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黄连、吴茱萸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谈黄连、吴茱萸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谈黄连、吴茱萸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谈黄连、吴茱萸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 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 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 风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 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 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 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 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

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 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祛风湿药 1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 2.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 3.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1.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2.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 3.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4.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黄连-吴茱萸

黄连吴茱萸 连萸平肝抑胃酸 【伍用功能】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降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英之辛热,从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反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 【主治】1.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暖气,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 2.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诸症; 3.湿热下痢,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诸症。【常用量】黄连1.5~5克,吴茱萸1.5~5克。 【经验】黄连、吴茱萸伍用,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按照6:1的比例组成,治肝经火郁,吞吐酸水,左胁作痛,少腹筋急为庙。北宋《太平圣惠方》中,黄连、吴茱萸按1:1比例配伍,称茱英圆方,主治虚寒型下痢水泄。肝为风木之脏,气行于左,应受肺金的克制,方不致过亢而正常生化。·本方用黄连泻心火,使心火不克肺金,肺金不受克,方能有力制约肝木,肝(左)得肺(金)制所以叫左金丸。《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四》说:“〔注〕胡天锡曰:左金丸独以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其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扦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上下虚者,庶可相宜。左金者,木从左而制从金也。”黄连、吴茱萸各等分,张景岳命名为黄连丸。用于治疗肠红便血(大便出血)、痔疮肿痛等症。还用于治疗肝火胁肋刺痛,或发寒热,或头目作痛,淋秘泄泻,一切肝火诸症。 黄连配伍吴茱萸,二药合用,黄连多而吴茱萸少,辛开苦降,则可泻肝经痞热,使热从下达,有清泻肝火之效,可以治疗肝火横逆,胁痛吞酸嗳腐,湿热下痢、泄泻。临证之际,寒热错杂之症颇为多见,但寒热的比重却是千变万化,故用药的分量也应随之增减,热盛者,多用黄连,少佐吴茱萸;寒甚者则反之;若寒热等同,则二药各半为宜。 这是方剂左金丸的组方。【出处】《丹溪心法》 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黄连亦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一药而两清肝胃,标本兼顾。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以为佐使。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 摘要:黄连吴茱萸药对的配伍使用历史悠久,在传统临床中用于治疗胃寒、胃热、胃溃疡等疾病,是中医寒热配伍药对经典的组合代表。黄连和吴茱萸两药通过固定比例的配伍协同,降低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的发生,中和药效的同时,将疗效发挥到了最大限度。黄连,吴茱萸对诱导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发现,单用黄连或吴茱萸组癌细胞凋亡数量远远低于左金方组。通过配伍,黄连吴茱萸药对却产生明显的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抗癌活性。 关键词: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研究进展

