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2017

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2017

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2017
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2017

讷河市地理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导学案七年级上

_______ ④________

、如果我们要进行爬山比赛,我们应选择等高线的地方。

地图三要素学案

姓名_________ ,______班______组______号,学习日期_______月_______日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二)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测量两点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运用地图说明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及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教材P9)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地图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 2、表示方法是:、、。 3、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 尺越。 4、应用:一般来说,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表示范围越;比例尺越小,内容越,表示范围越。 5、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等)。 三、展示提升 活动一、、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活动二、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中国地图涟源地图伏口中学地图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尺大范小更详细,尺小范大更简略

活动三、读A、B两幅图,回答 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范围大的 是,比例尺大的是。 2、在A图中,天津市位于北京 市的方向。 3、若火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 度行驶,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需 要时间?(假设两城市图上距离 为2.5厘米)。 四、梳理巩固 五、达标抽测 读下列四幅北京市的位置图,回答1~2题。 1、在①图中,海淀区位于市中心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3、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0千米 B.60千米 C.300千米 D.600千米 4、下列比例尺大小相同的是() ①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0千米②1: ③三百五十万分之一④1:3500000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涟源地图 D、伏口地图 6、当你再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该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C、世界地图 D、中国地图 7、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千米的是: A.1:300 B.1:3000 C.1:3000000 D.1:300000000 8、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 D.1:100000 9、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1:10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大约是: A.300千米 B.3000千米 C.30千米 D.3千米 10、四幅相同,下列比例尺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课题 1.4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重点 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备注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自主学习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 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16页,图1.29)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 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学生 自己 完成 团队合作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_______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注意 山地 不同 部位 等高 线的 表示 方法, 坡度 陡缓 与等 高线 疏密 的关 系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山脊山谷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的某点高出的 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 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同一幅图等高距 。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的地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 D.________ 、 E.________、 F.________。 5、写出字母代表的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能力提升 1、在下面空白处手绘--山脊、山谷 、山顶、鞍部、陡崖

2、读图20“青岛开发区小珠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A 点的气温为18℃,则B 处气温为( )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 ②线,原因是 。 (3)E 和F 哪一处降水偏多?为什么?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 理由: (7)引水到丁村,ab 哪条线路合适? 。 三、中考链接—2012年中考题-41题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四、盘点提升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② ③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是: 4.甲、乙表示的地表坡度中,甲处的坡度较 ,乙处的坡度较 ;甲、乙两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处。 5.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C 处,有AC 和BC 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在图中用〓标出), 选址理由: 。 图20 河流 公路 村庄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等高线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 2、教法:教师讲解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二)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1、活动: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读图讨论、学生展示)

(1)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三)绘制等高线 1.活动:(设置疑问)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1)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2)课件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3)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4)师生归纳: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地图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线、指向标等工具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能够认识地图中常见图例和注记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6.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7.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10.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二、预习要点 地图基本要素 , 地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判读 , 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三、预习内容 考点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含义 比例尺表示__________距离比____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 4.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 考点2: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考点3: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考点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的定义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______;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4)陡崖:等高线________。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判断坡的陡缓,估算 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山脊山谷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的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同一幅图等高 距。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地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 D.________ 、 E.________、 F.________。 5、写出字母代表的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较高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较低,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较高,5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没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二、能力提升 1、在下面空白处手绘--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

2、读图20“青岛开发区小珠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A 点的气温为18℃,则B 处气温为( )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 ②线,原因是 。 (3)E 和F 哪一处降水偏多?为什么?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 理由: (7)引水到丁村,ab 哪条线路合适? 。 三、中考链接—2012年中考题-41题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四、盘点提升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② ③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是: 4.甲、乙表示的地表坡度中,甲处的坡度较 ,乙处的坡度较 ;甲、乙两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处。 5.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C 处,有AC 和BC 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在图中用〓标出), 选址理由: 。 图20 ② 甲 100米 500米 ① 乙 C D 河流 公路 等高线 村庄 丙 A B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人教版)(山西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题组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 D.M、P 2.(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河流的流向( ) A.先向西北,再向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 D.先向西,再向西南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⑤地的海拔可能为( ) A.80米 B.170米 C.390米 D.420米 4.(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①—⑤地,适合宿营的是( ) A.① B.③与④ C.② D.②与⑤ 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面两题。 6.(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 ) A.A B.B C.C D.D 提升题组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9.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1新人教版

