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第一节:概述
一.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扎根和发展。
二.掌握中国一些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
1.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的,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
2.少数民族信仰大乘佛教的,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
3.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的,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
4.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大致上是居住在西北地区和杂居、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
5.少数民族信仰东正教,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第二节:佛教
一.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悉达多(名)乔答摩(姓)创始。
发展过程。
1.原始佛教时期。
2.部派佛教阶段。
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时期。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上、下)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
4.密乘佛教时期。
二.熟悉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佛教主要派系。
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称汉语系佛教。
第二条路线: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
第三条路线:藏传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它的经典属于藏语,故亦称藏语系佛教。
三.掌握佛教创始人、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由悉达多(名)乔答摩(姓)创始。
教义。
1. “无常”、“无我”,形成“空”的哲学观念。
2. “四谛”。“四谛”是佛教各宗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经典。佛教的教义贯串在佛教的主要经典中。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经藏、律藏、论藏,故称三藏经,或称“大藏经”。
佛教

供奉的对象。佛教供奉的对象是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
1.佛。即觉悟者、不仅自觉、而且觉创见,觉行圆满。
1)三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法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是以空间分)。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以时间为序列)。
4)华严三圣。
2.菩萨。
1)文殊菩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2)普贤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世音菩萨。(道场在浙江定海普陀山)
4)地藏菩萨。(安徽九华山)
5)大势至菩萨。(道场在江苏南通狼山)
3.罗汉。全称为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意为自觉者。
1)十六罗汉。
2)十八罗汉。
3)五百罗汉。
4)济公。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汉化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佛教天王)
2)韦驮。
3)哼哈二将(专门把守寺院山门)。
4)伽蓝神关羽。
四.了解中国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
中国佛寺殿堂主要殿堂为庑殿式或歇山式
一般常见的主要殿堂有。
1.山门(或三门)。
2.钟楼。
3.鼓楼。
4.天王殿。
5.大雄宝殿。
6.东西配殿。
7.法堂(亦称讲堂)。
8.罗汉堂。
9.方丈堂。
10.藏经楼。
佛教常用的礼仪。
1.合掌。这是佛教徒普通常用的礼节,亦称合十。
2.绕佛。围绕佛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以示对佛教的尊敬。
3.五体投地。“五体”(或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五体都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
五.掌握佛教名山的相关知识。
1.五台山。200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蜿蜒而来,由五峰环抱而成。它又名清凉山,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五台山是我国惟一兼有汉语系佛教与藏语系佛教道场的圣地。青庙与黄庙并存,显教与密教竞传,是500年以来五台山佛教的最大特色。
2.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中一小岛。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讲法道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称为“普陀三大寺”
3.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自东汉开始创建道观,唐代时佛教日盛。宋代因传说一采药老人见到普贤菩萨瑞相,寺内的拱顶无梁殿,供奉北宋铸普贤菩萨骑白像铜像,是峨眉山“镇山之宝”;山顶(金顶)名寺普光殿,金顶附近的曙光台,为观看峨眉山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之地。在法系上以禅宗为主。
4.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的青阳县。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现有寺庙98座,著名的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总丛林。九华山法系上以禅宗为主。
第三节:道教
一.了解道教的创立、发展过程、教义、主要殿堂。
史学界与道教界一般都说它形成于东

汉顺帝(公元126—144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1.原始道教阶段。
2.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3.道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
4.形成两大派系阶段。宋元代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教与正一道两大教派。目前道教宫观大部分属全真教,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道教是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信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
3.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4.追求长生不老。
主要殿堂。
1.山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教的哼哈二将。
2.灵官殿:供奉王灵官,保法护道,镇守官观。
3.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4.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有的道观供奉“四御”。
5.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
二.熟悉经典名称、标志、斋醮、供奉的主要对象。
1.道教的经典。《道藏》是道教经藏的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教的标志。道教的标志为“八卦太极图”。
3.斋醮。斋醮是指道教设坛祭祀的一种仪式,也称道场、“法事”。
4.供奉的主要对象。
1)尊神。
A.三清。即玉清境微天元始天尊、上请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之统领。
B.四御、三元等诸神。
2)神仙。
A.真武大帝。
B.文昌帝君。
c.魁星。
D.八仙。
E.天妃娘娘(妈祖)
3)护法神将。
A.关圣帝君。
B.王灵官。
三.掌握道教创始人名、时间、标记、著名道观、名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又称张道陵)在蜀中倡导五斗米道,其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把《老子五千文》奉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原始道教形成。“道教”一词,最早见于托名张陵著的《老子想尔注》一书。东汉熹平年间(公元172—177年)张角创太平道,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符水治病,号召和组织群众,群众多达十万人,遍布青、徐八州。
道教名山大观。
1.符箓派名山。
1)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风光旖旎,山色秀丽,为正一道(原为天师道)祖庭。
2)閤皂山。位于江西樟树市东南,为灵宝派祖庭。
3)茅山。位于江苏句容、金坛两市之间,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
2.丹鼎派名山(道教中以炼丹---外丹,求长生成仙的一派)葛仙岭和抱朴道院----在浙江杭州市宝石山西,为东晋葛洪结庐炼丹处。葛洪是中国道教著名炼丹家和养生家,其代表作《抱补子》为道教重要经典。
3.武当山。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为道教真武大帝祖庭。
4.湄洲岛妈祖庙

