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医生:做父母的不能处处顺着孩子

心理医生:做父母的不能处处顺着孩子

心理医生:做父母的不能处处顺着孩子
心理医生:做父母的不能处处顺着孩子

儿子很爱吃大樱桃。当他从电脑前面走到餐桌旁边来吃的时候,已经不多了。他一边吃一边说:“嗯,真好吃,我爱吃大樱桃。”孩子快速将几个大樱桃吞下肚之后,忽然把盘子递到了我面前:“爸爸,您吃一个!”盘子里只剩下几个了。儿子真的不是谦让,他是非常真诚的。我没有推辞,而是伸出手去,拿了一个,而且是那里面最大的一个。我吃下这个大樱桃,心里很畅快,很惬意。

这是很正常的一幕。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训练他的,不要认为自己小就要受到照顾,不要以为家里有好吃的,他便是第一个要占有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委屈。他会认为爸爸吃那个最大的是应该的,甚至他根本就没有在意我是不是拿了一个最大的,因为他心里没有保住自己那个最大的樱桃的想法。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公共汽车上,七八岁的孩子坦然地坐在座位上,母亲则在一旁毫无怨言地垂手站立;饭桌上,最好吃的饭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自己面前,家长也就自觉地缩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电视机前,妈妈正在饶有兴致地看电视剧,儿子进来了,不容分说换成了动画片……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也许我们有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处处让着孩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母爱、父爱的温暖。

其实,一个小孩子多吃还是少吃一个大樱桃,对他身体的发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的,但养成贪婪、自私的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一个一向省吃俭用的妈妈把一切好吃的都给了自己唯一的上高中的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一到中学阶段,性格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的自尊、自立、自主意识更强,但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缺陷和价值观的不稳定,又往往使他们面临很多困惑,甚至有一些很不成熟的行为举动,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发展上的障碍首先表现为心理心态上的不稳定、不和谐。因而中学阶段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孩子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中学孩子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孩子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问题。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孩子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孩子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孩子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孩子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孩子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的。再者,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孩子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1、守时:心理咨询需要精力与时间,一般咨询师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预约是有限制的,每天接待咨询者的人数屈指可数。所以,如果你来晚了,会影响后面的咨询;如果不来,则会造成咨询资源的浪费。 2、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不管你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如家里)怎样与孩子相处,一旦进入咨询室,你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指望咨询师只听你说,而不给孩子机会表达。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真的中心应该是儿童。因此,如果咨询师请你们暂时回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3、用好嘴巴: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咨询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存在的问题,除了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靠父母讲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故事。请父母们一定注意以下两点:牢骚话只对咨询师说咨询时,大多数父母都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所以,发牢骚是咨询的真正开始,听牢骚也是咨询师的必要工作。只是要记住:牢骚话讲给咨询员听就是了,而应该让孩子到别的房间或地方去。 4、不“歪曲”事实:牢骚发完后,就要抓紧时间讲中心问题了,尽可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孩子蒙冤。 5、用好耳朵:当你用嘴的时候,咨询师在全身心投入地听。然后,他必然要给你提出有关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这时,请用心倾听,尤其是对于那些你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如果你怕忘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话记录下来。 6、用好眼睛:当咨询师请你与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看咨询师怎样赢得孩子的心,怎样让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跃起来,看咨询师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孩子。 7、记住咨询作业:每一次咨询完毕,咨询师都可能把一些适当的任务交给孩子和你。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可能是改善孩子与你关系的有效途径,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咨询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用心记住。 8、最后,当你要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会同你和孩子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但你千万别要求咨询师“留你家里的电话”。一般心理咨询师都不大可能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生活空间。 9、孩子的问题往往涉及父母的婚姻与情感问题,须同时做家庭治疗,请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感恩父母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感恩父母 【活动准备】 1.照片,父母的简单情况,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乐,录像资料 一、情景导入 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教师轻轻哼唱进入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首歌词时,你心是城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样?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情景? 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 同学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拥有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幸福,失去母爱是多么的凄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心灵深处去寻找我们的爸爸妈妈。 1.心理游戏 (1)准备活动:使身体轻松,最后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身体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稳,然后做三次深呼吸,再从头、颈、肩、胸慢慢放松,这时提醒学生可以趴在桌子上,或靠、躺在柜椅子上,总之,怎样放松怎样舒服就可以怎样,继续腰部放松,腿、脚放松,提示:啊!好轻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觉,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 (2)活动开始(心理暗示) 现在,脑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地停一分钟。(很轻的婴儿的啼哭声响起)那一天,随着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业,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处……我躺在妈妈身边……妈妈看着我……慢慢地,我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吃饭了,会穿好衣服了。 那天,妈妈送我到幼儿园,我一天一天长大了,那天,妈妈送我上学,第一天上学时,走进学校真神气……有一天你病了,爸爸妈妈…… 那天,下着大雪……炎热的夏日……公园里……

