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豫环文[2011]220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1.10.26

【实施日期】2011.10.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

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豫环文〔2011〕220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环保局: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需要,提高环境执法效能,环保部对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及有关验收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和水

平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近年人员分工变化,省环保厅对省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人员进行了调整(名单见附件2),省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各省辖市、县级市及省直管县(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达标验收和二、三级达标单位的审定;各省辖市环保局可受省环保厅委托负责辖区内各县区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达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省环保厅认定。

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皖价费[2008]111号)

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 通知 (皖价费[2008]111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07〕67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从2008 年1月1日起,分3年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排污费征收标准 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以0.63元/公斤为基准,每年提高0.21元/公斤,分三年提高到1.26元/公斤。即2008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为0.84元/公斤;2009年为1.05 元/公斤;2010年及以后为1.26元/公斤。 其他废气污染因子、污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征收标准暂不调整,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排污费征收、减免、分成使用办法仍按原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三、各级价格、财政、环保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解释工作,严格执行 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确保排污费依法、及时、足额征收,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规减免排污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重点行业、企业强化监管,对偷排、无故停用脱硫、污水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各级财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四、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到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 实行亮证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接受价格、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本通知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省物价局 省财政厅 省环保局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发布部门:安徽省其他机构发布日期:2008年06月30日实施日期:2008年06月3 0日(地方法规)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1.4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文〔2011〕68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环保局: 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境保护行政批复的各项要求,预防建设项目建设和生产中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的项目,环境监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监理: (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 (二)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 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为: (一)环境保护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二)建设项目的规模、主要设备装备、应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建设情况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 (三)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防止与减少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各种污染因子达标排放情况、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落实情况;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环境监理合同委托单位要求进行监理的其他内容。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部门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委托已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环境监理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签订环境监理委托合同,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将委托的环境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同时报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全省化工企业进行环保专项整治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全省化工企业进行环保专项整治的 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豫环文[2009]235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09.08.07 【实施日期】2009.08.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全省化工企业进行环保专项整治的通知 (豫环文〔2009〕235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发生了多起因化工企业发生事故导致的污染事件,我省也发生了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爆炸事件,给当地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保障全省环境安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厅组织对全省化工生产企业进行了排查,发现大批化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安全隐患。为进一步规范化工生产企业的环境行为,消除企业环境安全隐患,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经研究决定对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开展环保专项整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开展全面排查 各省辖市环保局要在前一阶段排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再次进行核对,最终确定辖区内化工企业基本情况,对上次核查过程中漏查的化工企业进行严格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补报省厅。在准确、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环境违法和环境安全隐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辖区内周密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进行分类,详细确定需要治理、停产、整改、搬迁和关闭的企业名单及整治完成时限,并监督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二、分类落实整治要求 (一)对排查出的违法建设项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1、对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的,要立即下达停建、停产通知。 2、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违法建设项目,要提请政府关闭、拆除到位。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xx环境保护厅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管理细则 2011-04-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保护环境和公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我省范围内建设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无线通讯,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条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一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50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 220kV至500kV跨地市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50kW及以上、短波100kW及以上或者在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差转台。 3、100kW及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多台xx地球上行站。 5、多台xx系统。 6、一址多台或者多址发射的无线通信系统。 7、两个及两个以上合并审批的项目。 (二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500kV以下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50kW以下、短波100kW以下,且位于非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差转台。 3、100kW以下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单台xx地球上行站。 5、单台xx系统。 6、一址单台的无线通信讯系统。 7、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设施。 第四条分级审批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500kV以上输变电工程;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 (二220kV至500kV输变电工程;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下的广播电台,差转台;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下的电视发射塔;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探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审批。 (三110kV输变电工程由省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 第五条项目审查条件 (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二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三有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四拆迁安置措施具体可行。 (五成立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监测仪器,制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测计划。 第六条项目审查形式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2011-04-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保护环境和公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我省范围内建设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无线通讯,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条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一)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50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220kV至500kV跨地市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50kW及以上、短波100kW及以上或者在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差转台。 3、100kW及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多台卫星地球上行站。 5、多台雷达探测系统。 6、一址多台或者多址发射的无线通信系统。 7、两个及两个以上合并审批的项目。 (二)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500kV以下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50kW以下、短波100kW以下,且位于非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差转台。 3、100kW以下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单台卫星地球上行站。 5、单台雷达探测系统。 6、一址单台的无线通信讯系统。 7、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设施。 第四条分级审批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500kV以上输变电工程;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 (二)220kV 至500kV输变电工程;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下的广播电台,差转台;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下的电视发射塔;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探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审批。 (三)110kV输变电工程由省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 第五条项目审查条件 (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二)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三)有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四)拆迁安置措施具体可行。 (五)成立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监测仪器,制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测计划。 第六条项目审查形式 (一)会审:报告书项目;在敏感区建设的项目。 (二)函审:一般报告表项目。 第七条项目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含电子版)

