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摘要

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

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 )、红细

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己经缺铁,

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己大幅下降,预防

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

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

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

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闽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

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

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

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

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

12-20g,g几、25,30}g几、36-60}g几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

12-20},g1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 (0.705, 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

[0.959,95%CI (0.934, 0.976)] } 25,30E.}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 (0.799, 0.933)]

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 0.977) 30-60}..},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 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 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L匕值L匕属25,30}g/L组最高【101.42, 95%CI(36.137, 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

(0.9497士0.039), 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士0.052) o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

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

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SO}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I}界值为36}g/L。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g/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结论初步认为

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g/L o

2.血清铁蛋白小于3如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

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刘一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一平、静脉血SF, 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 /logSF

和机体铁储量(BIS。分别以SF小于30}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g/L为标准分析铁

缺乏发生率。比较SF<30}g/L组和SF?30}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 IDE

和IDA的儿童铁缺乏检出率及隐性缺铁占总缺铁的比率。分别分析SF<30}g几与sTfR

/logSF>1.5, log sTfR:SF>2.55和BIS<6 mg/kg的判断一致性并计算Kappa系数。结果514

名学龄儿童血清铁蛋白的平均水平为5 8.4士30.1}g/L,其中男生为61.732.1 }g/L,女生为54.9土27.5 }g/L } SF的95%CI为14.1-133.8}g/L。以SF<30},g几和SF<15g/L为判定标准,铁

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4.6%和2.7%。受检学生的Hb , sTflZ , sTfR /logSF和BIS水平在

SF<30}g/L组和SF>_30}g/L两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受检学生的各期检出率分别为IDS:0.4% , IDE:13.8% , IDA:0.4%,隐性缺铁个体占总人数的14.2%,占缺铁总人数的

97.3%o SF<30}..}g/L一与sTfR/logSF>1.5, logsTfR:SF>2.55和BIS<6mg/kg的Kappa系数分别为0.033, 0.208和0.810。结论初步认为以SF<30},g/L作为学龄儿童铁缺乏的判断界值是合

理的。

3.血清铁蛋白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目的探讨并建立SF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方法招募河南省南阳市宛

城区郊区贫血高危人群(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进行贫血筛检,依据纳入和

排除标准确定贫血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并测定静脉血SF, CRP和sTfR水平,通过铁

营养包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剂补充,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Hb. SF.

和sTfR水平的评估和膳食评估,以研究对象在干预3个月内对铁剂补充的正向应答(血红

蛋白水平上升大于lOg几)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区分为缺铁和非缺铁患者,采用ROC曲线

法分别建立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三个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结果共招募74名贫血学生(男36人,女38人)、38名贫血育龄妇女、78名贫血老年人(男40人,女38人)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贫血学生的膳食铁平均摄入量

为11.1士5.8mg/d,育龄妇女为9.9}S.Smg/d,老年男性为11.5士6.2mg/d,老年女性为9.05.9 mg/d。干预前3个月营养包铁剂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男生6.2mg/d,女生6.9mg/d,育龄妇女7.3 mg/d,老年男性7.Smg/d,老年女性7.2mg/d o SF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结果显示,以贫血男生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65 },g/L,女生为60},叭,男女生合并分析,最

适判断界值为60}叭;以贫血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40}叭;以贫血男

性老人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80},g/L,贫血女性老人为60}g/L。结论针对贫血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推荐临界值为:儿童青少年:60}.叭;育龄妇女:40}g/L;老年女

性:60},叭;老年男性:80},叭。

本课题采用系统综述、Meta分析、横断面调查和人群干预研究三种手段围绕SF判

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进行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讨SF判断铁缺乏

的最适临界值,验证了该临界值的判断价值,探索并提出了特殊人群的判断标准,为我

国建立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提供了循证依据,为我国探寻准确可行的现场流行病学

评估指标提供可能性和突破口,同时为我国人群铁缺乏控制和改善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

了可能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铁缺乏;血清铁蛋白;判断临界值;Meta分析;ROC

研究思路和方案

1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横断面调查和人群干预研究围绕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开展以下内容的系列研究:

(1)收集关于SF、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

统综述;系统收集以骨髓铁染色结果为金标准,探讨SF判定铁缺乏最适临界值的国

内外研究文献,采用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定量综合,比较不同判断界值下SF判定铁缺乏的准确性,以提出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并

通过Meta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F临界值综合判断性能的可能因素。

(2)为评估以上部分提出的推荐临界值在我国铁缺乏状况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以

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其铁生化指标,比较以该界值与SF其他判断界值分别统计得到的铁缺乏发生率的不同,比较以该界值进行分组的不同组别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析该临界值与其他标准判断铁缺乏的一致性,对该临界值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3)基于第一部分中Meta回归的分析结论以及贫血人群的特殊性,以学龄儿童、育龄妇

女、老年人为目标人群,筛选其贫血个体,对贫血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剂干预研究,以研究对象在干预3个月内对铁剂补充的正向应答(Hb水平上升大于

l Og/L)为金标准,将贫血研究对象区分为缺铁和非缺铁患者,采用诊断试验ROC

曲线法分别建立3个贫血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

第一部分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铁蛋白只能在一些疾病状态下检测出来,没有检测技术能

够实现健康人体血清中微量铁蛋白的定量检测,1972年,英国学者Addison改进了放射免疫法的灵敏度,首次报告了正常人血清中的铁蛋白水平[[2s]。美国于1974年最早开展了建立SF正常值范围的大规模研究[[16],该研究选择机体储存铁充足的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SF95%置信区间为12-302,叭,由此认为SF水平低于12}叭是机体铁缺乏的临界值,从

此,该诊断界值被广泛采用。在此之后一些研究在探讨SF与骨髓铁之间关系的同时研究了表征铁缺乏或铁储备减少的临界值,这些研究推荐的临界值于15-27 },叭不等[[26-29]。进入80, 90年代,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评价方法建立后,研究者开始利用该法比较SF与其他传统指标用于判断ID的准确性并试图寻找最适判断界值[13, 30-32],由于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评价需要兼顾灵敏度和特异度,此时提出的判断界值与70, 80年代相比有小幅度上升。

