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r-1221 通过的标准

gr-1221 通过的标准

GR-1221是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elcordia)制定的一项关于光纤通信的标准。具体来说,GR-1221标准规定了分光器的最大和最小插入损耗。

在光无源器件行业中,GR-1209和GR-1221是许多高端客户对无源产品可靠性的基本要求。GR-1221标准具体规定了分光器的插入损耗。

最大插入损耗为3.5dB。

最小插入损耗为0.5dB。

插入损耗是指光信号经过分光器后,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之间的光功率差值。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毛细管冷媒量的匹配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国家标准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2.2企业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3-2005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08.001-2004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J/MK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08.005-2004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J/MK08.007-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J/MK08.015-2006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08.017-2003 长途运输试验规范 QJ/MK08.036-2003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J/MK08.037-2003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J/MK08.038-200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DL006-2000 变频式房间空气调节器 3设计要求 3.1制冷系统媒量的确定: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匹配时,如何确定冷媒的充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任何制冷系统其冷媒充注量必须合适。一般制冷系统冷媒的充注量与两器、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压缩机有关,在匹配时往往要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内容积、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3.1.1首先要查一查所用压缩机的最大允许冷媒充注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不能超过该允许值,如果超过就必须通知压缩机厂对该冷媒量进行确认,要验证压缩机油面、液面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追加长配管试验(分体机15m、柜机20m、天花机30m、定制机另算,分别按规定配管长度做GB-7725-2004要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完整版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 范;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被测设备(DUT) Device Under Test(DUT).................... 3.2 负荷代码.................................................... 3.3 试验代码.................................................... 3.4 允许的试验参数公差.......................................... 3.5 温度和电压术语定义.......................................... 3.6 运行状态 Operating Type ..................................... 3.7 功能状态等级(FSC) Functional Status Class(FSC).......... 4 一般要求.......................................................... 4.1 电子电气零部件设计寿命...................................... 4.2 可靠性目标.................................................. 4.3 试验样品数.................................................. 4.4 试验代码....................................................

化学试剂等级中英对应

优级纯(GR,绿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分析纯(AR,红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 化学纯(CP,蓝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一般,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 1.HPLC高效液相色谱溶剂: ?低紫外吸收 ?非挥发性物质、游离酸、游离碱和水分含量低 ?可用于荧光检测 for HPLC gradient grade, for HPLC for LC-MS for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 Prepsolv ? 用途:用于液相色谱(LC)样品制备、LC样品分析、LC-MS分析 2.农残级痕量分析高纯溶剂: ?极低的农残背景值(≤5 pg/ml ),不挥发性组分极少 ?GC控制(ECD-PND检测)质量可靠,稳定性高 ?N、P、S等元素背景值低,基线平稳,经性能测试,可用于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残留痕量分析,以及其他适用于GC-ECD和GC-NPD检测的化合物的GC、GC-MS分析。 for residue analysis for gas chromatography suprasolv? / unisolv ? 用途:用于气相色谱检测(ECD、PND),用于有机氯、有机磷农药, PCBs及其他用GC/ECD和GC/PND检测的化合物 另外,还有专用于二恶英、呋喃、PCBs等化合物分析用的ENV ISOLV ?试剂(for analysis of dioxines, furanes, and PCBs ); 用于环境中高挥发性氯代烃的气相色谱色谱分析(ECD)、芳香烃的检测(FID)用的OEKANAL ?试剂(for environment analysis ) 3.光谱纯试剂 光谱纯溶剂具有以下优点: ?低紫外吸收、低红外吸收 ?杂质含量低