目录 1黄连吴茱萸药对理论基础阐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药对的基本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基本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生物药剂学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不同配伍比例对化学成分含量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炮制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3药理作用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2对抑郁症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对心血管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抗血管紧张素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抗血脂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论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发散风寒药 麻黄-----配薄荷蝉衣——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身痒。 杏仁甘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杏仁厚朴——主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白术生姜——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白术——主通阳化气,治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猪苓泽泻——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附子白术——主温阳利水,治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防己——主胜湿祛风,治周身痹痛。 黄芪白术——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白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灵仙——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 防风防己——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白芷——主祛风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川芎细辛——主祛风解表止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辛-----配麻黄附子——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白芷——主祛风止痛,治风寒头痛。 白芷石膏——主祛风止痛,治风火牙痛。 干姜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色白。 丁香五倍子——主治早泄(用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行房前涂擦于阴茎头 部约1—3公分后行房) 紫苏-----配香附陈皮——主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 藿香陈皮——主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治气郁不畅,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主行气宽中安胎,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半夏厚朴——主解郁宽中,治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 琵琶叶杏仁——主疏风散寒止咳,治风寒感冒所致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等。 荆芥-----配薄荷防风——主祛风解表止血,治头痛身痛,目赤咽痛。 炒槐花炭地榆碳——主止血,治便血,痔疮出血。 白芷-----配甘草肉桂——主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风寒脘腹疼痛。 黄芩甘草——主疏风清热止痛,治风热感冒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 石膏升麻——主疏风止痛,治风热牙疼头痛等。 蔓荆子藁本——主疏风止痛,治头痛。 大贝玄胡——主治久治不愈的风寒型胃痛。 苍耳辛夷——主治头痛鼻塞 荆芥防风——主疏风止痛,治风寒止痛。 黄柏苍术——主清热燥湿,治湿热带下。 香薷-----配藿香佩兰——主发汗解表,化湿解暑,治夏季贪凉所致发热恶寒无汗等。 牛蒡-----配荆芥桔梗——主枳壳化痰,疏风解表,治风热感冒所致咳嗽痰多,咯痰不爽。 金银花连翘——主清泄热毒,治咽喉肿痛痄腮肿痛,痰黄咳嗽。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摘要】吴茱萸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通痹止痛、暖肝止痛、温脾暖胃、温肾助阳、温暖胞宫、温中止泻、降逆止呕、温脏杀虫、引火下行、佐制寒凉、引经报使等方面。 【关键词】吴茱萸;方剂;配伍的意义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许多方剂中皆有配伍应用。现将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通痹止痛 寒邪伤于人体后,因“寒性凝滞”,痹遏胸阳,“不通则痛”,而导致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等症。吴茱萸味辛,性热,辛热祛寒,温通行散,以收“通则不痛”之功。故《本经》言其止痛,《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亦言本品可用治:“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心气刺疼而不止。”如《圣济总录》之茱萸丸,即以本品配伍桂心、当归,以辛温散寒,通阳开痹而止痛,用治心中寒,心背彻痛等症。又如《明医指掌》治寒厥心痛之草豆蔻丸,亦取其散寒通痹止痛之用。 2暖肝散寒 《内经》曰:“肝主筋。”若寒凝肝脉,气机郁滞则可导致寒疝疼痛等症,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即强调“治疝皆归肝经”。又《仁术便览·疝病》也言:“皆以为寒。专主肝经。”然吴茱萸主入肝经,性味辛热,既可散肝经之寒邪,又可疏肝气之郁滞,故为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临证多用本品伍以川楝子、木香、茴香、桂心、生姜、清酒等辛散温通之药,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3温脾暖胃 吴茱萸味辛性热,可入脾胃二经,以辛散中焦之寒而温暖脾胃。《神农本草经疏》曰:“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腹内绞痛,……(本品)辛温暖脾胃而散寒,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4温肾助阳 吴茱萸性味辛热入肾经,善祛肾经之寒。故《普济方》之吴茱萸丸即是以本品与蜀椒、干姜相伍则寒祛而气化得复,津液可藏,以治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多利者。药理研究证明家兔口服吴茱萸煎剂有利尿作用;健康人试服也有利尿作用〔1〕。笔者认为本品之利尿之功与五苓散之桂枝相同,因其性味辛热,又入肾经,可温阳化气以利水也。可见因吴茱萸可散肾经之寒而复肾阳气化之功,而可用于治疗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异常。 5温暖胞宫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若寒凝胞宫可致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症。吴茱萸辛热可暖胞宫以祛其寒,如《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即以本品为君,伍以桂枝、当归、芍药、阿胶、川芎等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而疗诸证。据临床报道,刘氏以温经汤随症加减治疗寒凝胞宫型原发性痛经35例。总有效88.6%〔2〕。再如《仁斋直指方》之艾附暖宫丸亦是以其与艾叶、香附、续断、当归、川芎、肉桂、芍药相配,以暖胞温经调经,用治胞宫虚冷所致之带下白淫,倦怠无力,肚腹时痛,久无子息诸症。另外《妇人良方》之茱萸丸也以本品伍以川椒为丸以锦囊纳阴中,以令阴温,开子脏而治妇人阴寒,十年无子者。 6温中止泻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辛热散寒,苦温燥湿,故寒湿所致之泄泻亦可用之。《和剂局方》之戊己丸,以其与黄连、白芍相伍,用治脾受湿气所致泄利不止,米谷迟化等症。《医垒元戎》之小己寒丸,也以本品伍以苍术、艾叶、陈皮等以疗因脾胃积冷,中寒而洞泄倦怠,不思饮食者。《得配本草》亦言其与六神曲相伍可治暴泄不止。本品既入脾经又入肾经,与补骨脂、

