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文献”内容排列格式

“参考文献”内容排列格式

“参考文献”内容排列格式
“参考文献”内容排列格式

---------------------------------------------------------------范文最新推荐------------------------------------------------------

“参考文献”内容排列格式

期刊: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外文期刊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号。

文献图书:

[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注).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页码。

会议论文集:

[序号] 作者.文章名称.论文集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页码。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Aad709 { display:none; }

2018年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说明实习地点: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制造中心

实习性质: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坚持以创新引

1 / 8

导需求,以速度领先市场,以质量赢取信任,以成本推动发展的经营理念。围绕科研创新能力、一体化的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全球市场销售能力等四大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德豪润达现已跻身于全球小家电主要供应商的前列。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型家用品供应商。

我们秉承为用户提供最优质产品,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经营宗旨,以强大的开发和制造能力服务于全球客户,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全球化公司形成了牢固的战略同盟。

我们尊重人、并为所有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为每一位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成长机会和空间。

三、实习环境四、实习过程

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也不怎么好,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3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加工一种名叫黑色套管的产品,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加工该产品,在加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加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范文最新推荐------------------------------------------------------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30至晚上8:30;晚上8:30至早上8:3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小组组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在机台位置上根据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将机器生产出的产品加工包装好,并将加工包装好的产品贴好产品标识单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另外在工作中,机器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小组组长、技术员,让他们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小组长、技术员通过对机器的调节让生产出的产品恢复正常,符合检验的要求。

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加工难度较大。刚开始加工起来还真棘手

3 / 8

的,加工效率不高,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怎么的。让人苦恼的,于是我便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加工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加工这有难度的产品,从中体会加工产品的效果。同时在加工中选择适合的加工工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出生产、加工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时在开关机生产、加工产品时,对产品应该怎样包装不明白,此时,我便向员工同事学习,向他们请教正确的加工包装方式,另外也可以询问评管,按评管提供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包装产品。

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开机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加工的产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生产、加工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小组长、技术员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解决机器小故障的方法途径。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范文最新推荐------------------------------------------------------ 在所开的机器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五、实习期工作总结和收获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惫,很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此次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点基础。

5 / 8

六、致谢

感谢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制造中心给了我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让我到社会上接触学校书本知识外的东西,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眼界。感谢我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是你们的帮助让我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感谢我们生产小组组长、技术员,你们帮助我解决处理相关问题,包容我的错误,让我不断进步。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韩丹老师,在实习期间指导我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我感谢在我有困难时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

-->

2018年元旦晚会通用主持台词

主持人上场,以下简称:

吴: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迎娟上,立于舞台左侧。话筒递与何)

娟: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立于吴旁,话筒与芳) 何:光阴茬苒,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话筒递与吴,立舞台右)

---------------------------------------------------------------范文最新推荐------------------------------------------------------ 芳: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我们该是经历多少次不悔的回眸和多少次不灭的轮回才换来今日的欢聚啊!(立何旁)(四人成排)依次:右起(何、芳、娟、吴)

娟:这使我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相信大家都为这种美丽的情缘感动吧!是啊,绯红的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斓如海的明媚是美,在无止境的旅途累累的苦痛也是一种美。可是,如果这一路上,有了你的陪伴,有你与我唱着同一首歌,是不是会更美呢?

吴:前路漫漫真如铁,https://www.doczj.com/doc/6818422948.html,但我们焚膏继晷的长夜里有明星当空闪烁,为我们寂寞的奋斗挂一盏暖心明灯;皎皎月华,广寒宫玉兔迷离,嫦娥广袖飘舞,为我们单纯的追求伴一曲霓裳羽衣。芳:当心事浸没五月的堤岸,当记忆焚烧悔恨的灵魂,当暴风摧毁希望之舟,勿忘我仍旧晶莹剔透,彼岸的花仍在热切的呼唤。是的,在青春的背后,我们曾发现生命的忧郁和疲惫,可在这忧郁疲惫的背后,又有生命的蓬勃和活力。我们正年轻,所以我们的生命应该张扬,我们的青春应该骄傲!

何:这不仅仅是一次顺应节日的晚会,更是对走过的日子的回首和对前方的路的憧憬。几年之前,你我互不相识,从各自的或东或南或来自小草范文网西或北的地方相遇在这里,几个月之后,你我又将背

7 / 8

起更大的行囊,各奔东西。因而今夜的几个小时,显得如此珍贵,它必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怎么也抹不去的记忆!

[男]敞开你的胸怀,宣泄你的烦恼,

[女]扬起你的风帆,亮出你的风采,

[男]让同一条心路上的人们!掌声响起来!

[女]让同一片月光下的人们,掌声响起来!

[合]让这虚拟世界里,也同样掌声响起来!!

