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景制作

盆景制作

树桩盆景的制作

树坯的选择无论选择何类树种作为树桩盆景的素材,首先应进行坯料的筛选。

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因此一般都要选用树龄长,形态优美,在自然生长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树坯,若单以人工从小栽植到选为素材,再进行加工,则造型时间长,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

在采掘野生树坯时,要以树龄长久,生长旺盛,形态本身一般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悬根露爪的坯料为好,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具体坯料的生长特性,确定其采掘过程与采掘时间。

应以树木进入休眠期后采掘较为妥当,如初冬至初春,冬季采掘须注意保护树坯不受冻,以免来年难以成活,春季在树木萌动时,采掘较好,既可避免伤冻而增加维护管理的难度,又可视其萌发姿态确定其技干的去留。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较大,应视各地气候特点而定。

因山野采掘的树坯,一般树龄较长,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时视树种确定主根或侧根、须根的截留以及多余枝条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干,并剪短使其萌芽,根据树坯的具体情况考虑其将来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发力较弱的树种时,要适当多留一些技条,采掘能在根部带土则尽量带土,若实在不能带土,则用泥蘸糊根部用谷草或筐、篓包装捆扎,铺之以苔藓,保护树坯在运输途中不致失水过度。

树坯一般在地下深埋养护为好,待其成活后,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时注意旱天、涝天时及时浇水、喷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导致根、干部腐烂,故深埋时,最好提垅筑埂,当然对病虫害也应当及时检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树坯,则可在其主干。分枝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行锯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制作后即可栽植于盆中,但盆中土壤营养要跟上,为了使其萌发快速也可筑埂植于地上。但要根据造型勤修剪、勤补皤。

树坯的造型
树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构思、因材造型,特别是自然类树桩造型,切不可用规律类树桩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树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为蟠扎法和修剪法两种。

(蓄枝截干修剪法示意图)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后再进行的,有平剪、选剪等。

但也有纯粹用修剪方法进行造型的,如岭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纯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进行的。这是受中国画法中“鸡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响.“蓄枝”是

指选定技位后蓄养技条,包括将来要成为树干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树干、枝条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运用于岭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过程,树坯经挖掘后按造型要求长短、高矮进行截干截根,当定植萌发新技后经选定技位,矫正带引技形朝向,蓄养到粗细合度时,按照造型要求的长、短、粗、细及时进行剪截,接着萌发新技,又再次进行剪截,如此反复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鸡爪”技成型。

而我国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轻剪”,或“轻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丝或金属丝对树桩进行造型。棕丝蟠扎属传统盆景树桩的造型方法,一般将树干或树枝作成半圆型的弯子,重复或变化造型,这弯子称为“汉文拐”。

在川派树桩盆景造型中,棕丝的操作有搭丝、翻丝、偷丝、留结等。搭丝分为背、绕、箍等;

翻丝分为单股上翻、单股下翻、双股对翻、双股下翻、双股上翻;

偷丝分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弯偷、缠偷等;

留结分为活结、定结、上结、下结、平结等;弯子有半弯、新月弯、一寸三弯、米弯等。


树干矫正法
金属丝的蟠扎是用铜丝或铅丝对树坯进行造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时有麻烦,一般用铅丝,铜丝价格较高。金属丝的粗细是根据树干和树枝的粗细来确定的,14号至20号丝较为常用。皤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缠绕。边扭曲树枝(干)边缠绕,或左或右,丝与树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匀,以防扭伤树干(枝)的形成层和树皮,若是易脱皮的树种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干再行缠绕。 不论棕丝或金属丝蟠扎,有时蟠扎较粗不易弯曲的主干时,还可对树干进行纵向或横向开口使之易于弯曲。纵向开口有龙力法、滚刀法;横向则有单切口法或连续切口法;川派树桩造型中对大树蟠扎则一般使用“撬扛弯曲法”。

提根法
为了增加树桩盆景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情趣,对一般树根都要进行提根处理,使其基部显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稳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给人以苍古雄奇的审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冲法;砂石培根法。

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树桩栽植于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树桩基部高于盆沿但不外露,待树桩定植成活。后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广露根部最后定型后再翻入浅盆中。

深盆平栽水冲法,把树桩深植于盆中,当其成活后,在每次冲水时,有意识让水流稍强冲击树蔸部

,使泥土脱落树根逐渐显露,再行翻盆

雕凿法
为了使树桩显现其在大自然中经风雨雷劈而呈现的苍柏之态,可对树干进行人工雕凿,甚至可以劈开树干。目前树桩盆景创作中,由于大自然树桩的采掘日渐不易,苍老的树桩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们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树木去选择粗壮的素材进行加工,这些树木因为树龄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经风历雨,就必须对其进行老态处理,这种处理多用于松柏类等生长较为缓慢的盆景。如对神枝和舍利干的处理就是一例。比如,将一株松柏类的树桩用雕刻工具按构思将其干较上部分树皮,依吸水线扭曲、迂廻剥去,显出树干木质纹路,然后涂上石硫合剂或防腐剂以避免病害,经过养护而成为一株苍劲的树根,

盆钵的配备
树桩盆景的配盆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配备。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 (斜干式桩景用盆) 从选择盆钵的大小看,若用盆过大,则使盆内显得空旷,树木显得矮小,同时含土太多也就会蓄水过多,造成根部缺氧烂掉或徒长。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造成水分、养分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一般来说,矮壮型的树木,单株栽植时盆口面积应小于树冠面积;盆长要大于树干的高度;而高耸型的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积则必须大于树冠范围;盆的长度可小于树干的高度;树桩组合类盆景,盆长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组合空间。而盆的深浅对树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观也有影响。用盆过深,可使树桩景观显得矮小;用盆过浅,又会使主干粗壮、枝盘丰茂的树桩显得头重足轻,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而且相对来说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较少,难以栽种。

树桩的形状也是选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选较深一点的盆钵,特别是规律类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干式可选深浅适中的盆,悬崖式树桩则只能根据悬飞程度选择深千筒或中深千简盆。树石组合类盆景则应选用浅盆以利于水面,石材的处理。同时在盆的形状上也应有所变化,树木扭曲蜿蜒、虬劲变化,则可选圆盆或椭圆盆。树木刚劲有力则可选棱角分明的盆钵;盆钵上的装饰线条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会影响树桩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调上也应视具体树桩而定,如金弹子,树干黑褐,树叶深绿,宜选用色彩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树干浅黄,树叶翠绿,则应以深色盆为好。 树桩盆景的配石与配件


