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理物理化学习题集

华理物理化学习题集

华理物理化学习题集
华理物理化学习题集

概念及术语

BET 公式 BET formula

1938年布鲁瑙尔(Brunauer)、埃米特(Emmett)和特勒(Teller)三人在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该理论与兰格缪尔理论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存在着范德华力仍可吸附其它分子,即形成多分子层吸附。在吸附过程中不一定待第一层吸满后再吸附第二层。第一层吸附的吸附热较大,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吸附热,且不同于其它各层的吸附热;第二层以后的吸附热均相等且数值较小,仅相当于气体的冷凝热。

在此基础上,推出BET 公式如下:)}

/)(1(1){/1()/()(***---=p p c p p p p c V V 单;其中V为被吸附物质的总体积,V(单)为单层饱和吸附时所需吸附质的体积,c 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p*为指定温度下液态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BET 公式适用于相对压力p/p*=0.05~0.15的范围,超出此范围就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DLVO 理论 DLVO theory

1941年由德查金(Darjaguin)和朗道(Landau)以及1948年由维韦(Verwey)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的带电胶体粒子的稳定理论。胶体粒子稳定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分散相粒子的带电、溶剂化作用以及布朗运动。

HLB 法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method

一种表面活性剂的选用方法,是格里芬(Griffin)1945年提出来的。HLB 代表亲水亲油平衡。HLB 值越大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例如,HLB 值在2~6的表面活性剂可作油包水型的乳化剂;而HLB 值在12~18的表面活性剂可作水包油型的乳化剂等。 pVT 性质 pVT property

指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三种宏观性质。不涉及到相变化及化学反应。

ζ电势 zeta potential

见电动电势。

阿伏加德罗常数 Avogadro ’number

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效,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值为6.022045×1023”,通常以符号N A 或L 表示。这个数值可由实验测定。

阿伏加德罗定律 Avogadro law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 ,1776—1856)于1811年提出“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力下。相同体积的各种气体均含有相等数目的分子数(或其他基本单元数)。”这一定律对实际气体只是近似地正确,是实际气体压力趋向于零时的极限性质。温度与压力恒定时,V/n=常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 Arrhenius ionization theory

1887阿累尼乌斯(1859—1927,瑞典人)提出电解质的部分电离学说,他认为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为两种离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整体呈电中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各向一极移动。在通常的情况下,电解质只是部分解离,另一部分仍是分子,离子与末电离的分子呈平衡,这一理念在电化学发展过程中起

了重要的作用。它解释了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如渗透压、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等为什么都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的数值高,也解释了电解质能导电的特性。但其部分电离的观点不适用于强电解质溶液,这是该理论的局限性。

阿累尼乌斯方程 Arrhenius equation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式RT E e k k a

-=0。其中k 0为与碰撞次数有关的常数,称为指前因子或频率因子;Ea 为反应的活化能。

阿累尼乌斯活化能 Arrhenius activation energy

见活化能。

阿马格定律 Amagat law

19世纪阿马格在对低压混合气体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分体积之和与总体积相等。此结论称阿马格定律。

艾林方程 Erying equation 由过渡状态理论计算双分子反应的基本方程:0*'**E

RT A B q T k L e h q q -≠=??k 。 爱因斯坦光化当量定律 Einstein ’s law of photochemical equivalence

见光化学第二定律。

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 Einstein-Stokes equation

用于计算球型粒子扩散系数的方程D =RT /6L πηr 。式中L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η为粘度;r 为球型粒子的半径。

安托万常数 Antoine constant

安托万方程ln /()p A B T C =-+中的常数A 、B 和C 。

安托万方程 Antoine equation

计算蒸气压与温度关系的方程,是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最简单的改进。它的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在1~200kPa 范围内误差很小。安托万方程的形式为:ln /()p A B T C =-+。式中A 、B 、C 都是物质的特性常数,称为安托万常数。

盎萨格电导理论 Onsager ’s theory of conductance

盎萨格把离子氛的概念用在稀溶液的电导上,考虑到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离子氛的不对称效应,对中心离子所产生的松弛力,以及离子氛及其溶剂化层在电场中向反方向运动所产生的电泳力,他把离子电导偏离极限当量电导的原因归于这两种力,这就是盎萨格电导理 论的基本大意。

半电池 half cell

一个完整的连续进行电化学过程的体系,无论是原电池或电解池,至少包含两个电极才可能接通外电路,让电流流过。因为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共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正极上只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电子给外电路,负极上只进行还原反应,从

外电路得到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输送到阴极。每个电极上的反应不同,其特性也不一样。整个电化学体系是由独立的两个电极部分组合而成。单个电极部分称为半电池。 半衰期 half time period

某反应物转化率达到1/2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饱和液体 saturated liquids