ASME-BPE-中文版

ASME BPE 生物加工设备 GR部分 一般要求 GR-1 简介 此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在生物处理﹑制药和私人保健品行业设备的设计非常实用。所涉及的方面包括灭菌﹑清洁﹑材质﹑尺寸﹑公差﹑表面抛光﹑原料连接和密封等。这些应用于: (a)在制造﹑改进和提高过程中与产品﹑原料﹑产品介质直接接触的元件; (b)产品制造中主要部件系统(如WFI,清洁蒸汽,过滤和半成品贮存等) 此标准不能应用于以下部分:不与成品或制造阶段介质部分直接接触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电气导管以及外部系统支撑结构)。 蒸汽消毒系统通常要满足压力容器设计编码。其他的设备或系统在经过厂家和用户同意下,不需要遵循这些编码。 在压力条件下操作时,系统的设计结构应分别符合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编码,第VIII章节,第1部分和ASME B31.3管道处理编码,用户能对说明和要求另行规定。当法律或强制机构(如市级,省级,州级或联邦)对此应用程序有明文规定时,最终的设计要求应符合这些法律规定。然而,一些标准虽然不符合现在BPE标准,以前所提到的构造编码也是满足的(如焊接接受标准,检察要求,压力测试等)。 GR-2 范围 生物处理﹑制药﹑私人保健品行业的要求标准和其它相关的卫生高等级要求一样,覆盖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原料﹑设计﹑构造﹑压力系统(容器和管路)﹑检查﹑审核﹑测试和证明。此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条款和要求并不意味着禁用,工程判断一定要符合此标准的基本原理准则,不能忽略强制规定规则或此标准明确的禁用条款。 GR-3 检查 此标准的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检查要求。如果需要一个检查程序,在经过用户﹑订约人﹑检查订约人和工程师同意后要保证系统和部件满足此标准。 GR-5 责任 检查人员的职责包括以下部分: GR-5.1 压力容器 用户检查员职责按照ASME BPVC, VIII 章节,第1部分,UG-91规定。

小型CWDM复用器物美价廉

CWDM系统被认为是DWDM系统的一种低成本替代品,因为它采用低成本、无须制冷的分布反馈(DFB)激光器,同时对波长复用/解复用器件的精度要求较低。 一般情况下,要求CWDM滤波器至少有13nm的平顶通带,且通带波纹小、频谱裙带尖锐,波长中心以ITU波长标准的20nm为间隔。CWDM的薄膜滤波器(TFF)封装要比DWDM的简单很多,因此其制作成本较低。另外,由于短期内大部分城域/接入市场都只需要4波到8波,因此,CWDM需要管理的备用滤波器比DWDM少,进一步提高了CWDM器件的性价比。 系统向CWDM转变时,技术方面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因此,转变的重点在于光复用器件的布局和封装上。具体来讲,CWDM复用器面临的挑战有: ●小的器件尺寸;这样多信道CWDM线卡才有可能实现,即在单一模块中集成复用器和多个波长收发器。 ●低的插入损耗;从而少用或者不用放大器。 ●性能和可靠性对温度的要求低;这样它们就可以适应各种环境。 市场上有两种满足以上要求的CWDM复用器,一种使用三端口级联TFF器件,另一种使用自由空间级联TFF。后者也被称为小型CWDM(CCWDM)封装。 图1是这两种复用器的基本原理。用于CWDM特定波长的三端口滤波器,其波长信道由两个透镜和一个与该特定波长相匹配的TFF组成。其中第一个透镜用于对准来自公共端口的光束;TFF负责直通或者反射波长;第二个透镜用于将直通光束再聚焦到传送端口。被TFF反射的光束会被再次聚焦到反射端口,之后被反射到下一级的第一个镜头。 自由空间小型CWDM模块的尺寸更小、损耗更低。 将多个这样的三端口滤波器级联,每一个滤波器的反射端口连接下一级滤波器的公共端口,滤波器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器连接,就可以做成一个CWDM复用器。受光纤线路的最小弯曲半径的限制,封装盒的尺寸不能做得太

