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培优(2)(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2)(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2)(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2)(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轻绳变长,两绳的夹角变小,可知,绳的张力变小,D项正确,C项错;两绳的合力始终与重力平衡,所以合力不变,A、B项均错.

3.【答案】AD

【解析】将a、b看成整体,其受力图如图甲所示,说明a与墙壁之间没有弹力和摩擦力作用;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b受到3个力作用,所以a受到4个力作用.

4.【答案】C

【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2μmg,对球体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则F1=mg tan 45°,由以上可知斜面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mg tan 45°,增加球体的质量,要使斜面体

静止不动,则(m+Δm)g tan 45°≤μ(2m+Δm)g,解得Δm≤m,C正确。

5.【答案】AB

【解析】绳的右端上下移动及改变绳子两端高度差都不会改变两部分绳间的夹角,A正确,C错误;两绳间的夹角与衣服的质量大小无关,D错误;将杆N向右移一些,两部分绳间的夹角变大,绳子拉力变大,B正确.

6.【答案】AD

【解析】

7.【答案】A

8.【答案】 C

【解析】对物块P受力分析可知,若推力F与弹簧弹力的合力平衡了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无摩擦力,A错误;对物块P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物块P均可能保持静止,B错误;由整体

法可知地面对斜面体A的静摩擦力平衡了推力F水平向右的分力,C正确;增大推力F若物块保持静止,则弹簧的弹力不变,D错误.

9.【答案】C

【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由正交分解法可得F sin α=mg sin 30°,又知F=mg,故α=30°;对小物块的悬挂点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力的合成可得2F cos(α+30°)=Mg,故可得M=m,C正确.

10.【答案】 C

【解析】小环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2F T cos 30°=m1g,对乙环有:2F T cos 60°=m2g,得m1∶m2=3=tan 60°,故选C.

11.【答案】BD

小,选项C正确.隔离

13.【答案】C.

【解析】隔离光滑均匀圆球B,对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F N,对两球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

隔离光滑均匀圆球B ,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得: F N =Fcosθ Mg ﹣Fsinθ=0

解得:F N =

对两球组成的整体有: (m+M )g ﹣μF N =0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14.【答案】AD

【解析】 OM 的张力F 1和MN 的张力F 2的合力F 不变,关系如图所示,F sin (180°-α)=F 1sin β=F 2

sin γ,将

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夹角α不变,β由钝角逐渐减小到锐角,γ由锐角逐渐增大到直角,则MN 上的张力F 2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F 1先增大后减小,

二、解答题 15.【答案】30°

3/5 tan α=3/5

【解析】(1)对B 进行受力分析,设细绳对B 的拉力为T ,

由平衡条件可得

Fcos30°=Tcosθ Fsin30°+Tsinθ=mg 解得:

(2)对A 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 N =Tsin θ+Mg f=Tcosθ f=μF N

解得

高考物理备考之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备考之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 含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质量为m 2=2Kg 的长木板A 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物块B (可看作质点)的质量为m 1=1Kg ,放在木板A 的左端,物块B 与木板A 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木板A 的右端,让木板A 和物块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木板A 和物块B 的速度达到2 m/s 时,撤去拉力,物块B 恰好滑到木板A 的右端而停止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g=10m/s 2,求: (1)要使木板A 和物块B 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2)撤去拉力后木板A 的滑动时间; (3)木板A 的长度。 【答案】(1)18N (2)0.4s (3)0.6m 【解析】 【详解】 (1)当木板A 和物块B 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拉力达到最大 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11m g m a μ= 可得 2112m/s a g μ==.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12121 ))F m m g m m a μ-+= +(( 故得最大拉力 18F N =; (2)撤去F 后A 、B 均做匀减速运动,B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1a ,A 的加速度大小为2 a ,则 2121122)m m g m g m a μμ+-=( 解得 225m/s a = 故A 滑动的时间 22 0.45 v t s s a = == (3)撤去F 后A 滑动的距离 22 122m=0.4m 225 v x a ==? B 滑动的距离