参考文献如何自动排序

参考文献如何自动排序 【编者按】话说如今又到了如火如荼的毕业大季,大家在学会编排页眉页脚的同时,可能也有部分同学纠结于浩瀚的参考文献如何快速排序,现在与大家分享word自带参考文献自动排序功能。已会的同学请帮忙扩散,不会的同学请帮忙在多平台、多领域更大范围地扩散,让身边的人一起节省更多处理技术性问题的时间,获取更多聚会欢乐的时光! 入题: 一般情况下,我国学位论文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都是 按照作者名字的音序排序,现以中文论文(不包含译 文,译文前面会有[国籍]样式,大家可根据实际自行 摸索)为例,其他类型请模仿参考: 原始状态乱序如下: [1] 蔡拓、杨昊:《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国的选择与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2] 保建云:《美国维护还是破坏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基于霸权收益计算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3期。 [3] 杨原、孙学峰:《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3期。 [4] 陈小鼎、刘丰:《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与拓展——兼论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启示》,《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 [5] 胡春艳:《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6] 樊勇明:《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期。 [7] 丁韶彬、杨蔚林:《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及其实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6期。 [8] 薛澜、俞晗之:《政策过程视角下的政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9期。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何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尾注的添加法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 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第一部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一、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在实际撰写科研论文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老师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2004年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二、单字母标识规定 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 1、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电子版)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着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着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参考文献编辑

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2010年03月26日星期五 19:05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臵,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臵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2、另有妙用的Ctrl+Z 3、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4、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5、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6、设臵上下标注 7、选择合适的粘贴格式 8、斜线表头的处理 9、自动标注汉字拼音

简单有效的参考文献排序方法.

一种简单的参考文献排序方法和朋友们分享一种简单的参考文献的排序方法。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每个杂志要求的文献格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在文章中插入的方法和在文章后面排列的格式和顺序等都不同。根据排列顺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插入顺序排序二是按作者的姓名排序。如果是按作者姓名排序文章内容如果要改动包括移动、插入或删除对参考文献在最后的排序影响不大编号也好改。但如果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国内的绝大部分杂志和国外的许多杂志都是这样的则文章如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删和重新排序的工作就会变得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有的编辑对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把参考文献的格式作为笔者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参考文献是我们写论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有一个很出名的软件 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 Word 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但这个软件不是免费的 D 版的不算而且对于一些不是很高手的人来说把 RM 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对 RM 就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我发现其实只要简单地用 Word 中的插入尾注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按插入顺序排序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以 Word2000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 插入”——“ 脚注和尾注” 。 2对 话框中选择“ 尾注” 编号方式选“ 自动编号” 所在位置建议选“ 节的结尾” 。3如“ 自动编号” 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 选项” 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 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 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 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 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 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

最新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顺序编码制

中文图书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顺序编码制 (1) 正文中的参考文献用上角,如“……已有综述[24,26~30]”。 (2)参考文献统一放每一章的末尾;章末的参考文献标题用小5黑体,占3行。文献用6号宋,文献序号加方括号,顶格排,后空1格,回行齐肩。 (3) 引用文献为非正式出版物时,放入脚注中。在文中相应处的右上角用圈码注出,注文放于该页下方。 (4) 按“顺序编码制”排序时,各类引用文献格式统一如下,中文、日文文献也一律用句点(.),不用句号。 普通图书 序号作者.书名(正书名:副书名).卷(册).版次(初版除外).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如: [1]高世扬,宋彭生,夏树屏等.盐湖化学:新类型硼锂盐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04-317. 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卷(册).版次(第一版应略去).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 [2]张希,张宏宇.聚合物的交替沉积组装//江明,艾森伯格A,刘国军等.大分子自组装.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6:334-368. 翻译类 序号原著者译名.出版物译名(原著版次,第一版应略去).原著出版年.卷(册).译者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 [2]李朝军,陈德恒.水相有机反应大全(原著第2版).2007.王东,陈拥军,刘利译.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9:86-98. 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章名//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章的起讫页码.例如: [3]钟文勤,周庆强,孙崇潞.内蒙古草场鼠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对策//赵炜.草原生态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oc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要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多毕业范文欢迎访问()。 一、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⑴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⑵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⑶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⑷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⑸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⑴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⑵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⑶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 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用[]、[]…表示,并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所有文献均需中英文对照。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写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示例: [] 邹洪庆, 吕基成, 吴厚昌, 等. 钢铁材料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技术研究[]. 表面技术, , (): . , , , . []. , , (): . .书籍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示例: [] 李宁. 化学镀实用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 , . .论文集 [序号] 作者. 题名[]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示例: [] 吕基成, 邹洪庆. 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在非全自动制袋灌封机模具上的应用[]第四届装备环境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 重庆: 重庆五九期刊社, : . , . [] . : , : .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题名[].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示例: [] 李莉. 聚酰胺酰亚胺涂层制备工艺及摩擦性能研究[].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 . []. : , . .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人民日报, ().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名: 国别, 专利号[]. 公告日期. 示例: [] 邹洪庆, 吴厚昌, 吕基成, 等. 一种钢铁氟聚合物协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中国,[]. .