图一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目标A :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 目标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四种基本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自主学习】 问题组A : 1、找出、标注并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海拔是高出 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看图一,所得B 点的海拔为 , A 点的海拔 为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问题组B : 1、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3、从图4—2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出此图的等高距 为 ,D 点的海拔高度为 ,根据等高线的性质 可以判断:C 处的坡 ,B 处的坡 (陡/缓)。 4、看图认识,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山体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① ;② ;③ ;④ 。 【随堂检测——能力提升】

训练A: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 地相对高度是( ) A.8679米 B.9009米 C.8999米 D.8689米 训练B: 1.下列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2. 读等高线地形图4,回答。 (1)说出图4中山体部位的名称②,③, ④。 (2)某班要进行爬山活动,a、b两处选择从处爬山比较合 适,理由是。 (3)此地需要建一座水库,最合适的坝址选在(甲、 乙、丙、丁)。 (4)若a与b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此图的比例尺为 1:100000,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为。 (5)若准备沿着c和d修建一条公路,则选择(1、 图4 2)线,原因是。 (6)村庄要建饮水工程,选择(3、4)线,理由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讲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内容 ①如何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②计算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顶部和底部高度;③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特征分析和水文特征分析;④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水库坝址的选择、交通线的选择、调水水路线、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运用。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中,地形特征的分析,关键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及变化幅度、海拔、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在水文特征方面,重点是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水系特征;在大坝选址问题上,关键是要找出“口袋”形的洼地,坝高和坝长要根据图来进行估算;其他的还有交通路线、调水水路线和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 让学生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差异;学会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学会计算等高距、陡崖的相关计算;最终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 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内涵并准确的进行计算;从基本概念人手,掌握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的判别方法;掌握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等高线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加关注,构建答题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通过读图分析和综合应用,解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并且要总结判读方法和规律。 2. 对于简单的地形判断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准备教学所需等高线地形图,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六、教学基本流程 情境导入→展示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导入]展示一组水库大坝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水库大坝的选址是不是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就能建,如果不是,要怎么去选?最基础的需要利用些什么工具? 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引入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突出了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 (二)展示讨论——《课前预习》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一起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最终总结出答案。

《等高线与地形图》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

精品“正版”资料系 列,由本公司独创。旨 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 “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 的教材教案、课件、导 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 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 2020年8月,是当前 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 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 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教学内容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 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距离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 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 法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世界人种的分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形成各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反对种 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的思想 2、形成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观,每个人都应理解并且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文 化传统。 教学重点 三大人种,世界主要语言,三大宗教 教学难点三大人种的分布 教学具器材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引入新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外国朋友也来到中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体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略。 1、世界的人种。 [组织活动] 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种人种玩游戏。(主要是三种人种因各自不同的外部特征见面时对对方从不了解到了解的对话) [师生小结]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色中等。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头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教师讲述]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其言行。 {提出问题} 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 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观察P.79图5.6世界人种的分布,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师生小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2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目标A: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目标B: 教给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复习回复】 看右图,思考下列问题。 (1)若想开展攀岩活动,图中最合适的 地方是处。若想爬图中的山b,图中两条线路①和 ②,更适合的是。 (2)若图中山峰a、b相对高度是50米, 那么山峰a的海拔是米, a和b同一时间气温差 大约是℃。 (3)图中甲村庄的海拔范围是,若想在村庄甲和乙之间修一条公路,应选择图中线路,理由是。村庄甲和丙,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 (4)图中小河的流向是,若在图中修水库,水库大坝应选择修建在处;丙村庄想引河水灌溉庄稼,应选择从B、C中的处修建水渠引水,理由是。【自主学习】 问题组A: 1.概念: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作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海拔越高,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地形)。 2.陆地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五种地形 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 ______ 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 起伏不大等高线边缘较密,数值较高 ______ 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起伏很大 等高线较密而数值较高,山顶呈封闭 曲线,内高外低 ______较低,一般在起伏较大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低

