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 (1)

1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

1.1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

1.2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3)

2 西双版纳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4)

2.1 西双版纳旅游业宏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4)

2.2 西双版纳旅游业在微观游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5)

3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初步构想 (6)

3.1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途径构想 (6)

3.2 傣族园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探究 (7)

4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9)

4.1 强化政府职能,规范旅游市场 (9)

4.2 确立服务理念,提高“美誉度” (9)

4.3强化名牌意识,着力打造品牌 (10)

4.4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宣传促销 (11)

4.5以绿色为亮点,塑造旅游形象 (11)

4.6 大力改进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

4.7挖掘西双版纳旅游软实力—贝叶文化 (13)

5 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摘要

西双版纳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被消费者普遍看好,但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旅游的逐渐兴起,西双版纳又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云南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伴随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西双版纳旅游应怎样迎接挑战,实现二次创业,重新被旅游消费者作为第一旅游目的地来选择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西双版纳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二次创业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Xishuangbanna

tourism second pioneering

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tourism developing, the tourism of Xishuangbanna is deserved of high praises by consumers of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lfowever, with the rising of the tourism in Lijiang Dali and Shangri-La,Xishuangbanna tourism is gradually fading out of our sight. Under the dackground of the tourism secondary undertaiking ,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Lancing-Mekong Sub-reigon, it becomes a new subjiect for xishuangbanna tourism how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o fulfil the secondary undertaking, and to be chosen by tourism consumers as the first destination. Through analysis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Xishuangbanna tourism, this paper will give some measures and suggertions for the secondary undertaking.

Key word: Tourism Second venture Xishuangbanna

前言

西双版纳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先于云南省的任何一个地州的名字进入笔者的记忆,小学的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过泼水节的课文,让笔者对这个地方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在云南省的版图上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再接着接触了一本《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的书,让笔者开始向往,向往雨林、野象、孔雀、竹楼、泼水节。她令我们多少人魂牵梦绕。然而这个上世纪如火如荼的傣乡,在新世纪初,即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后悄然跌落,一度陷入承寂。从上世纪一直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跑者之一的西双版纳,1995年,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海外游客、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等5项指标占全省的 9.3%、9.3%、4.0%、5.0%和8.5%。然而,到2007年;5项指标在全省的占比分别下降到5.3%、6.4%、1.5%、3.0%和6.1%。这与西双版纳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和知名度极不相称,与省内的丽江、大理、迪庆等地相比呈现较大的反差。在十一五规划的今天,云南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把云南省初步建成一个旅游强省,到2010年,经济指标要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把云南建设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中国和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作为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应该抓住机会,认真审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让西双版纳旅游迎来第二个春天,突破其自身的旅游发展,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向前迈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滇西南边陲,世居13种民族,与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接壤或水路相连,其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神秘的边境风光使西双版纳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其现代旅游业主要发端于自治州成立以后,总体上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

1.1.1旅游形象树立阶段

20世纪50至60年代《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一书的出版、以及《在西双版纳密林中》纪录片的发行,西双版纳就以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独特的动植物种类等备受世人注目,并引起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对1扬炜梁修存.西双版纳旅游发展问题的反思[J].天津:科技资讯,2008年14期

其社会历史,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调研与普查,此后,西双版纳就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绿色明珠”等称誉而成为旅游者向往之地。但至70年代,西双版纳历史上形成的封闭状态尚未完全改变,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业仍是空白。

1.1.2 旅游起步阶段

西双版纳加强了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规划工作,相继编制了《西双版纳风景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等,为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奠定了基础。1982年国务院确定西双版纳为全国第一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国家正式批准景洪和勐海作为乙类对外开放区,西双版纳成立了旅游管理和经营机构,标志着西双版纳旅游业进入起步阶段。此时旅游者主要是海外友好人士,国内游客主要为从事科研和调查的高等院校、科研和文化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中央和省属科研单位为主要旅游景点,旅游业具有“外事接待”和”企业经营”的双重特征。

1.1.3 旅游产业发展阶段

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增长为两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旅游业被作为强州产业给予重点培育。以西双版纳机场通航和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先导,西双版纳加大了旅游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旅游业实现了’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

1.1.4 旅游产业缓减阶段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绩效明显,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还促进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一大批古文物、民族建筑得到维护和保护,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但由于滇西北的迅速崛起,加上西双版纳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致使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减缓趋势。

1.1.5 旅游二次创业阶段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西双版纳旅游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竞争环境与发展障碍。在整个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自身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步入了旅游二次创业阶段

综合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描绘出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大体情况。图表1:西双版纳旅游曲线图2

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已经从成熟期发展到生息休养期,即旅游效益缓减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积极分析缓减原因,实施二次开发。旅游业将会长期处于低谷,促使某些旅游开发项目濒临破产。因此必须分析现状,针对问题,进行旅游二次创业。