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高三物理培优补潜计划 宁乡十三中姜冶赤 2014.9.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高考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帮助潜能生取得适当进步,让潜能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物理思维不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潜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潜能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潜能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潜能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潜能生改善目前学习潜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潜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8.采用一优生带一潜能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潜能生加以学习。

高考物理 专题四 共点力的平衡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四 共点力的平衡 1. 从历年命题看,对共点力平衡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物体的平衡状态为背景,考查整体与隔离法、受力分析、正交分解与共点力平衡,同时对平衡问题的分析在后面的计算题中往往也有所涉及。 2. 解决平衡问题常用方法: (1)静态平衡:三力平衡一般用合成法,合成后力的问题转换成三角形问题;多力平衡一般用正交分解法;遇到多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时一般先整体后隔离。 (2)动态平衡:三力动态平衡常用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多力动态平衡问题常用解析法,涉及到摩擦力的时候要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转换。 典例1. (2017·全国Ⅰ卷?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 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 ????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方法一 设重物的质量为m ,绳OM 中的张力为T OM ,绳MN 中的张力为T MN 。开始时,T OM =mg ,T MN =0。由于缓慢拉起,则重物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两绳张力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mg 等大、反向。 如图所示,已知角α不变,在绳MN 缓慢拉起的过程中,角β逐渐增 大,则角(α-β)逐渐减小,但角θ不变,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 理得:T OM α-β=mg sin θ,(α-β)由钝角变为锐角,则T OM 先增 大后减小,选项D 正确;同理知T MN sin β=mg sin θ,在β由0变为π2的一、考点分析 二、考题再现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2017.8.23) 命题:阮文超 共点力的平衡 摩 擦 角 ?: 例1:如图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 物块,使物块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 匀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μ<,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B.绳子的拉力将不断增大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减小 例2:如图所示,倾角45o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3μ=,欲使小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该力最小时大小与方向是( ) A.0sin15mg ,与水平成15o斜向右 B.0sin30mg ,竖直向上 C.0sin 75mg ,沿斜面向上 D.0tan15mg ,水平向右 例3: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0逐渐增 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多选】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练习 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2.倾角为θ的三角形木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其斜面上有一滑块正向下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分别施加如图所示的F 1 、F 2 、F 3三个力作用,滑块仍然下滑,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会怎么变化?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限时训练(十一)含答案

培优专题限时训练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如图所示,O'PQ是关于y轴对称的四分之一圆,在PQMN区域有均匀辐向电场,PQ与MN间的电压为U。PQ上均匀分布带正电的粒子,可均匀持续地以初速度为零发射出来,任一位置上的粒子经电场加速后都会从O'进入半径为R、中心位于坐标原点O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向外,大小为B,其中沿+y轴方向射入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恰能沿+x轴方向射出。在磁场区域右侧有一对平行于x轴且到x轴距离都为R的金属平行板A和K, 金属板长均为4R, 其中K板接地,A与K 两板间加有电压U AK>0, 忽略极板电场的边缘效应。已知金属平行板左端连线与磁场圆相切,O'在y 轴(0,-R)上。(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求带电粒子的比荷; (2)求带电粒子进入右侧电场时的纵坐标范围; (3)若电压U AK=,求到达K板的粒子数与进入平行板总粒子数的比值。 2.如图为一装放射源氡的盒子,静止的氡核Rn)经过一次α衰变成钋Po,新核Po的速率约为2×105 m/s。衰变后的α粒子从小孔P进入正交的电磁场区域Ⅰ,且恰好可沿中心线匀速通过,磁感应强度B=0.1 T。之后经过A孔进入电场加速区域Ⅱ,加速电压U=3×106 V。从区域Ⅱ射出的α粒子随后又进入半径为r=m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Ⅲ,该区域磁感应强度B0=0.4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圆形磁场右边有一竖直荧光屏与之相切,荧光屏的中心点M和圆形磁场的圆心O、电磁场区域Ⅰ的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α粒子的比荷为=5×107 C/kg。