安徽省重点排污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安徽省重点排污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安徽省重点排污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要求,对系统建设、数据传输、前端设备等进行了规范。 本要求适用于全省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要求中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文件。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第1部分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GA/T 79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8452;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 670-200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477);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T/CAEPI11-2017(部环保产业协会标准); 《污染源自动监控常见弄虚作假手段及检查判定手册》(内部资料)。

安徽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安徽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年度报告 2017年 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

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自行监测年度报告 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点位 全年生 产天数 应当监测天数实际监测天数 实际监测 次数 达标天数 超标 情况 监测指标 化学需氧量进、出口365 365 365365365无生化需氧量进、出口365365365365365无氨氮进、出口365365365365365无悬浮物进、出口365365365365365无总氮进、出口365365365365365无总磷进、出口365365365365365无监测方案的 调整变化情况 无 全年废水、废气 污染物排放量 全年废水处理量为5730.07万吨 固体废弃物的类型、产生数量,处置方式数量以及去向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经带式浓缩压滤后的泥饼,2017年全年产生量为27293吨,处置量为27293吨,处置率为100%,脱水后的污泥运至污泥干化厂无害化处置。 按要求开展企业周边环境质量 影响状况监测结果 无

一、企业基本情况 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系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下属分厂,工程总规模为20万吨/日。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10万吨/日,于2009年7月进行设备调试,2009年8月投入试生产。2010年1月通过环保验收。二期工程前期实施的5万吨/日处理能力已于2012年9月28日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后5万立方米/日于2015年开始建设,2016年6月投入运行。项目建设了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A2/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设施,深度处理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选用低噪声设备,其中曝气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均采取了隔音、消声、减震措施。污泥处理采用带式浓缩压滤处理,处理后的污泥由有机肥料厂综合利用。格栅渣、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厂区绿化率达到35%。按规范要求设置排污口,安装进出水在线设备和自动计量装置,并与环保局联网。 二、监测方案以及调整变化情况 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2009年8月开始试运行,监测方案没有变化。全年生产天数为365天、企业自行监测天数为365天,在线自动监测天数为365天。监测达标率100%。监测点包括污水总进口和总排口; 、PH等。在线自动监测监测指标包括COD、氨氮、总氮、总磷、SS、色度、BOD 5 为全天连续监测,全年监测次数约为8760次;企业手工监测为每天1次,全年监测次数为365次。所有出水指标均达到标准,没有超标情况出现。 三、全年废水处理量和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2016全年废水处理量为5730.07万吨。其中处理COD总量为9510吨,氨氮总量1443吨。 四、固体废弃物情况

安徽省环境保护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

安徽省环境保护工程专业 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环境保护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更好地为我省环境保护事业服务,根据国家和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环境保护工程专业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和环境监测专业等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从事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工作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工程技术人员。 第五条已取得非环境保护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环境保护工程 - 1 -

