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游植物模板

浮游植物模板

浮游植物模板
浮游植物模板

10.2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状况

2015年8月在调查海域监测到浮游植物18种,其中硅藻门17种,占总数的94.44%;甲藻门1种,占总数的5.56%。优势种为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羽纹藻Pinnularia sp. 、小环藻Cyclotella sp. 、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 、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98~3.67)×104个/m3之间,平均为1.91×104个/m3。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05~2.02之间,平均值为1.61;均匀度变化范围在0.51~0.78之间,平均值0.70;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14~0.37之间,平均值为0.29。

2015年10月在调查海域监测到浮游植物9种,其中硅藻门8种,占种类组成的88.89%;甲藻门1种,占种类组成的11.11%。优势种为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78~38.89)×104个/m3之间,平均为11.58×104个/m3。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19~1.80之间,平均值为0.85;均匀度变化范围在0.11~0.78之间,平均值0.41;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11~0.35之间,平均值为0.21。

2016年5月在调查海域监测到浮游植物12种,其中硅藻门11种,占总数的91.67%;甲藻门1种,占总数的8.33%。优势种为辐射圆筛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ii、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30~0.72)×104个/m3之间,平均为0.48×104个/m3。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2.20之间,平均值为1.55;均匀度变化范围在0.00~1.00之间,平均值0.80;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00~0.33之间,平均值为0.22。

2016年8月在调查海域监测到浮游植物19种,其中硅藻门17种,占总数的89.47%;甲藻门2种,占总数的10.53%。优势种为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小环藻Cyclotella sp.、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角藻

Ceratium tripo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3.88~35.11)×104个/m3之间,平均为19.93×104个/m3。多样性指数范围在3.17~3.55之间,平均值为3.37;均匀度变化范围在0.86~0.96之间,平均值0.91;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55~0.79之间,平均值为0.70。

2016年10月在调查海域监测到浮游植物16种,其中硅藻门15种,占总数的93.75%;甲藻门1种,占总数的6.25%。优势种为紧密角管藻Cerataulina compacta、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Coscinodiscus wailesii 威氏圆筛藻、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整齐圆筛藻Coscinodiscus concinnu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在(4.83~76.92)×104个/m3之间,平均为19.89×104个/m3。多样性指数范围在2.28~3.11之间,平均值为2.70;均匀度变化范围在0.74~0.98之间,平均值0.88;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30~0.68之间,平均值为0.45。

浮游植物变化分析:2015年8月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2015年10月,最低值为本底值。种类多样性变化趋势如图10.2-1。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来看,2015年8月和10月均低于本底值。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如图10.2-2。

图10.2-1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图

图10.2-2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图

10.3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状况

2015年8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动物13种,其中毛颚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桡足类3种,占种类组成的23.08%;水母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15.38%;幼虫类5种,占种类组成的38.46%;糠虾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端足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种类组成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优势种为短尾类幼虫、强壮箭虫、长尾类幼虫、顶突瓮水母和双壳类幼虫。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3.29ind/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4.33 ind/ m3~35.01ind/ m3之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135.70mg/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27.33mg/m3~493.15mg/m3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12,变化范围1.49~2.77;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 1.65,变化范围 1.01~2.3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8,变化范围0.53~0.92。

2015年10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动物7种,其中毛颚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14.29%;桡足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8.57%;水母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8.57%;幼虫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8.57%。种类组成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和带拟杯水母。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0.72ind/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0.43ind/ m3~65.18ind/ m3之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

1994.71mg/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0.01mg/m3~15770.93mg/m3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97,变化范围0.00~1.77;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5.15,变化范围0.00~35.0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

2016年5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动物13种,其中端足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毛颚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桡足类4种,占种类组成的30.77%;涟虫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7.69%;水母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15.38%;幼虫类4种,占种类组成的30.77%。种类组成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oera enchaeta、短尾类幼虫Brachyura larva、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68.01ind/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22.67ind/ m3~640.71ind/ m3之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62.41mg/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9.99mg/m3~198.78mg/m3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5,变化范围1.26~2.53;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67,变化范围0.44~0.8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1.08,变化范围0.75~1.41。