500米以下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______无一定标准起伏不大 反,内低外高 很低,一般在200 起伏很小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______ 米以下 问题组B: 1、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______和坡度的________。 【训练检测】 右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3、读下图,沿直线M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地理毕业会考复习:七年级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____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自主复习 看教材P16—P17,(看课本上划记的重点;看重要的图;看新授时所做的笔记。) 二、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C、E)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高地海拔—低地海拔 【考题再现】【2009年海安中考题】读右图完成1、2题 1.甲地的海拔是() A.1000米B.2000米 C.3000米D.40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0米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会考逼真】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作为世界群山之首,屹立在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就的喜玛拉雅山脉群峰之中。 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1分,北京奥运火炬在 珠峰顶点火成功。读图(珠峰登顶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在中国,南坡位于() A.尼泊尔 B.印度 C.阿富汗 D.缅甸 2.图中前进营地至大本营的相对高度为() A.995米 B.1355米 C.1496米 D.1800米 3.珠峰顶点火成功时,峰顶气温为零下29℃,当时突击营地 的气温最可能接近() A.-29.0℃ B.-28.6℃ C.-26.3℃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C、E) 1、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地面上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 (2 )特点: A、同线等高 B、等高距一致 C、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一般以锯齿状表示,河流流经此处形成瀑布(2)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海拔较低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进,山谷处一般发育成河流 (4)山顶:等高线呈封闭形状,海拔是内高外低,海拔最高处即山顶(5)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考题再现】 【2011年福州中考题】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 ⑵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同一时间测 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⑶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 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 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考题再现】 【2009年邵阳中考题】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的是()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全册)1.doc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课时1) 自学目标: 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3、运用地图,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的差异。 一、导入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 根据世界地图,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二、自主学习:(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1、请同学们读2页教材及图6.1(“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亚洲在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和。 2、学生看“亚洲的范围图”回答。读3页6.2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东面洋。 2)、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3页6.2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纬度北部约达,南部约达,经度西部约达,东部约达。 亚洲所跨最广。 4、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 2)、读图 6.5 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三、合作探究及展示

1、读图6.1----6.4,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面的是亚。 3、图6.6讨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与自然环境关系。 4、第3页活动、第5页活动,图6.3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完成表6.1。 比较项目亚洲北美洲 东西半球中位置 南北半球中位置 濒临大洋 面积 所跨纬度范围 所跨经度范围 四、精讲点拨 五、达标检测 读右图回答: 1、从东西半球看,亚洲 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半球; 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 大部分地处带; 3、从海陆位置看, 东面临E 洋、 北面临G 洋、 南面临F 洋, 西与A 洲相连, 西南以C 运河 与B 洲为邻, 东隔海峡与D 洲相望。 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河流)(课时1) 自学目标: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人教版新版原创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 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 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 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一、自主学习 1.地图及其语言 地图是运用__________,将地理事物______________以后表示在_______的图像。它的语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________距离比_______距离________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_式、_________式和__________式三种。 3.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 ①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A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C点在A点的_________方向, ②B、C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者之间 的相对位置? C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 (2)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_____方。 左图是用___________定向,在图中标注东(E)、南(S)、西(W)、 北(N)四个方向,由此可判断,台北位于高雄的_______方向,高雄位于 台北的______方向。 (3)一般定向: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_____________ 来判断。 4.图例和注记 记忆课本18页图1.25一些常用图例。 二、合作探究 1.比例尺的大小:数字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_。 尝试比较下面三个比例尺的大小。

2.以台湾岛地图为例,计算台北与高雄两地间的实地距离。 三、拓展延伸 左图是根据_________来判别方向,其中A在B的_______方向, B在C________方向,小河的流向是自______向_______流。 点拨:无论指向标如何倾斜,指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北方,标出其他四 个方向,通过平移指向标即可判定地图上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 四、知识构建 五、优化训练 根据你学到的地图知识,自己设计图例,画出医院、公园的位置。其中医院在学校正东方向600米,公园在医院正南方向300米。 【学后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2) 一、自主学习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种类 (1)选择地图的种类:了解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应选择___________图;了解台湾岛更多的情况,应参考__________图;去动物园游览,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