光分路器技术规范

光分路器连接器技术规范 H.2.10 The Cassette Splitter type shall be equipped with minimum of one (1) meter ruggedized pigtail with and without SC/UPC connector. 盒式分路器应带至少1米耐用的尾纤(带或不带SC/UPC 连接器) H.2.11 The input of Micro-splitter type shall be equipped with minimum of one (1) meter tight buffered tube with and without SC/UPC connector. 微型分路器的输出端应配1米紧的松套管,带或不带SC/UPC连接器。 H.2.12 The output of Micro-splitter type shall be single fibres. 。 微型分路器的输出端应是单纤。 H.2.13 The dimension of the Micro-splitter type shall be able to fit into the splice/splitter holder on the splice tray. 微分路器的尺寸应能放进集纤盘上相应的分路器卡槽内。 H.2.14 Maximum dimension of the Cassette Splitter type shall be 130mm (W) x 160mm (H) x 30mm (D). 盒式光分路器的最大尺寸为130mm (宽) x 160mm (高) x 30mm (深) H.2.15 Maximum dimension of the Rack Mountable Splitter type shall be 2 Rack Unit (2U) and shall be able to fit into standard 19 inches ETSI rack system o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The dimension o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as follow: 机架式光分路器应为2个机架单元,能适配在19 英寸配线架ETSI机架上。配线架尺寸如下: 配线架尺寸 高(H) 宽(W) 深度(D) 2200mm 600mm 300mm H.2.16 Each fibre output shall be provided with a numbering label for circuit identification purpose. It shall be labelled on durable material in such a manner as to be permanently legible and properly displayed. 光纤输出部部应有识别标志。标志经久不变。 H.2.17 The Tenderer shall submit proposed technical drawings complete with dimensions for the

铜板 外国的和中国的标准-解释说明

铜板外国的和中国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内容如下: 铜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铜板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外国的铜板标准与中国的铜板标准之间的异同点,并对铜板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同时,还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铜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促进铜板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将分析外国铜板标准。外国铜板标准往往基于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并根据各国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修订。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铜板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外国标准还经常涉及到生产工艺、包装运输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不同国家所采用的外国铜板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板产品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我们将对比中国的铜板标准。中国铜板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和发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工业发展需求来制定的。中国的铜板标准通常继承并参照了国际标准,同时也结合了中国特色和市场需

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中国的铜板标准不仅包括对铜板产品的技术要求,还涉及到产品的包装、质量检验、认证等方面。中国标准的制定更多地关注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得以执行。 在对比外国和中国的铜板标准时,我们会发现二者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之处。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标准的要求和测试方法上,以及对铜板产品等级和市场准入的管理上。正因为这些差异,给铜板行业的国际合作和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挑战。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外国的铜板标准和中国的铜板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引入国外标准的经验和前沿技术,借鉴国内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市场需求,可以为铜板标准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深入研究铜板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促进铜板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改进铜板标准的建议,以期能够推动铜板行业和相关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将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和介绍铜板标准的情况。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

光纤器件测试标准介绍

光纤器件测试标准介绍(Bellcore GR-1209-CORE) 光纤器件测试标准介绍 环境与机械实验标准:Bellcore GR-1209-CORE 1.高温高湿试验: 条件:温度:85±2℃,湿度:85±2% 持续时间:14天(336小时) IL测量:试验前和试验后置于室温2小时后。 2.湿热循环试验: 条件:温度:-40±2℃—75±2℃,温度变化率要求恒定在0.95±0.1℃, 湿度:2—32℃时,恒定为80±2%, 32—75℃时,维持每磅干燥空气0.024磅水的比例。在32℃时80%的湿度相当于75℃时10%的湿度,低于2℃时,不用控制湿度。 持续时间:14天(336小时)共42次循环,如下图所示。 IL测量:要求在线测量,在75℃,21℃,-40℃稳定半小时后每天测量一次。 3.水浸试验: 条件:水温:43±2℃,PH=5.5±0.5(可加NaOH和醋酸混合得到), 持续时间:7天(168小时), IL测量:在7天中的最后12小时内在线测量一次,洗净置于室闻24小时后测一次。 4.振动试验: 条件:振动幅度:1.52mm,振动频率:4分钟内从10Hz—50Hz—10Hz,每个方向2小时。 IL测量:可通过光谱仪在线监视IL的变化,但对IL的要求适用于试验后的测量。 5.负载弯曲试验: 根据FOTP-1A使用手动和马达驱动方法,分支器件应经受弯曲试验。附加于分支器件的端口的所有光纤,在0.45kg(1lb)的负载下,就进行100次180°的弯曲循环。如果使用手动方法,使用半径为12.7cm(5英寸)的圆棒。每次,负载应逐渐的加到一根光纤上,从分路组件外套1m(3英尺)或光纤末端10cm(4”)处,看哪个更短。 不包括250um涂履层和紧套光纤的分支器件。 IL测量:试验完后。 6.负载扭转试验: 根据FOTP-36,分路组件试验样本应经受扭转试验,使用0.45kg负载(1lb)进行10次循环。负载应作用于该组件外套3cm(1.2”)处。分路组件不可以出现物理性损坏。 不包括250um涂履层和有紧套光纤分路组件。 IL测量:试验完后。 7.侧拉试验: 分支器件试验样本对于光纤缆线应进行0.45kg(1lb)的侧向拉力试验,对于250um涂履层和紧套光纤应进行0.23kg(0.5lb)的拉力试验,负载拉力方向应与器件工作时的方向成90o角,该试验不能出现任何物理性损坏。 IL测量:首先在拉力作用于器件至少5秒钟后测量,然后除去拉力10秒钟后再测量。 8.缆线保护试验: 根据FOTP-6A限制条件-,分路组件试验样本对于光纤缆线应进行1.0kg的接力试验。对于250um涂履层和紧套光纤应进行0.45kg(1lb)的拉力试验。该试验不能出现任何物理性损坏,包括: * 光纤破损