而随着人们意识到放射性元素的生物性危害,沿用多年的SF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逐渐被新的方法所替代,如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之

间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建立适用于其他检测方法的判断界值。我国也有研究者关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33,34],然而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因此,SF的判定临界值鱼待统一。SF是评价机体铁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要

找到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理想的判断界值以区分机体铁储备处于缺乏还是充足状

态,需要依赖一个独立而可靠的检测,即判断铁缺乏的金标准,骨髓铁染色是目前公认

的用来判断机体是否发生铁缺乏的检测手段,因此,本文系统收集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

标准,探讨SF判断铁缺乏最适临界值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研究文献的数据进行定量综合,比较不同临界值下SF判断铁缺乏的综合判断性能,为我国采用SF判断铁缺乏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2方法

2.1文献检索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46-), Embase (1945-2012), ProQuest学位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 1979-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网络版

1978-2012),分别以“ferritin, iron deficiency, cutoff value, bone marrow, specificity/sensitivity, ROC,血清铁蛋白、铁缺乏、诊断临界值、骨髓铁染色、灵敏度峙异度”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此外还通过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书籍、查找会议摘要、检索互联网,并通

过参考文献和引文进一步查找可能相关的研究。检索过程中,未对国家、人种、语言和

发表时间进行任何限制。

2.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和铁储存之间关系研究的系统综述

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全文文献或有英文摘要的研究;(2)以SF、骨髓铁

染色和机体铁储存中二者或三者关系为研究内容的文献;(3)机体铁储存的分析采用除

SF和骨髓铁染色之外的方法;砰)对于同一作者在不同期刊上发表的内容相近文献纳入数

据信息最完整的一篇。排除标准:(1)机体铁储存研究方法描述不明确的研究;(2)综述

性文章。

2.2.2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Meta分析

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全文文献或有英文摘要的研究;(2)铁缺乏的确诊

采用骨髓铁染色法的研究;(3)能够从原始文献中提取或通过计算获得SF诊断铁缺乏的真

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和假阴性例数;(4)文献中明确报道了SF的测定方法; (5)对于同一作者在不同期刊上发表的内容相近文献纳入数据信息最完整的一篇。排除标准:(1)铁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不是骨髓铁染色的研究;(2)文献中未明确报道SF的测定方

法的研究;(3)有推荐的SF临界值但不能从原始文献中获得四格表数据的研究;(4)文献

中未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是否贫血)做任何报道的研究。

2.3文献筛选和处理方法

由两人分别按照1.1文献检索方法进行独立检索,获得文摘格式的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摘要内容作初步筛选,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然后将两人剩余文献进行合并,排除重复检索结果,进行全文检索,获得全文后分别进行独立评估并按照文献纳入

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文献分为有用、待用和无用3类,对于有用和待用文献进行参考文献和引文的二次检索,然后将检索结果再次合并,分别进行独立评估并按照文献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有用文献,最终由2人一起对所有有用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终审,确定出最终纳入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研究。

2.4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对进行Meta分析的纳入文献建立Excel文件,分别提取纳入研究的作者、研究年份、国家或地区、真阳性例数(True Positive TP )、假阳性例数(False Positive FP )、真阴性

例数(True Negative TN )、假阴性例数(False Negative FN,采用或推荐的最适诊断

界值,总样本量,受试者来源、年龄、性别、是否贫血等主要特征以及SF测定方法等重

要信息。

对进行Meta分析的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逐一进行质量评价,该标准参考QUADAS标准((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制定。共包括11项:(1)病例谱是否包含了各种病例及易混淆的疾病

病例;(2)参考标准是否能将目标疾病准确分为有病、无病状态;(3)金标准或待评价试验

的间隔时间是否足够短,以避免出现疾病的变化;(4)是否所有的样本和随机选择的样本

均接受了金标准试验;(5)是否所有病例无论待评价试验的结果如何,都接受了相同的金

标准试验;(6)金标准试验是否独立于待评价试验;(7)待评价试验的结果判读是否在不知

晓金标准试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的;(g)金标准试验的结果判读是否在不知道待评价试验

结果的情况下进行;(9)当解释试验结果时可获得的临床资料是否与实际应用中可获得的

临床资料一致;(10)是否报告了难以解释的中间试验结果;(11)对退出研究的病例是否进

行解释。由于SF采用自动化仪器检测,无主观性,不存在盲法及结果判读时应用病人资

料的情况,故在11个条目中,不考虑条目7和9。此外,纳入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潜在评价条目中的3条:(1)在本研究开展之前是否已建立待评价试验的诊断临界值;(2)自研

究开始待评价试验的检测技术是否保持不变;(3)实验操作人员是否接受了培训。对上述

12个条目做出“是”、“否”或“不清楚”的判断。文献质量评价由2人独立进行,核对评

价结

果有分歧时讨论决定。

2.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对进行Meta分析的纳入文献,将纳入研究的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分别录入Meta Disc 1.4软件[36],计算各单个研究的诊断效能参数:敏感度

( Sensitivity ),特异度(Specificity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PLR),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NLR ),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 DOR) o 异质性检验:在诊断试验中,引起异质性的原因分闭值效应和非闭值效应两种。采

用Spe~相关性检验分析是否存在由闭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引起的异质性,计

算灵敏度对数值与(1一特异度)对数值的Spe~相关系数,强正相关提示存在闽值效

应;由各研究的灵敏度和(1一特异度)准确估计值绘制ROC平面散点图,该图如呈“肩峰”

状分布,提示存在由闽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非闭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主要采用

Cochrane-Q检验分析各研究DOR结果,如Cochrane-Q的P值<<0.05,则表明存在异质性,并采用统计量Insistency index (I2)来定量判断异质性的程度,I2<25%为低度异质性,25%一50%为中度异质性,I2>50%为高度异质性。同时辅以森林图的可视化检验,观察各研究