黄连配肉桂

黄连配肉桂 应用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肉桂温热,长于和心血,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 心得治疗心火独亢,舌体不瘦、不少津、不少苔,然舌质红的失眠患者。失眠乃血糖难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药对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二药均有降糖之效,应用时注意黄连和肉桂的比例(6︰1),若患者血糖较高,可用黄连30克配伍肉桂6克,增强降糖之效。 三七先生医案(2004年2月) 三七先生医案(2004年2月) 我生过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好,现在孩子4岁,可是我只要稍许累点,舌头就没劲,讲话吃力,或者在嘈杂的环境里,大声讲几句话,舌头就没劲,头晕,不想动,睡一觉就好了,往往早上还可以,到晚上就不想讲话(没劲讲,觉得舌头吃力)我看过好多次医生,说我内虚,不要累,可是我工作轻闲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怎么还是不好转。另外,我今年31岁, 请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非常感谢 -------心气虚。附子理中丸五盒,早七时服二丸,归脾丸七盒,中午十一时服二丸。 手指干裂怎么治?(一年四季) -------燥湿不能相济,吃附子理中丸。 痔疮,出血叫多,8年历史了,无疼痛!怎么治啊? -------补中益气丸三盒,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各服一丸。 三七生,我总是口腔溃疡,嘴唇发干也总起泡,该怎么办啊? -------用黄连3克、肉桂6克开水泡服代茶饮。 ( 呵呵,比我还惨,我是用黄连1克,肉桂9克开水泡代茶饮,已经很苦了) 我今年40周岁小腿以下总是累累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洗澡都觉得累这样恶性循环怎么调理呀我很苦恼请你告诉我好么?(体检也没病) -------阳气不足,桂枝60克,当归30克,五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服一碗,下午三时服一碗,四剂。 我现在二下六七岁,大学毕业后找了一家工厂上班,上班时间有点长,一天十几个小时,常感到很累,主要是腿痛有些酸,可又不想睡,就是睡了也感到累。医院看了说事,要多休息。可没时间,我想用中草药来治,可上班又没时间炖药,再说,我一个炖的味道大,别人有意见,现想用中药泡酒来解除疲劳并补补身体,用什么方子? -------鹿茸,杜仲,当归,可用肉桂。 胃里总是有气,但是打嗝又打不出来,憋的很难受,每天不得不在屋里来回走动兼甩胳膊,才能打出来,这是怎么回事?

黄连吴茱萸的药学分析以及配伍变化进展

黄连吴茱萸的药学分析以及配伍变化进展 摘要: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等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它是一种常 用的传统中药,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痢疾、抗氧化、抗流感以及抗癌 活性。它产生生物碱,如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其中小檗碱是主要 的活性成分。黄连常用吴茱萸为中药方剂,吴茱萸属灌木或小乔木的干燥果实, 其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是吴茱萸的有效成分,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或代谢物反 映了咖啡因、茶碱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可通过调节肝脏药物代谢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吴茱萸否的药学动力进行分析,探究黄连吴茱萸 配伍变化。 关键词:黄连;配伍;吴茱萸;药学分析;进展 1.前言 黄连是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中药,常用吴茱萸为之展开配方,黄连与吴茱萸 相互作用[1]。从药理学上讲,吴茱萸将这两种中药同时提取可降低黄连生物碱的 溶出率,吴茱萸对黄连具有拮抗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与黄连相比,吴茱萸药 对中小檗碱的吸收有所改善,而吴茱萸的存在降低了黄连中小檗碱的系统暴露[2]。然而,由于两种提取物都是口服的,因此小檗碱的溶解速率降低可能导致小檗碱 的全身暴露。此外,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下: 2.药学和配伍变化分析 临床治疗中,黄连和吴茱萸被提取并口服。在这种原位作用下,这两种中药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除了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外,在药剂学上和药理 学上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为了消除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后续治疗 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与治疗糖不匹配,但也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提示。吴茱萸提取物降低了系统性暴露,吴茱萸提取物对二期葡萄糖醛酸化作用的增强 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3]。首先,0.32g/kg吴茱萸提取物预处理对吴茱萸生 物碱的体外吸收无明显影响。其次,体外代谢实验表明吴茱萸的作用可能是诱导 了肝脏药物代谢酶Ⅰ期,而0.32g/kg吴茱萸预处理抑制了黄连素对m1的Ⅰ期代谢。体外代谢和PCR实验证实,吴茱萸提取物0.32g/kg可增强葡萄糖醛酸化。多 种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s)参与小檗碱的i期代谢,包括cyp3a1/2、cyp2b 和cyp2d1。吴茱萸预处理可提高c57bl/6j小鼠cyp1a1、cyp1a2和cyp2b的活性。 此外,吴茱萸主要生物碱之一的吴茱萸次碱的预处理,在不改变肝脏中cyp3a蛋 白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了肝脏中cyp1a1和cyp1a2蛋白水平[4]。这是首次报道吴 茱萸对小檗碱第一阶段代谢的抑制作用,第二阶段葡萄糖醛酸化代谢被证明是黄 连碱的主要清除途径之一,表明II期葡萄糖醛酸代谢对根茎生物碱的全身暴露至 关重要。在体外II期代谢实验中,只测试了M2标准的孵育,因为M1标准没有 足够的数量。M1和M2都主要由UGT1A1催化,表明M2标准物的孵育反应了UGT1A1在大鼠肝脏微体中的代谢能力,提示吴茱萸一期和二期肝药物代谢酶的 不同作用,在黄连的全身暴露中,第二阶段的增强作用比第一阶段的任何变化都 重要,口服黄连提取物后,黄连生物碱广泛分布于肝脏、心脏等多种组织中[5]。 黄连生物碱的组织浓度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最终导致急性毒性。在小 鼠中,口服三叶草提取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95 g/kg。

