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毕业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毕业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毕业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毕业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

学院金融学院

2013年10月26日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

The Study on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tudent

Supervisor

Specialty Finance

School School of Finance

2013-10-26

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审阅评语

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多数国家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化货币体系产生了质疑。作为直接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国家,美国不仅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来减少各国的经济损失,反而还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的地位,大量印刷钞票转嫁危机,使得其他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但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健的发展,并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货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其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及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应问题。利用日元等已经成为国际货币的货币与人民币的目前形势进行比较分析,以通过其它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学习借鉴之处,加快我国货币国际化。最后论文结合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出未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对策研究

Abstract

Since the housing reform at end of the 1970s in last century,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now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fter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analysis of real estate finance in China, the main causes of the real estate financial risks in China is considered to b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social credit system, defects of real estate financing mechanism, etc. According to the measuring index selection criteria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measuring indexe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measuring indexes in this system are the synchronization rate between real estate price & CPI, vacancy rate of real estate, etc. Finally, based on the foreign experience,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real estate financial risks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to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for China's real estate, to establish a sound legal system, etc.

Keywords:real estate finance; financial risk;real estate bubble;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3)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3)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4)

2 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5)

2.1 国际货币的核心界定 (5)

2.1.1 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5)

2.1.2 流通领域角度下货币国际化程度划分 (5)

2.2 货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条件 (6)

2.2.1 货币国际化的途径 (6)

2.2.2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6)

3 货币国际化分析 (8)

3.1 货币国际化与资本可兑换的关系 (8)

3.2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 (8)

3.2.1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 (8)

3.2.2 货币国际化的风险 (9)

4 人民币国际化分析 (11)

4.1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11)

4.1.1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1)

4.1.2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必要性 (11)

4.2 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 (12)

4.2.1 中国经济实力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12)

4.2.2 中国国际贸易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13)

4.2.3 人民币稳定汇率体现出来的优势 (13)

4.2.4 中国具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体现出来的优势 (13)

4.2.5 中国高偿还能力体现出来的优势 (14)

4.3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15)

4.3.1 美元仍占据世界货币的主导地位 (15)

4.3.2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16)

4.3.3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18)

4.3.4 资本的国际影响力有限 (20)

4.3.5 人民币在一些国家仍不能自由兑换 (20)

5 别国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22)

5.1 日元的国际化 (22)

5.1.1 日元国际化进程 (22)

5.1.2 日元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22)

5.2 新元的非国际化策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23)

6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24)

6.1 人民币国际化应稳步推进 (24)

6.3 区域货币合作 (25)

6.4 政府干预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1 (30)

附录2 (3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作为当今两大国际货币的美元和欧元接连遭到重创,无可避免的使很多大量储备了这两大货币的国家成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牺牲品,在2009年的二十国会议闭幕时,许多国家领导人认为应当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进行考量。

在此大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上逐渐被各国重视起来。第一,作为国际货币储备量最大的国家,近年来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不退反进;第二,在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进行贸易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在使用;第三,在汇率方面人民币近年不断走高,一些国家民众把人民币作为投资对象,并且少数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由此我们已经意识到推进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志在必行。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并对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新形势展开研究,分别从如何能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条件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优势与劣势等实践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人民币能够更快、更好的走上国际化。

1.2.2 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中从经济实力到综合国力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金融方面进步更尤为突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但中国经济却仍然维持着它迅猛的发展势头,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升高。综上通过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对于突破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1.2.2.2实践意义:一旦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正确,则会直接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并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重创,由此可见在人民币全球化的过程中除了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它所有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此对人

民币国际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时非常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Andrew(1988)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竞争能力的强弱,而这竞争过程就是货币国际化的过程]1[。

Bergsten (1975)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才能保证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2[。

Mundell (1983)和小原三代平(1984)则解释了政治以及军事实力对一国货币能够顺利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作用]3[。

Swbodea (1969)认为,当一国货币晋升为国际货币后,规模效应会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促进这种货币的扩散与使用]4[。

Cohen Benjamin (1971)认为在一国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后,会产生“历史继承性”,并以英镑为例给出数据说明]5[。