精确估计值(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LR, NLR)与合并估计值是否一致地沿一直线分布,

如未与合并值一致地沿一直线分布提示存在由非闭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37,38]a Meta回归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如提示存在非闽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

则选择可能引起异质性的变量对其进行赋值,使其均转化为分类变量后,进行logisti。逐

步回归分析(37,38],保留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产生异质性的来源。

合并效应值的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如提示存在由闭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则

按临界值大小将各研究分组合并,分别进行组内研究间闭值效应检验,直至各组研究内

部均不存在阂值效应则可确定分组。对进入各组的研究进行非闭值效应异质性检验,如

存在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研究的诊断准确性参数进行合并,反之采用固定效

应模型。对各组纳入研究计算汇总的诊断效能参数(汇总敏感度,汇总特异度,汇总阳

性似然比,汇总阴性似然比,汇总诊断比值比),绘制敏感度森林图,特异度森林图,

阳性似然比森林图,阴性似然比森林图,诊断比值比森林图;建立汇总的受试者工作特

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SROC),采用Meta Disc 1.4软件绘制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Q*指数,其中Q*指数为SROC

曲线与直线((TPR+FPR = 1,即敏感度=特异度)相交处的敏感度,Q*指数越大,表示诊

断试验的准确度越大(39)0

3结果

3.1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的关系

经过文献检索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共有16篇关于SF、骨髓铁染色

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纳入进行系统综述,其中关于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

间关系的文献3篇,SF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文献4篇,SF与骨髓铁染色之间的关系9 篇,16个研究的一般信息见表1-l o

表1-1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纳入研究一般信息表Table 1一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ferritin, bone marrow

and body iron stores

作者年份国家研究

骨髓铁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

C.E.Rath }40} 1948美国Sternal marrow hemosiderin

A.R.Stevens }41} 1952美国Iron metabolism: clinical evaluation of iron stores

E.Gale }4z} 1963南非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otal iron stores in human bone

marrow

血清铁蛋白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

C}O.Walters }15} 1973英国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and iron stores in normal subjects J.D.Cook }}6} 1974美国Serum ferritin as a measure of iron stores in normal subjects

D.A.Lipschitz}"} 1974美国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erum ferritin as an index of iron stores

A.Jacobs }43} 1977英国Serum ferritin and iron stores

血清铁蛋白与骨髓铁之间关系的研究

R.Nelson }44} 1978美国Ferritin as an index of bone marrow iron stores

M.A.M.AIi }45} 1978加拿大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and bone marrow iron stores: a

prospective study

W.R.Bezwoda }46} 1979南非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ow iron stores, plasma ferritin

concentrations and iron absorption

D.T.Forman }4}} 1980美国Immunoradiometric 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stainable bone marrow iron as indices to iron stores

E.Jakobsen }48} 1982挪威Serum ferritin and bone marrow haemosideri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ancies and in healthy controls

S.Brink }a9} 1982南非Serum ferritin and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s predictors of bone

marrow iron stores

E.Harju }50} 1984芬兰A comparison between 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bone marrow stainable iron

E.砌bo[,,]1985瑞典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other iron store variables

in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L.Hallberg }52} 1993瑞典Screen for iron deficiency: an analysis based on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and serum ferritin determinations in a population

sample of women

3.1.1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的关系

1948年美国学者Rath and Finch首次提出用骨髓可染铁颗粒来评估人体的铁存储状况,之后A.R.Stevens141】以298个铁营养状况明确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通过染色方法

检测骨髓含铁血黄素的含量是评估机体储存铁的可靠指标,它也是诊断贫血是否由缺铁

引起的决定性检测。1963年南非学者E.Gale}42}采用化学方法分析了199名医院病逝者肋骨骨髓和肝脏内铁的含量,并对其骨髓铁进行组织染色和定量分级,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机

体骨髓铁与肝脏内铁浓度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8,骨髓组织可染铁与机体内总铁含量也呈高度相关关系(见图1-1,图1-2 )。

3.1.2血清铁蛋白与机体铁储存之间的关系

70年代初,由于英国学者Addison改进了放免法的灵敏度,首次实现了血清中微量SF 的定量检测,许多学者围绕铁蛋白展开研究,其中英国学者G.O. Waiters等[}IS}采用反复放

血法评估机体铁存储量,并使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的SF水平,发现SF水平与机体储存铁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见图1-3)。美国学者James.D.Cook}]6}以83名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性铁吸收率表征机体铁存储水平,发现研究对象体内SF水平与铁吸收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见图1-4 ),由此认为SF与机体储存铁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并提出SF 可用于评估和监测正常人群的铁存储状况。此外,D.A.Lipschitz}l}]和A.Jacobs}43}也通过

研究提出了SF水平与机体储存铁密切相关的结论。

3.1.3血清铁蛋白与骨髓可染铁之间的关系

当研究者们发现SF和骨髓铁染色都与机体铁储存状况高度相关时,开始探索SF与骨髓可染铁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拿大学者M.A.M.Ali}45}的研究是在18个月间收集医院病人248例,分别收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和骨髓穿刺液,盲法检测SF的水平,并对骨髓样本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反应后根据蓝染颗粒的多少将研究对象归类为骨髓铁耗竭、正常、增高

三个等级,观察各个骨髓铁储存状况等级下SF的水平,结果发现随着机体骨髓铁含量的升高,SF的水平随之递增(见图1-5 )。R.Nelson}`}}, W.R.Bezwoda}46}, D.T.Forman}4}},

E.Jakobsen}48}, E.Harju}s0}, E.Rybo}S'】开展的研究与M.A.M.AIi设计有所不同,但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即SF是反映骨髓铁存储的可靠指标,R.Nelson, W.R.Bezwoda, E.Jakobsen,

E.Rybo 4位学者的研究不仅提出相同的结论而且报告了SF与骨髓铁可染物的相关关系的大小即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结果见表1-2 0

