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波理论

长波理论

长波理论
长波理论

【周金涛】:各位好!我是长江证券的周金涛。长江证券与建信基金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所以今天我很高兴来参加建信基金的巡讲活动。

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激荡与应对-——全球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投资机会”。我想这个主题,可能首先要谈一下目前美国金融危机的问题。我在去年10月份在长江证券发表了年度报告,“国际化博弈”,从升值与通胀的关系中演绎2008年,我做出了两点判断。第一,从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向下拐点。第二,中国股市的波动,会随着美国股市的剧烈调整大幅波动。这是我去年底做出的两个判断。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这个报告。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主要基于我掌握的两个理论。第一个是工业化理论,第二个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非专业人士对这个可能不是非常熟悉。美国的动荡和中国的动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第二,对于短期、半年之内的中国经济、中国市场走势看法。第三,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的一些看法。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经济目前状态的必然性的问题。

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从2005年开始,国际的大宗商品价格,如石油、铜、铝、黄金等价格都在大幅度上涨。这些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过程中,各国的经济增长却在不断的下滑。直到今年的上半年,这种状态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一方面,通货膨胀很高,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滑坡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实际上在我们一般的经济理解中,是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实际这种现象世界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从1780年以来,世界诞生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五次。这种现象的意思就是说,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历经20年繁荣的结束。这样的周期,经济学理论上叫长波。

我PPT上的这张表,是长波五个阶段的划分。

我们看第四波长波,第四波长波衰退期是从1966年开始的,一直到1973年。这段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事情,我跟大家谈一下。第一次石油危机,是在1973年出现的,第一次石油价格暴涨。石油价格暴涨的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全部都上来了。这种状态,是在上一轮的长波衰退中出现的现象。还有美国经济的动荡,1973年美国经济剧烈动荡,最终导致了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和瓦解,美元彻底与黄金脱钩。这两个现象,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目前的状态是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美国出现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要发生动摇。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说,世界需要重建一套货币体系。这种状态,实际和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情况一样。

第三波长波衰退是期1920年到1929年。这个时候,是有资本主义世界以来的最大一次箫条。在我们研究长波周期的人看来,这样的状态都是一个必然的状态,每隔50、60年就会发生一次。因为我一直研究长波周期的问题,这次的大宗商品的上涨,实际是从2005年开始的。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上涨持续两年之后,会出现全球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带来显著的长波衰退。所以我在2007年底时做出了一个判断,长波衰退的最剧烈的阶段,就要到来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是最近发生的,而是07年上半年发生的。当时我看到这种现象,就很清楚这是长波衰退最剧烈的阶段要到来了。所以2008年的情况中国经济大幅滑坡,美国经济剧烈动荡,大批的银行倒闭。这种情况,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也就是经济衰退的一个必然现象。

未来长期会怎么走?按照康波(音)理论应该是这样的,本轮的长波衰退是从2005年开始,2008年达到长波衰退的极致,出现高通货膨胀的状态。从2008年以后,会进入一个长波衰退的缓解期。未来几年的经济,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2005年到2015年之前,是一个长波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虽然通货膨胀还会伴随着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问题不是很大。2015年之后,世界经济会进入长波箫条。长波箫条一般会持续10年左右。所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世界经济长波周期的下降期。

虽然我们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开始步入一个下行的通货膨胀,但我觉得在2015年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很大的问题。

现在所处的长波衰退的阶段,最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大家已经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这张图,是美国经济与通货膨胀的200年的走势图。在这个位置,是1929年的大危机,通货膨胀显著超过了经济增长。而后面的过程,就是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我给大家看这个图的目的,就是想证明我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这是我从研究长波周期的角度,对世界目前经济基本状态的一个分析。

大家目前感受到的中国通货膨胀,可能觉得CPI已经回落,物价渐渐已经回落了。CPI 回落已经有几个月了。但事实上,衡量中国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不是看CPI,而是应该看PPI。PPI就是生产领域的价格指数,代表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而我们知道,中国的PPI从8月份处于一个见底。见底之后,将会进入一个缓和期。这个缓和期是投资领域机会相对多的一个时期。

这张图是美国能源需求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工业化的阶段,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要持续15年以上的时间。按照我的研究,从2003年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都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很多人把石油价格上涨归结于中国因素,这一点是正确的。而且未来我的判断是,2010年以后如果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出现复苏的话,石油价格还会重新上涨。这几个情况,都是长波衰退中的一个必然。但我觉得这里面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资源都不具备绝对的稀缺性。也就是说,石油的价格最终也会回到原位。这也是在长波框架下的一个理解。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之后,到了80年代,石油价格最终回到了20美元。为什么这样?实际任何资源都是不绝对稀缺的。它只是短期之内的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不平衡。我的判断是,长波衰退的过程中,确实大宗商品的投资收益率是比较高的。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旦长波箫条的时候,所有资源的价格将回到原位。这也是长波周期的一个结论。这一点,是我想提醒大家在未来做相关的投资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我给大家下一个结论。我们在今年经历的是长波衰退的一个最剧烈的阶段,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很高的通货膨胀,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下滑。今年三季度当季中国实际GDP 增长是9%。按照我的预测,中国未来的GDP还会继续下滑。继续下滑还需要两个季度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触底。