那天,你在写作业,那天你得奖了……(停顿一会儿,给学生充分想像的时间)……渐渐地,你长大了,长高了,小男孩儿变成了英俊少年,小不点儿变成了漂亮的小姑娘,那个少年,那个姑娘轻轻地走到爸爸妈妈面前。 请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和你一样吗?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谁? 游戏结束后,学生慢慢地回到现实情景中。 2.请同学们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游戏中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 3.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许多同学都想讲一讲,下面的小组内向同学讲讲父母的两三件事。(小组讨论) 4.在讲父母事情的时,你双是什么感受? 5.听别人讲父母的故事时,你又是什么感受? 三、激发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辛苦,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你愿意向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吗?(分小组讨论)2.谁愿意介绍一下你的父母(不指名,自动上台) 1.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四、暗示导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小组内讲一讲为父母做过的事情) 3.你现在心里是一种什么感受? 4.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回报我们伟大的父母。 师生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

必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必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2、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三忌无适应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四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六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七忌无独立生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关健。 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蒂芬·霍金教师作为教育者,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心理问 题出现的概率也在大大增加。教师一方面要在多方位的角色转换中找到平衡,另一 方面也要应付来自学校社会升学的压力,包括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 自高付出与低收入的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师面临落聘、下岗的压力。教师就 像根始终紧绷的弦,在超负荷地工作,这使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 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 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 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 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 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简单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复杂一些,就 是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拥有精神中的“第三只眼睛”,理智地观察 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心理扰动的原因。就像西方传说中每个人都拥有的“守护天 使”,在关键的时刻给予自己智慧,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不至于迷失方向。 经典案例 魏书生,当了教育局长,还兼学校校长及语文老师,外出开会、讲座、调研、上课、作业……在常人眼里,事情越多压力越大,完成这些工作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 他把工作当做享受,他懂得任何为自己解压,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他很忙碌, 但他充实;他很紧张,但从不慌乱。 面对社会的升学压力,魏书生从不埋怨学生不争气;面对上级领导的压力,面对 学校考核,末位淘汰、转岗或下岗的危机,魏书生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面对课改,魏 书生也没感觉工作茫然,无所适从;面对自身进修学习与完成学校工作的矛盾,魏书 生更是没埋怨当一个老师实在很无聊。 很多教师做不到魏书生那样,他们不分昼夜忙碌着,超负荷地工作,缺少适当的 心理调节,长久淤积于心的怨愤一旦爆发,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教师如果能调 节好自己的心态,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把工作看做享受,再忙碌也不会牢骚满腹。 案例分析 从魏书生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学会了自我调节,教师 就能时时享受教育的幸福。 魏书生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也是平凡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转并没有 令他感到机械而麻木,平淡而乏味,重复而厌倦,他一直抱着一颗平常心,在忙碌与 紧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寻找自己的快乐,感受教育的芬芳。

