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想要养好娃娃鱼,你知道你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吗?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娃娃鱼养殖方法,以供参阅。

娃娃鱼养殖方法

娃娃鱼其实本名叫做大鲵,但是因为娃娃鱼这个名字因为更亲切,现在已经比大鲵更广为人知。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从前人们听到大鲵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以下为大家全方位介绍大鲵的特性:养殖条件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日常管理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质调节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温度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放养密度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

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饲养技巧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防偷防逃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病害防治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生活习性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形态特征两栖脊索动物,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最近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

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生长繁殖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分布范围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吉林、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1.娃娃鱼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娃娃鱼产卵用。

2.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娃娃鱼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娃娃鱼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3.娃娃鱼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娃娃鱼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娃娃鱼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4.当发现娃娃鱼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娃娃鱼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一是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二是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娃娃鱼患处的血液,致使病娃娃鱼病情

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

娃娃鱼的形态特征

成体: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mm,头体长310~585mm,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cm以上。头大扁

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头宽为头体长的l/5~1/4;吻端圆,外鼻孔小,近吻端,鼻间距为眼间距的l/3或l/2;眼很小,无眼睑,位背侧,眼间距宽;口大,口后缘上唇唇褶清晰;犁骨齿列甚长位于犁腭骨前缘,左右相连,相连处微凹,与上颌齿平行排列呈一弧形;舌大而圆,与口腔底部粘连,四周略游离。

躯干粗壮扁平,颈褶明显,体侧有宽厚的纵行肤褶和若干圆形疣粒,腋胯部间距约为全长的1/3,有肋沟12~15条。

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间距相隔6个肋沟左右;肢体后缘有肤褶,与外侧指、趾缘膜相连;指4个,指长顺序为2、1、3、4;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第四指及第三、四、五趾外侧有缘膜;显得极为宽扁;蹼不发达,仅趾间有微蹼。尾长约为头体长的一半,尾高为尾长的1/3~1/4,尾基部略呈柱状,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高而厚,尾腹鳍褶在近尾稍处方始明显,尾末端钝圆。肛孔短小成短裂缝状;雌性的肛周皮肤光滑,雄性沿肛裂两侧形成疣粒状;繁殖季节期间雄性肛部肛肿。雄性全长510mm 时,睾丸长、宽、高为66.5×14.0×8.5mm,色乳黄。采于陕西洋县的雌鲵全长465mm的个体,卵巢内卵的直径为4.5mm,呈乳黄色。

体表光滑

湿润;头部背腹面小疣粒成对排列;眼眶周围的疣粒排列较为整齐,更为集中,头顶和咽喉中部及上、下唇缘光滑无疣,眼眶下方、口角后及颈侧疣粒排列成行;体侧粗厚的纵行肤褶明显,上、下方之疣粒较大;其他部位的皮肤较光滑。全长160mm幼鲵,体侧的肤褶及疣粒均不明显。

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以棕褐色为主,其变异颜色有暗黑、红棕、褐色、浅褐、黄土、灰褐和浅棕等色。背腹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或深褐色的各种斑纹,也有斑纹不明显的。幼体与未达性成熟的次成

体的体色均较淡,以浅褐色为主,且有分散的小黑斑点;腹面色较浅;四肢外侧多有浅色斑。在湖北宜昌地区发现的白化个体,体尾均为银白或金黄色。

第二性征: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骨骼:头骨宽扁;前颌骨2,鼻突短与额骨不相触;额骨不入鼻孔;鼻骨左右相触;无泪骨和隔颌骨;有前额骨;翼骨宽大与颌骨间距小;顶骨前端与前额骨相连;有耳柱骨,无耳盖骨。下颌的隅骨与前关节骨不愈合;犁骨前缘有1横列犁骨齿,排列呈长弧形,属幼体替换齿类型,靠近颌缘并与上颌齿平行排列,位于犁腭骨前缘。舌弧由角舌软骨、上舌软骨和基舌软骨构成,角舌软骨与上舌软骨不愈合;鳃弧3~4对,第一对角鳃与上鳃骨分界明显,未骨化,第二对鳃弧的角鳃和上鳃骨均骨化;第三对(第四对)细弱,远端与咽鳃软骨相连。椎体双凹型,有残留之脊索,寰椎后脊神经均从椎间孔穿出;肋骨单头;从第三或第四尾椎开始无尾肋骨;有“Y”形前耻软骨