树桩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与树木配合布置,这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一种独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

些山石,会使盈尺之树,显出参天之势。在悬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于根际,就仿佛树木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树桩盆景有山石点缀,就增添了诗情画意和自然趣味。松树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种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园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树木与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园式配石即模仿庭园中人工布置树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质或石质模型。树木盆景增加配件后,可增添生活气息。应用配件时,要注意符合自然环境和景趣,注意远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调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陈设观赏或展览的临时性装饰处理,在平时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响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树桩盆景,就是以花木为主。树桩的优劣,不在所取树种是否名 贵,也不在所用材料体积大小,而在于其天然形态是否有造就之可能,在于 创作者的造型所蕴含的意境和情趣。树桩盆景是山野老桩的缩影,首当师法 自然。虬枝横空、势若游龙、树干扭旋的古柏;大枝旁逸、悬崖倒挂、枝叶 如云的劲松;柔枝纷披、花果艳丽、俊逸飘雅的天竹,都是制作桩景的极好 范本。

要制作一盆精美的桩景,关键是选好树桩。最理想的树桩是形态丰满、 枝挺叶绿、须根尚未脱水的植株。

树桩就其形态而言,有直干式、悬崖式、垂枝式、合栽式、 伏卧式、桔梢式、自由式等。不论长短、粗细、曲直、老嫩、明暗、疏密、 厚薄,均宜自然洒脱。在引栽树桩之前,需选好花盆,其原则是能与树桩能相得益彰。

浅口盆能显示林木的高大;深口筒盆可衬托悬崖老桩;持重古朴的紫砂盆宜于承持 苍古人画的松柏;雍容典雅的釉盆则能辉映艳丽的花果树桩。总之,桩景的 用盆,也是欣赏的一部分,无论造型、线条、色彩、大小都应恰到好处,富 有艺术特点。

桩景所需的老桩,一般可到花木市场购买,如需较高质量的,则要到荒山野岭挖掘。挖掘老桩宜在冬、春和梅雨季节,这时挖出的老桩易成活。挖 掘时要注意保护须根,多带须根,截去主根。然后强修枝叶,使其骨架“轻 装”,仅剩极少细枝小叶(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桩、盆形态互相适应)。

当树桩在盆里活立起来,须经常在枝干树叶上喷水,还要适当遮荫。这时, 如树桩萌发的嫩芽,有些位置不当,要毫不心疼地剥去。夏日应多见阳光, 秋天进行修剪、整枝造型。树桩的造型,因追求的风格不同,方法各异。大致有蓄枝截干法、棕丝扎片法、铅丝缠形法等。

铅丝缠形法简便易

学,易为初学者掌握。整形时, 将枝干弯成所需形态,缠形处垫上麻片,用粗细适宜的铅丝,使形态固定。 铅丝要紧贴麻片、树皮缠绕,不要使树皮受到损伤。要使桩枝疏密相间。有 些桩枝木质较硬,可在弯曲处下端开槽,使之弯曲自然。经这样捆扎一、二 年后,树桩即可成形。以后逐年再进行细剪、整枝、摘叶、掐芽,还可采用 切根、盘根上提的技艺,抑制其生长,保持优美姿态。

最后在树桩下,还可点缀一些山石,以弥补树桩造型的不足。可选用斧 劈石、太湖石、钟乳石、英德石或寻常造型美观的石头。布置山石最好采用 奇数,忌杂乱无章,要与树桩、盆钵相配,或远或近,以自己喜爱为准。石 缝处还可填附细土,布植青苔,使整个树桩盆景既增生气,又添野趣,虽出 自人工,却宛如天成。



树桩盆景的制作入门

树坯的选择

无论选择何类树种作为树桩盆景的素材,首先应进行坯料的筛选。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因此一般都要选用树龄长,形态优美,在自然生长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树坯,若单以人工从小栽植到选为素材,再进行加工,则造型时间长,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

在采掘野生树坯时,要以树龄长久,生长旺盛,形态本身一般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悬根露爪的坯料为好,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具体坯料的生长特性,确定其采掘过程与采掘时间。我们认为,应以树木进入休眠期后采掘较为妥当,如初冬至初春,冬季采掘须注意保护树坯不受冻,以免来年难以成活,春季在树木萌动时,采掘较好,既可避免伤冻而增加维护管理的难度,又可视其萌发姿态确定其技干的去留。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较大,应视各地气候特点而定。

因山野采掘的树坯,一般树龄较长,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时视树种确定主根或侧根、须根的截留以及多余枝条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干,并剪短使其萌芽,根据树坯的具体情况考虑其将来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发力较弱的树种时,要适当多留一些技条,采掘能在根部带土则尽量带土,若实在不能带土,则用泥蘸糊根部用谷草或筐、篓包装捆扎,铺之以苔藓,保护树坯在运输途中不致失水过度。树坯一般在地下深埋养护为好,待其成活后,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时注意旱天、涝天时及时浇水、喷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导致根、干部腐烂,故

