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人际交往

第十三章 人际交往

第十三章 人际交往
第十三章 人际交往

第十三章人际交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的技能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际沟通的方式,方法,技能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一节人际交往需要与人际吸引

第二节人际沟通

第三节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第四节助人与侵犯

复习与作业要求:

掌握所学概念、原理,能理解其意思,并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候学会应用分析。

考核知识点:

人际沟通的方式,方法,技能,改善的基本方法等。

辅助教学活动:

讨论校园同学之间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但与交往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其各种行为与特征,同时相互间还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关系,出现相互吸引的情形。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亲近的行为呢?是什么因素使一个人吸引着另一个人?人际关系发展

阶段是怎样的呢?爱情中有什么心理现象呢?这些十分有趣的问题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之苦苦寻觅、不断探索。这一章我们将探讨有关人际的吸引与亲和。

第一节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行为

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解决之后,人类最难以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他人接近、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没有人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像鲁滨逊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还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

为了证实人能否与世隔绝地生活下去,心理学家沙赫特于1959年曾进行一项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没有窗户、没有空气调节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日三餐由人送到房门底下的一个小洞口,关在屋里的人伸手即可拿到食物。如果有谁能在这样的房间里呆上一年,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目的是想测量一下人最多能呆上几天。有5名大学生被吸引来充当被试。结果,其中一个人只呆了20分钟就受不了了,要求放弃实验;有2个人呆了2天;最长者呆了8天,这个实验表明,人很难无止境地孤立下去。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这种与人亲近的要求呢?有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解释。代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本能地欲与他人接近,家庭和各种社会组织都是以这种本能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麦独孤认为:

“先天的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为——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基本源泉和动力……”在他设置本能量表中认为人天生有18种本能,如相争、好斗、好奇、求偶、合群等。整个人类行为和人类生活就是这些本能的自然市场。而正是其中的合群本能,促使人们相互亲和。本能论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想。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任何增加动物生存机会的特性历经数代都已由隐性成为显性,逐渐变为本能。如鸟儿天生就会筑巢,小鸭无生就会游泳,这无疑增加了它们的生存机会。在洪荒之年,一般说来,群居的人比单独生存的人有着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机会,因此,麦独孤对人类后代具有合群本能所作的遗传学解释不能说是毫无理由的。但这种理论

也有很多缺点,首先就在于他没有看到人的本质主要在于社会性,人的几乎所有的行为,如吃、喝、住。行等都已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单纯用本能来解释是很难完全解释清楚的。其次就在于他是把本能看作所有人类行为的原因,但他界定本能又是用人类行为(看到某种行为就认为是有这种本能),在逻辑上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对于解释行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生存论

生存论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的。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亲近主要是为了生存。例如婴儿刚出生,若没有父母或其他人的照料,绝对无法生存下去。成年后,虽然父母的保护已不再那么重要,但个人生存与生活仍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各种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势在必行。

生存论的观点能解释人的亲近行为,但却过于笼统。不错,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是与生存有关,但是,不是只有亲近行为与生存有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与生存有关,比如衣、食、住、行、工作、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要用生存来解释所有这些行为,显然把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这种理论也不能解释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们为什么还有亲和的需要。

(三)社会酬赏与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下往上是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在这里,除了生理籍有赖于物质性酬赏外,其他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社会性酬赏,而且这种酬赏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其他的需要必须在和人的交往中才能

满足,正是基于这一点,霍曼斯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想从别人那里多获得一些报酬,即使报酬大于成本,收获大于支出。若做不到,人们也总想保持“收支平衡”,以达到平等交换。

这一理论说明,人们之所以与他人交往,是为了获得社会酬赏。而要获得酬赏,首先必须支出,与他人进行社会交换。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因。但由于该理论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去分析,因此无法解

释那种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无法解释那种付出大于获取的行为。因此,这种理论没能从根本上解释人们相互亲近的真正原因。

(四)适宜唤起层次理论

不同的个体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亲近需求是有差异的。有的人有较强的忍受孤独能力,而有的人却没有,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是有时候喜欢很多人的热闹的环境,而有时又渴望有一段安静独处的时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赫伯于1955年提出“适宜唤起层次理论”来加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所需要的最适宜的刺激量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的亲和需求有个别差异。就个人而言,当外来的刺激量超过了个人最适宜程度的刺激量时,会引发追求安静的需要;相反,当外来刺激量少于最适宜程度的刺激量时,则又希望热闹一点。但对于最适宜的刺激量是多少,为何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最适宜刺激量,该理论并没有明确界定,也没提出计量的方法,因此无法对人类的亲近行为给以实证性的解释。

一以上几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又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故对此问题,还需要人们给以更深的研究。

二、关于亲近行为的一些实验性研究

由于上述几种理论观点并不能解释亲近行为的真正原因,因此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抛开这些理论上的推测而从事一些实验性的研究,以探讨影响人的亲近行为的各种因素。

(一)恐惧与亲近

有人提出,要想知道人为什么有亲近行为,我们可以从反面观察。即看一看当人被孤立时,什么要求变得非常强烈。那么,这个要求就是人亲近的动因。

从一些迷途于冰雪莽原,或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而与世隔绝的人的回忆中,可以发现他们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反应,即突然升起的恐惧感和轭其妙的忧虑。这种恐惧和忧虑同被孤立的时间成正比关系。这一事实表明,恐惧、忧

虑都和人的亲近需求之间有关系。因此,如果孤立会使人产生恐惧月p么和人亲近理应减少恐惧。1959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据此提出一条假设:

恐惧感强的人欲与别人亲和的需求高于恐惧感低的人。;沙赫特为此设计了一项实验。被试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些女大学生。实验者告诉她们实验是研究电击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被试被分为两组,实验者告诉第一组被试,电击绝不会造成后遗症,但会使人疼痛难忍,从而引起这一组被试的高恐惧状态;对第二组被试,实验者说电击一点儿也不觉得疼,最多有一点儿痒痒的感觉,从而引起她们的低恐惧状态。然后实验者托辞要准备实验仪器,让被试等10分钟,等待时可以单独等待,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等。结果发现,32个高恐惧组受试者中有20个要求和他人一起等待,而30个低恐惧组受试者中只有10个人表示想和他人一起等待。实验证明了沙赫特的假设,即人的恐惧感越强,亲和需求也就越强,说明恐惧和亲和需求是有关系的。;