2016年8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动物11种,其中毛颚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9.09%;桡足类3种,占种类组成的27.27%;水母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18.18%;幼虫类4种,占种类组成的36.36%;糠虾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9.09%。种类组成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顶突瓮水母Amphogona apicata、锡兰和平水母Eirene ceylonensi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 larva、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8.94ind/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2.08ind/ m3~35.25ind/ m3之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91.95mg/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0.08mg/m3~256.48mg/m3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9,变化范围1.26~2.52;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80,变化范围0.54~0.9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1.40,变化范围0.98~1.93。

2016年10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动物8种,其中端足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12.50%;毛颚类1种,占种类组成的12.50%;桡足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5.00%;水母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5.00%;幼虫类2种,占种类组成的25.00%。种类组成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克氏

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顶突瓮水母Amphogona apicata、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4.98ind/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1.26ind/ m3~15.16ind/ m3之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8.57mg/m3,各站位波动范围在0.14mg/m3~26.27mg/m3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3,变化范围0.92~1.92;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87,变化范围0.58~1.0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1.47,变化范围0.51~3.00。

浮游动物变化分析:2015年8月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略高于本底值,2015年10月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低于本底值。种类多样性变化趋势如图10.3-1。2015年8月和10月浮游动物密度均低于本底值。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趋势如图10.3-2。从浮游生物生物量分析,2015年8月和10月均高于本底值,其中2015年10月最高,造成生物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F02站位监测到大量带拟杯水母。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如图10.3-3。

图10.3-1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图

图10.3-2 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趋势图

05001000

1500200025002015.05

2015.08

2015.10

2016.05

2016.08

2016.10

度 m g/ m 3图

10.3-3 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图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概述 地球上的植物有40多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多万种,归属300多个科,绝大多数的科含有园艺植物。据统计,全世界果树(含野生果树)大约有60科,2800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果树有300多种,主要栽培的有近70种;蔬菜约有30多科,200余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观赏植物远多于果树和蔬菜的种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增加。 一些含重要园艺植物的科及园艺植物(种)。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总体上来说,园艺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分类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法,即用植物学专业术语描述其性状特点和用世界上统一的拉丁学名命名,二是实用分类法,即除尽量参考植物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按照从有利于生产管理、有利于营销等角度考虑,将用途或生产等方面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归为一类,例如园艺植物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就是按照用途来进行实用分类的。实用分类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应用,在分类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植物本身的特点,而实用分类法往往会出现一些交叉现象,比如银

杏,其种子可供食用,其树型挺拔、叶型奇特,而且其叶片有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因此既是果树,又是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再比如百合和藕(荷花)既是观花植物,又是蔬菜植物。另外,实用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覆盖较全面时分出的类别太多,不便于识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将某些植物归为其他类,而这一类中个体间特点各异,实际上还是没有全面地归类。 第二节植物学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植物学分类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 传统的植物学分类是借助形态学、解剖学的证据,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分类可借助的资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孢粉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料。植物学分类可以使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植物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上的关系,以及在遗传和系统发育上的亲缘关系,对指导园艺植物育种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学分类的等级