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七条身体健康,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 第四章学历、资历等条件 第八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或现在野外艰苦岗位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工作满15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满5年。 4.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现在野外艰苦岗位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满5年。 (二)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2 -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条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0年10月27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选址与建设 第四章施工与验收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控制新的污染,加速原有污染的治理,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省境内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本条例所称对环境的影响,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的危害。 第三条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四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或使用。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符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引进技术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环境公益。 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产生污染,国内的技术、设备不能配套解决的,必须同时引进配套的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 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条款,明确当事人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建设项目需要转移原有污染物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污染。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计划、经济、科技、建设、规划、土地、乡镇企业、金融、物资、水利、地矿、卫生、文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检举、控告。 第九条对贯彻执行本条例有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部门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编制和提出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时,必须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生产工艺、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等有关情况,对建设项目建设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2010﹞14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省环保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了《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河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下列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通称排污者),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领取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应当申领排污许可证的; (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污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含重金

属、放射性物质、病原体等有害物质的其他污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四)其他依法应当申领排污许可证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污许可证,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减轻或消除污染物对公众健康、财产和环境质量的损害,依法对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排污者守法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执法以及社会监督的凭证。 第四条我省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国家和省重点监控的排污单位、境内外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和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污许可证,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颁发;其他排污者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由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予以规定,并向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委托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 第五条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下,按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定原则核发排污许可证。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重点控制的水、气污染物及省政府依据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确定的其他主要污染物。 依照本《办法》应取得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其污染物减排量在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时不予核算。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省环保厅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规范采购行为,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预防腐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厅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各单位,以下统称采购单位。 第三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集中采购目录之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均属于政府采购范围。 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按照河南省财政厅发布的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执行。 第四条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诚实守信、厉行节约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规划财务处职责: (一)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建立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二)指导、协调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活动。 — 1 —

(三)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审核并上报采购单位政府采购计划。 (四)负责政府采购项目统计汇总和信息发布工作。 (五)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和质疑答复工作。 (六)协调配合省财政管理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采购单位职责: (一)承办本单位政府采购项目。 (二)负责研究制定政府采购项目的技术参数或服务需求等,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 (三)确认招标文件、谈判文件、磋商文件、询价通知书、中标成交结果等。 (四)选派采购单位代表参加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组织项目合同签订和履约验收工作。 (六)负责将采购的货物纳入本单位资产管理。 (七)负责项目信息的统计上报及资料整理和移交归档工作。 (八)配合做好政府采购项目的质疑和投诉工作。 第七条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职责: (一)对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 (二)受理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投诉举报。 (三)对政府采购工作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2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告1号关于开展2020年固定污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告1号关于开展2020年固定污 function addFavorite(title, url) { try { window.external.addFavorite(url, title); } catch (e) { try { window.sidebar.addPanel(title, url, ""); } catch (e) { alert("抱歉,您所使用的浏览器无法完成此操作。\n\n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 进行添加"); } }}; function setHome(obj,url){ alert("抱歉,您所使用的浏览器无法完成此操作。\n\n您需要手动将("+url+")设置为首页。"); }$(function(){ $(".menubox a").each(function() { if($(this).text() == $(".pdmain .right .text").text ()) { $(this).css("color", "#0C85E0"); } }) })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时间:2020-01-19打印页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1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19〕939号)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9号)等要求,为做好我省202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发证登记范围和管理类别 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年版名录)所有行业的排污单位及其他确需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其中,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类的排污单位应到具有核发权限的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登记管理类的排污单位应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并获取登记编号。 二、发证登记时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已发放过排污许可证的33个行业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其中尚未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登记的排污单位,应于2020年4月30日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行业和管理类别表见附件1);其他纳入2019年版名录及确需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应于2020年9月30日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其他纳入2019年版名录的行业和管理类别表见附件2)。 2019年版名录实施前已按规定申请取得的排污许可证依然有效,排污单位申请变更的,应当按照2019年版名录规定的管理类别执行。 新建排污单位应当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在实际排污之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填报排污登记表。 三、核发部门

