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 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0.1.1 狭义的指数指反映复杂总体多种要素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 相对数 。 10.1.2 按研究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 个体指数 和 总指数 两种。 10.1.3 按指数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 数量指数 和 质量指数 。 10.1.4 编制总指数时,依据所选用的权数以及加权的形式不同,计算方法主要有 加权综合法 和 加权平均法 。

10.1.5 按各指数对比的方式不同,指数数列可分为 定基指数 数列和 环比指数 数列。 10.1.6 在统计实践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是采用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法 编制的。 10.1.7 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各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各种商品价格及商品销售量,公式q p q p 1

1

1

∑∑-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价格的涨跌变动对销

售额影响的绝对数额。

10.1.8 货币购买力指数可以用来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它的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倒数。

10.1.9 在统计分析中,将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数量上存在严格的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 指数体系 。

10.1.10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一般是采用 加权调和平均法 法编制的。

10.1.11 已知某地货币工资上涨10.4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则实际工资指数为105.1% 。

10.1.12 指数体系的表现形式表明,若干因素指数的 乘积 应等于总变动指数,若干因素的影响差额 之和 应等于总体变动实际发生的总变差。

10.1.13 总指数 指数能综合反映复杂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 10.1.14 价值总量的两因素分析,在指数体系上表现为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因素指数的 乘积 。

10.1.15 在进行价值总量的两因素分析时,最常用的指数体系是按照数量指数采用 拉氏指数 (或基期加权综合法)法,质量指数采用 派氏指数 (报告期加权综合法)法编制的。 10.1.16 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20%的商品,则价格指数为 125% 。 10.1.17 若f 代表职工人数,x 代表工资水平,∑∑∑∑f f x f f x -

1

1

1

1

1

可以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

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实际影响的绝对量。

10.1.18 价值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在指数体系上表现为被研究现象总变动指数可以分解为 三个或三个以上 因素指数的乘积。

10.1.19 在平均数指数体系中,通常在编制关于权数结构f f 的指数时,引入变量值x 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 基期 。

10.1.20 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0.2.1 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C )

A .产品产量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指数

C .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10.2.2 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的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

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C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派氏价格指数

10.2.3 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的价格及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及商品销售量,运用公式1010

1()()

p p q q k p q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B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马歇尔—埃奇沃斯价格指数

C .派氏价格指数

10.2.4 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各种商品的价格及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各种商品价格及商品销售量, 公式的计算结果能说明由于价格的涨跌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数额是 ( C )

A .q p q p 0

1

∑∑- B .q p q p 0011∑∑- C .q p q p 1

011∑∑-

10.2.5 按指数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 ( A )

A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B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10.2.6 已知某企业产品产量减少12.82%,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降低了10%,原材料

价格下降了 5.88%,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原材料总费用额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 ( A )

A .下降了26.15%

B .下降了28.7%

C .下降了71.3%

10.2.7 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三者的关系可表述为 ( A )

A .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可变组成

C . 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可变组成指数

10.2.8 若f 代表职工人数,x 代表工资水平,可以反映职工人数结构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的指数是 ( C )

A .011

11

1

x f x f f

f

∑∑∑∑ B .∑∑∑∑f

f x f

f x 0

1

1

1

C .∑∑∑∑f

f x f

f x 0

1

1

10.2.9 若f 代表职工人数,x 代表工资水平,可以反映职工人数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的指数是 ( B )

A .∑∑∑∑f f x f f x 0

1

1

1

B .010

0x f x f ∑∑ C .∑∑∑∑f

f x f f x 1

1

1

1

1

10.2.10 我国在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C )

A .基期加权综合法

B .报告期加权综合法

C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法

10.2.11 某工厂产品产量增长20%,单位成本上升5%,则产品总成本增长 ( B )

A .25%

B .26%

C .18%

10.2.12 已知某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10%,销售量指数为105%,则其价格指数为 ( A )

A .104.76%

B .5%

C .115.5%

10.2.13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为130%,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0%,则工资水平固定构成指数为 ( B )

A.17% B.144.44% C.117%

10.2.14 在平均数指数体系中,编制关于变量值水平x的指数时,通常引入的同度量因

(A )

A.f/∑f B.f C.∑f

10.2.15 对于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商品的价格报告期比基期下调使销售额减少了20万元,又由于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上升使销售额增加了45万元,所以,价格与销售量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A )

A.增加了25万元B.增加了45万元C.减少了20万元

10.2.16 某商场商品销售额报告期与基期的相同,报告期商品的价格比基期上涨10%,那么报告期商品的销售量比基期(C )

A.减少了10% B.增加了11% C.减少了9%

10.2.17 按研究的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B )

A.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C.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10.2.18 编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B )

A.基期加权综合法B.加权调和平均法C.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法

10.2.19 根据同一数据,分别采用基期加权综合法、报告期加权综合法以及交叉加权综

合法编制总指数,其中用交叉加权综合法编制的指数(C )