1.2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就旅游行业宏观情况而言,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努力,西双版纳旅游业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已经从成熟期发展到生息休养期,即旅游效益缓减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积极分析缓减原因,实施二次开发。旅游业将会长期处于低谷,促使某些旅游开发项目濒临破产。因此必须分析现状,针对问题,进行旅游二次创业。

1.2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就旅游行业宏观情况而言,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努力,西双版纳旅游业已成为全州的龙头和支柱产业,其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数量逐年攀升,综合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然而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减缓趋势。相较于云南省几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州。西双版纳的知名度与其相应的发展不相吻合。

以下比较近年来西双版纳与丽江旅游发展的情况。

图表2-1:西双版纳01—07年游客接待及收入的情况3

国内游客(万人次)海外游客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

(万美元)

2001 247.01 3.64 162666 2002 246.58 4.38 159093 2003 247.38 2.38 204967 2004 271.23 3.37 247521 2005 269.99 3.11 243985

2赵东江.浅谈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2005年

3https://www.doczj.com/doc/68462312.html,

2006 394.44 3.45 268421 2007 478.83 6.82 339606 图表2-2:丽江01—07年游客接待及收入的情况4

国内游客(万人次)海外游客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001 311.60 10.50 20.43

2002 322.67 14.87 23.37

2003 301.48 8.24 24.04

2004 350.97 9.21 31.76

2005 385.18 18.28 38.58

2006 429.22 30.87 46.29

2007 490.86 40.07 58.24 通过以上两个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各项数据都次于丽江的旅游发展。丽江市国内旅游接待2001年就已经超过了300万人次,而西双版纳则2006年才过300万人次的大关;而海外游客就更不用说了,2006年的海外游客接待还突破不了丽江2001年的海外游客接待;旅游收入上也悬殊一个层次。作为一个知名较早,旅游发展也较早的地州。被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所超出,必然证明其旅游发展的确存在问题。就其自身发展来看,从表格中不难看出,近几年来西双版纳基本是停滞不前,海外游客的数据不但没有突出的长进,反而有所退步(除2007年),国内游客接待量的涨副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旅游总收入数据没有什么大的刷新。由此分析,西双版纳今天的旅游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缓减。

2 西双版纳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西双版纳旅游业宏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5

2.1.1政府行为问题

这是西双版纳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的首要问题。现代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典型的市场经济,产业关联度高。旅游与有关发展环境因素之间的4https://www.doczj.com/doc/68462312.html,

5陈爱林.西双版纳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2003年6月

关系协调与否?地方旅游经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景点建设是否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旅游市场运作是否有序?旅游政策法规完善与否?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

2.1.2旅游规划问题

旅游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业,旅游产品是满足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旅游产品才能供求平衡。西双版纳旅游产品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就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规划。

2.1.3景点包装问题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以“绿色”为主题,以“天然”为基调,七分天然三分雕琢。但是,各个景点都存在着原始与自然的古朴性保存不完整;人工雕琢与自然的融合性略显粗糙;文化点缀的时代还欠一筹;古朴与时尚都嫌不足,使得景点的文化品位不高,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1.4宣传促销问题

旅游宣传促销是提高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的重要手段。在西双版纳的宣传促销中,各级职能部门各吹各打,使有限的宣传资源,零星分散,宣传效果微乎其微。认真总结经验,整合宣传资源,加强促销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1.5旅游形象问题

西双版纳以其迷人的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和异域风光三位一体组合的旅游资源,使西双版纳旅游成为具有魅力的旅游产品吸引着中外游客。然而,西双版纳的旅游形象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导致旅游者对西双版纳之旅期望过高,对旅游过程中的地方特色、服务质量等感觉平淡无奇、抱怨失望。

2.2 西双版纳旅游业在微观游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6

2.2.1 游客的期望体验与旅游内容安排不相称

旅游者千里迢迢奔赴西双版纳,是想一窥热带原始雨林的莽野与神秘、体验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浓郁与淳朴。可是游人在版纳的旅游收获,与其原有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从雨林景观来说,游人的版纳之旅几乎不见热带雨林的踪迹;从民族风情来说,“民族风情园”虽然将版纳各民族集中展示之便利,但毕竟是

6管宁生.重建西双版纳旅游形象.2001年

人造景观。橄榄坝的“傣族园”虽以5个自然村寨为基础,但它们都是版纳傣寨中经济最发达、生活最现代化的。加上广东信益公司开发该园时虽有较好的创意,但在其开发的实施中,人工的刻意雕凿太重,商业气氛过浓,使游人体会不到原汁原味、淳厚古朴的傣族传统民族风情。