Krugman (1980)对交易成本的升高、降低与是否能够成为媒介货币的做了阐释;同时指出一国货币如果通过早期的综合国力实现了国际化,后期即使综合国力有所下降,也难以动摇早期建立起的国际货币地位]6[。

Page (1977)指出,一国货币国际化与该国贸易规模成正比,贸易规模越大,货币的流通范围越大,越有可能实现货币国际化]7[。

Williamson (1965)通过研究发现,国际货币的流动性与该国金融部门的发展程度联系紧密]8[。

Kenen (1969)指出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进程]9[。

Hartmann (1998)认为货币交换结构受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制约]10[。

Richard Duncan (2007)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制具有致命缺陷,在未来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制最终会最终宣告失败]11[。

BarryEichengreen (2004)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国际货币的核心地位将遭到动摇,国际货币体系将会走向更加多元化的新格局]12[。

Dornbusch (1999)曾在德国《明镜》周刊中预言20年后的世界仅存几种货币:美元,主要在南美和北美流通;人民币是亚洲的主导货币;欧元则将成为其它地区的主要货币[。

]

1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姜波克(1994)通过测算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给我国带来的收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14[。

赵海宽(2001)认为为了我国能够更好地适应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我国应积极进行人民币国际化]15[。

谢太峰(2006)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强我国的经济政治自主性和话语权]16[。

罗熹(2009)认为应借助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大形势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17[。

景学成(2000)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并没有真正开始,离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还很远]18[。

李翀(2002)]19[、巴曙松(2003)等人认为,人民币目前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贸易货币,应该在大好形势下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20[。

刘爱文(2005)认为目前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币值稳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21[。

周林、温小郑(2001)认为我国应该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逐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22[。

姜波克(2005)指出人民币从初步国际化到完全国际化再到国际中心货币的进程,也即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过程]23[。

巴曙松(2003)认为应该从边境贸易出发,有步骤的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战略,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24[。

冉生欣(2007)指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以国家信用为保障,发行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异常浮动得不到任何保障;在此背景下,世界上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金融危机一定频繁发生]25[。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对货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其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及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应问题。利用日元等已经成为国际货币的货币与人民币的目前形势进行比较分析,以通过其它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学习借鉴之处,加

快我国货币国际化。最后论文结合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出未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献研究法。整理、吸收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文献,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些简单总结和评述。

2.定量分析法。收集了大量的最新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国际度及国际化的收益、成本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成本时,首先采取定性分析,之后结合定量分析,分析全面,结论更有说服力。

2 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2.1 国际货币的核心界定

2.1.1 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解释有很多中,从字面上理解,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上各国在贸易及储备上都会使用的货币的过程,但是一国货币的境外流通并不等于是国际化。

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中,“国际货币”职能是货币五大职能之一。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26[因此,当一国货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时,即是国际货币。马克思同时认为“金银的特征是世界货币”]27[,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按照传统货币理论只有具有实体价值的货币才能被其他国家接受,从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充当国际货币。

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货币国际化就是当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或该货币被其他地区模仿时,该货币就实现国际化了。

近年来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更加强调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的职能超越了区域的限制,在国际间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的状态。

2.1.2 流通领域角度下货币国际化程度划分

根据货币国际化范围程度划分为货币周边化、货币区域化、货币全球化三个层次。

国币周边化是货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是指由于一国经济实力强大,与周边的一些国家有频繁的贸易,在贸易过程中把本国货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随着该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货币海外存量增加,体现为货币的周变化。目前人民币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货币区域化是指一国货币在周边区域的国家得到认可并共同使用。货币区域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被动型区域化,即一国的货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渐被区域内的国家认可;一种是主动型区域化,是指通过各国政府努力建立货币联盟,成立一种新型区域货币,作为区域内结算、投资货币,目前欧盟国家使用的欧元是货币区域化的典型代表。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稳定,金融市场制

度不断完善,逐渐在区域性货币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最终被世界其它各个国家所认可,在国家贸易上大规模使用,成为世界核心货币。目前美元仍作为全球核心货币在世界贸易中产生作用。

