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

临床意义

余东升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患者按照Child-Pugh法分成三个等级,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在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计58例,并作为对照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以及腹水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以及是否发生门静脉高压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06)005

【总页数】3页(P183-185)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作者】余东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罗山 4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中毒等疾病引起,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常常导致患者死亡,肝硬化确诊必须要做病理检查,但该检查具有创伤性,目前研究发现在肝硬化的发生过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也出现异常改变[1]。彩色多普勒超声没有创、成本低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诊断人

体各种疾病,这里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分析其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48~71岁,平均(53.0±1.5)岁。观察组的患者已经实验室化验和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肝硬化,我们按照Child-Pugh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三级[2],将患者5个指标(包括一般

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评分,每个指标记1分、2分和3分,将5个指标合计,总分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1~15分为C级,其中A级13例、B级19例、C级26例。参与研究的58例

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指标

1.2.1 研究方法所有参与的研究对象要在检查前一周内不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检测前12h开始禁食。采用德国Siemens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被检查者要仰卧于检查床上,平静呼吸,门静脉检测点选取在门静脉汇合口距肝门1~2cm处,脾静脉检测点选取在脾门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束

与血流所形成的夹角要小于60°,分别测量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portal vein diameter,Dpv)、平均血流速度(portal vein velocity,Vpv)、血流量(portal vein quantity,Qpv)和脾静脉内径(splenic vein diameter,Dsv)、平均血流速度(splenic vein velocity,Vsv)、血流量(splenic vein quantity,Qsv)及腹水量,每个研究对象均要测量3次,取平均值统计。

1.2.2 检测指标将Dpv>1.3cm,Dsv>1.0cm,

Vpv<10cm/s作为门脉高压诊断标准[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数据用(±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

观察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各肝功能级别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液动力学及腹水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三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三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三级肝硬化患者之间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还可以在B、C两个级别观察到腹水,见表2。

健康人由于门静脉没有静脉瓣,其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压力差,但是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小叶内贮脂细胞产生大量纤维组织及肝细胞再生产生的结节压迫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等结构,导致血液无法及时回流入肝,最终大量积聚在门脉血管甚至脾胃等器官内,导致门静脉系统高压[4-6]。同时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

损无法大量灭活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因子,导致血管对收缩介质反应下降,血管弹性降低、阻力下降,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导致内脏血管大量充血,进一步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减缓血流速度[7-9]。

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以及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存在明显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管径增大,导致血流阻力下降,加上血液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从而引起血流速度减慢,继而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加,同时由于门静脉和腔静脉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交通支,因此当门静脉高压时可引起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重新建立这些交通支,最终造成脾大和脾胃循环高动力状态[10-11]。

此外我们研究还发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以及血流量呈现正相关性,而与门静脉和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呈现负相关性。按照Child-Pugh 分级将肝储备功能分为A、B、C三个等级,评分等级越高,说明肝储备功能越弱,肝功能越差[12-13]。随着分级升高,门、脾静脉内径逐渐增大,说明静脉内径大

小与静脉压力高低相关,增大程度与肝损害程度一致;门、脾静脉血流速度逐渐减慢,反映血流阻力的加大及肝功能损害的加重;随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加重,门脾静脉血流量逐渐增多,说明肝硬化患者存在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14-15]。随着

Child-Pugh分级升高,门静脉系统管径也逐渐增大,血流量也逐渐增多,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表明门静脉系统血管阻力正在逐渐增加以及肝脏实质也受到门静脉高压的进行性损害[16-19]。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可以有效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以及是否出现门静脉高压情况,并且该项检查没有创伤性,操作简便,可以重复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王全江,邱秉胜,车正兰.双功多普勒对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06, 2:176-178.

[2] 单志芳.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0):126-127.

[3]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10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73-1691.

[4] 丁晓玲. 不同病因肝硬化临床特征对比分析[D]. 银川:宁夏医科大学, 2013:5.

[5] 张馨月,吕胜军.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3):3061-3062.

[6] 李许刚. 彩超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9):103-104.

[7] 李瑞.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3:12.

[8] 郑美芳.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 23(6):404-407.

[9] 张伦理. 肝肺综合征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 2008, 2:58-60.

[10] 寇海燕,梁莉,苏金花,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 医学综述,2014,17:3264-3265.