气液平衡称为饱和。饱和状态的气体与液体分别称为饱和蒸气与饱和液体。

饱和蒸气 saturated vapor

气液两相平衡时气体称为饱和蒸气。

饱和吸附量 saturated extent of adsorption

固体表面所有具有吸附能力的位置皆被吸附质所覆盖,这时吸附即达到饱和状态,所对应的吸附量称为饱和吸附量。

饱和蒸气压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气相与液相或固相在指定温度下处于两相平衡时的蒸气压。

爆炸界限 explosion limits

爆炸界限分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有的气体还有第三限。一定量可燃混合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若气体压力低于某一数值则不会发生爆炸,高于该值便会发生爆炸,该压力值称为爆炸下限。若增加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则不会发生爆炸,该压力值称为爆炸上限。 比表面功 specific surface work

增加液体的单位面积所需作的可逆功,称为比表面功。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specific surface Gibbs function

恒温、恒压下增加液体的单位表面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比浓粘度 reduced viscosity 表示单位浓度的增比粘度

00

1sp c c ηηηη-=?,其中sp η为增比粘度;c 为溶液浓度;0η为溶剂粘度;η为溶液粘度。 标准电动势 standard electromotive force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指参加电池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在各自标准态时的电动势。这时标准电动势E E E +-=-$$$。

标准电极电势 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将标准氢电极作为阳极,给定电极作为阴极组成电池,当给定电极中各反应组分均处在各自的标准态时,电池的电动势,即给定电极的电极电势称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在任意温度下,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恒为零。

标准摩尔反应焓 standard molar reaction enthalpy

任一化学反应中全部反应物和产物均处于温度T 的标准态下,其摩尔反应焓就称为标准摩尔反应焓。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 standard Gibbs function of molar reaction

各反应组分,包括反应物和产物均处于标准态时,每摩尔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所谓标准态即压力为100Kpa ,所有反应组分均为纯态,不能混合。

标准摩尔反应熵 standard molar reaction entropy

在恒定温度T 下,且各组分均处于标准态下,反应aA(g) + bB(g) → lL(g) + mM(g)的熵变,即温度T 时该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

标准摩尔焓函数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function

若某物质在温度T 下的标准摩尔焓为,)/T m T m m H H U T -,0,则($$就称为物质的标准摩

尔焓函数。

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函数 standard molar Gibbs free energy function

函数)/m U T -m,T 0,(G $称为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函数。

标准摩尔燃烧焓 standard molar combustion enthalpy

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由1mol β相的化合物B 与氧进行完全氧化反应的焓变,即为物质B (β)在T 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注意:完全氧化反应是指C 氧化生成CO 2,H 通常指生成H 2O (l )。CO 2,H 2O (l ),SO 3等化合物本身就是完全氧化的产物,所以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零。

标准摩尔熵 standard molar entropy

1mol 物质标准态下的规定熵称为标准摩尔熵。1mol 完美晶体在标准压力下,若从0K

到温度T 时无相变化,则温度T 时的标准摩尔熵可表示为,0()(/)T

m

p m K S T C dT T =?$

标准摩尔生成焓 standard molar formation enthalpy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的基础热数据。其定义为:在温度T 的标准态下,由稳定相态的单质生成1mol β相的化合物B 的焓变,即化合物B (β)在T 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同时规定,稳定相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standard molar formation Gibbs function

由标准态的稳定单质生成1mol 同温度、标准压力、指定相态的化合物的吉布斯函数变,称为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用符号f m G ?$

表示。 标准平衡常数 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

标准平衡常数K 的定义为:exp(/)r m K G RT =-?$$。气体的标准态为压力等于100KPa 下的纯理想气体,K 只是温度的函数。

标准氢电极 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标准氢电极是氢气的压力p=p =100KPa ,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1H a +=的氢电极。在任

意温度下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恒为零。

标准态standard state

为使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或不同的溶液中或不同的多组分系统中能够有一个公共的参考状态,以此作为建立基础数据的严格的基准,热力学规定了标准压力为p

=100kPa,而各物质的标准状态为:(1)化学反应中气体物质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p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这是一种假想态;液、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p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状态。(2)多组分系统标准态的选取分两种情况。一是多组分系统中的混合物,若是气体混合物则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气体的标准态是温度T、压力为标准压力p的纯态理想气体;若是理想液体混合物,则混合物中任一组分液体的标准态为温度T、压力为标准压力p下的纯液体;二是多组分系统中的溶液,其溶剂和溶质选用不同的标准态。而溶液中的溶剂同混合物各组分中标准态的选取是一样的,即溶剂的标准态为温度T、压力为标准压力p下的纯液体。而溶质的标准态的选取和溶液组成的表示法有关,若用质量摩尔浓度表示则标准态为温度T、标准压力p下,质量摩尔浓度等于 1mol·kg-1且符合理想稀溶液的溶质,该状态为虚拟的假想状态。若用体积摩尔浓度表示则标准态为温度T、标准压力p下,体积摩尔浓度等于 1mol·dm-3且符合理想稀溶液的溶质,该状态为虚拟的假想状态。若用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则标准态为温度T、标准压力p下,摩尔分数等于1(即纯溶质)且符合理想稀溶液的溶质,该状态为虚拟的假想状态。

