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生物进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1胚胎学证据:例如鸟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早期在咽部都有鳃裂褶皱,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

1.2比较解剖学证据:举例:脊椎动物的前肢;

植物中的变态茎: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皂荚枝上的刺

叶的变态:豌豆的卷须、小檗的刺

陆生脊椎动物的肺和鱼膘

同源器官:概念: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

解释: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形态功能不完全相同说明有各自的适应性突变

举例:如人的盲肠和阑尾,蟒蛇体内的后肢骨残余

痕迹器官:概念:生物体内某些功能已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的器官

意义:追溯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与其它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

1.3生物化学证据:细胞色素C: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越相似;反之,亲缘关系越远,

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

1.4古生物学证据:概念: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的生活遗迹

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的原因: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由一定顺序的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

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证实:生物是进化的,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的进化不仅表现在整个生物界,每个生物的种或属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

马的进化: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 ----- 现代马(马的进化是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联的)

2、生物进化历程

35 亿年前,出现以蓝藻为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有了光合作用 ---- 开始构建最早的生态系统

20 亿年前,生物第一次繁荣,细菌蓝藻的多样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真核生物

5.3 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生物

4 亿年前, 部分水生植物登陆,开始了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意义:随着陆生植物的增加,大气中氧的含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并稳定在现有的比例,为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在陆地上幸存,开始了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哺乳动物人类

3、生物进化规律

营养方式:异养自养细胞数量上: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上: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发展方向:多样化概念: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且向不同方向发展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

意义: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适应辐射:概念: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因适应不同的生物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

意义: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规律之一)复杂化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意义:使生物的生活力增强,适应范围扩大,最后达到物种的繁荣

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从总的来说是不可逆的

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进化论最初奠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生物进化学说;最重要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论述了生物进化的事实,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生物界发展)的原因,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2.1变异和遗传:观点: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生物的特性之一)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缺陷:有时环境条件可决定变异的方向(错误)

2.2繁殖过剩:观点: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3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观点1: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繁殖过剩使各种生物的生存和传代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

观点2:生物与环境的各种复杂关系称为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

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三个方面

缺陷: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仅是斗争

2.4适者生存:观点1:对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观点2:自然选择包括无机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和生物彼此之间的选择作用

观点3: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

3.现代进化理论:进化是在生物种群中实现的,而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3.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概念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其中某一基因在它的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

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某基因的纯合体几率+ 1/2 杂合体几率

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3.2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时也说可遗传的变异或突变和重组)

观点:突变的结果,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观点:进化是自然环境对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

3.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概念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障碍而发生的

生殖隔离: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生殖隔离分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观点: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相互分开的种群断绝了基因交流的机会,结果导致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就变成两个物种的种群了;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基因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是以现代遗传学的巨大成就来补充达尔文学说的不足。阐明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外因(环境变化),偶然性(突变)和必然性(选择)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进化的中心问题---物种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进化机理的认识。

4.灭绝 4.1 概念:该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地球上不复存在

4.2原因:从物种本身来讲,对原有生存环境高度适应,导致基因库变小,当环境变化后,对变化后的新环境的适

应程度下降到零,可能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

4.3意义:灭绝与新物种的形成一样重要。灭绝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4在整个生物进化史中,与物种形成一样,物种灭绝是进化的正常过程,以一定规模经常发生。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优质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嘚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大致过程 3、了解人类嘚进化历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嘚学习,培养学生嘚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嘚辩证唯物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 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难点: 生命嘚起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讨、自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提问检查上节课内容嘚掌握情况。 1、什么叫遗传、变异? 2、生物嘚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嘚对生物有何意义?