中药配伍,中医师必备!

中药配伍,中医师必备!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中药配伍表

中药配伍表 2017-01-29 老郎中祖传秘方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肉桂-黄连

肉桂-黄连 肉桂黄连交心肾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内痔出血,湿疹,烫伤等病症。《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内 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 或浸汁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和多种流感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主治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病症。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惊厥、抗菌、镇静、镇痛、解热、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多种作用。 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并能清里热,泻火毒,燥内湿;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并能温营血,通血脉,散寒凝,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故对心肾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韩氏医通》,原方由生川连15g,肉桂心1.5g (两药之比为10: 1)组成。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 1.5?2.5g,空腹时 用淡盐汤下。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症。《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 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 ;《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对升降失常、水火不济造成的心肾不交,治当采用交通心肾之法。 心肾不交证 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摘要】肉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补火助阳、引火归原、通阳化气、温中止泻、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通痹止痛、和阳通滞、温养气血、佐制寒凉等方面。 【关键词】肉桂方剂配伍意义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本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草求真》亦谓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胞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由此可见,肉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补火助阳 肾为先天之本,中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阳又称命门之火,温养五脏六腑。若命门火衰,则推动温煦无力,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诸症。肉桂气厚纯阳,主入肾经,味辛能散,味甘能补,性热助阳。《药性赋》曰其:“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汤液本草》也谓其:“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其擅补命门之火,以助阳消阴,且作用温和持久,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临床上常与补火助阳的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证。如张介宾之右归丸,右归饮等即以二者配伍以培补肾中元阳,且伍以大剂量滋补肾阴药,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临床上有以肉桂粉5g,1次服用,三周为1疗程,取其补火助阳之功以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的报道〔1〕。可见肉桂补火助阳,以治肾阳虚衰为古今医家所应用。再者《和剂局方》之黑锡丹、苏子降气汤,两方中均用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且笔者又认为本品在方中与诸多降气化痰药同用,其温热之性又可助诸药燥湿化痰之力,使化痰之力更强,正如张仲景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引火归原 肉桂甘热浑厚沉降,能走能守,既可补下焦之真火,又可引浮越之虚火归藏于肾。正如《本草从新》言其:“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所以多用于治疗元阳亏虚,虚阳上浮引起的戴阳、格阳等证及心肾不交。回阳救急汤主治阴寒内盛,阳微欲脱之危象。方中肉桂配附子、干姜,则温里回阳,引火归原之功益彰。对于心火亢盛,心肾不交之怔仲不寐诸症,可用交泰丸以治之,方中肉桂配伍黄连,寒热并用,水火既济,其中黄连入心经清泻心火,肉桂入肾经引火归原,二药共奏交通心肾之功。现代研究〔2〕交泰丸有效部位(黄连提取物、肉桂提取物)不同配比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泰丸不同配比的有效部位组合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其中黄连和肉桂镇静催眠有效部位的最佳配比为4∶1。可见在黄连清心火的基础上,佐肉桂少许,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3通阳化气 《景岳全书·癃闭》言:“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肉桂纯阳温散,善入肾经,有通阳化气,利关通窍之功。《得配本草》言其:“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对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的小便不通,可以滋肾通关丸治之,方中肉桂与黄柏、知母等清利湿热药相配伍,取肉桂通阳化气之功而助膀胱气化以利窍通便,使热从小便而去,以治疗热在下焦,小便不利等症。又《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之桂苓甘露散,亦取肉桂助下焦气化之功,使暑湿从小便而去,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等暑湿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3〕,附子、肉桂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有效扩张肾小球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含有附子、肉桂的肾气丸可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肾功能恢复,增加尿量促进钠氯排泄。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 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遗尿,必用桑蛸;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常用中药配伍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运用黄连的临床经验

