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也许文化冰山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就是文化价值观了。在探讨文化时,大家对“价值观”这个名词的定义非常明确和有限:文化价值观是一群人认为有益的、正确的或有价值的信条或特点。

文化价值观是指:文化领域里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价值观是有生命的。是因时间段的游走,而引起的壮观或低迷的思潮。价值观是有年代作用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而价值观的确立,属于自然人本身的认可和衡量的,一个人经历的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文化价值观也是一样!文化价值观不分等级,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性,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一阶段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而已!通俗来讲,所谓文化价值观,即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好的文化的判定,另一个是对于不好的文化的判定。

1定义

虽然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

2文化内涵

文化A

比如,在某一文化中(简称文化A),很多人只愿意和小团体中的人发展较深固的友谊——一辈子的友谊,这类的人一旦加入到某个团体中,一辈子都会认定自己属于这个团体。因此,我们可以说,属于文化A的人持有某种人际关系或团体从属感方面的价值观。

文化B或C

在另一文化中(简称文化B——或C),这些人的特点可能和文化A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有一大群熟人(而不是亲密的朋友),他们不太会与一个团体维系长久的关系,相反地,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他们会频繁地加入或离开不同的团体。我们可以说,属于文化B的人也持有某种人际关系或团体从属感方面的价值观。

请注意,我在上述两段话中使用的文字都是不确定的:文化A和文化B的人都持有“某种价值观”。

文化背景

现在,我要从不确定的说法转移到积极的说法:文化A和文化B的人虽然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可是他们在各自的团体中,其交游状况都如鱼得水。实际上,不管我们观察文化中的哪种因素,比如上面所述的“人际关系”“和“团体从属感”,我们都会发现,在文化A和文化B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差异,可是这并不代表一个文化可以把另一个文化评价为“没有价值的”,也不能说这个文化是正确的,另一个文化是错误的。来自两种文化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他们各自所属的文化背景中,又都是各自正确的。

广义性的陈述

一个民族的文化通常有其系统性与一体适用的价值观,虽然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有无数的例外,但我们还是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的文化进行相对准确的或广义性的陈述。比如,我们可以说,亚洲人普遍重视礼节、仪式和地位,与此相反地,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和斯堪的

纳维亚人等等则重视率直(轻视繁文缛节)及平等(轻视身份地位)。

3表现特点

多元多层多样

文化A、文化B,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开放格局、快速发展和思变心态,加上其他种种因素,使文化的构成、文化形态等方面,呈现出一些突出而复杂的现象,特别集中地表现为多元、多层、多样三个特点。

多元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A、B、C)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存在。比如,从阶级性上划分,有无产阶级的文化、资产阶级的文化;从时代上划分,有社会主义的文化、资本主义的文化、封建主义的文化;从社会影响上划分,有进步的文化、颓废的文化,有健康的文化、有害的文化,等等。它们的同时存在,构成了文化现实或文化环境,对文化价值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多层性

即同一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层次。比如人们通常划分的高雅文化、通俗文化,都可以是健康文化;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草根文化、精英文化,也属于文化层次的划分。无论哪一个性质的文化,起码都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并且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存在。

多样性

人们所处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加之文化载体的多样性、复杂性。也就是说,多元的、多层的文化,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表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也是多种多样。过去文化的载体比较单一,表现形式也单一,人们的文化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介,大众的文化生活集中在看电影、听广播。现在的文化载体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电子媒介、互联网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连手机也可以通过短信息、短信文学、彩铃、手机电视等方式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

4中美比较

比较时需要强调的问题

1.在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时要提高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价。美国环境优美,污染程度比中国轻得多,可是美国是世界消费第一大国,比中国高一倍,这个问题就要从环境的治理和科学的管理来了解;

2.美国人研究社会收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从这个系数上看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是最平等的国家之一;

3.力求客观,一些调查及统计数字要比较客观的去分析。

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

两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美国比较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他们一个重要的观念是一切靠个人奋斗。中国交朋友是一种感情交流、相互帮助,而美国交朋友大多是一种商业行为。中国是以家庭、集体、国家为重的,而美国强调的是个人。2.美国坚信资本主义制度,崇尚个人的民主自由。3.美国反对共产主义,凡是带"共"字的词都非常反感,这不但反映在思想文化中更反映在国家政策中。中国认为共产主义是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前景,美国人大多数是不接受的。4.美国的宗教色彩非常浓重,百姓对总统去不去教堂很看重,认为这是总统在价值观上与他们有共同点,从而影响到对总统个人的认同。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中的新教,美国在建国时把教义里面所体现的精神写入宪法中。