有了遗传,物种得以延续;有了变异,生物变得多样化;有了 遗传嘚变异,才会出现新嘚生物类型。 二、新课(30分钟) 1、引入: 地球在距今46亿年前刚形成,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生命, 那么生命是怎样产生嘚呢? 2、生命嘚起源 播放关于生命起源嘚录相资料,学生观看后让学生自己叙述生 命是怎样起源嘚,以培养学生嘚观察能力和口述能力。 3、展示生物进化系统树,由学生叙述植物和动物进化嘚过程, 教师用课件随同展示。 4、当明确生物进化过程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 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 多细胞。 5、生物进化嘚最高境界就是出现人类,让学生看书找出人类 出现过程中是什么起着决定性嘚作用?并用课件展示从猿进化到人嘚过程。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处理动动脑 2、投影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嘚信息。 作业设计: 1、地球形成于亿年前,那时因为而没有生命。

2、原始大气嘚成分有、、等,它们在、、等自然条件嘚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嘚,并汇集到中,逐渐形成了原始嘚,因此,是嘚摇蓝。 3、原始生命由于嘚不同,一部分进化成具有(能自养)嘚;另一部分进化成没有(不能自养) 嘚。 4、植物进化嘚历程是:原始藻 类。 5、脊椎动物进化嘚历程是:古代鱼 类。 6、人类起源于,在从类人猿到人嘚进化历程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板书设计: 一、生命嘚起源 二、生物进化嘚历程 三、人类嘚出现 教学后记: 1、植物进化嘚内容学生既感兴趣,但基于学生目前嘚知识面窄, 又找不到很充足嘚证据,本想让学生去收集,后改为教师收集。 2、学生在充足嘚资料中能自己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律。 3、人类起源观点较多,较为人们接受嘚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在起源过程中,劳动起着关健性嘚作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学案

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同学来说,复习课只是温习旧知识和反复练习的过程,显得单调乏味,如何让学生仍然带着新鲜的感觉、人人参与、具有探究性地复习,对老师设计教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利用分组竞赛的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回答基础题----学生互考提高题----学生抢答应用题逐步将学生的学习气氛推向高峰。教学案结合、分三层逐步加深复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由于适当补充新鲜的事例,将原本枯燥单调的复习内容转变成为一堂生动活泼、人人参与、充满新鲜感和具有探究性的集体课堂。由于节奏加快,原本题量较大的内容也可以轻松解决了。在教学中重视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复习教学方式。 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复习课共一课时) 盐城鞍湖实验学校胡胜权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2.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米勒的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3.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4.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学的基本思想。 5.理解加拉帕戈斯岛地雀进化的原因。 6.了解人类起源于古猿。 7.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B、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归纳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3.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各种生物进化的现象。

C、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和澄江化石群的发现、以及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及丢失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3.学会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认识生物进化和人类的产生。 重点、难点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过程。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3.人类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梯度互动,讨论竞赛,当堂评价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教师准备学案、视频图片课件,提前给学生分组教学过程 一、基础与巩固 规则:自学复习3分钟,班级分为四个小组,组长抽签定章节。每个小组派代表或轮流在限定的时间内(最长4分钟)回答完指定的基础题得满分30分,超时扣分,回答不出来由别的小组成员回答加分。其他组同学认真听讲做评委。

第九章(生物进化)-2020年上海高考生物合格考知识点默写(沪科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知识梳理 一、生物的进化 1.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证据来自___ 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 _的研究。 2.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存在的鳃裂,在陆生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由_____生物进化而来的。 3.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称为_ _______。 4.化石证据不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细胞到细胞,由_______到,也证明了生物界是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的。 5.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是:___ _____和____ 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___ ______是进化的必要条件,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并由此带来;只有环境的个体才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6.现代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___ _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___ _______为进化提供原材料,______ ____主导着进化的方向,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 _____和______ ____。____ ______是指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在它的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 7.生物灭绝的原因是:。