(二)合群的目的

孤立会增加恐惧,恐惧又导致亲和倾向的提高,由此似乎可以推论:

人们合群是为了减小他们的恐惧,但沙赫特前面的实验并不能直接证明这一点。因此他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情境与前一实验的相同,只是多了一条指令,即选择和其他人一起等的被试不许和他人一起交谈。加上这项限制是为了剥夺受试者通过交往消除恐惧的机会。结果表明,当禁止同别人交谈或不能谈与实验有关的事情时,她们大都宁可一个人等待,这证明了沙赫特的解释,即人是为了消除恐惧而选择合群的。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理论加以解释。这种理论认为,人都有自我评价的倾向,当缺乏非社会性的客观的标准时,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反应与别人的反应进行一番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反应是否适宜。这种社会比较的欲望会使人们相互亲近。比如在沙赫特的实验中,高恐惧的被试不知道自己的害怕是否恰当,因此需要和他人进行对比,而且这种对比~般会找与自己类似的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同病相怜”现象。沙赫特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高恐惧的被试,一般去选择那些与自己同样命运的人为伴,如果惟一可以作伴的人与她的处境不同,她宁愿单独一个人等待。因此沙赫特说:

“不幸的人不单希望有伴而已,她要的是同样不幸的同伴。”

(三)恐惧、焦虑及出生次序与亲近行为

1.恐惧、焦虑与亲和需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恐惧与焦虑混为一谈,但根据弗罗伊德的观点,二者是有区别的。恐惧是由实际的威胁对象引起的忧虑反应,即实际焦虑。而焦虑是由非现实性的、捉摸不定的以及难以启齿的原因所引起的忧虑反应,即神经质的焦虑,前面沙赫特的实验中就是恐惧。实验已说明,恐惧感越高,亲和需求就越强。那么焦虑感高的人是否也会产生较强亲和需求呢?

为此萨尔诺夫与金巴尔多于1961年设计了一个实验。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告诉,在实验中要穿婴儿的围兜,吸吮奶嘴。这些虽无恐惧,但却令人尴尬,从而引起他们的高焦虑感。而另一组则要求在实验中吹口哨,引起他们的低焦虑感,下面和沙赫利的实验相同。结果发现,与恐惧感正好相反,高焦虑的被试与低焦虑感的被试相比,更喜欢一个人独自等诗。

实验说明,恐惧会增加亲和需求,焦虑却会减少亲和需求。换言之,当一个人预期他人会给他带来安慰时,他会与他亲近,如果预期他人的在场会使他很尴尬时,他宁愿一个人经历尴尬场面。

2出生次序与亲和要求。在沙赫特的实验里,虽然大部分高恐惧的受试者表现出较强的亲和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人宁愿自己呆着,这表明亲和需求有个别差异,那么差异原因是什么呢?沙赫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出生次序是一个重要原因,头生及独生子女在恐惧时,比后生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的亲和需求。这种恐惧与亲合需求的关系程度,随着后生者的晚生次序递减。沙赫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对第一胎子女,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对孩子过分关切与保护,无意中养成了他们的依赖感,使他们习惯于一有挫折就找父母安慰。等第二、第三个跨子出世,一方面父母有了经验,另一方面孩子多了也分散了父母的关注,因此后生孩子较有独立性,亲和需求不是那么强。

第二节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理论

(一)相等理论

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报酬乃是一般人所追求的行为原则,根用相等理论,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道理也在这里。两个人之间友谊的建额要看当事者是否觉得这个友谊的维持对双方都有益处。如果双方感到友銮的存在使彼此可以获得好处,那么这种友谊的存在就会使得双方都得到试

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得以继续,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就是一种典型的相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得失理论。

虽然一个人的外表、人格等条件在人际吸引、建立友谊过程中起着重实作用,但相比之下,我们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与别人的反应及对待我们的态度有关。由于我们所期望于增人的,与他人给予我们的,往往并不时时、事事符合,此时相等理论就显出应定的局限性,得失理论随之产生。

阿诺生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所改变时,会影响到自己对那个人是否喜欢的程度。因此,在“得”的场合,我们对于一个提高自己自尊心的成产生更多的好感。而在“失”的场合,对于经常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会越来越不喜欢他_”’

(三)强化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所接触的大部分社会刺激,可以分为酬赏性和诱记性两种。人们倾向于接触前者,并学习与此相应的行为反应方式,同时努力回避后者。酬赏性刺激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并进而产生吸引,而惩对性刺激则使人产生消极、不快的感觉,并导致对他人的厌恶。通过条件反射的强化过程,任何和酬赏或惩罚相关联的中性刺激,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产生喜欢或厌恶之情,这也是成语"爱屋及乌,的心理基础。正是酬赏性刺激的强化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不断加强。

成三种理记住解释人阶吸引现崭则人即订有各的不足。如强化理论仅用简单的条件反射来解释人际吸引,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有些简单化的倾向,因此对人际吸引理论的研究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

二、人际吸引的因素及规律

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因素使他们相互吸引呢?这中间有没有规律?下面我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也许你会发现其中许多东西你都是懂的,但你从未明确地意识到,当你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注意这些因素及规律时,你会突然发觉自己原来是这么一个有魁力的人。

(一)外貌吸引

外貌对人际吸引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人们第一次见面时。虽然不少人对此颇感不平,认为外貌是人所无法改变的因素,把它作为吸引人的条件太不公平。也有人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在人们第一次见面时最先注意到的却仍是外貌仪表,和相貌丑陋的人打交道心里总感不舒服。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乃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美貌之所以会有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外貌美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奖赏;另一方面是因为外貌美可以产生晕轮效应,即较好的外貌,会使别人以为这个人还具备其他一系列较好的品质。实际上,这个人并非一定如此,社会学家迪思曾就外貌晕轮效应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中迪思要求一群女大学生阅读一篇描述一个七岁小女孩不良行为的文章:

比如,说她把一只小猫的尾巴砸断了。再让这群被试者看了这个女孩的照片。

不过,有的被试看到照片上的女孩是很漂亮的,有的看到的是不漂亮的,然后让被试描述对这个小女孩的印象。结果,看到漂亮照片的被试都倾向于说这个小女孩的不良行为是偶然的。比如有一个被试说/‘这个小孩可能很有礼貌、公正、无私,能和别的小孩相处好,至于冷酷无情,可以不必在意/,而看到不漂亮照片的被试者则倾向于说这个小女孩的不良行为是本性所致,比如说,‘·我想这个小孩颇为狡猾,使老师头痛,常打架,是个问题儿童”。