卵:卵呈圆球形,卵径5~8mm,连同卵外胶膜直径15~17mm;卵在卵带内形成念珠状,带内每两粒卵之间相隔约10~20mm。卵刚从母体产出时为乳白色;卵外胶膜吸水后膨胀,呈透明状。

幼体:受精卵在水温14~21℃条件下,约经38~40天孵化;水温升高可在33~35天孵化,水温下降时可在68~84天孵化。刚孵出的幼体体长25~31.5mm,体重0.3g,无平衡枝,外鳃3对,呈桃红色,体背部及尾部褐色,体侧有黑色小斑点;腹面黄褐色,两眼深黑色。7~8天后体呈浅黑色,全长33~37mm;前肢芽棒状,开始有指的分化,后肢短棒状,尖端圆球形;14天左右,体呈暗褐色,但腹面仍为黄褐色,前肢已分化出4个指,后肢开始分叉;28天时全长43mm左右,此时卵黄消失,能游泳和摄食;全长170~220mm时外鳃消失。观察西北大学生物系保存的30余尾幼体标本,全长在140mm之内的幼鲵全部有鳃孔。1尾全长215mm者,仍有鳃孔;另一尾全长仅178mm 者,鳃孔已消失。这说明大鲵幼体身体的长度与鳃孔的消失有一定变

异。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最正确的娃娃鱼饲养方法 想要养好娃娃鱼,你知道你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吗?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娃娃鱼养殖方法,以供参阅。 娃娃鱼养殖方法 娃娃鱼其实本名叫做大鲵,但是因为娃娃鱼这个名字因为更亲切,现在已经比大鲵更广为人知。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从前人们听到大鲵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以下为大家全方位介绍大鲵的特性:养殖条件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日常管理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质调节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温度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放养密度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

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娃娃鱼的养殖方法 娃娃鱼,因其种苗较易采集,适应能力强,因此便于饲养。下面大家就随店铺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娃娃鱼养殖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娃娃鱼的经济价值 娃娃鱼肉质细嫩肥腴,滋味鲜美,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素为筵上奇珍异品。在港澳和海外市场上视为珍稀名贵补晶。它的药用价值更高,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主治贫血、神经衰弱、血虚脾弱、关节炎等症。 娃娃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体大扁乎,最大的个体,全长可长到2米左右,一般在50厘米左右。躯干粗壮。头部宽阔扁平,吻端圆。鼻孔很,在吻端接近唇的地方。眼非常小,在头的背方,没有眼睑。口很大,口内有齿,齿细小尖利。四肢和指、趾都很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末端钝圆,无爪。尾短,约等于全体的1/3,尾的后端很侧扁,有鳍状物。皮肤较光滑,头部的背腹面有疣粒。白颈侧到体侧有显著的皮肤褶。生活时体为棕褐色,背面有深色大黑斑,腹面色较浅,指、趾端棕黄色。 (二)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河边石洞及冷水性小溪沟中,以冒水泉洞中最多。喜栖息于有洄流水的洞穴中。洞口稍比躯体大一点,洞内较平坦或有细沙。娃娃鱼一般头向洞外,等待食物和防御敌害,故有“娃娃鱼喜食自来食”之说。 娃娃鱼怕光,白天行动呆滞,夜间非常活跃,往往爬出洞外寻找食物。冬天不完全“冬眠”。只是深居洞穴和深水中,较少活动。一般4月份开始外出觅食,以傍晚出来较多;在异常炎热的气温下,白天也偶尔出洞活动。 娃娃鱼生命力强,耐饥饿,几个月不喂食也不致饿死。被捕捉后,如管理不善,往往不吃东西,甚至反吐,但如环境适宜,身体没有受

