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 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淡水渔业的特点 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在我国,随着淡水捕捞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淡水捕捞业在淡水渔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加之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适应淡水水域的鱼类及虾蟹类等。 一、池塘养鱼再创辉煌 二、城市渔业方兴未艾 三、宜渔水面潜力巨大 第三节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体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升级,必将影响和带动我国设施渔业的改善和发展。欧美设施渔业如德国、美国等主要是开展工厂化流水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质调控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美国高密度养殖系统程序控制采用两种自动控制系统:(1)通用控制系统,由微机输入/输出、数据 记录仪和遥控组件构成;(2)工业程序控制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该网络具16个控制器。两系统可以控制水体溶解氧、pH、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能耗、电导率、混浊度,还可控制饲料机、泵、阀门、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等。德国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网络,并通过增加纯氧、生物净化、沉淀、过滤、曝气、脱氮等设施改良环境,做到循环用水。日本、挪威等国的网箱养鱼技术及设施先进。相对而言,我国的设施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池塘高产达8 000 kg/hm2以上,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和三网养鱼高出池塘10多倍。机械化方面在原有机械排灌基础上,各种饲料加工机和增氧机械的研制与应用,特别是自动投饲机、挖塘机、清淤机的扩大使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其性能与效率大为提高,也更加实用。在渔业自动化方面,利用微机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开与关已获进展,在对水环境理化与生物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上还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目前我国沿海一带工厂化养殖海产品发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会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 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循环水养殖方式的意义 彭卓群(发言提纲)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 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因此,不必与农业的其它行业争地争水,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多的产品; 不必为了气候和水资源到更加偏远的地区养鱼而离城市越来越远,有利于销售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减少经营管理成本; 不必靠天吃饭,气候的恶化和环境的污染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更加有保证。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意义上来看,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并不理想,国内现有的养鱼工厂多半没有正常运行。分析原因,主要应该是这样几点:

1,缺乏完整的消化吸收,缺乏创新能力。 一个行业的进步有赖于相关的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工厂化养鱼是上个世纪中下叶就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从技术特征上说是工业化的设备主导型的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消化吸收和规模化应用上受到了水产业行业能力的限制;引进设备费用高,配套设施投入大,仿造设备水平低,监测和应急系统保障能力差,以及只重视了硬件的引进和仿造,没有重视软件系统的引进和学习。因此,作为水产养殖业,要么等待与相关行业共同进步,要么就只能是结合国情学习这个技术的精髓,在应用的方式上加以改造创新。 2,缺乏环境政策的支撑。 相对于粗放的自然养殖和开放的流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鱼的企业在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还是要高得多。但是,前者是以环境容纳能力的透支为代价的,企业的低成本是以社会的高成本为代价的。 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要求水产养殖业付出环境成本的时候,实行工厂化养殖的企业,在相同产品的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 3,缺乏产业链的支撑。 实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工厂化养鱼,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还要有产品的高附加值予以支撑。而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除了要有品种的独特性、技术的独创性之外,还要有加工的深度可发展性,有从繁殖到加工到市场营销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否则,好的技术也会湮灭在落后的产业模式之中。 本公司工厂化循环水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工厂化养鱼的优势: 1,技术上有创新。 没有万能的技术,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针对特定生产对象的技术。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水源特点,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创建专门用于特定养殖对象的工厂化模式。相对于一般的或者说是经典的国外工厂化模式,本模式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详细资料)

1、简介:在过去20 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 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产量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最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净鱼生产国。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每年都有变化,但 总体格局不会变化。其基本概念是: (1)世界生产 3 条“鱼” ,其中 1 条是中国产的。 (2)中国生产 3 条“鱼” ,其中近 2 条是养殖生产的。 (3)养殖生产的 5 条“鱼” ,其中 3 条是淡水生产的,2 条是海水生产的。(4)淡水产品中70%是由池塘小水体生产的。 (5)海水产品中80%是贝类(10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不能出口。(6)自1996 年起,我国渔产量统计方法与FAO 接轨:藻类(138 万吨右)属植物蛋白质,不计入渔产量,而贝类直接统计重量(以往去壳,为体重的1/5 计)。 3:农业大环境下的产业比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村养殖产业中,凡有水面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将水产养殖放在首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2007 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 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10%左右。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二)发展特点 1、宜渔水域快速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1)是全县现有小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2座),总面积4589.2亩,水库库容量3175万立方米; (2)是正在启动实施白安河、毛竹林等3座小一型水库和詹家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又可以增加水库面积1629亩、新增水库库容量1240万立方米; (3)是构皮滩、大花、格里桥、南江、紫江等5个电站将相继建成,5年内开阳将形成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新增水面48795亩(其中: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40935亩、大花电站—开阳库区2365亩、格里桥电站—开阳库区1757亩、南江电站库区1318亩、紫江电站—开阳库区