, , , . : , []. . .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示例: [] —, 中国标准书号[]. .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 马克思. 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 其中: 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名按照姓前名后的格式书写, 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或者缩略字母大写, 题目和刊名中仅首单词首字母大写, 其他小写。期刊刊名尽可能采用全称, 不建议缩略。 示例: ? , , . []. , , (): .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应注意几个问题

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着录的不规范现象, 提出了参考文 献着录规范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 参考文献系作者撰写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包括着作、期刊、专利、论文、报告等,它在科技论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继承性的体现;可避免重复劳动;能提供科学依据,为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方便;节省篇幅等。 [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编排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日渐规范。编辑部和作者越来越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国外科技期刊的篇均参考文献数。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1、参考文献是学术内涵的扩展与延伸 学术文献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 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有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从此可以看出,学术论文主要记录了某一特定学术课题的某些新进展。对作者而言,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不同的读者,侧重点就各有不同了,有时文中一笔带过之处读者却很感兴趣,此时参考文献就显得很重要。读者便可据此进一步检索、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使学术内容得以延伸与扩展。 2、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科学研究的社会协同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不可能事事从头 开始,必然借鉴、依赖于别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或实验手段。但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之一,其论文中凡是涉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是一个观点或结论,或者是一张插图、一个表格,都应标注参考文献(当然,常识性的内容除外)。恰当标引参考文献不仅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术论文的内容,避免使文章显得冗长、烦琐,自然科学研究更是依赖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不仅是论文格式的要求,参考文献本身对科技论文而言具有极重要学术价值,也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3、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 参考文献实际上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一个真正严谨的科学研 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对于被引用的某一篇参考文献来说,它获得了一种社会的、学术的评价,而作者着录参考文献,在表明自已论着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是在对别人(被引用者)某一论着学术水平的最为重要的评价之一。 论文被引用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1)被引论文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正是这种实际意义使论文作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共鸣或想法,由此愿意把被引论文列入引文或参考文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全)-图文(精)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word2007为例 第一步:进入“引用”项中,点开“脚注”右下角的箭头,配置如 Figure 1 所 示,然后选择“插入”即可。这时,光标定位到文档结尾处,你能看到一个带虚

线框的编号, 即参考文献的编号, 将该参考文献容写完。注意 , 双击该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引用处; 双击引用处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参考文献容处。因此, 推荐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 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 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项中“插入尾注”即可, 编号自动,不需调整。 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多处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时 ,

不能采用“插入尾注” 的方法,采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项中的“交叉引用”,配置如 Figure 2 所示。对于交叉引用的编号,需要人为添加中括号,并设置为上标形式 (ctrl+shift+= 。如果有新的参考文献引用插入或删除, 需要“更新域”, 确保交叉引用的编号也随之修改(尾注编号自动修改。 第三步:当整篇论文写完,参考文献引用也完成后,需要在编号上添加中括号, 这将使用“开始”项中的“替换”功能。对于尾注,将 “ ^e”替换为“ [^&]” (如果是脚注,则将“ ^f”替换为“ [^&]”,但是替换时“不限定格式”要处于灰色状态。如 Figure 3 所示。替换时, 最好将光标定位在文档最前,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后来有新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时 ,最好是先将光标定位到该插入的引用前,然后“查找下一处”,最后选择“替换”, 切记不要直接“全部替换”

第四步: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 2中方法:1、选中序号按快捷键 “ 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 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第五步:通常, 使用尾注后,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处有一条短直线, 若参考文献换页了,则新页开始处有一条长直线,这两种直线无法被删除,选择“视图”项中的“草稿” (在 2007 中“普通视图”,然后,选择“引用”项中的“显示备注”。在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 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对于文字部分,先选中,然后到“字体”中选择“隐藏”命令即可。在 word 打印默认设置为不打印隐藏文字。 [1] 如果参考文献不是放在篇尾,比如有附录、致声明等,处理方法待续。

WORD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

使用Word中尾注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普通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怎么做?)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怎么添加一个参考文献,正文的参考文献序号自动更改