深埋时,最好提垅筑埂,当然对病虫害也应当及时检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树坯,则可在其主干。分枝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行锯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制作后即可栽植于盆中,但盆中土壤营养要跟上,为了使其萌发快速也可筑埂植于地上。但要根据造型勤修剪、勤补皤。
树坯的造型
树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构思、因材造型,特别是自然类树桩造型,切不可用规律类树桩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树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为蟠扎法和修剪法两种。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后再进行的,有平剪、选剪等。但也有纯粹用修剪方法进行造型的,如岭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纯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进行的。这是受中国画法中“鸡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响,“蓄枝”是指选定技位后蓄养技条,包括将来要成为树干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树干、枝条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运用于岭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过程,树坯经挖掘后按造型要求长短、高矮进行截干截根,当定植萌发新技后经选定技位,矫正带引技形朝向,蓄养到粗细合度时,按照造型要求的长、短、粗、细及时进行剪截,接着萌发新技,又再次进行剪截,如此反复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鸡爪”技成型。而我国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轻剪”,或“轻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丝或金属丝对树桩进行造型。棕丝蟠扎属传统盆景树桩的造型方法,一般将树干或树枝作成半圆型的弯子,重复或变化造型,这弯子称为“汉文拐”。在川派树桩盆景造型中,棕丝的操作有搭丝、翻丝、偷丝、留结等。搭丝分为背、绕、箍等;翻丝分为单股上翻、单股下翻、双股对翻、双股下翻、双股上翻;偷丝分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弯偷、缠偷等;留结分为活结、定结、上结、下结、平结等;弯子有半弯、新月弯、一寸三弯、米弯等。
树干矫正法
金属丝的蟠扎是用铜丝或铅丝对树坯进行造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时有麻烦,一般用铅丝,铜丝价格较高。金属丝的粗细是根据树干和树枝的粗细来确定的,14号至20号丝较为常用。皤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缠绕。边扭曲树枝(干)边缠绕,或左或右,丝与树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匀,以防扭伤树干(枝)的形成层和树皮,若是易脱皮的树种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干再行缠绕。
不论棕丝或金属丝蟠扎,有时蟠扎

较粗不易弯曲的主干时,还可对树干进行纵向或横向开口使之易于弯曲。纵向开口有龙力法、滚刀法;横向则有单切口法或连续切口法;川派树桩造型中对大树蟠扎则一般使用“撬扛弯曲法”。
提根法
为了增加树桩盆景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情趣,对一般树根都要进行提根处理,使其基部显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稳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给人以苍古雄奇的审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冲法;桶、筐状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树桩栽植于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树桩基部高于盆沿但不外露,待树桩定植成活。后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广露根部最后定型后再翻入浅盆中。深盆平栽水冲法,把树桩深植于盆中,当其成活后,在每次冲水时,有意识让水流稍强冲击树蔸部,使泥土脱落树根逐渐显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状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则是用无底的木桶或无底筐将树桩围住,装入河砂或砂夹小卵石并时常在桶、筐内注入水肥,待树桩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时,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渐扒去砂石,每次间隔半年或一年,最后去掉桶筐后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内。另外也可直接将树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渐露根部。
雕凿法
为了使树桩显现其在大自然中经风雨雷劈而呈现的苍柏之态,可对树干进行人工雕凿,甚至可以劈开树干。目前树桩盆景创作中,由于大自然树桩的采掘日渐不易,苍老的树桩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们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树木去选择粗壮的素材进行加工,这些树木因为树龄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经风历雨,就必须对其进行老态处理,这种处理多用于松柏类等生长较为缓慢的盆景。如对神枝和舍利干的处理就是一例。比如,将一株松柏类的树桩用雕刻工具按构思将其干较上部分树皮,依吸水线扭曲、迂廻剥去,显出树干木质纹路,然后涂上石硫合剂或防腐剂以避免病害,经过养护而成为一株苍劲的树根,
盆钵的配备
树桩盆景的配盆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配备。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
从选择盆钵的大小看,若用盆过大,则使盆内显得空旷,树木显得矮小,同时含土太多也就会蓄水过多,造成根部缺氧烂掉或徒长。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造成水分、养分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一般来说,矮壮型的树木,单株栽植时盆口面积应小于树冠面积;盆长要大于树干的高度;而高耸型的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积

则必须大于树冠范围;盆的长度可小于树干的高度;树桩组合类盆景,盆长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组合空间。而盆的深浅对树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观也有影响。用盆过深,可使树桩景观显得矮小;用盆过浅,又会使主干粗壮、技盘丰茂的树桩显得头重足轻,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而且相对来说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较少,难以栽种。
树桩的形状也是选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选较深一点的盆钵,特别是规律类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干式可选深浅适中的盆,悬崖式树桩则只能根据悬飞程度选择深千筒或中深千简盆。树石组合类盆景则应选用浅盆以利于水面,石材的处理。同时在盆的形状上也应有所变化,树木扭曲蜿蜒、虬劲变化,则可选圆盆或椭圆盆。树木刚劲有力则可选棱角分明的盆钵;盆钵上的装饰线条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会影响树桩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调上也应视具体树桩而定,如金弹子,树干黑褐,树叶深绿,宜选用色彩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树干浅黄,树叶翠绿,则应以深色盆为好。 树桩盆景的配石与配件
树桩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与树木配合布置,这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一种独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会使盈尺之树,显出参天之势。在悬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于根际,就仿佛树木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树桩盆景有山石点缀,就增添了诗情画意和自然趣味。松树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种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园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树木与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园式配石即模仿庭园中人工布置树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质或石质模型。树木盆景增加配件后,可增添生活气息。应用配件时,要注意符合自然环境和景趣,注意远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调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陈设观赏或展览的临时性装饰处理,在平时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响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树桩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树桩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树桩材料:选植株矮小、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整形的植物,小的松、梅、竹以及榆树、雀梅、六月雪、瓜子黄杨均可。需精心剪裁、培育。
树桩采掘:(1)时间:落叶树从落叶后到翌春萌芽前均可,畏寒常绿树种要春暖后采掘。(2)方法:大树冠要修掉,近根颈处的须根多保留,长粗根可切断,切口要平滑,运时根部要保湿。
树桩整修:(1)单干:忌直,保留弯、折、曲等部位

。(2)双干:要一高一低,一倚一斜,一俯一仰。(3)多干:要有远近、疏密的变化,还要有穿插,避免单调、呆板。
桩景种类:单干式、双干式、悬岩式、提根式、横枝式、丛植式、石附式、蛇游式等。
桩景制作:应有大树风度,苍老姿态。全树上下左右气势连贯,树枝疏密、穿插,富有变化,树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感。派别有三:(1)岭南派:仿效绘画技法。重剪裁,蓄枝截干。重整体构图布局。造型或苍劲雄浑,或潇洒轻盈,富有山林野趣,极似大树缩影。(2)苏北派:扎枝成片,讲究一寸三弯的攀扎技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3)其它流派:苏南、上海、杭州等地桩景,剪扎并用,造型兼有岭南、苏北的优点。)
桩景养护:只要掌握每种桩景植物的生长特性及盆栽桩景特点,施以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桩景自然能正常生长。


