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和资历牌(最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和资历牌(最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和资历牌(最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和资历牌(最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和资历牌(最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分类

一、军官的军衔 现役军官军衔共设三等十级: 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专业技术军官的军衔冠以“专业技术字样”。 军官佩带的肩、符号必须与其军衔相符。 二、士兵的军衔 士兵军衔是区分士兵等级表明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士兵的荣誉。 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志愿兵役制士兵军衔(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和义务兵役制士兵军衔(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中,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列兵为最低军衔。海军、空军士兵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士兵必须按规定佩带与其军衔相符的肩章、符号。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 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初级士官(中士,下士)。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 文职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 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 文职干部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编制范围:军队中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以及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 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 等级分为1级至14级,1级为最高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职务分为正 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办事员。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文职干部的待遇基本与现役军官的待遇相同。 文职干部着制式服装,佩带帽徽、肩章、军种符号、领花。根据工作 需要,文职干部可以改任军官,并按照有关规定评定授予军衔。 等级称号: 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 军衔的等级,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有的国家 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在尉官与士官之间还设有准尉。军衔按获得者的 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许多国家 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者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 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 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 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 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

军官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它担负着保卫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的光荣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必须忠于祖国,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精通业务,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条依照本条例被授予尉官、校官、将官、元帅军衔者,称为军官。第四条军官按兵役义务分为现役军官和预备役军官。第五条军官按业务性质分为:指挥军官,政治军官,技术军官,军需军官,军医军官,兽医军官,军法军官,行政军官。第六条军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必须坚决执行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选拔优秀的工农分子和革命的知识分子担负各种领导工作。在选拔和培养军官的工作中,必须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第七条现役军官平时由下列人员补充:(一)在执行作战、训练和各项工作任务中有优良成绩,可以任命为军官职务的服满现役的军士;(二)中级军事学校、高级军事技术学校或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的军人;(三)在国防部批准开办的训练班受训后可以任命为军官职务的军士;(四)个别征召的预备役军官和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第八条现役军官战时由下列人员补充:(一)在执行战斗任务中表现英勇机智、立有战功或在工作中有优良成绩,可以任命为军官职务的军士和兵;(二)普遍征召的预备役军官;(三)中级军事学校、高级军事技术学校或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的军人;(四)各种训练班受训后可以任命为军官职务的军士。 编辑本段第二章军官的军衔 第九条军官的军衔等级区分如下:(一)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二)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三)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第十条各种军官的军衔区分如下:(一)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陆军军官: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大将空军军官:空军少尉、空军中尉、空军上尉、空军大尉、空军少校、空军中校、空军上校、空军大校、空军少将、空军中将、空军上将、空军大将海军军官:海军少尉、海军中尉、海军上尉、海军大尉、海军少校、海军中校、海军上校、海军大校、海军少将、海军中将、海军上将、海军大将(二)技术军官:技术少尉、技术中尉、技术上尉、技术大尉、技术少校、技术中校、技术上校、技术大校、技术少将、技术中将、技术上将(三)军需军官:军需少尉、军需中尉、军需上尉、军需大尉、军需少校、军需中校、军需上校、军需大校、军需少将、军需中将、军需上将(四)军医军官:军医少尉、军医中尉、军医上尉、军医大尉、军医少校、军医中校、军医上校、军医大校、军医少将、军医中将、军医上将(五)兽医军官:兽医少尉、兽医中尉、兽医上尉、兽医大尉、兽医少校、兽医中校、兽医上校、兽医大校、兽医少将、兽医中将、兽医上将(六)军法军官:军法少尉、军法中尉、军法上尉、军法大尉、军法少校、军法中校、军法上校、军法大校、军法少将、军法中将、军法上将(七)行政军官:行政少尉、行政中尉、行政上尉、行政大尉、行政少校、行政中校、行政上校、行政大校行政军官符合授予将官军衔条件者,按照指挥军官的军衔授予。第十一条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第十二条授予军官军衔,应以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军衔制的发展】 为了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 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形式予以发布。 军衔制,军官军衔分为4等14级: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大将、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 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后来 又增加了准尉军衔。 1955年9月27日,授予元帅军衔 及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 举行,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朱德、彭德怀、 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 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元帅授衔。同日,国务院举行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 典礼,周恩来总理为将官授衔。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 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2万名,尉 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止,共授予上将 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1965年5月22日,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6月1日开始实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军队建设的需要,1986年下半年,中央军委常务会议经多次讨论,决定实行新的 军衔制。 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央军委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官军衔条例》。条例结合中国军 队新时期建设特点,规定军官军衔 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 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 11级,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向17位高级军官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予将官军衔1452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尉官军衔40.5万人。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发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1989年1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将官授衔仪式。在此之后,中央军委又先后举行了17次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 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现役军官军衔设3等10级,将官: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军衔仪 式。 这是17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军官在主席台上与大家见面。