二、生物进化理论 (一)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____ ______: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自然选择的外因; (2)____ ______: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生物特性之一——自然选择的内因; (3)____ ______: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手段; (4)____ ______:①对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②自然选择包括无机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和生物彼此之间的选择作用;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基本概念: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某基因在其全部的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 (4)____ ______: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障碍而发生的; (5)____ ______: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鲁科八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学案A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A卷) 教师寄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材分析 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 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桦尺蠖的不同体色及其变化说明了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2、雷鸟的体色变化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58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Ⅶ-24和Ⅶ-25后,请回答19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蠖易被发现?这里有 几种桦尺蠖?__________ (2) 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和观察教材P59---62的内容和图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教材上标出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你能举出一些动物保护色的例子吗? (2)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准备布料及100张颜色各异的小纸片。 ②5、6人一组并推举组长。 ③展开布料,放上纸片。 ①组长监督,其他同学“捕食”。 ⑤“捕食者”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剩下25张小纸片时停止。 ⑥统计幸存纸片的数目。 ⑦假设“幸存者”都产3个后代,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取相应备用小纸片。 ⑧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第4—7步。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 目。 得出结论: 讨论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三.拓展创新 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样做? ————————————————————————————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含答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6、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7、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 8、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案(含答案)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含答案) 第第25课时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目标导读 1.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理解生物进化的免疫学证据。 2.分析DNA和蛋白质的分子性质,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重难点击 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DNADNA杂交技术。 一免疫学证据阅读教材P104内容,完善家兔抗血清实验,完成下面的思考。 1实验目的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生物与其他几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2实验原理1每种动物的血清中都含有一系列独特的蛋白质。如果把一种动物的血清抗原注射到另一种动物的体内,这种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产生特定的抗体攻击这些抗原,所以血清中存在着大量的抗体。 2当家兔抗血清含有抗人血清蛋白的抗体与某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形成沉淀,不同种动物的血清产生的沉淀数量不同。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可知这些动物血清中一定含有和人相似的血清蛋白。反应越强烈,沉淀形成就越多,

说明该动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的越相似,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实验过程如图4实验结果动物种类反应强度人100黑猩猩97大猩猩92长臂猿79狒狒75蜘蛛猴58狐猴37食蚁兽17猪8 5.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远近。数据表明,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归纳提炼如果想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的亲缘关系远近,可以将这种动物的血清注射到另外一种动物体内,这种注射了血清的动物就会产生抗血清,然后用这种抗血清分别与其他几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根据免疫反应的强烈程度即可了解该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家兔抗血清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将人的血清蛋白注入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B根据其他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可以判断它们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C家兔抗血清与血清蛋白会发生特异性结合D因为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的完全一样,所以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最高答案D解析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注射到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在家兔的血清中会产生与血清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因为其他动物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们的血清蛋白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三册 第九章生物进化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2、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3、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4、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难点: 胚胎学证据、同源器官、适应辐射。 三、预习与笔记 1、你认为地球上现存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吗?有证据证明你的结论吗? 。 2、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的学科是、、 和。 3、研究各类动物的胚胎发育可以发现陆生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腮裂,说明 ;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说明。 4、龟、马、鸟、蝙蝠和海豹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等器官在胚胎发生上,都是由胚胎时期发展而成,这些器官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上,称为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 5、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有和。 6、生物化学的证据是比较各种真核生物中都存在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根据教材第三册P43表