(1)请写出衰变方程,并求出α粒子的速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求电磁场区域Ⅰ的电场强度大小; (3)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Ⅲ的运动时间多长? (4)求出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 3.(2018年3月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以0到v范围内的初速度从A点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经过加速后从O点垂直边界MN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并被全部吸收。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和m。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图1 图2 (1)求乙离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范围;

备战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 3 段位移,在这 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 ,2 s,3 s ,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 .1∶8∶27;1∶2∶3 B .1∶8∶27;1∶4∶9 C .1∶2∶3;1∶1∶1 D .1∶3∶5;1∶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x at = 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211122 a x a =?=; 又前3s 的位移减去前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 22211 (12)1422 x a a a = ?+-?=; 又前6s 的位移减去前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 22311 (123)(12)13.522x a a a = ?++-?+=; 故x 1:x 2:x 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11x v t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 22x v t =,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 33 x v t =,故123::1:4:9v v v =;故选B . 【点睛】 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紧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 A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21 32x x T - B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1 2x T C .运动的加速度为1 2 2x T D .运动的加速度为 21 2 x x T + 【答案】A 【解析】 【详解】

高三物理培优(3)(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3)(参考答案)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BC 【解析】A 、B 、当水平面光滑时,物体受到拉力、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① 2F=ma′…②①②联立得:a′=2a ,故A 错误,B 正确; C 、 D 、当水平面粗糙时,物体受到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③ 2F ﹣μmg=ma′…④ 故a′>a ,故C 正确,D 错误; 5. 【答案】ABC 【解析】图②的情形中,人受力如图,即人不受摩擦力,人匀加速下滑,且a =mg sin30°/m =g sin30°,故A 正确;轻绳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os30°=3mg /2,故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3mg /2,故B 正确;图③的可得t b >t a >t c . 7. 【答案】C 8. 【答案】B 【解析】对a 、b 物体及弹簧整体分析,有: a 1=F - m 1+m 2 g m 1+m 2=F m 1+m 2-g ,a 2=F m 1+m 2 , 可知a 1<a 2, 再隔离b 分析,有:F 1-m 2g =m 2a 1,解得:F 1=m 2F m 1+m 2 ,