标准熵standard entropy

标准态下的规定熵称为标准熵。

标准压力standard pressure

标准压力最新的规定为p=100kPa。

标准状况standard condition

又称标准情况。指温度为273.15K和压力为101325Pa下的状况。通常讲气体的体积除了特别注明外也都是指在标准情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标准状态的概念不同,后者是为了计算物质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而选定的一种用于相互比较的状态。

表观活化能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非基元反应通常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由实验测出的k-T关系数据按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的活化能是各个基元反应活化能之代数和,称为表观活化能或经验活化能或实验活化能。

表观摩尔质量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由于一些物质发生解离平衡,例如:S2C12(g) = S2(g) 十C12( g) 因而从实验数据直接求得的摩尔质量并不是一种物质的真实摩尔质量,而是该气体混合物的摩尔质量,称为表观摩尔质量。对于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亦是如此,例如:乙酸在苯中存在着下列平(CH3COOH)2 = 2CH3COOH因而用冰点降低,蒸气压下降等依数性方法直接算出的摩尔质量,也是表观摩尔质量。

表观迁移数apparent transference number

即希托夫迁移数。参见真实迁移数。

表面surfaces

物体与真空、本身的饱和蒸气或含饱和蒸气的空气相接触的面称为表面。

表面过程控制surface process control

气体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一般分为七个步骤:(1)反应物分子由气体主体向催化剂的外表面扩散;(2)反应物分子由外表面向催化剂的内表面扩散;(3)反应物在催化剂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18)--单元测试卷

第十章 电化学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放电,则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应为 。 A :m r Δ H ; B :r m ΔG ; C :m r ΔS T 2. 适用于恒温恒压下电化学过程的可逆性判据为 。 A :W G ′≥?; B :0≤?G ; C :W G ′≤? 3. 关于阴极阳极和正极负极,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电势较高的电极称为正极,反之为负极; B :在阴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反之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C :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4. 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征是 。 A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大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B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小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C :反应中吉氏函数的变化值等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电功 5. 已知H 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285.85kJ mol ???,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为 1237.14kJ mol ???。若采用电解的方法使1molH 2O 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且反应进度?ξ =1mol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输入的电功至多为237.14 kJ ; B :理论上输入的电功至少为237.14 kJ ; C :理论上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为285.85 kJ 6. 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为o o 222H ()0.5O ()H O(l)p p +→,在298K 时o 1.229V E =,则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o K 为 。 A :1.0; B :1.44×1020; C :3.71×1041 7. 若o 2{Fe |Fe}E a +=,o 23{Fe ,Fe |Pt}E b ++=,则o 3{Fe |Fe}E += 。 A :(2a -b )/3; B :(2a +b )/3; C :(a +b )/2 8. 电池反应2-20.5Cu 0.5Cl 0.5Cu Cl +++的标准电势为o 1E ,2-2Cu Cl Cu 2Cl ++=+的标准电 势为o 2E ,则o 1E o 2E 。 A :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9. 若将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写为222H (g)0.5O (g)H O(l)+→,或写为 2222H (g)O (g)2H O(l)+→。相应电池反应的电势和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12E E 、和o o 12K K 、。则它们间的关系为 。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练习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练习参考 一、问答题 1.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求读出最大压力差? [答] p(内)

《物理化学实验》练习题

《物理化学实验》练习题 ●本练习题供平时练习所用,对期末考试有指导作用,望同学们认真做答. ●此次练习题需要当做一次物理化学作业一样提交. 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 1.写出物理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两种温度计:和。 2.氧气钢瓶外表油漆的颜色是色;氢气钢瓶外表油漆的颜色是色。 3.在静态法测定乙醇饱和蒸气压的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4.热分析法测定“步冷曲线”时,根据曲线上的或可以确定相变温度。 5.测定物质的磁化率所使用的磁天平有磁天平和磁天平两种。 6.测量物质的燃烧焓所需的测量仪器是,燃烧反应在内进行。 7.测量液体饱和蒸气压所依据的原理是方程,通过实验数据作直线可以求出。 8.在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的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9.物质的旋光度与和等因素有关。 10.诱导极化率(或变形极化率)由极化率和极化率两部分组成。 11.写出恒温槽构造中的两个部件:和。 12.用氧弹量热计测量得到的是恒容热Q V,则恒压热Q p= 。 13.在液体饱和蒸气压测量的实验中,若空气未被抽净,则所得蒸气压的数值偏。 14.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可采用电桥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采用 法。