[11] 宋国权,郭振宇.门静脉高压症及相关疾病新的解释[J].哈尔滨医药,2006,26(2):28-30.

[12] 刘衡,陆伦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J].中华消化杂志,2013,9:638-640.

[13] 刘合利,杨连粤.根据术前肝脏储备功能选择肝切除术式[J].肝胆外科杂志,2007,2:87-88.

[14] 赵开飞,利峰,石荣书.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后血流动力变化初步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14,10:1126-1128.

[15] 王存平,陈霰.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5,10:731-732.

[16] 陈秋兰.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的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7,24:12-13.

[17] 谢俊明,黄莉文,刘华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90-91.

[18] 秦琍.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 2011,1(21):91.

[19] 周亚生.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 (24):5634-563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管径、血流量,探讨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之关系。方法: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84例。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它们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静脉径和血流量,同时结合内镜检查的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正相关,与门脾静脉血流量正相关。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脾静脉时,它们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正相关。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约为(35~80)%,其破裂出血是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3患者最终会发生破裂出血,其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极高[1]。本文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旨在观察门脉系统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及与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以筛选对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和预测出血有意义的多普勒超声指标。 1 对象和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入选条件[1]为:脾肿大、质硬,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 型超声检查门静脉内径≥1.4 cm,患者无或有少量腹水,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少数近期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心得安、硝苯砒啶及利尿剂治疗者停药观察1周以上,各项指标稳定后再进行观察。100例患者中,男61例,平均年龄42.7岁,女39例,平均年龄47.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96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2],A级28例,B级41例,C级31例。未行分流术,无并发高血压、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疾病,肝炎后肝硬化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EBU -565A,APOGEE 800 PIU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 SMHz按竹原氏和Ohnishi等[3]方法由两名令职超声医师测定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量。 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4 结果 4.1 食道静脉曲张的内径与门静脉的内径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39 P 60%分3组。随QSV /QYV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逐渐加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 60%;同时有3例门静脉内径增宽超过15 mm而食管静脉曲张只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 临床意义 余东升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患者按照Child-Pugh法分成三个等级,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在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计58例,并作为对照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以及腹水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以及是否发生门静脉高压情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06)005 【总页数】3页(P183-185)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作者】余东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罗山 4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中毒等疾病引起,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常常导致患者死亡,肝硬化确诊必须要做病理检查,但该检查具有创伤性,目前研究发现在肝硬化的发生过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也出现异常改变[1]。彩色多普勒超声没有创、成本低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诊断人 体各种疾病,这里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分析其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计58例,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48~71岁,平均(53.0±1.5)岁。观察组的患者已经实验室化验和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肝硬化,我们按照Child-Pugh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三级[2],将患者5个指标(包括一般 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评分,每个指标记1分、2分和3分,将5个指标合计,总分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1~15分为C级,其中A级13例、B级19例、C级26例。参与研究的58例 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指标 1.2.1 研究方法所有参与的研究对象要在检查前一周内不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检测前12h开始禁食。采用德国Siemens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被检查者要仰卧于检查床上,平静呼吸,门静脉检测点选取在门静脉汇合口距肝门1~2cm处,脾静脉检测点选取在脾门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束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梁红岭郑秀丽吴冬梅 【关键词】肝硬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存在严峻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紊乱。最近几年来采纳多种手腕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病史、体征、乙肝标志物、B超、CT及胃镜等检查确诊。男35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或腹水。依照ChildPugh肝功能积分分级:A级14例,B级20例,C级1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为我院职工,肝功能正常,乙肝三项检查均阴性,且无嗜酒史。 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B&K 3535型。患者空肚12 h,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于上午探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探头频率为 MHz,取样容积2 mm取样线与血流夹角≤60°,检查时得临时屏气,同一患者每次测定门静脉时取样位置固定取样线和血流夹

角维持一致。别离测门静脉骨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三条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min)血流量Q (ml/min),依照公式Q=π(D/2)2×V・60。 统计学方式数据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纳t查验。 2 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见表1。 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PV、SV和SMV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SV与SMV血流量之和接近或大于PV血流量且不同有显著性(P<)。 表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转变(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见表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Child A、B、C三级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比较不同无显著性(P>),与门静脉血流速度不同有显著性(P<)。 表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转变与

