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19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引言

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回收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文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众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及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除了保持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各国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规范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规范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卷。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规范和这些相应的测试卷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规范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规范和测试卷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

卷。为了能够观察我国公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素养的变化趋势,我们尽可能地保留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调查中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根据1992、1994和1996年三次的调查结果和比较分析,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变化不大。

一、我国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

科学知识的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了解程度。第二是对科学概念的了解程度。在这方面我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指标体系。

在本次调查中,我国公众自报了解分子、计算机软件、DNA和科学研究这4个最基本的科学术语的比例分别为32.8%、15.8%、13.3%和6.3%,自报对这4个术语不了解的人分别达到39.6%、54.4%、37.4%和48.3%。而从来没有听说过分子这个词的人达到25.6%;没听说过计算机软件的人达到27.0%;没有听说过DNA的我国公众竟然高达45.6%;没有听说过科学研究的达到45.4%(见表1)。

表1中国公众对基本科学术语的自报理解程度(%)

(注:部分被调查者对某些问题没有回答,没有进行百分比统计,下同。)

公众自报的对于上述科学术语的理解程度与实际的理解相比往往有差距。为了更精确地了解我国公众对这些基本科学术语的理解程度,我们在这次调查中设置了开放题,让那些自报对某个科学术语了解的人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解释一下该术语的意义。结果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包括自报自己对上述术语了解的人都没能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对这个开放题的调查所获得的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基本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实际上是很低的。能够说出分子(是由一定数量的一种或数种原子组成的粒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由它组成的这个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主要概念的比例仅达到3.7%;能够说明“电脑软件是计算机用来处理数据和编制程序的”这个概念的比例仅为2.2%;能够解释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人比例仅为3.6%。接近上述3个术语主要意思或提到关键词的解释我们将其视为“了解一些”,其解释的比例只分别为11.8%、4.3%和5.8%。对公众科学素养测量的另一个重要的规范就是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程度。这是了解公众分辨生活中的科学与迷信活动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

的速度在日益加快,与此同时,迷信也在打着科学的旗号蒙骗公众。如果公众不了解科学与打着科学的旗号的迷信的区别,不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就不可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和迷信学说的欺骗,公众就不可能有效地摆脱愚昧的束缚,不可能真正地崇尚科学和热爱科学,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国际上公认的对科学研究的定义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不断加深对自然的本质的理解(库恩,1962),二是与这个科学研究过程同样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理论对某些结论进行逻辑和实验上的证伪(波普尔,1959)。因此,对科学研究概念理解的基本规范应该是:科学研究是以建立理论和运用实验的手段检验这些理论为目的的活动。

根据这些规范,科学和迷信具有根本的区别。科学是经过严密的建立理论和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手段检验和反证理论的过程。而“玄学没有实验室”,让公众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甚至比了解科学所取得的成果还重要(卡尔·萨根,1996)。可以说,理解科学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水平是科学素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次调查中,自报自己对科学研究这个术语有清楚的了解的比例为 6.3%;自认为有一些了解的比例为42.0%;而认为自己对科学研究不了解的人的比例达到48.3%。

我国公众自报了解科学研究的比例是很高的,但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真正的理解程度,我们设置了这个问题的开放题。让自报对科学研究的人用自己的语言作出简单的解释和说明。对于在解释中提到建立理论、进行实验并验证理论的,我们都将其算作很了解科学研究的。对于在解释中提到进行科学实验的,我们将其算作有点了解的。在解释中没有提到这些重要的概念的,我们将其算作对科学研究不了解的。

开放调查题的结果与自报结果相比相差很远。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很了解的人只有1.0%;有一些了解的只有3.4%;而完全不了解的达到25.6%;没有进行解释的达到71.0%。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科学研究不能进行正确解释的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概念只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次。他们对科学研究的肤浅认识使得他们只能作出“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对问题本身进行重复的解释。相当高比例的农民公众认为科学研究就是“选育优良粮食品种,增加粮食产量”。(见表2)。

表2中国公众对科学术语的实际了解程度(%)

自报了解基本科学术语的被调查者比例与实际理解程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似乎可以有两种解释:首先是被调查者可能认为自己经常见到这些词,并且有模糊的概念,因此,认为自己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但是在被要求进一步解释时,才发现并不能准确地进行解释。另外,理解和表述能力有差距。被调查者很有可能是了解这些术语或基本了解这些术语指的是什么,但是,由于受到表达能力的限制而不能清楚地进行表达。我们在审查他们的答案时,对这一点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但是,这样的回答所占比例很小。