。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它是海内外妈族庙的祖庭。
5.芮城永乐宫,在山西芮城。
6.北京白云观。在北京广安门滨河路。创建于唐开年间(公元713---741年),是全真道第一丛林,全真道最大门派祖庭和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7.广州三元宫。是岭南香火最盛、信众最多的道观。
8.苏州玄妙观。它始建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名真庆观;唐玄宗开元(公元714年)改名开元宫;宋真宗大中祥符时改名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改现名。
第四节:伊斯兰教
一.掌握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名,伊斯兰、穆斯林的涵义。
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本意为“顺服”。从宗教意义上讲,伊斯兰教是指一种顺服惟一主宰安拉旨意和戒律的宗教。这一宗教的信仰者称为“穆斯林”,意为顺服安拉意志的人。
二.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
穆罕默德是一位著名的宗教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公元610年时开始传教。初期的伊斯兰教频遭挫折。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与其弟子从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乌玛”,伊斯兰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穆罕默德对一些宗教仪式也做了规定。公元630年初,他率领万人组成的穆斯林大军征服麦加,并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被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听从穆罕默德领导的政治势力统一了。这是阿拉伯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其影响非常深远。
三.熟悉伊斯兰教经典、标记、信奉对象、主要节日。
1.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
2.伊斯兰教的标记为新月。
3.信奉对象:安拉(即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创造宇宙万物、主宰一切、无所不在、永恒惟一的真主。伊斯兰教不设偶像。
4.主要节日。
1)开斋节。开斋节,阿拉伯文的意译,在新疆称肉孜节。斋月最后一天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未见月牙,则顺延,但不得超过3天。
2)古尔邦节。
3)圣纪节。又称圣忌日,在教历3月12日。相传为穆罕默德生和归真(逝世)的日子。那天举行圣会,诵经《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等。
四.掌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伊斯兰教建筑主要特点、中国各地著名的清真寺。
一般认为是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
1. 丝绸之路(陆路)。即从大食(今阿拉伯),经波

斯(今伊朗),过天山南北,穿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
2. 香料之路(海路)。即从大食,经印度洋,到天竺(今印度),经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沿海的广州和泉州等地,沿着香料之路传入。
中国清真寺的建筑特点:中国清真寺建筑有中国传统式建筑和阿拉伯风格建筑两种特色。
中国传统式清真寺建筑分几进四合院,有明显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大殿(礼拜正殿)、经堂、浴室(作大、小净用)等。
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多有圆形拱桥的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另有望月楼、经堂、浴室等建筑。正殿也必须背向麦加。
中国各地著名清真寺。
1.东南地区四大古寺
1)广州怀古寺。
2)泉州清净寺。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阿拉伯式清真寺,也是沿海清真古寺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好的一座。
3)扬州礼拜寺。
4)杭州真教寺。
2.其他著名清真寺。
1)北京牛街礼拜寺。为我国传统式建筑的清真寺。
2)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大殿可容千人礼拜,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
第五节:基督教
一.掌握基督教创始人名及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两次大分裂。
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据《福音书》记载,基督教信徒坚信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降孕童贞女玛利亚生养成人。
第一次分裂由争夺教权而引发。到公元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公教(即天主教)、东部的正教(即东正教)。
第二次分裂主要由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而引发。在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主为基督教或耶稣教,以区别天主教。
二.熟悉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简况。
1.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一传中国。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流行于中亚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波斯来华传教。
2.基督教二传中国。指景教在元朝的复兴和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罗马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
3.基督教三传中国。这是指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入。
4.基督教四传中国。第四次来中国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而得以在华真正立足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其庇护下强行传教,并取得发展,它倡导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运动。
三.熟悉基督教的经典、标记、主要节日以及中国基督教的著名教堂。
1.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由《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和《新约全书》(简称《新约》两部分组成。
2.基督教标志为十字架。
3.主要节日有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和圣诞节(12月25日)。
4.中国基督教的著名教堂。
1)中国的著名天主教教堂。
A.北京南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为朴素的巴洛克式

建筑。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始建经堂。现为中国天主教主教座堂
B.北京北堂。在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天主教堂。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属哥特式建筑。
C.天津老西开教堂。大堂采用法国罗马建筑,是天津最大的天主教堂。天津天主教会中心。
D.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教堂,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教堂之一。
2)中国基督教(新教)著名教堂。
A.上海沐恩唐。建造美国学院哥特式教堂。
B.上海国际礼拜堂。属德国哥特式建筑。
3)著名东正教教堂。
A.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属俄罗斯拜占庭式建筑。
B.上海圣母大教堂。属俄罗斯拜占庭式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