肝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肝血流变化的临床评价

肝硬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肝血流变化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预后评价。方法根据肝硬化临床分型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其两类肝硬化,选取97例代偿期肝硬化,5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另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各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肝动脉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a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门静脉主干增大,门静脉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肝动脉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增加,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的改变对临床治疗、评价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肝动脉 目前超声对于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较多,但对肝动脉或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病因多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临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预后较差,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而死亡[1]。本文旨在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的多普勒超声监测,探讨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为肝硬化临床诊断治疗、评价预后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152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患者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1.5岁),均有血清、病毒及肿瘤标记物检测,90例有肝组织病理学活检。以病因分类,112例病毒性肝硬化,1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4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6例药物中毒性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选取无肝病史、实验室及病毒标记物检测各项指标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年龄20~60岁(平均34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用LOGIQ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所有受检者空腹8h以上,仰卧位常规扫查肝、胆、脾、胰、肾及腹腔,并记录相关数据。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流速(Vpv)、门静脉血流量(Qpv),在门静脉腹侧寻找肝动脉并检测其相关参数,肝动脉收缩期峰值(Psv),肝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av),肝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另外需观察有无合并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副奇静脉开放、门静脉栓塞,腹水等病变。肝组织活检使用美国bard自动穿刺活检枪,16G粗针创次,取肝组织18mm,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与网织纤维染色。 1.3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

肝脏门静脉临床表现、位置、供血主要作用及超声检查目的

肝脏门静脉临床表现、位置、供血主要作用 及超声检查目的 人体组织器官主要由动脉供应血液和营养,然后再由静脉回收血液和代谢产物。肝脏门静脉却是一类特殊的血管系统。 首先表现在肝脏门静脉的解剖结构方面。正常情况下,肝脏的门静脉主干是一短而粗的血管,长6~8cm,内径0.8~1.2cm,其起始段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面汇合而成,主要收集来自胃肠道、胰腺和脾脏等脏器的静脉血液; 在肝门处,门静脉主干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入肝后继续逐渐反复分支,其分支与肝动脉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再由肝窦后毛细静脉收集,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肝静脉,最后进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胃肠道、胰腺和脾脏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脏小叶的肝窦,这就是门静脉的特殊表现之一。 其二,门静脉对肝脏的供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脏的血供具有双重性,肝脏的血液供应的70%-80%来自门静脉,20%-30%是由肝动脉供应。肝窦主要生理功能是将肠道吸收物质输送到肝脏进行分解、合成、解毒、储存,而负责输送的血管则是门静脉。门静脉供血量大于肝动脉供血量,而且两者的血液成分完全不同,肝动脉血液主要是供氧,而门静脉血液则是向肝脏输送需要处理的营养物质。门静脉还缺乏静脉瓣,包括门静脉主干和属支。 静脉瓣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逆流,人体内只有少数的静脉不存在静脉瓣,包括上、下腔静脉,面部的静脉以及肝脏的门静脉,由于缺乏静脉瓣,当肝内或肝外的门静脉出现阻塞时,门静脉内的血液可

以发生逆流,从而导致肝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 对于门静脉定义,一种说法是静脉干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则称该静脉干为门静脉,包括肝脏的门静脉和垂体的门静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特指肝脏的门静脉。门静脉特殊结构决定门静脉超声检查目的的特殊性。 门静脉系超声检查主要用来评价门静脉血流是否通畅、门静脉内有无血栓或瘤栓,以及评估门静脉有无高压、监测门-腔静脉分流手术后效果等等,特别是肝硬化的患者,我们不仅需要观察肝脏的实质部分,也需要对门静脉进行仔细的观察,这是因为肝硬化合并的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临床观察到门静脉高压症体征时已是肝病晚期,,如何在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体征出现之前就发现并及早治疗,这是取得最佳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超声的检查目的。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 床价值评价 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大多数由肝硬化所引起,少数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当门静脉血无法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则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大量门静脉血直接经交通支进入体循环,出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尤其是食管和胃连接处的静脉扩张,一旦破裂则危及生命。早期诊断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过去临床上常利用胃镜进行检查,但大部分患者对胃镜的耐受性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技的不断进步,多普勒超声技术不断广泛应用,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评价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最终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患