②浮游植物

②浮游植物 调查期间,绥芬河(包括支流)浮游植物经鉴定共计6门40种属。其中,硅藻门最多,21种属,占52.5%;绿藻门次之,10种属,占25%;蓝藻门5种属,占12.5%;隐藻门2种属,占5%;甲藻门、裸藻门各1种属,共占2.5%。 绥芬河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舟形藻、小环藻、针杆藻、桥弯藻;另外,绿藻门的衣藻、集星藻,蓝藻门的蓝纤维藻也在占优势。绥芬河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硅藻门的短小舟形藻、简单舟形藻、异极藻;绿藻门的斜列栅列藻、柱状栅裂藻、盘星藻、纤维藻;蓝藻门的平裂藻、针状蓝纤维藻等。 绥芬河春季浮游植物数量均值为1.75×106 ind/L。秋季浮游植物数量均值为1.81 ×106ind/L。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为4.15mg/L。秋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为1.85mg/L。 ③浮游动物 绥芬河浮游动物经鉴定共计4类33个种属,其中原生动物12个种属,占36.4%;轮虫16个种属,占48.5%;枝角类2个种属,占6.1%;桡足类3个种属,占9.0%。 绥芬河春季浮游动物优势属有原生动物的侠盗虫,轮虫中的晶囊轮虫、三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绥芬河秋季浮游动物优势属有原生动物有滚动焰毛虫、筒壳虫、侠盗虫;轮虫类有蒲达臂尾轮虫、三肢轮虫、矩形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枝角类有柯氏象鼻蚤;桡足类有某种剑水蚤、无节幼体及桡足类幼体。 绥芬河浮游动物数量均值为4.40×103 ind/L。生物量均值为0.41mg/L。 ④底栖动物 调查期间共采到底栖动物4类41种(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及扁形动物),隶属于11目20科,其中水生昆虫28种,分属5目12科,占总数68.3%;软体动物5种,3目5科;环节动物7种,2目2科;甲壳动物1种,1目1科。 春季绥芬河底栖动物优势种属有生米蜉、东北田螺、黑龙江短沟蜷、圆顶珠蚌和钩虾等。秋季绥芬河底栖动物优势种属有生米蜉、Epeorus uenori,东北田螺、黑龙江短沟蜷、圆顶珠蚌、宽身舌蛭、钩虾等。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Subdivision Lycophytina石松亚门 Order Lycopodiales石松目 Family 1. Huperziaceae石杉科 Genus 1. Huperzia石杉属 2. Phlegmariurus马尾杉属 Family 2. Lycopodiaceae石松科 Genus 1. Lycopodium石松属 2. Diphasiastrum扁枝石松属 3. Palhinhaea灯笼草属 4. Lycopodiella小石松属 5. Lycopodiastrum藤石松属 Order Selaginellales卷柏目 Family 3. Selaginellaceae卷柏科 Genus Selaginella卷柏属 Subdivision Isoephytina 水韭亚门 Order Isoetales 水韭目 Family 4. Isoetaceae水韭科 Genus Isoetes水韭属 Subdivision Sphenophytina 楔叶蕨亚门 Order Equisetales 木贼目 Family 5. Equisetaceae木贼科 Genus 1. Equisetum问荆属 2. Hippochaete木贼属 Subdivision 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 Order Psilotales 松叶蕨目 Family 6. Psilotaceae松叶蕨科 Genus Psilotum松叶蕨属 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真蕨亚门 Class Eusporangiopsida 厚囊蕨纲 Order Ophioglossales瓶尔小草目 Family 7. Helminthostachyaceae七指蕨科 Genus Helminthostachys七指蕨属 Family 8. Botrychiaceae阴地蕨科 Genus 1. Botrychium小阴地蕨属 2. Botrypus假阴地蕨属 3. Sceptridium阴地蕨属 Family 9. 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科 Genus 1. Ophioderma带状瓶尔小草属 2. Ophioglossum瓶尔小草属 Order Marattiales 观音座莲目