F 2=m 2a 2=m 2F m 1+m 2 ,可知F 1=F 2,再由胡克定律知,x 1=x 2.所以B 选项正确. 9. 【答案】 C 10.【答案】 D 【解析】 对滑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F T =m ′a ,又滑轮质量m ′忽略不计,故m ′=0,所以F T =F 2=6mg 2 =3mg ,对A 由于F T <4mg ,故A 静止,a A =0,对B 有a B =F T -mg m =3mg -mg m =2g ,故D 正确. 11.【答案】A 【解析】剪断弹簧前,对斜面分析,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物体m 对斜面体的力(物体m 对斜面体的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合力),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根据平衡条件,物体m 对斜面体的力向右下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对物体m 的力向左上方;若剪断弹簧,物体m 和人整体还要受重力,故合力偏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沿斜面向下,故A 正确;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仍向下运动,故物体和人整体对斜面体的力不变,故斜面体受力情况不变,故地面摩擦力依然向左,故B 错误;若人从物体m 离开,由于惯性,物体m 仍向下运动;动摩擦因数是不变的,故物体m 对斜面体压力和滑动摩擦力正比例减小,故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依然向右下方,故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依然向左,故C 错误;若剪断弹簧同时人从物体m 离开,由于惯性,物体m 仍向下运动;动摩擦因数是不变的,故物体m 对斜面体压力和滑动摩擦力正比例减小,故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依然向右下方,故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依然向左,故D 错误. 12.【答案】C 13.【答案】BD 【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可知,v 2-x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2a ,所以在前5 m 内,物块以10 m/s 2的 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时间为1 s .答案5~13 m 的运动过程中,物块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时间为2 s ,即物块在1~3 s 内做加速运动,A 错误,B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减速的过程中,F +μmg =ma 1,加速过程中F -μmg =ma 2,代入数据可解得F =7 N ,μ=0.3,所以C 错误,D 正确. 14.【答案】B 15.【答案】BC 【解析】从开始推A 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体A 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B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在 v A =v B 之前,A 的加速度先大于B 的加速度,后小于B 的加速度,所以a A =a B 时,v A >v B .此后A 的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U 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 (考纲要求 Ⅰ) 1.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 ) (3)参考系必须要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 (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 ) 答案 (1)√ (2)× (3)× (4)√ 位移、速度 (考纲要求 Ⅱ)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2)一个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不会大于位移的大小. ( )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 ) 答案 (1)√ (2)× (3)√ (4)√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后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m ,bc =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 A .a =1m/s 2 B .v c =3m/s C .v b =2m/s 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3s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由题,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根据推论得知,c 点的速度等于ad 间的平均速度,则有:12 m/s 3m/s 222 c ac c d v t += ==?,ac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7m/s 3.5m/s 2ac v t = ==,cd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5 m/s 2.5m/s 2 cd v t ===,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21 0.5m/s v v a t -= =,A 错误,B 正确。 C.由22 2b c v v a bc -=() 得,v b =10m/s 。故C 错误。 D. 设c 到e 的时间为T ,则v c =aT ,得T =6s 。则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 ,选项D 错误。 2.完全相同的三块木板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子弹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正确的是( ) A .v 1:v 2:v 3=3:2:1 B .v 1:v 2:v 3=32:1 C .t 1:t 2:t 3=32:1 D .t 1:t 2:t 3= 12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 .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2v ax = 知,从开始到

备战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

备战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用长为L 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圆锥顶角为2θ,当圆锥和球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球压紧锥面. ()1此时绳的张力是多少? ()2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至少为多少? 【答案】(1)()2 2cos sin T mg m l θωθ=+(2)cos g l ωθ =【解析】 (1)小球此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绳子的拉力T ,锥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三个力作用,合力充当向心力,即合力2sin F m l ωθ= 在水平方向上有,sin cos T N ma F ma θθ-==,, 在竖直方向上:cos sin T N mg θθ+= 联立四个式子可得()22cos sin T mg m l θωθ=+ (2)重力和拉力完全充当向心力时,小球对锥面的压力为零, 故有向心力tan F mg θ=,2sin F m l ωθ=,联立可得cos g l ωθ =,即小球的角速度至 少为cos g l ωθ = ; 2.如图甲所示,小车B 紧靠平台的边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光滑的平台水平滑到与平台等高的小车上,物体和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 (1)物体A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答案】(1)0.3;(2)1 3 ;(3)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v t -图像可知,A 在小车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1241m /s 3m /s 1 v a t ==?-?= 若物体A 的质量为m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1mg ma μ= 联立可得 0.3μ= (2)设小车B 的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mg Ma μ= 得 1 3 m M = (3)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 ,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 201 1()22 mgL mv M m v μ=-+ 解得 L =2m 3.如图甲,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绕定点O 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 ,此时绳子拉力大小为F ,拉力F 与速度的平方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数据a 和b 以及重力加速度g 都为已知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七曲线运动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七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问题每年必考,主要是在实际问题中考查速度、加速度、及位移的分解,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圆周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等内容的综合应用。 2. 常用思想方法: (1)从分解的角度处理平抛运动。 (2)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且已知合外力方向(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做好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典例1. (2017·全国卷Ⅱ·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 A. v 216g B. v 28g C. v 24g D. v 2 2g 【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2211 1222mv mgr mv =+;物块做平抛运动:x =v 1t ;4r t g =联立解得:22416v x r g = -,由数学知识可知,当28v r g =时,x 最大,故选B 。 【答案】B 典例2. (2018?全国III 卷?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 v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解析】设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 1,乙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 2,由平抛运动规律,x = vt ,212y gt =,设斜面倾角为θ,由几何关系,tan y x θ=,小球由抛出到落至斜面,由机械能守一、考点分析 二、考题再现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 A .t B .2t C .(2-2)t D .(2+2) t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 211()2ac x a t t =+,2121 ()2 ae x a t t t =++,解得:2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 ,QN 长度为4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 A .2m B .m C .m D .3m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 的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 度,求出Q 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 的距离,结合PQ 距离求出OP 长度; 【详解】 设相等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 由: ,得加速度:

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则OQ 间的距离: 则OP 长度为:,故ABD 错误,C 正确。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 3.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 到b 的总时间为0t ,则它从a 到e 所用的时间为( ) A . 021t +() B .02t C .021t -() D . 022t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 和ab 的时间之比,求出e 到b 的时间,从而得出a 到e 的时间.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 be x at x at = =,,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102t t =,可知a 到e 的时间为() 20002222 t t t t -=-=,D 正确. 4.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 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 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 出第 4 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

备战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备战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如图,匝数为N 、电阻为r 、面积为S 的圆形线圈P 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线圈P 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 的电阻和两平行金属板相连,两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d ,两板间有垂直纸面的恒定匀强磁场。当线圈P 所在位置的磁场均匀变化时,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油滴在两金属板之间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流过电阻R 的电流 (3)线圈P 所在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答案】(1)mg q (2)mgd qR (3)()B mgd R r t NQRS ?+=?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得: qE =mg 解得 mg q E = (2)由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U E d = 由欧姆定律得: U I R = 解得 mgd I qR = (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 E N t ?Φ =? B S t t ?Φ?=??

根据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得到:()E I R r =+ 解得: () B mgd R r t NqRS ?+=? 2.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 1=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0°角,上端连接阻值R =1.5Ω的电阻,质量为m =0.2Kg 、阻值r=0.5Ω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距离导轨最上端为L 2=4m,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于一匀强磁场中,该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为保持ab 棒静止,在棒上施加了一平行于导轨平面的外力F ,g =10m/s 2求: (1)当t =1s 时,棒受到安培力F 安的大小和方向; (2)当t =1s 时,棒受到外力F 的大小和方向; (3)4s 后,撤去外力F ,金属棒将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时用电压传感器将R 两端的电压即时采集并输入计算机,在显示器显示的电压达到某一恒定值后,记下该时刻棒的位置,测出该位置与棒初始位置相距2m,求棒下滑该距离过程中通过金属棒横截面的电荷量q. 【答案】(1)0.5N ;方向沿斜面向上(2)0.5N ,方向沿斜面向上(3)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1)0-3s 内,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122V B E L L t t ?Φ?= ==?? T =1s 时,F 安=BIL 1=0.5N 方向沿斜面向上 (2)对ab 棒受力分析,设F 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 F +mg sin30° -F 安=0 F =-0.5N 外力F 大小为0.5N .方向沿斜面向上 (3)q =It ,E I R r =+;E t ?Φ=?; 1?Φ=BL S 联立解得1 1.512 C 1.5C 1.50.5 BL S q R r ??= ==++ 3.如图为电磁驱动与阻尼模型,在水平面上有两根足够长的平行轨道PQ 和MN ,左端接有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其间有垂直轨道平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两轨道间距