者。观察组男患15例,女患5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8.3±1.4)岁,体质指数为18-24kg/m2,平均体质指数为(20.16±2.04)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8.0±1.2)岁,体质指数为19-25kg/m2,平均体质指数为(20.18±2.09)kg/m2。两组参与研究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对。 1.2 检查方法 所有参与研究者接受腹部彩超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平卧位或侧卧位,检查前彻底清除肠道内干扰气体,利用凸阵腹部探头,将探头频率调节为2~5MHz,开展胆管、脾脏、肝脏等器官检查,测量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门静脉主干内径;②脾静脉主干内经;③门静脉血流量;④门静脉血流速度。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以上观察指标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ss22.0,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速度均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小于0.05作为检验标准。 2 实验结果 2.1 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经对比 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经分别为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肝硬化是肝实质病变的终末期,其特征为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结构重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0%~40%。门静脉高压导致了门脉系统内压力升高,进而致使一系列严重临床问题,如肝肿大、腹水、脾功能亢进等,故及早诊断与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进步,腹部彩超已成为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评价腹部彩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腹部彩超可检测门静脉高压的直接标志物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时,门静脉内压力升高,门静脉流速减慢,进而导致脾静脉和胃静脉内压力升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直接标志物为门静脉内径的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速度的降低。腹部彩超能够通过测量门静脉的内径和流速来评估门静脉内压力和门静脉血流量,从而能够直接检测门静脉高压的存在。 二、腹部彩超能够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门静脉直径和血流速度是反映门静脉高压程度的重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的关键参数。门静脉内径大于13mm、峰值血流速度小于12cm/s都被认为是门静脉高压的标准之一。而腹部彩超可以通过测量门静脉的相关参数来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不仅能够定量评估,还能够直观展示影像。 三、腹部彩超可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随着门静脉高压的加重,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腹部彩超能够通过检测肝脏、脾脏、腹水、食管胃底静脉等情况来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治疗措施多种多样。腹部彩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监测门静脉高压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腹部彩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通过测量门静脉的内径和流速来直接检测门静脉高压的存在,可以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判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在门静脉高压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PT) •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 •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 •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则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发病原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有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腹腔手术后、外伤性及原因不明性等。25%~30%的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婴幼儿门静脉血栓多继发于先天性门静脉闭锁、脐静脉脓毒血症、阑尾炎等。PT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国外报道372例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现周围静脉炎、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大手术与门静脉高压是发生的主要因素,且以脾切除术后为常见。局部因素在P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占40%,局部因素的存在促进了门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些局部因素主要分4类:局部感染灶、门静脉系统损伤、腹腔肿瘤和肝硬化,临床上以肝硬化伴发PT为最多。PT还可见于妊娠(特别是子痫患者)、口服避孕药和引起门静脉淤血的患者(如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有学者认为至少有1/3的PT患者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临床症状 急性型发病突起,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主要因胃肠淤血所致;若血栓繁衍至肠系膜上静脉,则可有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在婴幼

儿,可表现为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多属轻微;若血栓蔓延至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则可出现大量腹水。 慢性型病人若渡过急性期,由于门-体静脉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即自然分流的形成,腹水可能缓解或减少,脾肿大常是一个突出的症状。一般来说,脾脏肿大的程度取决于病程的长短;脾脏长期充血后,脾髓细胞增生及纤维组织沉积,大量抑血细胞使血细胞破坏增多,出现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此时部分患者发生鼻出血,但很少发生紫癜。 若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则因门静脉的血流经腰静脉及腹膜后静脉的侧支循环进入体静脉,很少或没有门-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故无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值得提出的是小儿对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耐受性好,且由于血管弹性好,腹膜后形成自然分流快而丰富,第1次出血后,若迟至15岁后仍无出血复发,行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又无发生出血的先兆,手术并非都必须进行。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黄疸,但肝性脑病少见。其他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多较轻。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等。在以下不同情况下应考虑本病的诊断:腹痛、腹部脓肿、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在临床诊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过程中,对于急性起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血样便,无明确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脾大,不明原因的麻痹性肠梗阻,合并有血液高凝状态,特别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的患者,应警惕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但确诊还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诊断困难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造影可做出诊断。

