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代版图疆域图(清晰美图)

中国历代版图疆域图(清晰美图)

中国历代版图疆域图(清晰美图)
中国历代版图疆域图(清晰美图)

中国历代版图(清晰美图)

夏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西域和境外方面,西晋仍设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东晋十六国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西域校尉属国的西北是乌孙国。青藏高原有吐谷浑及宝髻、孙波、女国等羌族聚居。

南北朝(宋魏)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

南北朝(陈齐周)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

隋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后,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后突厥分为东西二部,分据隋朝北部及西北部。隋朝境外辽东为高丽国地,高丽东北至海为靺鞨诸部。靺鞨之西为室韦诸部。室韦之南至隋边塞为契丹、霫、奚等部。昆明、濮部等则位于隋之西南。青藏高原西部为女国,中部为宝髻、孙波等,东部则为附国等。

唐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渐次削平隋末以来割据群雄,至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完成统一。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丽后,唐版图臻于极盛。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初,据青藏高原一带,连年与唐争衡。唐之西南为濮子、金齿等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室韦诸部。

五代十国唐亡于公元907年,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所分据,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

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至982年才完成统一。传至1127年金兵破京师,徽钦二宗被掳北去,是为北宋。自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初为辽、北宋南北对峙时期。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1127年金侵宋军北撤后,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是为高宗,南宋开始。自十二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初为金与南宋南北对峙时期。西夏、大理、吐蕃诸部,疆界与北宋时相若。金兵灭辽后,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行,仍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其时,蒙古高原为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鞑靼部族所有。

元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西则为伊利(伊儿)汗国,花剌子模以北是钦察汗国。其版图东北抵鲸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明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后,即北伐中原,元帝北逃,明继续四出征讨,1386年终完成统一大业。1368年元帝被明军追击而北逃后,传至1402年去国号称鞑靼。鞑靼之西则为瓦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永乐十六年(1418年),东察合台汗西迁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宁)。

清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先后统一东北诸部族,吞并漠南、蒙古,于1 644年灭明朝,并不断拓展疆土,于1759年完成统一大业。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我一直想对这个课题做一个总结,今天总算完成。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面积大概340万平方公里。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二南北朝-清朝)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 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 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 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最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 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上图为:唐朝时期全图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显著变化,此图是唐前期的形势图。唐朝的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 北部疆域的开扩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东北 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吐番便纳入大唐版图。

上图为:北宋时期全图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 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辽的面积,在疆域开阔中毫无作为

上图为:宋金时期全图、 此图是南宋与金对峙后期的形势图,此间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江山,而 金政权也无力南进。而契丹族后建立西辽及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及吐鲁番诸部相对平和, 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上图为:元朝时期全图 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此图是元朝前朝形式图。除元朝本土以外 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伺台汗国、察含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 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上各自为政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中国各朝代版图变化

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位,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还有记载荤粥则是鬼方的前身,在夏朝叫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我们考证的

中国历代疆域地理行政图及朝代列表

中国历代疆域地理行政图及中国朝代列表 2009年09月13日星期日13:51 夏朝疆域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商朝疆域 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素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中国古代列表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 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 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 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 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

北方 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 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 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 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 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 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各个朝代简介以及疆域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 / 洛邑 战国前475-221 /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8-23 王莽长安 东汉25-220 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220-265 曹操洛阳 蜀221-263 刘备成都 吴229-280 孙权建业 西晋265-316 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439 / / 南北朝420-581 / / 隋朝581-618 杨坚大兴 唐朝618-907 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907-960 / / 宋朝北宋960-1127 赵匡胤开封 南宋1127-1279 高宗临安 辽朝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1227 李元昊兴庆 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 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中国历史各朝代简史及疆域地图

中国历史各朝代简史及疆域地图 来源:盛新的日志 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地图: 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朝简略: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

位时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地图: 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周分两段,西周、东周。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东周都城洛邑。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地图: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东周春秋时期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