9-1可以得出结论:这8种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原因是。 7、生物化石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与中的古生物、和它们的。 8、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证明了,还揭示出生物、 、的进化顺序。 9、马的化石说明了马的进化 、生物进化历程 10 陆生动物进化历程:。 11、生物进化规律:细胞数量上,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生活环境,生物界向着和方向发展。 12、来自共同祖先的,因适应的生活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称为。这种现象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及答案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Word 2010文字编辑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 把文档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B. 把选定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 C. 打开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D. 把当前文档保存成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2、在Word中,打开文档是指()。 A. 为指定的文档创建一个空白文档窗口 B. 为指定的文档开辟一块硬盘空间 C. 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出并且显示出来 D. 将指定的文档从硬盘调入内存并且显示出来 3、在Word的文档编辑中,如果选定的文字块中含有几种不同字号的汉字,则在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 表中,显示出的字号是()。 A. 选定文字块中的第一个汉字的字号 B. 选定文字块中最后一个汉字的字号 C. 文字块中使用最多的字号 D. 空白 4、启动Word有多种方式,在下列给出的几种方式: (1)在桌面上双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在“快速启动”栏中单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3)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级联菜单中单击Word程序名 (4)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程序和文件”找到Word应用程序后,单击该程序图标 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只有(2)、(3)是正确的 C. 只有(2)、(3)、(4)是正确的 D.(1),(2)、(3)、(4)都正确 5、在Word中,要把整个文档中的所有“电脑”一词修改成“计算机”一词,可能使用的功能是()。 A. 替换 B. 查找 C. 自动替换 D. 改写 6、Word的主要功能是()。 A. 文档的编译 B. 文档的编辑排版 C. 文档的输入输出 D. 文档的校对检查 7、在Word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选项为()。 A. 字体 B. 页边距 C. 纸张方向 D. 纸张大小 8、在Word 2010中,要在文档中加入页眉,页脚,应该使用()选项卡中的相关命令按钮。 A. “插入” B. “开始” C. “页面布局” D. “文件” 9、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当输入满一行时会自动换到下一行,这样的换行是插入了一个()。 A. 硬回车符 B. 分页符 C. 分节符 D. 软回车符 10、在Word 2010中,在“字体”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缩放 B. 间距 C. 位置 D. 字形 11、在Word中,能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拷贝到“插入点”处的操作是() A.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剪切”按钮 B.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复制”按钮 C.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替换”命令 D. 按Ctrl+V键 12、在Word 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 A. 上标 B. 加下划线 C. 字符间距 D. 首行缩进 13、下面哪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矩形的文字块( )。 A. 按住Ctrl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B. 不能一次选定,只能分步来选 C. 按住Al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D. 按住Shif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推动到进行字块的右下角 14、在Word主窗口中,要给一段选定的文本加上边框,应从()选项卡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 A. “插入” B. “视图” C. “开始” D. “文件” 15、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一、本章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学习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章分三节。在第1节《生物的进化》中,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证明“生物进化”这一事实,并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方向,为进化理论的阐述奠定基础。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从介绍达尔文开始,以自然选择为主线,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和基本形式,回答了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选学)》,简要说明了人类进化历程,指出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其进化历程与人类文明相伴随。 二、课题:第九章生物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 三、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化学是研究现代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现代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有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史的直接手段,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有当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化石,若将不同地质年代的马的化石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进化历程。由此,用事实来回答生物是进化的这个问题。第二部分简要展示38亿年来,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并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以实例对进化规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关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进化的事实,了解生物进化与地球演变的相互关系,初步感悟生命的价值。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2019届 人教版 生物进化 单元测试

