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译法与合译法

分译法与合译法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Division & Combination *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只稍加改变即可,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 * 分译法和合译法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 所谓分译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所谓合译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 一、分译法 * (一)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副词 They,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respond at all. 他们根本不回答,这是不足为怪的。 * 2.形容词 * Chairman Mao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tandable pride of his policy of “self-reliance”. * 毛主席在谈到他的“自力更生”政策时,也许有些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place. 那个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很容易看到的。 * 3.名词

* A movie of me leaving that place would look like a shell leaving a rifle. * 我离开那个地方的速度之快,要是拍成电影的话,会像出膛的子弹一样。 *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双目瞪地圆圆的。 * (二)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分词短语 * 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her chin, 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 * 她坐在那儿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小厨房的一角。 *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 the shadows 阳光射到它所能透过的所有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 2.名词短语 * 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 accepted law. * 能量既不能被消除也不能被创造,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 3.前置词短语

缩句 解题方法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

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 (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

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 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 (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 (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合词合句译法

第十节合词译法 无论是西方作家.还是中国作家,都喜欢连用同义词以强调其表达的意思。西方作家常用的是成对词,而中国作家常用的是一条前后两个部分为同一意思的四字成语,或两条同义成语。既然这些同义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就可以他们合起来翻译也就是采用合词译法.请看下面的翻译实例。 1) You’ll supply financial power, and we’ll supply man power. Isn't that fair and square? 你们出钱,我们出人,这难道还不公平吗? 2) In our workshop there is a hard and fast rule against smoking. 我们车间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吸烟。(或:我们车间严禁吸烟。) 3) He is dead and gone. 他的确死了。 4) His father is a man who forgives and forgets. 他父亲非常宽容。 5) Her son was wise and clever, but her daughter was silly and foolish. 她的儿子非常聪明,可她的女儿却很笨。 6) She shook and trembled with fear. 她吓得不停地发抖。 7)He is a man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8) We must reach our goals and aims. 我们必须到达目的。 9)He suffered aches and pains.他遭受百般疼痛。 10) It's a ways and means of propaganda. 这是种宣传方法。 11) It’s right and proper to try it. 试一试是完全正确的。 12) The room is cozy and comfortable.这个房间非常舒适。 13) She was surprised and taken aback.她着实吃了一惊。 14) Really and truly? 千真万确? 15) I hate all these hustle and bustle. 我讨厌这种拥挤不堪的场面。 16)要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六回)Otherwise, the sooner she changes her mind the better for her. 17)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Noticing too that Daiyu stood out from the rest, she treated her even more affectinately. 18)紫鹃笑道“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何苦回老太太,叫我吃了亏,又有什么好处!”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七回) "I meant well,“ was the smiling answer. “ I just wanted you to look out for yourself, not t o do anything wrong. What good will it do if you report me to the old lady and get me into trouble?" 19) 这里赵姨娘正说着,只要贾环在外间屋子里,更说出些惊心动魄的话来。(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As Concubine Zhao was storming, Jia Huan in the outer room made an even more startlin g statement. 20) (他们)都是些狐群狗党!(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They're a pack of curs! 21)(宝玉和黛玉)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On all matters, indeed, they were in complete accord. 22)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缩句方法教学设计

小学常见《缩句方法》教学设计 高新区福和小学王芳梅 教学内容:缩句概念、缩句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缩句的概念、注意事项。 2、掌握缩句的要求和常用的缩句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缩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缩句概念: 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二、缩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例: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表演结束。 2、借助“的、地、得”法 去掉句中“的、地”前面的词语,去掉“得”后面的词语。 例:可爱的小狗津津有味地吃骨头。 小狗吃骨头。 例:弟弟高兴得跳起来。

缩句:弟弟高兴。 3、“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例:四年级的学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缩句:学生表演了节目。 4、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例:我在学雷锋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缩句:我取得了成绩。 三、做到四保留: 1. 否定句中的否定词。 例:“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句:“我不同意要求”。“不”必须保留。 2.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 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一定不能删。 四、课堂小结:缩句方法和做到四保留。