有关研究表明,即使在。执法如山”的法庭上,法官给犯人判罪时也难nat 斯辞中曾字排税徽作体官蚣政的假扮的法官几个案例,并附有罪犯的照片,有的照片漂亮一些,有的不漂亮,法官的判决令人震惊:

对于罪行相同的罪犯,外貌不漂亮的平均被判刑七八年,而漂亮的平均被判

5.2足这样,似平法运。们认由此可见人的外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当然,外貌美不但指长根一电包括衣着。风度和气质等。

(二)邻近性吸引

人与人之间时空上的距离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人们在生活上时空距离越小,则双方越容易接近,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建立友谊。

1956年,怀特在一个叫“派克森林”的居民点对友谊模式进了研究。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居民们大多数社会活动的对象都是左邻右舍,这说明住的近的人容易产生好感,建立友谊。但并非邻近一定具有吸引力。我们喜欢的人一般是邻近的人,而我们讨厌的人一般也是邻近的人。这一方面是

因为接近容易了解对方的缺点;另一方面是因为经常接触容易彼此发生矛盾,产生摩擦,久之而成为仇人。所以,邻近只是人际吸引的先决。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一

邻近之所以可以促进人际吸引,是因为:

(l)时空的接近可以使人拥容易相互了解,从而调整交往方式以适合彼此的需要,故而比较容易建立防洽的关系一门)根据社会酬赏和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人们在互动中总励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和邻近者交往,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而获得的酬赏会很多(因为接触机会多L即使有一些惩罚,但由于人们相互抵解,也很容易避免,这就容易使关系融洽起来。一小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之间的物理空间相对越来越小,邻近性吸引的重办性也在不断下降。同时由于城市的房屋建筑,生活方式的改变,邻居之间额能“老死不相往来”,这便对邻近性吸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要得或别人的喜欢,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设法让别人熟识你。也许你会觉得这种方法不值一提,但社会。乙理学的研究表明,为人所熟识的东西,可以在其;乙目中增加积极意义的成分。即见到的次数越多,越会增加喜欢的程度,查荣克为此曾做过多次实验。在一次实验中,他让一些女被试教:

尝人种不同的饮料,并且让她们从一个房间逐渐转移到另一个房间,转移中、她们会“无意”地碰到五个素昧平生的妇女,实验中不允许同这些妇女交谈,五位妇女露面的次数有多有少,之后,他让被试回答她们喜欢哪一位妇女、结果发现,被试的喜欢程度受对方露面的次数的影响:

最喜欢出现了十次的,较喜欢出现了五次的,较不喜欢出现一次的妇女。

(四)能力吸引

人们今般都喜欢聪明能十的人,而不喜欢愚笨的人。一方面,聪明的人会在一些问题上给人以帮助;另一方面,聪视的言行会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而“赏心悦H”,这其实也是一种酬赏。但并非一个人越聪明能干就越招人喜欢。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敬而远之。如果一

个大人物偶尔露出些小缺点,反而会更招人喜欢。为此业匕靥等人曾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被试听一场“大学生才艺竞争测验”录音带,前一半被试听到两位大学生答题过程。其中一位能力很高,题目答对了92%,另一位大学生能力平平。

然后让被试就对这两人的喜欢程度打分,接下来另一半被

试也听了这个录音,但录音中最后听到打破茶杯的声音及大学生的叫声,然后仍让被试打分。结果发现:

(l)不管犯没犯错误,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招人喜欢;;

(2)能力高的人犯点小错误把人喜欢。门)能力低的人冉犯些错误,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如果发现他们所喜欢的能力高超的人犯了错误,则会降低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因为自尊心强的人是到能力强的人犯错误,会破坏此人在他心中的完美现象,引起鄙夷。自尊心很弱的人则往注把能力强的人奉为崇拜的偶像,这种偶像如有缺陷,会使他大大失望。

许多有才华的人在生活中往往随随便便,不拘小节,这虽使有些人感到失望,但在更多人。动中会觉得他更加亲切可爱。

《五)相似性吸引

在交往初期,人们的外在吸引力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但随着交往的深人,外在吸引力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小.而人什冰城j

A、经济、文件、个什等方面的相(t什会对Ity lfr的gB引产十林来俄十的作用,巾献县话.人们喜欢B以刚M湘似的人。

相(r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年龄、教育、经历、价值观等等.其中态度是一重斐的特性,用态度的相似性吸引可以说明其他的相似性吸引问题,这是因为态度可以被视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种种社会背景和个性特点熔炼的合金。

纽科姆曾于1961年做过一个有关的实验,他找了一些互不相识的男大学生作为被试。先测定了一下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等方面的态度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以这些测定为依据给这些被试提供宿舍。一半宿舍中安排态度相似的学生,另一半安排态度不相似的。通过定期访问发现U中始时邻近性吸引比较明显,后来态度的相似性吸引越来越明显。

对相似性为何有吸引力,强化论认为,他人表现出与自己相似的态度,是支持自己评价的有力依据,是对自己的一种酬赏,所以,对方的吸引力就产生了。

即当人们发现“英雄所见略同”时,就会产生“惺惺相借”的情感。同时,在相似性方面还有一种夸大的倾向。在某方面某人和自己相似,自己就会夸大对方在很多方面同自己的相似,因此更加深了对对方的喜欢程度。

《六)互补性吸引

相似性可以引起人际吸引,根据一些研究,互补性同样可以产生吸引,那么在人格中相似性与互补性哪一个是关键因素呢?其实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需求互补产生人际吸引,多半出现在择偶上。在择偶时,考虑性格相似是必要的,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不会喜欢一个大喊大叫的人作自己的伴侣。但一个脾气暴躁、支配欲强的人运会找一个性格相似的人吗?真那样的话生活会怎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倒是一个支配欲强的男人喜欢娶一个被动型的女人,互相对立的双方倒能互相吸引。温格通过研究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一是相互需求的满足。如一个支配欲强的人正好可以满足顺服性强的人,再没比这更好的搭配了。二是对合乎自我理想的人的仰慕心理。自我理想,是指一个人非常希望但却无法达到的高评价标准。例如一个人想成为歌唱家,但却五音不全,但他找的配偶是歌唱家。这样他的自我理想就可以通过配偶来实现,配偶对他就极有吸引力。