阶段性检测(六)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8·四川广元模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突变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C。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如AA→Aa;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2018·合肥联考)下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图①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易位。图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两套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图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3.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 一、教材分析: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证明生物是在进化的,但是,我们还无法用实验证实生物是怎样进化的,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教材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创立、内涵、发展及物种的形成和灭绝的机理。首先简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生物是进化的,人们对进化原理的认识也是在深入和发展的,达尔文以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有关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材选择为最广大学者接受的现代进化理论为例,介绍进化理论的新的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用基因和基因频率等遗传学概念解释生物进化机理,并从基因交流角度讨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对重大灭绝事件的归类总结,告诉学生新物种替代旧物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件。由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含义。 二、课题: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能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能说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能解释基因库并正确计算基因频率。 2、过程与方法: 关注达尔文的生平和主要科学活动。 能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种形成和灭绝的了解,初步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以及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铅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到的四个基本论点。 现代进化理论。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难点: 生物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的作用。 基因频率。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3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3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式、启发式、演示式、谈话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1.请简单描述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请简单描述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3?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回答) 学生1动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动物开始,逐渐进化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最后到哺乳动物。 学生2:植物进化的过程:从蓝藻开始,逐步进化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发达的被子植物。 学生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从18世纪后期开始有很多人探讨此问题。首次提出系统进化学说的是19世纪初的拉马克,他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1、重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难点:自然选择。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按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在卷面右侧标记出来) 1、英国博物学家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位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并于1859年出版了轰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_______________》。 2、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课本长颈鹿的进化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大量繁殖而又少量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存斗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工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青霉素刚被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现在有些细菌对青霉素已经不再敏感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试结合生物进化的原因来解释。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马王堆中学姚文霞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三、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完整版)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1胚胎学证据:例如鸟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早期在咽部都有鳃裂褶皱,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 1.2比较解剖学证据:举例:脊椎动物的前肢; 植物中的变态茎: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皂荚枝上的刺 叶的变态:豌豆的卷须、小檗的刺 陆生脊椎动物的肺和鱼膘 同源器官:概念: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 解释: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形态功能不完全相同说明有各自的适应性突变 举例:如人的盲肠和阑尾,蟒蛇体内的后肢骨残余 痕迹器官:概念:生物体内某些功能已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的器官 意义:追溯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与其它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 1.3 生物化学证据:细胞色素C: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越相似;反之,亲缘关系越远,氨 基酸组成差异越大 1.4 古生物学证据:概念: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的生活遗迹 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的原因: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由一定顺序的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 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证实:生物是进化的,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的进化不仅表现在整个生物界,每个生物的种或属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 马的进化: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现代马(马的进化是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联的)2、生物进化历程 35亿年前,出现以蓝藻为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有了光合作用-----开始构建最早的生态系统 20亿年前,生物第一次繁荣,细菌蓝藻的多样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真核生物 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生物 4亿年前, 部分水生植物登陆,开始了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意义:随着陆生植物的增加,大气中氧的含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并稳定在现有的比例,为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在陆地上幸存,开始了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3、生物进化规律鸟类 营养方式:异养自养异养;细胞数量上: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上: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发展方向:多样化概念: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且向不同方向发展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 意义: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适应辐射:概念: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因适应不同的生物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 意义: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规律之一)复杂化 意义:使生物的生活力增强,适应范围扩大,最后达到物种的繁荣 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从总的来说是不可逆的 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进化论最初奠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生物进化学说;最重要的是英国

人教版初中生物进化的历程()

按住C t r 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 放播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方法?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科学技能? 【新知预习】阅读课文53-56页,完成以下练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 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53-56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末被破的沉积岩层的次 序,如图所示,图中‖层中有物种A化石,︱层中 有物种B化石?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 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2)试比较物种A和物种B的差异: 2?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有相同之处,又和有相同之处,说明鸟类是由进化而来的?3?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鲸等6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巩固小测 1?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原始的陆生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从无到有 2?在西伯利亚冻土层曾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解冻后,它的皮肤和肌肉还具有弹性?这种猛犸象在生物进化过的研究中称为( ) A?原始生命 B?标本 C?活化石 D?化石 3?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5?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1 / 2

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学习目标】 、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

【基础演练】 1.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A.马化石研究的成果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C.种子蕨化石的发现D.同源器官的存在 2.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A.鳄鱼化石B.藻类化石C.昆虫化石D.种子蕨化石 3.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 A.始祖马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哺乳类由鸟类进化而来 D.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4.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5.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 6.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最简单化石生物是()。 A.单细胞的B.简单的、多细胞的 C.复杂的、多细胞的D.最高等的动植物 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9.鱼、蝾螈、龟、鸡、猪、牛、兔7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 B.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用鳃呼吸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来的 10.下列各类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D.原始的蕨类植物 11.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由下列哪种生物进化来的?() A.原始绿藻B.原始的蕨类植物C.现代的藻类植物D.原始菌类 12.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哪一种动物进化而来的?()。 A.古代的两栖动物B.近代的两栖动物 C.古代的爬行动物D.近代的爬行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