主题班会教案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走进父母

主题班会教案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走进父母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走进父母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班会程序:一. 课前填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和一般填完马上收齐,统计。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3.经常“煲电话粥”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四.从父母角度看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导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不少心理或者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很着急,并且急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是在找心理咨询之前,切记要了解孩子文的根本所在,而不要盲目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可能会导致情况愈演愈烈。 案例一男孩小A,二年级,在校表现:经常不能正常听课,老师布置课堂练习不完成,听不得老师批评的话。只要偏激情绪上来,完全无视课堂纪律,会呈现歇斯底里状。如多次用手拍桌子,踢凳子,喊叫,导致老师无法上课。家长被叫去学校后,要求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带孩子去心理咨询机构后,咨询师对小A进行了多项检查,并没有异常,便告知家长,孩子这种情况属于缺乏心理安全感表现,需要少刺激孩子,尽可能安抚孩子情绪。当家长问具体如何做时,咨询师讲了一番大道理,家长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去做。每周末,家长带孩子去咨询师处,交由其负责对孩子进行治疗,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丝毫没有变化,相反在学校里问题更加严重,家长非常焦虑,因为老师已经明确要求孩子转学。 案例二女孩小B,一年级,家长发现女儿有一段时间行为怪异后,带孩子去做检查,临床诊断为抽动秽语征。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家长陪伴女儿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家长很无奈,只好转入另一家机构。第二家机构诊断结论虽然和第一家相似,但是要求小B父母也做心理诊断,目的是为优先解决和排除由家长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的病因结果,才能够正常对孩子进行治疗。小B父母通配合做检查后,发现妈妈心理比较突出,通过咨询师的诊断和分析,查找到了孩子症状的本源,以及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具体诊疗方案。 对家长的提示 1、家长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从两个案例情况来看,家长基本上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更无从对孩子的治疗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能盲目带孩子去做诊断治疗。 从治疗结果来看,小A几乎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说明该机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小B去的第一家机构也和小A遇到情况类似,幸运的是到第二家机构后遇到

家长会 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教案 年级:主讲人: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坚强的意志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性格 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二、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关于儿童心理家长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心理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及时疏导这些压力,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及时修复自己受损的心灵,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1 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但是快乐也是有成本的,要得到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然后用不计收获,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 我们都要乐观,因为乐观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乐观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得以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尽管烦恼和不安总在时时吞噬着这种美好的心情,各种挫折和磨难会一点一滴地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美丽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是历久弥坚以至永远。 要用这几种方法调整自己,使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一直为自己未有鞋而感到不幸,直到遇到一个没有双足的人。”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希望,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2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李峰 前几天很晚回家,不经意地看到桌子上有一篇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阅读材料,材料从理论方法到现实事例,做了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我读了以后心情好久不能平静,虽然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内容,每次看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心理都会引起不少共鸣,但这次感触很深,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自己孩子心理的健康。我本人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每天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与其交流、沟通的时间更少,其实有时我们做大人的深思一下,在教育孩子上,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自己做的怎么样?对照《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人做家长的心里都有数,努力提高自己吧,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感受到道路两旁有五彩芬芳的花,就能感受到的天空上也有温馨的阳光。 许多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现实却是许多孩子营养过剩。其实父母对于孩子健康的关心,更多的是生理健康方面,而心理健康这一块内容是许多家长容易忽略的,通过材料的学习,加深了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引起我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的孩子是男孩子,我的父母和儿子的外公、外婆都很高兴,他们有

着封建的思想,很宠他("长辈包围晚辈"),我不怪他们。我还经常看见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打凳子,是凳子让宝宝摔跤了;打爸爸,是爸爸没有扶好宝宝…,长大后,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说你们让孩子打谁啊?其实阅读材料上告诉了大家答案,这些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是不对的。 长辈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去关心。其实跟孩子用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你。作为父母,有时只要做一个倾听者就好了。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要让孩子的不好情绪有个宣泄的途径。而不是当大人自己心情不好时,极度愤怒的时候(忙人无计,怒人无智),对孩子大吼大叫,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也很烦躁。孩子不懂事,他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后果可想而知,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这就是说,家长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 阅读材料上既举了成功的例子,也举了失败的例子。留学生汪某与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一怒之下,连刺母亲9刀!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这就是心理健康问题。相信每位阅读过的家长都能认识到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躯体疾病的危害大多是一个人,而心理的疾病危害范围有时要大得多。我们应该尽早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虽然每位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但是对自己孩子的爱没有差异。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可以多陪他看书、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导读: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行业,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 每个人刚出生心灵就像一张雪白的画纸,你画得美丽你的未来将精彩无比;你画的丑陋你的未来将苦不堪言。我要当一个小小橡皮擦,帮你擦去丑陋的画面让你重新在上面挥毫。 在我看来:想赚钱容易,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当一名大夫不算难,只要你有精湛的医术和足够的经验;想当一名心理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说是难上加难。可是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喜欢挑战难上加难的东西。心理医生可为空气,无孔不入,直达人们深深藏起来的心灵里。心理医生可以在各行各业中显现本领。比如:有些罪犯嫌疑人顽固抵抗,拒不交代罪行,我可以从他们的神态中和谈话内容上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办案线索。 心理医生可谓钥匙,无锁不开,解开人们心中那串沉重的枷锁。那些因为天灾人害,而有心理阴影的儿童或是残疾人,经常因为人们时不时地嘲笑、排斥和同情的眼神而变得十分自卑、或是性情古怪、或是时时紧绷精神、或时时散漫无目标。所以,心态对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指出心态决定一切,当然,这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健康积极的心态会让你自信乐观,而这正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他们也拥有享受成功和欢乐的权力,可病魔夺走了它们,留下的是更无尽的苦难。

