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交大版信息技术

三年级

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

A、学生整体对信息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

B、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弱,打字速度是弱项,学生比较浮躁。

2、改进或提高措施:

本学期将继续采用“任务驱动,激趣导航”主导教学的方式,通过“任务”的提出、讲解和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把课堂的主动权就交给学生支配,老师指点,把课堂教学变得有序轻松。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和练习有机的结合,从而了解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3、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六课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十二课

4、总体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A、热爱科学,自主钻研学习。

B、互相帮助,勇于探索。

C、学以致用,为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基础。

知识目标:A、掌握登录网络论坛的方法。

B、学会在论坛上发贴交流。

C、学会在电脑上作画。

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

D、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E、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的思想。

课时计划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2.16-2.21(工作6天)第1课

第2课时 2.24-2.28 第1课

第3课时 3.3-3.7 第2课

第4课时 3.10-3.14 第2课

第5课时 3.17-3.21 第3课

第6课时 3.24-3.28 第3课

第7课时

3.31-

4.4 4.5-4.7(清明

节放假)

第4课

第8课时 4.8-4.11 第4课

第9课时 4.14-4.18 第5课

第10课时 4.21-4.25 第6课

第二单元第11课时

4.28-4.30(三天)

5.1-5.3

(劳动节放假)

第7课第12课时 5.4-5.9(工作6天)第7课第13课时 5.12-5.16 第8课第14课时 5.19-5.23 第8课第15课时

5.26-5.30 5.31-

6.2

(端午节放假)

第9课第16课时 6.3-6.6 第9课第17课时 6.9-6.13 第10课第18课时 6.16-6.20 第11课第19课时 6.23-6.27 第12课第20课时 6.30-7.4 复习

考试

第1课:网络影音乐无比(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浏览相关网页。

2、学会收藏网址。

教学内容:

1、学习浏览相关网页。

2、学习收藏网址。

教学重点:

学会浏览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

学习收藏网址。

教学方法:

示范、指导。

学习方法:

练习、记忆。

教学过程:

一、学习浏览中国儿童网网页。

1、在地址栏输入中国儿童网的网址,进入中国儿童网,单击“儿童进

入”。

2、进入“试听冲击波”栏目。

3、找到Flash作品欣赏”并单击进入。

4、可以任选一个,单击画面就可打开欣赏了。

二、将网页添加到“收藏夹”

1、打开要收藏的网页,单击菜单栏中的“收藏”,选择“添加到收藏

夹”。

2、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即可。

3、下次上网后打开“收藏夹”找到相关网页,单击可以直接网页。小练习:请把课本P5的网址添加到你的收藏夹里。

第2课:网络就像魔法书(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参加网络活动。

2、学会设置IE主页。

3、学习使用搜索引擎。

教学内容:

1、学习参加网络活动。

2、学会设置IE主页。

3、学习使用搜索引擎。

教学重点:

1、学习参加网络活动。

2、学习使用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

学习参加网络活动。

教学方法:

示范、指导。

学习方法:

练习、记忆。

教学过程

一、鼠标点击见神奇,我也来参与

鼠标就是打开魔法书的神奇钥匙!单击鼠标进行选择,我们可以读故事、看图片、听音乐、看动画……还可以参加多人活动。下面我们就

以进入中国儿童网为例来说明:

1、进入中国儿童网。

2、进入“各显神通”,选择一幅绘画作品,单击“我要评论”。

3、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和姓名,单击“发送”。

二、设置IE主页

我们每次打开IE看到的是同一个网页,这就是IE主页,它是可以更换的,方法如下:

1、单击菜单栏中的工具,选择Internet选项。

2、输入中国儿童网网址,单击“确定”。

三、搜索引擎更方便

1、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6917253019.html,,登录到百度首页。

2、输入合适的关键词,单击“百度搜索”。

3、浏览搜索结果,找到需要内容。

小练习:

课本P10。

第3课:论坛社区任你访(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论坛管理规则。

2、学会进入网络论坛并参与论坛交流。

教材内容:

1、认识了解论坛管理规则。

2、学会进入网络论坛并参与论坛交流。

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论坛管理规则。

2、学会进入网络论坛并参与论坛交流。

教学难点:

学会进入网络论坛并参与论坛交流。

教学方法:

谈话、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

教具准备:

VCD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进入雏鹰网论坛

论坛的英文名字叫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1、登录雏鹰网首页,单击BBS进入雏鹰网论坛。

2、在论坛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就可以浏览了。

二、了解、认识论坛结构

1、论坛由许多“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里可以包括几个“子板块”。

2、板块下有许多“主题”。

3、每个主题都可以打开。

4、进入主题就可以看到许多人发的“帖子”。

三、总结

小练习:

课本P13练习题。

第4课:注册成功发帖忙(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注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网络注册。

教学内容:

1、了解网络注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2、在雏鹰网上注册,获取网络身份。

教学重点:

在雏鹰网上注册,获取网络身份。

教学难点:

在雏鹰网上注册,获取网络身份。

教学方法:

示范、指导。

学习方法:

练习、记忆。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注册

注册就是获取论坛的“网络身份”,如果不注册,只能浏览帖子,不能发帖。

二、快来注册

1、在雏鹰网首页上单击“注册”。

2、单击“阅读注册信息”,仔细阅读《雏鹰网网络服务使用协议》。

3、单击“现在就去注册”,按照提示填写注册信息。

4、填写完注册信息后,单击“确认注册”按钮。

小提示:在雏鹰网首页单击“论坛”按钮,进入论坛页面后单击“注册”按钮也可以进行注册。

三、论坛密码要记住

论坛密码就像银行密码一样重要。一定要记住。

你的网络身份:

用户名——

昵称——

密码——

密码在计算机上显示为星号,只有你自己记住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泄漏给别人。

第5课发帖也要守规章(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登录论坛的方法。

2、学会在论坛上发贴与回帖。

教学重点:

1、学习登录论坛的方法。

2、学习在论坛上发贴与回帖。

教学难点:

学习在论坛上发贴与回帖。

教学方法:

图示、讲解

学习方法:

观察、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VCD教学演示光盘、CAI软件。

教学过程:

一、登录论坛

上课发言要举手,论坛发贴要先“登录”。下面以登录雏鹰网为例介绍登录论坛的方法。

1、在雏鹰网首页单击“论坛”按钮,进入论坛页面。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论坛”按钮。

3、登录成功以后,即可看到自己的呢称。

小提示:在雏鹰网的首页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后再单击“论坛”按钮也可以登录论坛。

二、回复别人的帖子

1、单击进入主题后可看到第一个帖子,在最后一页单击“回复帖子”。

2、输入自己的主题、帖子内容、验证码,然后单击“发表帖子”。

三、发表新主题

我有个关于数字的笑话,想发表一个“新主题”来和大家分享。我觉得这个放到“数字王国”板块中比较合适。

1、进入“数字王国”板块,单击“发表话题”,进入撰写新帖状态。

2、按照提示输入主题、帖子内容、验证码,单击发表帖子。

3、即可显示自己的新主题发表成功了。

小提示:发帖时要注意文明用语,不然会被“版主”删除帖子,严重的话还会被“踢”出BBS—删除你的帐号。我们要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公民,遵守

网络规定。

四、总结交流

五、完成课本P22小练习。

第6课信息就在我身旁(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信息。

2、知道网上都有哪些形式的信息。

3、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网上都有哪些形式的信息。

2、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信息就在我身边

信息就是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例如从报纸上看到的“今天是个晴天”就是一条信息。

二、网上信息知多少

网上信息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

三、说出网上信息的形式

老师示范展示网上信息,指名学生说出信息的形式,

四、小练习

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到“秦陵兵马俑”参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找到关于“兵马俑”的信息呢?同学们想一想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第7课画图软件画图忙(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软件,并掌握其工具栏的作用。

2、学会在计算机上作画。

教学重点:

1、认识画图软件,并掌握其工具栏的作用。

2、学会在计算机上作画。

教学难点:

学会在计算机上作画。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打开画图软件

教师讲解演示画图软件的打开方法,鼠标指向画图窗口的各种工具,讲解并演示其功能与作用。

二、“拿”起笔来作画

1、单击“铅笔”工具,在绘图区上鼠标变成了“铅笔样”的图形。

2、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就开始了作画。

3、学生上机练习作画。

4、老师巡回指导。

5、小结注意事项。

三、保存自己的作品

教师演示保存文件的方法。

四、学生上机练习

五、总结

六、小练习

课本P29.

第8课五彩鱼儿游欢畅(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直线、油漆桶工具。

2、学会使用选定工具。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直线、油漆桶工具。

2、学会使用选定工具。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选定工具。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画出热带鱼

教师讲解演示:

1、单击直线工具,选择一种合适粗细的线条。

2、在绘图区,按住左键并拖动,拉出一条直线后再松手。

3、画出一个三角形,作为热带鱼的身体。

4、在鱼身后面再画一个小三角,作为鱼尾巴。

5、单击橡皮工具,拖动橡皮擦掉多余部分。

6、单击椭圆工具,按住上档键,同时拖动鼠标,画出一个圆圈作为鱼眼睛。

二、给热带鱼穿上漂亮的衣服

1、单击油漆桶,在颜料盒中选择黄色。

2、在鱼身上单击即可上色。

3、用同样的方法给鱼尾和鱼眼睛上色。

三、自由自在的热带鱼

我又画了两条热带鱼,该怎样让他们自由游动呢?

1、单击选定工具,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区,将鱼儿放进选区。

2、单击图像,选择翻转/旋转,弹出对话框,单击确定。

四、学生上机实战

五、总结

六、小练习

课本P33。

第9课节日气球迎风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

2、学习样式工具的使用。

3、学习在画面上添加文字。

教学重点:

1、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

2、学习样式工具的使用。

3、学习在画面上添加文字。

教学难点:

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画气球

教师讲解演示:

1、选择椭圆工具,在绘图区画出椭圆。

2、选择曲线工具,在绘图区画出曲线。

3、在线条附近单击两下,就画成了曲线。

4、使用选定工具选定。

5、单击编辑,选择复制。

6、单击编辑,选择粘贴。

7、选择工具样式区中的第二种“透明样式”。

8、将鼠标指针放到选区内,拖动选区到适当的位置,即可复制出同样的气

球。

二、给气球加上文字

1、选择选定工具,在气球上单击。单击查看,选择文字工具栏。

2、出现字体工具栏,选择字、字体。

3、在虚线框中输入文字即可。

三、学生能力训练

1、学生上机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

小提示:注意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

第10课搭建新房巧粉刷(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多边形工具。

2、学会使用上档键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多边形工具。

2、学会使用上档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多边形工具。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VCD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保存文件

教师讲解演示:

1、单击“多边形”工具。

2、按住“上档键”并水平拖动鼠标,画出一条边,停顿一下。

3、继续按住“上档键”向右下拖动,再拖出另一条边。

4、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另外的两条边。

5、选择“多边形”工具,在适当位置定位鼠标指针。

6、拖动鼠标画出矩形。

7、画出门窗和烟囱。

8、使用椭圆工具画出炊烟。

二、“粉刷”我的小房子

使用学过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粉刷自己的房子。

三、学生实战

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练习

课本P40.