在这样的长波衰退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和美国市场将处于一个长期的下降过程。但这里面会有波动。在长期下降的过程中,会有中周期的波动。中周期是以10年为周期的经济波动。这次中国的调整,是中周期和长波的重合,所以大家觉得经历的滑坡很厉害,股市下跌也很厉害。这一点,我觉得并不可怕,是经济增长必然的一个过程。

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通货膨胀和经济问题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个缓解的定义就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将进入长波衰退的第二阶段,特征是通货膨胀将回落,但还处于一个相对高位,而经济增长也会出现反弹,但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高速增长。这就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在几年之内将要经历的一个状态。通胀还存在,但不会那么剧烈;增长还存在,但没有这么好。从世界经济角度来讲,长波将进入这样的状态。

以上谈到的是当前的经济背景。这些东西,在国内研究的人很少。因为康波(音)理论只有在长波出现衰退以后,才会有人注意它。比如上一波康波(音)理论研究的高潮,是1980年。1980年是长波箫条的时候。这个时候,美国的经济体内找不到任何的投资机会。所以很多的经济学家,比如雅各布.范杜因把康波(音)理论搬出来重新研究。而我们中国国内目前研究这个东西的人还少。

我的意思就是,大家既要看到短期的现象,但是这些短期现象不是偶然的现象,一切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有资本主义世界的200多年以来,曾经交替不断的出现,

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偶然碰到的一个事情。

在长波的衰退过程中,如果大家投资的话,什么收益率最高?收益率最高,在长波的衰退过程中,几年之内是石油和黄金。其次,是中国股市。中国股市未来会远远大于美国股市的收益。这是我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也不是随便说的一个判断。因为上一波长波衰退的时候,哪个国家的股市收益率最高,如果大家了解经济史就会知道是日本。中国现在在长波中的地位,就和日本70年代在长波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因为长波分主导国和追赶国,70年代的长波主导国是美国,追赶国是日本。而现在的长波衰退主导国还是美国,追赶波是中国。中国未来的收益,会好于美国的股市。大家不要对我们的股市过分悲观,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远远强于现在的美国。所以我们股市的收益,可能会比06、07年差,但并不是说没有投资机会。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

现在我给大家讲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对于短期经济和市场趋势的一个看法。

今年中期我发表了一个产业中期策略报告,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的PPI,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见底之后半年,中国股市会出现第一个低点。目前来看,按照我的结论,中国的PPI高点是出现在8月份或9月份。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股市明年会出现第一个低点。6月份我提出中国股市随着经济衰退的调整,应该是一个双底论。双底论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看日本股市,当年日本股市的状态和现在中国的股市状态是可比的。这是日本1974年到1975年的股市走势,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股市的走势。日本的PPI在1974年2月份见底之后,日本股市在1974年10月份出现了中级反弹底部,随后出现了50%的中级反弹,然后继续下跌,出现一个低点。这个低点,在1975年11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点呢?我给大家讲一个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大家平时接触不到,但听起来应该比较有意思。

在股市中,周期性行业的下跌有一定的规律。最早下跌的,是有色,然后是机械、钢铁,最后是煤炭和化工。为什么是这样呢?大家看这张图,是我们研究的日本经历石油危机的情况,跟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一模一样。实体的物品价格,在日本当年石油危机的时候,最早下跌的就是有色,然后是机械、钢铁,最后是化工、石油和煤炭。这一点,说明了什么?我们国家的钢铁,大概7月份、8月份开始下跌。我看到这种现象之后,当时就做出了一个判断。第一,中国的煤炭价格要下跌。第二,中国的PPI要下跌,经济的最快滑坡阶段就要到来。这是我们从产业角度来观察的一些迹象。而事实情况是,中国的PPI在8、9月份的时候碰到了高点。所以大家做投资的时候,多研究这样一些问题的话,对大家的投资应该还是很有帮助的。

当PPI回落之后,经济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PPI回落两个季度之后,中国的实际GDP会触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实际的GDP下滑很厉害,三季度是9%,未来四季度和一季度还会继续下滑。为什么会继续下滑?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钢铁的价格会下跌,因为实际需求在减弱。未来的状态按照我们的研究,PPI见底之后是价格回落最快的一个季度。四、一季度将是中国经济迅速下滑的一个过程。但这没关系。这种下滑,意味着经济的最后下滑已经到来。我的判断是明年一到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实际GDP的低点会出现。但大家要明白一点,我说的是实际GDP,不包含价格因素。如果包含价格因素,名义GDP要到明年3、4季度以后才会触底。那个时候股市会出现第二个低点。在未来的两个季度之内,应该是股票建仓比较好的一个时候,是做中级反弹的比较好的时候。

第二个表现,PPI回落意味着各个行业的成本在下降。这个时候,有些行业会出现经营的缓解和毛利率的复苏,主要是装备制造业。

通货膨胀回落之后,政府保增长的政策会陆续出台。这些政策未来的有效性,需要一个滞后期才能检验出来。这一点不要紧,关键的是大家看到这些政策之后,可能会对大家的信心产生一定的正面的影响。所以虽然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的滑坡,但整个经济在朝着缓和、正