2.2.2 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

西双版纳旅游线路组合,至今仍是采用节点辐射结构,每天的旅游线路均不成环,而是单线原路往返,其沿途景观重复,严重地影响了西双版纳旅游的整体游览效果。况且,旅游住宿都在一处,不能适应当今住宿接待形成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未充分利用傣族热情好客、且居家环境较卫生的习俗优势。另外,节点辐射结构的游线,每个团队到达景点的时间基本相同,造成景点每天接纳游客的时间集中,容易拥挤,不能利用时间跨度来均衡游客量,以充分发挥景点有限的客容功能。

2.2.3 旅游资源开发未能紧扣地方特色

西双版纳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许多还是不可替代的高品位资源,这是形成知名品牌的物质基础。它需要政策和规划的正确导向、大额度的资金投入、高水准的科学开发、长期精心的培育和全企业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呵护。但在开发过程中未能紧扣地方特色,脱离了优势的资源地。

2.2.4 景点建设水平低、缺少创意

当前,版纳不少景点的建设效果与原设计指导思想的差距颇大,甚至是“南辕北辙”,造成许多建设性破坏。一些开发商由于陈旧的观念,一谈开发建设就大兴土木,忙于建房盖馆。而且,盖的多是西式洋楼、欧式花园,喷水池、雕塑像……等等,没有版纳特色的“舶来货”,它们与西双版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民族文化氛围极不协调。

2.2.5 旅游景观的文化含量低

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增加其吸引力、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有效方法,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积淀,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一项非常艰辛的拓荒性劳动,而西双版纳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未给以充分的重视,缺乏创意的低层次的、雷同观赏项目到处可

3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初步构想

3.1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的途径构想

3.1.1科学谋划“二次创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思路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的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制定再创旅游辉煌的行动计划,全面展开旅游“二次创业”,不断提升西双版纳旅游竞争力。

通过科学谋划,准确定位旅游发展。树立品牌和建设旅游的新发展,使其西双版纳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使西双版纳旅游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3.1.2积极推进重大旅游项目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启动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旅游项目的建设。使西双版纳旅游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3.1.3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旅游全行业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功效,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完善旅游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对旅游市场的联合执法工作,强化旅游市场整治,使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3.1.4强化旅游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不断创新促销方式,形成以政府的整体宣传为主导,以旅游企业促销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旅游市场开发促销机制。加大宣传热带雨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品牌,提升西双版纳整体旅游形象。积极构建对外宣传促销网络,加强与境内外客源地旅游部门、重要旅行商、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促销网络。制定并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奖励办法,建立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开拓客源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涉旅部门和企业的宣传促销资源,建立统一、各方合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

3.2傣族园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探究

3.2.1傣族园概况及发展状况

傣族园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处有“孔雀羽翎”之称的橄榄坝(勐罕镇),傣族园规划占地336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63.4公顷,园内共有5个村寨。

傣族园的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的接待对象是专家和学者,主要的活动是进行民族调研和民族文文化研究。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旅游者开始进入,但是数量较少,5个村寨自发的、零散的、初级的参与活动。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者大批量涌入,此时的旅游活动由政府统一规划,运用企业化运作方式。

旅游开发公司倡导“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即村寨和村民提供资源,公司投资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包装,共同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2.2探究傣族园二次创业的发展7

3.2.2.1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的经营方针

“保护就是发展”一方面正确认识旅游资源保护对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正确认识旅游资源保护对当地经济建设乃至村寨全面建设的促进作用。“保护就是发展”经营方针的关键是“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保护的核心对象是傣族文化要素;保护的方式是“创新式”发展,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与时俱进;保护的途径全员参与,共同发展。

3.2.2.2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

营造轻松愉快旅游氛围。旅游者出游主要是为了逃避日常紧张、乏味的工作环境,寻求身心放松,傣族园风景区应把握旅游者心理需求和特点,多推出既能体现傣族文化又能突显快乐气氛的活动,以傣族人自身平和的心态感染旅游者,将傣族园打造为游客值得来的地方。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傣族园景区的旅游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散客旅游者在西双版纳旅游过程中多对傣族园的选择。

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并在活动形式、时间安排上合理搭配,主动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进行全方位策划与开发。

7罗平,和少英.旅游开发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2007年

3.2.2.3全力打造傣族特色自然、人文景观

伴随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景区在重视旅游者体验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其视觉感受,不可偏离旅游的“审美性”需求。同样指出景区经营中不可缺少对旅游者的视觉冲击。傣族特色自然、人文景观种类众多,傣族园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丰富多彩,但应注重景观的整体设计,选取有代表性的构景要素,考虑普遍性中突出典型性,随意性中体现规划性,自然性中折射人文性,给予旅游者以全方位视觉震撼。

3.2.2.4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与文化保护机制

引起傣族园旅游发展中种种矛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经济利益与文化冲击,这必然要求傣族园旅游发展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与文化保护机制。