15.在最大泡压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16.接触温度计是用作 ,而贝克曼温度计是用作 。 17.热分析法所测量的“步冷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 18.惠斯登(wheatston )电桥法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时,需要 作电源和 作示零装置。 19.对消法测量电池电动势需要用到 电池和 电池。 20.在偶极矩测量实验中,介电常数是通过测量 而得的。 21.在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中,C 0/C = 。 22.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体系的电导随时间逐渐 ,反应体系的pH 随时间逐渐 。 23.贝克曼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范围为 ℃,最小分度为 ℃。 24.获得真空时所使用的仪器是 ;测量真空度的仪器是 。 25.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从毛细管中逸出泡的半径越 ,则最大液柱差△h m 越 。 二、单项选择题:将所选择的答案号添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50分): 1. 下面四条曲线分别代表A 、B 、C 、D 四个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其中恒温效果最好的是( )。 控温灵敏度曲线 2. 在氧弹量热计中萘的燃烧反应为: C 10H 8(s)+12O 2(g)→10CO 2(g)+4H 2O(l) 在K 2.298时,测得反应的恒容热?-=kJ 5152v Q mol -1,则萘的燃烧焓= ?m c H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

物理化学实验补充教材Ⅱ 实验十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一、实验目的:(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DELTA326电导率仪 1台秒表 1只双管反应管 1支 平底试管 1支刻度移液管(25ml)2支胖肚移液管(20ml)1支 刻度移液管(10ml)1支烧杯 2只洗耳球 1只 移液管架 1只磁盘 1只抹布 1块 洗瓶 1只容量瓶(100ml) 1只软木塞(橡皮塞) 2只 滴管 1支滤纸若干 NaOH 0.02000mol·dm-3 CH3COOC2H5 0.02000mol·dm-3 KCl 0.1mol·dm-3 2、实验步骤: 1)、DELTA326电导率仪的使用: (1)仪器的校正: a、把电导探头悬空放置,按校正键,仪器进入第一点校正状态,待屏幕锁定。 b、马上把电导探头(连电极套筒)插入校准溶液(0.01mol·dm-3KCl溶液)中,按校正键,进行第二点校 正,待屏幕锁定。 c、按读数键进入测量状态。 d、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传感器并用滤纸吸干电极。 (2)样品测试: a、按模式键,选择电导模式为μs。按住读数键并保持,显示屏左上角显示[— ∕A ]),即选择 ∕ ](不是[—手动终点确定模式。 b、将电极插入到盛有待测样品的小烧杯中,按读数键,小数点闪烁,电导值不断变化,显示屏左上角无标 记显示,按读数键,显示屏左上角出现稳定指示图形[— ∕ ],此时屏幕锁定,读数即为样品的瞬间电导值,再按读数键,小数点继续闪烁……。 c、数据测完后冲洗传感器。 2)、实验步骤: a、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ml的0.1000mol·dm-3KCl标准溶液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三重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配制0.0100mol·dm-3的KCl标准溶液,校正电导率仪。 b、小心移取0.0200mol·dm-3NaOH溶液20ml于B管(管中无玻璃支管);移取0.0200mol·dm-3 CH3COOC2H5 溶液20ml于A管(管中有支管),,注意不要混和 ..插上电极(即电极在盛 ....,A管塞上带空的塞子,B.管中 NaOH管中)。 c、用洗耳球从A管往B管不停地缓慢地吹、吸气,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读数一次,10min 后吹吸停止,20min后读数改为2min一次,直至反应进行1小时后停止测试,得G t,取出电极洗涤干净。 d、在上述反应的同时,移取0.0200mol·dm-3NaOH溶液20ml于平底试管中,再移取20ml蒸馏水与其混和 得0.0100mol·dm-3NaOH,静置。 G。 e、G t测定后,将洗净的电极插入平底试管中测定0.0100mol·dm-3NaOH的电导值,取三次的平均值即得

物化实验答案教材

物理化学实验 版一 实验一 燃烧热的的测定 1. 说明恒容燃烧热(V Q )和恒压燃烧热(P Q )的差别和相互联系。 区别:恒容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值,恒压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地焓变 联系:对于理想气体 P v Q Q nRT =+? 2.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4.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实验二 Pb-Sn 体系相图的绘制 1.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 2.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合金做步冷曲线?