面的方向在前行。这是中国经济领域要出现的一个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我判断会出现中级反弹的可能性。

如果说明年一季度出现了中级反弹,什么的东西可以买?我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讲一下未来的机会。未来的机会在哪儿?主要是在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成本下降会受益的一些行业。这些行业,我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做了一个测算,基本的结论是机械和建筑。第二个投资机会,PPI下降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去注意一个状态,未来中国CPI下降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四点几的CPI,未来继续下滑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生产资料的价格,比如钢铁、水泥的价格会下降得很厉害。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投资机会。像钢铁、水泥周期性的行业,是不能买的。但相对来讲,生活必需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这个道理很简单,价格便宜,买的人会多。而且生活必需品是不管经济怎样都需要的。当通胀回落半年之后,生活的必需品的消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投资方向,主要是这两个线索。一个是成本回落受益的行业,第二个是生活必需品行业。这是日本股市1975年出现终极反弹时候的行业表现表,表现好的包括机械、建筑、食品。

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我想给大家简单的谈一些观点。

我主要研究工业化理论,所谓的工业化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讲一个国家怎么从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一个发达国家。工业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我研究这个理论已经很长时间了。我通过这个理论,在以前得出了什么结论呢?给大家看个例子。中国从2000年到07年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是一个工业化起飞的过程。工业化起飞的特征是什么?大家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了一些现象。第一个,就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很大,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而工业化起飞中,会有一个主导产业出现。所谓的主导产业,就是比其他行业的增长明显要快的行业。这个行业,在中国就是房地产。这是中国工业化起飞所经历的一个过程。2005年我写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步入工业化起飞之后的主要机会,将来源于一些行业,一个是房地产,第二个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钢铁化工的发展,第三个是城市化的加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铁路大规模修建。这些东西,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更为巧合的是,日本在它的工业化起飞结束的时候,1964年的时候,举办了东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之前,新干线通车,这些都是工业化起飞结束的一个标志。我在2007年研究了当时的中国经济状态,做出了一个判断,中国要进入工业化起飞的转型期。转型期就是起飞结束,将步入一个新的工业化阶段。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就是一次严重的经济下滑。当时很多人不同意我这个观点。当时我做出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的实际GDP将下降到8%。这点在2007年,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现在三季度已经下降到了9%,未来下降到8%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样?因为每个工业化国家在起飞结束的时候都是这样。日本在1965年起飞结束的时候GDP由12%滑落到5.5%,韩国从10%降到了0%。这些情况,都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用工业化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大家也不用特别的悲观。

虽然中国经济本轮调整是一个深度调整,但会很快恢复。为什么会很快恢复?因为你还是一个工业化起飞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动力还是存在的。至少在2015年之前,大家不用悲观。今后中国的工业化将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一个产业扩散、区域扩散的过程。城市化将继续发展,但它的速度会放慢。制造业还会继续发展,但它的主导产业不会那么明显。房地产的主导产业地位会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中游的制造业的发展。总体来看,虽然短期可能有一些经济不好的数据使大家处在一个极度悲观的状态,但根据长波理论、罗斯托理论,这个时期会很快过去。

用康波(音)理论、罗斯托理论,可以判断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今天我就简要的跟大家分享这些理论。这些理论可能大家不是做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很熟悉,但我希望大家从更为理论化的视觉看待我们的经济增长,看待我们未来股票的投资。我觉得这对大家看清一

