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李殿明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 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 ,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 ,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 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 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 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 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 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 。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

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 (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 3、

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

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分 (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

(1 结构型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 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 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观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

结构型观察是比较程式化的观察活动。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 便于操作;观察结果可以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2 非结构型观察——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 没有预先设置分类, 也不必制定结构性的观察提纲, 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优点:非结构型观察方法灵活,观察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缺点: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4、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

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划分:

(1开放式观察——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

(2聚焦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 (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非投入学习情况

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

(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2 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 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 (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注意:定量和定性不是绝对的, 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定性还是定量, 往往是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

三、定量和定性观察的几种操作方法(编制观察工具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 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 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检核表和等级量表。

(一编码记录表

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项目 , 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项目进行编码。编码体系常结合时间取样观察法使用, 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特定行为的编码。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

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 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

使用的编码体系。 FIAC 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观察研究,它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 10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一个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 ,如下表。

案例 1、时间取样观察

将一堂课 40分钟划分为 800个单位,每三秒为一个单位。并设计成 800个空格的数据表。然后将每个三秒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的号码记录在数据表相对应时间的空格中。

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

下面是一堂课开始时师生对话的记录示例 (每句话之后的号码, 代表言语行为的类别。

教师:同学们,已经上课了,请大家安静坐好! (6

(之后三秒钟内,全班鸦雀无声 (10

教师:王强!别趴桌子了,准备上课! (7

教师:好!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5

大家好像很兴奋,看来很喜欢三角函数的知识。 (1

谁知道三角函数的性质? (4

学生:老师!我知道。三角函数…… (8

根据上述对话,观察记录依次将号码填入记录表格。

在整节课的时间内, 每隔 3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从精确意义上讲, 记录此表的最好方法是对照课堂实录, 结合定格的方式记录。因为我们是现场听课当堂记录,所以只能两人合作, 根据个人的瞬时间里的主观判断进行分类记录, 现将对高中数学一课的记录进行分析反馈。

合计

1:共 36频次

2:共 356频次

3:共 7频次

4:共 150频次

5:共 27频次

6:共 242频次

7:共 72频次

数据统计表:

数据呈现:

1、本节课总体时间偏长,共花了 44分 30秒。

2、师生活动时间分配不当。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 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 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而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等活动时参与较多,时不时地把学生的话语“抢” 来自己说, 把自己变成了突出的事件了。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明确地凸显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相当,说明教师还没充分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从教师活动的三个类型比例看, 教师过于侧重讲解, 虽然这是一节概念课,但从教学情节看还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 教师的讲解却占了其活动的 89.22%, 一是教

师教学语言不精练, 二是教师课堂提问度不够, 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此外, 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过少。课堂中教师极少评价,更不用说是表扬了。

4、学生活动的三个类型比例显示:学生思考或练习占了其活动的 57.76%, 其中有 37.7%是学生小组活动 , 表现出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但是学

生主动说话却只占了其活动的 6.44%,显示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大都是在按着教师的“命令”行事。

5、沉默或混乱占了整节课的 8.09%,使整节课显得松散。其中一部分时间是教师板书、学生等待, 别一部分是学生发表意见时上下台所花时间。虽然这两部分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应该使用教学技巧尽可能地缩短这部分时间。

6、学生思考空间不足。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从数据表中可以发现提问后 3-6秒就是学生回答问题了,有的甚至不超过 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 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着他人的答案。

优点:数据客观,便于分析。

缺点:行为的某些特质被遗漏。(如提问的水平不容易体现

上课的内容被忽略,数据处理需要借助计算机等工具。

(二行为检核表

行为检核表主要用来记录目标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前,预先将所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一个表格, 观察者只需对照表上列出的项目, 在每一种要观察的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或表明数字。

编制行为检核表时,先根据观察的目的列出主要项目,然后根据主要项目列出要观测的具体项目,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 按确定的观察项目, 依照难易程度排列。下表是一份行为检核表, 用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或非投入学习的状态。

投入学习一栏里列出每次扫描中没有投入学习的学生的数目,填在相应的一栏里,最后计算出百分比。然后进行分析。

行为检核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迅速有效地记录所需观察的内容,并且具有诊断、测量和评价的功能, 较为常用。但是行为检核表只反映行为出现与否,