科学概念与科学术语一样,也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公众及时有效地跟踪科学发展和了解科学报道和科学新闻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以前的调查一样,了解公众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这次科学概念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包括物理、生物、医疗保健、地理、天文、医学、航天、数学、概率等方面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其中包括国际通用的调查问题,以便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的各类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是非常不平衡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半数的公众所了解的科学知识局限在知识层次浅、相对容易的科学知识范围内。而对于需要阅读更多的书和报刊才能了解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的公众的比例就很低了。比如,超过半数的公众回答正确的问题有:吸烟导致肺癌(75.8%);光速比声速快(74.8%);皮球抛起后会落下是由于地球的引力(70.1%);月亮本身不发光(66.9%);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66.1%);就人类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生命进化而来(65.7%);人类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58.8%);热气流上升,冷气流下降(54.8%);植物在夜间的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53.9%);对于辐射并不都是由人为造成的问题,我国公众中有52.8%的人能够答对;知道钻石是非金属材料的人的比例达到52.7%。

但是,只有不到半数(45.6%)的人知道肝不是制造尿的器官,答错和不知道的比例高达51.7%,说明我国公众医学知识的贫乏状况是十分严重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将在本报告中“关于公众感兴趣的科学新闻和对新闻内容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内容中”进行讨论。知道盐的成分不是碳化钙的人不到一半(45.2%),而不知道的人竟高达51.9%。知道激光不是由汇聚声波而产生的人只有19.4%,回答错误和不知道的人高达77.5%;知道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不能饮用的人只有28.3%;知道宇宙

产生于大爆炸的人只有14.8%。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有,这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科学知识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各国测试科学素养普遍采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能否写出圆周率;水的基本元素;地球、太阳系、银河和宇宙中哪个最大。我国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很高(见表4)。

表4中国公众科学知识了解程度比例(%)

从这些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于这些普通的天文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许是我国天文学科普工作做得比较好和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唯物主义知识的教育的成果。

对公众科学素养测量的另一个重要的规范就是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程度。这是了解公众分辨生活中的科学与迷信活动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的速度在日益加快,与此同时,迷信也在打着科学的旗号蒙骗公众。如果公众不了解科学与打着科学的旗号的迷信的区别,不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就不可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和迷信学说的欺骗,公众就不可能有效地摆脱愚昧的束缚,不可能真正地崇尚科学和热爱科学,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国际上公认的对科学研究的定义基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不断加深对自然本质的理解(库恩,1962)。二是与这个科学研究过程同样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理论对某些结论进行逻辑和实验上的证伪(波普尔,1959)。因此,对科学研究概念理解的基本规范应该是:科学研究是以建立理论和运用实验的手段检验这些理论为目的的活动。

根据这些规范,科学和迷信具有根本的区别。科学是经过严密的建立理论和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手段检验和反证理论的过程。而“玄学没有实验室”,让公众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甚至比了解科学所取得的成果还重要(卡尔·萨根,1996)。可以说,理解科学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水平是科学素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次调查中,自报自己对科学研究这个术语有清楚的了解的比例为 6.3%;自认为有一些了解的比例为42.0%;而认为自己对科学研究不了解的人的比例达到

48.3%。

我国公众自报了解科学研究的比例是很高的。但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真正的理解程度,我们对“科学研究”设置了开放题。让自报对科学研究了解的人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在解释中凡是提到建立理论、进行实验并验证理论的,我们都视其为“很了解”,凡是提到科学实验的,我们视其为“有些了解”,凡是没有提到这些重要概念的,我们将其算作对科学研究“不了解的”。

开放调查题的结果与自报结果相比相差很远。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很了解的人只有1.0%;有一些了解的只有3.4%;而完全不了解的达到25.6%;没有进行解释的达到71.0%。

二、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

测量公众对科学方法理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了解公众是否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重要规范。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世界通用的调查问题,以便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了解公众对科学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的问题是让被调查者对一种假设题进行选择,以便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比较的思想和了解对照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这个问题是:“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治疗效果不好,下面是科学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使用的三种方法,您认为科学家最有可能使用哪种方法?”对于这个问题,被调查者有三种选择:(1)征求患者的看法;(2)用医学知识来断言此药有效;(3)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药,然后观察各组服药后的结果。按照科学研究的比较对照方法,应该选择第三种答案为正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选择第三种答案的比例为42.7%,将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能够答对这个问题。选择第一种答案的人的比例为11.4%;选择第二种答案的人的比例为20.0%;不知道的人达到24.4%。

概率也是测量公众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仍然采用国际间通用的测试问题,同上面的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选择题:“医生告诉一对夫妇,由于他们具有相同的病态基因,如果他们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机会为1/4。这意味着:(A)如果他们生育三个孩子,那么,这三个孩子都不会得遗传病;(B)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遗传病,那么,后面的三个孩子将不会得遗传病;(C)如果前面的三个孩子都很健康,那么,第四个孩子肯定有遗传病;(D)他们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遗传病。显然,第四种选择是对的。当然,如果被调查者能够说出前三种选择是不正确的,我们也将其算作回答正确。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只有22.4%的人具有概率知识(见表5)。

表5我国公众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

三、对基本经济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学本身也是科学。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可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大的就是经济的巨大发展了。经济的发展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外,我国正在积极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正义要求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但是,我国公众对最近传媒中大量出现的“自由贸易”一词了解多少呢?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有许多年,公众对市场经济又了解多少呢?在1996年的调查中,我们要求被调查者对“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术语和概念进行回答和解释。调查结果显示,自报对“自由贸易”达到非常清楚理解程度的人达到 2.7%,但是,实际真正了解的人只有2.2%。自报对市场经济达到非常了解程度的人有3.7%,实际真正了解的人达到5.7%(见表6)。