第11课添砖加瓦出高招(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画图窗口打开已经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2、学会修改已经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3、学会对作品进行分类保存。

4、学会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画图窗口打开已经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2、学会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画图窗口打开已经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2、学会修改已经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3、学会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打开背景图片

教师讲解演示:

1、双击打开画图软件。

2、单击“文件”—“打开”。

3、可以看到很多保存过的画图文件。

4、选择其中的一幅作品并单击“打开”,这时,这幅作品就会出现在画图区上。

二、画我想画

1、此时先观察已有的背景画面进行构思。

2、可以在画图区画出自己想画的内容。

3、保存好自己修改过的作品。

三、我给作品分类

在我的文档中保持的作品越来越多了,我们应该分类整理一下。

比如:画图文件可以统一放在一个文件夹里。

文章可以放在另外一个文件夹里。

音乐文件可以放在新建的音乐文件夹中。

四、多建几个文件夹

1、打开我的文档。

2、在我的文档窗口空白处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新建中的文件夹。

3、输入文件夹名字“晨晨的画图”。

4、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建一个名字为的文件夹。

5、将画图文件统一拖动到“晨晨的画图”;将文章统一拖动到“小梦的文章”。

五、文件夹重命名

首先选中“晨晨的画图”,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重命名,然后输入

新的文件名,这时原来文件夹的名字已经换成新的了。

六、学生实战交流

第12课读字读图任我挑I(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字读图。

2、体会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各自的特点。

3、加强获取与表达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字读图。

2、体会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读字读图。

2、体会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各自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

学习方法:

练习、观察

教学用具:

教学演示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多种多样的图

不同的图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下面这些图各传递什么信息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46,仔细观察书本上的每一幅图,可以在小组内进

行交流。

2、全班交流。

3、向同学展示你的绘画作品,并说一说它们表达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意义。

4、全班交流一幅优秀作品,指名学生说一说其表达的信息意思。

二、图与文字

图与文字在表达信息时各有优势。

1、请同学们观察与阅读课本P47的图片与文字,交流体会其意思。

2、全班交流。

三、小练习

仔细想一想图和文字的区别,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优点。

图片更形象……

文字更精炼……

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表达意思更好……

四、总结练习

课本48练习。

三年级民族团结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那些民族?(课件出示各民族的照片) 二、学习新课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如,清朝的文成公主入西藏,汉朝的昭君出塞,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日益强大。 三、总结 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完民族团结的课文后,能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不管他们是维吾尔族、是回族、还是汉族,真正做到各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中国母亲的代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母爱是没有民族和国界的,各民族都是一家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的事迹?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关维吾尔族母亲的感人故事。 中国母亲的代表—阿里帕.阿力马洪。半个世纪来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民族孤儿,超越民族和血缘的母爱感动着世界。 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清河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里帕,她自六十年代起,含辛茹苦抚养着收养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四个民族的10名孤儿,在她家里,至今保留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在过去的岁月里,阿里帕妈妈和已经过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这口锅,做出饭菜,养育这些孤儿和他们的9个亲生孩子。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已是几代同堂,全家聚齐了共有180多口人。 在这次美国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阿里帕成为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与慈爱。 孩子们学习完了阿里帕妈妈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她那没有民族界限的爱啊!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带反思)(人教版)

个人个性化备课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民和中心小学校 学科语文 三年一班 教者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四、方法措施 根据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 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采用 “演示、讲解、提问、讨论、交流” 为主的教学技能,注重教给学生学 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教学当中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教 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课标解读和教材宏观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1、积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4、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体例: 本册教材编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篇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能说会写及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本册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结构起来的?写出知识结构图。 “阅读”版块选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能说会写”版块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主体课文 阅读 快乐读书屋 口语交际 主题单元能说会写 习作 本册教材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 四、本册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西安交大网络教育《高等数学》答案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V 1. 单选: A. 单调递增但无界的数列 B. 单调递减且有界的数列 C. 单调递增且有界的数列 D. 单调递减且无界的数列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2.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3.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4. 单选: A. A B. B C. C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5.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6.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7.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8. 单选: A. A

C. C D. D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9.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10.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11.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3.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14.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15.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16.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17. 单选: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18. 单选: A. -2 B. 2 C. 0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 x| x x x. 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二、歌曲教学《牧童之歌》 1.你能为这首歌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