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三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作为一种观察工具,是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如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等级评估;教师给学生的思想表现评定优、良、中、差等都可能用到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有预先设置的目标行为分类,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对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异做出评估, 确定等级。观察者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观察结束时, 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等级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心理特征,如态度、性格等。

常用的等级量表有:

数字量表数字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顺序。常用的形式有 3级量表和 5级量表,例如:

教师教学情况评定量表

姓名 _________性别 __________年龄 ____________任教班级

等级量表比较容易编制,使用较为灵活,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迅速作出判断,易于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等级量表主观性较高,而且易带个人偏见。等级的评定是依靠评定者个人作出判断,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定性观察法中观察工具的选择与编制

定性观察方法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尽多方面的记录, 并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做出性质的判断或评价。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书面语言, 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 或用其他工艺学手段记录的影像、照片等。有 4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 (注意: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既可用于量化资料,又可用于质化资料。

1.描述式记录

描述式,预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进行分类,观察时对各类目标行为进行非数字化的、开放性的定性描述。 (主要通过文字、个人化的速记符号等

如下表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就使用了描述式。

2.叙述式记录

叙述式记录属于开放的记录,它没有预先设置分类,而是抽取一个较大事件的片段,观察后作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可以分析加入评价。

(如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以记事为主。观察者对独特的、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完整详细地描述。因此记录的内容通常是典型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 通常要求将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客观、准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

例:课的叙述与反思

我今天上一节对话复习课。为了把复习课上得有新意、有生机,同时能够更好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并且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在情境中得以应用。我精心地备课,并且制作了 PowerPoint 课件。我搜寻到了孩子们喜欢的人物:罗纳尔多,姚明,王军霞的图片,制作了相关的动画场景,来复习谈论人物的句型和对话。我选择了深受孩子们宠爱的快餐食品,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鲜美的水果、蔬菜,创设了购物和谈论饮食喜好的对话场景和段落。孩子们确实非常喜欢这种鲜活的复习方式。每一张图片打出来,都会赢得一阵赞赏的欢呼。自然地,孩子们的注意力被课堂情景吸引了。

在这节课中,有一个男生显得很特别:图片打出来时,他很兴奋,也看见他在不停

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在别的孩子进入英语情境,进行对话表演的时候,他就会显得非常的沉默!反差太明显了!还有一点:在他意识到我关注的眼神时,他就不动声色地掩饰!他口中念念有词,仿佛也参与在课堂活动之中。这样的状况发生了数次,我多少有点儿不耐烦了。我感觉这样下去, 这位同学就不能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我想提醒他注意,使他可以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恰好在对话中出现了一个词, nice 。句子是这样说的:Wha t about some strawberries? They are red and nice.(来点儿草莓怎么样? 他们色泽鲜红,而且味道棒极了。在这里 nice 是可口,鲜美,很棒的意思。是个褒义词。我不想打断教学思路,也不想有很剧烈的举措,于是我说 : I fin d Mr. Y is a nice boy. He’ ll be a good actor.(我发现 Y 先生是一个很棒的 /漂亮

的男孩,将来会是一位出色的演员。然后我说:成名了记得给我们签名。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有点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很快注意

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来。课堂得以自然流畅地进行下去。我很高兴:算是很自然地帮助这位同学把涣散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我认为事情就此过去了。暗自出了一

口长气。

下课铃声响过。我在收拾教具。教室里的状况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群学生,至少七、八个人,拿着各色的笔记本,快乐地欢呼着:“ 签名,签名”… .. 奔那位“ 漂亮男生” 而去!而且那位“ 漂亮男生” 被包围在一群人当中,表情有点儿腼腆,不过还没忘记了照顾我:赵老师,我先给你签!那样憨憨的样子, 惹得我不由地笑了。

两天后,还有学生在我面前说起:老师, Mr. Y帅什么啊!原来事情还没有结束啊!

事后我有如下思考

思考一:我使用的言语是否真的恰当?如果换作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许会认

为老师对于他有讽刺挖苦之嫌疑吧?

好在我的语言动作中的善意和融洽的课堂氛围遏制了语言因素中的不良信息挥发和显现。

思考二:或许我的处理方式,本身又干扰了其他学生的注意指向?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对那位“ 漂亮男生” 分外注意?

