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九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30分)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花,是上天降落人间的精灵,纯洁无暇

....,风姿绰.约。它是一位纯洁的少女,在白茫茫

的世界里婷婷玉立

....;它是一片洁白的云朵,在深邃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它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稀疏的山林间翩翩起舞。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

雪丰年的喜人景象。这个世界也因雪花的莅.临而变得分外纯净

..。

..,分外妖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绰.约(chuò)纯洁无暇

B.琼.枝玉叶(qióng)婷婷玉立

C.粉妆玉砌.(qiè)纯净

D.莅.临(lì)妖娆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夸张

B.拟人排比对偶

C.比喻拟人排比

D.比喻排比对偶

2.(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A.不堪忍受日趋笃厚意兴阑珊B.不堪忍受日臻完善意兴盎

C.情何以堪日臻完善意兴阑珊D.情何以堪日趋笃厚意兴盎然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进女丘植物园,我们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4.(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________。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B.④③①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④③①5.(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书原名《旧事重提》,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二十四孝图》等篇目。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号六居士,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的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欧美三大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6.(8分)请填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3),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4),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9)榭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

(10),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7.(6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8.(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安丘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分别组织收看大会直播盛况,①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方式,②认真收看大会实况直播,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④共同回顾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伟大历程,⑤进一步坚定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请用句话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文中划线的五个句子中,有一个是病句,请把它找出并写出改正意见。

第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9.(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幕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1)诗歌首联写出了卢岵山居怎样的特点?

(2)本诗的领联和颈联在最物描写上有何差异?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诩字文和,武成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成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思,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唯汉阳间忠异.之

②道.遇叛敌

③司徒赵温为催嫌.

(2)用“/”为文中加双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疾病去官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C.与盟而.送之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D.欲迎天子置之.营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日:“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②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饺子记盛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liáo)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騰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lào)、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x īn)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酷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年2月23日《文汇报》,有删节)

(1)根据注音填写汉字

①眼花liáo 乱②奶lào ③别出xīn 裁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一个场面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

(3)第③段中,“调馅”包含了中国烹调的哪些道理?

(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曲清香,“书春”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诚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责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A]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B]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

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责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情,学有所筑,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C]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缩写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只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

(3)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它应该放回文中[A][B][C]中哪处?

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九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30分)

1.【解答】

(1)A.有误,“纯洁无暇”中的“暇”写作“瑕”;B.有误,“婷婷玉立”中的“婷”写作“亭”;C.有误,“粉妆玉砌(qiè)”中的“砌”读作“qì”;D.正确;

故答案选:D。

(2)A.有误,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B.有误,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C.正确;D.有误,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选:C。

答案:

(1)D。

(2)C。

2.【解答】

解答此题,首先注意语境,注意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选择。找到最有把握的进行排除。

①不堪忍受,堪:“能”的意思。不能忍受的意思。情何以堪,让人怎么办,将人置身于何地的意思,多用于负面情绪。根据语境应该是“不堪忍受”。

②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趋笃厚:形容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越来越信任彼此、感情越来越坚定。根据句意是“日臻完善”。

③意兴盎然,意兴:兴致。盎然:指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阑珊,衰落。据句意选择“意兴盎然”。

故选:B。

3.【解答】

A.有语病,搭配不当,“看到”与“沁人心脾的花香”不不能搭配,去掉“沁人心脾的花香”;B.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C.没有语病;D.有语病,滥用否定词,去掉“不”。

故选:C。

4.【解答】

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⑤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⑤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④,由④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②,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故选:C。

5.【解答】A.有误,《故乡》选自《呐喊》。BCD.正确。

故选:A。

6.【解答】

(1)思而不学则殆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愿驰千里足

(4)萧鼓追随春社近

(5)清荣峻茂

(6)绿杨阴里白沙堤

(7)欲济无舟楫

(8)心忧炭贱愿天寒

(9)枳花明驿墙

(10)溪云初起日沉阁

7.【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A为保尔,B是朱赫来。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2)本题考查人物精神。保尔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看出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可知他有为理想、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是比喻那些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保尔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经历有很多,例如在与波兰的战斗中的表现,在筑路中的坚强,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等等。

答案:

(1)保尔;朱赫来

(2)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为理想、人民献身的精神。

(3)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经历: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8.【解答】答案:

(1)安丘市组织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

(2)第⑤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在句末加上“的信心”。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9.【解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