(精编)2020届高考物理专题二十四热学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二十四热学 一、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正确。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与多晶体一样具有各向同性 B.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C.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互平衡时,分子间分子势能最小 D.温度相等的两个物体接触,它们各自的内能不变且内能也相等 E.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被压缩的同时放出热量,则气体内能可能减小 【答案】BCE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一定都能自然发生 B.空中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 C.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分子的运动,能反应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规律 D.一定量的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加热,是由于要增大分子势能 E.空调机作为制热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外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内,所以制热机的工作不遵循热量学第二定律 【答案】AB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为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图象,由图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低 B.图2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线,由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图3为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

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 E .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答案】ABE 4. 关于生活中的热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夏天和冬天相比,夏天的气温较高,水的饱和汽压较大,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的绝对湿度较大 B. 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用镊子夹一棉球,沾一些酒精,点燃,在罐内迅速旋转一下再抽出,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C. 盛有氧气的钢瓶,在27℃的室内测得其压强是9.0×106 Pa ,将其搬到-3℃的工地上时,测得瓶内氧气的压强变为7.2×106 Pa ,通过计算可判断出钢瓶漏气 D. 热量能够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E. 一辆空载的卡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在缓慢装沙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若把车胎内气体看成理想气体,则胎内气体向外界放热 【答案】ACE 【解析】夏天和冬天相比,夏天的气温较高,水的饱和汽压较大,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的绝对湿度较大,A 正确;把罐扣在皮肤上,罐内空气的体积等于火罐的容积,体积不变,气体经过热传递,温度不断降低,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减小,火罐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B 错误;若不漏气,则气体做等容变化,由1212p p T T =,1221p T p T ==8.1×106Pa ,由于p 2 >7.2×106 Pa ,所以钢瓶在搬运过程中漏气,C 正确;热量只能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D 错误;汽车在缓慢装沙的过程中,压强增大,而气体温度不变,所以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放出热量,E 正确。 二、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5. 如图所示,在长为l =57 cm 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细玻璃管内,用5 cm 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0 cm 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 (1)现将玻璃管缓慢倾斜至与水平面成53°角,此时管中气体的长度为多少?

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题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如图所示,面积为0.2m 2的100匝线圈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已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B =(2+0.2t )T ,定值电阻R 1=6 Ω,线圈电阻R 2=4Ω求: (1)磁通量变化率,回路的感应电动势。 (2)a 、b 两点间电压U ab 。 【答案】(1)0.04Wb/s 4V (2)2.4V 【解析】 【详解】 (1)由B =(2+0.2t )T 得磁场的变化率为 0.2T/s B t ?=? 则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0.04Wb/s B S t t ?Φ?==?? 根据E n t ?Φ =?可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4V B E n nS t t ?Φ?===?? (2)线圈相当于电源,U ab 是外电压,根据电路分压原理可知: 112 2.4V ab E R R R U =+= 答:(1)磁通量变化率为0.04Wb/s ,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为4V 。 (2)a 、b 两点间电压U ab 为2.4V 。 2.两间距为L=1m 的平行直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7° ,导轨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下、 磁感应强度大小B=2T 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P 垂直地放在导轨上,且通过质量不计的绝缘细绳跨过如图所示的定滑轮悬吊一重物(重物的质量m 0未知),将重物由静止释放,经过一 段时间,将另一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Q 垂直放在导轨上,重物立即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金 属棒Q 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己知两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lkg 、电阻均为R=lΩ,假设重物始终没有落在水平面上,且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一切摩擦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l0m/s 2,sin 37°=0.6,cos37°=0.8.求:

备战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含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含 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一列火车有n 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 :n 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1):):: 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 :n 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 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x ,x 为每节车厢的长度,知每节车厢末 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为1n ,故A 错误。 B 、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时间之比为 1:-1):: :,故B 正确。 C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则在相等时间里,通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为1:3:5 (2n-1),故C 错误。 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平均速度为2 v ,故D 错误。 故选:B 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s 、2s 、1s ,则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 A .1:1:1 B .3:6:5 C .9:4:1 D .9:16:11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2 12 x at = 得,质点在3s 、5s 内、6s 内的位移之比为9:25:36,则在连续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之比为9:16:11,故D 正确,A 、B 、C 错误; 故选D 。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限时训练(一)含答案