怎么添加一个参考文献,正文的参考文献序号自动更改 写论文,参考文献的修改很麻烦,删除一个,添加一个,就需要改一长串数字。怎么办呢。本人推荐一种简单方法:尾注法(这个是相对简单的方法)方法如下(以Word2003为例):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标号的外面输入方括号,调整格式为上标,复制包括方括号在内的标号,如:[1]。在下一个需要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粘帖刚才复制的[1],自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但后面的参考文献信息是与第一条相同的,删除重新输入第二条参考文献的内容就行,记住不能将编号删除。在两个尾注将插入也会自动修改。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还没完,文章后参考文献的标号上的方括号如何加呢?很简单:在全文中,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别看步骤多,操作一遍,就知道很简单了。这种方法在有很多人审阅的情况下问题很大。原因就是第一次插入点在审阅中删除的情况下。尾注内容标号还存在。如果又有在别的地方的交叉引用。那么接受所有修改之后这些交叉引用都会变成错误点。另外就是,如果你有成百上千的reference的时候。检查duplicate比较麻烦。但此方法对一般的学生来说用起来是很不错的另外就是利用一些reference manager的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需要学习网上一般都有教使用方法的有时间可以研究研究每个人习惯不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看自己的习惯了就是刚开始学习的过程有点……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无论是阅读期刊,还是写文章,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参考文献,那么参考文献的排写格式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参考文献顺序

1张吉衡高山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博士论文2009 2刘世伟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地质与资源2009 3张吉衡吴福元葛文春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硕士论文2005 4王忠朱洪森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中国区域地质1999 第18卷第4期 5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8 6 苟军孙德有满洲里南部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岩石成因硕士论文2010 7 周新华,英基丰,张连昌,张玉涛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火山岩成因与古老地块物质贡献:锆石U2Pb 年龄及多元同位素制约地球科学 2 0 0 9 第34 卷第1 期 (大兴安岭及其邻近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简图) 8赵国龙,扬桂林,傅嘉友,杨桂林,杨玉琢,王忠.大兴安岭中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北 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一260. (一〕兴安地层分区 9孙广瑞,赵焕利,韩彦东,马江水,刘旭光,沙环宇,周世强,马丽玲内蒙古东部阿荣旗地区晚白垩世孤山镇组的建立地质通报2005 第24卷第9期 分区内侏罗系,依据地层层序、岩性和生物特征的不同,又可分成大兴安岭北部区 (呼伦贝尔盟中、西部)、大兴安岭中、南部区(呼伦贝尔盟东部、兴安盟、哲里木盟和 赤峰市大部)、宁城一敖汉旗地区和镶黄旗一多伦地区等四部分。 1.大兴安岭北部区 本区侏罗系以上侏罗统火山一沉积地层层序全、厚度大为特点。下侏罗统为一套含植物化石的沉积一火山地层;中侏罗统太平川组为含煤地层,南平组为一套粗碎屑岩;上侏 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以安山质一玄武质熔岩为主的塔木兰沟组、以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吉祥峰组、以玄武岩为主的七一牧场组、由沉积火山凝灰岩组成的木瑞组、广布全区的以流纹质火山熔岩为主的上库力组、以玄武岩为主体的伊利克得组和以流纹质一碱性火山熔岩为主的欧肯河组.。 ①塔木兰沟组 本组由黑龙江省第二区调队1980年建立。它相当于前人划分的下兴安岭火山岩组〔宁奇生等,1959)、根河中基性火山岩组(俞建章,I95}年)、根河组(蒋国源等,1983),其命名剖面为牙克石市绰尔镇西南塔木兰沟剖面。 塔木兰沟组是至今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上侏罗统层位最低的玄武一安山岩地层。其分布仅限于大兴安岭主峰以西的呼伦贝尔盟境内。本组可能不整合覆于中侏罗统南平组之上,并为上侏罗统吉祥峰组整合覆盖。岩性以中长玄武岩、更长粗安岩、钠质粗安岩为主,夹少量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厚度大于609m。本组至今未发现化石。采用全岩K--Ar 法测定同位素年龄为152一I58Ma, K-Ar等时线法测得同位素年龄为144.51Ma,Rb-Sr等时线法侧得同位素年龄为145.11Ma。从同位素年龄值看,本组时代偏老,有属中株罗世的可能。其是否可与辽宁西部的中侏罗统兰旗组或冀北的碧髻山组对比,值得今后研究。 2.大兴安岭中、南部区. 本区北界在北纬47°30′,左右,大体以碾子山北、布特哈旗南的东西断裂带为界,南界在赤峰一敖汉旗一线。包析兴安盟大部、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大部。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红旗组(包括塔他营子组);中侏罗统万宝组和同期异相的新民组(包括部分呼日格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火山岩)、玛尼吐组(安山质火山告)、白音高老组(流纹质火山岩及沉火山碎屑岩)和梅勒图组(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熔岩)。与北部区相比,本区上侏罗统火山岩层序不全。 ①满克头鄂博组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 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1)专著 专著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示例: [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 [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孙章法.理性经济人的制度规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连续出版物 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物卷次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示例: [1]李柄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5 (1):101-106. [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