树桩盆景的制作

树桩盆景是山野老桩的缩影,首当师法自然。虬枝横空、势若游龙、树干扭旋的古柏;大枝旁逸、悬崖倒挂、枝叶如云的劲松;柔枝纷披、花果艳丽的天竹,都是制作桩景的极好范本。

制作一盆精美的桩景,关键是选好树桩。最理想的树桩是形态丰满、枝挺叶绿、须根尚未脱水的植株。树桩形态,有直干式、悬崖式、垂枝式、合栽式、伏卧式、自由式等。不论长短、粗细、曲直、老嫩、明暗、疏密、厚薄,均宜自然洒脱。

引栽树桩之前,需选好花盆,其原则是能与树桩相得益彰。浅口盆,能显示林木的高大;深口筒盆,可衬托悬崖老桩;持重古朴的紫砂盆,宜于苍古的松柏;雍容典雅的釉盆,则能辉映艳丽的花果树桩。

总之,桩景的用盆也是欣赏盆景的一部分,无论造型、线条、色彩、大小都应恰到好处,富有艺术特点。

桩景所需的老桩,一般可到花木市场购买,如需较高质量的,则要到荒山野岭挖掘。挖掘老桩宜在冬、春和梅雨季节,这时挖出的老桩易成活。挖掘时要注意保护须根,多带须根,截去主根。然后强修枝叶,使其骨架轻装,仅剩极少细枝小叶,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桩、盆形态互相适应。当树桩在盆里活立起来,须经常在枝干树叶上喷水,还要适当遮荫。这时,如树桩萌发的嫩芽,有些位置不当,要毫不心疼地剥去。夏天应多见阳光,秋天进行修剪、整枝造型。

树桩盆景按照正常制作来说,一盆树桩盆景从扦插至成型到成功,一般需要8~15年之久,当然,从野生环境挖掘野生桩培养可以省时间,自然界中有些树形优美、虬曲,甚至伤痕累累的老树都可以粗略造型,不过这也得要需要几年的工夫方能达到较好的桩景。

树桩盆景在栽培制作和养护时,需要有一些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如修枝剪、木锯、木锉、切割刀、锤子、圆凿、竹压板、金属丝、棕丝等。树桩盆景所需的材料主要是树木,而树木主要来自人工繁育,人工繁育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采用播种的方法。以鼠李为例,将鼠李果实的外种皮去掉,冲洗干净,准备播种。在准备好的苗盆底孔垫上瓦片,取适量原土和腐殖土,按照1:1的比例拌匀,填入盆内。将种子均匀播入苗盆,再盖上一层浮土,浮土的厚度是种子直径的3倍,浇水,盖上玻璃,这样可以保温保湿。为使其较快发芽,可放置于温湿的地方养护。第二年,可以将小苗分栽在瓦盆中或苗床里,再培育一年后就可以用其制作小型盆景。

二,高空压条。以九里香为例,先将所需植物部分,采取环状剥皮方法剥皮一到两厘米,然后用透明塑料布把下面扎紧,敷上有一定湿度的营养土,包紧。因为植物的根部不喜光,最好再用黑色塑料布包一层。待长出新根后,再移栽到盆中养护。

三,扦插。以罗汉松为例,选取当年生的健康枝条,去掉三分之二的叶子,插到准备好的苗盆里,苗盆内填上适量的纯净沙土,然后套上塑料袋,保持扦插盆内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四五天观察一次,待生根之后进行分株栽植。

树桩盆景无论用哪一种繁殖方法育出的树木,都必须先进行地植,培养一定的时期,叫做养坯。在养坯的同时还要进行树木的造型加工,直到树木的干、枝和根等基本符合盆景的造型要求。养坯时间有2—3年的,也有10年以上的,如果要将一棵树苗培养成大型的树桩盆景,一般至少需要15年以上,松柏类时间更长,而制作小盆景的树木,一般养坯3—5年即可成型。

树木经过养坯,主干达到一定粗度时,一般约在所需粗度的70%,便可挖起来进行粗加工,称为改坯。改坯包括剪去树根,截去主干的上部,选定主要的枝干等工作,改坯的时间一般宜在春季发芽前进行,有些南方植物和常绿植物可到天气暖和时进行。由于制作者的创意和审美不一样,制作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树桩盆景就形成了几大流派,如苏派、海派、川派、岭南派等。

树桩盆景根的整形,根裸露在外面,会使桩景显得苍老奇特,自然古朴,盘根错节,更具观赏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人为的方法来处理。一是在每年换盆时,可将根逐步裸露。也可在换盆时,把一块岩石夹在根部中间,这样把裸露出来的根绕在岩石之后,景致别具一格。如果采用附石式盆景,可将岩石凿成小沟,将根缚在岩石上,并在根外贴上苔藓或包上麻袋片用金属丝固定,这样金属丝不

会对根造成直接伤害,待成活后,去掉包裹物。

茎粗、茎老才能显示出自然枯朽的形态,可以利用雕刻的方法,剥去部分树皮,使树皮表面凹凸不平,以显苍老。剥皮前,要对所剥树皮部分用笔标示出来,剥后裸露出木质部,并用浅色墨汁涂抹木质部,使整体颜色达到和谐一致。弯曲茎既能表现出经常受到劲风吹拂的神韵,又能显示出长在山巅的千年古树之态,要想达到这种观赏效果,可以用金属丝或棕丝蟠扎,使其弯曲。劈开茎劈开的两半树生机盎然,自然古朴,方法是把主茎用凿子或斧子劈开,中间夹入小石块,固定其形态,再填上泥土,地植在背阴处,浇水,长出新叶后再移栽到盆里。

树桩盆景整形除冬季外都可以进行。根据树的不同种类和制作者的观赏角度,可以把树枝用金属丝在枝上缠绕,金属丝要贴紧树条,以金属丝和枝条成45°角。可把当年新长出的交叉枝、对称枝剪掉,并要及时除掉头年捆绑的金属丝,以免勒伤枝干。平时注意留取长出的多余枝条,可用手摘叶、摘心的办法控制树形,或用锯截修剪的方法整形、定型,截取处要用浅墨汁涂抹处理。每一根枝条剪多长以及保留多少小枝,都必须根据造型的需要而定,要灵活处理,才能富有诗情画意。