有人指出,相似性与互补性哪个优先取决于交往双方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双方角色相同,决定喜欢的是相似性。如同一组织的两个人,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时相同的态度、信仰等就起很大作用。如果交往双方有不同的角色作用,则互补性起重要作用。这常发生在友谊、婚姻、职业等关系中。

(七)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品质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除去前面提到的六个方面外,个人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自私、奸诈。冷酷的人。其实真诚、热情、奸诈、冷酷等都属于个人品质,不同的个人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那些正向的词汇都会产生吸引力,而负向的个人品质则会令人讨厌。1968年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列出555个描绘人的品质的词汇,然后给大学生说他们喜欢哪些品

质,并说明喜欢的程度。结果评价最高的是真诚,最低的是虚伪。此外,热情也是一个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品质,有研究发现,对别人热情的人,也会引起别人对他的喜欢,即“喜欢别人的人最易受他人喜欢”。除此之外,正直、善良、勇敢等正向的个人品质都会产生对别人的吸引力。

(八)人际吸引的对等律

对等律体现了人际吸引的强化理论,人们一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即喜欢同样喜欢自己的人。古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理基础就是对等律。

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种情况下,让假被试同实验者谈话,有意给真被试听见,说他对他如何有好感,在以后的机会里继续对他作肯定的评价,而另一种情况其他相同,只是换成了否定性评价,结果问真被试他喜欢哪一个假被试时,真被试与假被试的评价是对等的,即人们总是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

但是,对他人的喜欢所造成的回报是不同的,对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我尊重高的人,他人的排斥或喜欢不会对他有太多影响,即“荣辱不惊”。而对于自我尊重低的人,由于无法从自己那里得到尊重的满足,非常需要他人的尊重,因此会因为这种尊重的满足而十分强烈地喜欢对方。受到挫折的人容易坠人情网,就是因为痛苦或绝望之中往往会把他人的一句安慰体贴之词当成莫大的幸福,从而报以真挚的感谢。

由对等律有人有这样的推论:

我们喜欢某人,因而某人也喜欢我们,由于这时是我们喜欢对方,从而猜想对方也喜欢我们,这属于一种主观的幻想和理解,并没有把握,因此容易造成曲解和误会。如恋爱中的单相思,很多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九)人际吸引的得失xx

这是人际吸引的得失理论的体现,这个规律的内容是:

人们对一个人的喜欢不仅仅和来自这个人的肯定的报酬的量有关,也与这些报酬的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有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而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在k面关于对等律的实

验中,如果假被试开始时对真被试作否定性的评价,但后来的评价却越来越肯定,实验结果表明这时真被试对假被试的喜欢要超过假被试一开始就持肯定意度的情况,对此研究者这样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开始的否定性评价引起了真被试的忧虑和怀疑,当评价渐渐变为积极肯定时,真被试不仅产生/种感激之情,而且产生报答的想法。这是因为前边的否定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当肯定评价真正来到,就会有一种更高的感觉。第二种解释是从真被试角度考虑的,当假被试一开始就肯定真被试时,真被试可能会产生疑问,怀疑假被试的诚意和辨别力。而当假被试一开始持否定态度,真被试会认为假被试可能经过了思考,有判断力,可能会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后面作的肯定性评价,他的意见就有了分量。人们一般更相信一个有判断力的人的赞扬之列<所以这种人会比那些缺乏洞察力,对谁都讲好话的人更受他人的喜欢。

当然,人际吸引的因素和规律可能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第三节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喜欢、信任、依赖等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虽然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但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双方的涉人程度了。

莱文杰和斯努克1972年就以这个特征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人际关系发展模型。这一模型是基于这样的假定而建立起来的,即:

一切个人关系都在双方关系的理论上的两极之间变动,从双方完全没有接触向极其亲密或一致变动。这个连续变动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零点接触;2)单相识(只有一方认识另一方,而没有实际交往);

(3)表面性接触(包括表面的、非个人的交际〕;

(4)亲密(此时发十一本粮店的直谈悍匪的有任)。亲密关系一般是指与情人。配偶或最好的朋友的女素.其巾甘清县最典型的亲密关系.我们将齐下一节巾善示控讨大节上西本会_gjoz会发展的前三个阶段。

一、人际关系的第一级水平:

单相识阶段

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只包含交际双方微乎其微的接触,始终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了解,而没有任何实际交往,我们的社会性关系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大部分人是我们从远处认识的,乘公共汽车时坐你身边的人,街道上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你喜欢的电影演员,身穿耀眼的花裙子从你窗下走过的

漂亮女人,这些都属于第一级水平的人际关系,这些人我们当时可能有一些反应(如喜欢或不满),但往往连一句话都未曾交换过就忘记了。

不过,这种单方面的、第一级水平的人际关系偶尔也可以发展为深深涉入的体验。常见的例子是影星和影迷之间的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一级水平的人际关系是短暂的、表面性的,很少能使人陷得很深。尽管第一级水平的人际关系是微弱的,但它们却是我们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赖以发展的基础。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进一步发展呢?这我们将在后面加以阐述。

二、人际关系的第二级水平:

表面性接触阶段

那些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实际交往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处于人际关系的第二级水平。莱文杰和斯努克把表面性接触定义为具有衡量个人涉人的人际关系,人们在这种关系中基本上是以严格规定了的角色来进行交往的,比如你同售货员、服务员等人所发生的接触就属于这种水平,这时我们倾向于把这些个人看成是处于这个职位上的没有区别的人体,看作某种角色的执行者,我们与他们的关系也是非人化的,比如你始终把自己的“婶母”仅仅看作“婶母”,从不增加对她的感情投入程度月p么即使这种关系维持了几十年,也仍可能是一种表面接触的人际关系。

在这种表面性关系水平上,一个人的许多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表面特征,如外貌、穿着、微笑等,决定着人际关系是否会进一步发展。其中,天生漂亮或体态的魁力对表面接触的人际关系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三、人际关系的第三级水平:

亲密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称第三级水平的人际关系为“人际关系”。因为只有在这个水平上,交际双方才存在一定程度的真正白的个人涉人和亲密性。在这一水平上,我们把自己的交际伙伴看作一个独特曲的人体,我们理解并欣赏他内心对世界的主观看法。彼此之间在情感、认识只和行为上存在着一种亲密关系;双方或多或少地具有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油法和同样的行动,个人关系发展到这个水平,应归功于自我表露、态度和侧值观念的一致、个人需要的互补性以及相互欣赏对方的个性等因素的作厅现。发展中的亲密关系