假如我当上了心理医生,我会从两个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我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在灾难中遭受创伤的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仍有许多人一面遭受现实困境的`困扰,一面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那种折磨是无形的,不能拍片子、动手术,因为他不是肉体上的疾病,但却比肉体疾病更痛苦。地震中有位作家在被埋70多个小时后获救。记者在医院采访他时无意中碰到了病床上的护栏,产生微小振动,那位作家马上变得恐惧敏感,感觉到地震来临,他还说晚上睡觉在半夜会突然坐起来,伴随着黑暗恐惧随之而来。 灾害带给人们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假如我是心理医生,我会深入灾区,帮助他们缓解因为害怕灾难来临的极度紧张,治疗他们因为灾难而烙在心灵上的创伤,让孩子天真的童心依旧,让所有失去亲人的人们得到安慰。 我们在学习中有些人由于一时偏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我可以通过和他们谈话、聊天中找到原因,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我还发现现在的空巢老人特别多。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平时生活无人照应,时间久了老人难免出现心理空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会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多了解外面的信息,多接触社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假如我当上心理医生,我愿做心灵上的除尘器,除去痛苦和忧郁的尘埃,还心灵一片洁净和绿色。让我们为了梦想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理解父母》教案

理解父母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的心,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1、感情渲染:课件播放《我爱我的家》这首歌,教师谈话导入。 2、实话实说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用他们深情的爱呵护着我们,使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着,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些同学却不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因而和爸爸妈妈之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你在生活和学习中和父母有哪些“不和谐音符”? (生说一说对自己父母不理解之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太唠叨了。(如果学生没有提到,教师可以说一说自己小时候对爸爸妈妈的一些唠叨的不理解) 师:那他们总是唠叨些什么呢? 师:是呀,这些话我们听爸爸妈妈说过无数次了,说的有时我们都能背下来了,那么家长为什么还是要一遍一遍的“唠叨”呢? 活动二亲身体验,感受父母情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不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地方。看来同学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的地方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在遇到下面的事情你会怎样做?为什么?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展示出来。 1、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 2、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在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活动三听听父母的心声 出示“学生的七大烦恼” 1、小组讨论: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2、小组汇报:表演《课外作业》 3、视频:父母的心声 师:听了两位妈妈和一位爸爸的心里话,你们想说些什么? 小结:只要我们的是生活中多一些尊重,孩子尊重家长的建议,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的家庭就更加和睦。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试

谁适合做心理医生 ——测测你的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y)能力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知觉功能。它潜隐在人际交流时的语言、词汇与表达之中,不是靠理解而是靠感觉与体验来达成的。这里说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中的移情稍有不同,精神分析的移情指一种过去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在新的人际关系或治疗关系中被体现或转移。这里说的移情要宽泛一些,指一个人感觉和猜度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一个移情能力强的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 1.善解人意。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真切地理解别人,并且愿意或喜欢去理解别人。能变化多种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或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敏感的洞察力。一叶知秋,能迅速地捕捉非语言信息,察言观色,识破人的防御和伪装,看人看到骨子里去。 3.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释义能快速地理解、共情、识别,感同身受,并能快速做出恰当的反应,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情绪方式。 移情能力是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在所有的心理专业培训中,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人心理活动的敏感力,提高对情绪、情感的觉察力、共情和应答能力。 本测题共设计18个涉及移情能力的问题,每个问题有四种回答,这些回答对应着某一水平的移情。请不要过多思