2.2 货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条件

2.2.1 货币国际化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货币国际化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 一些国家通过在政治、军事的优势以国际协议的形式使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例如英镑、美元都是通过此种途径成为的国际货币;也有一些在经济贸易上占有相对优势的国家通过使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上被普遍接受,最终成为国际上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对于大多数使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实现的。

2. 一些国家通过区域联合的形式,共同放弃本国原有的货币,在区域内使用统一的货币,创造出一种新的区域货币。同时,凭借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成为国际货币。目前通过这种途径成为国际货币的就是欧元,欧元的诞生源于区域经贸合作,是欧盟为了保证区域内经济、政治利益而进行货币合作的产物。由于受益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的国际货币地位,欧元从诞生之日起,便直接扮演了国际货币的角色。

2.2.2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想要成为国际货币有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一个能够成功货币国际化的国家都是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没有它的支撑,想要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同是非常困难的。当60年代第一次爆发美元危机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质疑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了是危机尽快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69年创造了一种新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SDR),在发行的初期人们对新型货币充满了希望,但实际上由于分配机制和适用范围上的限制,至今在国际货币中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仍然是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那些由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支撑的强势货币。

第二,能够保证币值的稳定。一国货币想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做到货币对内价值稳定和对外价值稳定。对内价值稳定主要是指国内物价的稳定,对外价

值稳定则意味着汇率的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既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又能保证在发挥价值尺度的同时保证别国的外汇储备不会缩水、贬值。

第三,具有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一个货币国际化的国家既要保证资金的无障碍流动又要保证自身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了保证货币的国际间自由流动,发达的金融市场应该具有开放、高效、规范的特点。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资金的流动速度成正比,开放程度越高,资金流动速度越快,市场也就越高效,从而真实地反映货币、资本、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各国货币持有者最及时有效的反馈。

第四,具有对外贸易影响力。一国的经济规模可以用GDP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用国际贸易的规模来衡量。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规模逐渐增大,对外交流逐步增多,本国货币也随之扩大使用范围,增加使用频率,从而增强作为交易媒介的影响力,促进其成为世界货币。

3 货币国际化分析

3.1货币国际化与资本可兑换的关系

货币国际化与货币可兑换在概念上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是在适用范围和状态不同。货币可兑换是指在本国外汇市场上,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它国家货币,或者反向操作。根据国际间经济交易的限制划分,货币可兑换通常可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货币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不仅能在本国内使用,而且能够在国际间用于相互支付,即一国可用该货币与其它国家进行购买。

其次是实现的过程不同。货币可兑换取决于货币发行国政府决策,属于供给决定的,政府可决定该国货币随时可兑换,而货币国际化则取决于货币之间的竞争,并非政府政策就可以决定,由市场需求所决定;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该国货币可兑换,一种不可兑换的货币风险较大,持有这种货币的成本较高,必然会削弱非居民持有这种货币的意愿,因此,当今的国际货币均是己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不可兑换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有限的;但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并不妨碍该国货币的部分国际化。

3.2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

3.2.1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

(1)铸币税。货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就是“铸币税”(seigniorage),几乎所有有关国际化收益的研究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铸币税。

铸币税原指中世纪西欧各国统治者对送交铸币厂用以制造铸币的贵金属所征收的税额。现代意义上的铸币税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狭义上来说,铸币税是货币发行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而获得的货币面值与货币本身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这是铸币税在一国境内的含义,国际上的含义则是外国的中央银行以该种货币形式所保有的外汇储备;广义的铸币税含义则更加强调其国际化货币的本质,就是指本币由于其国际化地位而获得的本币及其表征的金融资产的净输出是一种过度的特权。在一国境内,铸币税是通过立法予以强制执行的,是一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收益;而在国际上,国际货币的发行不能通过对他国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予以施行。国际货币带来的收益是无成本的,其获取的利润就是用货币换取的其他国家的商品、服务、劳务以及直接投资。某种意义上说,国际铸币税是储备货币的发行利润,外国央行以该货币

形式保有的外汇储备可以被视为对货币发行国的低息贷款,其他国家只有在付出产品、服务和实际资本存量的所有权之后才能获得国际货币,故也可以称国际化的收益为“收入优势”。而其他国家将接受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并以此逆差作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手段。国际货币发行国可用本币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如商品交易、投资、援助等,国际货币变成了货币发行国获取国际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视作变相负债的权利。因为世界各国货币都是不能兑现的信用货币,其本质是一种债务凭证,本国货币如果被外国持币者所持有,则意味着该国能够不付利息地支配他国的财富,即国际货币创造财富的能力。