个大的方向是有帮助的。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2008.10.26

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及其应用

无线控制授时技术(RCT) CT发射机及接收机技术原理、RCT编码技术以及RCT技术目前在各国的应用情况。给 关键词:无线控制授时 BPC WWCB MSF DFC JJY RCT 1C 情况正确的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微处理器在家用电器、工业产品中的日益普及,许多产品中嵌入了时间处理、显示模块。目前多数产品中的时钟源由晶体振荡产生比较精确的时间。但是在许多场合,由于晶体振荡需要电源供给,在掉电或更换电池时,原有时间会丢失,系统时间被复位,此时必须依照广播、电视或电话公司提供的标准时间手工重新校对;另外在跨时区旅行时,也需要重新校对时间。这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目前随着RCT技术的应用,使得需要标准时间的系统通过内嵌微型RCT接收装置自动设置标准时间,时间精度一般为秒级且与国家标准时间同步、无需手工调整。从而实现了计时装置计量时间和显示时间的精确性(与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同步)、统一性(所有接收该时间信号的计时装置都显示同一时间)。在RCT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也有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标准时间的装置,但由于其电路复杂、成本高昂而没有得到普及。在北美及欧洲,由于RCT技术的普及,使得市场对具有自动接收时间功能的钟表及其它计时装置产生了很高的需求。不同的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时间编码格式和发射频率。表1给出了目前已发射长波授时信号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时间编码标准及其使用频率。表1 各国RCT技术使用的时间编码及发射频率国家名时间编码标准发射基站地点使用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半径中国BPC陕西西安68.6kHz100kW2000km美国WWVBFort Collins60kHz50kW2000km英国MSFRugby60kHz251200km 德国DFCFrankfurt77.5kHz50kW1500km日本JJY40JJY60本州福岛九州富网40kHz60kHz50kW50kW1000km1000km①中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BPC。目前该长波授时的时间编码还未正式公开,其专利由西安高华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同时该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台长波授时电波钟的开发者。②美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WWVB,发射基站位于Colorado州的FortCollins。由于美国只建有一个长波授时的发射站,因而在距离发射站较远的地区信号较弱,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比较高。③英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MSF,发射基站位于Teddington的Rugby。由于英国本土面积较小,一个长波授时发射站就可以覆盖英伦三岛,时间编码信号较强,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不高。④德国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DCF,与MSF类似。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就在Frankfurt建立了长波授时中心。德国国土面积较小,且DFC的长波授时信号发射站功率很强,是RCT技术中对接收芯片的灵敏度要求最低的,因而比较容易开发。⑤日本的长波授时编码标准为JJY。由于日本地形狭长,在本洲福岛的40kHz(JJY40)发射机不能覆盖日本全国。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于2001年10月在九州富冈新建了60kHz的授时发射站(JJY60)。[!--empirenews.page--]图2 MSF授时信号编码格式2RCT的技术原理无线控制授时系统由时间编码信号的长波授时发射台及其接收装置共同组成。最初的无线授时系统(包括短波授时和长波授时)只应用于军事目的,现已转为民用。2.1无线控制授时系统的授时信号发送原理RCT系统授时信号发送装置的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在标准授时中心内的铯(或铷)原子钟产生标准时间。例如,铯原 进行分频产生实时的标准时间信息,如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微秒等。然后将标准时间信号传送给时间编码发生器编码,编码后的时间信号通过调制器调制到长波载波信号(40kHz~80kHz)上,经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沿传输线传送到天线塔发射出去。由于授时信号属于长波信号,以地波形式沿地球表面传播。2.2RCT技术系统授时信号的接收原理RCT接收机通过内置微型无线接收系统接收长波时间编码信号,由专用芯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安岗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 IT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 1.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按照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内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这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 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灿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可见科技知识之丰富。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原因。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 2.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根据李约瑟的研究,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发明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发明只有4大项。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凝聚了古人的实践和智慧,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和规律 1.技术—经济范式(tech-economic paradigm)。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兹(C. Perez)在发表于《未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国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图标如下:

现代授时技术及其用途

现代授时技术及其用途–概述 摘要:涵盖的内容 1、基本的准备知识:单位制、频率基、标准器、频标比对方 法和测量技术。一些内容在“时间与频率测量”中学习,而针对性的频标比对和时间测量等内容在本课程中讲。教材,根据情况不断重复和复习。 2、各种可用的传输载体和途径(无线),时间–空间关系 3、时间和频率信号在授时传递中信号的特点及其处理、测量 技术(扩展) 4、重要的基础:时间同步、相位同步(同频、同相)、相位群 同步。源端和用户端的区别, 周期性(1pps)和非周期性的区别、灵活性;相互间的相关性 5、特有的授时比对方法:三种,单、双、共 6、关于授时技术的应用–其重要性反映了学习的价值。导航 定位、时间同步、电力故障检测、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注意时–空关系。 7、同步技术的扩展:频率准确度、稳定度的传递,例如在原 子钟等量子频标中。 8、授时、定位、导航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星载钟、时频 信号生成和保持、星–地、星间、地–地的同步监测等。 9、最新的技术进展 10、GPS等全球定位系统

11、 方法、实验(理解)、和科研的关系。 概述 与其他物理量在量值传递等方面很大的不同,时间和频率信号的准确传递可以借助于电磁波信号以无线的方法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光和电磁波信号传递速度的高精度以及快速的原因。 高精度传输的参考时间信号是官方的国际时间,协调世界时UTC ;高精度传输的参考频率(时间间隔)信号是国际原子时TAI 。它们都是由国际度量局BIPM 产生的。授时技术的目的是完成全部(全球)或者局部的时间的一致。 授时技术从最初主要是用于时间和频率标准器之间的准确比对及量值传递。这常常表现为频率信号的校准和时间的同步等。而近年来它也更多地被用于导航定位、通讯、大系统的管理和协调、电力传输中的故障检测等。另外,授时技术的用途也更多的表现在导航和长度的精密测量及控制方面。经过了几年对本课程的讲授,我们感觉到应该在更广义的范畴内把授时问题的内涵、相关知识、可应用的领域以及针对不同情况时的灵活应用等交待的更明白。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功能。 用符号S 表示电磁波传播的距离、V 表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d 表示传播延迟,则 d=V S (1) 对于天波一般取V 等于光速c ;对于地波,根据大地导电率的不同,V 不等于光速,要作相应的修正。此外,能否准确的计量出电磁波信号传播的实际距离也是确定各种发播手段准确度高低的关键。 从计量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条规律。也就是因为时间和频率量的高精度和便于数字化处理等优点,对于其他量值的测量和处理从高精度的考虑就有向频率或者时间量靠近的趋势。同样,又由于时间和频率量便于高精度传输的优点 (其他量值,如电压等就很难通过这样的途径准确的传输),除了利用这种传输单一地进行时间或者频率量的传递和比对外人们还千方百计地把可能转换或者以时间量值为代表情况下实现其他对象的比对、统一等目的。所以在全球定位星系统(GPS)发展的初期,就有人预测这个系统能够发挥的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将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如果说,在时间和频率领域授时技术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时间的同步和频率量值的一致,那末在更广泛的领域它将以时间、相位或者频率为纽带实现不同的控制对象在大空间的统一。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和故障检测;在通讯方面对于图像和文字资料的传输所需要的系统等。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先把本课程中的关键的缩写词汇列表如下: (有印象,不要求记;在许多文献中大量应用) BIPM: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C/A 码:进入探测粗码(Coarse Acguisition of Clear Access) CR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y, Tokyo CV: Common View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25059 总课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预修要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以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运行及运行中的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国际投资关系: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要研究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世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从世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做作业、撰写论文。考试形式将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如遇计划课时增减,或使用不同教材,教学内容可作适当调整。 大纲正文 第一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学时:6学时本章阐述本章介绍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讲授要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及其对世界经济影响。 重点: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与生产力的历史性进步不可分离。 难点: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社会生产力