答: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 3.为什么坩埚中严防混入杂质? 答:如果混入杂质,体系就变成了另一多元体系,使绘制的相图产生偏差。 实验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1. 配1、2、3各溶液进行实验的目的何在?根据实验的结果能否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实验1是为了计算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实验2、3是为了计算和比较平衡常数K ,当2Kc ≈3Kc 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2. 测定四氯化碳中I 2的浓度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加入5~10ml 水和少量KI 溶液,还要先加入淀粉,充分振荡,滴定后要回收。 实验四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压 1.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克-克方程只适用于单组分液体,而溶液是多组分,因此不合适。 2. 温度愈高,测出的蒸气压误差愈大,为什么? 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 m (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 m 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其次,(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PV =n R T 。V 是定值,随着T 升高,n 会变大,即使n 不变,p 也将变大,即分子运动加快,难以平衡。 实验五 蔗糖水解 1. 旋光度t β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入如何控制? 答:旋光度与溶液中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的浓度有关。实验中计时必须准确,操作必须迅速,因为这样才能准确求得一定时间内的旋光度变化。实验中通过将所取出的反应液放入事先在冰水中冷却的试管中,使反应速率迅速下降,然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独立设课、并与物理化学理论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课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化学及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化学过程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设计思路: 本实验课程分两学期开设,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21个基础实验,初步掌握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熟悉各种物理化学现象,了解和掌握各种大型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学会实验数据的归纳和分析方法。实验内容的选取,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物质结构等部分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概貌;另一方面,根据现有仪器设备的条件,力求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上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系统学习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并能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 - 1 -

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具体学习要求: 1.学生按选课时间按时到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 2.实验课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仪器构造和操作 规程,熟悉实验内容,明确要测量和记录的数据,书写预习报告。 3.实验过程中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做到认真观察、及时 记录、勤于思考。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由指导教师检查,并完成工作台和实验室整理及安全检查后方可离开。 4.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和数据,按要求书写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 交。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公用设施。 四、教学进度 - 1 -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doc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工)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科目代码:86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天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由下列教材中任选一种) 《物理化学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吴肇亮等; 《基础化学实验》(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吴肇亮等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概述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化学动力学基础、相平衡基础、表面胶化和统计力学基础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并具备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在涉及数值的计算中应注意物理量单位的运算及传递。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了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次是Van der Waals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2.相平衡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16)--单元测试卷

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电解质HCl 在溶剂中电离HCl H ++Cl -并达到平衡,则未电离电解质HCl 的化学势HCl μ与正负离子的化学势H μ+和-Cl μ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HCl μ>H μ++-Cl μ;B :HCl μ=H μ++-Cl μ;C :HCl μb 是 。 A. 1-1型和2-2型; B. 1-2型和3-1型; C. 1-1型和1-2型 5. 电解质溶液中含+4NH 、OH ?和+H 三种离子,它们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记为a 、b 和 c (-1mol kg ?),则电中性条件是 。 A. 0a b c ++=; B. a c b += ;C. a c b ?= 6. 对于第一类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作为整体的活度B a 与±a 间的关系为 。 A. ν±=a a B ; B . ±=a a B ; C. ν /1B ±=a a 7. 要使K 2SO 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 与-11.20mol kg b ?的KCl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相等,则 K 2SO 4水溶液的浓度b = -1mol kg ?。 A. 1.20; B . 0.80; C. 0.40 8. CuSO 4的水溶液与LaCl 3的水溶液,如它们的浓度相同,则两溶液的离子强度之比 ()()43CuSO /LaCl I I = 。 A. 1.667; B . 0.667; C. 0.267 9. KCl 水溶液的浓度为1kg mol 20.1??=b ,则b ±= -1mol kg ?。 A. 0.80; B . 1.00; C. 1.20 10. 溶液中同时溶解有MgCl 2和KCl 两种盐,它们的浓度均为1kg mol 20.1??=b ,则溶液的离 子强度=I -1mol kg ?。 A. 2.40; B . 3.60; C. 4.80 11. 对于理想稀溶液,溶剂的渗透系数φx 1。 A. >; B . =; C. < 12. 溶液中同时溶解有MgCl 2和KCl 两种盐,采用ln Az z γ±+=MgCl 2的平均离子活度 因子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z +=2、z -=-1、离子强度只需考虑MgCl 2的贡献; B . z +=1、z -=1、离子强度包括所有离子的贡献; C. z +=2、z -= -1、离子强度包括所有离子的贡献 13. 今有浓度相同的三种电解质溶液,其价型分别为1-1型、2-1型和2-2型,则它们的平均离 子活度因子的大小排序为 。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2 燃烧热的测定 (基础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氧弹热量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明确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变化值。 二.实验原理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燃烧热。反应式:C 6H 5COOH(s)+15/2O 2(g)—→7CO 2(g)+3H 2O(l) ∑+?=?)(g RT U H B m r m r γ(1) θρθθd W C V m q M m U n m ?+-='+?0 )(r (2) ))((0θθρ-+-=?n m r W C V m M U (3) θ??- =?W m M U m r (4) 1.△θ为温度改变值,用图解法进行校正。如图: 雷诺法校正温度示意图 2.W 值:用标准苯甲酸进行标定。 三.仪器与药品 1.SHR-15A 燃烧热实验一台 压片机一台 氧气钢瓶一个 (附减压阀和充