(2)节约外汇储备。是否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金融能否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也同样因为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引起本国的信用扩张,从而为货币政策的选择制造障碍。同时,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因为汇率的波动增加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现在拥有世界第一的官方外汇储备量。从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以来,仍然在迅速增长,2010年12月就己经达到了28473.38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不会重蹈亚洲危机时部分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而导致本币崩溃的覆辙,但我国也为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第一,外汇储备的增加引起了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阻碍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第二,外汇储备往往投资于美国政府公债,相当于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大笔低息贷款,使得我国经济建设所能使用的外汇资源等财富大大减少;第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会因为汇率的波动而损失巨大,比如近年来美元的贬值,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被迫缩水,很短的时间内就动辄损失上千万人民币。

3.2.2 货币国际化的风险

货币国际化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第一特里芬难题,最早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采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因此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人民币目前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尚且不会面临“特里芬难题”的尴尬。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深入,中国也要走向以国际收支逆差换取世界货币地位的道路,未来中国如何解决这一风险,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逐渐被接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特里芬难题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本文立足于特里芬难题和它新的表现形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下特里芬难题的表现,重点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的应对策略,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关键词: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对策 1特里芬难题 1.1特里芬难题的提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该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特里芬难题”告诉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2对特里芬难题的误解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经常账户恶化与国际货币价值稳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作为“特里芬难题”的注释标签时,难免就会对特里芬的研究成果产生两种错误理解。 第一种误解是把美国经常账户恶化的经验看作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认为贸易顺差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类观点混淆了宏观经济过程的先后次序,误以为经常账户恶化在前,货币实现国际化在后。本文认为美国贸易收支和经常账户恶化其实是国际货币格局滞后于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调整的集中体现,即美元国际化在前,而国际贸易格局变迁导致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在后。第二种误解是强调一切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都注定失败,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证明了特里芬难题是无解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忽略了事物总在发展变化的普遍真理。从特里芬时代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若干重大改变——黄金非货币化、国际资本流动超越贸易发挥更大影响力、国际经济格局和货币格局相应调整——特里芬难题在牙买加体系下是否仍然无解,需要做进一步探讨[1]。 1.3新“特里芬难题” 1.3.1新“特里芬难题”的出现 半个世纪前,由于受到黄金的约束,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可持续,所以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必然是无解的。可是在牙买加体系下,不仅没有了黄金约束,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都已改变了巨额经常账户逆差不可持续的属性。这意味着“特里芬难题”在牙买加体系下具有新的内涵与外延。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所取代之后,储备货币也变得多样化,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被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所取代。但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学院:xx 学号:xx 姓名:xx 授课教师姓名:xx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 学期:xx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贸,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一)货币国际化 广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 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它一般是以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作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准。狭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时,该货币就等同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由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的经济过程。它是一个渐进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人民币不断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2009 年3 月11 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 亿元人民币兑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去年10 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 亿美元的20 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去年12 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 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09 年3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 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已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 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 个类似协议,并且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达到6500 亿元。 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为时不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中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3T09:29:29.45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吴慧勇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吴慧勇/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反思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极大的推进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009年7月6号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这也表明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化。本文将着重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自2009 年7 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近4年。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人民币,此较上年的2.08万亿元增长了41.3%。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的显著增长,充分表明了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在不断提高。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虽然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但是依然面临着重重阻碍,我们要借鉴美元日元欧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在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应当遵循“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在资本项目下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条件尚未成熟,但是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大势所趋。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措施如下:(一)在推进人民币基本可兑换阶段,大致遵循资本项目开放的一般原则,先放宽长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后放宽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先放宽资本流入的限制,后放宽资本流出的限制。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开放的资本市场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根据即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合理把握调控的松紧力度和政策搭配,防止经济过冷或过热。 (三)加强金融监管,逐步建立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资金跨境流动频率越来越高,外汇监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本项目的每一个开放步骤都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还有可能会诱发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因而需要对资本项目的各个子科目的开放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建立起高度灵敏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止或减少资本项目开发的风险。 (四)推进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放松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热钱投机。同时,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在汇率和利率政策配合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缓解投机性资本所带来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的利率水平必定会上升,这样不仅有利于挤出无效率投资,其所引起的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二、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 人民币周边化主要是指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成为周边国家官方和私有部门承认和使用的硬通货。