军士长制度

军士长制度 基本简介折叠编辑本段军士长为一些国家士官 或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等级称号,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等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为高级士官中最高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中亦有此军衔称谓。历史发展折叠编 辑本段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 军衔制度同时立法。其中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1993 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划分为四个级别,即: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为军士长军衔的最低级别。经过军事院校或士官训练机构培训毕业,准备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专业技术领导管理职务的军士长学员,由院校授予一级军士长军衔。学员分配到部队,由团或相当于团的单位主官签署任职命令,并转为志愿兵役制士兵。1998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时间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据兵役法,自1999年后,士兵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 称谓自行取消。士兵军衔改为一级至六级士官军衔。2009

年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和武警部队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三个等级,初级士官:下士、中士,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为士官军衔中的最高级别。军衔划分折叠编辑本段军官军衔折叠将官(金色松叶,加金星)一级上将(设而未授,1994年取消);上将(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大军区正职);三颗金星中将(大军区正职,大军区副职,正军职);二颗金星少将(大军区副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一颗金星校官(两杠)大校(副军职,正师职,副师职/正旅职);两杠四星上校(副师职/正旅职,正团职/副旅职);两杠三星中校(正团职/副旅职,副团职,正营职);两杠二星少校(副团职,正营职,副营职);两杠一星尉官(一杠)上尉(副营职,正连职,副连职);一杠三星中尉(正连职,副连职,排职);一杠二星少尉(排职)。一杠一星学员学员(排职待遇)士兵军衔折叠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 军衔标识折叠编辑本段“93式”一级军士长肩章陆军一级军士长的主要标识为,墨绿色绒面肩章上,缀有二条金黄

中国人民解放军99式军衔肩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肩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衔肩章:

【陆军上将】: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及第一、第二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及第一、第二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及政委、总装备部部长及政委】一般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及政委、总后勤部部长及政委、七大军区司令及政委等。】 【陆军中将】:为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海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海军最高军衔,也是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一般只授予【海军司令员、海军政治委员】。 【海军中将】:为海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海军中将还是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海军正军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海军少将】:为海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海军少将还是海军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海军副大军区职军官及资深的海军正师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空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空军最高军衔,也是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空军政治委员】。 【空军中将】:为空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空军中将还是空军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正军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空军少将】:为空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空困少将还是空军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副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正师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注: 预备役部队陆军少将:为预备役部队最高军衔。正师职。

军衔制

作者:陈舒颜 《军事史林》2012年第2期 军衔是指军队中对不同职务的军人授予的等级称号,通常以特殊的图案和符号体现于领章或肩章处,用来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军衔在15世纪时产生于西欧国家,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晚清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队都实行过军衔制。国民党军队成立之初就实行了军衔制,但早期军衔制度十分混乱,授予门槛也很低。随着蒋介石军事政治实力的增强,他对国民党军队各个派系的控制力逐步建立,即着手建立新的军衔制度。1931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并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以进一步规范军队的军衔制度。从此,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度才进入了相对较为规范的时期。 蒋介石是国民党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和最高统帅,他对这支军队的军衔制度有何认识,这种军衔制度暴露出来的缺陷是否引起了他的反思,他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蒋介石的军事等级观念:兼具理想与实用的特征 蒋介石幼年时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因此他的言论著述中保留了不少旧式词汇,行文也呈现出半文半白的特征,在蒋介石所处的时代,人们习惯用“阶级”一词指代军衔。阶级在古汉语中指台阶,并引申为官位等级。如《新书·阶级》:“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三国志·吴志·顾谭传》:

“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阶级也用于表示军官的等级,如《旧唐书·高宗纪上》:“佐命功臣子孙及大将军府幕佐已下今见存者,赐阶级有差,量才处分。”受文言文影响,蒋介石在阐述其军事等级观念以及对军衔的认识和反思时,使用的都是阶级一词。 蒋介石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阐述过军事等级的特性:“阶级的意思就是和上楼的扶梯一样,一层一层数下去的,要这样才有上下之分,才有统系。”蒋介石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认为管理军队必须以“阶级的上下,节节相制,使他有条不紊”。1925年12月蒋介石批评“近来时有官长越级请假,直接借钱等事”,他认为这种越级行为之所以频繁发生,正是由于部分军官缺乏等级观念,或用人身服从替代职务服从,将非正式渠道凌驾于制度渠道之上,这会导致军队等级制度的破坏,影响日常的军事训练和战时的作战指挥,因此越级乃军人大忌,军队“非重阶级不可”。蒋强调,服从上级并不是服从哪一个私人,而是服从上级代表国家的意志,一定要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才能尽到对国家的义务,“当了军人之所以要绝对服从命令,就是要绝对负起军人的责任”。 蒋介石一方面突出等级秩序,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这种等级秩序的平等性,包括守纪的平等和人格的平等。蒋介石认为:等级高并不意味着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在国法军纪面前,“上自统帅,下至士兵,是一律平等的”。无论官兵都要平等地服从制度,上级军官甚至要更严格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否

汉朝军衔等级制度

汉朝将军位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 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 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 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 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 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 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 司律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 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 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 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 宁远将军、 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 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中国军队级别资历章

中国军队级别资历章 级别资历章 级别资历章由级别略章、军龄略章、装饰略章组成。装配方法,先将级别资历章架上的固定片取下,再将略章按规定插入燕尾槽,最后用固定片将略章固定。级别略章,由色条和星徽组成。色条区分级别,分为军委委员以上、大军区级、军级、师级、团级、营级、连级、排级8种。星徽区别军委委员以上和大军区以下的正、副职。军委委员以上,星徽为1颗金黄色五星加橄榄枝。大军区级正职以下、副军职以上为金黄色五星,正师职以下为银白色五星,2颗为正职,1颗为副职。军龄略章,分为1年章、2年章、3年章、4年章、5年章、10年章6种。装饰略章,无级别、军龄显示,在级别略章、军龄略章排列组合时,起补充、装饰作用。级别资历章架用于安装和固定级别略章、军龄略章、

装饰略章。其排数由军官、文职干部级别确定,军委委员以上7排,大军区级6排,军级5排,师级4排,团级3排,营级2排,连、排级1 排。 级别资历章由大小相同的级别略章和军龄略章组成,面料为人造丝带。级别略章的底色,排、连级为草绿色,营级为蓝色,团级为紫色,师级为红色,军级为土黄色,大区级为橘黄色,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为柠檬黄色。排级到大区级,正职略章缀2枚、副职缀1枚五星星徽;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均缀1枚由五星和圆形橄榄枝构成的星徽。军级以上星徽为亮金色,军级以下为银白色。 军龄略章有10年、5年、4年、3年、2年和1年六种,用不同的条杠和颜色区分。简单地说,略章上有几条杠就代表几年军龄。此外还有银灰色的补充略章,用于填补空缺。 佩戴时,略章像滑块一样放进一个不锈钢“滑道”,3个略章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衔接。排、连级戴1排,营级为2排,以此类 推,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为7排 资历章按排排列,每排3枚。军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一共7排,正副大军区级6排,正副军级5排,正副师级4排,正副团级3排,正副营级2排,正副连级和排级1排。 级别资历章架由资历章架的排数确定级别,每排应当排满3枚略章。军委委员以上7排,大军区级6排,军级5排,师级4排,团级3排,营级2排,连、排级1排。级别资历章组合规则(1)级别略章应当

中国军衔及肩章

解放军陆军军衔 (1)将官①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注:黄的为肩章,绿的为软肩章 ②陆军中将: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③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校官 ①陆军大校:为陆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②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③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9):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3)尉官 ①陆军上尉:为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②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③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介绍 一杠一星:少尉 一杠两星:中尉 一杠三星:上尉 两杠一星:少校 两杠两星:中校 两杠三星:上校 两杠四星:大校 一麦一星:少将 一麦二星:中将 一麦三星:上将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陆军上将软肩章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中将 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将软肩章 陆军中将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软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大校为陆军正职师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大校软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 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上校软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陆军中校肩章 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校软肩章 陆军中校肩章陆军少校肩章 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校软肩章