A.最大B.最小

C.介于基期加权综合法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法的计算结果之间

10.2.20 若要使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这一关系在总指数数列中成立,必须具备(B )

A.环比指数、定基指数都是不变权数

B.环比指数、定基指数都是不变权数并且都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C.环比指数、定基指数都是可变权数并且权数相同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0.3.1 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有(ABC )

A.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劳动效率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

10.3.2 编制总指数时,依据所选用的权数以及加权的形式不同,计算方法有(ABCD )

A.基期加权综合法B.报告期加权综合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加权调和平

均法

10.3.3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有(ABC )

A.基期加权综合法B.报告期加权综合法C.交叉加权综合法D.移动平均法

10.3.4 按研究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BC )

A.简单指数B.个体指数C.总指数D.加权指数

10.3.5 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三者的关系可表述为(AD )

A.可变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可变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C.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可变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可变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10.3.6 按各指数权数选择不同,指数数列可分为(AB )

A.不变权数指数数列B.可变权数指数数列C.定基指数数列D.环比指数数列

10.3.7 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基期加权综合法编制的指数有(ABC )

A.工业产品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

C.农副产品收购量指数D.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0.3.8 某企业甲种产品报告期的销售价格为基期的125%,这一指数属于(AD )

A.个体指数B.总指数C.数量指数D.质量指数

10.3.9 用加权平均法编制总指数时,根据选用的权数以及加权的形式不同,可进一步

分为

(AB

C )

A.加权算术平均法B.加权调和平均法C.固定加权平均法D.加权综合法

10.3.10 加权综合法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编制总指数时,因同度量因素不同,具体又可分为(ABD )

A.基期加权综合法B.报告期加权综合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交叉加权综合法

10.3.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据编制的范围不同,进一步可分为(ACD )

A.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工业生产指数

C.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12 某产品的生产费用2008年为200万元,比2007年多支出20万元,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2008年比2007年平均降低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11.11% B.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5%

C.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16.96% D.因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10.53万元

10.3.13 下列等式关系中,成立的有(ABCD )

A.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

B.实际收入指数=货币收入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

C.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货币购买力指数=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14 下述观点中正确的有(AC )

A.在个体指数数列中,存在着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的关系

B.在个体指数数列中,不存在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的关系

C.在总指数数列中,通常不存在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的关系

D.在总指数数列中,环比指数的连乘积一定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

四、判断改错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 √ ”。在你认为错误的地方和题后括号内打“ × ”,并在其正下方写出正确的答案来)

10.4.1 统计总指数反映的是总体的总变动、综合变动,而不是总体内的单一变动。( √ )

10.4.2 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可以综合反映零售市场商品价格总变动方向以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量。 ( ×,以及变动幅度 )

10.4.3 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总指数中起媒介作用和权数作用。 ( √ )

10.4.4 派氏指数是指在计算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量固定在基期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数。 ( ×,固定在报告期 )

10.4.5 实际应用中,计算质量指数通常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权数。

( √ )

10.4.6 同一资料,分别采用基期加权综合法与报告期加权综合法编制物价指数,其结果及经济含义均有差异。 ( √ )

10.4.7 一般来说,在销售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交叉加权综合法来编制物价地区性指数是比较合理的。 ( √ )

10.4.8 若商品销售价格上升10%,销售量减少10%,则商品销售额不变。 ( ×,销售额下降1% )

10.4.9 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编制的价格指数,若依据的是非全面资料计算总指数,与

采用报告期加权综合法编制的价格指数在结果的实际意义上有一定差异。 ( √ )

10.4.10 一般来说,用交叉加权综合法编制出来的指数,其结果会介于基期加权综合法

和报告期加权综合法的计算结果之间。 ( √ )

10.4.11 若f 代表职工人数,x 代表工资水平,指数

010

f x f

x ∑∑可以反映职工人数的变动

对工资总额的影响。 ( √ )

10.4.12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一般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法编制。 ( ×,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编制 )

10.4.13 在指数体系中,通常个体指数之和等于总指数。(×,个体指数之和不等于总指数)

10.4.14 在指数关系中,有: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 ( √ )

10.4.15 在统计实践中,从现实的经济意义考虑,编制销售价格指数一般选用基期的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一般选用报告期的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10.4.16 实质上,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指数的公式是报告期加权综合法计算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形式。 ( √ )

10.4.17 当销售量上升时,销售额指数一定大于100%。

(×,销售额指数不一定大于100%。销售额具体的变动方向,还需考虑价格的变动情况 )

10.4.18 职工的货币工资都上涨了,那么职工实际工资指数一定大于100%。

( ×,职工实际工资指数不一定大于100%。职工实际工资指数的大小,还需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情况)

10.4.19 按编制指数的方法论原理不同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个体指数也是一种加权指数。( ×,个体指数属于简单指数)

10.4.20 在个体指数数列中,通常有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的关系。

√)

五、简答题

10.5.1 什么是统计指数,它有何作用?

