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长宁嘉定】

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A.将要

B.将军

C.带领

D.派遣

(2)卒完.三城()

A.终结

B.完好

C.修缮 D保全

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19.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感激

B.自豪

C.庆幸

D.欣慰

20.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和的特点。(4分)

【答案】:

15.(2分)(1)到(2)发动

16.(2分)(1)C (2)D

17.(2分)C

18.(6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

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为7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2分)B

20.(4分)评分量表

量表说明:两空不分次序先后,每空2分。

【崇明县】

①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

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③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①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中外:中表之亲,即表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名府若能唱.之()(2)贼数寇抄绝.粮道()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总.而用之()

A.汇集B.总共C.带领D.总归

(2)太祖多善.之()

A.善待B.领会C.友善D.赞成

1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峻常居守以.给军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B.募百姓屯田于.许下且使遽告于.郑(《秦晋殽之战》)

C.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D.太祖流涕者久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18.第①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2分)

A.忧虑B.质疑C.兴奋D.急切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20.依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15.(1)同“倡”,倡导、发起(2)截断

16.(1)A(2)D

17.A

18. C

19. 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及贫穷的族人,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困的人,因为重信义而被称赞。

(评分说明:1个分句1分,省略1分。)

20.(1)远见卓识(2)审时度势(3)足智多谋(4)善良仁厚

【青浦区】

苏武传(节选)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节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2)天雨.雪,武卧啮雪()

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 会论.虞常()(1分)

A. 谈论

B.讨论

C.判决

D.研究

(2) 副有罪,当相坐.()(1分)

A.通“座”

B.坐化

C.连坐

D.连带治罪

1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欲因.此时降武

B.明日复然.

15.(2分)答案(1) 斗.(使……相斗) (2)雨.(落下)

16.(2分) (1) C. (2) D

17.(2分) B

18.(6分)“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踩分点:女、畔、为、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19.(2分)威逼;利诱 / 不动;大骂

20.(4分)坚持民族气节/忠于国家民族;忠于(坚守)国家使命;坚守自己的职责

【松江区】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太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仕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捽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于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于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画,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节选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抚弄如意不辍.()(2)工.篆书()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吾出有间.矣()

A.间隙B.差别C.一会儿D.空闲

(2)先生不胜.惭()

A.美好B.超过C.战胜D.承担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家钱唐因.击沛公于座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9.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20.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21.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

16.(2分)(1)停止(2)擅长,善于

17.(2分) (1)C (2)D

18.(3分)D

19.(3分)A

20.(4分)我学写篆书,非常喜爱先生的字,得到一点书法作品,就好像获得了最宝贵的珍品,所以对我的书法十分有帮助。

21. (4分)疏旷清高、率性洒脱;博学多才、才学广博;义不受辱等。(评分说明:3点四分)

【普陀区】

①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己,风.言者媒糵①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

②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孝宗受禅,念旧学,遂拜礼部侍郎。奏禁遏淫祀,仍于《三朝史》中删去《道释》、《符瑞志》,大略以为非《春秋》法。

③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②以赐,俾安职。

④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閤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宋史》(有删节)

【注】①媒糵:构陷。②宸翰:帝王的墨迹。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秦桧当.国()(2)上嘉.叹久之()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风.言者媒蘖其罪()

A. 暗示

B. 讽刺

C. 普遍

D. 传闻

(2)章不知状.()

A. 情况

B. 描述

C. 面貌

D. ……的样子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

A.人以.为难

B.亲洒宸翰以.赐

C.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D.以.周密自守

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20. 对第①-③段刘章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坚守气节

B. 笃信儒学

C. 宅心忠厚

D. 纯朴念旧

21.第④段细致描写孝宗和刘章儿子的见面场景,有何意图?(4分)

【答案】:

16.(1)掌管(2)赞许

17.(1)A (3)D

18. D

19.有人说彦端的坏话/诬陷彦端说:“陛下您专心研究如何大规模兴兵,(哪里知道)您对天下之事所有的图谋运转,只不过是供赵彦端笑一笑罢了。”(得分点:“或”“谮”/“大举”/“凡”/“但”“资”“尔”;语言通顺1分)

20. D

21. 通过孝宗反复问候刘章的言行,展现其对刘章的尊重、顾遇,既侧面表现了对刘章一生人品节操的肯定,又益发衬托、突显下文中“未尝泄禁中一语”“以周密自守”的难能可贵。