表7我国公众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了解程度(%)

调查中,我们将公众自报的对经济学的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成“非常了解”、“基本了解”、“有点了解”、“不了解”和“说不清楚”这样5个层次。但是,在分析开放题

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将公众实际对经济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成5个层次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对于那些接近于“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涉的对外贸易政策”或“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设关税壁垒的贸易活动”的回答都算作非常了解。在能够做出正确回答的人中,有许多人都提到这样重要的几点:(1)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不是国家内部的商品流通;(2)不设关税壁垒或按国家间的协议设置的低关税。如果仅涉及其中一点的,我们将其算作有点了解。回答与以上两点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将其算作不了解。与自报了解程度的不同之处是,大多数(70.6%)被调查者没有在开放题中做出解释。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公众对自由贸易的基本概念了解的程度非常低。在不了解的人群中,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自由贸易”理解为“不受任何限制地做买卖”或“国家不干预,自己双方决定,进行买卖活动”的自由市场行为。他们将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国内的商品流通和个人之间的买卖活动混为一谈。

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的市场经济,但是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于市场经济的概念的理解程度还是相当低的。同样,我们也感到将被调查者对市场经济解释的回答分得非常细致是十分困难的,只能分成三类。我们将那些回答接近“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种类、价格和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完全按照自由竞争的规律进行的经济形态”的被调查者算作非常了解的人群,而对于回答中谈到自由竞争或国家不进行限制的概念,但是回答又不太全面的,我们将其算作有点了解。对于回答中与正确答案没有任何关联的,我们将其算作不了解的。从对市场经济的自报回答的正确比例、非常了解的比例和实际了解的比例进行比较来看,实际了解的比例比自报了解的比例高出2个百分点。这说明,被调查者对于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分清晰。同样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不了解的比例只有14.7%,但是,对市场经济概念做不出解释的比例高达70.4%。这个比例接近自由贸易的比例(70.6%)。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心里明白,但是表达困难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比例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为更多地了解我国公众对于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我们还设置了其他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选择题。其中有两道题与关税有关,其他3道题与生产和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和市场经济商品流通相关(见表8)。

从我国公众对这些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日常工作中熟悉的经济现象能够上升到经济学概念上来认识。比如,有将近半数(45.2%)的人知道,设备、机械和其他资本增加投资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表8我国公众对经济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只有1/3(33.4%)的人知道对进口商品普遍提高关税不会增加国家的商品出口;还有将近半数的人(41.9%)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工资水平与个人生产效率基本相符。接近半数(47.9%)的人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但是,对于两个需要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才能了解的关税的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却只有33.4%和24.0%。这说明我国公众对于经济学的知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其他两个小问题,以了解公众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的了解程度。一个问题是,“如果听说中央银行将要控制货币发行量,您认为银行利率会上升还是会下降?”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您打算拿出1000元钱来进行投资,而不想有所损失,或损失最小,您认为下列投资工程中哪个最为保险?”对于第一个问题,回答银行利率会上升的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国公众回答正确的只有29.5%,而回答错误的则达到29.9%,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达到39.0%。其他人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回答。

我国公众的投资首选方向是存入银行,其次是购买国债,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为最低,仅分别为1.5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这个选择符合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见表9)。

表9我国公众的投资意向(%)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20年,对于改革开放的若干经济理论的讨论也很多,对于许多市场经济理论的介绍和阐述也很多。但是,我国公众对这些基本经济问题的理解程度还是很低的,市场经济的行为还是被动的。我国公众从目前被动的投身于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行为,不仅需要经济政策的持续不变,还需要对广大公众进行更加有效的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使广大公众能够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使我国的市场经济能早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目前对于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估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客观规范,对过去的评估规范,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科学素养的概念并不是指对科学已经达到一种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种基本的程度。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过去曾经使用过的、国际上普遍承认的规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按照这个指标体系的设定,公众同时达到对(1)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基本理解;(2)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基本理解和(3)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程度,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的水平。那么,我国公众目前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

从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测试中,有30.6%的人达到了基本合格的规范;有 2.7%的人达到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的基本规范;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公众比例为 3.3%。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与1992年的调查结果和199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没有很大的变化(见表10)。

从表10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将近6年的时间内,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在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并不是十分明显。我国公众整体科学素养停滞不前的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表10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变化比较(%)

(注:我们没有获得关于1994年的科学素养的计算数据)

综观过去的6年时间内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水平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是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比例仍然偏低。这个总的趋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在对科学的社会影响方面应该说出现了逐步上升的趋势。与1994年相比,我国公众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理解程度上升了1个百分点。应该说上升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总体水平低下仍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五、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期望