省环保专网技术方案

省环保专网技术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安徽省环保组网技术方案 2.1项目技术方案 针对安徽省环保专网接入租赁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在设计解决方案时特别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 从较高的起点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安徽省环保实时、非实时数据传输需要。在本方案中采用新技术、新功能,采用中国电信强大的MSTP传输网络以及chinanet精品数据网为该项目设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形成统一先进的通信系统。 可靠性原则 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网络中心节点全程双路由保护、传输设备保护等多方面考虑该项目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同时在方案中通过对该项目提供的7×24的服务保障,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保证贵单位通信网络的可用性达到使用要求。 经济性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性能价格比较,选择优化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有设备和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最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成本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网络系统。 可扩充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贵单位应用系统的飞速发展,网络承载的信息流量不断增加。此次项目的设计中须考虑未来带宽扩容的需要,从网络和设备的配置上都要保留一

定的扩充余地,便于融入随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功能,满足贵单位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 可管理性原则 通过“网管专家服务”保证在贵单位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自主对业务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并且享受到中国电信的主动服务,实现最大程度的业务自主管理灵活性。 MSTP 2M专线组网方案 安徽省环保专网采用三级网络架构,位于合肥的安徽省环保厅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16个地市的环保局为一级网络节点,中心节点通过数字电路与一级网络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网络结构。考虑到贵单位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网络指标的高要求,中国电信将本项目的电路均开在具有多种自愈保护机制的MSTP传输网络上。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河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勘界立标技术指引-河南环保厅

附件 河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勘界立标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制图、标识标志设立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全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制图和立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H/T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GB/T 2025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T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 1 —

GB/T 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HJ/T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 77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15566 图形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3 基本规定 3.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投影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3.2比例尺 3.2.1调绘底图应当采用1:1万的地图;没有1:1万地图的地区,应当采用相应精度的卫星遥感或航空摄影影像地图。 3.2.2勘界成果矢量数据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1万。 3.2.3勘界成果印刷图可根据图幅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4 勘界技术要求 4.1勘测内容 4.1.1按照先远后近、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界路线,编制勘测计划。 4.1.2依据保护区范围批复文件、保护区划技术报告、示意图等相关技术资料,测定主要控制点、边界拐点、水井中心、取水口等位置的地理坐标,勘测界定批复文件中保护区范围的边界— 2 —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加强电子废物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加强电 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豫环文[2013]60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3.03.05 【实施日期】2013.03.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等九部委加强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的 通知 (豫环文〔2013〕60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环境保护局: 近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157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电子废物环境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做好全省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各市环保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电子废物环境监管重要性的认识,把电子废物污染防治作

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监管手段,不断提高电子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和回收处理全过程管理。结合《河南省实施国家“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工作方案》(豫环文〔2012〕234号)要求,确保到2015年完成全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四机一脑”)回收处理能力每年不小于238万台(约6.9万吨),其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能力达到400万台(约3.1万吨);废弃印刷线路板等电子类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量和处理率显著提高;建成一批电子废物规范化处理企业;电子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正常运行,不因其非正常运行而发生重大污染事件。

安徽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管理规定

安徽省环境质量自动监 测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附件: 安徽省环境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二○一三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安徽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包括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环境空气质量城市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网络城市站;温室气体站及国家农村站等)在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规定框架内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地发布自动监测数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农村站等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以及《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了自动站的职责分工、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的质量管理要求。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及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环境质量自动站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章组织和保障体系