2.出示课题《牧童之歌》 3. 欣赏天山美景(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节奏练习 1.解决节奏难点。 2.初听音乐,跟随音乐合奏。 3.对比节奏。 (1)出示,马蹄和x x x.x| x x x.x节奏型。(马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就是八分附点音符,用手势提示并弹舌练习。 师: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 4.完整拍出歌曲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2.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词。 (2)用“啦啦啦”模唱歌曲旋律。 (3)对比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演唱区别。 四、歌曲表现 1.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1 《古诗三首》 一、新课导入 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请欣赏: 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 3.(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

境美。 学习重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教师参考) 初读诗歌,模仿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 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 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 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 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7、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8、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1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9、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0、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具准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精品]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 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上册 新疆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 案 五彩路 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熟悉校园的各种设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了解班集体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目标:在交友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朋友,体验交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班集体。 难点:珍惜友谊的情感。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第一课时,本活动用二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示范法,师引导,生体验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教科书,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快乐的校园 一、问题引入: 师提问:平时你注意自己在校园里的行为习惯了吗?你们在校园里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顺势引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探究新知: 1、“你听我说”。这个活动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写下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小观察员”。这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应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美”和“丑”,美的加以表扬和提倡,丑的给予批评和制止。 3、“大课堂”。要求学生回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体会这些活动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并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出来。 4、“校园调查”。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分组对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进行调

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表格之中。使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争做学校的小主人。 5、“小画家”。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校园一角”,完成之后可在班级当中展览,这项活动也可以以照片的形式进行。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 生畅谈收获。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对我们的校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通过对校园好人好事、不文明现象等的了解,学生也增加了一份对校园的热爱,也知道了该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第二课时:集体在我们心中 一、问题引入: 师:你是怎样理解“集体在我们心中”的含义?你知道班里同学的基本情况吗? 生回答,师总结并出示课题:集体在我们心中。 二、探究新知: 1、“有心人”。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个活动是想通过填表的形式让学生对班级、对同学有进一步的了解。 2、“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强项和特长,说一说自己的班级在学校活动中取得了哪些荣誉?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3、“玩一玩”。这个活动通过说一说和玩一玩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和创建一些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集体游戏,通过集体游戏提高班级和小组的凝聚力。 4、“做一做”。这个活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为班级做什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同时因势利导使各小组扎扎实实地把活动开展起来。 5、“建议箱”。利用写建议的形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班级的各项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关心班集体、热爱班集体。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 教学目标:掌握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荷花淀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时数: 1、燕子——3课时 2、古诗两首——3课时 3、荷花——2课时 4、珍珠泉——1课时 5、语文园地——5课时 1、燕子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出示插图,看图并引导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燕子的性情特点的句子。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0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0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 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熟读课文,借助课,在读读、说说、演演中突破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鹰学飞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课前准备:课,大树、大山、白云、小鹰、老鹰的图片。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

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鹰学飞》。(生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鹰在学飞的过程中飞到了三个不同的高度,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是哪三个高度呢? 2、生交流。看来上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那这节课要表现得更好。王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谁愿意来摆一摆呢?(生上黑板摆图片)老师来适当调整一下。 3、小朋友们,今天就让我们成为文中的这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看谁学得快,能“飞”起来。准备起飞! (教学设想:通过让学生上黑板摆出小鹰飞到的三个高度,不但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贴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读中感悟 (一)学习一二节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大学英语 答案版

