信息安全领域内最关键和最薄弱的环节是( D )。 A. 技术 B. 策略 C. 管理制度 D. 人 6.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权威的标准是( B )。 A. ISO 15408 B. ISO 17799/ISO 27001(英) C. ISO 9001 D. ISO 14001 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A )第147号发布的。 A. 国务院令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令 C. 公安部令 D. 国家安全部令 8. 在PDR安全模型中最核心的组件是( A )。 A. 策略 B. 保护措施 C. 检测措施 D. 响应措施 9. 在完成了大部分策略的编制工作后,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提炼,产生的结果文档被称为( A )。 A. 可接受使用策略AUP B. 安全方针 C. 适用性声明 D. 操作规范 应当具有至少10.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落实的记录留存技术措施,

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

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如何实现物理隔离 网络隔离技术目前有如下两种技术: 1.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将内外网络转换功能做入BIOS中,并将插槽也分为内网和外网,使用更方便,也更安全,价格界乎于双主机和隔离卡之间。 2.隔离卡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启动外网时关闭内网硬盘,启动内网时关闭外网硬盘,使两个网络和硬盘物理隔离,它不仅用于两个网络物理隔离的情况,也可用于个人资料要保密又要上互联网的个人计算机的情况。其优点是价格低,但使用稍麻烦,因为转换内外网要关机和重新开机。 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 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是采用彻底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的个人电脑,这种安全电脑的成本仅仅增加了25%左右,并且由于这种安全电脑是在较低层的BIOS上开发的,处理器、主板、外设的升级不会给电脑带来什么“不兼容”的影响。它很好地解决了接入网络后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操作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彻底实现了网络物理隔离。 安全电脑在传统PC主板结构上形成了两个物理隔离的网络终端接入环境,分别对应于国际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保证局域网信息不会被互联网上的黑客和病毒破坏。主板BIOS控制由网卡和硬盘构成的网络接入和信息存储环境各自独立,并只能在相应的网络环境下工作,不可能在一种网络环境下使用另一环境才使用的设备。BIOS还提供所有涉及信息发送和输出设备的控制,包括: 一、对软驱、光驱提供限制功能。在系统引导时不允许驱动器中有移动存储介质。双网计算机提供软驱关闭/禁用功能。 二、对双向端口设备提供限制功能。双向端口包括打印机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MIDI接口,这些接口如果使用不当,也是安全漏洞,需要加强使用管制。对于BIOS,则由防写跳线防止病毒破坏、非法刷新或破坏以及改变BIOS的控制特性。目前金长城世恒双网计算机就是采用这种构架的产品。 网络安全隔离卡 网络安全隔离卡的功能是以物理方式将一台PC虚拟为两部电脑,实现工作站的双重状态,既可在安全状态,又可在公共状态,两种状态是完全隔离的,从而使

数据库系统安全性分析与实现

数据库系统安全性分析与实现 (刘中胜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项目经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因而信息系统的应用非常普及,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软件、硬件、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但会破坏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造成数据损坏或丢失,而且会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数据库系统的崩溃,因此,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不断面临巨大的、新的挑战。本文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属性及安全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实现数据库系统的高安全性策略。 关键字: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安全性;安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因而信息系统的应用非常普及,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软件缺陷和故障、硬件损坏和故障,人为非法访问和误操作,以及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数据的安全,而且会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数据库系统的崩溃,因此,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不断面临巨大的、新的挑战。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如何保证数据库系统正常安全地运行,是我们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下面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属性出发,分析构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技术,并阐述实现数据库系统高安全性的策略。 一、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属性分析 对数据库系统安全属性的分析,是实现数据库安全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数据库系统采用恰当安全策略的前提。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属性涉及多个方面,从总体上来讲,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等属性。 (1)机密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调用或存取而泄密。数据只能被其相应的合法用户访问或调用。 (2)完整性: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同时也防止合法用户越权访问对未被授权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并且能够判断数据是否被修改。

信息系统安全系统题库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安全,小到如防商业企业泄露、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分为难、中、易) 单选题 1.下面关于系统更新说确的是( A )易 A.系统需要更新是因为操作系统存在着漏洞 B.系统更新后,可以不再受病毒的攻击 C.系统更新只能从微软下载补丁包 D.所有的更新应及时下载安装,否则系统会立即崩溃 2.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 D )易 A.性、完整性 B.可用性、可控性 C.不可否认性 D.语义正确性 3.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手段是( C )难 A.假冒 B.修改信息 C.窃听 D.拒绝服务 4.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共分为几级(D)易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5.为了避免第三方偷看WWW浏览器与服务器交互的敏感信息,通常需要(A)易 A.采用SSL技术 B.在浏览器中加载数字证书