了解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期望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的另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了解公众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认识的重要方面。从这次调查中,我们还能看出我国公众最盼望科学技术为他们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对科学技术的信心程度。对科学技术充满信心的民族才能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似乎是乐观的。将近半数(47.7%)的人认为科学技术有能力解决我们面临的大部分问题;认为有能力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比例为34.6%;认为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比例仅有1.9%。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对科学技术充满了希望。

在调查中,我们又进一步问被调查者,在未来25年内,科学技术能够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他们的回答请见表11。

表11公众对科学技术在未来25年内可能取得进展的看法(%)

我国公众认为在不久的未来,治愈普通癌症的可能性最大。精确地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为其次。而认为向月球移民的可能性为最低。这说明我国公众对科学能力的估计,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期望科学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急切心情。对于距离大众生活比较远的问题,他们的期望值要低一些。

1 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程度

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程度如何?他们在哪些研究工程上持更为支持的态度?作为纳税人,他们更愿意将自己交纳的钱花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是任何国家的科技决策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的。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们罗列出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研究领域,其中包括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科学研究工程。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66.1%)人支持精确控制气候的研究,这可能与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很大原因造成的。我国农业人口很多,关心气候的比例最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使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我国公众中竟有高达64.6%

的人支持信息高速公路的研究!对基因工程研究持支持态度的人将近40%,应该说,这个支持率是相当高的。对克隆羊的研究的支持率也达到了22.5%。

表12我国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程度(%)

图2 我国公众科学研究领域的支持程度比较

(注:A使父母能选择子女性别的研究;B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的研究;C能使许多人活到100岁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D精确控制气候的研究;E新型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研究;F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G克隆绵羊的研究;H信息高速公路。)

表15我国公众对某些科学研究工程的态度(%)

2 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期望

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能力的评价似乎是乐观的。将近半数(47.7%)的人认为科学技术有能力解决我们面临的大部分问题;认为有能力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比例为34.6%;认为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比例仅有1.9%。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充满了希望。

在调查中,我们又进一步问被调查者,在未来25年内,科学技术能够在那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他们的回答请见表13。

我国公众认为在不久的未来,治愈普通癌症的可能性最大。精确地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为其次。而认为向月球移民的可能性为最低。这说明我国公众对科学能力的估计,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期望科学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急切心情。对于距离大众生活比较远的问题,他们的期望值要低一些。

3 我国公众对本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和看法

调查和了解我国公众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评价,了解他们对我国最应该优先发展的科学领域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我国科学技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的看法是本次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方面,大多数人(60.4%)认为我国只有少数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为大部分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仅有两成(20.9%)(见表16)。应该说,我国公众对于本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和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个调查结果也说明,我国公众对于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了解程度是很高的。

表16公众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

在调查我国公众对我国最应该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看法中,我们将主要的科学技术领域罗列出来,让被调查者从中选择1-3项。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领域更为关心,他们的关心程度与这些科学领域与生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大多数人(66.1%)认为农业和食品技术是最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这个观点与我国是农业大国以及我国民众中“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有重要的关联。同时也说明,我国目前仍然需要以对农业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投入为基本国策。位居第二位(53.3%)的是人口的健康与环境保护。这说明我国公众对自身的生存仍然十分关注。国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我国近些年来制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一致的。我国公众对其他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关心程度依次是:国防科学技术(27.9%);能源技术(27.7%);高技术(20.5%);交通运输技术(24.4%);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利用(13.5%);基础科学研究(10.2%);传统工业技术(8.0%)(见表17)。

表17我国公众对优先发展领域的看法(%)

图4 我国公众对应优先发展科学领域的看法

(注:A农业与食品技术;B传统工业技术;C能源技术;D交通运输技术;E材料科学技术;F人口健康与环境保护;G高技术;H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利用;I基础科学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K其他。)

我国公众在谈论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中,绝大多数人(72.4%)认为是由于国力薄弱、人口众多和科技经费不足。人才使用不当位居第二(30.7%);认为科技教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的人的比例也将近1/3(29.7%);另外还有27.9%的人认为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脱节;还有24.4%的人认为没有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将近同样比例(20.0%)的人认为是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认识不够(见表18)。

图5 我国公众对本国科技发展落后原因的看法

(注:A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脱节;B国力薄弱、人口众多、科技经费不足;C人才使用不当;D企业缺乏依靠科学技术的动力;E科技教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F科技人员的流动很困难;G没有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H科技政策失误,科研经管不善;I缺乏与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J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认识不够;K其他。)

第二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群体和地区差异

接受本次调查的男性公民为60.7%,女性公民为39.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1%;小学程度为12.3%;初中文化程度为33.8;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为29.0%;大专文化程度的达到10.5%;大学程度的达到4.1%。

图6 1996调查文化程度比例

图7 1996调查性别比例

一、我国公众科学知识水平的群体差异

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知识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和科学知识的程度成正比。而且相关性非常明显,趋势非常清晰。这说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教育水平。从性别比较方面来看,除了在科学研究这个术语上男女相差不多以外,其他的知识程度都是男性明显地高于女性。妇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见表19)。

表19科学知识程度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比较(%)