文化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核心要素,缺少文化底蕴,丧失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即使发展顺利,也将好景不长。傣族园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正视文化资源的稀有性和珍贵性,明确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应利用经济、非经济的各种方式鼓励村民保护传统文化,引导村民全员参与,重在做好贝叶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弘扬等基础性工作,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

4 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4.1强化政府职能,规范旅游市场

4.1.1要从旅游经济学理论上提高对现代旅游业的认识

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所为,使政府职能部门准确定位,学习服务旅游产业的知识技能;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旅游产业的水平,在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强硬作用,积极干预,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4.1.2要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整合旅游资源

对一些与西双版纳知名度不相符的行为、设施,与西双版纳特色不相称的旅游项目,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相违背的旅游内容,政府都应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取缔。

4.1.3依法监控和整治旅游市场的运作过程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旅游产业的法规、政策的同时,要结合西双版纳

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地方的旅游法规,依法对旅游市场的运作过程进行监控和整治。通过地方旅游法规的具体实施,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并对旅游市场中的散、乱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4.2 确立服务理念,提高“美誉度”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服务行业。因此,旅游服务的水准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尺度。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非价格竞争倾向十分明显。

4.2.1 确立服务理念,从理论上对服务进行再认识

旅游服务是一个经济范畴,旅游服务体现出商品的物有所值;旅游服务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高品位的旅游服务不仅包括服务热情、服务规范、周到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中凝结着一种先进的文化,注重体现出先进的服务理念、真挚的服务精神和高超的服务艺术。

4.2.2 强化文明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

要强化文明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艺术,把良好的服务理念转化为游客感知的服务措施。

4.2.3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要在旅游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彰显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特色,以独树一帜的服务艺术凸现西双版纳浓郁的民族文化情愫和情感色彩,展现西双版纳迥异的民族文化风格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在无形中形成一种高雅感和亲和力,从而达到提高“美誉度”的目的。

4.3强化名牌意识,着力打造品牌

西双版纳实现旅游二次创业,必须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升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的着力点。

4.3.1要强化名牌意识

名牌在经济领域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名牌不仅代表着物质产品中的精品,更在于以各种形式凝聚于精品中文化,“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我们创名牌不仅要在产品的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下大力气,更要抓住企业文化建设中独特的文化取向这个关键。以其鲜明而极具个性的经营哲学和文化气质,特殊的品质、形象、服务和文化品

位,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更高层次的追求,成为名牌产品。

4.3.2打造品牌要突出个性

个性就是特色、就是别具一格。个性需要创新,有个性才能实现超越。与众不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特殊的价值,因而也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比如“野象谷”就能以其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众多森林公园万绿从中一点红;“傣族园”则可以以其鲜明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个性,树立难以磨灭的品牌形象。

4.3.3要以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为品牌文化的核心

品牌中的文化,是结晶在名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形态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是名称和标志中体现出的文化情愫和情感氛围,是凝结在服务中的理念。西双版纳的名牌与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一方面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支撑着名牌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名牌则展示着西双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双版纳民族文化是西双版纳名牌永葆青春魅力的底蕴和灵魂。

4.4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宣传促销

4.4.1更新思想观念,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行商处贾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变迁,不能自制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和一定的知名度。要以强烈的紧迫感,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借助各种媒体为西双版纳的宣传促销呐喊助威。

4.4.2 整合宣传资源,扩大宣传范围

整合宣传资源,通过整体的策划宣传战略,统筹有限的资本,科学安排不同时期的宣传主题,组织旅游企业根据不同的季节,拟订目标市场,组团进行巡回展演宣传;组成促销团队到国内外参加旅交会扩大宣传;精心组织各种媒体,集中宣传,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4.4.3加强宣传促销,要有创新思维和务实精神

通过组织国内外各种媒体采访,集中宣传报道形成声势。通过国内外文化名人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精美写真的摄影作品、喜闻乐见的影视和音像作品等,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现生动、真实、鲜活的西双版纳;通过政府行为包装

西双版纳现有的、旅游者认可旅游商品。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艺术设计,制作西双版纳的标识专利的、便携的包装盒,让旅游商品穿上“西双版纳”品牌的“时装”以其精美成为旅游者馈赠亲友的纪念品。最终达到广而告之、招徕游客的目的。

4.5以“绿色”为亮点,塑造旅游形象

现代旅游主题日新月异。西双版纳旅游以怎样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吸引远在千里的旅游者?