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

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阿托斯比例阀作为一种重要的流体控制装置,在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能够按照预设比例调节流体的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程度来实现流体流量的精确调节。阿托斯比例阀的原理是利用阀芯或阀板的位置来改变阀门的开度,进而调节流体的流量。其采用的控制方式能够满足复杂的工艺要求,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能源等各个行业。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问题。首先,本文将介绍阿托斯比例阀的定义和原理,为读者了解该装置提供基础知识。其次,本文将重点分析阿托斯比例阀的应用领域和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优势和特点。然后,本文将探讨阿托斯比例阀的发展现状,包括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将引入国际标准对阿托斯比例阀的要求,并分析这些标准对该装置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本文还将展望阿托斯比例阀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装置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和质量要求。相信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参考和标准指导,促进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总之,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将对阿托斯比例阀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的设定对于一篇长文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引言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对阿托斯比例阀以及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阿托斯比例阀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们还将详细介绍阿托斯比例阀相比其他阀门的优势和特点,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国际标准对阿托斯比例阀的要求,探讨阿托斯比例阀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以及国际标准对阿托斯比例阀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我们也将展望阿托斯比例阀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我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阿托斯比例阀的国际标准,并对它的定义、应用、优势以及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通过国际标准和市场的视角,我们还能够更好地了解阿托斯比例阀在国际舞台上

光通信器件外贸推广

光通信器件外贸推广 一、认证 1、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 2、行业质量体系认证:不同厂家有不同的认证要求,中国大陆要求泰尔认证,Telcordia是全球通用的认证 3、环境认证:欧美CE和ROHS认证 韩国KC认证 日本PSE认证 Company Overview Dedicated to finding volume applications for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 (PLC) technologies, *** Technologies has leading expertise in areas of optical design, testing and packaging for PLC products. It has the world's most efficient and cost effec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for PLC products. The company bases its operation in the Lugu High-Tech Park in the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hina. *** Technologies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world-class PLC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The company currently focuses in offering high quality and low cost products for the rapidly growing fiber-to-the- home(FTTH)market. Its product portfolio includes PLC splitters,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s (AWGs),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s (VOAs),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Multiplexer (VMUX), and fiber arrays-the critically important packaging component for all PLC products. All products feature excellent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pass strict reliability tests. The

挤压、粉末冶金、不锈钢精铸类毛坯件技术规范

挤压、粉末冶金、不锈钢精铸类零件及毛坯技术规范 批 准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挤压、粉末冶金、不锈钢精铸类零件及毛坯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挤压、粉末冶金、不锈钢精铸类零件及毛坯件(以下简称零件及毛坯件)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及毛坯件的验收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 QG-0029/ZK-11/2007 成件供方质量管理要求 21E/105.021.050 关于ROHS要求的成品及物料检验规定 Q/21EJ1.165 金属壳体件倒圆、倒角及典型键槽设计、加工、检测通用规范 Q/21EJ1.1 金属壳体零件表面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Q/21EJ1.162 滚花设计、加工、检测规范 3术语 3.1内表面 指零件的包容面,在其之内没有本零件的材料,是指与孔、空腔特征直接相关的表面,如孔壁、盲孔孔底、孔内台阶面、孔内环槽面、空腔壁、空腔腔底面、空腔内的台阶特征面、空腔内的槽特征面等。典型示意零件见图1。 3.2外表面 指零件的被包容面,是零件的最外层轮廓面,在其之外没有本零件的材料,典型示意零件见图1。 3.3毛坯面 由模具直接成型,后续不采用切削加工的面。