研究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F的水平,之后相继出现微粒子酶免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方法。各研究采用或推荐的SF诊断临界值差异很大,分布在

12-60 },glL之间。

初检纳入n=745

Medline n=316 Embase

Proquest学位数据库n =59

CNKI n=131 CBMdisc

n=142

n=97

排除重复文献n=269

建立初筛文献库n=476

图1-7文献筛选流程图

Figure 1-7 Flow chart of study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Table 1-3

作者

国家

表1-3 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for Meta analysis

发表N研究对象SF检测

年份方法

SF界值

(林g几)

40 12 30 1850巧加30

Janet Sorbie }ZS}

M.A.A.AIi }45}

Rodney Nelson }44}

Jorge Mazza }29}

Jukka Puolakka }53}

Donald T.Fonnan }4'}

J.Robert Beck }5}}

J.C.Sharma }55}

加拿大1975 20健康学生

加拿大1978 248 I晦床病人

美国1978 73临床贫血病人

英国1978 86 I陆床病人

芬兰1980 17学生志愿者

美国1980 48临床病人

美国1981 73 I陆床病人

英国1984 35临床贫血病人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3.2.2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

纳入研究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见图1-804/14个纳入研究[[33,34,44,SS]选择的研究对象为贫

血或疑似缺铁性贫血个体,能完全代表临床接受SF检查的患者群,有7个研究[[29,30, 45,47,SO,S4,S6]的受试者为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疾病谱较广,部分包含了易于与缺铁性贫血

发生混淆的疾病,发生疾病谱偏倚的可能性较大,有3个研究[26,S2,S3]以“健康人群”为研究

对象,对疾病谱的描述不清楚。4/ 14个研究[[29,30,34,45]明确报道了SF测定和骨髓铁染色间

隔时间在一周之内或更短的时间,以避免出现疾病进展偏倚,其余10个研究未报道两个检查进行的时间间隔。14个研究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都通过骨髓铁染色检查证实了疾病状态,不存在部分证实偏倚;纳入研究均采用骨髓铁染色作为诊断铁缺乏的金标准将研

究对象准确判定为缺铁和不缺铁状态,因此不存在不同证实偏倚;铁蛋白水平检测和骨

髓铁染色检查是相互独立的检测项目,不存在合并偏倚。14研究中有10个研究

[26,30,33,34,44,45,47,s0,52,s6]描述了骨髓铁染色检查的操作人员是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铁蛋白测

定值的情况下进行结果判读的,其余4个研究未对此项进行报道,可能存在参考标准判读偏倚。在涉及文献报告质量的两个条目中,71%的研究[26,30,34,44,4s,47,50,s2,s3,s4,s6]报告了无法

解释的或中间试验的结果,6/ 14的研究出现了退出病例[29,30,s2,s3,s4,s6],其中4篇文献:29,s2,53,56]

对其退出原因作出了解释,2篇未做解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潜在评价条目中,条

目1的评价以1985年为节点,判断在各研究开展之前是否已建立待评价试验的诊断临界值,因为ICSH于1985年正式提出了SF诊断铁缺乏的界值作为国际标准[[s7]使用,纳入研究

中在此之前进行的研究有9个[26,29,44,4s,47,s0,53,54,ss],之后进行的有5个[30,33,34,52,56]。铁蛋白的

检测自1980年开始陆续出现新的方法[ss],这之前的10个研究均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5/14研究[[30,34,44,s2,s6]报道了骨髓铁染色检查的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后进行结果判读或由两人

独立判读作为质量控制措施,其余9篇文献未报道,可能存在金标准试验结果判读偏倚。

Test operators trained

Indextesttechnologyunchanged

Cut-off values established

Withdrawals explained

Uninterpretable results reported

Indextestresults blinded

Incorporation avoided

Differential verification avoided

Dyes

.no

口not clear

Partial verification avoided

Acceptable delaybetween tests

Acceptable reference standard

Representative spectru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图1-8纳入{}i)I究的质{,廿「价(‘%)

Figure 1-8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study(%)

3.2.3异质性检验

纳入研究的灵敏度对数值与((1一特异度)对数值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4, P值为0.014,提示纳入研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OC平面散点图(图1-9 )显

示,14个研究的精确估计值所形成的图像呈“肩峰”状分布,表明研究之间存在因闭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

纳入研究的灵敏度森林图和特异度森林图(图1-10,图1-11)显示,大部分研究的灵

敏度估计值点和特异度估计值点散在分布在合并值置信区间所在直线的两侧,没有与合

并值沿一直线分布,提示研究间的差异较大;对纳入研究的DOR估计值进行Cochrane-Q

检验,检验结果为Cochrane-Q=25.59, P=0.0193, I2=49.2%,说明各研究间存在由非阐值

效应引起的中等异质性。

4讨论

本文第一部分选取了16篇关于SF、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系

统综述的方式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了SF、骨髓铁染色和机体铁储存三者之间

关系的衍进过程,追溯了SF表征机体铁储存状况的文献依据,为第二部分进行SF诊断铁

缺乏临界值的Meta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基础。

Meta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文献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具有相同研究

目的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应用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

达到增大样本量从而增大检验效能的目的,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

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到得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9]。对于SF诊断铁缺乏的研究,己有多个研究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这些研究具有不同的抽样误差,而且各

自采用的诊断界点也不相同,因此,获得的诊断试验准确度评价指标,如灵敏度与特异度,也往往不同。为了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寻找SF的最适诊断临界值,

本文采用了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同一检测指标的多个不同诊断试验进行Meta分析,是根据每个研究的诊断比值比的权重,用一条ROC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sROC 曲线,从这条sROC曲线得到该组研究的诊断参数,这样的方法称sROC法,或集成ROC