自报程度实际程度(非常了解有点了解)

分子软件DNA分子软件DNA

男37.117.715.4 4.213.6 2.3 4.5 4.2 6.7

女26.312.910.2 3.19.0 2.1 3.8 2.6 4.5

小学以下 4.62.0 1.30.4 1.10.20.20.20.2

小学 6.2 3.3 1.60.2 1.60.20.50.70.4

初中21.3 6.1 4.7 1.7 5.90.6 1.00.8 1.4

高中或中专49.722.1 18.8 5.617.1 1.9 6.0 4.89.1

大专66.043.837.89.428.08.512.6 9.218.4

大学74.651.449.712.237.013.3 18.221.017.7

自报程度实际程度

科学研究

(非常了解;有些了解)

科学研究

(非常了解;有些了解)

男7.944.7 1.0 3.8

女 4.037.7 1.0 2.7

小学以下0.413.90.70.9

小学 1.621.10.20.5

初中 3.239.70.7 1.9

高中或中专8.953.5 1.4 4.1

大专14.163.5 2.48.3

大学23.256.4 1.711.6

图8 我国公众对科学术语的理解程度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

(注:1、图中比较数据是实际了解数据;2、数据是非常了解和有点了解的总和;)

表20 科学术语理解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比较(%)

男女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

a.51.538.024.631.143.853.260.776.2

b.55.648.613.724.048.369.581.284.0

c.62.353.332.150.262.368.156.460.8

d.41.944.326.534.740.149.453.854.1

e.22.115.4 5.59.314.026.235.739.8

f.31.927.08.07.624.940.252.662.4

g.22.719.8 5.88.217.128.537.448.6

h.16.012.9 6.67.112.319.020.933.7

i.50.043.317.726.941.860.070.579.0

j.58.860.837.248.266.077.476.575.1

k.77.173.755.567.675.782.283.585.1

l.32.327.97.511.826.540.251.755.2

m.28.328.59.111.621.940.443.255.8

n.61.353.832.142.455.470.171.478.5

o.70.960.633.047.566.778.182.790.6

p.28.822.18.210.523.632.842.549.7

q.47.541.811.318.437.462.573.581.2

r.46.140.222.626.537.052.868.479.0

s.56.347.120.832.749.565.673.374.0

t.74.463.327.947.570.384.089.592.3

u.78.968.239.457.574.886.789.590.6

v.18.916.8 4.28.914.024.431.833.7

w.69.061.721.538.267.082.087.886.2

x.48.341.416.222.040.758.571.271.8

y.33.633.617.520.932.638.346.653.6

(下面的说法您认为正确与否:a.地心非常热;b.所有的辐射都是人为造成的;c.人类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d.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e.激光因汇聚声波而产生;f.电子比原子小;g.抗菌素能杀死病毒;h.宇宙产生于大爆炸;i.千百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缓慢地漂移;j.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k.吸烟会导致肺癌;l.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科学素养论文.docx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 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导学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不懂的事物,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教学生活,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参加外出听课,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能很好的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当然,我觉得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继续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doc