氧器)1000毫升容量瓶引燃镍丝剪刀放气阀 2.苯甲酸(标准物质);苯甲酸或萘; 四.实验步骤 1.仪器水当量的测定(略)方法同下2步骤 2.分析纯苯甲酸的测定: (1)用台称天平称约1.0克苯甲酸,在压片机中压片,再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质量m. (2) 连接点火丝,充氧(2.0MPa). (3) 传感器放入外筒,插好氧弹上的点火电源线,将其放入内筒,将电线放好,内筒中倒入3000毫升自来水。 。 (4)记录外筒温度T 外 (5)将传感器插入内筒,打开搅拌器,稳定后记录T 。 内 (6)采零,锁定。定时30s,温度显示实际温度与采零时温度的差值。 (7)记录10个数后,点火。再记录25~30个数结束。 (8)关闭电源。 (9)传感器放入外筒,将接线取下,拿出氧弹,放气,倒掉内筒中的水,收拾好工作台。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用雷诺图解法求出苯甲酸样品燃烧前后的温度差△θ。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精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华东理工大学考研物理化学真题(2011)

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20分) 1.在绝热密闭的房间里置有一电冰箱,若将电冰箱接通电源使其运转,则房间里的温度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2.孤立系统中进行的过程都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________(对、错) 3.在两个不同温度的热源T 1和T 2间,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介质的可逆热机,其热机效率为30%。若将工作介质换为实际气体,则此可逆热机的效率________30%(大于、等于、小于)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其热力学函数的变化U ?___0, H ?___0, S ?____0, G ?____0。(>,=,<) 5.热力学基本方程dG =-SdT +Vdp 的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以X i 表示均相系统中任一组分i 的偏摩尔量,则X i 的定义式是_______________。 7.混合物中组分i 的逸度用f i 表示,则组分i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μi =_________。 8.氨在炭上的吸附服从兰缪尔吸附等温式,则在低压下单位界面吸附量与平衡压力呈__________关系。(直线、曲线) 9.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可以大于1,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_________(对、错) 10.一纯物质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凹面,则此凹面液体的蒸气压比同温度下平面液体的蒸气压_______。(大,小,无法确定) 11.一平动子处于能量1ε=3/22 47m V h 的能级上,则此能级的简并度g t =_________。 12.摩尔电导率Λ∞ m 是电解质溶液浓度___________时的摩尔电导率.(很小,无限 稀释,等于零) 13.用对消法测定电池反应的电势,目的在于_________。(A . 保护标准电池; B.延长被测电池的寿命; C.使电池在接近可逆条件下工作) 二、(21分) 2mol 理想气体由1013.25kPa ,10dm 3,609.4K 的初态,在101.325kPa 的恒定外压下膨胀至80 dm 3,且内外压力相等。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A ?、G ?. 已知该理想气体初态的熵值S 1=400J ?K 1-,C m v ,=12.5 J ?K 1-?mol 1-。 三、(15分) 试计算800K 时H 2O(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已知298K 时H 2(g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285.8kJ ?mol -1,H 2O(l )在373K 、p 下的蒸发焓为40.66 kJ ?mol -1。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Course Code)CA130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中文)物理化学实验(1) (英文)Physci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必修课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致远学院化学班大二学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化学化工学院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授课教师(Instructor)陈先阳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旨在通过化学实验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化学人才。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及分析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致远学院化学班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在基本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热力学、相图及电化学部分。既保留了部分经典实验,同时又结合学科前沿增加了一些新的测量手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研究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的科学研究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物化练习题+答案