答: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数指一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的指数指反映复杂总体多种要素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 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2) 指数可以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

(3) 指数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趋势。

10.5.2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答: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如下分类:

按研究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编制指数的方法论原理不同,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按指数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按反映的时态状况不同,指数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按编制指数数列时指数所选用的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按编制指数数列时指数选用的权数不同,指数可分为可变权数指数和不变权数指数。

10.5.3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统计指数中有何作用?

答:指数理论中,通常将引入的使复杂现象同度量化的媒介因素(在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分母处于相同水平的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它在编制指数中不仅起到同度量的作用,还起到权数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权数。

10.5.4 简述基期加权综合法与加权算术平均法在计算数量指数时的区别与联系。

答:用基期加权综合法编制数量总指数时,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的水平上来计算指数,这种方法编制的综合指数又称为拉氏指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数量指数时,是以个体指数为变量值,以一定时期的总值数据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算术平均计算总指数。

区别与联系:实质上,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指数的公式是基期加权综合法计算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加权平均法既可以使用全面资料,也可以使用非全面资料。如果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数量指数时使用的是全面资料,个体指数与基期总值数据之间存在严格的应关系,其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基期加权综合法的完全相同。若依据的是非全面资料计算总指数,其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基期加权综合法的有一定差别。

10.5.5 简述报告期加权综合法与交叉加权综合法在计算价格指数时的异同。

答:用报告期加权综合法编制价格总指数时,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的水平上计算指数,这种方法编制的价格指数又称为派氏价格指数;用交叉加权综合法计算价格指数时,引入的同度量因素就是相应指标的基期水平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值,这种方法编制的价格指数又称为马歇尔—埃奇沃斯价格指数。

异同:依据同一资料,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综合反映价格的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但是,因两种方法采用的同度量因素不同,计算的结果有时差异很大。经济学家们认为,因为选用的权数的原因,用报告期加权综合法计算的物价指数比实际的指数偏低,用交叉加权综合法计算价格指数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另外,在编制物价地区性指数

时,在销售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交叉加权综合法来编制物价地区性指数比较合理。

10.5.6 简述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答:在统计分析中,将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数量上存在严格的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构建指数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多种因素的变动对经济总体变动的影响情况。

10.6.7 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有何区别?

答:在统计分析中,将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数量上存在严格的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指数数列,指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综合变动情况的一系列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所组成的序列。

两者的特点及编制的目的各不相同。指数体系中各指数之间存在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彼此可以相互推算。指数数列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构建指数体系的目的是为进行因素分析服务的,而编制指数数列目的是要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发展变动的趋势。

10.5.8 简述指数数列的概念及种类。

答:指数数列,指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综合变动情况的一系列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所组成的序列。

指数数列,按各指数对比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数列和环比指数数列;按各指数权数选择不同,指数数列可分为不变权数指数数列和可变权数指数数列。

六、计算题

销售额变动方向及变动原因。

解:

(1)计算价格总指数

1101

26784

118.137%22672

p p q k p q

=

=

=∑∑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01

00

22672

99.178%22860

q p q k p q

=

=

=∑∑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分析销售额变动方向及变动原因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01

10

1

1

11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01010110

011∑∑∑∑∑∑-+-=-

有,267842678422672228602267222860

=?

117.165%=118.137%×99.178% 3924(元)= 4112(元)-188(元)

结果表明,由于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18.137%,使销售额增加了4112元;又由于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减少了0.822%使销售额减少了188元,价格与销售量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3924元。

10.6.2 已知某车间各小组生产同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全车间总产量指数和全车间职工人数指数。 解:

各小组基期实际产量计算表

全车间总产量指数=报告期实际产量÷基期的实际产量=796÷690=115.36% 全车间职工人数指数=全车间总产量指数÷全车间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115.36%÷120%=96.13%

(2)用基期加权综合法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 解: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及产品产量指数计算表

(1)用报告期加权综合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总指数:

1101

81400

103.04%79000

p p q

k p q

=

=

=∑∑ (2)用基期加权综合法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

010*********.33%75000q p q k p q =

==∑∑

解:

产量指数计算表

产品产量总指数:

00

14700

105%

14000

q

q

p q k k

p q

=

=

=∑∑

销售量总指数。

解:

价格总指数与销售量总指数计算表

(1) 商品价格总指数:

293099.8%2935.92

1

11

1p

1

11

p

==

p q p q k p q k

==∑∑∑∑

(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价格指数=(2930÷2700)÷99.8%=108.74% 10.6.6 三种产品的出口价格及其出口数量资料如下:

的影响。

解: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1

1

1

1

11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010********∑∑∑∑∑∑-+-=-

有,16010016010096000792009600079200

=?