北斗授时终端现状概述

北斗授时终端现状概述 近些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渐崛起使得北斗授时终端应时而生。毫无疑问,北斗授时终端相关产业和方向的研究也必将会成为一大热门。 一、北斗授时终端简介 授时技术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短波授时、长波授时、网络授时和卫星授时。其中卫星导航授时因为其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广、全天时、全天候和设备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各类用户的青睐。 利用所接收导航信号解算的高精度时间信息综合实现了NTP、B码、PTP和串口等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的设备即为授时终端。 电力、金融、电信是与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它们对时间系统的同步性往往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之前我国在这些领域使用的都是美国GPS授时技术,不但受制于人,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北斗授时技术的快速发展,北斗授时产品目前正在逐步替代着GPS授时产品。 二、北斗授时原理 北斗授时根据其授时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向授时和双向授时两种。 1、单向授时 单向授时是由授时终端接收卫星信号,解算出基本观测量信息和导航电文信息,进而获得钟差修正本地时间,使得本地时间与UTC同步。当然,单向授时细分之下也可分为RNSS 单向授时与RDSS单向授时两种模式。鉴于文章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单向授时是北斗授时终端可以自主实现的一种定时功能。 2、双向授时 相对于单向授时而言,双向授时具有较高的授时精度。 首先,双向授时设备具备出站信号接收和应答发射入站信号的能力。它通过与地面中心站进行往返测量,由中心站获得授时终端与地面中心站的时间差值。这样它就可以避免授时终端天线位置误差、电离层/对流层改造残差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单向授时偏差。 授时终端发起授时申请,与地面中心站进行交互,向地面中心站发送定时申请,地面中心站计算其与授时终端的时间差,并通过出站信号播发给该授时终端,授时终端返回的正向传播时延信息T正向及出站电文获得的RDSS系统时间与UTC时间差值?T(GNT-UTC),修正本地时间使其与UTC时间同步完成双向授时。?TJST-UTC=T测量-T正向-T接收零值+?TGNT-UTC(5)。

世界经济长波分析论文.pdf

前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简要回顾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30年。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795至1825年。在此次上升期中,发端于英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了纺织和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纺织业增长最快,成为当时最为成熟的产业。由于生产力变革首先发生于英国,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1850至1873年。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当时的英国率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制造业的比重大幅攀升,成为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产业现代化运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这次上升期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实力接近并超过英国,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电气、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使电气、汽车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的升级,并最终把汽车工业培育成当时的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垄断财团成为当时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垄断财团的出现标志西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美国最早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转移,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进入资本主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时期。 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来源于更多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向“高、精、尖”和“轻、小、薄”方向发展。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相继进入国家垄断时,世界经济重心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上经济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同时,根据此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适时地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尽管在历次经济长波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进入上升期的起点不尽相同,但那些在经济长波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能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适时地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只有那些对本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的国家,才能抓住技术国际移转、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重新调整的机遇,加快本国生产组织和经济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历次经济长波中只有少数国家才能利用经济长波中的有利国际经济环境推动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正逐步形成 尽管学术界对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终点和第五次经济长波起点的时间尚有争议,但我们认为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 第一,从世界经济增长变化的时间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自1973年以来遭遇一系列事件,如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苏东集团解体等的冲击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停滞、80年代的低速经济增长和9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低速增长的时间已持续20多年,这个时间数字和长波下降期的时间数字基本相符,过去的20多年可以认为是第四次经济长波的下降期。但随着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逐渐好转,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期,即第五次经济长波的起始时期。 第二,生产技术和经济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基础技术创新,导致了一大批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国际转移的速度日益加快,与之相适应,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跨国垄断集团成为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形式。跨国垄断集团的产生使西方国家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基础技术创新“领头羊”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经济霸权”,并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全球为资源、生产和销售地点,进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从而推动长达近120个月的“新经济”增长,引发了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 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逐步改善,为技术和产业的国际转移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推行,国际经济交往的壁垒不断撤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日渐完善,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制度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协调制度的健全为经济长波的国际传递,特别是技术的国际转移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提供了条件,也为其他国家利用技术的国际转移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重新调整机遇来发展经济提供了基础。 第四,从世界经济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已初现端倪。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6年到200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1%,4.3%,4.6%,5%和4.7%,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增长相对平缓的时期。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出现了“增长性衰退”,增长率为2.2%,但2002年世界经济又有所恢复,增长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摘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精准授时;卫星定位;北斗系统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理论概述 (1) 第2章北斗系统 (2) 2.1北斗一号 (2) 2.2北斗二号 (2) 第3章授时分析 (3) 3.1基本概念 (3) 3.2授时原理 (3) 3.3北斗授时 (5) 第4章误差分析 (6) 第5章总结 (6) 参考文献 (8)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1.2 理论概述 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1)系统时间建立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在现代卫导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同步,需要一个准确、稳定和可靠的时间参考,这通常是以系统中的部分钟或全部的钟为基础。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一个系统时间来实现。其建立的概念和实现方法,直接影响到系统时间的好坏,进而影响到整个卫导系统中各个钟的同步。这个研究对系统中原子钟的选择与配置也有指导意义。 (2)系统时间与UTC协调方法 系统时间与UTC协调方法是授时所必要的。这需要研究国际标准时间到系统时间传递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授时准确度中的最要一环。 (3)系统钟的同步方法 这主要涉及到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控制方法,要研究相对论效应对星载钟同步的影响。比对测量和钟驾驭方法的研究是它的基础。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 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 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 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 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假设:1 经济人假设 2 稀缺性假定 3 国际无政府状态 4 不确定性 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 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 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 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5 金融全球化 6 科技全球化 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BPC电波授时编码