4.5.1西双版纳的亮点就是“绿色”

西双版纳的亮点就是“绿色”,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所展示的全方位的“绿色”。西双版纳各个少数民族在贝叶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人生哲理、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保持并延续着一种自然古朴的经济文化形态。团结和睦、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成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的习俗和传统。用绚丽多资的民族风情与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的交相辉映,描绘出人与自然圆融的“绿色画卷”。

4.5.2“绿色”是西双版纳旅游的大卖点

国内外的旅游景点如雨春笋,旅游者身处于一个被众多“景点品牌”包裹的境地。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西双版纳的绿色充满诗情画意,自然质朴的原野气息使其在众多的品牌景点中脱颖而出,亮出别样的风采,西双版纳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其市场价值成正比。

4.5.3塑造形象的关键是“子形象”的建设

西双版纳旅游形象是各个景点形象的组合,其“子形象”的建设必须凸现个性为原则,以热带雨林和民族风情的绿色为前提,围绕各自鲜明的主题进行形象设计。旅游景点的品牌标志作为品牌的视觉语言,其作用在与他的独特标志使旅游者马上识别该品牌,更在于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

4.6 大力改进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6.1让旅游者看想看之景

对于西双版纳来说,就是要开发热带原始雨林游览、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体验,以及沿澜沧江及神秘金三角的跨境旅游。为此,就必须根据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结合旅游行为的规律,果断地调整旅游业生产力的

布局,重新开发和组构旅游线路。把野象谷、绿石林、雨林谷、望天树林等真正代表版纳热带山地季雨林、石灰山季雨林,以及典型的热带沟谷季节性雨林等热带雨林的神奇景观向游人展示;并设法把在这些森林中栖息的野生动物进入游客的视野中;让旅游者尽情体验版纳特有或突出的、原汁原味少数民族风情和习俗;把具有热带水乡的田园风光和迷人边寨景色奉献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让旅游者饱览澜沧江的奇险风光,老、缅、泰的异国风情。

4.6.2组构环形旅游线路

旅游者出游时间有限,总想多感知些景观信息。即便在乘车船的途中,也有观赏沿途景观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变目前西双版纳单线往返的旅游线路结构、沿途景观重复之弊端,使之成为环形旅游。

4.6.3根治在旅游购物问题上的弊端

西双版纳旅游购物上的投诉,是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大难题。要根据解决这一问题,眼前政府应当施加必要的行政干预,应根据西双版纳旅游的实际成本,规定出转分团队的最低保护价。同时加大旅游活动内容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共同监督。从长远利益看,政府应加强政策和市场导向,促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改善企业运行机制。旅游企业集团化,使昆明和西双版纳的旅行社联合成一家,这样妥善解决利益分配,而且又能增加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4.6.4注重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要重建版纳旅游的新形象,必须要以保护好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珍惜每一寸热带原始雨林为前提。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不能仅以旅游者规模大小来衡量,而主要应看其综合经济效益。为此,就要从提高人均旅游消费入手,应当注重提高旅游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有意识地适度控制游人量,使之不超出经科学测算的景区的环境容量,以达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6.5实行“食、住、行、游、购、娱”要发展,更要协调

要改变目前重酒店等硬件设施,轻科学构思之软件投入的失衡状况。应在深层次开发上,在“民族化、地方化、特色化上下功夫。

4.7 挖掘西双版纳旅游软实力—贝叶文化8

4.7.1 把贝叶文化渗透于旅游活动各环节

8谢念亲.贝叶文化的现代价值与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J].2006年

旅游是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活动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环节,从旅游者的消费目的来看都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增加旅游业中“贝叶文化”的含量,把贝叶文化渗透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上,是提高西双版纳旅游业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关键。

4.7.2 把贝叶文化作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主题和形象

在生态旅游中感受贝叶文化的价值莽苍的热带雨林,博大精深的贝叶文化,是西双版纳参与市场竞争、开展多类型的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优越条件,民族风情游中体验贝叶文化的魅力,通过边界跨国旅游推广贝叶文化的品牌

5 小结

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满意度与旅游者对该目的地的期望值直接关联,只有旅游者在目的地所获得的体验大于或等于游客的期望值的时候,才能到达旅游者对该目的地的满意度。对于西双版纳,一个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自然对这片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值就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以高标准的要求来建设我们的西双版纳。在市场上不断宣传我们的产品同时,还要要求把关我们产品的质量。让我们的产品具有文化性,地方特色性。

具体来说,必须让我们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融入旅游产品中,而且还要做到能让游客亲身感觉到。比如让游客进入原生态的傣乡,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版纳的热情好客。让我们的旅游线路也像滇西北那样,形成环状,连接金三角,让游客不只局限于景洪市。在环线形成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完善其交通。

在其软件上,不断提高导游的素质,杜绝强买强卖等行为,根治旅游问题上存在的弊端。让游客重新树立“不到西双版纳就不算到过云南”。对于西双版纳这样一个知名度高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必须建立在高知名度的基础上,不断洗刷以前旅游者对西双版纳不好的看法,提高美誉度。

只有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双管齐下的同时,西双版纳的旅游才有质的飞跃。从而实现游客对西双版纳的期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复发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使其旅游二次创业的平稳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及规划[J].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 罗明义.旅游管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D],2006年8月