202.15%=166.77%×121.21%

80900(美元)= 64100(美元)+16800(美元)

结果表明:由于出口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66.77%,使出口额增加了64100美元;又由于出口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了21.21%使出口额增加了16800美元,出口价格与出口量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出口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80900美元。

影响。

解:

单位成本指数

1101

14720

88.67%16600

z z q k z q

=

=

=∑∑ 1

10114720166001880()

z

q z q -=-=-

∑∑百元 产品产量指数

01

00

16600

107.79%15400

q z q

k z q

=

=

=∑∑ 01

00

16600154001200()q z q

z -=-=∑∑百元

总成本指数

11

00

14720

95.58%15400

zq z q k z q

=

=

=∑∑ 11

00

1472015400680()z q z q

-=-=-∑∑百元

有,95.58%=88.67%×107.79%

-68000(元)= -188000(元)+120000(元) 结果表明,由于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下降了13.33%,使总成本节约了18.8万元;又由于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了7.79%使总成本增加了12万元,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减少了6.8万元。

解:

工资水平指数及工人结构影响指数计算表

依据公式,

=

∑f

f x f x 0

11

1?

∑∑∑f

f x f f x 1

1

11

1

∑∑∑∑f f x f f x 0

00110 =∑∑f

f x f

f x 0

1

1

1-

+∑∑∑∑)-

(

f

f x f

f x 1

1

1

1

1

)-

(

f

f x f

f x 0

00

1

1

∑∑∑∑

有,185600018560001830000105010501050

664600183000066460036510503651767.6191767.6191742.857 1820.8221742.8571820.822

=?=?

有, 97.08%=101.42%×95.72%

-53.2(元/人)=24.76(元/人)-77.96(元/人)

结果表明,由于工人工资水平提高1.42%,使企业平均工资水平增加24.76元;又由于工人结构的变动使企业平均工资下降了77.96元,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2.92%,使总平均工资绝对额减少了53.2元。

解:

价格指数:

1101

14500

98.51%14720

p p q k p q

=

=

=∑∑

11

01

1450014720220()p q p q

-=-=-∑∑元

销售量指数:

01

00

14720

126.9%11600

q p q k p q

=

=

=∑∑ 1

00

014720116003120()q p q

p -=-=∑∑元

销售额指数:

11

00

14500

125%11600

pq p q k p q

=

=

=∑∑

1

1001450011600

2900()

p

q p q -=-=∑∑元 有,125%=98.51%×126.9%

2900(元)= -220(元)+3120(元)

结果表明,由于产品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下降了1.49%,使销售额减少了220元;又由于产品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了26.9%使销售额增加了3120元,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产品销售额增加了2900元。

用的影响。

解:

指数计算表

依据公式,∑∑∑∑∑∑∑∑??=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0

1

1

1

1

1

1

1

1

1

00

11

1

p

m q p m q 0

1

1

1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1

1

1

1

1

1

1

1

1

∑∑∑∑∑∑-+-+-=

有,4030529580335204030525350253502958033520

=

??

即,158.994%=116.686%×113.32%×120.242%

14955元=4230元+3940元+6785元 结果表明,由于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长了16.686%,使原材料费用额增加4230元;又由于单耗水平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13.32%使原材料费用额增加了3940元;还由于原材料单价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20.242%使原材料费用额增加了6785元;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原材料费用额增加了14955元。

要求:(1)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2)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价格变化和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情况。 解:

(1)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销售量总指数:

00

319.9

114.66%279

q

q

p q k k

p q

=

=

=∑∑

价格总指数:

1

1

346

108.16%

319.9

p

q

p q p q k

=

=

=∑∑

(2)利用指数体系分析价格变化和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情况:

依据公式,0

11

1

1

p p q p q p q

p q

q

q

q k p q k =

?∑∑∑∑∑∑ 1

1

1

1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q

q

k

k -=-+-∑∑∑∑∑∑

有, 124.01%=108.16%×114.66% , 67(万元)=26.1(万元)+40.9(万元)

结果表明,由于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8.16%,使销售额增加了26.1万元;又由于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升14.66%使销售额增加了40.9万元,价格与销售量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67万元。

(2) 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解:

销售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计算表

(1) 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2037512734160

q

0q

.=.%p q k

k

p q

=

=∑∑

00

0203.7516043.75()q

q p q

p k -=-=∑∑万元

(2) 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11

1

10

1

11

242

118.77%

1

203.75

p

p

p q p q

k

p q

p q =

=

=

=∑

∑∑∑ 11

1

1

-242203.7538.25()p

p q p q =-=∑∑

万元

初一数学第十章-10.1统计调查练习题(含答案)