树木盆景的制作

树木盆景是选用观赏树木的幼树或老树桩,经过培养、艺术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致的盆钵中制成的。树木盆景的制作艺术,最要紧的是掌握各种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它们的自然姿态美、风韵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葱郁苍劲,梅桩的古雅幽芳,榆、枫的质朴苍古,绿竹的潇洒秀丽,雀梅、黄杨的老枝新叶等。

树木盆景的栽培、制作与管理,是一项既富有艺术性,又富有科学性的细致工作。一盆造型优美、耐人寻味的好盆景,是经过艺师巧匠美学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构成的,还要通过精心的养护管理,这才能保证它的生长茂盛和姿态优美。

树木盆景的制作管理技术,大致包括树种选择、树胚培养、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养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养护管理又包括放置场所、浇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换土、病虫害防治等等。

适宜制作树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盘根错节、枝密叶细、姿态优美、花果艳丽者为佳。同时,要求具有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等生物学特性。

我国树木盆景的取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清代嘉庆年间的《盆景偶录》中,记载树木盆景甚多,把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

古代树木盆景选用的树种,有许多还是我们现在制作盆景的常用材料。但目前

不断引种发掘,适宜作树木盆景的材料已达一二百种之多,通常可分为六大类。

一,松柏类:五针松、黄山松、罗汉松、黑松、锦松、水松、柳杉、紫杉、水杉、桧柏、偃柏、翠柏、绒柏、线柏、刺柏、金叶桧、璎珞柏、铺地柏等。

二,杂木类:榔榆、黄杨、雀梅、赤楠、檵木、朴树、柽柳、福建茶、九里香、小叶女贞等。

三,叶木类:红枫、银杏、苏铁、棕竹、凤尾竹、罗汉竹、佛肚竹等。

四,花木类:山茶、茶梅、金雀、梅花、碧桃、紫薇、迎春、桂花、杜鹃、探春、六月雪、西府海棠等。

五,果木类:火棘、金桔、佛手、枸杞、山楂、枸骨、金弹子、果石榴、南天竹、胡颓子、紫金牛、珊瑚樱等。

六,藤本类:凌霄、紫藤、络石、扶芳藤、常春藤等。

树木盆景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繁殖育苗和采掘树桩。繁殖育苗。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分株等繁殖方法取得树苗,进行培养,造型比较自由,树木枝干的粗细比较匀称,但费时较长。采掘树桩,是从山野挖取多年的树桩,因材处理,进行培育加工,可以大为缩短时间,常常还可选到形态自然优美、古雅朴拙的老桩,制作成盆景佳品。缺点是受到树桩固有形态的限制,主干与侧枝之间的粗细比例不易匀称。此外,有些珍贵树种如五针松、枷椤木、红枫等,在山野采挖不到,只好靠人工繁殖取得树苗。

采挖树桩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否则难于成活,更难于成品,既浪费时间、人力,又浪费了自然资源。选择采掘的树桩,要从树种、树龄、形态以及发展前途等方面综合考虑。树桩的形态,不要一味追求怪异、象形(象形并不是盆景艺术的选择标准),而以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的特点为佳,特别应注意根部和主干的形态。树桩一般不宜太高太大,以利于成活和便于加工,又适于上盆为好。有些树桩虽然存在某些缺陷,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只要可以加工弥补,仍然可以取用。

采掘树桩的时间,一般宜在树木进入休眠期后,以初春化冻,树木尚未萌发之前为宜。深秋、初冬采掘也可,但冬季养护较麻烦,尤其在北方,须进温室养护。至于寒冬腊月,由于土层冻结,采掘困难,且易伤根,故不太适宜。采掘树桩的时间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树种的习性来决定,对于不耐寒的树种,宜在3~4月份间采掘,以免遭受冻害。采掘树桩时,一般可将主根截断,但要多留侧根和须根。对于松柏类和某些直根树种,则宜适当多留些主根,否则不易成活。

树桩挖起之后,即可进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据树桩的形态,并初步考虑到日后的造型。一般保留一部分主要

枝干并短截,其余全部剪去。萌发力弱的常绿树种,如松柏类等,不可将枝叶剪光。

采掘的树桩,根部不必带土,最好放进泥浆里蘸一下,装入筐篓,并填塞苔藓,以保护须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带回后须尽快栽种。

山野采掘的树桩,无论其自然形态如何优美,要制成盆景,还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称做养胚。有些盆景爱好者,急于求成,将刚采掘的树桩栽进较浅的釉盆或紫砂盆中,甚至悬根露爪,试图一气呵成盆景,结果多难于成活,更不易成型,所谓欲速则不达。

养胚最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分的地方进行地植,或采取泥盆栽植,以便于结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适当深埋,最好仅留芽眼于土外,主干较高的树桩,可用苔藓包在主干上。栽后要浇一次透水,并用少许稻草盖在树桩上,以保持湿度。夏季高温时,要搭棚遮荫,并经常喷水。冬季要围以草帘,防止寒冻。平时要注意水分补充,树木生长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浇水不可过多,以防止造成烂根现象。在天气干燥时,最好常往叶面上喷水。要使树胚尽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树桩,根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饼肥或粪肥,稀释后再用。养胚期间还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后造型时不需要的枝干,以免消耗养分。还要剪去枯枝、病枝等,否则会影响新芽的抽生或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摘芽,主要指摘掉多余的芽。一般保留日后造型所需要的芽(包括备用芽),其余的芽全部摘掉,以免长出无用的枝干。待保留的芽长成枝干时,可作进一步选择,剪去不用的枝干,并摘去留下枝干的顶芽,促使腋芽萌发侧枝,增加枝叶的层次与密度。

自幼培养的树苗,一般在3~5年后开始加工造型。山野采掘的树桩,大多在养胚一年后即可进行加工造型。加工前可将地栽的树胚挖起来,临时栽进大小基本适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树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加工制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创作的艺术手法,对树胚材料先进行仔细观察和推敲,根据材料特点来决定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处理。将树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艺术的规律安排,使之成为具有协调匀称、线条优美、意境深远的有生命的盆景艺术作品。如选用松树为材料,就宜于表现其主根的苍劲与挺拔,枝叶平整展开呈云片状;柏树就宜于表现其主干古拙奇特,枝叶呈团簇状;梅花造型则宜疏枝横斜;迎春则宜垂枝拱曲……这是从树种的自然特性来考虑的。此外,还要从树桩的固有形状来考虑,如有些树桩的主干