中一个特别使人感兴趣的方面是双方的感情投人。住例如,为什么初恋中感情会愈演愈烈,而婚姻生活中双方的感情却可能冷淡e下来?对此我们所知甚少,恋爱关系是第三级水平的个人关系的一个特殊茎类型,对此我们将在另外章节中作详细的论述。

J四、影响人际关系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因素

在人际关系经历单相识、表面性接触以及最后的0亲密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私我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个际关系在发展中所经过的一系列“过滤器”,改其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有不同的、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众多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中,物理担近距性是具有决定性的选择因素。它决定我们在周围的众人中将认识哪/个人,哪个人将跨越零级水平(没有个人关系)至第一级水平(单相识),当然,不是所有处在我们附近物理环境中的人都能成为朋友,第二个因素——社会和个人背景相似二二一在影响人们之间的单相识关系和表面性接触果否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的过滤器作用。那些与我们在社会与个人背景方面相似的人,更容易与我们成为单相识关系并进而发展成表面性接触。业比外,体态吸引力在一种人际关系能否从没有接触的阶段进展到第一级水研(单相识),以及从单相识进展到第二级水平(表面性接触)方面,起着主要委的影响作用。人们一般都更愿意与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发展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水平,互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它可以加强权此的喜欢、促进人际

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当人际关系进人表面性接触阶段(第二级水平)时,就出现了更多的运用个人内在特性来影响彼此关系发鹌的机会。在表面性接触的最初阶段,对人际关系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态度的湘似,态度相似的人更容易进一步发展关系而成为好朋友。但需要的互中卜也可以促进人际的吸

引。有人认为,在人际关系发展的最初阶段,相似的社会和个人背景、空的近距性和体态勉力等表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些色些必望刘醒但,随着双方愈益过滤假说”。遗要的互补之外.能气良好的个人品性也会增进人们的交往进而发展到亲密关系。另外,别人发展关系也应掌握好时机。一般人们在自卑和自尊心较低的时候.别容易重视和珍惜同别人的良好支最二1人际关系的第一级和第三西平,互惠原则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第二级到第三级水平转变的过程中,起要作用的已变为得失原则。由于这一原则在第二节已经论及,这里就不多说了,一旦人际关系发展到表面接触或互有好感阶段,推动它进一步发的动力主要就是双方适应的自我表露。向对方介绍你自己并探知他的况,是一种加深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朱拉德经过长期对自我表露问题

研究指出,自我表露在人际关系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两个人之间建立起接触,彼此都向对方暴露自己,他们的关系便会继续协调发不仁换不义,真情换坦诚。”自我表露还是促使表面接触向亲密接触转变重要手段。正是通过内心表露,“扮演着相关角色的陌生的人们,便协力他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更加·个人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亲密的增即使不为某一方所欢迎也能为其所容忍。”但是,自我表露也有一个“最宜的”度。如果双方在这一适度范围内逐渐、缓慢地增加自我表露,会有于加深和发展人际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单方面、大幅度地增加自我表露,能会产生反作用,中等自我表露比极高或极低的自我表露更招人喜欢。

上面我们是就各种因素在人际关系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起的决定作用进行了探讨。其实,这些因素在其他阶段仍是可以继续发挥作用B比如,体态魁力在促使单相识向表面性接触转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在保持多年的婚姻中,双方的体态魁力也往往对这种人际关系保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

人际沟通需要与独处需要的概念

沟通及其含义

什么是身体语言学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人际关系的原则

避免人际关系恶化的途径

助人行为的原因与发生过程

助人行为的促进和培养

作业

1、分析人际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关系。

2、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犯错误效应的心理原因。

3、结合自己的交往实践,分析人际交往原则的实用价值。

5、什么是自我阻抑作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7、什么是责任分散?如何在社会现实中有效的减少责任分散的发生?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资料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

最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

学期我报选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这门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而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大学生人际关系活动课教案

大学生人际关系活动课参考教案 心理中心2016.11.16 为了加强和促进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让同学们能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人际沟通、合作、信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教学的第二次教学为活动课,请各位承担人际关系教学课程的老师在第一理论课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布置下一次活动课的内容和要求,并各位班长和心理委员负责督促落实。要求如下: (1)每个同学找到一个搭档组成一个两人小组,在接下来的一周两人小组在一起多观察、交流,每个小组自备一个眼罩(怎么制作自己想办法解决)、两张白纸,在下一次人际关系活动课上带到教室开展活动使用。 (2)班级的每个同学自制一张图文并茂的自我小画像(介绍自己的特点、爱好、兴趣、成长历程等),按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交流分享活动,分享活动期间可以提前体验第三项活动内容团体小游戏,加强学习小组成员的认识和了解,到时小组在课堂中展示。 课程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学(90分钟) 一、戴高帽(15分钟) 1、目标:通过自我肯定和被他人肯定的体验,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新尝试。 2、时间:一般为15分钟 3、操作: (1)在训练中进行按上周配对两人为一个小组开展交流。 (2)根据上一周的交流、观察,两人中一人先夸奖自己的优点,赞扬要真诚,内容越丰富、越完整越好。在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对方且声音要洪亮。(4)双方交换角色,按上述要求再做一次 (5)讨论。交流完后成员谈自己的体会,大家一块共享训练成果。