第十章 统计调查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月 日 主要内容:熟练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 一、课堂练习: 1.下面是1998年参加国际教育评估的15个国家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x 的统计图: (1)图 能很好地说明一半以上国家的学生成绩在6070x ≤<之间; (2)图 能更好地说明学生成绩在7080x ≤<的国家多于5060x ≤<的国家. 2.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型号的30辆汽车耗油1升所行驶的路程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单位:km ): 14.1 12.3 13.7 14.0 12.8 12.9 13.1 13.6 14.4 13.8 B 图6070x ≤< 53.3%13.3% 5060x ≤<6.7%4050x ≤<26.7% 7080 x ≤<0 40605070480 2 8成绩 610 ()频数国家个数A 图

13.8 12.6 13.2 13.3 14.2 13.9 12.7 13.0 13.2 13.5 13.6 13.4 13.6 12.1 12.5 13.1 13.5 13.2 13.4 12.6 填写下列频数分布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分析汽车的耗油情况. 二、课后作业: 3.下面的折线图描述了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 322830C o 气温/

(1)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o C,_____________时达到最高气温; (2)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o C,______时达到最低气温; (3)估计这一天7时、11时、15时和19时的气温分别为_______o C、_________o C、 _________o C、________o C. 4.某小区便民超市为了了解顾客的消费情况,在该小区居民中进行调查,询问每户人家每周到超市的次数,如图所示的图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请问: (1)这种统计图通常被称为什么统计图? (2)此次调查共询问了多少户人家? (3)超过半数的居民每周去多少次超市 (4)请将这幅图改为扇形统计图. 4 025 03 16 50 100 7 150 200 250 300 350 次数户数 () 每组只含最大值不含最小值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十章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被视为组织的一项积极性要素,其理由在于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避免( ) 。 A. 变化 B. 加重错误 C. 组织复杂化 D. 有效运作 2.( ) 控制发生在实际的变化过程中。 A. 前馈 B. 后馈 C. 同步 D. 预防 3.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变化过程( ) 。 A. 之前 B. 之后 C. 之中 D. 之前、之中和之后 4.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 。 A. 制定标准 B. 评价成绩并纠偏 C. 用标准衡量成绩 D. 质量控制 5.用标准衡量成绩的过程中,( ) 对纠正偏差无丝毫意义。 A. 改变标准 B. 全力运用反馈控制 C. 保持现状 D.A 和c 6.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力一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日的B .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 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 D .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7.可以克服对于控制的抵制行为的技术是( ) 。 A. 目标管理 B. 会计 C. 现状分析 D. 计算机管理 8.前馈控制又称为( )。 A.同步控制B. 预防控制C .反馈控制D .实时控制 9.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计划控制 10.有效管理的( )使系统得以及时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A. 准确性 B. 灵活性 C. 及时性 D. 经济性

药物化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药物化学第十章习题 及答案

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0-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是:E A. 增加胰岛素分泌 B. 减少胰岛素清除 C.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D. 抑制α-葡萄糖苷酶,加快葡萄糖生成速度 E. 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生成速度 10-2、下列有关甲苯磺丁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结构中含磺酰脲,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 C. 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 D.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 可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10-3、下列口服降糖药中,属于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的是 B. A. Tolbutamide(甲苯磺丁脲) B. Nateglinide(那格列奈) C. Glibenclamide(格列本脲) D. Metformin(二甲双胍) E. Rosiglitazone 罗格列酮 10-4、下列有关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可水解生成磺酰胺类 B. 结构中的磺酰脲具有酸性 C. 第二代较第一代降糖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少,因而用量较少 D. 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体内代谢方式相同 E. 第二代苯环上磺酰基对位引入了较大结构的侧链