培优专题限时训练1力与平衡 1.(2017年4月浙江选考,10)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 A.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2 B.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C.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 D.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2.(2018年3月浙江十校联盟,5)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应运而生。当人体直立时,颈椎所承受的压力等于头部的重力;但当低头时,颈椎受到的压力会随之变化。现将人体头颈部简化为如图模型:头部看成质点P,颈椎看成可绕O点自由转动的轻杆OP,头部在沿OP方向的支持力和沿PS方向肌肉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当低头时,颈椎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S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约为直立时颈椎受到压力的() A.3.3倍 B.2.8倍 C.1.7倍 D.1.2倍 3.(2018年9月桐乡模拟,6)日本石头平衡大师Kokei Mikuni能不可思议地将石头堆叠在一起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石头对A石头的支持力大于A石头对B石头的压力 B.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就是A石头的重力 C.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一定经过A石头的重心 D.B石头与A石头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4.(2018年3月东阳中学开学考,4)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于水平面上,滑块A、B叠放后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5.两根长度均为L的绝缘细线分别系住质量相等,电荷量均为+Q的小球a、b,并悬挂在O点。当两个小球静止时,它们处在同一高度上,且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60°,如图所示,静电力常量为k,则每个小球的质量为() A.kQ 2 9gL2B.3kQ 2 9gL2 C.kQ 2 3gL2D.3kQ 2 3gL2 6.如图甲所示,两段等长细线将质量均为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4F2 B.F1=3F2 C.F1=2F2 D.F1=F2 7. (2017江苏小高考,6)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绳悬挂一个重物,并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当绳中拉力最小时,α等于() A.0° B.30° C.45° D.60° 8.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上移到b',两绳子拉力的合力变大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最新】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最新】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物理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并提高中等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

高三物理培优(2)(答案)

高三物理培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轻绳变长,两绳的夹角变小,可知,绳的张力变小,D项正确,C项错;两绳的合力始终与重力平衡,所以合力不变,A、B项均错. 3.【答案】AD 【解析】将a、b看成整体,其受力图如图甲所示,说明a与墙壁之间没有弹力和摩擦力作用;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b受到3个力作用,所以a受到4个力作用. 4.【答案】C 【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2μmg,对球体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则F1=mg tan 45°,由以上可知斜面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mg tan 45°,增加球体的质量,要使斜面体 静止不动,则(m+Δm)g tan 45°≤μ(2m+Δm)g,解得Δm≤m,C正确。 5.【答案】AB 【解析】绳的右端上下移动及改变绳子两端高度差都不会改变两部分绳间的夹角,A正确,C错误;两绳间的夹角与衣服的质量大小无关,D错误;将杆N向右移一些,两部分绳间的夹角变大,绳子拉力变大,B正确. 6.【答案】AD 【解析】 7.【答案】A 8.【答案】 C 【解析】对物块P受力分析可知,若推力F与弹簧弹力的合力平衡了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无摩擦力,A错误;对物块P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物块P均可能保持静止,B错误;由整体

法可知地面对斜面体A的静摩擦力平衡了推力F水平向右的分力,C正确;增大推力F若物块保持静止,则弹簧的弹力不变,D错误. 9.【答案】C 【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由正交分解法可得F sin α=mg sin 30°,又知F=mg,故α=30°;对小物块的悬挂点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力的合成可得2F cos(α+30°)=Mg,故可得M=m,C正确. 10.【答案】 C 【解析】小环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2F T cos 30°=m1g,对乙环有:2F T cos 60°=m2g,得m1∶m2=3=tan 60°,故选C. 11.【答案】BD 小,选项C正确.隔离 13.【答案】C. 【解析】隔离光滑均匀圆球B,对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F N,对两球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