合译法

Combination(合译法) 所谓合译法,是指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译成一个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合译为一个句子,或将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重“形合”,连接词较为发达,句子结构层层包孕,句子在空间上呈大树型结构,长句较多。汉语重“意合”,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词,积词成句,积句成章,流水句较多,呈线性排列,一句接一句,短句较多,句子结构呈竹竿型分布。另外,英语的后置修饰语有时很长,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前置,不宜过长。因此,为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也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文意思,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来的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即适当改变原文结构。与分译法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译成一个独立分句相反,合译法是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在一起,用一个单句来表达,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由于英语句子一般比汉语句子长,英译汉时切分用得较多,但是较口语化的英语句子也比较短,英译汉时有时也得用合并,故合译法多用于英语简单句的翻译,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共用相同的主语的时候,汉语一般不喜欢重复某一名词,或重复使用某一代词作主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原文数句合译为一句。 Combination in E-C Translation (合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A.Words (词的合译) This technique is used to integrate two words of close meaning into one expression. 词的合译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合译成一个词,使译文清楚整齐。Examples: 1. You will supply financial power, and we’ll supply man power. Isn’t that fair and square? 译文:你们出钱,我们出人,这难道还不公平吗? 2. His father is a man who forgives and forgets. 译文:他的父亲非常宽容。 3. Her son was wise and clever, but her daughter was silly and foolish. 译文:她的儿子非常聪明,可女儿却很笨。 4. He suffered aches and pains. 译文:他遭受百般疼痛。 5. He is a man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译文: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Try to translate: 1. He was kindly, generous and obliging. 2. He was jealous and envious of his brother. He resented that his younger brother was so successful. 参考译文: 1. 他乐善好施。 2. 他嫉妒他弟弟,痛恨弟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 B.Phrases (固定词组的合译) 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在英语中,词的粘合力和搭配力较强,一个动词往往可以同多个名词或多个介词搭配,一个介词也往往与多个名词搭配,构成不

英汉翻译 之 合译法

英汉翻译之合译法 合译法多用于英语简单句的翻译,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共用相同的主语的时候,汉语一般不喜欢重复某一名词,或重复使用某一代词作主语,这这种情况下,往往将原文数句合译为一句。 This novel is of no great literary merit. It is merely a pot-boiler. 这部小说纯属胡编乱造,没有多大文学价值。 I wasn’t an enemy, in fact or in feeling, I was an ally. 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情感上,我都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盟友。 Confucius was a believer in moral action and in what we today call human development. He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y within the social order. 孔子信仰道德的行为,信仰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发展,提倡在社会秩序内建立和谐。 Young people don’t hesitate to attempt one thing after another. Eager to experiment, they welcome new ideas. They are restless and alive and never satisfied. They seek perfection. 年轻人总是不停地探索,急于实验,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充满活力,永不满足,追求尽善尽美。 有时候是为了行文紧凑、简练的原则而将两句或数句合并为一句来翻译; I was slow to understand the deep grievance of women. This was because, as a boy, I had envied them. 我迟迟未能理解女人的深切苦楚,因为我小时候曾羡慕过她们。 A man in a newish suburb feels that he has one foot in the city and one in the country. As this is the kind of compromise he likes, he is happy. 住在新郊区的人,觉得一只脚在城里,一只脚在乡下,非常开心,因为这种城乡妥协之地是他喜欢的。 Towards evening, the attack of the French slackened in its fury. They had other foes besides the British to engage, or were preparing for a final onset. 将近傍晚,法军的攻势逐渐松懈,或许因为它们除了英国人之外还有别的交战敌人,或许正在准备发动最后的一次总攻击。 Although the size of the task waiting to be carried out is daunting and there are many hurdles to be overcome, it would be wrong to end my address on a note of pessimism. Many countries have already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is regard. 尽管等待我们去完成的任务规模之大令人畏惧,尽管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是以悲观的调子来结束我的发言是错误的,因为许多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合译时,可充分发挥汉语标点符号的作用; Nine of the 13 children have never held a meaningful job, nor do they care to. Only one of