中国BPC电波授时编码 摘要: BPC电波授时编码特征于: 帧周期为20秒,每分钟包含三帧; 以秒脉冲宽度表示四进制数的0、1、2、3,以四进制数表示相应的“分”、“时”、“日”、“月”、“年”、“星期”等时间信息; 以帧标志表示帧所在的时间段,以缺少秒脉冲作为帧间隔和帧预告标志; 采用码位复用技术。 本编码克服了现有的时间编码帧周期过长的缺陷,接收一帧时间信息所用的最少时间由1分钟减少到20秒,提高了接收机效率,降低了对抗干扰的要求。 名词术语解释: 时间编码:以数字脉冲信号的方式对“分”、“时”、“日”、“月”、“年”、“星期”等时间信息进行编码。 方波秒脉冲:数字脉冲信号的波形为方波,其周期为1秒。 帧(即时间信息帧):一组包含“分”、“时”、“日”、“月”、“年”、“星期”等时间信息和必要的校验标志位的编码(或代码)。 帧周期:一帧的起始到下一帧的起始所用的时间。 背景技术: 电波授时是将高精度原子钟导出的精确时间信息,用时间编码方式,通过无线电发射装置以低频(20KHz—100KHz)无线电波进行传播,用户端利用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并解调以恢复时间编码,再经过微处理器对编码进行解码得到精确时间信息。目前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电波授时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民航,铁路以及个人计时器等各个领域。 电波授时所采用的时间编码是影响时间信息传播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接收装置制造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现有时间编码包括DCF(德国),MDF(英国),WWVB(美国),JJY/JG2AS(日本)等。这些时间编码的共同特征是:以方波秒脉冲形成时间编码;以脉冲前沿标志1秒的起始;以不同的脉冲宽度(即方波脉冲信号持续时间)表示二进制数的1或0;以二进制数表示“分”、“时”、

BPL长波授时信号发播控制方法的研究

BPL长波授时信号发播控制方法的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依托中科院“BPL长波授时系统现代化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主要在BPL长波授时信号发播控制方面依据项目研制要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研究和技术支持。虽然GPS被广泛应用,但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BPL在授时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原BPL采用电子管发射机,改造后系统将采用固态发射机,增加数字发播、时码发播和自主授时功能。 本论文首先对BPL授时信号发播控制系统作了简要介绍。对电子管发射机发播脉冲信号形成方法、发播控制定时器触发脉冲产生方法、BPL发播脉冲时刻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对固态发射机定时触发脉冲产生方法、固态发射机罗兰-C 脉冲信号时刻控制方法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BPL授时发播脉冲时刻控制方法:即用发射机定时器产生的1PPS秒信号跟踪发播控制钟房标准1PPS秒信号,由对BPL发播信号精确定标确定的跟踪测量数据,相应调整固态发射机定时器相位微调器(LPA),就可实现对BPL发播信号时刻精确控制。 数字调制技术是BPL时码发播和自主授时的基础。对BPL采用的脉位(PPM)数字调制方法、“Eurofix”数字调制和编码技术进行了介绍;对BPL时码发播和自主授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BPL时码发播和自主授时发播脉冲时刻标注发播数据采集方法。授时信号精确控制的前提建立在授时发播信号精确定标的基础之上。 论文对原BPL授时发播控制信号的定标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XN-BPLT固态发射机作为测量平台对接收机时延精确测量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BPL授时发播信号精确定标精度和提高用户接收机定时精度。对BPL发播控制精度进行分析估算,结果表明:BPL授时信号发播控制精度满足BPL技术改造项目对