正确的门静脉测量对于超声诊断门脉高压型肝硬化的影响

正确的门静脉测量对于超声诊断门脉高压型肝硬化的影响 目的本院在过去的几年中因门静脉的测量误差造成正常人群的误诊为肝硬化或肝硬化患者的漏诊,所以我们对于门静脉测量进行了研究。方法经筛选在本院就诊的肝功化验异常的,经过CT、MR确诊以及临床其他检查均确诊的为肝硬化患者60例,分别进行不同位置测量门静脉的内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门静脉内径>13 mm。血流速度13 mm。血流速度15 cm/s,于下腔静脉腹侧测得结果(cm/s)<15 cm/s。所以我们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这两个部位的门静脉测量进行对比分析:内径值相比下腔静脉腹侧比平行于胆总管起始端符合率从40%提高到60%, 血流方向符合率从90%提高了91%,血流速度符合率从48%提高到96%。我们进行了两个部位对于门静脉测量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3 讨论 门静脉主干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的,长约6~8 cm,斜向右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后方向上达肝门,然后在肝门横沟的两端出分成左右两支,分别走向横沟的两端。所以测量肝门静脉主要在两个位置测量平行于胆总管起始端和于下腔静脉腹侧。 平行于胆总管起始端,位置靠近入肝门静脉左右分支叉处,此处门静脉主干内径较细些[1-2],所以测得的门静脉内径较窄,流速较高,而此处气体干扰小,易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好测量。下腔静脉腹侧段于门静脉主干的中段处,测量内径相对准确,但气体干扰大(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解剖结构不清晰,不好显示等。然而平行于胆总管起始端门静脉主干处的位置为入肝最近处,测得血流方向较准确,因为门静脉多为无静脉瓣,所以门静脉的血流可以顺流也可以逆流,所以肝硬化Ⅰ~Ⅳ期在这个位置测出的血流方向较准确,而下腔静脉腹侧较远些,由于测量的角度和显示的位置以及取样容积的的的大小都会影响血流方向的测量,在60例肝硬化患者中一些早期肝硬化(Ⅰ~Ⅱ期)患者门静脉血流方向应该仍为向肝血流的,但在此处却测得双向血流。 在60例病例中,于平行于胆总管起始端测得门静脉血流速度较高(符合Q=(D/2)2×π×60)[3]在一些(Ⅰ~Ⅱ期)的肝硬化患者测得的血流速度并没有特异性。而在下腔静脉腹侧测得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较准确,对于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测量与下列因素有关:(1)超声速与血流间的夹角有关;(2)用最大速度推算平均血流速度;(3)操作者依赖性等都会影响测得速度值[4]。 门静脉脉冲多普勒检查特点为连续性低速带状频谱。(1)可受心动周期影响,且随呼吸运动而轻度变化,吸气时门静脉血流速度减低,呼吸时血流速度增高。(2)受运动和体位改变的影响,当仰卧位变为坐位后站立位,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3)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还受进食、药物与激素的影响进食、胰高血糖素以及促胰液素等都能增加门静脉流速及流量[5]。

肝硬化B超中肝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诊断分析

肝硬化B超中肝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B超在肝硬化中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的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以及脾脏大小等进行B超检测,比较其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速则呈现为明显的变缓趋势(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发现有19例肝脏轮廓呈现出锯齿状变化,18例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20例存在胆囊壁厚度增加现象,另外出现脾脏肿大的为22例,存在明显腹水症状的为14例。结论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能够明确门静脉管径大小以及血流变化情况,其能够作为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标签:肝硬化;B超检测;门静脉管径;血流变化;诊断价值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肝脏疾病,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乙型肝炎、慢性遗传中毒等会引发肝细胞坏死,进而使肝脏纤维组织出现增生,其对肝脏以及血管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患者多表现为消瘦、下肢水肿、贫血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对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究B超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对我院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31~72岁,平均年龄为(43.5±4.3)岁,平均体重为(43.5±17.3)kg,平均身高为(161.2±3 2.4)cm;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为(4 3.3±3.4)岁,平均体重为(42.9±17.8)kg,平均身高为(160.7±31.2)cm。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与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符合统计学分析的标准。 1.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DW-3101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探头频率为2~4 MHz。检测前8 h禁食。指导受检者保持仰卧位,于右肋缘下置入探头对肋间进行扫查,于肝左静脉、中静脉3cm左右置入取样容剂[2],降低下腔静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取样线与肝静脉夹角要<60°,指导受试者短暂憋气3~5个心动周期,并做好相应地记录。然后对肝静脉血流动力进行检测。于肝外表面5 mm左右处对肝静脉内径进行测量,门静脉内径与血流速度检测一般于门静脉主干右肋斜切第一肝门位置,检测需在平静呼吸末屏气时实施,以降低呼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 1.3观察指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以及脾脏大小等进