附录: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较2005 年的1.60%和2007 年的2.25%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 11 月25 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3.27%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5 月,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开展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内地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 至69 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360 份,有效回收68416份。 本次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及参与科技事务的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 那么,我国公民仅 3.27%具备科学素养,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表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3 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当一个被调查者同时通过以上 3 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任福君解释说,此次调查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其中,满足这三者要求并形成交集的人占 3.27%。由此,得出了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的科学结论。 二、数字变化折射科学素养渐进 此次调查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公民主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010 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报纸、与人交谈、互联网、广播、一般杂志、图书和科学期刊。2010 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2005 年的 6.4%提高了20.2 个百分点。这表明,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 公民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在增多,但身边的科普场所在科学普及方面收效几何?本次调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排在了2010 年公民参观的各类科普场馆之首。54.5%的公民常去图书阅览室,48.7%的公民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 与2005 年相比,公民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在明显提高,由于“本地没有”而没有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明显降低。公民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情况就能说明这一点:2010 年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27%,比2005 年的9.3%提高了17.7 个百分点;2010 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 年的55.7%降低了18.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3.8%的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 毋庸置疑,这些数字在加减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任福君称,科技教育培训,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加强等,都对公民科学素养的点滴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十二五”奋起直追急补短板 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支持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独有偶,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公民对科技感兴趣程度较高并保持积极理性的支持态度,公民支持科技事业并对其充满期望。 与2005 年相比,2010 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拔得头筹,其次分别为医学新进展、新发明和新技术。2010 年我国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感兴趣比例高达82.7%。其余依次为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计算机与网络、军事与国防等……3.27%、20 年的落差。这两个数字的差距,成为现场记者竞相发问的焦点。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多, 主要由于中国科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包括科技馆的密度不够,媒体对公民的影响较小,公民本身对科技认知程度虽在逐步提高,但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追赶这一差距,希望能够加大步伐,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杨文志坦言,正在征求意见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与十一五不同的措施,重在加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其中,以离退休人群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着力提升社区整体的科学素养。杨文志透露,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统筹着力抓社区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专兼职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行科普事业与产业并举的措施。 记者获悉,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自1992 年开始已经进行了8 次,调查结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正在研究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年)》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要,每 5 年开展一次全国总体调查,其间将针对特定人群、区域或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加强对公民科学素养状况的测度研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科普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 3 个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这项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我国也于1992 年开始,先后8 次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盘点历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一)20 世纪90 年代的前3 次调查(1992 年、1994 年、1996 年): 研究不断深入,调查日趋完善。 1992 年, 中国科协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统计局批准, 正式组织了我国第一次“中国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同年, 上海开展了第一次“上海市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的省、市级调查。参照美国1993 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提供的数据, 1992 年中国调查的结果与美国、日本和当时的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对比。结果显示, 中国公民在理解科学知识方面的比例虽然落后, 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数据;在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科学技术利大于弊的比例,中国公民排在前列。 此次调查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材料, 中国学者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涵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界和科普界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4 年,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的有关部门组织了第二次“中国民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 调查首次关注了少数民族群体的状况。 1996 年, 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配合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调查问卷增加了公民对经济学基本知识( 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 的理解和公民的迷信状况等内容。 回顾20 世纪90 年代进行的 3 次调查,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我国学者对国际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译介、交流和了解的不断深入, 虽然我们在调查指标和问卷中不断增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但调查结果的连续可比性和国际对比性越来越成为此项研究最突出的特点。 (二)21 世纪的第四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1 年): 科学素养比例提高但发展不均 2001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1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1996 年的0.2%上升至1.4%。 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区域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公民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如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1.7%、女性为0.98%;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农村居民为0.4%;东部地区为2.30%、中部地区为0.85%、西部地区为0.64%。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城市高乡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 (三)第五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3 年):九成百姓不上网不去科技馆 从2003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 年的1.4%增长了近0.6 个百分点,但公民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有多深。此次开展的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我区还是第一次,是了解我区公众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已经开始影响到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一、我区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此次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选取了各层次公众组成的随机样本384人。其中男性公众185人,占48.18%;女性公众199人,占51.82%。现将主要数据及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国 家 机 关 机 关 企 业 办 事 员 商 业 及 服 务 人 员 学 生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生 产 工

人 失 业 及 下 岗 人 员 其 他 企 业 法 人 家 务 劳 动 者 离 退 休 人 员 2.6% 3.9% 7.81% 3.9% 9.9% 6.77% 12.24% 6.25% 0.52% 1.3% 44.27% 经过本次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后期计算,结果表明我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2%,而杭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9%,杭州市统计局城调队11提供资料高于杭州市的平均水平。 二、我区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电视、报纸是我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高达85.94%的公众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科学技术信息;通过广播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1.93%、通过因特网、杂志、图书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3.18%、16.15%、13.54%;排列较后的主要渠道依次为亲友或同事、专业技术培训、音像制品,其比例分别为5.47%、3.39%和1.56%。以上情况说明,

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 A、您的个人情况: 性别A、□男B、□女 您所在的年级: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中 您的学校属于 A、□重点中学 B、□普通中学 C、□其它 B、关于科学信息来源: 您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最多选2项) A、□报纸、杂志 B、□广播 C、□图书 D、□电视 E、□网络 F、□科普活动 G、□和亲友、同学的谈话 H、□课堂教育 I、□其它 C、关于科学知识: 科学观点(对、错): 1、地心的温度非常高() 2、地球围绕太阳转() 3、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 4、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5、激光因汇聚声波而产生() 6、电子比原子小() 7、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 8、宇宙产生于大爆炸() 9、数百万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缓慢地继续漂移() 10、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的() 11、吸烟会导致肺癌()12、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13、钻石是金属材料()14、光速比声速快() 15、所有的放射性现象都是人为造成的() 16、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天() 17、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18、月亮本身不发光() 19、TNT是一种炸药() 20、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 科学术语(选择): 1、分子() ①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小微粒 ②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了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③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④不知道 2、DNA() ①生物学名词,与遗传有关②人体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中,是白血球的简称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一切细胞中,是脱氧核糖酸④不如道 3、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457-86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提高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我市妇女儿童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妇女儿童获取、运用科技知识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两城”建设和“三城”创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有关党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普示范、科技咨询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农村科

普工作,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状况,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在农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科学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显得任重道远。 **县城关镇**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妇女儿童参加科普活动,促进了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的提高。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儿童的教育、健康和生存环境不断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大妇女在广泛的经济社会参与中,实现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发展**、繁荣**的主力军,撑起了**经济的“半边天”。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仅有3.27%国人具备 ugmbbc发布于2011-02-24 08:19:41| 13940 次阅读字体:大小打印预览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 60%,2007年是2.25%。 2010 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但在何薇看来,并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应该更关注中国的语境及调查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何薇称,以9道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

公众科学素养必备知识(一)