基于GPS-BDⅡ代的精密授时技术研究与实现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目录 1 概述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授时技术发展史 (2) 1.2.1 短波授时技术 (2) 1.2.2 长波授时技术 (3) 1.2.3 网络授时技术 (3) 1.3 卫星授时系统 (5)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6) 2 卫星授时理论基础 (7) 2.1 授时技术特点 (7) 2.1.1 GPS授时技术特点 (7) 2.1.2 BDS授时技术特点 (9) 2.2 伪距的测量 (11) 2.3 卫星信号组成及特性 (12) 2.3.1 伪随机码及其特性分析 (13) 2.3.2 QPSK调制方式及其特点 (13) 2.3.3 导航电文 (15) 3 授时的关键技术 (20) 3.1 误差主要来源 (20) 3.1.1 与卫星有关误差 (21) 3.1.2 信号传播相关误差 (23) 3.1.3 接收机相关误差 (25) 3.2 相关误差解决方法 (26) 3.2.1 卫星相关误差修正 (26) 3.2.2 传输时延误差修正 (31) 3.2.3 接收机授时电路时延修正 (37) 3.3 BD/GPS双模授时技术 (38) I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3.4 秒脉冲模型建立 (39) 4 授时系统设计与实现 (42) 4.1 主要功能与技术指标 (42) 4.1.1 主要功能 (42) 4.1.2 主要技术指标 (42) 4.2 授时总体方案设计 (42) 4.2.1 授时硬件功能设计 (42) 4.2.2 授时工作流程 (43) 4.3 授时模块外围设计 (44) 4.3.1 供电模块 (44) 4.3.2 复位模块 (45) 4.3.3 天线接口及检测电路 (46) 4.3.4 通信接口 (48) 4.4 授时系统软件处理 (49) 4.4.1 信号及数据处理分析 (50) 4.4.2 授时数据接口协议 (52) 5 实验结果分析 (54) 5.1 授时信息的读取 (54) 5.2 授时精度测试系统建立 (54) 6 总结与展望 (56) 6.1 工作总结 (56) 6.2 展望 (56) 参考文献 (58)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62) 致谢 (64) II

BPC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的建立2

BPC 低频时码授时实验系统的建立 吴贵臣 (中国科学陆军陕西天文台西安临潼) 一、概述 我国的长、短波授时体系满足了很多方面的时频应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愈来俞显得不足。其中明显的两个问题是:授时信号不含时间和日期的数字信息,限制了技术自动系统的使用;用户设备的价格也限制了广大用户的使用。国际电信联盟(ITU—R)一直倡导时码技术的应用,我们针对我国时频资源的现状,进行了授时系统的扩展的研究,其中之五是扩展长波时码授时系统。1994年8月完成了民用低频授时台的可行性预研。1995年初,作为“国家授时系统”的子项目之一,申请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未果。1996年争取以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始工程设计与实施。其间经过漫长的申请道路,1997年3月,国家无委办公室批准使用LF频率的申请。1997年底专门研制的大功率全固态长波发射机运至装机现场,并于1998年5月系统联调成功。 相对于本来就有低频时码发射,在卫星授时先进、普及,然而对低频时码授时产生了新的热情的美国和日本,这次我们走在了前面:美国WWVB电台升级改造计划1997年实施,1999年完成;日本重建JGZAS低频台,1999年6月10日发播。 二、系统设计 1.台站位置 陆基长波授时系统(载频在40——80KHZ)用单台覆盖很大的区域,因此要有较大的功率,因为波长很长,故天线系统相对庞大。这决定了系统要用较大的造价。考虑到:(1)我国原BPL授时系统设备有较大冗余;(2)用户设备中电子器件已有较大进步,整机有较强的保持能力,无需每天多次校准;(3)BPL台位于我国版图中部,适宜以单台覆盖最大面积。故决定在原BPL台基础上进行利用扩展。利用原BPL天线系统,下加双掷高压开关,使二系统分时工作。这样可大大地降低系统造价。存在的问题是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可考虑用充分研究电波传播特点,优化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的方法加以弥补。因此,台站位置就定于陕西渭北高原之蒲城。 2.频率选择 频率选择要尊重国家和国际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则和规定。由于规则的不完善、不全面给频率选择带来困难。按国家无委要求,频率要选在70KHZ以下,而已知的天线固有参数又支持向频率高端选择。天线效率要考虑,天线和发射机末端适配的可能性也必须考虑。根据实则,天线的输入阻抗Z in =1.82—j88.98, 自谐频率在f r =117.5KHZ。在f o =60KHZ时,天线阻抗呈现很小的直流电阻和很大 的容性电抗。要仔细设计发射机末端的调配网络和馈电系统,以保证较小的损耗而获得最大的效率。最后在无委的建议下,在60-70KHZ之间,频率选择了68.5KHZ。 3.功率和和发射机 天线辐射功率取决于典型用户对一定距离上的辐射声强的要求。所选频率的授时信号的传播依赖空间波(天波)和地波的综合效果。其基本模式是地波和一跳天波。在一跳天波可能到达的最大距离2000—2500KM的距离上,一般无线电