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

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 礼服包括军官礼服和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礼服。军官礼服,通常在重大节日、重大庆典、重大集会、授衔仪式和外事活动等礼仪场合穿着,其他场合需穿着礼服时,由师以上单位首长确定。着军官礼服时,佩带松枝叶领花、礼服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姓名牌和绶带,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制式袜子(海军穿白色制式袜子)和礼服皮鞋,戴礼服大檐帽(女军人戴卷檐帽,下同)。 仪仗队礼宾服,通常在执行仪仗司礼任务时穿着。着仪仗队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水兵帽),内着军种衬衣(针织长袖衫),系领带(着水兵服除外),戴白手套,穿马靴,执行队长和军种分队长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军官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仪仗队臂章、姓名牌和绶带;士兵佩带松枝叶领花(着水兵服除外)、仪仗队士兵肩章、胸标、仪仗队臂章、国防服役章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仪仗队臂章。 军乐团礼宾服,通常在执行司礼演奏任务时穿着。着军乐团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

系领带,戴白手套,穿制式袜子和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军乐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军乐团臂章。军队业余军乐团(队)和非现役军人不得仿制、借穿军乐团礼宾服。 文工团演出服,通常在执行上级下达的演出任务时穿着。着演出服时,春、夏、秋季通常穿春秋服,冬季穿冬服。通常戴大檐帽(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文工团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文工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文工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炎热天气执行室外演出任务时,着短袖夏常服上衣,男演员穿文工团夏裤,女演员穿文工团西服裙,佩带橄榄枝领花、文工团软肩章、软胸标、文工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穿制式袜子(女演员穿肉色丝袜)和文工团皮鞋(靴)。军队业余文工团(队)和非现役军人不得仿制、借穿文工团演出服。 穿着春秋常服有哪些规定 陆、空军着春秋常服时,戴常服大檐帽(卷檐帽),内着军种衬衣,系领带,穿制式夏袜和常服皮鞋(女军人穿系带式常服皮鞋)。军官、文职干部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臂章、姓名牌;士兵、士兵学员佩带松枝叶领花、硬肩章、胸标、臂章、国防服役章。队列训练和执勤时扎外腰带。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1 军衔等级设置 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传播,最终形成了现代国际上通行的军衔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1927年8月1日。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便于进行国际交往,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9月首次在全军(包括现在武警部队的前身公安部队)实行了军衔制。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军衔等级设置 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军官军衔设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2人少将军衔。以后,从1956年至1964年间,又陆续晋升了一批将军。到1965年,共授予将官以上军衔1614人。总计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官军衔。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据此公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规定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带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我军革命、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恢复军衔制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要搞军衔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又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由此形成了我军完整

中国军衔制

中国军衔制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1950-1965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2] 1980年以后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3] 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专业军士划分为四个级别,称谓由高到低为: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四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一级专业军士。[4] 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5]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代军衔全集及武警、警察警衔、海关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代军衔全集及武警、警察警衔、海关衔(绝对全集) 前言: 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传播,最终形成了现代国际上通行的军衔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1927年8月1日。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便于进行国际交往,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9月首次在全军(包括现在武警部队的前身公安部队)实行了军衔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55式(1955-1965) 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 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少将、中将、上将、大将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88式(1988-1993)

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专业军士、军士长 学员、少尉、中尉、上尉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少将、中将、上将、一级上将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93式(1993-2000) 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 军士、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四级专业军士

军士长、一级专业军士长、二级专业军士长、三级专业军士长、四级专业军士长 学员、少尉、中尉、上尉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图解解放军07式军服左胸资历章(图)

图解解放军07式军服左胸资历章(图) 图解解放军07式军服左胸资历章(图) 2007年09月12日星期三15:59 问:级别资历章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级别资历章由级别略章、军龄略章、装饰略章组成。装配方法,先将级别资历章架上的固定片取下,再将略章按规定插入燕尾槽,最后用固定片将略章固定。级别略章,由色条和星徽组成。色条区分级别,分为军委委员以上、大军区级、军级、师级、团级、营级、连级、排级8种。星徽区别军委委员以上和大军区以下的正、副职。军委委员以上,星徽为1颗金黄色五星加橄榄枝。大军区级正职以下、副军职以上为金黄色五星,正师职以下为银白色五星,2颗为正职,1颗为副职。军龄略章,分为1年章、2年章、3年章、4年章、5年章、10年章6种。装饰略章,无级别、军龄显示,在级别略章、军龄略章排列组合时,起补充、装饰作用。级别资历章架用于安装和固定级别略章、军龄略章、装饰略章。其排数由军官、文职干部级别确定,军委委员以上7排,大军区级6排,军级5排,师级4排,团级3排,营级2排,连、排级1排。 问:级别资历章有哪些组合规则? 答:级别资历章架是按照一架多用的功能设计的,因我