法[60]0

探讨异质性是了解影响精确估计值的可能因素,它是评价统计合并不同研究的精确

估计是否恰当的关键。在诊断试验中,因临界值设定不同而产生的闽值效应是诊断试验

异质性最基本的来源之一,本研究纳入的14个研究探讨的SF临界值差异很大,分布在

12-60 },g/L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阂值效应,因此我们按不同临界值进行分组以消除闽值效应,分组后作Spe~相关分析,P值均大于0.5,提示不存在阂值

效应。而不同临界值SF诊断铁缺乏准确性和效能的比较正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从Meta分析结果来看,SF 12-20}.g/L组虽然特异度(95.9%)和PLR(15.453)高于其他两组,但灵敏度(76.7%)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如果以此界值作为铁缺乏的诊断标准则漏诊率

过高。25,30}.g/L组与36-60 },g/L组相比,其灵敏度(87.7%)和特异度(94.4%)都优于36-60 N}g}-组(灵敏度83.6%,特异度87.6%)。由于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受临界值影响,而DOR,SROC AUC和SROC Q*三个指标则综合考虑了灵敏度和特异度,因此更能反映诊断效能,

25,3 O},g/L组的DOR为101.42, S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7 } SROC Q*为0.8901,均优于

12-20gg/L组和36-60 }g/L组。因此,Meta分析的初步结论为,SF诊断铁缺乏以25,3 O}.g/L 为界值其诊断准确性和综合效能较高。

除了阂值效应,其他原因包括人群(如疾病严重程度和伴发疾病)、试验条件(如不同

的技术、化验、操作者)等也可引起研究间的异质性。经分析,认为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异

质性与以下非闭值效应有关: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来源有健康人群,住院或门诊病人及

不明健康状况的志愿者等,研究对象是否处于贫血状态可能影响SF水平;纳入研究采用

的SF测定方法不尽相同,有放射免疫法,微粒子酶免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

光法,不同的方法灵敏度和精度不同,对合并效应值的准确性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金标准骨髓铁染色法其结果受取材、环境污染、主观判读结果等影响也可能导致异质性

的产生。

为了分析影响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准确性的可能因素,以指导今后更科学的利用SF 评估人群铁营养状况,本文采用了Meta回归分析来寻找有意义的变量,分析结果提示,研究对象是否贫血和SF的检测方法是影响SF诊断铁缺乏准确性的重要变量,因此我们依据研究对象的贫血状态和不同SF检测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了亚组分析,以提出更加精确

的结论,即依据贫血状态和检测方法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SF推荐临界值。在亚组分析

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研究对象为贫血或非贫血,采用放免法测定SF水平的研究推荐的

诊断临界值都低于使用其他检测方法提出的SF推荐临界值水平。由SF测定研究的历史沿革来看,放射免疫法(RIA)是最早用于SF检测的免疫分析技术,随着微量检测技术的发

展和进步,相继出现了微粒子酶免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等方法。放免

法特异性强,简单易掌握,刘绣云[61]就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 = 0. 98),JUERGEN等[[62]的研究结果显示,放射免疫法检

测结果与其进行改良后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r2 = 0. 97 } DUPUY等[63] 用放射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对124例患者SF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二种方法间的相关系

数r2 > 0. 96,但是Dupuy AM也指出了放射免疫法成本高、手工操作效率低及同位素使用时的不安全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基层单位或大样本人群检测时的应用。但这一方法因

其具有特异性好的优势,在对SF水平在机体内准确表达状况的研究中仍有使用,笔者认

为对于放射免疫法在铁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如与其他检测方

法进行低中高值的比对,尤其应该关注低水平的SF比对研究,其数值的变化对于铁缺乏

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本研究未检索到近4年的研究数据,未收集到国外近7年的研究文献;(2)我国人群相关的研究只有2个,为该结论应用于我国人群铁缺乏的评估

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3)近年来,SF出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如免疫比浊法,其应用

日益广泛,但本文未收集到使用该方法的文献,未能提出使用该方法时SF的推荐临界值;

(4)在Meta分析过程中,由于SF25,30},g/L组文献只有3篇,因此结论中未能区分25}.g/L和30gg/L哪个临界值更好。

小结

.1通过Meta分析初步认为,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水平为30},g/L;

5.2 Meta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当研究对象的贫血状况和血清铁蛋白的检测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铁蛋白临界值判断铁缺乏;

5.3对于非贫血临床病人或人群随机抽样样本,如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

建议采用25 wg/L作为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水平。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09-3-9 被阅览数:40 次作者:检验科免疫室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大多数的化验室如今用血清中的铁来评价铁的状态,包括总铁结合能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然而,这些参数有一些局限性:在紧张状态或受感染的情况下,血清中铁的水平就会降低。并且血清中铁的波动也非常大,在几天间,甚至一天之内的差别也会很大,这会影响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值。总铁结合力的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差。转铁蛋白饱和度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测定铁蛋白的主要缺点是,在炎症状态下铁蛋白的量也会升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缺铁,铁蛋白水平也会表现为正常,甚至稍高于正常。所有的这些局限性都可以在改用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来评价铁水平时被克服。 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穿膜的糖蛋白,它倾向于结合已经结合了2价铁的转铁蛋白,并且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所有的体细胞都在其表面表达转铁蛋白受体,但75-80%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的红细胞样细胞的前体中。肝和胎盘的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密度也很高。转铁蛋白受体的细胞外部分经剪切后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它与细胞上的受体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是否缺铁。由于它是一个极为灵敏的标志物,诊断结果可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相区别。又由于它与红细胞生成的量有关,因此它可作为监测红细胞生成治疗效果的最早的标志物。 在缺铁性贫血发生时(此时的临床症状还不明显),铁的消耗尽首先表现为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但此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然正常。在第二阶段,缺铁造成了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此时的贫血就伴有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不足。随着这些参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铁的缺乏,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就增加了。用铁蛋白水平诊断贫血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它只能用来表征贫血初期短时间内的行为,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另外,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可同时存在(复合性贫血)。区分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的金标准是测定骨髓中的可染铁。但这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会令病人感到紧张。如果改为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就可很方便地区分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患有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病人不一定缺铁。贫血是一个伴随性的症状,尤其在慢性炎症疾病中,例如风湿病和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机制还未完全搞清,可能是将铁从储存地运出不足(铁分配不足),减少了红细胞生成素的刺激作用,同时缩短了红细胞的半衰期。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患者,铁蛋白的水平不成比例地增加,引起的血红蛋白量不足和形成小红细胞的症状与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相似。相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只在缺铁的情况下才会变化,其他的因素不会影响它。在1997年发表的在Punnonen进行的一项血液诊