图1 外表面和内表面示意图 4技术要求和检验 4.1合格鉴定 按本规范提交的零件应是经过相关试验验证或试生产合格的零件。 4.2材料 4.2.1进行零件及毛坯件加工的生产单位,应优先使用由我公司提供的合格材料进行生产。 4.2.2零件及毛坯件生产单位可以采用自购料方式,但应遵守QG-0029/ZK-11/2007的规定进行采购和生产。零件生产单位需提供所加工每批零件的材料检验编号或材质检测报告,材料检验编号必须由我公司出具,材质检验报告必须由我公司或我公司认可的具备材质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 4.2.3当零件材料有ROHS材料要求时,应按21E/10 5.021.050内容要求进行入厂检验。 4.3外观 4.3.1通用要求 零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图纸的要求,表面质量应符合Q/21EJ1.1《金属壳体零件表面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的规定,滚花加工质量应符合Q/21EJ1.162《滚花设计、加工、检测规范》的规定,倒圆、倒角、典型键槽加工应符合Q/21EJ1.165《金属壳体件倒圆、倒角及典型键槽设计、加工、检测通用规范》的规定。 零件表面上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表1描述的缺陷存在。 表1 表面缺陷特征

(完整版)光纤陀螺核心器件简介及参数

一、什么是光纤陀螺? 光纤陀螺是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传感器 陀螺仪(gyroscope)意即“旋转指示器”,是指敏感角速率和角偏差的一种传感器.光纤陀螺仪是广义上的陀螺仪,是根据近代物理学原理制成的具有陀螺效应的传感器.因其无活动部件——高速转子,称为固态陀螺仪。这种新型全固态的陀螺仪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 二、光纤陀螺核心器件有哪些? 1。多功能集成光波导调制器MIOC(Y波导) 概述 MIOC(集成光学多功能光波导调制器)具有起偏与检偏、分束与合束以及电光相位调制等功能。理论设计保证产品具有高性能;工艺制备保证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生产控制保证批量产品具有高一致性。 全温范围内具有插入损耗低、偏振消光比高、电光相位调制线性度高的特点.采用微电子工艺和微光学工艺制作、保偏光纤对准耦合封装技术,具有850nm、1310nm 和1550nm 等多个工作波段。也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不同工作波长、不同封装形式等特殊规格的器件. 应用 •光纤陀螺 •光纤电流传感 •其它光纤传感特点 •插入损耗低 •偏振消光比高 •温度相关损耗变化小 •电光相位调制线性度高 •可靠性高 参数表 Mini 1310 系列 类别参数符号单位性能指标(典型值) 光学性能 中心波长l c nm1290~1330插入损耗IL dB£4. 全温插入损耗变 化 DIL dB£0.5分光比D—48/52~52/48全温分光比变化 率 DD%£±3.0背向反射RL dB£—55

残余强度调制RIM-£2/1000尾纤偏振串音PER dB£—30.0 全温尾纤偏振串 音PER T dB£-25.0 电学性能半波电压Vp V£5。0波形斜率S—£1/200带宽 W MHz³300 封装结构封装形式-—可伐镀金封装 器件尺寸—mm20´7´4。 尾纤类型-— SM/PM,φ125μm/80μm 光纤 尾纤长度L m³1。0 环境指标工作温度T W ℃-45~70 储存温度T S ℃-55~85 1310系列 类别参数符号单位 性能指标(典型值)优级高级 光学性能 工作波长 c nm 129 ~1330插入损耗IL dB 3.5 全温插入损耗变化IL dB0.40。5分束比D%50±1。550±2.0全温分光比变化率D%1。53背向反射RL dB—55 残余强度调制RIM—5/10000 2/1000尾纤偏 串音 PER dB—30 全温尾纤偏振串音PER T dB—30-27 电学性能半波电压V V3。5 3.5波形斜率S—1/2501/250带宽BW MHz≥300 封装结构 封装形式--可伐镀金 器件尺寸(不含引脚)-mm3085尾纤类型-—SM/PM,φ125μm/80μm光纤