军是初次使用,目前只显示级别和军龄,组合要素还较单一,待时机成熟后再作新的拓展。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研究了九条组合规则: (1)级别资历章每排应当排满3枚略章。 (2)级别略章应当排列在级别资历章架最上一排中间位置,军龄略章和装饰略章排列在其他位置。 (3)军龄略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级别资历章架上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循环排列。 (4)通常按照1至5年军龄略章的顺序循环排列,如果不足以排满级别资历章架,应当按照1至4年军龄略章循环排列,还不能完成排列,可按照1至3年军龄略章循环排列。 (5)连、排级可任选1至10年军龄略章排列,但第1枚必须是最小的1枚;营级以上军龄略章每次循环排列,应当从1年军龄略章开始。 (6)如果使用10年军龄略章,连、排级应当排列在右侧,营级以上应当排列在中间位置。 (7)营级以上军龄略章的最下一排最后一枚用于补齐的 军龄略章,根据需要可以与倒数第二枚军龄略章重复,或者是1至5年的任何军龄略章。 (8)装饰略章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通常排列在最下一排。使用1枚装饰略章时,必须作为最后1枚排列;使用2枚装饰略章时,必须放在军龄略章的两侧;如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及士兵军衔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利于军队的指挥和管理,增强军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实行军官军衔制度。 第三条军官军衔是区分军官等级、表明军官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军官的荣誉。 第四条军官军衔按照军官的服役性质分为现役军官军衔和预备役军官军衔。 第五条军衔高的军官对军衔低的军官,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军官在职务上隶属于军衔低的军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 第六条现役军官转入预备役的,在其军衔前冠以“预备役”。现役军官退役的,其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第二章现役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 第七条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第八条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一)军事、政治、后勤军官: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二)专业技术军官: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第三章现役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九条人民解放军实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 第十一条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穿着规定(PROVISIONS FOR THE CHINESE PLA 07 STYLE NEW UNIFORM)军容风纪是军人的仪表和风貌,是军队作风纪律和战斗力的表现。 换发07式新军装,规范军服的穿着,对于更好地展现国威、军威, 进一步树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礼服穿着规定:礼服包括军官礼服和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礼服。着07式军官礼服的海陆空三军军官军官礼服:通常在重大节日、重大庆典、重大集会、授衔仪式和外事活动等礼仪场合穿着,其他场合需穿着礼服时,由师以上单位首长确定。 着军官礼服时,佩带松枝叶领花、礼服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姓名牌和绶带,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制式袜子,海军穿白色制式袜子和礼服皮鞋,戴礼服大檐帽,女军人戴卷檐帽。着07 式礼宾服的国旗护卫队战士仪仗队礼宾服:通常在执行仪仗 司礼任务时穿着。着仪仗队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或水兵帽,内着军种衬衣即针织长袖衫,系领带,着水兵服除外,戴白手套,穿马靴,执行队长和军种分队长

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 军官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仪仗队臂章、姓名牌和绶带;士兵佩带松枝叶领花,着水兵服除外、仪仗队士兵肩章、胸标、仪仗队臂章、国防服役章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扎武装带,士兵扎外腰带,佩带松枝叶领花、常服硬肩章、仪仗队臂章。着07式军乐团礼宾服武警军乐团军乐团礼宾服:通常在执行司礼演奏任务时穿着。着军乐团礼宾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礼服,冬季穿冬礼服,天气寒冷时可穿礼服大衣,统一戴礼服大檐帽或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戴白手套,穿制式袜子和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军乐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穿礼服大衣时,佩带松枝叶领花、军乐团肩章、军乐团臂章。军队业余军乐团(队)和非现役军人不得仿制、借穿军乐团礼宾服。 着“07式”文工团演出服的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 文工团演出服:通常在执行上级下达的演出任务时穿着。着演出服时,春、夏、秋季穿春秋服,冬季穿冬服。戴大檐帽或卷檐帽,内着礼服衬衣,系领带,穿文工团皮鞋,佩带松枝叶领花、文工团肩章、胸标、级别资历章、文工团臂章、姓名牌和绶带。炎热天气执行室外演出任务时,着短袖夏常服上衣,男演员穿文工团夏裤,女演员穿文工团西服裙,佩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