大家交流结束后,可以请几组同学上台讲讲这周一的经历,谈谈听到赞扬后的自我认识和感受。 教师结论:(1)自我肯定、被人肯定和肯定他人的感觉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一个心态,不做任何事情,我相信都会很容易成功的,管做任何事情,我相信都会很容易成功的,因为你的思想会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行动,而你的行为会产生结果。 (2)自卑的原因可以来自对方,但更多的来自自己的错误评价。事实上,很多同学都优秀,但往往因为偶尔的挫折就失去信心,所以纠正个人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纠正个人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3)肯定自我以及被人肯定,心中有种成就感,觉得活在世上有一定的价值。 二、人际的沟通游戏:“我说你画”(15分钟) 1、活动准备材料 教师准备按班级一半的人数准备图片1和图片2(见附件1) 学生自备A4 白纸一张。 2.活动过程 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课堂上教师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发一张图片1(见图片1,请各位老师上课前提前根据班级的人数打印好),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在提前准备的白纸上画出该图片。要求在描述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画。比比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每组中的两个成员交换角色,教师出示图2((见图片2,请各位老师上课前提前根据班级的人数打印好)),重复上述游戏。 3.分享环节:请几组同学分享这个过程的感悟和收获 4.教师点评 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三、团体小游戏“坐地起身”(15分钟)(这个游戏可以提前布置下去用课余交流的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可根据时间安排挑选一些小组上来展示成果就可以了。) 1.游戏操作:各个小组内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小组长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2.按学习小组的同学为单位参加坐地起身的游戏,一次可以2-3个小组到讲台的空地上完成这项活动。(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可以选择代表小组上台展示) 3.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四、人际关系游戏:信任之旅(20分钟)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王和高 课题:学会交往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高山流水)引入交往话题,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一些常识和法则 2、让学生学会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和老师、同学、家长的良性交往。 3、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同学友谊。 教学过程: 一、让同学举例生活中的交往事件来讨论。 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谈谈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解认识。 三、游戏(大风吹)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 1、树立自信心 即使你是因为内心的自卑而屡次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但客观上也拒绝了一个向你敞开心扉的朋友。当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向别人开放有关自我的部分心理领域,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别人探索和评价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自信心过低,就会害怕向别人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不能适当的开放自我,必然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开放。 2、给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历。就是当我们在挤公车的时候,当自己还没有上车时,会想:前面的人怎么这么磨叽啊。并且会拼命得往车上挤。一旦自己站到了车上时,又会想:后面的人挤什么挤啊!并且盼着司机赶紧关门,不要上这么多人,为什么前后反差这么大呢?因为我们车上车下扮演的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就如同我们有时会像个大人,有时很理智,有时又像个孩子一样。在同学交往时,“请问能不能把你的钢笔借给我?”和“哎,把你的钢笔给我用用!”这明显是两种不同的口气,第二种给人的感觉你是在命令而不是商量,所以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和爸爸妈妈说话,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家长的威严。 3、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咱班那谁谁怎么样啊?当对方说完之后,对方问你,你觉得那人怎么样的时候,你说对他没什么评价。那么我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交际中的双方互相开放内心的程度要对等的原则。不要问对方你不愿意提起的问题,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反,你也不能因为自己主动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就要求对方也一定要向你敞开心扉,正所谓:己所欲,勿施于人! 三、关于交际的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的交往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和值得注意的常识性的问题。例如:我们逛公园的时候,累了,想找把椅子休息一会,这时你发现旁边能坐三人的排椅中间做了一个人。通常这个时候,你做还是不做?其实这个人的隐含意思是,我希望自己独享这个椅子,我希望独处。这说明人与人在交往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 亲密距离<15cm 个人距离介于50~100cm之间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方案

夏青20053237 活动一: 来自于https://www.doczj.com/doc/6a3200210.html,/heyoufang/blog/item/11a429dd13a272d98d10291e.html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具有六种功能:获得信息的功能;自知、知人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人际协调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身心保健的功能。人际关系能力是情感智力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学业优异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的效等。在人际关系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的同时,我们发现,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人际交往障碍,也叫人际关系障碍,通常是指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阻碍人际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文化因素。民族情感和倾向,教育程度的差别等等。其次是社会因素。再次是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需求、动机、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个性品质特征的某些不良表现。 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有多种多样:被动、攻击、固执、自我表现 本次活动选取6种技能类型即分6节内容包括:加入集体、合作、决断性、处理社交中的问题、竞争、赞美,来展开对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的技能训练。 第一节加入这个团体(开始团体) 目标:让成员了解参加这个团体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使成员能够尽快彼此认识。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以及记住别人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60分钟 活动材料:若干张纸与笔、一个深色小盒子里面有6张写着规则的纸条、遮盒子的布、一块干净手帕。 活动过程: 开场白: (3’) ①对成员的来到表示高兴。②强调此次小组的目的(学习社交技能)③说明活动主要所采用的方式(如游戏)④说明领导者在活动中主要起的作用⑤引出热身游戏。 热身游戏:“魔箱的指示” (5’)目的是以较有趣的方式让成员自己念出规则,使他们能对规则有深刻的印象。 先报数分组,以2人一组。然后领导者拿出准备好的“魔箱”,告诉成员里面有魔箱的指示,让每一组派一名成员来摸。摸出后,大声向全体念出纸条上所写的“魔箱的指示”即小组规则。并要求成员能一起遵守“魔箱的指示”。 具体规则如下:A、等轮到你时再发言或活动。B、待在你自己的座位上。C、小声说话。D、发言之前要举手。E、遵守每次游戏规则。F、集中注意听讲。G、每次活动都能准时参加。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意义

论大学生学好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形式。马克思在谈到人类交往现象时强调,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伴侣。交往的内容,是人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和态度的相互交流,目的是达成沟通,协调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校园生活会遇到各种困扰因素,而人际交往问题在所有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不良的人际关系已越来越成为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存在的问题 据中科院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有许多大学生升入高校,走上社会,因交际能力差而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导致心理严重扭曲,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纵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性格缺陷 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让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摇摆不定,人生观难以确定,进而带来无所适从、惶恐等心理压力。有些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让周围的人都无法与之接近;还有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同学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大学生胆小、害羞、孤僻、怀疑他人、对人冷淡等。这些大学生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都对良好的人际交往造成了阻碍。 2、沟通渠道单一 大学生在学校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却又常常感到无聊,于是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在电脑前、电话机旁、床头上发信息、打电话来与亲人、朋友交流思想、诉说烦恼, 懒得或不愿直接面对面交流,而各类电视节目争奇斗艳,新鲜刺激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又使得许多学生沉迷于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和瞬间万变的网络世界。如此种种,无形之中便减少了学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而同时又助长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设计与实施(观摩与讨论)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熟悉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材、环节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 2.通过观摩、讨论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活动的一般模式,并能从中吸取他人组织活动的长处;对一些不足之处敢于质疑且能按自己的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观摩、讨论及分析幼儿园人际交往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人际交往活动的特点评价活动。 教学时数:2学时 课后作业: 1.在幼儿园试教的同学,按照教材的要求对提供方案进行修改后试教。 2.每组同学对教师给定的完整人际交往活动的方案进行合作修改。 教学反思: 这仍然是第一个学习情境—给完整方案的活动设计的学习,有了文本教案的参照,加上对优秀案例的讲解,学生觉得收获颇多,这次的视频为优秀教师展现的混龄活动,优点非常明显,便于学生吸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仍有时混乱,特别面对优秀教师的活动,只是感觉到好,说不清好在哪里,更指不出活动还存在的不足,思考问题还不够深入,也源于学生经验确实不足。