【干货】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干货】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1. 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通畅及血流情况。 2. 门静脉内血栓或瘤栓 3. 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估。 4. 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监测 5.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疗效评价。 1、肝疾病。 2、门静脉高压症。 3、凝血功能异常。 4、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效果评价。 5、门静脉疾病。 一般无禁忌证。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2~5MHz 凸阵探头。探查附脐静脉需要用5MHz 以上高频探头。 空腹8 小时以上为宜。若腹水过多,必要时在检查前抽吸腹水。 必须扫查的血管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 选择扫查的血管门静脉右支、左支、附脐静脉、胃左(冠状)静脉、肠 系膜下静脉(IMV)、下腔静脉(IVC)、肝静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SMA)。

1. 灰阶超声: 门静脉管腔、内径。 门-体分流吻合口或桥血管部位。 在IVC 前方测量门静脉主干的内径。 在近脾门部1~2cm 处测量脾静脉内径。 在SMV 汇合处近端约1cm 处测量SMV 内径。 在胰头右前方测量胃左静脉内径。 根据分流手术部位寻找吻合口或桥血管。 通过右肋间显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TIPS)支架。 2.CDFI:观察扫查血管充盈状态、血流方向、呼吸对血流的影响、有无 异常血流信号及其部位。增加对门静脉左、右支、附脐静脉的扫查。检测吻 合口或血管桥内有无血流。 3、PW:检测门静脉主干、脾静脉的血流频谱,并测量最大血流速度与 平均血流速度。 对分流部位和/或CDFI 显示异常的血流进行测量。 分别检测并记录吻合口或血管桥内、门静脉端(入口)、体静脉端(出口) 的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1、正常门静脉超声测量参考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价值标签: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该病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笔者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院34例CTPV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均行腹部血管造影术或MRI检查确诊为CTPV,男20例,女14例;年龄16~52岁, 平均(35±11.8)岁。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百胜DU-6、Philips HDI-4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5~5.0MHz。患者禁食8h以上, 常规检查肝脏、门静脉系统、胆系、胰腺及脾脏,测量脏器大小,观察实质回声及各种管道结构,重点观察门静脉系统。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流情况,以及病变部位血流分布状况及血流方向,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频谱性质,并测定血流速度。 2 结果 本组CTPV3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做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感染5例,原发性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者3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1例, 多发性大静脉炎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不明原因者15例。 超声表现:①直接征象:病变位于门静脉主干30例,和(或)左支受累28例,和(或)右支受累11 例,所有病变部位门静脉内径变细、闭塞或栓塞,其周围可见“蜂窝状”的管道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蜂窝状”管道内为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及门静脉样低速、连续、单向血流频谱,向肝血流31例,离肝血流3例。 ②间接征象:脾大11例,病变延伸至门脉起始部及脾静脉11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肝左叶下方、胰腺上方探及迂曲扩张的胃冠状静脉3例,肝动脉易于显示,血流速度增快。③其他声像图表现:肝内占位或肝硬化回声22 例,门静脉内癌栓和血栓17例(50%)。门静脉矢状部动静脉瘘1例,瘘口处显示五彩镶嵌状紊流并探及高速湍流频谱。 3 讨论