最新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身寸线荧光光谱法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4294:2003《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标准测 定方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标准根据ASTM D4294:2003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4294:2003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ASTM D4294: 2003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文字表述按我国的习惯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GB/T 17040--199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 GB/T 17040--1997是等效采用ASTM D4294:1990(1995)制定的。本标准与GB/T17040--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在GB/T17040--1997中标准名称为《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而本标准的名称为《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本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除了GB/T17040--1997中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还适用于原油及氧含量较高的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扩大了硫含量的测定范围,在GB/T17040--1997中,测定硫含量的下限是0.05%(质量分数),而本标准将硫含量的测定范围降低到0.0150%(质量分数); ———本标准增加了一项引用标准SH/T0253,用来测定配制标样所用稀释剂中的硫含量; ———本标准提出如果使用与试样基质类似的物质作为稀释剂配制标准样品,测定硫含量的准确度会提高; ———本标准规定所用稀释剂的硫含量小于2mg/kg,在GB/T17040--1997中规定所用稀释剂的硫含量小于20mg/kg;———本标准中装样的最小深度为4mm,在GB/T17040--1997中,装样的最小深度为3mm; ———本标准没对X射线光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GB/T17040--1997中,对X射线光路规定为空气; ———本标准提供了几种可用的窗口薄膜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使用两组标准样品,在GB/T17040--1997中,使用三组标准样品; ———本标准提出使用标准检查样品来检查校准曲线的变化,用质量控制样品来验证仪器系统,取消了GB/T17040--1997中用标准化试样校正仪器漂移; ———本标准中的精密度计算公式与GB/T17040--1997中有所不同。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最新AQ3019-2022电镀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安全规程

AQ3019-2022电镀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平安规程

电镀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平安规程 AQ 3019-2022 Safety code for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usage of plating chemicals 前言 本标准第4、5、6、7、8章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对电镀化学品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平安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全国平安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平安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美特〔中国〕化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平安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外表工程分会、金华市电镀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心荣、张素兰、季雪明、胡义铭、周元富、胡海霞、柏萍。 本标准委托全国平安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平安分技术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电镀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平安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及散落、泄漏和废弃物品处理的平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镀化学品供给单位、托运单位、道路承运单位及最终使用者的平安作业过程。 电镀生产中使用的性质属于“危险化学品〞的物品,其平安规程应按照相关的危险化学品平安管理条例执行。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那么 GB 16483 化学品平安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2000 ISO 11014-1:1994 eqv) GB 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2057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爆炸物 GB 2057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易燃气体 GB 20578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易燃气溶胶 GB 2057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氧化性气体 GB 20580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压力下气体 GB 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易燃液体 GB 2058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平安标准易燃固体

过滤器标准

空气过滤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简称过滤器)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包括外加电场条件下的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的干式过滤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 AB:恒定湿热试验GB/T2621 1—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 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4857.23—2003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GB/T6167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 干式过滤器DRY TYPE FILTER 滤料既不浸油,也不喷其他液体的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SUB^HEP 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〇.5 /IM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95%而小于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ISO-31010对应的GB)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ISO-31010对应的GB) LT

ICS 03.10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XXXXX—XXXX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Risk management –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目次 .............................................................................. I 前言 ............................................................................ X 引言 ........................................................................... X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 (2) 4.1 目的及益处 (2) 4.2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 (3) 5. 风险评估过程 (7) 5.1 概述 (7) 5.2 风险识别 (8) 5.3 风险分析 (9) 5.4 风险评价 (16) 5.5 文件的归档 (18) 5.6 风险评估的监督和检查 (19) 6. 风险评估技术的选择 (20) 6.1 概述 (20) 6.2 技术的选择 (20) 6.3 风险评估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23) 6.4 风险评估技术的类型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