【宝山区】

①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哀帝时,察孝廉,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②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县。昼则逃隐,夜求粮食。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③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陈。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④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至厌次河,与贼合战。雄败,执雄,以矛刺之。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诏书追伤.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急趣.之(2)授身被.十创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服竟.后为沮阳令()

A.终了

B.从头到尾

C.终究

D.居然

(2)诏书追伤.之()

A.受伤

B.受伤的人

C.哀痛

D.丧祭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18.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19.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刘茂、严授、卫福、所辅的共同品格:□□□□。(2分)

20.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史传作品的人物塑造。(4分)

【答案】:

15. 2分

(1)同(通)“趋”,紧追,奔赴(2)遭受,蒙受

16. 2分

(1)A (2)D

17. 2分 B

18. 6分

刘茂与弟弟冒着敌人的兵刃,攀援(攀登)高山为我们背吃的,我和妻子儿女(才)能够度过死命(死的命运),刘茂的节义特别高尚,他应当受到表扬提拔,来(用来)鼓励哪些践行节义(节义高尚)的人。

评分说明:(1)触冒兵刃;(2)缘山负食;(3)妻子得度死命;(4)省略,“节义尤高”前或“宜蒙表擢”前的主语;(5)宜;(6)蒙;(7)表擢;(8)以。以上8个点,1点1分;错1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9. 2分舍生取义

评分说明:本题从严;“舍生”、“取义”两方面各1分;杀身成仁,1分;舍命救主,1分;节义尤高,1分。

20. 4分

答案示例一本段塑造了严授、卫福、徐咸等舍命救主的节义者(忠属义士者)的形象。本段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塑造,严授苦谏,太守不仅不听反而更急迫的命令进攻;这种情况下,严授仍奋不顾身,战死阵前,更凸显了严授的节义。本段还善于通过动作塑造人物,如“拥蔽”的动作,表现了卫福舍身救主的形象。

答案示例二本段通过集中场景、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人物。本段选取太守及下属与入寇的鲜卑战斗的场景,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鲜卑入寇的背景、太守草率冒进和严授苦谏不听仍英勇赴敌的形象,都是通过精炼的叙述表现的;概括叙述也交代了张显、严授、卫福、徐咸等人的身份和关系。卫福、徐咸舍身救主的节义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塑造的,如张显拔刃、堕马,如卫福“拥蔽”,都是具体的动作描写。

评分说明: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手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方面给分;塑造手法写两点即可。

【杨浦区】

鲁云谷传

(明)张岱

(1)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禊水雪芽,事

(完整版)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 一积累应用(10 分) 1.填空(5 分) (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 分)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 分)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 分)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 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 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⑥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 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

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2018 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长宁嘉定】 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 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 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A. 将要 B. 将军 C. 带领 D. 派遣 (2)卒完.三城() A. 终结 B. 完好 C. 修缮D 保全 17. 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时汜嶷已在/ 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 B.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C.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 D.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8.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感激 B. 自豪 C. 庆幸 D. 欣慰 20. 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和的特点。(4 分) 【答案】: 15. (2 分)(1)到(2)发动 16. (2 分)(1)C (2)D 17. (2 分)C

2018年度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长宁嘉定】 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A.将要 B.将军 C.带领 D.派遣 (2)卒完.三城() A.终结 B.完好 C.修缮 D保全 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19.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感激 B.自豪 C.庆幸 D.欣慰 20.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和的特点。(4分) 【答案】: 15.(2分)(1)到(2)发动 16.(2分)(1)C (2)D 17.(2分)C 18.(6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 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为7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完整版)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5分) (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分)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分)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分)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 ..,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⑥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上海高三一模汇编(英语)阅读A篇2021