叫人欣慰的是:课堂的教学实效很好,多数学生在对话表演中表现出色。而且课堂参与率也很高。学生们的整体认知水平,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很平和地接纳了我的处理方式。

思考三:该同学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人数广泛的学生群体的问题。在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大约有 20%-30%的学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如下:

问题:

1.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往往这些学生课堂表现不稳定,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从而很容易造成学无所获。不善于学习和复习。做事拖沓。不能很好地感受自己的周围状况,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2. 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欠缺。成天喋喋不休,但内容重复,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

3. 不懂游戏规则。调皮捣蛋,作弄别人,常有纪律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醒我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

1. 课堂教学要求明确,简洁,具体。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前可以完全明白活动的内容、要求、步骤,知道要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减少注意力涣散的出现。特别要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较好地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清醒的自我调控习惯。精简地讲解,明白地进行充分的练习。减少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拖沓状况的发生。也可以尝试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2. 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设情景方面:提供鲜明的场景和语言素材。表演、阅读和书写表达方面:培养表达条理,提供语言感受机会。增加阅读量,逐步培养阅读能力。

3.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有清醒的调控意识。冷静地对待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状况。尊重学生,理智施教。当然,最好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一起来进行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和帮助学生取得学业进步。

再见到那位“ 漂亮男生” 的时候,我会特别记起那些和他状况相似的学生们。我会记得:作为教师,只要我用心,我就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艰苦的成长中战胜不期而至的种种困难。我就少了一份嫌弃他们“ 不开窍” 的浮躁,多了一份科学的理性思考和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会感谢他们:在他们人生的旅程中, 对我的教诲的接纳和信任。感谢他们:和我一起:创造课堂,感受彼此的成长。

教育叙事具有日记描述的某些特点,记录资料具体、详细、真实,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课题培训二 3、图示记录图示记录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辅助工具,观察者可以根据观察的具体问题,画出相关的图示来帮助说明问题;也可以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如在对班级进行实地观察前,可以先画一张观察现场图。这张图不仅包括给出现场的物质环境(如教室内桌椅板凳的布置、墙上悬挂的图片和标语等)还包括观察现场的人文环境(如学生就坐的位置、教师活动的范围等)。讲台 1 2 6 7 8 9 9 5 44 10 3 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代表自愿回答,代表被动回答。上图第一排第四列学生回答 2 个问题, 1 个问题是被动回答的, 4 个问题是主动回答的。第第这节课教师提了 10 个问题,回答的学生的位置基本集中在中部,10 个问题中有 7 个是教师要求学生回答的,而 3 个是学生自愿回答的。在学生出发的语言箭头上方加上字母或符号表示更多的含义学生主动提出有 Y:学生主动提出有关主题的问题W :学生提出无关主题的问题 Z :学生正确回答 X :学生错误回答?:学生主动表示疑问或不懂?:学生主动表示疑问或不懂 Q :学生直接对全班发表见解 (四工艺学记录研究者借助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把某段时间内的现场实况摄录下来,供资料分析时回放使用。工艺学记录为反复、细致研究提供了永久性的记录;为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微观问题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记录方式提