伤,静养几天后,即可恢复采食。 (三)娃娃鱼的食性 娃娃鱼属肉食性动物,常见的天然食物有螃蟹、鱼类、蛙类、蛇类、小甲鱼、水鸟、水生昆虫等。在饥饿时,也会残食体小的同类。人工养殖时,可以鸡肠、羊肠、肉、蚯蚓、鸡蛋等为主食。 娃娃鱼养殖方法 (一)娃娃鱼养殖基本条件 1.充足冷水性水源 人工养殖娃娃鱼的水域,必须具有冷、清、流的特点,水温变化范围10—18℃,最高水温不宜超出20℃。 2.建造饲养池 建池地点可选在娃娃鱼产地,依山傍水,就山开洞,洞前依地形砌一长方形活动场地,溪水从中穿越而过。在非产地建池,如能建在鱼池边尤为理想。从池底向下挖深,中部挖一沟渠,沟渠两侧为相对的两道窑洞式的“卧室”,沟渠底部注水端向排水端稍有倾斜。边坡为台阶式,使娃娃鱼能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栖息和活动。“卧室”的顶部和地下装接水管,分别按上洒水和冒水喷头。室内堆垒一些卵圆形石块,所留缝隙略大于娃娃鱼体。在整个饲养池上方,搭置瓜棚或葡萄架。这样上有植物遮荫,室顶有淋水,地下有冒水,周围有鱼池的渗水,给娃娃鱼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充足且适口的动物饲料 娃娃鱼的饲料调配,必须符合其食性。成体可以蛙类、蚯蚓等为主食,冬季活饵料难以满足时,可辅之以肉类;幼体以大型昆虫、小虾为主食,冬季可适量投喂蚯蚓。 (二)采集运输 为了保护资源,应掌握好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及采集的个体大小。 一般5—9月为娃娃鱼繁殖季节,采集应安排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夜间采集效果最佳。可两人配合,一人持手电或火把照明,一人用手紧紧卡住娃娃鱼腋下,迅速放入容器。娃娃鱼性凶猛,齿锐利,如不慎被咬,应迅速将其放回水中。为减少伤亡,严禁用钩、叉等渔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娃娃鱼是一种有趣又可爱的水族动物,它们受到众多水族爱好者的喜爱,既是一种好看的装点,又是一种秀美的植物。要正确饲养娃娃鱼,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一些娃娃鱼饲养的基本方法: 一、水的准备 要把水准备好之后,才能把娃娃鱼放入水中,以保护娃娃鱼的健康。娃娃鱼喜欢温度宜人的水,水温适宜在20-26摄氏度之间,水质应该接近中性,pH值为7.0-8.0。同时,水质也要定期检测,如水中磷酸盐、氨氮、水质质量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二、清洁环境 在饲养娃娃鱼的过程中,要定期清理环境,把娃娃鱼的粪便及时清理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娃娃鱼的健康。此外,要注意水池中鱼类的密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有利于娃娃鱼正常活动及生存。 三、喂食 娃娃鱼的食物大多是小鱼、虾和藻类,它们也可以吃干、冷冻、活的食物,不过要控制它们的摄入量,并且在定时定量的基础上提供饲料,在给娃娃鱼喂食的时候,应该注意把饲料均匀洒入水中,以便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营养,从而增加每一只娃娃鱼的饲养效果。 四、隔离 在娃娃鱼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娃娃鱼的传染病防治,如果有发现娃娃鱼身上有可疑症状,要立即将它们隔离开来,及时给予治疗,以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五、活动 娃娃鱼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放入水草、珊瑚和大理石,这样可以增加它们的活动面,也可以增加它们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增加它们的游动机会,以增加它们的生活乐趣,使娃娃鱼健康快乐的活着。 饲养娃娃鱼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尽管它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让它们健康快乐的活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文所介绍的这些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来饲养娃娃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娃娃鱼的饲喂方法 娃娃鱼的温度与光照要求

娃娃鱼的饲喂方法娃娃鱼的温度与光照要求 娃娃鱼本名叫做大鲵,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人们听到娃娃鱼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以下为大家介绍娃娃鱼的饲喂方法,以及娃娃鱼的温度与光照要求等内容。 一、娃娃鱼的饲喂方法 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娃娃鱼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娃娃鱼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 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C,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二、池塘的水质调节 养殖娃娃鱼应经常保持娃娃鱼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

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三、娃娃鱼的温度与光照要求 娃娃鱼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娃娃鱼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娃娃鱼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另外,娃娃鱼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四、娃娃鱼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娃娃鱼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在成鲵阶段考虑娃娃鱼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 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 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五、娃娃鱼的饲养技巧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 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其实本名叫做大鲵,但是因为娃娃鱼这个名字因为更亲切,现在已经比大鲵更广为人知。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从前人们听到大鲵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以下为大家全方位介绍大鲵的特性: 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 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 微光或无光均可。 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 饲养技术' title='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src="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519005493.html,/uploads/allimg/140908/095Q555S -0.jpg" />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摄氏度,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质调节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

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温度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 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 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 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 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 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 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 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 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 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 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日常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