挺直,可顺其自然,作成直干式。有些树桩主干自然弯曲,适于作成曲干式或悬崖式。有些树桩主干枯秃,宜于作成枯峰式的……因材处理可以使盆景制作既节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了,但是人工的痕迹过甚,却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对于树桩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规,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干后枝条,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凿,可根据树种和造型的需要来确定。不同地区由于习惯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异。一般对于松柏类及萌发力弱的树种,以攀扎为主。对于榔榆、雀梅、福建茶、三角枫等萌发力强的树种,以修剪为主。用攀扎法的树桩,造型自如,曲折多变,且成型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树桩,则苍劲自然,但成型较慢。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树木生长快,适于修剪造型。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树木生长较慢,适于攀扎造型。当然这些都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各地盆景的风格与流派不同,造型方法迥然有别。如岭南派采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扬派采用一寸三弯的攀扎造型法,苏派则用粗扎细剪造型法,徽派则采用之形弯曲造型法,川派则采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掌握修剪与攀扎的最基本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常常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攀扎法。即通过棕丝、麻皮或金属丝等攀扎材料,将树木枝干弯曲成各种形状。

金属丝扎法,该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时稍有麻烦。最好是用经过火烧的铁丝,但通常用的是较经济的铅丝,根据所攀扎枝干的粗度来选用适度粗细的铁丝。攀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徐徐缠绕,使金属丝与枝干约成45°角。如要将枝干向右扭旋下弯,金属丝则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反之,则按逆时针方向缠绕。注意边扭旋边弯曲,才能使金属丝紧贴树皮,同时枝干也不易断裂。用力不可过猛,以防损伤树皮或扭断枝干。对石榴、红枫等一些皮薄易受损伤的树种,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干,然后再攀扎金属丝。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复的金属丝缠绕时,须注意缠绕方向的一致,尽量避免交叉。

棕丝攀扎法是我国盆景传统造型方法。优点是棕丝与枝干颜色调和,加工后即可供欣赏,并且不易损伤树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难度较大。一般先将棕丝捻成不同粗细的棕绳,将棕绳的中段缚住需弯曲的树干下端或打个套结,将两头相互绞几下,放在需要弯曲的枝干上端,打一活结,再将枝干徐徐弯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紧棕绳打成死结,即完成一个弯曲。一般弯曲不宜过分,否则

易失却自然形态。棕丝攀扎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力点,要根据造型的需要,选择下棕与打结的位置。棕丝攀扎的顺序是开始时,先扎主干,后扎枝叶。扎枝叶时,先扎顶部,后扎下部。每扎一个部分时,先扎大枝,后扎小枝。在扎主干时,应从基部到顶部。

各地盆景老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种棕丝攀扎方法,称作棕法。这种棕法因地区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区别,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棕丝将树木枝干扎成所需要的形态。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则后,可根据造型需要灵活处理。弯曲较粗的枝干,可先用麻皮包扎,并在需要弯曲处的外侧衬一条麻筋,以增强树干的韧性。如枝干过粗,弯曲困难,还可用开刀法,即用锋利小刀在树干弯曲处切开一条3~5厘米长的深口,切面再按上述方法用麻皮包扎,这样既便于弯曲,又不易折断。为利于切口愈合,最好使切面与弯曲所在的平面垂直。无论采用金属丝或棕丝攀扎,一般在一年以后拆除就能定型。如不及时拆除,就会因为枝条长粗,而使金属丝或棕丝陷入皮层,影响树木生长及美观。但对于生长较慢的树种及较粗的枝干,则时间可稍延长一年半载。

树种的攀扎时间要注意适时攀扎,则枝条柔软,弯曲容易,攀扎后,发育生长良好。如不适时攀扎,则枝条易于折断,发育生长也受影响。冬、春攀扎的树种有刺柏、玉兰、石榴、紫薇、榔榆、朴树、梅花、蝴蝶树、榆叶梅、西府海棠等。夏、秋攀扎的树种有桂花、罗汉松、华山松、金弹子、胡颓子、六月雪等。冬、秋攀扎的树种有火棘、雀梅、黄杨、贴梗海棠等。有些树种如桃叶卫矛、迎春、枸杞等,随时均可攀扎。山茶、杜鹃等观花树种,均宜在开花前攀扎。

修剪法。即通过枝干的修剪,去除多余部分,保留其精华,以使树形美观,这是树木盆景造型的一种主要手段。修剪的作用有削弱、矮化、改变树形的功能。修剪时,对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对生枝等进行调整,即剪掉。对于留下的枝条,则养分集中,长得粗壮,当培养枝长到适合粗度时,再进行强度修剪,使之短缩,生出第二节枝。待第二节枝长到适合粗度时,再加剪截,依次第三、第四节枝都如此施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小枝,一长一短,经多年的修剪后,枝干短缩、粗壮,苍劲有力,逐步形成需要的树型。

修剪方法有摘、截,疏、伤等措施。摘即摘心与摘叶,生长时期将新梢顶端去掉称摘心。摘心可促进腋芽生长,多长分枝,抑制高生长,有利盆景造型美观。摘叶可促使萌发新叶,如榆树在生长期摘去老叶,会使

新叶变小,变得秀气,有利观赏。枫槭、石榴摘去老叶,萌发新叶呈红色,鲜艳悦目。截是将当年生枝条进行短截,短截后则中短枝增多,母枝增粗,所谓枝疏则截,截则枝密,有利于枝片造型。回缩是将多年生枝条截短,为岭南派蓄枝截干的主要手法,有利于老树更新复壮。采掘野生树桩,在养胚过程中,常常运用回缩截干的办法,既是树桩矮化措施,又是老桩更新复壮手段。疏是指疏剪,将过密枝条从基部剪去部分,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留下枝条旺盛生长。伤是对树木枝干进行刻伤、环剥、拧枝、扭梢、拿枝等措施。观花、观果盆景常采取这种方法,促使开花结果。修剪时期要适时适树,一般落叶树种可四季修剪,但以落叶后萌芽前修剪为宜。松柏类由于剪后容易流树脂,宜于冬季修剪。生长快、萌发性强的树种如柽柳、榆树等,一年可多次修剪。观花类树种,当年生新枝条开花的海棠、苹果、紫薇、石榴等,宜在萌发前修剪。一年生枝上开花的树种如碧桃、梅花、迎春等宜在开花后修剪。