蕨类植物复习题

第五节“蕨类植物”复习题 第五节“蕨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 2.小型叶,大型叶,孢子叶,营养叶,同型叶,异型叶 3.厚囊性发育,薄囊性发育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卷柏的孢子叶不具叶舌。( ) 2.石松的叶为小型叶,茎上具毛和鳞片。( ) 3.卷柏的孢子无大小之分,为同型孢子。( ) 4.水韭是大型叶蕨。( ) 5.蕨类植物的茎都为根状茎。( ) 6.蕨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即原叶体。( ) 7.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 ) 8.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一般是孢子体占优势,但也有少数种类是配子体占优势。( ) 9.顶枝学说认为石杉类的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发生的。( ) 10.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真根。( ) 11.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仅为颈卵器。( ) 12.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或异型。( ) 13.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 14.蕨类植物的同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两性,异型孢子发育的配子体为单性。( ) 15.松叶蕨亚门的植物具假根,而蕨类其它亚门植物的真根多为不定根。( ) 16.蕨类植物的茎除极少数种类(如桫椤科)为木质茎外,其余皆为草质茎。( ) 17.蕨类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为孢子。( ) 18.蕨类植物的叶有大型叶与小型叶、同型叶与异型叶、营养叶与不育叶之分。( ) 19.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也有复叶。( ) 20.卷柏的大孢子囊萌发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囊萌发形成雄配子体。( ) 21.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维管系统的分化。( ) 2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皆呈心脏形。( ) 23.在真蕨亚门植物的叶片(能育叶)背面,一般用肉眼都可看到呈圆形、线形、肾形或其它形状的结构是孢子囊。( ) 24.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配子体很微小,分类中一般不予采用。( ) 25.蕨类植物的精子皆为多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 26.在真蕨亚门中,叶为单叶植物的幼叶拳卷,为复叶植物的幼叶不拳卷。( ) 27.蕨类植物的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不相同的为异型叶,形状相同的为同型叶。( ) 28.卷柏的根托为外起源,可视为无叶的枝。( ) 29.真蕨亚门植物的单叶是小型叶,复叶是大型叶。( ) 30.紫萁(Osmunda japonica)的叶为同型叶。( )

天河浮游植物属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5), 533-540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a2412330.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a2412330.html,/10.12677/jwrr.2018.75060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Tianhe River Xianhua Zhou, Yanyan Wang, Shiwei Gong Bureau of Shiya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xploration, Shiyan Hubei Received: Sep. 2nd, 2018; accepted: Sep. 14th, 2018; published: Sep. 25th, 2018 Abstract Through the phytoplankton monitoring data at Guanyin section in Tianhe River from 2016 to 2018, the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indicator biological method, dominant group me-thod and diversity index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7 doors and 45 genera of phytoplankton. Among them, the most species are green algae gate and silicon algae gate, accounting for 28.89% and 44.44%, respectively. The richness index at Guanyin section is between 0.89 and 1.67, the diversity index is between 1.32 and 2.49, and the evenness index is between 0.45 and 0.96; the phytoplankton density is 3.62 to 364.12 × 105/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ominant genera density to total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dex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seriously polluted when the density of dominant genera was above 68%. Keywords Phytoplankton, Genera Composition, Diversity Index,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Tianhe River 天河浮游植物属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周先华,汪炎炎,龚世伟 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十堰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5日 摘要 通过2016~2018年天河观音断面浮游植物监测数据,运用指示生物法、优势属群法、多样性指数法解析其浮游作者简介:周先华,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

浮游植物研究分析

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摘要】: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27属,其中25属隶属于6个具体的门,还有其中暂无法归门类目的属。其中蓝藻门种类最多,有9属,占全部种类的33.3%;其次为绿藻和硅藻门,分别为6属(22.2%)和4属(14.8%)。 【关键词】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 【Title】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Castle Peak Lake 【Abstract】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5, the phytoplankton of the Nanchang lak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survey found a total of 27 genera of phytoplankton, including 25 genera belonging to 6 a specific gate, and the temporarily unable to return to belong to a category. 【Key words】Qingshan lake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1 、前言 青山湖位于南昌市区东北面,水域面积316 hm2,平均水深为1. 9 m 左右,是南昌最大的内湖,由于城市排污和调蓄的作用,水质富营养化严重,为保护湖区生态环境[1], 2001 年10 月,南昌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力整治青山湖。浮游植物是湖泊重要的生物群落,其种群结构特征经常作为评价水域营养水平、污染状况、资源现状、生产潜力等的指标和标准。作为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2],其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生态系统中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地理卷3(有答案)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地理(全国卷3) 第I卷 一、选择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B项。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水生生物学 第二章 藻类概述