C.采用数字签名技术 D.将服务器放入可信站点区 6.关于安全套结层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难 A.可保护传输层的安全 B.可提供数据加密服务 C.可提供消息完整性服务 D.可提供数据源认证服务 7.关于RSA密码体制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难 A.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的问题 B.加密速度很快 C.是一种公钥密码体制 D.常用于数字签名和认证 8.对称加密技术的安全性取决于(C)中 A.密文的性 B.解密算法的性 C.密钥的性 D.加密算法的性 9.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哪些(D)中 A.信息存储风险 B.信息传输风险 C.信息访问风险 D.以上都正确 10.(C)协议主要用于加密机制。中 Telnet是进行远程登录标准协议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11.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A)。易 A.信息加密

物理隔离网闸讲解学习

物理隔离网闸 一、物理隔离网闸的概念 我国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网闸最早出现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军方,用以解决涉密网络与公共网络连接时的安全。我国也有庞大的政府涉密网络和军事涉密网络,但是我国的涉密网络与公共网络,特别是与互联网是无任何关联的独立网络,不存在与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也用不着使用物理隔离网闸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所以,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之前,物理隔离网闸在我国因无市场需求,产品和技术发展较慢。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电子政务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工商注册申报、网上报税、网上报关、基金项目申报等等。电子政务与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在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外部网络连接着广大民众,内部网络连接着政府公务员桌面办公系统,专网连接着各级政府的信息系统,在外网、内网、专网之间交换信息是基本要求。如何在保证内网和专网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从民众到政府的网络畅通、资源共享、方便快捷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防火墙的逻辑隔离,在内网与专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物理隔离网闸成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必须配置的设备,由此开始,物理隔离网闸产品与技术在我国快速兴起,成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1 物理隔离网闸的定义 物理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1.2 物理隔离网闸的信息交换方式 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依据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不同主机之间、主机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物理隔离网闸既然隔离、阻断了网络的所有连接,实际上就是隔离、阻断了网络的连通。网络被隔离、阻断后,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换?网络只是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信息交换方式的全部。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信息照样进行交换,如数据文件复制(拷贝)、数据摆渡,数据镜像,数据反射等等,物理隔离网闸就是使用数据“摆渡”的方式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网络的外部主机系统通过物理隔离网闸与网络的内部主机系统“连接”起来,物理隔离网闸将外部主机的TCP/IP协议全部剥离,将原始数据通过存储介质,以“摆渡”的方式导入到内部主机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说到“摆渡”,我们会想到在1957年前,长江把我国分为南北两部分,京汉铁路的列车只有通过渡轮“摆渡”到粤汉铁路。京汉铁路的铁轨与粤汉铁路的铁轨始终是隔离、阻断的。渡轮和列车不可能同时连接京汉铁路的铁轨,又连接到粤汉铁路的铁轨。当渡轮和列车连接在京汉铁路时,它必然与粤汉铁路断开,反之依然。与此类似,物理隔离网闸在任意时刻只能与一个网络的主机系统建立非TCP/IP协议的数据连接,即当它与外部网络的主机系统相连接时,它与内部网络的主机系统必须是断开的,反之依然。即保证内、外网络不能同时连接在物理隔离网闸上。物理隔离网闸的原始数据“摆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性分析及措施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性分析及措施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性分析及措施 余大勇① ①四二一医院信息科,510000,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中路468号 摘 要要 数据库系统已经渗透到医疗行业的各个方面,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时时在威胁医院业务正常的运行与发展。数据安全问题主要有几方面:硬件、系统软件出错,人为错误,计算机病毒,自然灾害等。通过对现数据库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统计了本医院数据库意外停机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数据库安全措施,包括双机策略、磁盘备份策略、数据库容灾策略、数据库备份策略。这些措施对提高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安全提供比较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数据库安全 双机备份; 1 1 引言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已成为医疗系统日常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正在威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数据安全问题主要有几方面:硬件、系统软件出错,人为错误,计算机病毒,自然灾害等。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数据库安全问题已是影响业务安全、健康、高速发展的一大隐患。 2 2 数据丢失的原因数据丢失的原因 根据医院HIS数据丢失的情况,总结数据丢失原因主要是因为数据库系统停机造成的。一般来说,信息管理系统要求24小时不停机,可靠性要求高,不仅不允许出现系统故障后丢失数据,而且要求故障在几分钟甚至几秒之内迅速恢复[1]。 而数据库系统停机可以分为:计划内停机和意外(非计划内)停机。 意外停机主要包括:系统错误:电源突然断电或者服务器磁盘突然损坏或者操作系统突然崩溃 [2];数据逻辑错误及自然灾害:发生在数据的逻辑错误;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台风、暴雨等;人为错误:人为误删除某一张表或人为不小心删除某些数据等;系统管理员在日常维护中误删除了某个数据文件。 计划内停机包括:系统维护:增加硬件或系统升级;数据维护:表都重新定义或索引重建或更改表结构等。 对医院信息系统意外停机进行了150次的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意外停机统计表 意外停机原因 次数 所占百分比