公众科学素养必备知识 (一)、社会科学部分 2011年2月江苏省科协、省统计局发布了第四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4.9%,比全国调查结果高1.63个百分点,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本次调查是从了解公民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三方面定量测评的。其中,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核心指标,用于测度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公民科学的素养方面。公民科学素质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本代甚至下一代青年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定期进行测量和调查。并及时地提出各种促进本国科学素养发展的措施和计划,进行科学教育。 为了加强科普宣传的力度,为了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我们探索着编写了这本小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因而,在编写时受我们知识水平限制和老化,一定会有不足之处,甚至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老科协编执笔孙云生 2011年4月(一)、社会科学部分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认识方法获得的,以精确的概念、定理、假说等理论形式加以表述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社会活动历史地形成的,并在不断发展着的系统知识。 科学作为生产知识的活动,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发展性。客观性是指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性,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实验,又被实践所证明;理论性,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手段,对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知识体系也是不断丰富和深化的。 2、科学的任务和分类 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揭示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是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

附:关于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总体设计的思考

附:关于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总体设计的思考 (修订一稿)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合作研究》课题组*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蔡正秋执笔 2002年5月16日 教育部制订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开卷明示:“从小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它的重要性。 然而,科学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研究。我们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复合概念,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们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之后,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认为科学素养至少应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而每个维度又可分解为若干个调查指标,每个调查指标又应该采用多种的调查方法。 鉴于调查指标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归纳了20个具体指标,并对20个具体指标进行了概念界定,以便通过调查,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际水平,以此作为下一步研究具体对策的依据。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 注:1、本资料由武进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吴小江、常州师范二附小潘亚清、常州市盛毓度小学蒋钰、常州市博爱路小学自然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自然组编写,由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蔡正秋修改统稿。 2、我们在进行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总体设计的过程中,曾得到苏州大学心理学博士樊琪教授的指导,并得到武进市湖塘桥中心小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这20个调查指标并不是具体的测试题,而是作为编制测试题时的参考。编制测试题同样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如在调查学生的个性时,可以按科技、社会、文学、艺体、环境、学习、其他、未填等若干类设计填充题或别的题型。 二、各调查指标的具体概念界定 (一)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能敏锐地从多个角度对周围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提出疑问,并对问题进行比较、评价和 筛选,从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方向性问题或提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新的角度针对已有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猜想与假设: ●能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或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和对所观察到的新的科学事实及所要研 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或与观察结果相一致的推测论断和假定性解释。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作出可能性预测。 ●能认识到不论哪一种科学设想和假设对某种现象的解释是要多么完美,但总是不断地进 行理验证、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制定计划: ●能根据假设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如解决问题 的策略、探究的步骤、方法,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行动方案,并做出书面记录。 观察、实验、制作: 观察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细致的感知, 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特征; ●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如测量工具)或实验手段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数 据,并作简单记录和整理; 实验 ●能根据研究课题规定的任务,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干预、人 为地控制变量、变革或模拟研究对象,并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的图表,进行操作、记录和整理事实; 制作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定原材料,设计简单的科学模型,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测量: ●能设计并使用简单的测量仪器(工具),选择和应用恰如其分的标准或专用单位对现象或 物体的某些属性进行量化的操作、采集数据、记录整理,并会核定给定测量法的精确度。 搜集整理信息: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

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稳步推进。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了更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镇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办公室制定印发了《纲要》“实施工作要点”,全镇《纲要》实施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完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纲要》实施工作,围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等专项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全镇16个村建立健全了《纲要》实施工作制度,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明确职责,联合协作。根据领导小组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把《纲要》的实施分解为8项任务、4项行动,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4项基础工程,即“科普宣传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研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和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近几年来,我镇扩大和完善了农机培训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的科技活动场所。镇科协以“科普日”“科技周”序列活动为契机,积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修建文体广场、高规格科普画廊、完善科普电话、科普流动画廊等形式构建新的科普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实施工作格局。 (三)突出主题,开展活动。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纲要》的扎实推进积累了经验。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19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引言 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回收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文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众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及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除了保持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各国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标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标准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题。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和这些相应的测试题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标准和测试题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 卷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们知道吗?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中的各个项目,你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谢谢你的支持!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鸡蛋能承载一个人)时,你是:() A、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过后便将它放在脑后了; 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 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2、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你会:() A、觉得很烦,索性什么都不去想; B、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 C、请求别人帮助选择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D、自己对问题进行比较、评价和筛选,从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方向性问题或提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3、当你遇到问题(如铁块会沉入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时,你是:() A、直接寻找答案; 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 4、你认为:()

A、科学家们的假想和猜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它们都是正确的; B、所有的假设和猜想都要经过实验的证明才能完美; C、即使是科学家的假设和猜测也不一定正确; D、假设和猜想总是不断的进行理验证、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5、在假期中,你是:() A、有计划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B、就那样过呗! C、有计划,但总不能按计划去做 D、有计划,而且也能按计划去做,但不能坚持。 6、在做一件事(如考察河水的污染情况)之前,你是:() A、想到了就去做; B、作好准备才去做; C、先制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 7、通常,你的制作:() A、用现成材料进行组装或拼凑; B、材料是自己动手找,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 8、在进行实验时,你是:() A、喜欢自己亲自设计实验; B、先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法,然后,对它进行改进; C、完全参照书上的实验方法; D、看着其他人动手。 9、有一位小朋友问:“把蚂蚁放在冰箱里会冻死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有什么反应?() A、请教他人; B、动手试验; C、猜想一下。 10、你会使用下列哪些仪器:()