第二章藻类概述 植物界-进化系统: 低等植物(lower plant):又称叶状体植物细菌、藻类、黏菌、真菌、地衣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又称茎叶体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生活环境: 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 水生植物(hydrophyte) 包括从低等的细菌、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 一、藻类主要特征 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长60m。 3、具叶绿素chlorophy1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autotrophic plant。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 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二、形态构造 藻类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棒形、弓形、新月形等。 藻体细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后者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原生质内有色素或色素体、蛋白核、同化产物等。 1.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裸藻、隐藻,少数甲藻和金藻无细胞壁 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pectin)组成 硅藻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 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phycoeolloid 无细胞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类型: (1)体全裸露,表层不特化为周质体(Perplast,也叫表质),细胞可变形。 (2)藻体表层特化成为坚韧有弹性的周质体,藻体形态较稳定。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板上还有刺。 (3)某些藻类还具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Iorica)。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囊壳的形状、开孔、附属物(如棘、刺、疣状突起等)在分类上,尤其在属、种的鉴定甚至分科鉴定上具重要意义。 3. 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chromoplast )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

8.2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 一、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 淡水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细菌和藻状菌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本节只介绍与淡水渔业有关的浮游植物,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等七类。 1. 概论 (1) 体型。浮游植物一般都是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有的则是丝状体,丝状体种类大多不分枝。浮游植物的细胞主要有球形、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等各种形状;另外,有些种类的细胞扁平、阔展成四方形、三角形、圆盘形、板片形等,这样的形状具有较大的相对面积,更容易悬浮于水中。 (2) 细胞结构。在细胞结构方面,浮游植物通常都有细胞壁,但裸藻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由原生质特化的表膜。细胞内部,除蓝藻类以外,都具有真核。在细胞质中,因种类不同而含有不同的色素。主要色素有叶绿素、黄色素、胡萝卜素和藻色素。各种浮游植物的色素由多种色素配合而成,由于色素的种类以及配合比例的不同,使得各种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体色。除蓝藻类以外,浮游植物的色素均集结成色素体。 (3) 运动。有些浮游植物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游泳;有些则不具鞭毛,不能游动,只能随水漂浮。具有鞭毛的浮游植物,其鞭毛的数目、长短及着生部位,因种类而不同。 (4) 繁殖。浮游植物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比较普遍,有性繁殖仅绿藻类具有。 2. 蓝藻门(Cyanophyta ) 蓝藻门约有150 属1500 种。植物体通常呈蓝色或蓝绿色,有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等不同体型。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 (1) 分布。本门植物分布广泛,但大多数都生活于淡水中,成为淡水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淡水中的浮游蓝藻,在温暖季节里常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孢藻(Microcystis )、项圈藻(Anabaena )、螺旋藻(Spirulina )、节旋藻(Artrospira )、拟项圈藻(Anaba-enopsis )、腔球藻(Goelosphaerium )、尖头藻(Raphidio-psis )、颤藻(Oscillatoria )、片藻(Merismopedia )、席藻(Phormidium )等10 多个属。 (2) 经济意义。以往人们认为蓝藻不能为鱼类消化利用,不适宜作为鱼类饲料。但在我国南方蓝藻常年大量出现的鱼池中,鱼类生长良好。据陕西水产研究所试验结果,用螺旋项圈藻(Anabaena spiroides )饲养白鲢、有极为良好的效果。而且用同位素标定测定消化情况,表明能够被白鲢消化、吸收。又据国外材料介绍,草鱼和鲤鱼也可以消化吸收蓝藻;爪哇罗非鱼(Java tilapia )可以完全消化拟项圈藻;香鱼(Chanos chanos )可以消化颤藻、林氏藻(Lyngbya )胶鞘藻(Phormiaium )和螺旋藻等蓝藻类。因此,过去那种认为蓝藻不能为鱼类消化利用的概念应该予以纠正。 然而大多数蓝藻,特别是那些小型的单细胞藻类,对鱼类的消化情况较差。微胞藻和项圈藻生长过盛时,在夜间消耗大量水中氧气,使水中含氧量下降,同时它们死亡分解后,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致病或死亡。所以对浮游蓝藻在淡水鱼类养殖上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3. 裸藻门(Euglenophyta ) 本门约有40 属、800 多种,除胶柄藻属(Colacium )外,都是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藻类。常见属种有裸藻属(Euglena )、扁裸藻属(Phacus )和囊裸藻属(Trachlo-monas )等。 (1) 分布。裸藻门植物主要分布在淡水中,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小水坑和小水洼内最为常见,营浮游生活。本门植物喜强光和较高的水温,在温暖季节常大量繁殖使水呈绿色,并浮在水面上形成暗灰色或黄绿色的水华。 (2) 经济意义。过去人们认为裸藻是鱼类不能消化的种类,但据不少渔民经验,认为池中裸藻出现,表明水质轻肥,对鱼类生长有利。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也表明,裸藻是白鲢容易消化的食物,其中如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植物分类检索表 是鉴定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资料之一,因为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 步确定某一植物的科、属、种名。植物志、植物手册等书籍中均有植物的分科,分属及分种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采用二歧归类方法编制而成。即选择某些植物与另一些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编列成相对的项号,然后又分别在所属项下再选择主要的区别特征,再编列成相对应的项号,如此类推编项直到一定的分类等级。 一、二歧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1.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2.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当遇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时,应当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 逐一寻找该植物所处的分类地位。首先确定是属于哪个门、哪个纲和目的动植物,然后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动植物检索表。 在运用植物检索表时,应该详细观察植物标本,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直至检索到终点为止。 使用检索表时,首先应全面观察标本,然后才进行查阅检索表,当查阅到某一分类等级名称时,必须将标本特征与该分类等级的特征进行全面的核对,若两者相符合,则表示所查阅的结果是准确的。 二、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1、定距式(级次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菌类植物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和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和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2、平行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项号虽变但不退格, 项未注明应查的下一项号或查到的分类等级。如:

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武汉大学浮游植物的调查和鉴定 【摘要】本实验主要对武汉大学月亮湖水样及东湖水样进行采集,用福尔马林液固定水样中的浮游植物,然后用1000cm广口瓶或分液漏斗沉淀已固定水样,用微量加样器取一定体积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及属种的鉴定 【关键词】月亮湖东湖浮游植物鉴定显微镜 【前言】 1)研究背景 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7类。浮游植物一般为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它们之中有单细胞体、群体,有的则是丝状踢(大多不分枝)。水体中的大部分动态特征,如清晰度、营养状况、浮游动物和鱼的产量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浮游植物。因此,浮游植物的调查和鉴定与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实验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增强显微镜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动物学教学中以它作为代表动物进行研究的意义。 3.认识浮游植物的常见种类。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材料:武大校内月亮湖内浮游植物东湖表面浮游植物 实验试剂及器具:浮游植物网,标本瓶,记号笔,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相机,固 定液。 1.2 实验方法 1.2.1 水样的采集 经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水体中浮游植物较少,必须借助浮游植物网在水体中进行长时间采集,而且水体中以流水居多,选点的时候应选择流速较缓的水体或者是静水,否则,将难以取到理想的样品。 本组于2013年xx月xx日进行了第一次浮游植物的采集,采集地点为月亮湖;本组于2013年xx月xx日进行了第二次浮游植物采集,采集地点为东湖。采样方法为:将浮游植物网放置于流速较缓的水域内静止五分钟以上,然后提起浮游植物网,将水样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固定液(甲醛溶液)固定 1.2.2浮游植物的鉴定 吸取固定的水样于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一种藻类植物后,首先根据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将其归入个大门类中,然后参照淡水浮游植物图谱进行属种鉴定,拍摄照片做记录。 2. 结果 通过将采集标本,固定后置于显微镜下面观察,将其形态特征与浮游植物鉴定手册进行比对,我们大致鉴定出了以下十几种浮游植物种类:

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精)