一、2 mol 理想气体在300 K 下,恒温可逆膨胀体积由5m 3 增至10m 3 ,试计算该过程系统的W ,Q ,?U ,?H ,?S ,?A 及?G 。 解:?U = 0, ?H = 0 W = -n RT ln (V 2/V 1)= -2?8.314 ? 300 ? ln 5 10= -3.458 kJ Q = -W = 3.458 kJ 1 2 12,ln ln V V nR T T nC S m v +=?=0+2?8.314? ln 5 10=11.53J.K -1 或 ?S = Q r / T = 3458 J / 300 K = 11.53J.K -1 ΔA=ΔU -TΔS= -TΔS=-300?11.53= -3.458 kJ ΔG=ΔH -TΔS= -TΔS=-300?11.53= -3.458 kJ 二、5mol 理想气体始态为27C ?、1013.25kPa ,经恒温可逆膨胀压力降为101.325kPa 。求该过程系统的Q 、W 、ΔU 、ΔH 、ΔS 、ΔA 和ΔG 。 解:0=?=?H U kJ p p nRT W Q 73.28)325.101/25.1013ln(15.300314.85)/ln(21=???==-= 2 112,ln ln p p nR T T nC S m p +=? 1 21.7.95)325.101/25.1013ln(314.85)/ln(-=??==K J p p nR kJ S T G A 73.287.9515.300-=?-=?-=?=? 三、在25℃时1mol 氧气(设为理想气体)从101.325kPa 的始态自始至终用6×101.325kPa 的外压恒温压缩到6×101.325kPa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A 和△G 。 解:0=?=?H U ) 325 .10115 .298314.8325.101615.298314.8( 325.1016)(122?-????=-=-=V V p W Q kJ 39.12-= 121.90.14)325.1016/25.101ln(314.8)/ln(--=??==?K J p p nR S kJ S T G A 44.4)90.14(15.298=-?-=?-=?=? 四、试分别计算以下三过程各个热力学量: (1)1g 水在100℃、101.325kPa 下恒温恒压蒸发为水蒸汽,吸热2259J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 ΔS 、ΔA 和ΔG 。 (2)始态同上,当外压恒为50.6625kPa 时将水等温蒸发为水蒸汽,然后将此50.6625kPa 、100℃的1g 水蒸汽缓慢可逆加压变为100℃,101.325kPa 的水蒸汽,求此过程总的Q 、W 、ΔU 、ΔH 、ΔS 、ΔA 和ΔG 。 (3)始态同上,将水恒温真空蒸发成100℃、101.325kPa 的水蒸汽,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 ΔA 和ΔG 。 解:(1)过程恒压且非体积功为零,所以Q p =ΔH=2259J J J W Q U J K K mo l J mo l g g n R T V p V V p V V p W g l g l g a m b 8.2086)2.1722259(2.17215.373314.802.181)()(111 22=-=+=?-=?????- =-=-≈--=--=--- 1 .05.615 .3732259 -==?=?K J T H S ΔA=ΔU -TΔS= -172.2J ΔG=ΔH -TΔS=0 (2)ΔU 、ΔH 、ΔS 、ΔA 和ΔG 同(1)。 J K K mo l J mo l g g p p n RT n RT 9.52)325.1016625 .50ln 1(15.373314.802.181'ln 1112-=+??????-=--=--- Q=ΔU -W=[2086.8-(-52.9)] J =2139.7J (3)ΔU 、ΔH 、ΔS 、ΔA 和ΔG 同(1)。 W=0,Q=ΔU―W=2086.8J 五、60C ?时,纯甲醇和纯乙醇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83.39kPa 和47.01kPa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恒温60C ?下,甲醇与乙醇混合物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相组成x (甲醇)=0.5898。试求平衡蒸气的总压及气相的组成y (甲醇)。 解 : k P x p x p p A B A A 47.68)5898.01(01.475898.039.83)1(**=-?+?=-+= 7184 .047.68/5898.039.83//*=?===p x p p p y A A A A 六、35.17℃时,丙酮(A )与氯仿(B )完全互溶,05880.x B =时,测得溶液的蒸气总压为44.32kPa 。试求:(1) 12320.x B =时的p p ,p B A 及;(2)12320.x B =时的气相组成A y 及B y 。假定该溶液为理想稀溶液。已知35.17℃ 时 kPa 08.39,kPa 93.45**==B A p p 。 解:(1)对于理想稀溶液:B B ,x B *A B B ,x A *A x k )x (p x k x p p +-=+=1 时05880.x B =: 0.0588(kPa)k 0.0588)-(1kPa 93.45kPa 32.44,?+?=B x 解得:kPa 5518.k B ,x = 时12320.x B =:40.27kPa 0.1232)-(1kPa 93451=?=-==.)x (p x p p B *A A *A A 2.285kP a 0.1232kP a 5518=?==.x k p B B ,x B kP a 55542kPa 2852kPa 2740...p p p B A =+=+= (2) 95.0555.42/27.40/===p p y A A ,05.01=-=A B y y 七、乙醇气相脱水可制备乙烯,其反应为:C 2H 5OH (g) == C 2H 4(g) + H 2O(g) 各物质298 K 时的? S 试计算298 K 时该反应的?r H (298 K)、 ?r S (298 K) 、?r G (298 K)和K (298 K)。 解:?r H (298 K)=- 241.60+52.23-(- 235.08) = 45.71 kJ ·mol -1 ?r S (298 K) = 188.56+219.24-281.73 = 126.07 J ·K - 1·mol -1 ?r G (298 K) = 45 710-298×126.07= 8141.14 J ·mol -1 K (298 K) = exp K 298 mol K J 8.314mol J 8141.14-11-1 ????-- = 0.0374 八、求反应 ) ()()(2232g CO s O Ag s CO Ag +==在100℃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已知298.15K 、 100kPa 下: 1 -??mol kJ H m f θ 11--??K mo l J S m θ 1 1,--??K mo l J C m p Ag 2CO 3(s) -501.7 167.4 109.6 Ag 2O(s) -31.05 121.3 65.86 CO 2(g) -393.51 213.74 37.11 解:反应 ) ()()(2232g CO s O Ag s CO Ag +== ) ()()()15.298(3222CO Ag S CO S O Ag S K S m m m m r θθθθ-+=?=(121.3+213.74-167.4)=167.311--??K mol J ) ()()()15.298(3222CO Ag H CO H O Ag H K H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 =[-31.05+(-393.51)-(-501.7)] 1-?mol kJ =77.191-?mol kJ pm r C ?=(65.86+37.11-109.6)11--??K mol J =6.6311--??K mol J dT rC K K K H K H pm m r m r ?+?=?? 15.29815.373)15.298()15.373(θ θ=76.631-?mol kJ dT T rC K K K S K S m p m r m r ,15.29815.373)15.298()15.373(?+?=?? θ θ=165.611--??K mol J )15.373(15.373)15.373()15.373(K S K H K G m r m r m r θθθ?-?=?=14.841-?mol kJ θ θK RT G m r ln -=? K =0.00838 九、反应C (石墨)+2H 2(g )=CH 4(g)在600℃时θ m r H ?= -88.051-?mol kJ ,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值分别为: C (石墨) H 2(g ) CH 4(g) 11--??K mol J S m θ 14.9 161.6 225.9 (1)计算600℃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 (2)若要获得其它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还需要什么数据?进行什么近似处理,试计算750℃时的标准平 衡常数K 。 (3)为了获得更大CH 4(g )的平衡产率,温度和压力应如何控制? 解:(1)反应C (石墨)+2H 2(g )=CH 4(g) ?''-''-≈--'-=''+'=g g V V g l g p p nRT V p pdV V V p W W W 2 ln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6030182b 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化学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传授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2、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项目一:燃烧焓的测定 (1)安装氧弹式量热计; (2)称药品、燃烧丝的质量,装氧弹;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苯甲酸的燃烧热; (4)用氧弹式量热计测萘的燃烧热。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学会雷诺图解法,掌握恒容燃烧热与恒 压燃烧热的关系。 实验项目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安装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装置; (2 )向烧瓶中加适量的水; (3)抽真空,检查气密性; (4)加热至液体微沸,测定蒸汽压。 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气液平衡的概念,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即Clausius-Clapeyron方程;了解用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饱和蒸气压法测定液体汽化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真空泵及压力计的使用。 实验项目三: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1)用分析天平称取0.2500g尿素置于干燥管中; (2)制做冰盐浴; (3)安装凝固点测定装置; (4)测定溶液的凝固点。 掌握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掌握溶液凝固点的