10-5、下列与metformin hydrochloride不符的叙述是 C A. 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B.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C. 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D.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E. 肝脏代谢少,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 10-6.坎利酮是下列哪种利尿药的活性代谢物? B. 螺内酯 A. 氨苯蝶啶 B. 螺内酯 C. 速尿 D. 氢氯噻嗪 E. 乙酰唑胺 3、下述哪一种疾病不是利尿药的适应症C A. 高血压 B. 青光眼 C. 尿路感染 D. 脑水肿 E. 心力衰竭性水肿 10-7.N-[5-(氨磺酰基)-1,3,4-噻二唑-2-基]乙酰胺的英文通用名:A A. Acetazolamide B. Spironolactone C. Tolbutamide D. Glibenclamide E.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10-8.分子中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利尿药是: E A. 氨苯蝶啶 B. 洛伐他汀 C. 吉非罗齐 D. 氢氯噻嗪 E. 依他尼酸 10-9.下述哪一种疾病不是利尿药的适应症 C A. 高血压 B. 青光眼 C. 尿路感染 D. 脑水肿 E. 心力衰竭性水肿 10-10.螺内酯和异烟肼在甲酸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黄色产物,这是因为螺内酯含有 B 结构 A. 10位甲基 B. 3位氧代 C. 7位乙酰巯基 D. 17位螺原子 E. 21羧酸 二、配比选择题 [10-16-10-20]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初级会计学 第十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是( B )。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记录 C.原始凭证 D.记账凭证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是( C )。 A.会计凭证 B.总分类账 C.财务会计报告 D.明细分类账3.《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可根据需要编制( C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会计报表附注4.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月终了时编制,应于月份终了后的( B )日内报出。 A.5 B.6 C.10 D.15 5.按( C )的不同,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A.报送对象 B.编制单位 C.反映内容 D.会计要素6.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年度终了时编制,应于年度终了后( D )内对外报出。 A.10日 B.一个半月 C.15日 D.四个月 7.下列各项中,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是(B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会计报表附注8.下列各项中,可以集中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全貌的是( C )。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财务会计报告 D.总分类账9.最关心企业内在风险和报酬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是(A )。 A.股东 B.债权人 C.潜在投资者 D.企业职工10.编制资产负债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 B )。 A.收入-费用=利润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D.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11.在下列各项税金中,应在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的是( B )。 A.车船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印花税 D.房产税12.某企业“工程物资”科目的余额为100万元,“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为50万元,“原材料”科目的余额为6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 D )。 A.105万元 B.210万元 C.160万元 D.110万元13.下列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余额填列的是( B )。 A.货币资金 B.应收票据 C.存货 D.应收账款14.资产负债表中包含一年内变现的长期投资的项目是( D )。 A.长期投资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其他长期资产 D.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15.某企业2004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余额为20000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为10000元,则填列资产负债表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时,应填列( B )元。 A.20000 B.10000 C.-10000 D.-20000 1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顺序排列的依据是( C )。 A.数字的大小 B.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C.流动性 D.相互对应关系17.在下列项目中,根据若干科目的余额合计填列的有( C )。 A.长期借款 B.长期投资 C.存货 D.实收资本18.资产负债表的下列项目中,直接根据一个总分类账户就能填列的项目是( C )。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 10.1下表是某国的宏观经济数据(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PDI——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10亿美元;PCE——个人消费支出,单位:10亿美元;利润——公司税后利润,单位:10亿美元;红利——公司净红利支出,单位:10亿美元)。 某国1980年到2001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

(1)画出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并直观地考察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2) 应用单位根检验分别检验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10.2下表数据是1970-1991年美国制造业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和销售量X,以10亿美元计价,且经过季节调整,根据该数据,判断厂房开支和销售量序列是否平稳? 10.3 根据习题10.1的数据,回答如下问题: (1) 如果利润和红利时间序列并不是平稳的,而如果你以利润来回归红利,那么回归 的结果会是虚假的吗?为什么?你是如何判定的,说明必要的计算。 (2) 取利润和红利两个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确定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10.4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取得1978年-2005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时间序

列数据,检验其是否平稳,并确定其单整阶数。 10.5 下表是1978-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Y和税收X的数据(单位:亿元),判断lnY 和lnX的平稳性,如果是同阶单整的,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协整,则建立相应的协整模型。 (1)10.6下表是某地区消费模型建立所需的数据,对实际人均年消费支出C和人均年收人Y(单位:元)

分别取对数,得到lc ly 和: (2) 对lc ly 和进行平稳性检验。 (3) 用EG 两步检验法对lc ly 和进行协整性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分析该模型的经济意义。 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10.1参考解答 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看出,利润和红利序列存在趋势,均值和方差不稳定,因此可能非平稳。下面用ADF 检验是否平稳。选择带截距和时间趋势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一、选择题 1.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2.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3. 事务的持续性是指(B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C)。 A. 结束程序 B. 返回系统 C. 提交事务 D. 存储数据 5.SQL语言中用(B)语句实现事务的回滚 A. CREATE TABLE B. ROLLBACK C. GRANT和REVOKE D. COMMIT 6.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 )。 A. 介质故障 B. 运行故障 C. 系统故障 D. 事务故障 7.在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B D )。 A. 安全管理子系统 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 并发控制子系统 D. 恢复管理子系统 8. 后援副本的作用是(C)。 A. 保障安全性 B. 一致性控制 C. 故障后的恢复 D. 数据的转储 9.事务日志用于保存(D C)。 A. 程序运行过程 B. 程序的执行结果 C. 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D. 数据操作1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数据库后备副本 B.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日志文件 C. 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 D.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数据库后备副本 选择题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B (6) A (7) D (8) C (9) C (10) C 二、简答题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电子电路第十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十 10-1 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如何用二—十进制表示十进制数 答:在数字系统中采用二进制数有许多优点,其主要优点有:①对元件参数的要求较低;②不仅具备算术运算功能,而且具备逻辑运算功能;③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④便于长期保存信息;⑤安全、可靠;⑥通用性强。 通过二进制的编码来表示十进制数,这种编码称为BCD 码,BCD 的编码方式有很多种,最容易理解、最直观的编码是“8421”码,这是一种有权码,常用的BCD 有权码还有“2421码等,除此之外,在BCD 码中还有无权码。如格雷码、余3码等。 10-2 什么叫编码用二进制编码与二进制数有何区别 答:由于数字系统中用0、1两个数表示所有的信息,对于数字信息可以直接用二进制数表示,但是对于一些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要用0、1来表示,就必须按照0、1的一定规则组合来代表。这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的代码,并赋予一定含义就称为编码。 二进制编码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代表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而二进制数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它代表了数值的大小和正负。 10-3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 ② .1001 ③ 111111 ④ 解:①()B =(27+26+22 +1)D =(128+64+4+1)D =(197)D ②(.1001)B =(27+25+22+21+2-1+2-4 )D =D ③(111111)B =(26 -1)D =(63)D ④()B =(211+210+27+26+23+22 )D =(3276)D 10-4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 57 ② ③ ④ 解:①(57)D =(111001)B =(71)O =(39)H ②D ≈B =O =H ③D =B =O =H ④D ≈(0.)B =O =(E7)H 10-5 把下列十六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 ① H ② H ③ (3AB6)H ④ H 解:①H =B =O =D ②H =(.)B =O ≈D ③(3AB6)H =(0)B =(35266)O =(15030)D ④H =B =O ≈D 10-6 什么是模2加它与逻辑代数加法有何区别 答:模2加就是一位二进制加法的运算规则(不考虑进位)、而逻辑代数的加是逻辑关系的一种表述。。它们的规则分别如下: 模2加:011110101000=⊕=⊕=⊕=⊕ 逻辑加:1111101010 00=+=+=+=+ 10-7 将下列十进制数用8421BCD 码表示。 ① D ② D 解:①D =(0011 0111. 1000 0110)8421BCD ②D =(0110 0000 0101. 0000 0001)8421BCD 10-8 根据格雷码与二进制数的关系式,列出四位二进制数所对应的格雷码。