供可靠性的依据。但是,它对被观察者的干扰较大,而且记录者必须熟练操作设备、充分理解研究目的、有效地取舍研究场景。 11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课题培训二四、怎样做好课堂观察怎样做好课堂观察做好课堂(一)做好观察设计 1.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这是解决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的问题。科学观察之前,必须清楚观察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从所要研究的问题出发,明确观察目的。如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学生学法等。必须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如要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法运用是否合理,就要确定好观察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等。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多个符合观察目的和要求的观察对象中进行选择。 2.选择观察类型、方法和途径根据观察目的、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条件,选择适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如是用图示法、工艺法、编码体系、叙述式记录等。选择观察方法必须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各种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注意各种观察法之间的相互补充。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弥补其不足。还必须考虑适当的观察途径。主要的观察途径有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和学生活动等。 3.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是为了使观察有系统、有步骤、全面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观察的内容和范围。在明确观察对象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内容范围。例如,要观察教师课堂角色,观察内容可能包括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行为,作为控制者行为,评估者的行为,启发者的行为,参与者的行为,信息源的行为等等。(2)设计观察提纲。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选取那些可以观察、与观察目的密切相关、具有实质意义的事件。例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可以将观察内容具体化为简练、容易理解的语言;指令给予的时间;解释活动配以演示;指令与相应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同类活动是否运用相同的指令等。(3)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4)观察的记录方式。准备好观察工具(量表、摄像机等)(5)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要发扬合作精神,教研组、备课组、或自行组织)。(二)实施观察 1.进入观察现场选择好进入方式。进入观察场所时,在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常态的情况下,选择最佳观察角度。参与观察还必须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善关系。 2.作好观察记录记录在观察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观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此外,进行实际观察时要看、听、思、记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三)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12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课题培训二观察的最后阶段是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在每一项观察告一段落时,应该在观察情境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整理记录资料;应该审查初步整理过的材料,如所需的资料是否都收集到了,是否都有效;应该及时将资料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应该详细说明需要解释的内容。(四)观察的客观性要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就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可以从以下考虑:1.观察前确定具体的、可观测的目标,界定好观察的目标行为,必要时选择观察仪器进行观察。2.观察时克服主观偏见,不先入为主,以严格、谨慎的批判态度对待观察过程以及观察结果。3.观察过程中,始终让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产生被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4.观察记录力求做到快、细、全,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有关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研究。5.为了提高观察信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的重复观察,或者增加观察者的人数。6.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对观察的类别要有统一的认识。 13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 团风思源实验学校曹宏杰 课堂观察技能,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 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 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故在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背景 任教教师:贾振礼(官渡镇惠庄小学数学高级级老师,教龄37年,教学效果良好.) 内容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 观察者:(数学教研组:张春山、汤立全、张相云、吴春旺、刘正虎) 二、课前会议:2015年4月10日 (一)贾振礼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

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 2013/10/22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 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

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 合肥屯溪路小学胡燕敏 2012年10月18日 2012年3月28日,北师大项目组的张东娇教授、马健生教授、高益民博士、余清臣博士、徐志勇博士与研究助手,以及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兄弟学校的领导来到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创建的专家工作日活动。在众位专家与教育局领导的建议下,在征求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博雅教育”概括学校的文化特征及其实践。落实与实现“博雅精神,儿童世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就就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求实、平等、担当的品质就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校一开始选定的主题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第一轮课例研究研讨活动,将主题进一步确定为“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 课例研究成员 我校接到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关于“课例研究”活动的通知后,校长与教导处主任积极讨论、制定课例研究活动计划,挑选授课老师、参加此次课例研究的数学课题组骨干老师14人以及语、音、体、美、课题组组长12人,同时聘请了包河区数学教研员隗智林老师,期望此次活动不但能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助于校内教研文化形成。 做课教师情况: 课程内容介绍: 教学内容就是: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前后知识点链接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2012年10月11日下午2点-5点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究活动,唐胜兰老师上课,课后每位老师依次汇报观察结果、隗智林老师、张东娇教授与陈罡校长点评。 现将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汇报如下: 一、分项诊断报告 (一)教师教学行为 1、课堂教学程序表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上传: 连文亮更新时间:2012-12-27 22:41:25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过去更多的是说听课评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老师们思考后再回答)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 日常的不自觉的日常的细致的细致而系统的 低层次高层次 观察具体情况的观察具体问题的观察 (3)理论性 教育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正确走向。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课堂观察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方法的细胞。课堂观察属于科学观察,与一般观察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且经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类别 (一)依据观察是否借助观察仪器,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二)依据对观察对象活动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身份、完全融入其中(完全参与观察),二是不改变身份、部分参与其中(不完全参与观察——课堂观察的主要形式)。 (三)按照观察者关注的情境或内容范围,可以分为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平时进行的课堂实录式的观察属于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则需要事先选定观察焦点或一个具体的观察内容。 (四)依据观察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观察程序的标准化程度、观察内容的结构化程度、观察资料收集记录方式与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的量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的观察程序、结构化的观察内容、量化的观察记录与结果呈现方式; 非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观察程序、内容灵活机动,以文字或工艺学方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准结构观察的最大特点是:观察程序或内容虽有一定的结构,但是往往以文字形式记录描述观察结果。 (五)按照观察资料收集(记录)与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的量化程度,可以分为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收集(记录)与呈现观察资料是观察研究的核心。 定量观察——采取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记录观察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 定性观察——采取非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记录观察资料,并以文字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 定性与定量观察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观察资料收集记录方式上。

