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2.3.1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24h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告知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指导并帮助患者活动双上肢及健侧制动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指导,并按摩腰背部肌肉减轻此期卧床不适。

2.3.2心电、血压监护

术后应持续心电血压监护72h,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对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流量急剧增加可能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

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注意有无上述症状出现,如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3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处理方法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和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4],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因此术前术后均应向家属解释制动的重要性。(2)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依据。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如疼痛难忍时可酌情给予安慰剂或镇痛剂,但需要观察分析并及时报告医生。(3)术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预防感染,补充液体利于造影剂的加速排出。

2.3.4 尿潴留,祝捷等

报道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罗雪琴等〔6〕报道热敷按摩下腹部、电针治疗, 李光香等〔7〕报道穴位按摩可解除术后尿潴留且简便易行。综合以上文献, 采用术前讲解床上排尿训练对预防术后尿潴留的重要性, 并指导练习。术前嘱患者排尿, 术后向患者解释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并可促进排尿反射。发生尿潴留时给予热敷按摩下腹部, 诱导排尿, 配合按摩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等穴位, 促进排尿反射, 无效时采取导尿术。

2.3.5 并发症的预防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处于自动调节状态,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不受血压波动的影响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当动脉狭窄时, 可导致脑血管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而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可造成瞬时的高血流量, 导致病人头痛、癫痫、脑水肿甚至出血等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高灌注综合征(HPS):是在以前低灌注,这是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上升或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侧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也可出现面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限性神经体征,TCD 检查术后比术前增加1倍以上可确诊,其危险因素有:高度的动脉狭窄,狭窄程度越重HPS危险越大;单侧动脉高度狭窄伴有对侧闭塞;侧枝循环不良;狭窄血管供血区低灌注和灌注储备低;还可能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高血压、慢性缺血,脑室周围低密度及既往有脑梗塞,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有关,一旦HPS发生,很难控制和治疗,且

其重要的表现为脑出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故术前确定患者是否有HPS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其发生相当重要。对这些高危患者术中和术后应常规TCD监测脑血流,一旦术后脑血流异常升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所以在围手术期控制血压,低于术前水平或根据TCD结果控制血压保持两侧脑血流平衡。术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行心电监护, 每15~30 min测生命体征1次, 并注意观察其神志, 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快速静滴脱水剂, 行CT扫描发现出血立即停用扩血管、抗凝药物。术后严密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有无头晕、肢体麻木或以往相关症状加重等脑栓塞症状。

3.结果

本组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本组病例有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在术中、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使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8],经静脉使用多巴胺和阿托品,术后1周心率、血压恢复正常。2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肺部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其余患者均14天左右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8天左右。

4.讨论

可进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有:(1)合并有颅内血管杂音者。(2)发作时合并神经缺失体征,如偏瘫、眼肌麻痹等复杂性偏头痛患者。(3)颅骨平片有异常发现者。(4)头痛发作长期局限于一侧,疼痛剧烈,不同于寻常情况者。(5)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6)没有偏头痛家族史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及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在DSAF 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在临床应用,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脑血管造影术对CT及MRI能起的补充作用是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血液供应情况,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被认为是“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有创检查,而且也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一种诊疗检查,对于某些神经科疾病,如脑动脉瘤、AVM、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某些脑肿瘤等的诊断方面仍然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应客观认识到其对患者有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求护士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更加安全可行。本组40例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97.5%.笔者认为护士在手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而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回顾性总结40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提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技之间的密切配合,细心观察术中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的关键。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标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对于某些神经科疾病,如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AVM以及某些脑肿瘤等的诊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因此要求护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围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检查安全可行。本组40例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100%.这与护士术前准备妥善、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准确及时的观察病情及完善各项护理是分不开;而且也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出院健康宣教:出院后3~4周内限制重体力活动,以后也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波动过大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科学饮食,劳逸结合。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嘱其遵医嘱服药,并教会患者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参考文献