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亚洲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周边化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通过推动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发展,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继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一)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推进人民币周边化。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已经被作为国际支付和结算货币普遍使用,可以说人民币周边化早已起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进一步为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促使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 (二)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从主要国际货币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美元还是英镑,几乎每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首先,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利于形成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境外人民币通过香港流回到内地,香港将会成为境外人民币重要的回流渠道。其次,有利于对境外流通人民币的监管。香港离岸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将境外的地下或半地下流通的我人民币转入地上,便于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掌握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三)把上海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要求货币发行国为非居民手中的国际货币资金提供一个价值储藏、投资增值的场所,确保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充分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所以国际金融中心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中国内地其他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有着明显优势。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功能,使其尽快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四)建立区域货币联盟。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要以强势国的地位参与货币合作,积极主导亚洲货币体系的建立。积极推动东亚货币联盟向以日元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单一货币区方向发展。因此人民币同日元的合作将是构建亚洲统一货币的关键,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替代货币联盟区内其他国家的货币,即主导货币区域化,从而实现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 三、人民币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 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化即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人民币在亚洲地区作为核心货币的地位确立后,要适时的向外扩展至全球范围。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的支付能力都显著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意味着中国政府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中国要在关键时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在国际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国家金融战略的核心,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已成为香港财经界的热门话题。许多经济学家和知名金融机构均对这一题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及预测。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等部门适时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措施,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据媒体报导,中国证监会正在制订中国内地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就境外募集的人民币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即业界所说的“小QFII”)的相关规定,预计不久即可出台。香港交易所在年初公布的2010至2012年战略规划中,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制订核心战略的大背景,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将对香港的金融业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大家对这一重要事宜有个通俗、直观的了解,本文就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关的如下六个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 1. 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2.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何? 3.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发展路径是什么? 4. 为什么香港最适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离岸中心? 5.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香港带来什么商机? 6. 香港应就人民币国际化做些什么? 问题一: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中国经济存量保值、经济增量平衡,及增加国际话语权三个方面: 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之保值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们的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用外币(特别是美元)持有,并无奈地大量投资于美元国债之中,国际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将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的帐面亏损。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我们的企业须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更低,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会大为缓解。 促进中国经济增量之平衡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2)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途径 (3) (一)建立产品品牌战略 (3) (二)谋划国际战略联盟 (3) (三)建立国际化企业制度 (3) (四)品牌产品海外上市 (3)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4) (一)企业品牌国际化缺乏支撑 (4) (二)品牌国际化战略依赖于国外代理商 (4) (三)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 (4) (四)我国品牌的附加价值低 (5) (五)我国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5)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问题对策 (5) (一)用国际人才搞自主研发创新 (5) (二)品牌产品进行国际化调研 (6) 1、确立品牌形象 (6) 2、加强品牌国际化憧憬 (6) 3、建立品牌文化 (7) (三)借助外交资源建立海外根据地 (7) (四)做好海外目标市场调查工作 (7) (五)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应用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文摘要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这个是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家走向世界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企业就必须实现国际化,完成走向国内市场和走向世界市场的再次跨跃,我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企业的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新的形势。本文通过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又一次革命,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类型和方式以及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企业;开放经济;国际化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等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在此前提下,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发展之路。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经营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最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1、首页 2、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敬请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国际经验借鉴。 1、美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美元国际化路径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使其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实力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优势。美元国际化启示: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摆脱殖民统治的美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较英国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 (2)政府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1792 年美联邦就公布了铸币法,宣布实现金银复本位制度,从而为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奠定了基础。美国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加大海外投资,增加国外美元流通量。 2、欧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欧元的诞生是区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欧元诞生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计算单位(EUA)等,为欧洲货币体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标志,为欧元启动后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即实质性进展阶段,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迅速取代了区域内流通的12 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欧元以合法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正是宣告完成了国际化进程。 欧元国际化条件分析: (1)经济条件。 欧元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背后真实的经济。 (2)政治条件。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德作为欧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起到了火车头、方向盘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轴心国家。欧盟历史上如果没有德法和解的实现,就不会有今日欧元区国家的货币统一。 (3)制度体系。 “维纳尔计划”,“德洛尔报告”,《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欧洲货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欧洲货币联盟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3、日元国际化分析。 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和日元自由兑换、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进行的,起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推进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索