科技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试题库500题

科技部宣传部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题库(500题)测试使用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一、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1)著名科学家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D)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当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空气小颗粒物pm2.5水平超标时,部分地区出台了控制车流量、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这体现了:(C) A. pm2.5对我们没什么伤害 B.现代城市车流量过大急需管控 C.认知世界和尊重科学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D. 二者没有联系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第一部分 首先,我想问一下您的个人情况. 101.性别(由调查员直接记录) 1.男 2.女 102.您多大岁数了? ________周岁 103.您的实际文化程度______ 1.小学以下 2.小学 3.初中 4.高中或中专 5.大专 6.大学 104.您现在的职业(做什么工作)___ 1.专业技术人员 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工作人员 5.服务性工作人员 6。工交企业人员 7.农林牧渔劳动者 8。家务劳动者 9.学生和待业人员 10。离退休人员 11.城镇待业人员 12。丧失劳动能力者 13.个体劳动者 14。其他—————— 第二部分 现在我想问几个与您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201.您知道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消息主要来源于下属渠道中的哪一个或哪两个? 1.报纸、杂志 2.图书 3.广播 4电视 5.和亲友、同事的谈话

6.因特网 7.其他渠道 202.在过去的一年里,您是否有过下述活动?如果有,是经常有,还是偶尔有? 203.如果您收看电视节目中的科学节目,请问您平均一个月看几次? 1.很多次(超过三次) 2.三次 3.一两次 4.几乎没有 204.在过去的一年里,您是否有过下述活动? 205.您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报道、话题感兴趣吗?兴趣程度如何 1.很感兴趣 2.比较感兴趣 3.不大感兴趣 4.毫无兴趣 206.您对当前新闻话题感兴趣吗?是十分感兴趣、一般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 1. 很感兴趣

2.比较感兴趣 3.不大感兴趣 4.毫无兴趣 207.您是否经常阅读报纸? 1.每天读 2.一个星期读两次或两次以上 3.一个星期读一次 4.少于一星期一次 5.几乎不读 208.对于您来说,有没有定期阅读的刊物?若有,请问平均每个月看多少份?请写出其中专业杂志的名称 208a:1。有 2。没有 208b:每个月看_______次 208c:名称(1)_______ (2)_________ 209.总的来说,您平均每天看多少小时的电视?请写出。 时间:_______小时 210.在您看的节目中有多少小时是新闻?请注明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1.总的来说,您平均每天听多少小时的广播?请写出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2.在您听的节目中有多少小时是新闻?请注明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3.您在公共图书馆借过书吗?这一年中借过多少本?借过录像带吗?这一年中借过多少盘? 213a. 1.借过书 2.没有 213b.:一年中借过_______本 213c. 1.借过录像带 2.没有_____ 213d.:一年中借过_______盘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们知道自己具备了哪些科学素养了吗?因为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中的各个项目。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鸡蛋能承载一个人)时,你是:() A、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过后便将它放在脑后了; 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 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2、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你会:() A、觉得很烦,索性什么都不去想; B、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 C、请求别人帮助选择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D、自己对问题进行比较、评价和筛选,从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方向性问题或提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3、当你遇到问题(如铁块会沉入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时,你是:() A、直接寻找答案; 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 4、你认为:() A、科学家们的假想和猜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它们都是正确的; B、所有的假设和猜想都要经过实验的证明才能完美; C、即使是科学家的假设和猜测也不一定正确; D、假设和猜想总是不断的进行理验证、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5、在假期中,你是:() A、有计划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B、就那样过呗! C、有计划,但总不能按计划去做 D、有计划,而且也能按计划去做,但不能坚持。 6、在做一件事(如考察河水的污染情况)之前,你是:() A、想到了就去做; B、作好准备才去做; C、先制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 7、通常,你的制作:() A、用现成材料进行组装或拼凑; B、材料是自己动手找,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 8、在进行实验时,你是:() A、喜欢自己亲自设计实验; B、先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法,然后,对它进行改进; C、完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26条132点)

家用臭氧机可以帮你清除蔬菜上的农药; 富含84种矿物质的玫瑰盐纯天然无污染,可以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LED美容仪能够帮助改善皮肤; 吃大蒜可以抗癌; 吃烧烤可以致癌 …… 这些通通都是骗人的!类似的谣言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如何防止被忽悠?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4月21日,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基准》共有26条基准,涵盖132个基准点,包括了解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思想、宇宙大爆炸等天文知识、生物进化等生物知识;了解人体生理知识;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等内容。 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以下为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快来仔细对照看看,你的科学素质能打多少分?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