[1].刘玉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20例临床应用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66。

[2].凌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附16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

[3].林秀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3,17(9):1029-1030。

[4].王希锐。介入放射学问答,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

[5].祝捷,詹玲玲,李茵1PTCA术后尿潴留相关原因分析及对策1中原医刊, 2003, 30 (4) : 621

[6].罗雪琴,刘国敏,成联软,等1电针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1

护理研究, 2004, 18 (4) : 6251

[7].李光香,徐敏1穴位按摩解除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1护理

研究, 2004, 18 (4) : 7211

[8].丁宇,陈贞芳,迟路湘,等。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68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a5病区)江苏无锡214000)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并发症;术后护理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cvd 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70%[1,2],目前它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复发率仍高,如何解决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我院神经近年来开展多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pta,均获成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月共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72岁,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轻偏瘫。其中颈内动脉8例,术后安置于监护病房。椎动脉10例。术前均进行头部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2]。 二、术后护理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告

知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 2、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本组病例有2例支架置入后出 现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对症处理,一周后好转。 3、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 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区有无疼痛现象。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的皮温,及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24 小时后撤去弹力绷带。 5、注意患者睡眠情况,不能入睡者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引起血压 的不稳定及高灌注。 6、做好心理护理,不良的情绪易引起血压波动及脑血管痉挛。因此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和要求,解释 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三、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有出血或有血肿出现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 2、高灌注综合征是pt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高度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回顾性总结支架成形术治疗3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放射学;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已成为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收集我科于2008年1月~2010 年9月对30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效果良好,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 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7.5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 例。 1.2方法局麻或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5F/8F动脉鞘,将5F/8F导引导管送至责任血管狭窄段附近,行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病变的支架,将导引导丝通过动脉狭窄处,在导引导管内沿导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式/球扩式支架送至狭窄血管段后,定位,缓慢释放支架,对严重狭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并检查置入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段的血流情况。 1.3结果30 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血管管腔明显扩大,血流通畅,患者症状缓解,7~15d 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准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项新技术,因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我们针对其不同的心态,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患者术后右下肢严格制动8h,并卧床24h,所以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不适应[2]。 2.1.2患者的准备术前1d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便术后对照。做好碘过敏及抗生素皮试,手术当日在左上肢留置静脉通路,以便术中用药。手术前4h禁食水。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根据患者情况酌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审批稿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 导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脑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治疗常识问答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成因 在脑血管病事件中,缺血性卒中占多数,约为80%。在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血管(指颅内血管和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血管病理因素,约有70%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的狭窄。 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 随着医学科技诊断的不断发展,以往无法进行诊断的部位现在可以轻松诊断,通过在DSA下行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的患病部位可以直观的在显影下呈现,对后期准确对症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拥有其他如CT,磁共振在内的一切检查无与伦比的精确优势。 2.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用X线来探查中风的原因、动脉瘤的位置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3.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虽然有效,但相对创伤较大,需要全麻,手术中有时要阻断脑血流,再发生狭窄时不能重复施行,而且此类手术在我国开展得不够普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约为60%,再狭窄率为7~15%,甚至更高,因此,外科治疗具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禁忌症严格等,疗效有较强的术者依赖性。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对颈部血管(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微小、适应症宽、再狭窄(或复发)率低(约5%)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通过对狭窄的直接治疗使脑血流增加,脑缺血改善,而且能够预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发作。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脑部动脉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疗效可靠,手术最安全,创伤最小。 4.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主持人:王敏(主管护师)主讲人:张旭虹(主管护师)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在DSAF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 1 术前准备 (1)术前4h禁饮食。 (2)插管部位备皮,肥皂水清洗会阴部,插管部位选股动脉。(3)术前行血常规、X线胸透、心电图、碘过敏试验等检查。(4)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及其主要亲属应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检查。 (5)镇静药物的应用: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药物,一般选安定10~20mg,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6)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另备敷料包、器械包、血压计、CT片等。(7)环境准备:导管室术前1h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用1‰的“84”消毒液湿拖。(8)观察患者血压并记录。 2 术中配合 (1)协助病人平卧手术台上,持续给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四肢,躁动病人给予镇静剂,有严重吞咽困难者行气管插管,配合医生进行穿刺部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保证造影顺利进行。(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