2420亩),可新增加库容量19.48亿立方米。5.5万亩大水面为开阳渔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2、池塘、山塘、水库养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比较效益变化,开阳渔业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20xx年以前以稻田养殖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池塘、山塘、水库养殖为主的结构模式,20XX年,池塘、山塘、水库养殖面积增加到250.4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66吨、占养殖产量的61%,总产量的53%。 3、特种养殖起步,设施渔业从无到有 20xx年,我县申请国开资金实施《开阳花梨田坝大鲵养殖小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大鲵养殖房280平方米、专用养殖池100口、配套饵料鱼养殖池塘1560平方米,饲养大鲵170尾。该小区建设标志着我县特种养殖已起步实施,设施渔业从无到有。此外,通过考察选址,冯三双山、双流三合等地有流水资源,为下一步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 4、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吸取了全国各地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的先进经验,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其特点为水质净化能力高,病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工程建设经济实用,生产运行节能降耗,养殖鱼类生长快,达到了稳定高效的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术语、定义、选址、装备、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 第一章引用文件及术语定义 理论正确与否,决定了该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才能健康发展。 1.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7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153 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 NY5275 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2006 牙鲆配合饲料

SC/T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 DB33/T711-2008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2. 术语和定义 参照DB33/T711-2008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工厂化养殖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自动控制、工程控制和企业管理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2.2循环水养殖 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水质标准,对净化后的水反复再利用进行养殖生产。 第二章循环水养殖理念 养鱼先养水,从工艺设计上确保日常管理做到循环系统是生态清洁的生产方式,水质为先,水质为上,使水质成为健康养殖的保障。1.养鱼先养水 水不仅是鱼类的生存环境,还是鱼类的保护屏障,又是病害的传播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质好鱼类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反之,水质不好,则病原体数量多,病害多,成活率低。因而养鱼必须先养水,符合GB/T1840.7的规定。主要理念有以下几点: 1.1蓄存沉淀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 检测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水质检测指标 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融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的还需要关注总碱度。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的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的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因此,整理了水质的十一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的后果,才能准确的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的严重后果。 pH 淡水,海水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 1.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值低于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溶解氧 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症状: 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 1.养殖密度过大; 2.养殖水体过肥; 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 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 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L,氨氮含量超过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毫克/升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的影响。 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 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 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 因此,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前提。 氨氮中毒的特点: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ICS 65.150 B 51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Guidelines fo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recirculation system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君卓、胡则辉、柴学军、吴祖杰。 Ⅰ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术语和定义、选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其它海水鱼类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53 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75 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06 牙鲆配合饲料 SC/T 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厂化养殖industrial culture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3.2 循环水recycling water 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水质要求,再用于养殖的水。 4 场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4.1 选址 宜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并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取水水源和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海水符合NY 5052要求。使用海水深井要特别注意海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和泥沙含量。 1

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

所趋。 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项目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材料

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建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申报时间: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三、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概况 二、研发能力 三、企业财务状况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二、销售策略与营销模式 三、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二、资金来源与筹措 三、费用标准及价格依据 四、项目总投资 第八章: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依据 二、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总成本费用分析 四、盈利能力分析 五、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六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三、环境部门意见 第十章:节能减排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三、经营管理措施 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设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建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唐海县兴海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相敏所有制形式:民营 4、建设地点: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 5、建设规模: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车间四座,年可生产各种海产品10万斤。 6、建设期限:2012年1月到2014年7月 7、建设内容:全封闭工厂化养殖车间2500平米,60℃热水井一眼 8、项目申报单位: 9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165万元,所有资金全部自筹 10、项目筹措:本项目所需的资金由企业自筹,该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完成后,年可生产海参8000斤,中国对虾苗1亿尾,梭子蟹苗300斤。海参按每斤90计算,产值可达到72万元,中国对虾苗种按每万尾150元计算产值150万元,按利润40%计算,年实现利润88万元。 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1、本项目建设对促进当地养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拉动本地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该项目实施可充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会