美国老百姓所关心的国家及世界重大事物

1.经济政策:希望改进,有的需要国家干预。对此,进步的表示赞同,保守的表示反对。提高赋税,增加福利支出。进步的表示赞同,而保守的表示反对。

2.犯罪问题:进步的认为是贫穷所致,同时认为罪犯不应判死刑,而保守的则认为犯罪原因是文化素质低,认为应该恢复死刑。

3.社会政策:人工堕胎,妇女、儿童受教育并得到社会照顾,政治能否与教育在一起。进步的持肯定态度,保守的持否定态度。

4.国家安全:进步的认为人权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而保守的认为人权虽然重要,但首先是生存权。

通常代表美国进步势力的是民主党,代表保守势力的是共和党,中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和党有共同点。

妇女·婚姻·家庭之比较

从总体来说中国以传统的家庭利益为重,美国是个人权利为重,婚姻等主张是开放型的。

世界各国妇女地位

项目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国

人均年

收入(美元)

16690133009200340310

出生率(每千人)16101229

21(现

为17%)

女性寿

7882756269女人收

入占男人收

(%)

7050755078

女性识

字率(%)

9097793955统计数字所表示的情况,并不以现代文明、科技发展来衡量。对于中国来说,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妇女得到解放,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部分国家的社会调查(1998)

项目%

加坡

西

中国

一、每个人

都应该结婚

1、

赞成,很

赞成

74563876564256

2、

不赞成,

赞成

14345218435414

3、

不知道

1261430

二、婚前性

行为

1、

始终避

919661341541

代际夫妻关系的社会调查

项目日美中

一、理想的父亲应该是1、严格311623

2、朋友868552

3、不知道121226

二、男人工作,

女人在家(家务)1、赞成31199

2、反对448174

3、不知道25117

被调查人数108210341021

[1]

两代人关系上,中国有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在农村中养儿防老的思想多一些。美国人养老更多地要靠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靠社区解决。中国认为婚姻问题是终身大事,不可儿戏,提倡白头偕老,对婚前性行为认为不可取。美国不那么看重婚姻关系,因此离婚率高,不那么提倡从一而终,婚前的性行为容易接受。

文化价值观与时代紧密相连

时代的文化凸显时代的风气,时代的文化与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扣,文化价值观与时代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必然联系,时代文化引领新的人生观,时代文化代表着生产力前进的方向,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前进的方向,与时代的精神文明,与时代的生活文化需求紧密相连。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现 代意义 ?一、诚信思想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的诚信观非常重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基础是“求真”、“求实”。它不仅从伦理学上注重实事求是是诚信的根据,而且从实践的层面上阐述明达事理与“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强调和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事求是不仅是思想路线、工作作风,更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原则,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道德属性和道德价值,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与要求。实事求是不仅是诚信道德要求的思想前提,也是诚信道德观念中所要求的不可分割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涵。了解传统诚信观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中,自觉地解决深层次的道德问题。 ?二、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保持人的这些先天的善良本性,把这种善性加以发扬光大并且推及每个人,就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取向,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体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因而保持这一社会联系结构的和谐与稳定,对维护中国社会的特征来说,意义极为重大。 ?三、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 ?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历史上的人文主义传统密不可分。传统忧患意识发微于殷末周初,体现了殷末周初的政治家对殷人宗教天命观的破除和对人的责任的最初肯定。从传统忧患意识的形成来看,在社会历史积淀中,忧患意识不断地丰满和深化,最终被先秦儒家加以系统化。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忧患意识成为人自身的构成要素,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存在的肯定;它彰显着一种高度自觉的主体意志,体现着个人对自我完善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这种自觉意志落实到人的心性培养和人生实践上,就是对终极信念的执着,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忧患磨练,以及积极入世品格与刚健自强的精神。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原因