铁代谢检测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那么,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 文章目录 一、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1、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血清中的铁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一般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会造成这种现象,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血清铁蛋白就会升高了。而且肝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血清中的铁蛋白也会

升高。 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也增加铁蛋白因为肝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和铁蛋白,肝细胞癌(HCC)的铁的吸收和清除作用,肝细胞损伤坏死,储存在肝胞浆蛋白会溢出到血液中,导致血清铁蛋白升高。 2、铁蛋白高肝功能正常是什么原因 铁蛋白是我们身体中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它的升高说明身体出了问题,一般可能是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但是有人检查的结果是铁蛋白高,但肝功能正常,这是什

么原因呢?原来临床上引起铁蛋白偏高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肝病和肝癌造成的,输血过多、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炎症等都可能引起铁蛋白偏高。除了急慢性肝炎、肝癌、乙肝等疾病以外,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等也会引起铁蛋白偏高,而当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胰腺瘤、炎症等疾病时,会引起铁蛋白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乙肝患者突然出现铁蛋白偏高,一般都是由于乙肝病情恶化所致,此时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要及时进行治疗。 3、铁蛋白高病症介绍 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 35-55ug/L(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 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参考值: M (男)15-20μg/L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 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 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 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 ⑵恶性肿瘤; ⑶急性感染和炎症; 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 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 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 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英文简称alb)又称清蛋白,是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zzz多的蛋白质。在肝功能检查中,检查白蛋白的作用是根据白蛋白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某些疾病。临床上很多人在检查中出现白蛋白偏低的现象。那么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一:白蛋白偏低通常是营养状态不太好;球蛋白偏低一般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服用了免疫抑制剂等,但光看这两个指标,很难确定问题,还要看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等。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二:白蛋白偏低与肝功能异常有关,还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饮食上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但不要过量,因为会加重肝脏负担。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三:白蛋白合成不足,常见于急慢性肝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四: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如胃癌,肠癌,肝癌。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五:肾源性低蛋白血症,由于肾脏正常的排泄屏障受损引起的大量血清白蛋白从尿液中排出,且丢失的蛋白总量大大超过人正常饮食摄入的蛋白的量,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六: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而白蛋白的合成几乎全由肝脏合成,各种肝脏、蛋白补偿机能受损,则造成制造的不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 白蛋白是球蛋白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中起着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白蛋白偏低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那么偏低有哪些危害呢?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一:白蛋白的生理作用是有很多的,最重要的就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另外其在运输营养物质和调节激素代谢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白蛋白偏低会使得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这是常见的白蛋白偏低的危害。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二: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因此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因此肝功能检查白蛋白偏低就往往提示着肝脏受到了损害,受损的程度越严重,白蛋白的数值就越低,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因此对于白蛋白偏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结合其他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和其他的检查项目如乙肝两对半、b超等,确诊自己的病因和病情的程度,然后积极的进行治疗。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三:白蛋白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可起到维持营养均衡的作用,当白蛋白降低的时候,会使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四:由于白蛋白是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当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降低的时候,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这些水分会进入组织液,而引发水肿。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 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 成人男子11.0-32.0μmol/l 成人女子9.0-27.0μmol/l 儿童9.0-32.2μmol/l 老人7.2-14.4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 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 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 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 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6-06-21T09:26:33.0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导读]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 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大竹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可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SF对比,研究2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通过1-6个疗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等情况,血清铁蛋白检测的结果可 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检测;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29-02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ferriti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Liu Zhigang, Tang Chuan, Zhang Song, Xu Shan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zh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63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um ferritin (SF) detection i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value.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random poi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as the study group 1 to 31 cases; For study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remi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33 cases; 30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again through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1 S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SF,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eam 1 set of serum ferriti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of SF, contrast, study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ferritin, explanation by 1-6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fter serum ferritin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such as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indexes,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The value of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因此常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但是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SF的价值研究文献报告较少,故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针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为研究组,然后将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4.5±5.7)岁,凡具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列入对照组;研究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0.6.5±8.4)岁,有肝病、感染等病例先进行治疗,待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因素排除后再采集标本进行SF测定,如果SF测定的干扰因素不能排除的病例不列入研究组。 1.2 方法 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已排除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需用特殊治疗;研究组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入院后若发现有干扰SF检测因素的患者,首先是治疗影响SF检测的疾病,如有感染存在的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有肝功异常的则保肝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则抗病毒治疗,疗程7天,待干扰因素排除后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采集SF检测标本,经过治疗若仍然不能排除影响SF检测疾病该病例不列入研究组。急性白血病的化疗:AML采取DA、MA或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6疗程,ALL采取VP、VLP或VDLP 方案治疗,1~6疗程,根据张之南关于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4]进行评定达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 1.2.2标本采集和检测 研究组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在没有输血与化疗前进行抽血;而健康人员则进行空腹非抗凝血(4mL)检测;将血清分离后,放置到冰箱进行冷藏,1周后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SF检测,其中正常参考值为23~274 g/L。 1.3 评价指标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预示着病人患有急性白血病或存在白血病复发等情况,之后如果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下降,可以表示患者白血病治疗后得到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通过长时间的抗肿瘤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

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再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