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方式最大特点:有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因而西方多称为“结构观察”或“系统观察”。 定量观察记录方式的突出特点: ●通过时间抽样和行为事件抽样分别对课堂进程与教学活动进行分解; ●在此基础上预先设置一套观察行为类目,并设计观察记录工具(方式); ●然后通过一定方式对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行为类目做记录,从而收集到大量事实性(低推论性)的量化资料; ●对量化的行为事实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期得出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客观结论,特别是课堂各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结论,由此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提出决策建议。 定量观察记录方式有三种主要类型: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核查清单)、等级量表。 (一)定量观察记录方式1——编码体系(coding system)(即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和量化编码的观察记录体系) 国外产生较早、应用广泛且影响较大的对观察行为进行分类编码的体系是:弗兰德斯(N. A. 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 FIAC体系的内容: 行为类目: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行为;时间单元:3秒钟 1、FIAC体系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行为分类与量化编码体系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 ---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通常情况下,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听评课一般有两种方式;方式一:某教师上完课后,由提前约定的专家点评,方式一试图让专家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方式二: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方式二试图让教师群体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没有更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教研方式呢? 二、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文化,教师注重合作的同侪关系,将同伴互导视为协同发展的专业路径,更愿意进行公开的教学、科研及日常生活上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教学、科研上的挫折或失败,不是采取逃避或防卫的态度,而是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去面对问题,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员之间在教育价值观、思想认识上追求广泛的一致性,对于细微的不一致则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间能耐心倾听他人的声音,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达到共赢。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1.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发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项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点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进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⑴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

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

用技术支持深入反思—— 用技术支持深入反思——
What 什么是课堂观察 Why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How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定量和定性课堂观察的部分方法
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
提 纲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 王陆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1 (010)68907794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2
一 、 什 么 是 课 堂 观 察
课堂观察的定义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 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 录音、录像等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 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 、 什 么 是 课 堂 观 察
课堂观察的分类:
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观察和系统观察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课堂观察的特点
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选择性、情境性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3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4
二 、 为 什 么 要 进 行 课 堂 观 察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5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课堂观察是适合于课堂情境的重要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法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课堂观察及分析能够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
、 怎 样 进 行 课 堂 观 察
一般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课题的选择 需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2.制定课题的研究 方案
课堂观察法 1. 课堂观察前准备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 划
信息化教育的课堂 观察法 1.课堂观察前准备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 规划 特别是拍摄机位和 录音设备的安置位置 2. 实施课堂观察 拍摄+录音+现场观察 3. 信息处理与信息分 析 将质性信息 量化 信息 多种信息的融合 4. 撰写研究报告
2. 实施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 课堂观察后的工作 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 呈现、深入反思
?!
?!
3.资料的收集、校 订与处理
4.研究报告和论文 的撰写
4. 撰写研究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wlcnu@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88093110.html,
6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成都华西中学牟林 [摘要] 成都市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序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 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2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课堂观察的四个关键要素 --关于课堂观察的思考之二 什么是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我们首先对课堂观察的定义进行了考察,我们看到的比较通用的是陈瑶老师在《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书中的定义:“简单地说,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者基本上认同这样的定义,但认为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说,“研究者或观察者”,这样的表述对课堂观察的主体描述是不清晰的,因为这样的表述容易把教师的自我观察排除在外;另外,这个表述也忽略了“相应研究”之后的后续工作——行动跟进,而“改进行动”正是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所以,我想能否这样描述更为科学: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四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反思和改进。 一、基于现实需要的主题确立。 在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实践中,陈瑶老师说的“明确的目的”,常常精细化为“主题”。课堂观察是一种有预设的观察,这种预设的核心就是主题的预设,主题的预设是观察的前提准备,课堂观察不打无准备之仗,确立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工作。主题的确立应基于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视角出发确立观察的主题: 1.从学校实际出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课堂观察的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解决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天和小学提出来要观察教师解读教材的水平,因为他们的新教师比较多,教材解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青云中心小学,我们建议他们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主题设计,因为他们的“十一五”学校主课题就是“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在平望实验小学,则以观察学生作为重点,因为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察的主题正好与办学理念“虚实相生”。从学校实际发出容易形成学校课堂观察的特色取向。 2.从学科特点出发。每门学科有自己的核心特征,抓住学科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确立观察主题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关键。如市实验小学在观察一节数学课的时候设计了关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主题,松陵第三中心小学观察数学训练的时候以“数学课堂训练思维价值”作为观察主题,震泽实验小学观察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实践”等等,都是抓住了学科的本质特点来确立观察主题的,从学科特点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3.从教师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我们观察特级教师的课,主要是为了学习与吸收的,而观察新上岗教师的课,最主要的是为了诊断与矫正的,目的不同,主题也可以相应的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与经验、教学的特色与风格各不相同,这也是主题确立的重要依据。 4.从教与学的问题出发。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也即课堂观察的主题。“问题”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的,因此观察的主题也是不断生成的。比如,我们在平望实验小学确立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观察主题时,讨论了半天时间,最后发现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 ( 2013届 )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09190113 实习生:阮美霞 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 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课堂观察报告