第八章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及原因 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 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即在特定的时间!地 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影响个人的 行为,还会影响到群体行为"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即使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人 们在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价值观是人们后天习得而来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 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反映的也正是时代精神"价值观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当跨文化交际发生时,价值观的差 异必然会带来文化冲突,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由于历史发展的道路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自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差异"而我们知道, 价值观构成了文化的核心与社会结构的基干,人们可以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 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第一节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原因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 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以集体农耕为主,人们很少迁徙,产生了氏族制度,并慢慢 产生了封建家族制度"血缘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居住得比较集中,三代甚至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因此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家庭制度之上,以/家0为基础"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家庭是 封建社会的最基本结构"/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离不开日积月累 的生产经验,,有没有丰富的农时农事经验,对于农业收成的丰欠多寡,起着十 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农业社会,老人既是德的楷模,更是智的化身"后 辈敬重和爱戴具有丰富经验的前辈长者,年轻者服从!侍奉老年人,乃是顺理成 章的事,对有生产经验的长者的尊从,对父亲!曾祖父的服从,内化为心理情感 第二节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原因 美国开放性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和航海业!工商业的发展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新的个体生产取代了原始的集体协作生产,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法治公平意识,人们迅速摆脱了血缘关系的束缚,家庭成员居住得比较分散,家 庭结构多为核心家庭,人们更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从历史来看,美国人民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在长期的共存中逐渐融合而成的"17世纪以前,美国的原著民多为印第安人, 但在经历了百余年的移民之后,这里己成为来自欧洲各国人民的新家园,最主要的是英国人建立的13州殖民地"后来为脱离英王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独立战争(1754一1784)结束后,美国人民组成了新政府,以立法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政治 观念,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制衡而防止中央权力过大"19 世纪初期,为寻求更好的生活,开拓者们向西扩张(1820一-1949)"之后,经历 了南北冲突(1850一1%9)的美国全国各地不再实行奴隶制度,,美国工业化与改革(1870一1916)开始,美国由一个农村化的国家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机器代 替了手工,工商业经营扩大"#美国因为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君主!等级!效忠概念,文化中的个人意识相对强烈,占据了文化的主流"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几种文化价值观的理论

几种文化价值观的理论 1.文化整体论 谢弗提出“社会整体论”的观点,认为文化将世界和世界中的一切看作一个整体,世界需要整体论,需要统一协调,这是因为全球所面临的问题,大量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问题,需要大力增强国际合作和协作。主张所有的文化都必须力争成为广泛的、和谐的、有凝聚力的文化,完全融于自然的、历史的全球的环境之中,主宰各自的事务,文化成为未来世界体系的中心,它呼吁未来是“文化时代”,这既要求不仅要从文化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且要重视与未来世界体系密切相关、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文化品质和潜能。“把一切价值观都看作文化价值观,这便使得文化处于为价值观做出建设性贡献的理想位置。……文化对于那些与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的特定价值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使那些世世代代受到人类高度赞赏和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原则和理想脱颖而出。……这些原则和理想是:渴望智慧、知识、美和真理;追求尽善、完美和创造力,重视公正、平等、机会均等、参与多样性,发扬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需要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传统;以及追求高尚。”

2.历史终结论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1989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情,不仅是冷战的结束,而且是历史本身的终结,这些变化表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胜利,正是“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和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遍化。”(《国际文化思潮评论》1999年) 福山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得出了这一结论。 3.文明冲突论 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提出,就冷战后国际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认为“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可能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可能是非西方文明对西方权力和价值观的反应。”(《国外社会科学前沿》1997年)在后来发表的《西方:独特,但并不普遍》中,提出文明的差异不仅是现实的差异,而且是基本的差异,文明的冲突也主宰着全球政治,由于文化因素在全球秩序中越来越重要整个世界正在进入文明冲突的历史时期。“在一个多极的世界里,西方的责任就是保障其自身的利益”。 亨廷顿证实了文明的差异,但开出的药方是冲突,但是文明差异的出路在于融合,绝不是西方价值观一统天下。 4.文化危机论 美国学者丹尼·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里讲到“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失去了它传统的合法性,这一合法性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2)民族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不像商品经济下的财富积累暴起暴落, 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差异不那么显著。人们之间的连结容易趋于稳定, 再加上小农生产的特点, 形成了个人对于群体的依存关系, 这些都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与此相反, 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另外, 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 (3)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 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姓名:向伟学号:2008300000026 人文科学试验班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具有相对稳 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认为,其内涵应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涵盖了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

领域,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 理想,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理应是我们所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又包含着许多具体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是和谐、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自由的途径与手段,和谐、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而和谐更侧重社会层面,自由更侧重个体层面。具体来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富强、文明、和谐和自由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给富强、民主、和谐、自由的价值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给富强、民主、文明、自由提供情理支持、可靠保障和动力条件;而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要阶段 性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