[3] 杨福泉,余繁,郑海主编.2005-2006云南旅游发展报告[R].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局.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战略[D].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 芦一萍.云南天堂[D].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6] 张金明.西双版纳.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D],1999年12月

[7] 周娅.贝叶文化与民族发展[D].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8] 林艳芳.西双版纳—勐巴拉娜西民族文化丛书. [D]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9] 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贵阳: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

[10]陈爱林.西双版纳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对策[C].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管宁生.重建西双版纳形象[C].生态经济学术期刊,2001年第2期

[12]西双版纳政务网.https://www.doczj.com/doc/68462312.html,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_王慧敏

旅游学刊第30卷2015年第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0No.1,201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与新机遇(一)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1.001 □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戴光全,张洁,孙欢节事活动的新常态 □谢飞帆(Philip Xie)新型城镇化下的工业遗产旅游 □邹统钎旅游汽车租赁业:运营方式、发展问题与对策 □于秋阳铁路旅游潜能释放与产品创新 □孙晓东中国邮轮旅游业:新常态与新趋势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王慧敏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正呈现三个趋于“新常态”的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资源配置从以政府为主向市场决定转变,三是要素体系从旅游产业自身小循环向国民经济整体大循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开启了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三条有效路径:在提质增效中塑造品牌、在市场创新中创造价值、在体系融入中拓展空间。 一、以文化创意塑造品牌,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品牌建设是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任务。在后工业化时期,文化品牌逐渐成为旅游经济、旅游消费、旅游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维度,品牌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集聚资源、人才、技术,实现消费价值的最有力的市场竞争工具。在旅游产业的新常态中,拥有旅游品牌比拥有名山大川风景、古镇、古建筑文化遗产遗址等更重要,因此,推进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品牌思维至关重要。 文化创意为旅游品牌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展示和演绎,能 够以独特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注入旅游产品、旅游空间、旅游活动、旅游环境,有效增强了旅游产品的个性魅力,增添了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增加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是助推旅游品牌建设的“加速器”。 文化创意塑造旅游品牌的关键是要发挥创意力,形成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要素的软驱动,形成以软实力为核心支撑的旅游品牌。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也是具有89年历史的老品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名胜资源,是依靠人的创造力创意形成的旅游品牌,近90年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创意创造历史,造就了迪斯尼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笔者日前有幸实地调研了即将于2015年启幕的上海迪斯尼,体会至深的是一组创新创意的数据:上海迪斯尼是全球第12个迪斯尼园区,其核心区是以神奇王国为主题的乐园,30个主景点,12类互动表演区。神奇王国乐园是迪斯尼的经典产品,但在上海乐园的建设中,提出了引领网络化时代青年人的消费,即针对90后和00后的消费群体,进行创新创意,运用时尚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地演绎经典。上海迪斯尼乐园首创的景点占60%,经典基础上重新创意的占30%,简单复制仅占10%。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把品牌理念落实到施工环节,精耕细作,将文化创意贯穿在概念设计与施工落地的全过程,认为游乐场不是主题公园,要有故事、有形象、有文化内涵,要以创意为主导,提出要一切围绕游客,使游客一踏进乐园就能够沉浸在艺术氛围中,能够产生魔幻般感受。为此,对于园区的91栋单体建筑,每一栋建筑都作为艺术品来??1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裴泽生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十大转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 一、评价方式的转变:要从“产业本位”到“游客本位”,提升游客满意度。 从当前来看,旅游业要履行职责,完成好使命,更好地发挥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要通过扩大居民旅游消费来扩大内需,从而为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旅游中来,使旅游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此,游客满不满意和满意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规模和居民参与旅游的热度。相应来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该而且必须转移到关注游客满意度上来,从注重产业本身的发展(产业本位)到更注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游客本位)。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对提升游客满意度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并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发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从今后我国旅游业发展来看,在这方面,要更好地实行“倒逼机制”,即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完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进公共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需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同时,对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也要把游客满意度作为重要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提高产业化水平。

当前提出逐步实现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门票经济”,而是包含着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从长远看,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除开一些特殊的旅游资源由于保护的需要而收取一定的门票外(如日本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区点),其他的完全实行免费政策。二是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来看,要根据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承认和肯定“门票经济”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应该是建立在第二种认识的基础上,即结合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总体上看,以著名城市或城市内著名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在延长产业链上有更大的作为,有条件也能够在弱化甚至取消门票收入上实现更快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距离城市相对较远的旅游区点,也要在合理确定门票价格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提升游客满意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满足游客需求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综合效益。 三、资源开发的转变:要从“分散经济”到“集约经济”,建立产业要素聚集区。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的构建,从消费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二类。一是城市依托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二是景区与大型旅游项目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还有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相关设施生产产业要素聚集区)。城市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要着眼于游客的休闲和商务需求,以六要素的合理配套为基础,以游客的集散为平台,合理规划,集中布局,使其成为推介和展示地方旅游的一张名片,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需要。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