生物科学阮美霞1 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 授课科目:生物 授课教师:麻艳芳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授课班级:高二(2)班 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 (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 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 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 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 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 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 小结:细胞膜的成分。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37 15.7% 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 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

课堂观察三步骤

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授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分析、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分析。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授课教师对本节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使授课内容、过程更加完善。 3.确定观察者的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一是关注学生发展;二是关注知识传授。 1、学生的学: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课堂的气氛等。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映出来: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2、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材运用和挖掘程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反馈方法和效果,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三)课后会议: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目标达成情况,(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预设与生成。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2)个人特色;(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学科知识网络建构活动 以学科知识树构建与使用为抓手,强化教学研究,取得明显效果。 1.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并落实《关于加强学校知识树建设的意见》等,将教

英语高效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研活动记录 主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1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肖静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肖静老师及初三1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1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5年1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赵丽平 肖静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通过完这些句子顺便对课堂进行总结。 最后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纵观肖静老师这节课,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开始变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 二是环节步骤分明,衔接自然。 三是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am is are was were

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28T14:20:48.0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赵山松[导读] 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观察力赵山松 (洛阳市回民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在新课改逐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课本知识的灌输机,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因而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显得更加的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多对课堂观察进行研究,学习,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能力,是当前形势下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观察力;探究;培养;指向;课堂结构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同时,观察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供丰富的素材,扩大观察的范围;培养观察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或事物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或者事物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以下谈谈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都应该逐步且快速的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快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多探求、多引导、多互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时,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各种情况下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时,在空间最稳定的分布是哪种构型。教师再利用气球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己思考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分析、想象能力,并对各种观察、感悟做出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而且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理解掌握的更加全面牢固。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强有力的培养。教师仅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观察成功的基础,是观察能力形成的保证。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目的性明确,观察时细致,能够在观察时发现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中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大致从以下三点去做:(一)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另一部分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很多,教学内容很生动、很有趣味性。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结论教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比如:学习氨气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状态,闻气味,观察喷泉实验等演示实验来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子,通过氨水中滴酚酞变红,氯化铵受热分解等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氨气的化学性质。教师通过对每节课的设计,在每节课都尽可能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汇总,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课堂,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效率也高,学生记忆的会更加牢固持久。切忌刚上课先板书个结论或者图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答案。 (二)明确问题的指向 课堂上的时间十分宝贵,我们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把把小钥匙,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必须十分重视提问的设计,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指向性十分重要。 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教师讲钠的物理性质时,拿着一块钠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的兴趣瞬间下降,不知应如何回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学生不知道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观察目的: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等。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及规律。 (三)复杂的情境要设计观察的程序如果在课程内容讲授时遇到化学现象不鲜明或者概念方法理论联系比较曲折隐蔽的时候,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从而更加难以理解。这个时候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让整个知识的学习层次分明,难度递进,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观察钠与水的反应时(浮、游、熔、响、红),教师事先设计好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在观察时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来逐个进行观察和讨论。这样一个复杂的实验,在教师的设计下变得富有层次,复杂的现象变得清晰。学生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很大的展现和提升。在学生把各自的结论汇总后,把钠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做出总结。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看到的现象及所产生疑问也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使学习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