张一奎运用黄连的临床经验 佘凌 安康市中医医院安康 摘要:目的:黄连在不同组方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配伍也不相同。结果:临床配伍得宜,功效显著。结论:张氏运用黄连得心应手,临证施治灵活,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张一奎;床经验;黄连 张一奎为明代著名医家,临床他很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辛热、疏导、渗利之剂。在阅读了他大量的医案之后,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张氏运用寒凉药颇为广泛,现将张氏运用黄连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师法前贤,广为应用 《神农本草经》云:“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伤寒杂病论》用黄连有15方,用于协热下利、痰热结胸,寒热夹杂痞、热痞、阴虚火旺、蛔厥、寒热错杂呕吐下利,热性痢疾,产后下利虚极等病证。后世医家对黄连的功用多有发挥,如张元素曰:“黄连其用有五:泻心热一也。去上焦火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1]。 张一奎临床运用黄连也十分广泛。他的403个医案中,有123个医案用了黄连。治疗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包括春温、疫后食复、阳明少阳合病邪热加重、痢疾、痹症、血证、咳嗽、便秘、虫证、不寐、头痛、腹痛、胃痛、眩晕、中风、黄疸、疟疾、闭经、带下、目赤、耳痒等。张氏用黄连不光用于治实证,亦用于虚证的调理。 《张氏医案》中,黄连的特殊炮制法有姜汁炒、酒炒、吴茱萸炒。酒炒多用于胸膈痛、胃痛、腹痛、头痛、遍身筋骨痛等各种痛证。姜汁炒黄连多用于呕恶吞酸,可清热和胃止呕。吴茱萸炒黄连仅见于香连丸,以减寒凉之性,更好发挥燥湿止痢作用。 张氏也将黄连用于丸剂,临证中扩展了前人所创成药的治疗范围,如当归龙荟萃丸。 2、配伍得宜,相济成功 张一奎运用黄连相当灵活,关键在于配伍得宜。清.严西亭等人言:川黄连“得木香,治热滞。得枳壳,治痔疮。得肉桂,使心肾相交。得白芍,泻脾火。得石膏,泻胃火。得知母,泻肾火。得黄芩,泻肺火。得木通,泻小肠火。得山楂,泻三焦火。配花椒,安蛔虫。配芦荟末,蜜汤服,治小儿疳疾。配茯苓,去湿热,治白淫。佐龙胆草,泻肝胆火。佐枳实,消痞气火胀。佐细辛,治口疮,止下血。各经泻火药得川连,其力愈猛”[2]。 2.1 清热燥湿 2.1.1 治湿热痢疾: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中药对配伍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作者:王氏中医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 001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002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003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 004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005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006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007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药物配对: 008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009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 010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012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013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 014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015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 016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 017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018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 019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020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 021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药物配对: 022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 023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 024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 025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 026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药物配对: 027人参—附子,如参附汤; 028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 029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030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 031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 032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药物配对: 033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益气敛阴药物配对: 034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和营补血药物配对: 035熟地—当归,如四物汤; 036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 037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 038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药物配对: 039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040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药物配对: 041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 042石膏—知母,如白虎汤; 043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药物配对: 044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045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046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047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药物配对: 048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049知母—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药物配对: 050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051银花—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052黄连—黄芩、栀子,如消黄散。 清肺解表药物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