缩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第14周周末培优卷 班级:姓名: 小学生缩句方法与技巧 o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 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它是小学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 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 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 的原意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 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 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翻译技巧合译法

Chapter 5 Combination(合译法) Part V Exercises 参考译文: A.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词的合译) 1. 千真万确? 2. 她大吃一惊。 3. 这房间非常舒适。 4. 我们必须达到目的。 5. 这么做是对的。 6. 他在地震中安然无恙。 7. 这里严禁抽烟。 8. 他确实死了。 9. 我疲惫不堪。 10. 我们应该坦诚相待。 11. 他害怕得发抖。 12. 他们都认为这么做是公平的。 13. 这是一些宣传方法。 14. 这些吃的绰绰有余了。 15. 我讨厌这种拥挤的场面。 B.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词组、习语的合译) 1. His room is always in a mess. 2. He is determined to turn over a new leaf. 3. Many people went hungry at that time. 4. He suddenly made some startling statements. 5. His report is nothing but some old stuff. 6. Don’t take this for miraculous cures. 7. 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humble yourself. 8. He is a careless guy. 9. This is only a wishful thinking. 10. She always speaks in a low voice. 11. The picture is extremely enchanting. 12. I am not asking you to do anything wrong. 13 How can you kick down the ladder? 14.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here. 15. He returned home with great joy. 20. Who told you to make such a fuss over nothing? C.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句子的合译) 1. 他会想念许许多多往事,许许多多朋友,也会想起玛丽。 2. 这个人很惨,身无分文,因为他所有的积蓄被窃。 3. 门没有上锁,詹妮走进去坐了下来,极度的衰弱几乎使她无力挪动她那红肿的双脚。 4. 她在家很忙,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下厨。

缩句小窍门

缩句小窍门 小问号:缩句有哪些方法呢? 小博士:缩句的方法有: 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如“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许多花开放了。”缩句时可以去掉“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许多”,变成“花开放了。”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如“小小的地球仪摆在我的面前。”缩句时可以去掉修饰语“小小的”“我的”,就变成了“地球仪摆在面前。” 3.“自我提问”法——“谁在做什么”?如“勤劳的蜜蜂还在忙着采蜜。”谁?——蜜蜂;在干什么——在采蜜。那么缩句就是“蜜蜂在采蜜”。 小问号:做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小博士:做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保持句子完整,不改变句子原意。 小问号:明白了。 小博士:快来做做下面的联系吧! 小小练习 1.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3.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 4.秋天到了,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 为什么缩句——认识缩句及其他 缩句答问 各位老师,我在教学中遇到关于缩句的问题时,总是感到很棘手。相同的句子,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同事之间对此也莫衷一是。特求助于各位老师。总结了一下,有如下问题: 一、缩句的语法定义是什么? 二、与保留句子主干有何异同? 三、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有的书要求保留,有的又要删去,迷惑!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何处理?

五、如“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传过来”中主语是留“叫声”还是“鸟叫声”?谓语中“过来”是删是留?“一个小男孩天真地以为生活中全是灿烂的阳光。”中“小”字是否去掉?此句应如何缩? 呵呵,问题有点多,为了在教学以及阅卷时有个清晰正确的标准,只有麻烦各位帮帮忙! 三百卷生: 一、缩句从何而来? 过去的语文考试根本就没有缩句。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吧,那时候的语文学特别强调“双基”,语文基础知识成了语文教学之本,“双基”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内容。这时候,试题中开始出现了缩句,但是课本中没有缩句的练习。到了九十年代,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才出现了缩句。一直到现在,缩句几乎成了考察学生理解句子不可少的题型。 缩句是把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阅读教学中,缩句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缩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考试中,缩句同样是一种帮助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来应该有学生自由选用,可以用缩句,也可以不用缩句而采用别的方法。但是,拉出来一个句子,生生地让学生缩句,这就违背了缩句的初衷。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理解了句子,就到此为止。但是考试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于是缩句也就“标准化”了,把活生生的阅读理解活动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这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缩句没有必要单独出题考试,在阅读试题中也没有必要专门考查缩句。 二、缩句在语法上有没有定义? 各种语法书里没有一本讲到缩句。这是因为语法讲的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而不是讲语言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语法上缩句没有定义。 三、句子的主干是什么? 一般来说,对于单句,句子的主干应该是主语、谓语和宾语。至于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短语中都是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用在句子里同样起这样的作用,就成为句子的“枝叶”了。至于复句,那就另当别论。 不过,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对“枝叶”的处理应当慎重。例如: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主” “谓” “宾”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主——老奶奶;谓——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主——小绒球;谓——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句要点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的要求: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 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莫非他想睡吗?” 怎样缩句 缩句有两种情况: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