循环水养殖方式的意义 彭卓群(发言提纲)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因此,不必与农业的其它行业争地争水,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多的产品; 不必为了气候和水资源到更加偏远的地区养鱼而离城市越来越远,有利于销售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减少经营管理成本; 不必靠天吃饭,气候的恶化和环境的污染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更加有保证。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意义上来看,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并不理想,国内现有的养鱼工厂多半没有正常运行。分析原因,主要应该是这样几点: 1,缺乏完整的消化吸收,缺乏创新能力。 一个行业的进步有赖于相关的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工厂化养鱼是上个世纪中下叶就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从技术特征上说是工业化的设备主导型的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消化吸收和规模化应用上受到了水产业行业能力的限制;引进设备费用高,配套设施投入大,仿造设备水平低,监测和应急系统保障能力差,以及只重视了硬件的引进和仿造,没有重视软件系统的引进和学习。因此,作为水产养殖业,要么等待与相关行业共同进步,要么就只能是结合国情学习这个技术的精髓,在应用的方式上加以改造创新。 2,缺乏环境政策的支撑。 相对于粗放的自然养殖和开放的流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鱼的企业在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还是要高得多。但是,前者是以环境容纳能力的透支为代价的,企业的低成本是以社会的高成本为代价的。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要求水产养殖业付出环境成本的时候,实行工厂化养殖的企业,在相同产品的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 3,缺乏产业链的支撑。 实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工厂化养鱼,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还要有产品的高附加值予以支撑。而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除了要有品种的独特性、技术的独创性之外,还要有加工的深度可发展性,有从繁殖到加工到市场营销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否则,好的技术也会湮灭

渔业水质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最新渔业水质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虾、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渔业水质要求 4 渔业水质保护 5 标准实施 6 水质监测 附加说明: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 2 引用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8 水质总汞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69 水质总汞测定高锰酸钾一过硫酸钾消除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0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1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2 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4 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钠分光光度法 GB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9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81 水质氨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7482 水质 *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7486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7488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稀释与接种法 GB7489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7490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7492 水质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8972 水质五氯酚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9803 水质无氯酚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 GB11891 水质凯氏氦的测定 GB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11910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1 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2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泽周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本综述对工厂化养鱼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工厂化养鱼现状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 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 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

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建工程项目实施建议书

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三、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概况 二、研发能力 三、企业财务状况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二、销售策略与营销模式 三、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容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二、资金来源与筹措 三、费用标准及价格依据 四、项目总投资 第八章: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依据 二、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总成本费用分析 四、盈利能力分析 五、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六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三、环境部门意见 第十章:节能减排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三、经营管理措施 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设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改建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某水产品养殖法人代表:相敏所有制形式:民营 4、建设地点:某县 5、建设规模: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车间四座,年可生产各种海产品10万斤。 6、建设期限:2012年1月到2014年7月 7、建设容:全封闭工厂化养殖车间2500平米,60℃热水井一眼 8、项目申报单位: 9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165万元,所有资金全部自筹 10、项目筹措:本项目所需的资金由企业自筹,该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完成后,年可生产海参8000斤,中国对虾苗1亿尾,梭子蟹苗300斤。海参按每斤90计算,产值可达到72万元,中国对虾苗种按每万尾150元计算产值150万元,按利润40%计算,年实现利润88万元。 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1、本项目建设对促进当地养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

水产养殖学论文: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水产养殖概述 水产养殖所指的是在人为调控之下的繁衍、养育以及获得水生动植物的生产行为。其大致涵盖了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由苗种培育成水产品的整个环节。 2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2.1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已在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天津等地区进行了部分试点工作与运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环节的运用大致展示在以下几个层面。 (1)水环境监控 其和农业物联网在大棚种植里面的运用相同,运用传感器来检测池塘水里面的溶解氧、氨、pH、亚硝酸盐以及氮等其它相关的指标。经过无线传递同时转换处理以后,将有关信息与数据传输至养殖户中。养殖人员经过监控终端、手机以及电脑等方

式均能够即时掌握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无需到现场进行评判同时运用相应的措施。 (2)区域管理监控 对于养殖水域的管理监控大致涵盖了养殖水域内的气象环改变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管。 (3)動物生长情况监控 经过创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合理的针对养殖水质情况、饲料投入的数量、养殖的密度等相关的参数实施分析,同时按照最终的分析结果实施分类、分塘、差异化的管理。 (4)产品储藏、运输、加工过程监控 物联网能够针对产品的养殖、加工以及出售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的追踪。仅需要在产品包装里面植入相应的标签代码,便能够经过查询系统,针对产品相关的信息实施检索。顾客在购置水产品的时候,如果有存在疑问的,仅需扫描二维码,便能够获悉此产品的养殖地、次号、责任主体、生产的日期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等大量有缘的信息,以确保顾客能够了解产品的来源,寻求责任主体。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多少钱