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再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 析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0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AA组(1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DS组,56例)、白血病组(57例)、免疫性疾病组(36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15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和对照组SF水平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结果测得初诊AA患者SF水平为(536.32±345.29)μg/L,高于对照组、免疫性疾病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但低于MDS组和白血病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中,60岁以上、男性以及重型AA患者的SF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SF水平成负相关(r=-0.171,P<0.05;r=-0.156,P<0.05),初诊AA患者达到铁过载标准为13%,男性和高龄是铁过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诊AA患者SF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在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中,其SF水平低于血液肿瘤患者,对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serum ferritin (SF)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newly diagnosed aplastic anemia (AA)and other disorders with pancytopen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6,340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AA group (176 cases),MDS group (56 cases),leukemia group(57 cases),immune disorders group(36 cases)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 (15 cases)based on their diagnoses.Control group including 30 healthy people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Serum ferritin level determi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s well as complete blood count were tested among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SF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 was (536.32±345.29)μg/L,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immune disorders group 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but 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leukemia group and MDS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In AA group,the patients that older than 60,male patients and sever aplastic anemia (SAA)patien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SF.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F level (r=-0.171,P<0.05;r=-0.156,P <0.05).Iron overload was diagnosed in 13%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male and age>60 years old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iron overload(P<0.05).Conclusion SF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healthy people,and it is lower than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nd MDS.SF level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disorders with pancytopenia. [Key words]Pancytopenia;Aplastic anemia;Serum ferritin 再生障礙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临床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即贫血同时伴有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减少。

植物源性重组人血清转铁蛋白的多功能性介绍

植物源性重组人血清转铁蛋白的多功能性 概述 人血清转铁蛋白(htf)是人血清中主要的结合铁蛋白质,在铁转运中有重要作用。另外,htf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包括抗菌功能和对哺乳动物细胞增殖、分化中的生长因子效用。其多功能性使其在不同疗法和商业应用中有巨大价值。然而,htf的这些成功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的高质量的htf的应用。本研究中,我们将植物作为获得重组htf的一种新平台。我们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植物是一种获得rhtf的有效系统,最大积累量达到了全部可溶蛋白的0.25%(或高达33.5ug/g的叶子鲜重)。此外,植物源性rhtf保持了许多与天然htf相同的生物活性。尤其是rhtf在体外可逆性的结合铁作用,表明了其抑菌活性、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支持细胞增值的作用,和在体外内化进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性质。本研究的成功使得未来多领域应用植物源性rhtf成为可能。植物源性rhtf突出的应用就是作为特定细胞的一种新的载体或者作为蛋白质/肽段药物的口服递送以治疗人类疾病例如糖尿病。为证明此假说,我们在植物中又额外地表达了一种包含胰高血糖素样肽段-1(GLP-1)或其衍生物的htf融合蛋白。在此,我们展示植物源性htf-GLP-1融合蛋白保持了体外培养基中内化进入哺乳动物细胞的能力。 简介 转铁蛋白Tf包含了所有脊椎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系列同源性的铁结合蛋白糖蛋白(Aisen and Harris, 1989),主要功能是铁的螯合和转运。Tf是一种单分子蛋白,分子量范围为76-81 kDa,取决于糖基化程度。每种TF蛋白包含两种相似的裂片,分别叫做N-末端和C-末端,每一裂片包含单一的铁结合位点(Aisen and Harris, 1989; Baker et al., 2002)。hTf是转铁蛋白Tf家族的主要成员。hTf蛋白由679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分泌入血(MacGillivray et al., 1983)。hTf的主要功能是络合血中的游离铁并将之转运到全身各处(MacGillivray et al., 1983)。放射示踪研究显示至少80%的络合至tHf的铁转运至骨髓并组成新生的红细胞(Finch and Huebers, 1982)。除其众所周知的铁转运功能外,hTf还有许多额外的功能,许多与其携铁能力无关。例如,研究显示HTF可促进体外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鼠粒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前体细胞的克隆生长(Iizuka and Murphy, 1986)。另外,HTF的存在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例如体外受精培养(Holst et al., 1990)和肝细胞群体的维护和扩展(Suzuki et al., 2006)。当增殖细胞高表达HTF受体以允许HTF包裹并可能引发和维持细胞DNA合成时,HTF常常作为一种生长因子(Gomme et al., 2005)。HTF的其他作用包括抵抗细菌、酵母菌、病毒和真菌的抗菌活性((Artis et al., 1983; Salamah and al-Obaidi, 1995),降低细胞粘附的能力(Ardehali et al.,2002)。HTF的多功能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和非治疗应用。例如,HTf已被用来治疗人类转铁蛋白缺乏症(一种以贫血、铁超载、生长迟缓和感染发生率增加为特点的状况)(Hayashi et al., 1993),局部贫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导致炎症、最终因凋亡和坏死而导致细胞死亡的一种情况)(Hayashi et al., 1993)和心血管疾病(Hayashi et al., 1993)。HTF的治疗送递也降低了放射疗法的副作用(Koterov et al., 2003),有助于为骨髓移植患者提供抗微生物活性的作用(von Bonsdorff et al., 2003)。此外,HTF已用来作为一种新的载体系统,在体内运载药物入癌细胞(Laske et al., 1997)。近来,HTF被证实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以送服口服蛋白质和氨基酸药物入内脏以实现全身治疗效果(Widera et al.,2004; Bai et al., 2005)。HTF蛋白也有许多巨大的潜在非治疗应用。例如,许多无血清培养基以HTF作为血清代用品,支持哺乳动物细胞生长(Barnes and Sato, 1980a,b)。为了使HTF的这些商业和治疗应用具备可行性和得到实现,大量HTF的可靠、廉价的供应是很重要的,取决于一种高效、性价比合算的重组生产系统。 迄今为止,已有数种表达系统报道获得重组HTF。描述的RHTF的细菌表达,仅允许生产蛋白质的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领域(半分子)(Ikeda et al., 1992; Steinlein and Ikeda, 1993;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和体液中。是一种贮铁蛋白质。1972年Addison等人建立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后,相继对外周血细胞及体液中铁蛋白也能测定。其定义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 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 (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 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一、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铁蛋白分子量为450000,由24个多肽亚单位组成一个中间空心的球形蛋白质。其外壳即为去铁铁蛋白。中空核心部分是贮存铁胶体分子团(羟基磷酸化高铁)的地,核心中铁原子含量不等。平均2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去铁铁蛋白可摄取Fe++,经其6个通道进入核心,氧化成Fe+++沉积下来,铁原子释放时要经还原剂的作用。铁本身又可刺激去铁铁蛋白的合成。 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含有,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铁蛋白。不同组织来源的铁蛋白有明显的异质性。人体的铁蛋白达20种以上。总称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它由两种不同的亚单位(L和H).按不同比例构成,L和H亚单位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量不同,前者分子量为19000.后者为21000,心型铁蛋白为酸性铁蛋白,主要由H亚单位组成,等电点4.8~5.2.与心肌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脾型铁蛋白为碱性铁蛋白,主要由L亚单位组成。等电点5.3~5.8, 与睥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肾铁蛋白介于两者之闻。碱性铁蛋白存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厦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酸性铁蛋白见于正常成人心肌,肾,胰及胎肝中。血清铁蛋白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来。由碱性铁蛋白和微量酸性铁蛋白所组成。在血循环中半寿期为27~30小时。为肝实质细胞所清除。正常人外周血细饱内铁蛋白含量甚微,红细咆内铁蛋白台量碱性铁蛋白为0.025fg/细胞。酸性铁蛋白比前者高10倍;白细胞碱性铁蛋白;多形核粒 细胞6.6fg/细胞,淋巴细胞为8.0fg/细胞单核细胞含量最高为54.6fg/细胞。血小板中含量甚微。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1)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2)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成熟红细胞内铁蛋白是幼红细胞铁蛋白残留下来的。其碱性铁蛋白和持存有关,酸性铁蛋白则起铁转运作用。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一)血清铁蛋白(SF)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标记抗体法,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酶联免疫法及直接乳胶凝集法。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SF) 临床意义: 一、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铁蛋白是一种含有铁离子的水溶性蛋白质,为人体内仅次于血红蛋白的铁含量丰富的蛋白质,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指标。在缺铁性贫血时由于体内铁离子含量减少,血清铁蛋白会明显下降,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造血功能停滞,铁蛋白未被利用,导致体内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在溶血性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铁离子释放入血,也会导致血清铁蛋白的升高。 二、血液疾病的辅助诊断 白血病时以体内白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为特点的~~~且白细胞大多为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这些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增强,故血清铁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时增高显著,同时它的含量和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原始幼稚细胞的数量正相关。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急变期血清铁蛋白升高,所以血清铁蛋白也可作为白血病治疗和预后的一个指标(注意:需排除肝储备功能损害造成的血清铁蛋白升高)。 淋巴瘤时,由于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呈进行性递增,与病情的活动性和肿瘤扩散性有关。血清铁蛋白可作为淋巴瘤,特别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非特异性病情观察的有价值的指标。铁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与白血病铁蛋白升高的原因相似。