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 1.使用肥料的种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 (1)有机肥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 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

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 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 (2)无机肥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还有含有铁、锰、锌、铜、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在海洋微藻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期间,还经常使用硅肥(硅酸钠等)、铁肥(柠檬酸铁等)。 (3)新型复合肥料品种很多,如“肥水素”、“肥水王”等。 2.肥料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 二、用不同的接种方式培养微藻

浮游植物

简谈浮游植物 类别:养殖技术信息来源:农博水产发布日期:2006-7-19 11:05:37淡水浮游植物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八个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因池水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他因素不同而有显著 差别。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鱼池中常见的水华 按优势种类可分为14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 2、滕口藻水华 3、颤藻或席藻水华 4、颤藻或席藻水华 5、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 6、微囊藻水华 7、尖头藻水华 8、微型兰球藻水华 9、团藻目水华10、绿球藻目水华11、裸藻水华12、囊裸藻水华13、矽藻水华14、金藻水华 通常金藻、矽藻、隐藻、甲藻的水华几乎都是褐、褐绿色 而兰藻、绿藻和裸藻的水华色多变。一般来说红褐、绿褐、墨绿色水较好。兰绿、深绿、灰绿、黄绿、泥黄色等水色为劣水。 出现“水华”,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这种水较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经验不足的养鱼户很难掌握其规律。当天气变化时,藻类因水生生物(包括自身耗氧)、有机质大量耗氧而缺氧发生大量死亡时,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影响鱼类摄食,有时引起鱼浮头甚至翻塘死鱼造成经济损失。 池塘中以控制浮游植物量来控制“水华”的出现。可采取投喂优质饲料及其合理的投喂量、

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增氧机和及时加注新水或用投放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等方法,使水中的浮游植物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隐藻... ,淡水浮游植物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⒒圃骞柙濉⒙阍濉⒑吐淘灏烁鲋掷唷R阎 澜缭謇嘀参镌加?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因池水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他因素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鱼池中常见的水华 按优势种类可分为14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2、滕口藻水华3、颤藻或席藻水华4、颤藻或席藻水华5、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6、微囊藻水华7、尖头藻水华8、微型兰球藻水华9、团藻目水华10、绿球藻目水华11、裸藻水华12、囊裸藻水华13、矽藻水华14、金藻水华
通常金藻、矽藻、隐藻、甲藻的水华几乎都是褐、褐绿色 而兰藻、绿藻和裸藻的水华色多变。一般来说红褐、绿褐、墨绿色水较好。兰绿、深绿、灰绿、黄绿、泥黄色等水色为劣水。
出现“水华”,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这种水较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经验不足的养鱼户很难掌握其规律。当天气变化时,藻类因水生生物(包括自身耗氧)、有机质大量耗氧而缺氧发生大量死亡时,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影响鱼类摄食,有时引起鱼浮头甚至翻塘死鱼造成经济损失。
池塘中以控制浮游植物量来控制“水华”的出现。可采取投喂优质饲料及其合理的投喂量、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增氧机和及时加注新水或用投放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等方法,使水中的浮游植物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植物分类方法介绍