教学过程: 一、分析案例 (一)阅读书中教案文本:人际交往活动——相亲相爱(混龄) 对学生提出方案学习要求:1.熟悉活动环节2.学习教案书写语言规范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相亲相爱(混龄)1活动背景: 大带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他们关爱的情感。《指南》中人际交往子领域的目标提到“愿意与人交往”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本主题通过大孩子与小年龄幼儿的互动,使大孩子充分体验长大了的自豪感,同时建立初步的责任感;小年龄幼儿感受到关爱,学习配合,也尝试去帮助哥哥姐姐。 为了在更多的领域和范围内进行尝试,最大限度地促进大与小之间的互动和双方的共同发展,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学习关爱、照顾弟弟妹妹的方法,学习配合、照顾哥哥姐姐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进而形成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只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2.愿意主动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最喜欢的活动及最爱吃的食物。 3.体验做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学会相互欣赏、相互照顾与配合。 活动准备: 1.有与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往的经验。 1案例选自广东省委机关幼儿园程艳老师执教活动

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

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纠正孩子们对友谊的浅层面的认识。 2、培养他们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 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利己心较重,班上常有在同学交往中发生矛盾的现象。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己有朋友,但是据我观察和“前测”中发现,他们对友谊的体验是浅层面的,这正是他们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而且缺乏解决矛盾的能力的关键。培养他们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从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来看,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1、关于“体验式” 毛主席曾经说过:“你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古语也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都说明德育中说教的效果是不会很有效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情感体验才强烈,思想认识才深刻。况且小学生天性好动,喜爱游戏,以上两点认识是我设计这堂“体验式”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的思想认识基础。本节课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多个游戏的构成为课堂的主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一些道理。 2、关于行规导行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思考 “知——情——意——行”中“知”是基础,所谓“知难行易”学生只有提高了认识水平,才会将行规训导中的一些要求转化成自觉的行动;“情”是关键。有很多情况,比如学生做错了事不愿向同学道歉,不是他认识上的问题,而是情感上的问题,所以这节课上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制造特殊的气氛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这样,后面的教学环节——“导行”就能顺水推舟了。 三、导行过程 (一)制造矛盾冲突情景。

在《找朋友》的歌曲中进场,10人黑布蒙眼,其他同学和他们找朋友结对子,带他们坐到位子上。 (二)启发认知判断。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1、游戏:蒙眼贴鼻子 (无人帮助;有朋友指点。)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感悟体验: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能使你少走弯路,是学习上、事业上的帮手。 (课件出示字幕——“互助”) 2、宣布调查结果:全班同学中与朋友发生矛盾的比例及原因。 3、读学生中为一件小事发生矛盾的几个片断。 4、请同学们观看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课件。 (想想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不是也是这些相似的原因呢?)关键是什么?(电脑课件映出字幕:宽容、谅解。) 四、引导体验珍爱。 1、老师讲故事:在一艘海轮上,有一对水手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后来两人因为一场误会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见了面就像仇人,一场海难事故发生了,海轮沉没,黑暗中两人爬上了一条小船,都感觉到对面就是自己以前的朋友,现在的仇人,为了活命他们必须不停地、拼命地划,他们谁都不肯说话,一齐和风浪搏斗,现在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会在大海中想到些什么,如果还可能会到岸上,你又会做些什么? 2、(全体起立,同座相互用黑布蒙眼。现在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了,感觉一下那个你以前的朋友。做好弓箭步,大浪就要来了,“嘿唑嘿唑!”准备——划呀!)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 活动1 戴高帽子 活动目的:借助成员的力量,获取个人的信心。 活动形式:游戏 活动设计: (1)分组。 按系或班分组(原则是:越熟悉越好)。 (2)赞美。 一位同学站在团体的中央,其他成员围成圆圈转动着对中央的同学进行感情轰炸(只 说这位同学的优点)。 (3)谈感想。 请每组推荐! 至’名代表登台谈个人感受。以一名参与同学的感受为例: 当我站在那小小的旋转舞台中间,享受人间最甜密的语言“轰炸”时,我陶醉了,望着 一张张亲切青春飞扬的脸,我感动了。我一向自卑,敏感的心像正在享受一场春雨的滋 润,漫漫松展开来..真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优点,尽管我也知道有些话是“美丽 的谎言”,但是我依然心里溢满了感动,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交往的美好。或

许平日里你与那张熟悉而陌生的脸擦肩而过,连声起码的招呼都没打过,而此时此刻,那 张张绽开如花似的面孔,谁又能去怀疑他(她)们的真诚与亲切呢?过去的日子,或许失意 触伤了我们那颗年青的心,使它交挥锹感、脆弱、孤独、不快乐,然而,我们拥有青春,拥有 自信的资本。人们常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永远充满希望。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去热 爱生活,你会发现自己活得挺自信、快乐、充实。 (4)教师结语。 为别人戴高帽,这对某些同学来说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民族颂扬着谦逊、批 评与自我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别吝啬自己的赞美,我 们会发现自己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际环境。 有一句话说得极是:知人则智,自知则明,自信则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确,人只有 自知之后才能知世事。面对众星捧月般的赞美和盛誉之辞,我们礼貌地表示感谢之后,更 要自知。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这么优秀吗?如不是,那就努力吧,争取达到他们所赞美的 那种境界。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了解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交往过程中善用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累计:2 教学内容设计: 案例分析:森林中的刺猬 森林里,几只刺猬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当他们想紧靠一起互相取暖时,又不得不弹开了,因为刺猬身上都长着尖刺,靠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刺猬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即不刺痛彼此又能相互取暖的适当的距离。 启示: 就像刺猬因为彼此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取暖一样,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一个适当的“度”。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个“度”就表现为各种交际特点与技巧的集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技巧。 新课导入: 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生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讲授: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1.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人际关系怎样,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内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1平等相处,尊重他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重视,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群体中,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尊重对方、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达到相互间的心理平衡与理解,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协调和融洽。同时,在交往中无论交往的对象身份多么平凡,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难以接受,你应当始终尊重对方,把他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2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真诚地赞美会给对方带来快乐,欢乐和谐的氛围会使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赞美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更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3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苛求他人。不要只看别人的短处,多想想他人的长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如果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必然导致隔阂,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徒增烦恼。可见,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学会原谅别人,能避免许多不必的纷争,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容人者,人容之。但原谅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好坏不分、软弱可欺。 4适当地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损人利己 人首先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你看那个孩子会把自己好吃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因此,自私是人的本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人际交往活动方案5.10