电大金融学测试题答案第十章

一、单选题 " 不计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是(D)。 A. 存款业务 B. 贴现业务 C. 持有国债 D. 贷款承诺" "商业银行的(B)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产来源的业务。 A. 表外业务 B. 负债业务 C. 资产业务 D. 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本按其来源可分两类,其中(D)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金。 A. 呆账准备 B. 长期次级债 C. 附属资本 D. 核心资本"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B)是指揭示与认清风险,分析风险的起因与可能的后果,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 A. 风险计算 B. 风险识别 C. 风险衡量 D. 风险控制" "(B)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其具有经营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能够有效运用资金并分散风险等优点。 A. 连锁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控股公司制 D. 单一银行制" "(A)是指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又称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 A. 创新的表外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传统的中间业务 D. 资产业务" "(B)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 转移与管理风险 B. 信用中介 C. 支付中介 D. 信用创造" "(B)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转账支付及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 A. 安全性 B. 流动性 C. 盈利性 D. 风险性" "(D)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 A. 操作风险 B. 流动性风险 C. 市场风险 D. 信用风险" "1694年,英国建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D),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 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A. 汇丰银行 B. 丽如银行 C. 渣打银行 D. 英格兰银行" 二、多选题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ABCDE等。 A. 贷款承诺 B. 担保 C. 期权 D. 票据发行便利 E. 回购协议"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ACE )等形式。 A. 借款业务 B. 贷款 C. 存款业务 D. 票据贴现 E. 其他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ACDE等类型。 A. 控股公司制 B. 代理行制 C. 连锁银行制 D. 单一银行制 E. 总分行制"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遵循(ABC)兼顾的原则。 A. 流动性 B. 安全性 C. 盈利性 D. 公众性 E. 服务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资产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是(ABC 。 A. 预期收入理论 B. 真实票据理论 C. 可转换性理论 D. 资产组合理论 E. 持续收入理论" "商业银行具有(ABCDE 等功能。 A. 充当信用中介 B. 降低交易成本 C. 转移与管理风险 D. 信用创造 E. 充当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其选择的标准是(ABC 。 A. 风险较低 B. 信用较高 C. 流动性较强 D. 风险较高 E. 流动性较弱"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有(BCDE 。 A. 业务经营柜台化 B. 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下发展业务 C. 业务经营互联网化 D. 业务经营电子化 E. 业务创新"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实用行政管理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实用行政管理》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在我国,行政法规是指由( )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律文件。 A.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B.人们代表大会 C.国家立法机构D.国家权力机关 2.行政法律规范是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A.约束力和执行性B.约束力和自主性 C.约束力和强制性D.适用性和强制性 3.在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的解决方式上,()有处理争议的行政司法权,只有在被管理的当事人不服行政裁决或另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依照司法程序解决。 A.行政客体B.行政主体 C.双方当事人D.行政机关 4.()不能在法律规定的内容以外增加新的法律规范,如果它所执行的母法变更或废止时,它也随即失效。 A.执行性行政法规B.法律性行政法规 C.补充性行政法规D.自主性行政法规 5.法规名称一般由()和()两部分组成。 A.法规内容和法规的制定单位B.法规的针对单位和法规采取的形式 C.法规的针对单位和法规的制定单位D.法规内容和法规采取的形式 6.行政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 A.思想模式和法律后果B.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行为模式和法律效力D.思想模式和法律效力 7.行政法律规范的作用体现在()的关系上。 A.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行政协调 B.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行政管理 C.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管理 D.行政法律规范与法律、行政法 8.行政法律行为的要素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形式要素和() A.抽象要素B.具体要素 C.依据要素D.事实要素 9.依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可将行政行为分为()。 A.羁束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C.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D.无附加条件行为和有附加条件行为 10.根据立法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而划分,行政立法分为() A.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和非执行性立法D.执行性立法和补充性立法 11.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修改和()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活动方式和步骤。 A.中止B.终止 C.废止D.废除 12.行政立法的具体程序有规划、起草、通告、听证、()、审议和决定、公布和失