确保网络安全的物理隔离技术

确保网络安全的物理隔离技术 03级软件工程黄志艳 [摘要]文章介绍了网络工程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并重点介绍了物理隔离技术,阐述了几种物理隔离技术对各种环境下网络和单机进行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及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物理隔离逻辑机制涉密网隔离卡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令人受益匪浅,也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威胁,诸如数据窃贼、黑客侵袭、病毒骚扰甚至系统内部泄密等等,使我们的工作、生活、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所以,互联网的安全性能对我们在进行网络互联时如何确保企业、国家的秘密不受侵犯提出了挑战,安全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现有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面对网络安全的各种威胁,现在常见的安全防护方法主要有:法规和行政命令、软件解决方案的物理隔离方案三大类。 2.1法规和行政命令 法规和行政命令对安全工作是绝对必要的,严格的工作纪律是安全防护的重要保证。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当然不能排除工作中的稍微疏忽所导致的破坏行政规则,泄露机密信息的情况,况且还可能有故意泄露或破坏者。所以,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仅有人为的安全法规和命令是远远不够的。 2.2软件解决方案 现在正在广泛应用的是许多复杂的软件和部分硬件技术,如防火墙、加密技术、鉴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审计监控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手段,用预先设置的规则来检测和拒绝可能有害的操作和信息,降低来自Internet的危险。但是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软件的保护,属于一种逻辑机制,所以对于逻辑实体(黑客或内部用户)而言是可能被操纵或破解的。再者由于这些技术的极端复杂性与有限性,这些在线分析技术无法满足某些组织(如政府、金融、电信、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提出的高度数据安全要求。 从这些方面来看,软件技术可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作和常规安全,但并不能满足高度机密部门的内部涉密网万无一失的安全要求。 2.3 物理隔离方案 根据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于是物理隔离安全技术应运而生。它是采用硬件物理隔离方案,将内部涉密网与外部网彻底地物理隔离开,没有任何线路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网上黑客无法连接内部涉密网,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也可能会造成工作不便、数据交流困难、设备场地增加和维护费用提高等负面影响。尽管如此,瑕不掩玉,物理隔离是目前保障信息安全的最有效的措施。 3物理隔离的要求与分类 3.1 物理隔离在安全上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两点 其一是在物理传导上使涉密网络和公共网络隔断,确保公共网络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侵

信息系统安全考题

网络安全试题 1.(单选题)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单选题)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3.(单选题)一个数据包过滤系统被设计成只允许你要求服务的数据包进入,而过滤掉不必要的服务。这属于什么基本原则?(A) A、最小特权; B、阻塞点; C、失效保护状态; D、防御多样化 4.(单选题)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5.多选题 HASH加密使用复杂的数字算法来实现有效的加密,其算法包括:(ABC) A、MD2; B、MD4; C、MD5; D、Cost256 6.使用Windows2000的组策略,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该实例是何种功能的应用? (A)(单选)A、访问控制列表;B、执行控制列表;C、身份验证;D、数据加密 分析:注意这里的访问控制列表跟执行控制列表的区别。 访问控制是在大门外,能否进入,就是进入后,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有权限设置。 执行列表则是进入大门后,里面的程序使用。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 7.网络安全工作的目标包括:(多选)(ABCD) A、信息机密性; B、信息完整性; C、服务可用性; D、可审查性 8.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9.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10.WindowsNT和Windows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