植物分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期研究是以利用为目的,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以经济性状为依据的人为分类。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年)发表以后就开始了以探讨亲缘关系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这就是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长期以来,分类学家们以进化论为依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论证,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力图建立一个自然分类系统,以说明植物间的演化关系。迄今已有20多人发表了各自的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完整系统。下面仅就其中两个影响最广的学派略作介绍。 1.恩格勒系统(Engler&Prantl System)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而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依此,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无被花类(核桃科、杨柳科、壳斗科等)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主要根据:全是木本、单性花、风媒传粉,有些植物仅有一层珠被等特征和裸子植物很相似。 (2)认为整齐花、两性花是由无花被单性花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把多心皮目的木兰科、毛茛科等看成较进化的高级类型,排在无被花、单性花的后面。 (3)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1964年已作调整,并把被子植物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至62目34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2.哈钦松系统 (J.Hutchinson System)这一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在1925年和1934年公布的。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离瓣花较合瓣花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原始;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因此,认为木兰目(Magnoliales)和毛茛目(Ranales)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是被子植物演化的起点,所以排在系统的最前面。 (2)认为被子植物的演化分为木本及草本两大支。木本支起于木兰目,草本支起于毛茛目。 (3)认为单被花及无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 (4)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此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双子叶植物有82目,348科;单子叶植物有29目,69科,合计111目417科。 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钦松系统较为合理;而恩格勒系统则忽视了木麻黄科、杨柳科等雌蕊都是合生心皮的进化特征。我国华南、西南采用哈钦松系统者较多,《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即是。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https://www.doczj.com/doc/6a2412330.html,/etc/jpk/shengwu/erliao/p1/main.htm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而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主要特征 藻类(algae)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肉眼看不见, 只有几微米(如小球藻Chlorella3~5 μm), 大的长达60 m (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体通常可以看做是简单的叶,故又称叶状体植物。藻类具有叶绿素,整个藻体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藻类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虽然高等藻类的生殖单位可以是多细胞构造,但均直接参与生殖作用,不分化为生殖部分和营养部分。藻类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藻体雏形胚的过程。 简单说来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形态结构 藻类体形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图:体形多样的藻类

1)细胞壁: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一个细胞的细胞壁多数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各门藻类不同。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黄藻门的某些种类细胞壁由果胶质组成。褐藻和红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藻胶,即前者为褐藻胶,后者为琼胶类。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黄藻常为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而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情况1有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 Z CX 22207号和中国科学院重大基金资助项目,K Z 95121312403号。吴玉霖,研究员,E 2mail :https://www.doczj.com/doc/6a2412330.html, 收稿日期:2003202212,收修改稿日期:2003211217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 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3 吴玉霖 傅月娜 张永山 蒲新明 周成旭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烟台 264000) 提要 利用2001—2002年4个季度月航次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 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共鉴定浮游植物154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属硅藻类的有113种,甲藻类36种,近岸低盐性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是最重要的优势种。夏季浮游植物密集区位于长江口海域的北部及靠近浙江近海的上升流区,春季和秋季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的南部。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夏季(平均为9127×106个/m 3);冬季(枯水期)数量最少(平均为2191×105个/m 3),且分布相对较均匀,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季节变化同长江径流量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大量营养盐被长江径流携带入海,造成河口区严重富营养化,这为赤潮生物大量孳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长江口海域已成为我国沿海赤潮多发区之一。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长江径流中图分类号 P593 长江流域覆盖面积巨大,约占全国的19%,涉及16个省市,年平均径流量为9240亿立方米,每年约有5×108t 泥沙及大量污染物质被径流携带入海,其中作为浮游植物营养盐的PO 4—P 、NO 3—N 和SiO 3—Si 年入海量估计分别高达114×104t 、6316×104t 和20414×104t (沈志良等,1992)。 如此大量物质入海对长江口海域理化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亦显著地影响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演替及数量动态变化。长江口海域已成为研究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胡敦欣等2001;郭玉洁等1992;Wu et al ,2000;蒲新明等2000,2001)。作者在本文中就长江口海域浮游植 物分布特征及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采样调查及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 本项研究分别于2000年11月、2001年5月、2001年7月和2002年1月对长江口海域进行4 个季度月航次的现场采样调查,其中前2次共设 调查站位34个(图1),后2航次调查站位见图2,第4个航次(冬季)仅进行1—4断面的调查。浮游植物样品采用小型浮游生物网( 头锥部上口径 图1 2000年11月、2001年5月航次调查站位 Fig 11 Location of the sam pling stations during N ov 2ember 2000and May 2001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第35卷 第3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 ol.35,N o.32004年5月 OCE ANO LOGI A ET LI MNO LOGI A SI NIC A May ,2004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绪论 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 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浮游植物一般分 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其特点是: 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

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 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 海洋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 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 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 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 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 洋环境污染; 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 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 底; 硅藻 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