第五条环境质量自动站在环境保护部和省环境保护厅的领导下,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省站)协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国家总站)做好国家直管站和省、市管站现场运行与维护的质量检查和质控考核;各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具体的运行质量管理与维护,并负责对本辖区内环境质量自动站进行质量检查和质控考核。 第六条各市环境质量自动站的实际运行单位必须具备水质自动站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运行资质。省辖市和县级环境监测站应配备质量保证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直管站的运行维护经费由国家保障,省、市管站的运行维护经费分别由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负责。省级财政对运行情况较好的省管站进行奖励性运行经费补助。 第八条环境质量自动站按照国家总站编制的国家水站、网络城市站、农村站等作业指导书运行。 第三章点位和站房管理 第九条环境质量自动站的点位选址及调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点位选址规定进行,各地负责选址和报告编制。国家直管站由省站协助国家总站进行点位考察和技术论证。省、市管站由省、市站负责组织进行点位考察和技术论证,并报省环保厅审批。国家直管站点位选址报告,最终报国家总站技术审核、环境保护部审批。

豫环文〔2009〕15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文〔2009〕150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 件的通知 各有关环评机构: 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编制效率,规范报告书附件内容,现就报告书附件内容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报告书》必附的附件 (一)环评委托书; (二)对列入备案项目名录的项目,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三)省辖市环保局出具的关于环评文件执行标准的意见; — 1 —

(四)涉及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文件(政府环保搬迁文件、城市规划、土地、水保、南水北调、安全、文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等); (五)环保搬迁计划及方案、企业承诺书等; (六)公众参与会议纪要及签名、有代表性的公众参与调查表(3份以内)等; (七)建设单位对项目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文件; (八)建设单位对现有工程存在环保问题出具的整改方案与承诺; (九)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组成员名单 (十)《报告书》修改说明或清单; (十一)环评审批登记表、清洁生产登记表; (十二)开展环境监测的,附监测单位资质文件; (十三)需要确定固废性质、种类的,附固废成分分析报告。 二、《报告书》另需单独提供的附件 (一)环境监测报告; (二)存在未批先建行为,确定下达处罚决定的建设项目,应提供处罚文件、缴费发票、当地环保部门监管意见、企业守法承诺等原件(除缴费发票); (三)涉及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文件(政府环保搬迁文件、— 2 —

城市规划、土地、水保、南水北调、安全、文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等)原件; (四)环保搬迁计划及方案、企业承诺书等原件;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总量核定文件原件; (六)省辖市环保局关于《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原件。 三、《报告书》不必提供的附件 (一)固废、危废处置及综合利用协议; (二)工程供水、供电、供汽协议; (三)原辅材料供应协议及成分分析报告; (四)副产品销售协议; (五)企业与搬迁户的搬迁协议; (六)公众参与公示简本; (七)当地政府对项目建设支持文件、会议文件、协调文件等。 本通知自文件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日 — 3 —

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方案

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 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方案 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厅文〔2017〕18号),为做好环保部门承担的相关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围绕省十次党代会“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主要目标,坚持空间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研究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修复工程情况,划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省级空间规划中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开展省级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主要目标:形成《河南省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报告》《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报告》《河南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报告》《河南省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研究报告》《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和分布意见》五项研究成果,编制完成《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环境影响篇 —

— 章》,提出省级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内容。 二、主要任务与分工 (一)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评价河南省国土安全现状,梳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等底线要求,借鉴生态红线划定成果,研究全省生态安全格局、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和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方案。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研究提出最佳生态空间规模,提出生态空间管控和保护的政策措施。 规财处、生态处牵头,已委托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开展研究,于2017年6月底前提交《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报告》。 (二)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系统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环境现状、污染源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河南省及各市县环境承载能力。总量处牵头,推进我厅已经开展的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并及时提交《河南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报告》。 (三)承载能力预警研究。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研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实际,提出我省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内容。大气处牵头,推进我厅正在开展的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研究,于2017年8月底前提交《河南省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研究报告》。 (四)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梳理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各

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信息来源: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宣传教育处)发布日期:2017-12-07 15:11 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17年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 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安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将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保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六条省、设区的市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水行政、林业、卫生计生、旅游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应当落实环境保护职责,明确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当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实现环境信息共享,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科技、文化、卫生计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性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每年5月30日至6月5日为本省环境保护宣传周。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当完善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网址、通信地址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核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举报人;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予以奖励。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环境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制定或者修改环境保护规划,应当采取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