运用工厂化养殖设备对于整个养殖行业来说意义重大,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提供很多养殖便利,并且降低成本。需要多少钱才能购买到一套合适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相信这是很多人关系的问题。 跟传统土塘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优势不言而喻,虽然前期投入成本很大,运行成本也高,觉得无法接受,也觉得不划算。现在我们就好好来算下这笔帐,看哪一种比较划算。以我了解到的信息,租一口塘(按亩计算),一年的租金每个地方不同,加上现在水质普遍不好,越来越难养,存活率跟密度都大幅下滑,而且租金每年都要交。 其实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只是前期投入会大,但这是一次性投入,一套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可达二十年以上,平均下来给租一口塘还要便宜,而且还不受天气影响,存活率高了,养殖密度也大了。再减掉一点人工,算起来还是可以盈利不少的。主要的是产量稳定、收入稳定,而且产量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还会增加。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一种新将传统渔业工业化的养殖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经过科学的论证、精心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强的运作,实现水产养殖行业低污染、风险低、效益高的效果。 工厂化水养殖模式采用的是室内养殖的工业模式,因此不会受这样的恶劣天气的影响。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可大量节约用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病害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大量用药的结果不仅导致致病病毒基因突变更难应付,更会造成周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绿色环保、高密度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现实形势所逼的必然趋势。 上海海圣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从事水生物养殖设备制造的专业生产型企业,专为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度身设计、制造水生物实验养殖系统,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生院东海水

关于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及主要指标分析

关于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及主要指标分析 2009-09-25 05:31:44|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水是鱼的唯一生存场所,在缸.池养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需要相当的学问。目前 水族行业的水处理产品严重制约着水族爱好者和经营者对水质的管理,全球有90% 以上的观赏鱼养殖爱好者只能采用生活用水水源。自来水的溶解氧.温度.硬度和地 表水的标准有很大差异,直接应用于养殖导致观赏鱼和水生植物的健康保障值很低。 通常要在容器里将水放两天后使水溶解氧达到和接近地表水3类标准时在使用。直 接应用水质检测部门鉴定的深井水养殖主要有两个标准不达标准1.温度2.溶解氧。 通过自来水公司供应的生活应用水也只是在加入消毒物后直接供应了,所以直接 用于养殖是不标准的。有条件和经验的养殖爱好者通常也采用天然吸附物和往水中 加入盐的办法管理水质,但天然吸附物的资源太匮乏而且索取难不能反复使用。将 盐加入水中后是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旦超过 0.2mg/L水就可能存在病毒含量超标。 水也被喻为景观的灵魂。景观水除硬度外其它水质指标属于地表水标准范围(共24 项水质指标)。可以养殖水生动物及水生植物用来调解湿度美化环境。在没有大自然 水系连接循环的条件下人工建立起来的景观水是不可能水质标准的。水只要有一项水 质指标超标就存在着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及环境的危害性。实践证明治理单项水质指 标的方式是治标不治本的暂时缓解方法,并不解决水质根本问题。由此可见水质标准 与指标的重要性。

其实养殖水质的标准除硬度和温度外属于地表水标准范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基 本项目标准限制是;根据地表水的流动区域分一至五类水质等级标准,一类和五类 标准是; (1)水温自然常态标准, (2)PH值(无量纲)6-9, (3)溶解氧7.5mg/L-2mg/L, (4)高锰酸盐指数2mg/L-15mg/L, (5)化学需氧量15mg/L-40mg/L,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mg/L-10mg/L, (7).氨氮(NH3-N)0.15mg/L-mg2/L, (8).总磷(以P计)(湖,库)0.02mg/L-0.04mg/L, (9).总氮(湖,库,以N计)0.02mg/L-2mg/L, (10).铜0.01mg/L-2mg/L, (11).锌0.05mg/L-2mg/L, (12).氟化物(以F-计)1mg/L-1.5mg/L, (13).硒0.01mg/L-0.02mg/L, (14).砷0.05mg/L-0.1mg/L, (15).汞0.00005mg/L-0.001mg/L, (16).镉0.001mg/L-0.01mg/L, (17).铬(六价)0.01mg/L-0.1mg/L, (18).铅0.01mg/L-0.1mg/L, (19).氰化物0.005mg/L-0.2mg/L, (20).挥发酚类0.002mg/L-0.1mg/L, (21).石油类0.05mg/L-1mg/L, (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mg/L-0.3mg/L, (23).硫化物0.05mg/L-1mg/L, (24).粪大肠菌群200个/L-40000个/L。 中国也和全球其它国家一样执行地表水质标准,自来水除了水指标中的溶解氧外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简介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一、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二、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