缩句方法

缩句方法 键:“主、谓、宾”是主杆,“定、状、补”是枝叶 阅览每次的语文试卷、学生的写作和阅读题失分最为严重,再就是“句题”中的缩句失分也很多。 “缩句”是小学生为进入初中划分句子成份的前期基础训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单句中的内在联系,为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打好基础,现笔者就自己在“缩句”教学中的体会表示如下: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翻译中结构的调整分译与合译

第三讲翻译中结构的调整:分译与合译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特点不同:英语句子结构往往复杂,句子中的每一个成份均可有修饰语,而且修饰语可以不止一个,每个修饰语都可以很长;一个修饰语还可以被另一个修饰语修饰,因此句式结构显得复杂、冗长却又主次分明,用关联词将关系明确出来,条理清晰,被称为“树状形结构”(葡萄型); 而汉语句子往往按照自然事理的发展顺序和客观的因果关系而展开,修饰语少而短,句子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主谓结构不是很明显,句子结构较松散,且多用短句,分句与分句,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鲜用关联词,句子意思的明确主要靠时间和逻辑顺序,被称为“波浪形结构”。因此,英汉互译时,关键就是改换句子结构。 分译法与合译法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相比较而言,在英译汉时,分译法比合译法更为常见。但有时候也会见到把英语的两个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压缩糅合在一起翻译的情况。这样处理比较符合汉语语言的洗练简洁的特点,从而避免译文的拖泥带水和罗嗦的缺点。 一、分译法 所谓分译法,是把原文的一个单词或短语译成一个句子,或将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因为英语重形合,习惯于复合长句或结构复杂的简单句,化零为整,而汉语重意合,习惯于短句,化整为零,所以分译法是英译汉较常用到一种翻译方法,用意合法将英语的复杂结构化整为零,译成并列的汉语散句或分立的单句,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达到通顺易懂的要求。否则,若保持原文的复杂结构,往往让读者感到生硬、晦涩。 1.把原文的单词译成句子 原文中的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和分词等,有时可以根据汉语的习惯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使意思表达得更加明白易懂。 The company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its achievements in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该公司似乎为它在开发新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2.把原文的短语译成句子 英语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短语,其中包括各种非谓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它们在句子中除了不能单独作谓语外,其他什么成分都能充当。汉译时,这些短语往往需要单独处理。 High levels of trust directly affect the bottom line of companies by making them adaptable to change and able to produce more at lower costs. 高信任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盈利状况,它使得公司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可以使公司适应变化,并且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状况。 3.把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多个句子 英语中有的简单句就可以分译成两个或多个句子。当然,更多的是长句的分译,即把一个由多个成分盘根错节地组合而成的长句分译成若干个较短的句子,使表达尽量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There are strong complaints in the U.S. that China has kept its currency-the Yuan-artificially low to fuel its aggressive export drive and rack up a huge surplus in bilateral trade at the expense of American jobs. 美国国内有人强烈指责中国为了刺激其强劲的出口势头,人为操控人民币疲软,造成双边贸易巨大顺差,使美国就业岗位减少。

缩句方法、习题(一)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 一、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 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 (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注意:(1)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 如: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缩为:老师和同学激动。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缩为: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 如: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缩为:金字塔是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如: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缩为:长城不正是结晶吗? (4)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5)保留必要的成分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 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

“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 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 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 个动词:“讲”了

缩句的基本方法

缩句的基本方法 缩句的要求: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

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