关于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华东旅游报》作者:伍鹏我国海岛数量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海南岛、港澳台除外),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人口452万,大部分海岛居民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业。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以及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我国海洋渔业捕捞空间大幅缩减,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渔民增收出现困难,海洋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处于交通不便的海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压力更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旅游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我国不少岛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越,海岛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岛先后开发了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部分海岛(如浙江的嵊泗列岛、桃花岛,广东的伶仃岛以及山东的长岛等)成了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地区渔农民思想观念的提升,促进了渔农民的增收,改变了渔农村的村容村貌。但从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一些海岛的旅游开发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岛地区的无序开发对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海岛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探讨科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岛旅游的档次,使海岛旅游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已成为海岛旅游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岛旅游开发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旅游业所涉及行业的广泛性、海洋与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当前旅游业膨胀所造成的环境危机等,都要求海岛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海岛地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良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必须严格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景区与海岛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海岛旅游开发要坚持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针,条件较好的岛屿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岛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处理好当前开发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问题。其次是必须严格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和海岛的综合管理,采取严厉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规范各种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另外,要通过优化生产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来强化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二、海岛旅游开发应与和谐海岛社区建设相结合。海岛渔农村社区是开展海岛旅游的细胞,是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最新范文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 摘要: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河南;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2011年3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拓展延伸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

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同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规划》,规划中对全省的旅游业发展思路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法,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旅游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河南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提高知名度,而地域文化的辐射与渗透可以为旅游业注入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其旅游品质,使旅游业脱离单一的景观模式从而显得异常丰富多彩,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文化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壮大河南旅游业,促进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旅游业为其提供载体和实现的途径。河南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功夫文化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河南各地的旅游资源为其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利用旅游资源,传统文化得到了推广,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能够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原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 二、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扶持政策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有人说:滇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滇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 提出开发**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19**,**化厂曾计划在**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 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森林资源、**九老洞溶洞、铜厂**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 个体户首次对**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xx年,县委十届二次全 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县旅游局。xx年,启动**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 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去年县委**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 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为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X —X年)的通知》(X政办〔X〕9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最具效益的优势产业、最具环保的绿色产业。当前,我市旅游业全面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龙头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策保障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品供给创新、服务供给提升、要素供给完善、政策供给强化,实施18项重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力争到X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 二、发展目标 X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X年,X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X全域旅游核心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X年,X北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X旅游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增长极,提升全域旅游综合贡献和示范效应。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产品供给 1.产品结构优化工程。提升传统旅游产品品质,加快X山、X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推进X顶综合提升、王母洞片区综合开发、小有河养生谷及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充实旅游服务内容,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和X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支持X北岸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招大引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X养生养老旅游产业集群。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依托X山、X历史文化资源,丰富X旅游业态,培育精品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文旅集团、X北岸新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旅游+”深化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文化游,深入挖掘X精神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创世文化、卢仝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强化城展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发展工业游,发挥旅游产业“承一启二”的功能,引导我市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对泰宁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教材

加快提升和突破,把泰宁发展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对泰宁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郑剑波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现代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和消费需求,还可以塑造地区品牌形象和扩大对外影响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化经济结构极具潜力的切入点。近几年来,泰宁旅游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发展成就,但是作为新兴旅游区,泰宁与其他国内知名旅游区相比,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泰宁旅游还存在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旅游从业队伍良莠不齐、景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把泰宁发展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就必须立足提升,着眼突破,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立足提升,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泰宁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又面临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取得世界级品牌之后,把它真正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1、要提升品牌,加快由省内知名旅游区向全国知名旅游区转变。近两年来,泰宁的知名度在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它仍是个区域性品牌,远未达到全国知名的程度,市场的响应力也不够强。为打造全国知名品牌,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泰宁、认可泰宁、向往泰宁,要从四个方面提升品牌:一是争创全国5A级旅游区。泰宁要对照5A标准,精心组织,扎实创建,努力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做好特色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争取完成省级初验和国家验收,获取5A级旅游区这张名片。二是积极参与“中国丹霞地貌” 联合申报“世遗”。泰宁要按照联合申报要求,积极做好入选国家遗产、文本编写、申报区划定、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把“申遗”过程作为宣传炒作泰宁的过程,实现申报与宣传双赢,推动泰宁跻身中国顶级旅游区行列。三是策划举办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要及早策划、精心运作、强力造势,着力举办好《大金湖风光》邮票发行宣传、纪念南宋状元邹应龙诞辰835 周年、第22届全国旅游地学等主题活动。各活动要做大规模、做大声势、做大影响,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并诱导形成旅游消费,并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节庆。四是加强品牌传播。一方面,要在主攻强势主流媒体,以中央级、港澳和重点目标市场的电视、报刊、网络为投放对象,扩大宣传受众面。除继续长年投放央视《请您欣赏》外,还要努力打开《中国旅游报》、《风景名胜》等主流旅游报刊的宣传局面,进军上海、杭州、长沙、武汉、南昌等都市频道旅游栏目,加强对外宣传网站建设,链接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从而多平台联动,多手段组合,强力宣传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6T14:14:24.9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陈晓 [导读]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自贡 643000)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推进转型升级被视作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比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 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 状s w o t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和%。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 与对策建议