压、脉搏、呼吸、肌力、语言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 术后护理 (1)造影结束后穿刺部位按压30min后加压包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无特殊不适将患者推进病房。 (2)穿刺部位压沙袋12h,同时要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情况。(3)患肢制动24h(穿刺侧),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应用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5)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对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消毒,男性患者尽量采用外接尿管,以防泌尿系统感染。鼻饲者应配好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6)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在度过危险期后又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担心留有后遗症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担心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和体贴病人,告诉他们这种疾病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会取得良好疗效。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常识 作者:田朝晖发布时间:2008-07-19 为什么脑卒中患者要做脑血管造影?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直接造成脑缺血,又可继发血栓形成造成脑缺血,还可因狭窄处的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造成脑缺血。脑血管造影是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所在的重要诊断手段。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才能针对发病的源头进行根本的治疗。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直径大约1.33~1.66毫米)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

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成形术?脑血管造影后确诊脑血管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在X线透视下,将球囊送至病变血管处,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处扩张,从而改变血管供血,缓解症状。病变处扩张后,需用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因为支架内壁光滑,因此植入支架后消除了斑块破裂后血管塌陷、急性闭塞等危害,使动脉血管回复正常。 血管内支架治疗可解决哪些问题? ①狭窄血管经支架成型术后,防止血管进行性狭窄后导致的脑梗死; ②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脱落,顺血流到达血管远端,而造成远端血管的闭塞。支架置入术后,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压住,从而阻止脱落; ③对于溃疡性斑块,由于血流在溃疡内形成涡流,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使溃疡性斑块消

失。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改善血管狭窄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 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哪些优点?该手术具有一下优点: 1.全身侵袭性小,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2.只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切口 2毫米左右; 3.手术时间短;手术病人所受的痛苦及住院天数均较少; 4.不损伤颈动脉周围的正常血管和神经组织,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术中不阻断血流,脑缺血并发症较低。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到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95例患者DSA术后均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77-01脑血管病是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由其引起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CT和MRI是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脑血管情况无法进行清晰、动态、全面的反应[2]。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经股动脉插管,将不同型号导管在透视下运用抽捅、捻转等手法将注射造影药物运送进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内的一种手术方法[3]。其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4],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因其具有创伤性,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通过对他们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789岁,大于60岁患者41例,占43.157%。造影术成功率100%。 1.2仪器与试剂飞利浦全身造影机,动脉鞘,5F猪尾巴造影导管,5F单弯造影导管,猎人头造影导管,0.035in/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苯巴比妥钠注射剂,西咪替丁注射液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行造影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仔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向患者讲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积极鼓励患者,消除消极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促进恢复。 1.3.2生命体征观察手术是经股动脉穿刺的,因此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每小时观察1次并记录。术后24h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血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肢体瘫痪,失语和癫痫发作,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1.3.3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术后拔出动脉鞘后局部按压15分钟,予纱袋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观察术侧肢体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温度,颜色等。术后严格下肢制动12小时,禁止翻身、做起、抬腿。24小时后可解除沙袋下床活动。术后4小时患者可进流质饮食,勿空腹进食奶制品,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术后4小时内应见尿液排出。穿刺处皮肤禁止浸水,结痂后方可沐浴,防止皮肤感染。 1.3.4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预防患者出现碘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造影术后,患者卧床一出现腰背疼痛,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修订版)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采集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 a、对于考虑溶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术等紧急情况,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快完善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凝,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b、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c、注意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动态进行护理查体(意识情况,有无失语,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2、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手术配合教育