金融证券 194 2015年11期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索 李伟吉泽云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对人民币发展的现状即成果和问题的分析,得出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要继续做强做大,积极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让人民币“转”起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的措施,并揭示了人民币国化对我国的益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离岸金融市场;货币互换 中图分类号:O29;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53(2015)11-0194-01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the voice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ecome biger and biger.In this context,I try to analyze the fruits and troubles that we have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then,explore the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finally,I will conclude the benefit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our country.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offshore finance;currency swap 1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成果 1.1.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铺开 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领域的首要表现是作为结算货币使用。而人民币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 1.1.2 离岸市场竞争凸显人民币热度 不仅是贸易领域,随着境外人民币市场规模的壮大,人民币国际化在投资和资本市场等各个领域也在推陈出新。有鉴于此,多个城市争相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1.1.3 国际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1.2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2.1 金融市场不健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无论交易规模,还是金融产品的品种、质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1]。 1.2.2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境外人民币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采取分阶段的战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组合,而这些战略步骤的实施都离不开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阶段人民币离岸市场缺乏,外国投资者获取、转让人民币困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1.2.3 美元体制与美元惯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 由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美元在全世界的霸权并没有终结,美元的角色由过去的世界货币代替品变为实际上的关键货币[2]。 2 阻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原因分析 2.1 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自身原因分析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应对经济变化的经验不足 2.2 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外部原因分析 总体上,由于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作用有限,人民币的国际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是区域的国际化。 3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探索 3.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要继续做强做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不急于把所有的资本项目都开放,如果对国民经济有好处,有条件,就开放一部分”。中国不谋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追求物价稳定[3]。 3.2 积极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能够促进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使用,特别是能让海外的人民币找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理想场所。 3.3 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让人民币“转”起来 尽管海外人民币可以在香港进行投资,但是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让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回国内,从而形成人民币国际大循环的问题。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拓展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特别是要建立资本项下的制度。一是探索地方政府、商业企业在香港发行债券,并允许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汇回内地。二是推进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它主要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以人民币办理跨境直接投资[4]。三是开展内地和香港银行跨境贷款业务试点。 3.4 货币互换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我国央行与各国的货币互换,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一是与具有重要战略政治关系的国家或重要物资进口国建立从紧急救援模式到日常贸易模式的互换协议框架。二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增长。 3.5 推进区域货币合作 (1)边境贸易和旅游消费带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与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并不是孤立发展的,二者可同步进行。(2)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不仅要在使用区域范围上要扩大,而且需要在我国建立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备的离岸市场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这是一国货币进行自由兑换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也是一国货币转换成国际清偿力的重要机制。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虽然人民币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但是发展十分迅速[5]。但必须承认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仍旧十分漫长,我们要做好各项工作,争取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申兵,岳素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道路探索[J].人民论坛,2014(20):69-71. [2]接玉芹.基于亚投行体系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5(7):109-113. [3]张萌,蒋冠.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基于“东盟10+3”发展模式的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13,39(05):144-149. [4]毛柳.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综述[J].商情,2012(41):56. [5]王潇君.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4(9):84-86.

最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学院:xx 学号:xx 姓 xx 名: 授课教师姓 xx 名: 论文提交日 2011年x月x日 期: 学期:xx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贸,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一)货币国际化 广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它一般是以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作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准。狭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时,该货币就等同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由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的经济过程。它是一个渐进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人民币不断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2009 年3 月11 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 亿元人民币兑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去年10 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 亿美元的20 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去年12 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 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09 年3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 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已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 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 个类似协议,并且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达到6500 亿元。 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为时不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 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bstract 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