练习题-第十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若有如下结构体定义: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float age; char sex; }stud; 则stud所占的内存空间是9 字节。 2.已有定义和语句: union data { int i; char c; float f; }a,*p; p=a; 则对a中成员c的正确访问形式可以是 a.c 或: p->c或:(*p).c。(只需 写出一种) 二、单项选择题: 1.若有下列定义: struct b { float a[5]; double c; int d;}x; 则变量x在内存中所占的字节为下列哪一个:( C ) A.6 B. 10 C. 30 D. 14 2.设有以下说明语句,则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struct stu { int a; float b; } stutype; A. struct 是结构体类型的关键字。 B. struct stu 是用户定义的结构体类型。 C. stutype是用户定义的结构体类型名。 D. a和b都是结构体成员名。 3.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 #include main( ) { struct date { int year, month, day;

}today; printf(“%d\n”,sizeof(struct date)); } A. 6 B. 8 C. 10 D. 12 4.设有以下说明语句,则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typedef struct { int a; float b; } stutype; A. stutype是结构体变量名。 B. stutype 是结构体类型名。 C. struct是结构体类型名。 D. typedef struct是结构体类型名。 三、填程序 1.结构数组中存有三人的姓名和年龄,以下程序输出三人中最年长者的姓名和年龄。请填 空。 static struct man { char name[20]; int age; }person[ ]={{“LiMing”,18},{“WangHua”,19},{“ZhangPing”,20}}; main( ) { struct man *p,*q; int old=0; p=person; for(; p age){ q=p; old=p->age ;} printf(“%s %d”, q->name,q->age ); }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第十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10.1表10.10是某国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其中,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PDI为个人可支配收入,PCE为个人消费支出,利润为公司税后利润,红利为公司净红利支出。 表10.10 1980~2001年某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单位: 亿元)

1) 画出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并直观地考察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2) 应用单位根检验分别检验利润和红利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3) 分别检验GDP 、PDI 和PCE 等序列是否平稳,并判定其单整阶数是否相同? 【练习题10.1参考解答】 1) 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可看出,利润和红利序列均值和方差不稳定,因此可能是非平稳的。 2)利润序列有截距项,在Eviews5.0中选取截距项,同时最大滞后长度取11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PFT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inear Trend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11)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797079 0.6978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4.066981 5% level -3.462292 10% level -3.157475 t 统计量大于所有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 临界值,故不能拒绝原假设,该序列是不平稳 的。 红利序列有截距项和趋势项,在Eviews5.0中选取截距项和趋势项,同时最大滞后长度取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30分 1.下面调查统计中,适合做普查的是(. A.雪花牌电冰箱的市场占有率 B.蓓蕾专栏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C.飞马牌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 D.今天班主任张老师与几名同学谈话 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这批电视机 B.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C.所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 D.100 3.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 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A.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B.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C.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

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动运量,收集数据正确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调查该校某个班级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5.如图1,所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七年级学生最多 B.九年级的男生是女生的两倍 C.九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多 D.八年级比九年级的学生多 6.某人设计了一个游戏,在一网吧征求了三位游戏迷 的意见,就宣传“本游戏深受游戏迷欢迎”,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 A.没有经过专家鉴定

B.应调查四位游戏迷 C.这三位玩家不具有代表性 D.以上都不是 7.如图2的两个统计图,女生人数多的学校是( . A.甲校 B.乙校 C.甲、乙两校女生人数一样多 D.无法确定 8.为了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再除以2,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的心跳次数再乘以6,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具有代表性(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两种方法都具有代表性 D.两种方法都不合理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 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 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 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 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 和V 短期内稳定 B.T 和P 短期内稳定 C.P 和V 短期内稳定 D.T 和V 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 A. 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 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 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 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 上升,增加 B. 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 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 b )。 A. 机会成本的存在 B. 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 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 当期收入 B. 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 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 b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 (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