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专升本大学英语 入学考试复习题 (一) 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I. Grammar Structure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 1.5 mark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3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pencil. 1. Not long ago, a person whom I know very well was ___ an accident. A. related to B. involved in C. included in D. subjected to 2. We want him to retire but he won’t ___ to it. A. accept B. admit C. agree D. allow 3. He doesn’t enjoy ___ fish, you know. A. eat B. to eat C. eating D. to eating 4. The girl didn’t go to bed ___ her parents came home. A. until B. unless C. when D. as 5. In the newspaper, we can learn ___ is going on in the world.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o 6. The bridge was named ___ the hero who gave his life for the cause of the people. A. after B. with C. by D. from 7. I wish I ___ a doctor. A. have been B. am C. were D. will be 8. We are going to ___ up for our lost time by taking a short cut. A. make B. take C. find D. put 9. No sooner had we returned home ___ it rained. A. then B. than C. when D. as 10. I can’t afford ___ a new dress. A. buying her B. her to buy C. buy for her D. to buy her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8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文,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词卡片; 2准备几幅花卉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德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花要种给别人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再把它们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识记生字情况。(全班读,或开火车读等) 3抽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精读第1~3段,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美好情怀。 ①默读课文,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别用“”和“”画出来。 ②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 ③对比朗读写种花人在自家养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团 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④老师把准备好的花卉图画发给坐在中间的同学,朝同一方向(左边和右边) 高高举起,让看到正面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⑤师小结:德国的种花人就和举画的同学一样,虽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儿美丽的笑脸。德国的种花人用自己的勤劳和爱心创造 了美,并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怀啊!与此同时,他们自 己也收获到了美,这才是美的真谛。 ⑥齐读第2、3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抓住中心句,学习第4、5段。 (1)自由读课文,谈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提示:“变化”包括哪些变化?没有变的是什么?) (2)“美丽的东西很多”,这里“美丽的东西”有哪些?(建筑;公园、服饰, 人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四、补充拓展,指导积累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1、燕子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三、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二、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抽查读音 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 四、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预习“海上日出”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翅膀 尾巴 赞热 燕子飞回增添生机美爱 春大 姿态优美天自 飞行速度快然 心情高兴 停歇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2首 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结构力学

一、单选(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是(A) A.瞬变 B.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C.常变 D.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2.图示结构,截面B的弯矩为(B) A. B. C. D. 3.图示刚架承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荷载F,则杆CD的C端的剪力为(D)

A. B. C. D.0 4.机动法做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依据是(D) A.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B.刚体体系的虚力原理 C.变形体的虚位移原理 D.刚体体系的虚位移原理 5.两端固定的等截面直杆在跨中受一集中力作用,则其固端弯矩(C) A. B. C. D.

6.叠加原理只对线弹性体适用,以下哪项不是线弹性体的基本假设(C) A.位移与荷载之间满足胡克定律 B.结构体是连续的 C.结构内力与变形与加载次序有关 D.结构体为小变形 7.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是(B) A.悬链线 B.二次抛物线 C.三次抛物线 D.半圆 8.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等截面梁的最大位移为(A) A. B. C. D. 9.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系数只与杆件远端的支座约束有关,当远端为固定支座时,,传递系数为(B) A.0

B.1/2 C.-1 D.1 10.下图结构为(D)体系 A.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瞬变; D.常变 11.下图有几个多余约束(C) A.0 B.1 C.2 D.3 12.在推导转角位移方程时,考虑了下列变形的影响:A A.弯曲变形; B.弯曲与剪切变形; C.弯曲与轴向变形;

D.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 13.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滑动支承端的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C A.绝对不可; B.一定条件下可以; C.可以,但不必; D.必须。 14.求解1支座处的支座反力D A.F B.0 C.2F D.F/2 15.根据转角位移方程:A A.已知杆端位移就一定能够确定杆端力; B.在没有刚体位移时,已知杆端位移才能确定杆端力; C.已知杆端力就可以确定杆端位移; D.即使已知刚体位移,知道了杆端力也不能唯一确定杆端位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这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字形较简单的字,学生能够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全体学生都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后的阅读面窄,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大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取最大的进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了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学期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跟上学期一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并且加大力度。初步设想如下:

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课本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课外读物,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竭力加强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读书的趣味,享受读书的快乐。 每节语文课前,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并简介书中内容。 灵活布置家庭作业,少做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20分钟,并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或感想)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 定期抽查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感悟交流会,对于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 加强写作训练,使听说读写得到更加完美的统一。定期进行写作指导,结合阅读内容布置写作题目,使学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写作训练。结合开展的课题实验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1《燕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 3.学习课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读通顺。

2、默读课:(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骏()俏()悄()拢() 竣()峻()哨()梢()笼() 添()沾()倦()谱()符() 填()粘()圈()普()附()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思考: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