经济周期的类型

经济周期的类型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经济周期的长短,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钦周期。 基钦周期又称”短波理论”。1923年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他在1923发表的《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把这种2到4年的短期调整称之为“存货”周期,人们亦称之为“基钦周期”。 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发现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两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到4年一次的短周期,所以短周期又称为“基钦周期”。 A·汉森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07~1937年间共有37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为3.51年。 经济学家熊彼特把这种短周期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一种方法,并用存货投资的周期变动和创新的小起伏,特别是能很快生产出来的设备的变化来说明基钦周期。他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有的学者认为,短周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适应性的波动。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结婚、出生、死亡等统计时开始注意到经济事物存在着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他认为,存在着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运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他又指出,危机好像疫病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内这种周期波动是可以被预见或采取某种措施缓和的,但并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认为,政治、战争、农业欠收以及气候恶化等因素并非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它们只能加重经济恶化的趋势。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 朱格拉周期一般从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看出。对设备投资占GDP的名义上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投资收益指总资本付息前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的收益率减掉有利息负债利息率或金融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度》论文中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IEEE1588 PTP 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可

IEEE1588 PTP 同步时钟在电力系 统应用的可 IEEE1588(PTP)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可行性方案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况,对目前电力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时间同步方案作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并指出目前电力系统中所采用的时间同步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发电厂作为一个应用实例,结合 IEEE1588(PTP)协议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IEEE1588(PTP)时间精确同步协议的应用方案。在综合各种理论分析和方案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并指出在电力系统中采用IEEE1588(PTP)时间同步标准作为时间同步方案是可行也是可取的。一、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基本概况电力系统是时间相关系统,无论电压、电流、相角、功角变化,都是基于时间轴的波形。近年来,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相继并网运行,大区域电网互联,特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发展。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自动化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时间同步,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运行,以满足事件顺序记录(SOE)、故障录波、实时数据采集时间一致性要求,确保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性,以及电网事故分析和稳定控制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及其可靠性。未来数字电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会更高。目前,电力系统中的时间同步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要求对时的每套系统都配置一套独立的时钟系统,通常选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结果使电力企业、电厂、变电站的楼顶天线林立。由于处理方式、接口标准不统一,这些时间接收系统相互间不通用、无法互联,更不用说形成互为备用,而且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无法保证,过于依赖于GPS。为了逐步实现全电网的统一时间,有必要在发电厂、变电站、控制中心、调度中心建立集中和统一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而且要求该系统能基于不同的授时源建立时间同步并互为热备用。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成立电力系统动态监测与时间同步工作组,目前正加紧《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以规范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运行。目前,中国电力行业通常使用的是北京时间。协调世界时间(UTC)加8h后,转换为北京时间。本文中的时间同步概念,就是通过接收

GPS服务授时系统技术建设方案

GPS服务授时系统产品技术建设方案 二〇一二年二月

技术简介 授时系统的时钟同步也叫“对钟”。要把分布在各地的时钟对准(同步起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钟,可用一个标准钟作搬钟,使各地的钟均与标准钟对准。或者使搬钟首先与系统的标准时钟对准,然后使系统中的其他时针与搬钟比对,实现系统其他时钟与系统统一标准时钟同步。所谓系统中各时钟的同步,并不要求各时钟完全与统一标准时钟对齐。只要求知道各时钟与系统标准时钟在比对时刻的钟差以及比对后它相对标准钟的漂移修正参数即可,勿须拨钟。只有当该钟积累钟差较大时才作跳步或闰秒处理。因为要在比对时刻把两钟“钟面时间对齐,一则需要有精密的相位微步调节器会调节时钟用动源的相位,另外,各种驱动源的漂移规律也各不相同,即使在两种比对时刻时钟完全对齐,比对后也会产生误差,仍需要观测被比对时钟驱动源相对标准钟的漂移规律,故一般不这样做。在导航系统用户设备中。除授时型接收机在定位后需要调整1PPS信号前沿出现时刻外(它要求输出秒信号的时刻与标推时钟秒信号出现时刻一致),一般可用数学方法扣除钟差。 时间同步的另一种方法是用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息。即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时间标准.然后由授时型接收机恢复时号与本地钟相应时号比对,扣除它在传播路径上的时延及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实现钟的同步。随着对时钟同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无线电波授时的方法,开始用短波授时(ms级精度),由于短波传播路径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天波有一次和多次天波,地波传播距离近,使授时精度仅能达到ms级。后来发展到用超长波即用奥米伽台授时,其授时精度约10μs左右,后来又用长波即用罗兰C台链兼顾授时,其授时精度可达到μs,即使罗兰C台链组网也难于做到全球覆盖。后来又发展到用卫星钟作搬钟。用超短波传播时号.通过用户接收共视某颗卫星,使其授时精度优于搬钟可达到10ns 精度。看来利用卫星授时是实现全球范围时钟精密同步的好办法,只有利用卫星,才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超短波传播时号;用超短波传播时号不仅传递精度高,而且可提高时钟比对精度,通过共视方法,把卫星钟当作搬运钟使用,且能使授时精度高于直接搬钟,直接搬钟难于使两地时钟去共视它。共视可以消除很多系统误差以及随时间慢变化的误差,快变化的随机误差可通过积累平滑消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