2021 一模真题汇编 上海 (高三·英语) 1

一、2020-2021 学年高三英语一模卷汇编 4. 阅读A篇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hree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One【宝山】 (A) “Runners, to your mark, Get set…” Bang! And I was off, along with a bunch of other teenage cross-country runners from high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y. The day was like any other fair-weather autumn day in Maryland. But the race that day felt unique from the get-go. For one thing, I liked the course. It was my team’s home course, one I was used to running durin g practices. It took runners along an area of land that included open fields, hills and even winding dirt paths through a small forest. It was a beautiful 5-kilometer course. This particular race was our team’s invite, and I was proud to be sharing the cou rse with competitors from other schools. It also meant a lot―more than normal that my parents were there to cheer me on. With so much to expect that day, I was ready to run! And I didn’t want to be stuck with the pack of other runners, as is typical at the beginning of most cross-country races. So when the gun sounded, I took off running, leaving everyone else in the dust. The first part of our course followed the outside edge of a large open field before disappearing into the forest. Within seconds of the start, I was far ahead of everyone, and all of the fans could see it. It felt magnificent. But that feeling didn’t last long. Little did I know my coach was laughing to himself, thinking, “Gabe is done for!” And I was. My body was telling me to slow down. My pride, however, said “No! Not until you’re out of sight of the spectators!” I was in agony, but I kept up my pace until I reached the forest. Once in among the trees. I slowed way down. I enjoyed most races, even while pushing myself, but this one was not enjoyable in the least. I finished the race, but in nowhere near the time I could have if I’d paced myself well from the beginning. Every time I reflect on that cross-country season, I’m reminded of something: Pride is no substitute for pace. 56.What is special to the author about the race? A. The weather condition was good for runners. B. He was familiar with the home course.

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要求填空。(5分) (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 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B. C. 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上海高三一模真题汇编——函数专题(学生版)

2018年一模汇编——函数专题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函数的概念与函数三要素 【例1】设函数2log ,0 ()4,0x x x f x x >?=?≤? ,则((1))f f -= . 【例2】函数1 1,02 ()1,0x x f x x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知识点2】函数的奇偶性 【例1】已知()f x 、g()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g()2x f x x x -=+,则 (1)g(1)f += . 【例2】已知函数()1 21 x f x a =-+为奇函数,求实数a 的值. 【知识点3】函数的单调性 【例1】已知定义在(2,2)-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且在(2,2)-上单调递增, 若(2)(12)0f a f a ++->,求a 的取值范围.

【例2】如果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对于任意12x x ≠,都有 ()()()()11221221x f x x f x x f x x f x +>+,则称()f x 为“H 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1y x =+;②21y x =+;③1x y e =+;④0 00ln x x y x ?≠=?=? ,其中“H 函数”的序号是 . 【知识点4】函数的最值与恒成立有解问题 【例1】函数)(4)2(2)2()(2 R a x a x a x f ∈--+-=且0)(在区间(]2,6-恰有3个不同的零点,则a 的取值范 围是 . 【例2】已知函数()()( )()21010x x f x f x x -?-≤?=?->??,若方程()f x x a =+有且只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f x (2)(2),f x f x -=+[2,0]x ∈-

2018年度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作文)【精校Word版】

2018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作文汇编【精校Word版】 宝山区 26.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6 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一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脱离题意,文理不通。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一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崇明县 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 (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 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 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 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 基准分29分

最新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1 2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3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4 5 1.诣:到,去。 6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7 3.课:考核、督促、征收。 8 4.风、化:教育感化。 9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0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1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2 8.劾:举报,检举,揭发。 13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4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5 11.害:嫉妒。 16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17 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18 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9 20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21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22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23 16.矫:假托,假传。 24 17.质:作人质;抵押。 25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26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7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8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29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30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 31 32 三个层面来掌握。 33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34 35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36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7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8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39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2017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解析

2017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言文一 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7分) 1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咸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羸,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2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3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4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汉军既度幕,人马罢()(2)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会日且入() A.还要 B.尚且 C.将要 D.况且 (2)直左方兵() A.通“值”,进击。 B.通“值”,遇到。 C.通“值”,价值相当。 D.通“值”,兵力相当。 20.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2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1)赵信为单于谋曰(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B.(1)乃悉远北其辎重(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C.(1)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 (2)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1)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22.本文对卫将军和骠骑将军与匈奴作战的记述有详有略,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3.依据第③划线句,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主要品质。(2分) □□□□ □□□□ 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7分) 18.2分(1)通“疲”,疲惫(2)触犯犯罪 19.2分(1)C (2)B

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一模语文汇编__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长宁嘉定】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一联 B.二联 C.三联 D.四联 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落魄才子 B.隐居高士 C.被贬官员 D.山村思妇 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12.(1分)B 13.(2分)B 评分说明:选A给1分 14.(5分)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概述2分。 【崇明县】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2018上海高考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填入下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会有人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

2018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汇总7套-高中课件精选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 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 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 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 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 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 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 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 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四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她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言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 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①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言:“理智乃情感之奴。”也就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属 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 ..,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我们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注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则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⑥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且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⑦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种对比,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够同舟共济。要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⑧这两种情况不是有点矛盾吗?其实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