考和猜测,只是按照你的自然选择(第一感)来回答就可以,不然,你可能夸大了你的移情能力。 测试题: 1.看看图中的两个情景,你喜欢接受哪一种描述?(见图1一l、图1—2、图1—3、图1—4) A.男人向女士求婚,但被拒绝了。 B.男人向女士道歉,但那位女士不愿意原谅他。 C.男人因为女人不能理解他而生气。 D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同意那男人的意见,但内心已经相信了。 2.让十个小学生,十个中学生对一篇文章写评语。四周后,又让两组同学再来评论同一篇文章,但在上面写上“你上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从小学跨入初中,这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懈努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情绪浮躁,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浑浑噩噩,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小六级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 1.懒惰、自控力差。表现是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作笔记,不愿意搞劳动等。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总想乘老师不注意和同桌说说话,甚至看见别的人有什么好东西,明知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是忍不住将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 2.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干涉,与大人说话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3. 思想易受暗示,分辨能力不高。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因此常常在学校要求和社会思潮、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感到困惑和烦恼,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 人本化:人类声带成熟期在7-9岁,6岁以前唱不准是正常的。6岁前的孩子声带很嫩,非要他一板一眼地唱,有可能会把声带唱坏;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肌肉最灵活,听觉最灵敏,不让他动,不带着我们的狗狗前进短,很少有家长关注到这一点,他们过多的关注结果而饭放弃了对过程的思考,这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是不可估量的。孩子还小,以后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小身心的障碍会使他们忽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陈鹤琴认为儿童有八方面的心理特点,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赞美 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一位美国学者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儿童对父母的最重要的十条要求是: 1.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 2.如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对每个孩子应一视同仁; 3.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父母要相互谦让,不可互相责备;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亲密无间;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8.家里应该尊老爱幼,决定全身的事应该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9.家庭要重视文体活动,节假日或星期天要到户外游玩; 10.父母有缺点时孩子也可以提出批评,应该欢迎孩子提不同意见。 这十条要求不难看出,孩子最关心的是家庭气氛和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中国某市妇幼保健站儿童心理研究组曾对该市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并不是“怕爸爸妈妈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 “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这个区域,看“心理医生”也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儿童的心理卫生却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殊不知,儿童时间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失误而导致孩子的终生遗憾。 一、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异常 我们平常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如下异常行为:口吃、选择性缄默、偏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等。当遇到这些异常行为时,请不要忽略,也不用慌张,应该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儿童偏食是最令家长头痛的事,偏食就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这时候的家长不应该动手体罚或大声呵斥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厌恶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认为它们害自己被罚和挨骂,从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我想这时的家长应该耐下性子给孩子讲道理,例如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造型做得可爱些,颜色搭配鲜艳些,也可以讲些关于偏食方面的小故事,我想这样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注意环境因素对成长的影响 许多家庭因为环境因素,把孩子引到不健康的成长道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口号的冲击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家长不惜花巨资把孩子从小就送到这个名幼儿园,那个名小学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增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年幼独自上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因缺乏父母适当的指导和适时的关怀,儿童只会仿效成人表面的行为,而内心仍是无知及不理性的,这时的孩子越来越冷漠,当与同学遇到一点冲突时,就会用刻薄的话语甚至用行为去攻击对方。这时父母应和子女多作实质探讨,用以处理事情、分享工作或生活上的例子,让他们借鉴去处理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让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探索生活、学习的真谛,让孩子逐步迈向真正的成熟。 三、注意心理健康的来源——自尊和自信 “自尊”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自尊也是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的关键,在历史或现代生活中都可以让孩子明白,拥有较强自尊的人一定能把握时机创造较高的成就。而自尊心不强的人,面对机会亦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自我放弃。“自信”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被认定,越多能力被认定,人的自信也会相对提高。一个人自尊与自信的基础奠定,都在儿童时代父母及老师给予的肯定,父母与老师注意儿童会有以下三种性格: 1、高自尊低自信。就是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倚赖别人的爱护,而没有建立自己的能力,以致于被依赖的人离开时,他们感受到严重打击,心理便出现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