测量技术。 实验项目四: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安装蒸馏仪; 2)向蒸馏仪中加适量药品; 3)测定沸点; 4)测定折射率。 掌握阿贝(Abbe )折光仪的使用,掌握用蒸馏仪测定t—x 图的方法,理解完全互溶二 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项目五: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1)检查二组分合金相图炉; (2 )称样品于样品管中; (3)加热使样品成为液态; (4)控制冷却速度,测定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的关系。了解步冷曲线的形成原因;掌握微电脑控制金属相图实验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实验项目六: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制做盐桥; (2)配制溶液; (3)调节电位差计; (4)测量电池的电动热。 了解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掌握电动势测定难溶物溶度积(K SP)的方法;掌 握电位差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Cu-Zn 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项目七: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1 )配制溶液; (2)安装表面张力测定仪; (3)测定水的压强差; (4)测定溶液的压强差。 理解表面张力、溶液表面的吸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鼓泡法(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测定不同浓度c的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Y,并由Y —C曲线求算吸附量。实验项目八:过氧化氢 的催化分解 (1)配制过氧化氢溶液; (2)测定过氧化氢浓度; (3)安装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装置; (4)测定过氧化氢t 时刻所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 熟悉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静态法测定H2O2 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掌 握量气技术和体积校正技术。 实验项目九: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1)配制乙酸乙酯溶液; (2)安装恒温水槽; (3)测量氢氧钠溶液的电导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