雕凿法。为了显示树木苍古,有时可用凿子或锋利刻刀依照造型技法对树干进行雕凿,成自然凹凸变化,还可剥去部分树皮,甚至将树干劈去一半,如梅桩劈干式造型,使树木呈现自然枯朽的苍老姿态。但雕凿时不可露出人工刀刻斧凿痕迹。该法多用于松柏类及体量较大的老树桩。

提根法。树桩盆景讲究悬根露爪、盘根错节,这也是盆景欣赏的重要内容之一。提根技法通常将树木先种在深盆中,以后逐年去掉上面的壅土,使粗根提出土面。同时还可将根部进行盘曲艺术处理,使其更显得苍古奇特,古朴野趣。但提根时要掌握适度,不可使根系一下子露出过多,以免影响树桩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榆树、锦鸡儿等树种的根系细长而柔软,提根时,可将长根蟠曲成古雅之状,但根系的盘曲要有条理和美感,不能乱缠胡绕,失却自然,反而影响效果。

自然界的树木形态千变万化,作为盆景为其缩影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树木的造型很难用具体的标准定下来。但是必须做到符合自然和富有画意。任意造作,就失去树木自然形态。但仅仅符合自然也还不够,还必须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这同绘画的道理一样,要想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必须在平时多观察各种树木,积累感性认识,特别对一些盆景常用树木的典型姿态要善于掌握,如松树、柏树、柳树、梅花及常见杂树等的自然形态特征。同时要多观察山水画中的树木画法,从中学习技巧。此外,要从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来提高艺术素养。经过加工整形的树胚,如

暂时还不能成型,可继续地栽培养,如已接近成型,则可上盆配景。

选盆。造型优美的树木,只有配上大小适中,深浅恰当,颖式相配,色彩谐调,质地相宜的盆钵,才能成为完美的盆景艺术品。选择盆钵时,首先要注意大小适中。用盆过大,则使盆内显得空旷,树木显得矮小,同时盆大盛土多,就会蓄水过多,轻则引起树木徒长,影响造型,重则造成烂根现象。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易造成水分、养分不足,影响树木生长。一般说,矮壮型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必须小于树冠范围,盆长必须大于树干的高度。高耸型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必须大于树冠范围,盆长必须小于树干的高度。合栽式的宜稍大一些,以表现一定的空间环境。此外,用浅盆时,盆口面宁大勿小。用深盆时,则宁小勿大。用盆的深浅对于盆景造型影响很大,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用盆过深,会使盆中树木显得低矮,同时不利于喜干植物的生长。用盆过浅,又会使主干较粗高的树木有不稳定感,并且难以栽种,不利于喜湿植物及花果类树木的生长。一般说,合栽式宜用最浅的盆,直干式宜用较浅的盆,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宜用深度适中的盆,悬崖式宜用最深的千筒盆,但大悬崖式有时反而用中深盆,以对比显示下垂枝的长度。对于规则型的树木盆景,习惯上用深一点的盆。自然型的树木盆景,特别是盆中放置配件的,用盆则不可深。

选配盆钵必须使款式与景物内容在格调上一致,才能谐调,同时还要考虑到有利于植物生长。如树木的姿态苍劲挺拔,则盆钵的线条也宜于刚直,用四方形、长方形及各种有棱角的盆钵,以集中表现一种阳刚之美。如树木的姿态虬曲婉转,则盆钵的轮廊应以曲线条为佳,用圆形、椭圆形及各种外形圆浑的盆钵,以显示一种阴柔之美。

选用盆钵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造成一种对比,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形态挺直的树木采用矮脚盆。飘逸横斜的树木采用高脚盆。生长快、根系发达的树木宜用瓢口或直口的盆,以便于换盆。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的树木可用各种盆口形式的盆钵。传统规则式造型的树木,宜用长、宽、高三项尺寸相差不大的正方形盆或圆形盆,也可用海棠形、六角形、梅花形等式样的盆。无明显方向性的树木宜用圆形、方形一类较浅的盆。斜干式宜用长方形、椭圆形一类较浅的盆。多干式、丛林式、连根式、附石式盆景内容较复杂,宜用形状简单的长方形、椭圆形一类的浅盆。

盆的质地对于观赏和栽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松柏类一般宜用紫砂陶盆;杂木

类一般多用釉陶盆;观花、观果类宜用瓦盆培养,利于开花结果,观赏时再外加瓷盆或釉陶盆。微型盆景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特大型盆景可用凿石盆或水泥盆,盆与树木景物的色彩要既有对比又能调和。松柏类四季苍翠,配上红色、紫色一类深色的紫砂陶盆,更见古雅浑朴。花果类色彩丰富,宜配上色彩明快的釉陶盆,使花果的色彩更加艳丽。如红梅、贴梗海棠、紫藤、火棘等,可配上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的釉陶盆。黄花杜鹃、白梅、金雀、迎春等,可配上色彩较深的釉陶盆。观叶、杂木类更须注意盆的色彩,如红枫宜配浅色盆、银杏宜配深色盆。此外,配盆也要考虑到树木主干的色彩。不过,这些说法不能看成是绝对的规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选配盆钵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盆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要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用土。树木盆景的盆土要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来选用,不同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要求也不同。有的要求酸性土壤,如杜鹃、山茶、檵木、栀子花等。有的则要求中性土或钙质土,如榔榆、榉树、朴树等。柽柳、枸杞则能耐碱性土,这说明不同盆景树木要选用不同的盆土。但一般盆景植物都需要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盆土的种类很多,如腐殖土、稻田土、山泥、腐叶土、塘泥土、河沙等,都适于作盆景用土。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配制培养土,普通培养土通常采用下列材料配制而成:肥田土(田园土)4份、腐叶土(用大量树叶、杂草堆积腐烂而成的泥土)4份、粗砂2份,再以砻糠灰少量拌匀过筛即可。加肥培养土即在普通培养土中掺入饼肥1~2份即可。