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专业学生学号 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一、导言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

对X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对X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大生活方式,如何发展我县的旅游产业,促进XX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值的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现就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势和机遇 XX不仅拥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而且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交通区位优势 XX县位于XX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东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平安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XX交通便捷畅通,神(木)-朔(州)、准(旗)-神(木)、准(旗)-朔(州)铁路穿境而过,神府、府店、府准、野大、边府等干线公路与周边地区路网衔接,大石一级等一批由地方投资兴建的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二)生态环境优势 XX县发展旅游产业具备很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条件。今年开通的沿黄公路,北起XX县墙头农业园区,墙头四面环山,土地平坦,怀抱黄河,万绿成荫,“天下黄河富宁夏,XX黄河富墙头”这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交通水运十分便利,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历史纯后悠久,园区内无任何工矿企业,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

清新,其中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莲花辿、紫城寨、万里明长城起点等乡村旅游景点已初现成效。 (三)人文资源优势 XX历史悠久,是XX历史文化名城。早在X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置富昌县,公元X年(后唐天佑七年)改设XX县,迄今为止已有X多年的历史,是XX市建县最早、历史最长的县之一。XX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巾帼英雄折赛花、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嘉胤等英雄人物。XX是革命老区,自从1926年8月建立党的组织以来,这片热土孕育了赵博、高克亭等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抗日英雄马占山光辉的战斗足迹。XX文化底蕴深厚,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融合,府州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人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地方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人文资源赋予了XX生态旅游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XX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劲支撑。 (四)政策主导优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已将旅游产业打造为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的目标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调结构、转方式是当前发展的主题。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指引下,XX 确立了旅游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对XX县旅游发展做出总体规划,成立XX 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牵头担任组长,按照“政府主导、资金捆绑、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政府统筹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发改、财政、土地、文化、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和有关镇村,共同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改变过去由文化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搞旅游的工作机制。成立由政府控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思考

终于,1997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来到了西双版纳,一待就差不多是五年,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很想就西双版纳的旅游谈谈自己的看法。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热带原始森林风光,浓郁的民族气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此参观。人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我想“美丽”是种普遍性,苏杭美丽,西沙群岛美丽,而“神奇”却是西双版纳所独有的,所以我认为西双版纳的旅游工作的重点应突出这“神奇”二字。 西双版纳什么东西神奇呢?? 一是热带原始森林,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块、也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原始森林。在地球的同纬度上,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沙漠,而偏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你说它能不神奇么?? 所以西双版纳建了不少以原始森林为主题的公园。但最成功的还是原始森林公园。为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成功地处理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它突出表现在建筑方面,经典之处就是“爱伲”山寨。2、它有丰富的民族活动及表演,这一点在后面会提到。3、就是那一条热带雨林的小道了,这条小道修得十分有特色,使人真的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了。 其次就是野象谷了,别的不说,单它的名字就吸引了不少人,我觉得它最有特色就是那一排树上旅馆,但似乎去住的人不太多。1999年冬,我母亲来的时候,我们去住了一晚,但是除了我们就没有别人了。 再数过来就是勐腊的望天树,但可惜因为交通问题,一直未能成为热点。 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资源丰富,但以原始森林为主题的公园不宜过多,因为原始森林不同崇山峻岭,它看的是森林,钻进去就很难见特色了。野象谷以观野象为宣传点,森林公园以民族风情为宣传点,望天树以高达几米的望天树为宣传点,这就与一般的原始森林区开来。西双版纳面积广,交通相对落后,景点分散,游客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逛那么多的原始森林公园。 二、以傣族为代表的奇特的民族风情。云南有25个民族,其中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傣族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那优美的舞蹈,因为他们那彰显身材的服装,因为他们那别致的竹楼,因为他们那动人的歌声,因为他们那奇异民俗风情。 所以,这里的民族风情也成了旅游的一大热点,但是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还远远未能挖掘出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傣族园”的“傣家乐”项目,但这个项目也仅仅是让游客参加了傣家的一般生活及形式上的文艺表演,内涵不大。没有真正地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民族风情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及建议。 1、首先就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让各民族在审美、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参与旅游服务业的,可以分批派他们去各大宾馆、酒店去学习,参观及培训客房及餐饮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