敞开心扉交朋友 ----小学生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 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 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二、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三、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中班人际交往活动教案

中班人际交往活动教案----我的同伴 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联系。同伴关系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一的一种关系,因此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活动难点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 多媒体动画,教具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播放蚂蚁运食物的动画) 师:小蚂蚁们在干什么?想一想,如果只有一只小蚂蚁能完成吗? 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关于“同伴”的探讨 1、讨论视频里团结的小蚂蚁 师:小蚂蚁刚刚是怎么样把食物运回家的?(引导幼儿说出同伴合作等关键词) 2、回忆幼儿自身经验 师:你们有没有过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完成过一件事的经历?(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3、幼儿齐搬桌子 老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三组,和自己同伴一起合作搬桌子,摆放教具,一起布置教室的环境4、师幼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思考并回答关于同伴与合作的含义相关问题 (1)你刚才和谁一起完成任务?为什么和他交往合作? (2)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3)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4)你喜欢和你的同伴一起交往吗? 5、自由结伴交流讲述 (1)我的同伴是谁? (2)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3)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6、个别讲述“我的同伴”,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延伸课堂同伴,交流,合作等相关概念。 师:外面天气真好,拉上你们的同伴,一起到操场玩接力游戏吧!

大学生人际交往(3000字)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位列首位。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可以分为(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 活动1 戴高帽子 活动目的:借助成员的力量,获取个人的信心。 活动形式:游戏 活动设计: (1)分组。 按系或班分组(原则是:越熟悉越好)。 (2)赞美。 一位同学站在团体的中央,其他成员围成圆圈转动着对中央的同学进行感情轰炸(只 说这位同学的优点)。 (3)谈感想。 请每组推荐! 至’名代表登台谈个人感受。以一名参与同学的感受为例: 当我站在那小小的旋转舞台中间,享受人间最甜密的语言“轰炸”时,我陶醉了,望着 一张张亲切青春飞扬的脸,我感动了。我一向自卑,敏感的心像正在享受一场春雨的滋 润,漫漫松展开来..真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优点,尽管我也知道有些话是“美丽 的谎言”,但是我依然心里溢满了感动,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交往的美好。或

许平日里你与那张熟悉而陌生的脸擦肩而过,连声起码的招呼都没打过,而此时此刻,那 张张绽开如花似的面孔,谁又能去怀疑他(她)们的真诚与亲切呢过去的日子,或许失意 触伤了我们那颗年青的心,使它交挥锹感、脆弱、孤独、不快乐,然而,我们拥有青春,拥有 自信的资本。人们常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永远充满希望。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去热 爱生活,你会发现自己活得挺自信、快乐、充实。 (4)教师结语。 为别人戴高帽,这对某些同学来说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民族颂扬着谦逊、批 评与自我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别吝啬自己的赞美,我 们会发现自己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际环境。 有一句话说得极是:知人则智,自知则明,自信则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确,人只有 自知之后才能知世事。面对众星捧月般的赞美和盛誉之辞,我们礼貌地表示感谢之后,更 要自知。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这么优秀吗如不是,那就努力吧,争取达到他们所赞美的 那种境界。

幼儿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幼儿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一、教学名称 《我们都是好朋友》 二、教学目的 1、使幼儿懂得故事的名称,初步掌握故事内容,能结合故事内容做简单表演。 2、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跟同伴友好相处。 3、学习新词:碰、撞、踩。短句:对不起,没关系。 三、教学准备 动物卡四张、树一棵、草地背景等,兔`、猫、丹狗、鸡头饰各一个,动物指偶每人一个,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幼儿念儿歌轻轻走进教室后,做些简单动作(转手、拍肩、拍腿安定幼儿情绪)。 (2)、介绍故事角色:请四位幼儿出来分别戴上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的头饰,背对幼儿站立。

(3)、教师: 这几位是请来的“小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我们用歌声来问一间吧!幼儿唱《小客人,你的名字叫什么》,歌声一停,“小客人”转身来一一作回答。 (4)、教师问:今天老师一共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第一位是谁? (小白兔〉第二位是谁? (小花猫)第三位是谁? (小黄狗〉第四位是谁? (小公鸡) (5)、教师讲故事的名字叫《我们都是好朋友》。(幼儿集体踉着念两遍)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扮“小客人"的幼儿回到座位上)教师讲故事一遍。 2、播放PPT再讲故事一遍,最后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面有谁?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又是怎样说的? 小花猫去捡皮球的时候,撞了小黄狗,小花猫怎样说? 小黄狗又是怎样说? 小黄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鸡的脚,小黄狗怎么说? 小公鸡呢? (这三次对话,分别请幼儿示范做碰、撞踩的动作) (3)、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有礼貌〉, 那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它们呀?对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别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122 12432204 章超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是其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充满阳光,都希望友谊能天长地久,都希望人情能温馨美好,但生活总是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总会发现曾经多么亲密的朋友、多么幸福的伴侣最终却分道扬镳、形同陌人。 虽然寝室是大学校园的最小单位,寝室生活构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寝室同学关系不仅体现在寝室卫生环境,而且表现为良好的寝室文化,寝室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何才能避免人际冲突的发生及人际关系的破裂,是困挠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现实问题。 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如下: 1、外部因素 (一)、不同个体的差异 在宿舍中,每个人都是有着不同个性的个体,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习惯,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差异就很容易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缺乏交流技巧 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科学的交往知识和技能。当今大学生无不是一路从书山题海中拼杀出来,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学习交往的技能技巧,他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来源于自身原始的、经验性的,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技巧、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面对人际冲突的应对方法所知不多,也不知如何处理和解决。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凭情绪和自我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这样就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很多情况下反而会造成人际冲突,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社会影响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道德观念被弱化,人们的诚信度不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也受到了质疑。而没有诚信就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不会有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当今社会追求个人利益。在宿舍中,它表现为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主,忽视宿舍其他人的需求,一旦这种需求发生矛盾,就很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再次,社会生存原则使当代大学生面对着就业压力,在学业等各方面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对于宿舍内人员来讲,他们通常来自于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竞争性可想而知,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择手段,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的争斗,增加了人际冲突的可能性。 2、内部因素 (一)、自卑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