栽种。栽种时首先要选好盆与土,用碎瓦片和铁丝网(塑料丝网更好)填塞盆底排水孔。浅盆多用铁丝网,较深盆可用碎瓦片,两片叠合填一个孔,最深的千筒盆需用较多瓦片及沙土垫于盆底,以利排水。填孔工作很重要,关系到盆景植物的成活,切不可马虎从事。如不注意处理,将水孔堵塞,浇水后排不出来,盆土积水,会造成植物烂根现象。浅盆栽种较大的树木时,须用金属丝将树根与盆底扎牢。可先在盆底放一铁棒,使金属丝穿过盆孔栓住铁棒,这样树根在栽种时便可固定下来,不致因盆土浅而摇动,影响根系发育生长。树木的位置确定后,即将事先筛好的培养土放入盆内。如盆土有粗细之分,先将粗粒土放在盆下,再放细粒土壅根填实。培土时一边放入,一边用竹杆将土与根贴实,但不要将土压得太紧,只要没有大的空隙即可,这样有利于透气透水。

土放到接近盆口处,稍留一点水口,以利于浇水。如系浅盆,则可不留水口,有时还要堆土栽种。树木栽种的深浅,也要根据造型的需要,一般将根部稍露出土面即可。树木栽种好后,即可浇水。新栽的土较松,最好用细喷壶喷水。第一次浇水,务必浇透。水浇好后,放置于无风半阴处,注意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约半月后,便生新根,这时才能按正常管理。

附石式盆景的栽种,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树木栽种在山石的洞中,比较简单,但要注意用竹扦将土与树根贴实。另一种是将树木的根系抱在石的四周,比较困难,可小心地将树根嵌进选好的山石隙缝中,外面整个抹上泥土,再用青苔包裹并缚扎起来,连石一起栽进土中,待二三年后,根部充分生长,同石缝嵌紧了,才可取出栽进浅盆中。

树木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与树木配合布置,这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一种独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会使盈尺之树,显出参天之势。在悬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于根际,就仿佛树木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树木盆景有山石点缀,增添诗情画意和自然趣味。松石盆景和竹石盆景,都是一种衬托和对比的手法。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园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树木与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园式配石即模仿庭园中人工布置树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质或石质模型。树木盆景增加配件后,可增添生活气息。应用配件时,要注意符合自然环境和景趣,注意远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调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陈设观赏或展览的临时性装饰处理,在平时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响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枯干式盆景

树桩的主干在经过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大自然外力作用下,已呈枯木状,树皮斑剥、洞穴、嵌空,只留下部分木质部及皮层所包裹支撑。但还有部分树皮和枝干生机未断,发出新枝叶,颇具苍古之意趣。

此类盆景以古柏、银杏、黄荆、梅花、石榴等类树桩居多。

除了挖掘收集山野厅桩,还可用人工雕、劈、灼、凿、磨、撕等技法来塑造。

曲干式盆景

树桩主干蟠曲向上,产生变异现象。通过蟠扎便主干呈弯曲之状,细枝也是旋曲而生。此类树桩具有刚柔相济,饶有生趣的韵味,是一种比较张的造型形式。

材料用五针松、六月雪、榆等干体有韧性的树桩品种便于制作。

由于制作者的创意和审美不一样,制作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树桩盆景就形成了几大流派,如苏派、海派、北方派、岭南派等。下面我们

把一些常规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大家。

根的整形

根裸露在外面,会使桩景显得苍老奇特,自然古朴,盘根错节,更具观赏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人为的方法来处理。一是在每年换盆时,可将根逐步裸露。也可在换盆时,把一块岩石夹在根部中间,这样把裸露出来的根绕在岩石之后,景致别具一格。如果采用附石式盆景,可将岩石凿成小沟,将根缚在岩石上,并在根外贴上苔藓或包上麻袋片用金属丝固定,这样金属丝不会对根造成直接伤害,待成活后,去掉包裹物。

茎的整形

茎粗、茎老才能显示出自然枯朽的形态,可以利用雕刻的方法,剥去部分树皮,使树皮表面凹凸不平,以显苍老。剥皮前,要对所剥树皮部分用笔标示出来,剥后裸露出木质部,并用浅色墨汁涂抹木质部,使整体颜色达到和谐一致。弯曲茎既能表现出经常受到劲风吹拂的神韵,又能显示出长在山巅的千年古树之态,要想达到这种观赏效果,可以用金属丝或棕丝蟠扎,使其弯曲。劈开茎劈开的两半树生机盎然,自然古朴,方法是把主茎用凿子或斧子劈开,中间夹入小石块,固定其形态,再填上泥土,地植在背阴处,浇水,长出新叶后再移栽到盆里。

枝的整形、修剪

树桩盆景整形除冬季外都可以进行。根据树的不同种类和制作者的观赏角度,可以把树枝用金属丝在枝上缠绕,金属丝要贴紧树条,以金属丝和枝条成45°角为最佳。可把当年新长出的交叉枝、对称枝剪掉,并要及时除掉头年捆绑的金属丝,以免勒伤枝干。平时注意留取长出的多余枝条,可用手摘叶、摘心的办法控制树形,或用锯截修剪的方法整形、定型,截取处要用浅墨汁涂抹处理。每一根枝条剪多长以及保留多少小枝,都必须根据造型的需要而定,要灵活处理,才能富有诗情画意。


树桩盆景的制作的详细过程

无论选择何类树种作为树桩盆景的素材,首先应进行坯料的筛选。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因此一般都要选用树龄长,形态优美,在自然生长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树坯,若单以人工从小栽植到选为素材,再进行加工,则造型时间长,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

在采掘野生树坯时,要以树龄长久,生长旺盛,形态本身一般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悬根露爪的坯料为好,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具体坯料的生长特性,确定其采掘过程与采掘时间。我们认为,应以树木进入休眠期后采掘较为妥当,如初冬至初春,冬季采掘须注意保护树坯不受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