三、恶性肿瘤的诊断 原发性肝癌,当怀疑患者有原发性肝癌时,一般认为血清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一标志物之后,SF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二标志物。SF的显著升高的机理主要有: 一、肝组织变性坏死,使贮存的铁蛋白释放,(与SGPT 类似) 二、肿瘤细胞可以大量合成铁蛋白。 三、肝脏功能下降,对于铁蛋白的廓清率降低。 同时,血清SF的浓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肝硬化存在,肝脏贮存亚铁离子量及肿瘤的大小有关。所以,在AFP(-)肝癌拟诊者。SF测定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补充检查项目。 其他肿瘤的诊断 据国内外多数学者报道:肺癌,乳癌,宫颈癌,等患者SF均有明显的升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可作为肿瘤处与活动期的指标之一。亦可作为恶,良性胸水和腹水的鉴别指标。当SF浓度超过四百微克每升,则提示肿瘤有转移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SF在诊断恶性肿瘤时缺乏特异性,单项检测阳性率低,但和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阳性率。

血液体检项目详细,包你看懂化验单

甘油三酯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如同其名称一样,甘油三酯是人体的脂肪成分, 如果以猪肉或牛肉为例,那么甘油三酯就是白色的肥肉部位。皮下脂肪就是甘油三酯所蓄积而成的。甘油三酯是由三种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的,一般情况下会成为脂肪酸的贮藏库,根据身体所需会被分解。 被分解后的脂肪酸会被作为我们生命活动的热量源来加以利用。从甘油三酯中脱离的脂肪酸便是游离脂肪酸,是一种能够迅速用于生命活动的高效热量源。 此外,皮下脂肪还有保持的体温、保护身体免受寒冷袭击的类似隔热材料的功能, 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外来袭击的缓冲材料的功能。 也就是说,甘油三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严酷的自然以求生存下来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拥有舒适的环境与丰富食用材料的现代生活中,甘油三酯却 面临着愈加过剩蓄积的危险。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症。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血肌酐 体内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酐释放进入血液后,则为血肌酐。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gmol/L,女性为44.2—97.2gmol /L。 血肌酐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血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摘要 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 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 )、红细 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己经缺铁, 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己大幅下降,预防 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 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 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 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闽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 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方 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 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 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 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 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 12-20g,g几、25,30}g几、36-60}g几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 12-20},g1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 (0.705, 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 [0.959,95%CI (0.934, 0.976)] } 25,30E.}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 (0.799, 0.933)] 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 0.977) 30-60}..},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 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 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L匕值L匕属25,30}g/L组最高【101.42, 95%CI(36.137, 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 (0.9497士0.039), 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士0.052) o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 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 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SO}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I}界值为36}g/L。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g/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结论初步认为 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g/L o 2.血清铁蛋白小于3如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 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刘一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一平、静脉血SF, 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 /logSF 和机体铁储量(BIS。分别以SF小于30}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g/L为标准分析铁 缺乏发生率。比较SF<30}g/L组和SF?30}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 I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