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超声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超声特点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4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60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肝硬化出现门脉高压及侧支循环时,随着门脉压力的增高及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门静脉及属支、脾静脉及左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行超声检查,可较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肝脏及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正确诊断肝硬化、判断门脉高压的存在、观察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状况,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定。超声检查肝硬化血流动力学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2 方法采用日立EUB-6500HV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被检查者检查前需空腹8-12h,嘱其平卧或取右前斜位,按从肋间至肋下顺序、依次从横向、纵向、冠状位扫查。注意观察肝脏大小、包膜、肝实质光点,回声等情况;重点测量门静脉及属支、脾静脉及左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然后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各期峰值流进行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肝脏大小、包膜、肝实质光点、回声等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的门静脉、肝动脉等血流动力学情况。 1.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84例患者声像图主要表为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不均匀、肝肿大等;60例对照组包膜、肝实质回声、肝脏大小形态等均正常。 2.2 观察组肝动脉、腹腔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宽、流速加快,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门脉主干内径均大于1.4cm,严重者可达1.6cm,血流色彩暗淡、流速减慢,偶可见逆流;脾静脉扩张,内径大于1.0cm;胃左右静脉扩张,胃左静脉内径大于0.5cm;左肾静脉扩张,内径大于0.5cm;脾脏厚度大于4.0cm;可见附壁脐静脉开放、胆囊壁增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随着超声造影剂的诞生及成像技术的,超声已逐渐用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中[5]。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增粗、回声不均匀、形态增大(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均减小,血流峰值速度减小,肝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由此我们看出,超声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还可判断门脉高压的存在,观察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状况[6],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定。参考文献 [2] 刘智力.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与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0):619-921. [4]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第六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汇编.2000,11:35-392. [6] 孙晓飞,范天利.彩色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征250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48-149.

乙型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乙型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张翠;王晓艳;吴太春;李晓琛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静脉频谱波形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变程度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共检测了143例患者,25例健康正常人.将健康正常人肝静脉频谱与慢性肝病组的肝静脉频谱改变进行对照分析,并依据肝功能及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肝右静脉频谱波形中,HV1、HV2型可能与临床诊断中肝硬化相关;另加分的HVO亚型及HV1亚型与临床诊断中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慢性肝病患者的频谱波形改变特点,特别是利用HV0亚型及HV1亚型两型,可以及早提示肝纤维化,对病变程度进行估计,指导临床治疗.%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s of chronic hepatitis hepatic vein doppler waveform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t on hepatic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grade estimation. Methods 143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nd 25 healthy persons were detect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tic instrument. The spectrum waveform in healthy person and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iver func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In right hepatic vein waveform spectrum, HV1, HV2 may be related with cirrhosis of clinical diagnosis; HVO subtype and HV1 subtype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liver fibrosis of clinical diagnosi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pectrum waveform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specially by HVO subtype and HV1 subtype, it can discover liver fibrosis effectively, so it can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guide the therapy.

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

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 一、超声诊断基础 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诊断。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性,可无创检测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在肝病诊断中,超声可为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二、肝脏解剖与生理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肝脏解剖结构复杂,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对于超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正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肝静脉系统清晰可见。 三、肝病超声检查技术 1.常规超声:最常用的肝病检查技术,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肝脏功能。 3.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定肝静脉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淤血或梗阻。 4.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5.三维超声:重建肝脏形态,为病变定位及手术提供参考。 四、肝病超声图像分析 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主要关注肝脏形态、回声、血流及病灶特征等方面。异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改变、回声异常、血管结构紊乱等。不同肝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五、常见肝病的超声诊断 1.肝炎:肝脏轻度肿大,回声略增高,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2.肝硬化:肝脏缩小,质地不均,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宽,血流减少。

3.肝癌:肝脏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血流丰富或减少,周围组织浸润。 4.脂肪肝:肝脏肿大,回声增强,血管纹理模糊。 5.淤血肝: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回声正常或增强,门静脉扩张。 6.血吸虫肝病:肝脏实质性结节,呈散在或簇状分布。 7.肝囊肿:肝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回声区,壁薄。 8.血管瘤: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丰富。 9.胆道结石: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 10.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血管管径增粗、扭曲。 六、肝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虽然超声在肝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影响超声穿透;胃肠道气体干扰;操作者主观判断影响诊断准确性等。针对这些局限性,可通过优化检查技术、提高操作者技能等方式加以改善。 七、肝病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 为了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是必要的。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然而,病理检查具有创伤性,且检查结果可能受到取材部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诊断。 总的来说,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提供了肝病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通过对肝脏解剖与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各种肝病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和图像分析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应充分认识肝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并结合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将更好地利用超声诊断技术服务于肝病患者,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