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手术时轻度镇静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过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后会有一阵灼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不能乱,及如有不适如何表达等。 4、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对于紧急状况下的介入治疗,可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及鼻饲管) 5、治疗前准备 a、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b、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c、备好沙袋(可两袋食用盐捆绑后备用)、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d、在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脑血管造影时一般只选择一条血管,尽量在左侧肢体,以方便术者操作。

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手术签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脑血管造影及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手术签字单 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诊断: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经皮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 您要求的治疗方法是:(家属签字:) 拟于年月日行:。 拟手术部位:。 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操作过程中,导管、导丝等器材与血管壁接触,可以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动脉夹层)、血管痉 挛、急性血管闭塞、栓子脱落等。引起不可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缺失(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偏盲、失明、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等)。 2.球囊扩张引起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3.因血管迂曲、狭窄、球囊或支架无法送达病变处,造成手术失败。 4.支架释放后位置不良或移位。 5.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造成闭塞。 6.支架植入后,可引起脑再灌注损伤或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7.造影剂不良反应:过敏(皮疹、喉头水肿、休克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8.导管、导丝折曲折断。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支架术后出现高灌注出现头痛、癫痫,严重时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出血。 2.远期再狭窄、闭塞及动脉瘤形成。穿刺点出血或血肿形成,穿刺点部位血管闭塞、动静脉瘘、 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穿刺点周围感染、皮肤过敏、破损等。 3.血管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闭塞;支架移位,远期再狭窄、动脉瘤形成。 4.术前无法预见的危及生命的情况。 备注:(1)患者本次治疗目的:,目的在于预防远期可能发生的脑缺血事件。(2)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术后可能产生穿支闭塞事件,出现偏瘫、感觉障碍、偏盲等严重后果。(3)患者狭窄程度较重,狭窄远端长期缺血,远端血管床条件差,支架释放后可能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导致颅内出血,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4)术中支架的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由术者选择;术中存在更改预订手术方案的可能性(如造影发现责任血管情况发生变化;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需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病情介绍 患者:7床,甘炳合,男,48岁,住院号:0910040。 诊断:(1)脑血栓形成(2)Ⅱ型糖尿病(3)左侧上下肢骨折术后 主管医生:李颖责任护士:何娇妹 患者甘炳合,男,4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2天”于2010-7-10-17时20分入院。 主要病情: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尤以在下肢明显,能行走,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言语障碍及意识障碍等。今天上述症状加重,以致行走困难,家人视病重遂送我院就诊,急诊拟“脑卒中”收住我科。体格检查:T:37℃,P:94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包块。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左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关检查:头颅CT及MRA示多发性脑梗塞及脑动脉硬化;超声诊断: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硬化性病变;脑多普勒检查示脑动脉狭窄。 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电解质:7月10日查K 3.79 mmol∕L ,Ca 2.14 mmol∕L,7月13日复查:K 3.44mmol ∕L↓,Ca 1.98 mmol∕L↓ 凝血酶:PT、APTT、TT均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9.1﹪↑ 总蛋白:57.9g∕L↓白蛋白:34.4g∕L↓ 患者于7月14日上午8时30分在放射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顺利,于上午10时安全返回病房。 一、护理诊断: 1、焦虑 2、活动障碍与肌力降低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局部出血、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造影剂肾病、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感染等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烦躁的心理情绪。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首先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同情、关心患者,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娴熟的技能、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患者,获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依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层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来自偏远地区及老年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教育;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患者,要注意在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让患者深刻了解病情,增加治愈信心,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的目的。 2、肢体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其坚持锻炼,如肢体的屈伸运动,关节内收、外展、外旋的活动等,一天多次,一次20—30分钟,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功能萎缩。同时,此患者患有糖尿病,适当的活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负担。对于Ⅱ°肥胖患者,应鼓励其积极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每周至少持续5~6次,每次锻炼时间约30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