中美家庭价值观对比-英文版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US, which appeared in many fields, for instance, the American emphasis the individualism but Chinese focus on the collectiv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 each other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the life style influenced by family values are varied.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complex, including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Key words: family values, life styles, cultures, differences. Ⅰ.Introduction 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all human society. It reflects the ethical values of a society,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a nation. People begin to learn anything about the world and their culture through the family they are brought up in. What you think, how you act, even your language, are all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family from the wider cultural context. Family values are the core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values, and it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So if we want to get a glimpse of the cultures of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ir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family valu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cisive family values, the attitude to the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values. Ⅱ.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A.The individualism VS. the collectivism The American emphasize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 while Chinese emphasize on the whole family, not any individual member. Children in America have more freedom than that in China. Their parents rarely interfere with their private affairs, and usually try to enhance children’s all-around abilitie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价值观,与现代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两者孰好孰坏,,这里面很难说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判定标准。因为,一者,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来源庞杂,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还有法家、墨家、兵家等众多学家流派,而这些学说之间有许多是相互冲突,甚至背道而驰的。第二,现代文化的价值观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换句话说,有些就是“换汤不换药”。第三呢,相对于价值观所能起到的作用来说,有可能它在某个领域内起到的是一个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放在另一个领域,就有可能起到不同或者相反的作用了。 但是,笔者个人在情感上倾向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价值观。毕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比起还未经受时间洗涤的现代文化,拥有更为雄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更加顽强的生命力。那么,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有哪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呢? 第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面的这句话,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还是对于历代的炎黄子孙来说,都一直起到一种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因为,正是它,我们的民族才在众多的危难中泅渡过来,也正是它,创造了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华文明。而这句话,范围缩小点,放在我们个人人生历程来说,取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同样也起到一种至为重要得作用。我们讨论顺境和逆境对一个人的导向作用,可不管是否顺境逆境,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我们都终将取得成功。 第二,诚信思想。“信”是中国古人主要的道德观念,五常(仁义理智信)之一。孔子说“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思想可以说是我们的为人之本,立世之基。不管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上,还是进入社会之后,为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都必须首先将自己置于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如若不是,则我们交的朋友是假的,所取得成功是假的,所取得的一切幸福亦为假的。 第三,“仁义”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一旦出生,就肯定涉及来自于各种社会角色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包括父母、兄妹、姐弟、朋友、陌生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等。而个人在为人处事上很大程度上不能仅仅只记着于自己相关的有益的事。在中国的人生哲学中,很早就存在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说,很有可能你觉得对自己吃亏的事,往往却是自己大有裨益的事。另外,“仁义”学说,亦在我们的处世之道中,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它教导我们要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也教我们,要时刻将“义”置于日常行为规范中,至为重要的地位。而所谓的“义“,并非单纯指待我们所理解的江湖道义,它广义其实包含了众多内容,可以理解为形式多样的“义”,如国家大“义”,民族大“义”,家庭小“义”。也正是这个“义”,言过其实点,足可说明正是它,造就了整个中华民族现在如此兴盛之势的“功臣”。 具有消极意义的则包括:因循守旧、家族主义、平均主义、等级观念等。其中因循守旧的思想造成中国民众活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家族主义则使中国在众多的社会领域中出现裙带关系,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尤其是现在我们提倡建设法治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平均主义,在社会未发展到某种程度之时,是很难实现绝对的平均;等级观念则令中国几千年来的民众,崇拜权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许佳佳1,成东2 (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概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0^4札“⑶的如故)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胃^ 511肋抑1⑶10整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

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宗教信仰的差异 (工)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更是居于主导地位。上至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都有宗教影响的痕迹。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存在,但宗教的影响力较小。无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基本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 (之)宗教传说典故:西方有大量的宗教传说与典故,体现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文化形式之中。绘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行,就是神是依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

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在讲发展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2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3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4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5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6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7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 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11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1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3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4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 15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16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17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 18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20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21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22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23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24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25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26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2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29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 3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31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32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33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 34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 35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3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37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 38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 39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40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1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文/大睿智业杨旭 都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很重要,所以近日笔者在工作之余也读一些关于企业文化方面著作,从中受益匪浅,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之所以在近年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重视,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确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了企业经营中重要环节。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呢?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很有用,能提高企业执行力、竞争力什么的,于是就请个策划人或老板自己整一些所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几个标语和口号,就告诉员工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企业领导者和策划者设定和策划的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宗旨、道德风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绝不是一个标

语,或一个口号,也不是谁想导入谁就就能导入的,她一定要有一个实践和认同过程。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六大特点: 1、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例如笔者曾服务河北的一家食品企业,这家老板口口声声讲民主决策,事实求实,要员工讲实话,可事实上老板在民主决策之前自己早已专断,民主只是走走形式,所以后来导致老板不发话就是民主决策了事情,哪怕屁大的事要他作决定,否则大小事都干不成。你说老板的这种主张能得到认同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后得到认同是在老板面前员都学会了说一套作一套的工作行为。 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 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历史的国家,文化传统十分丰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固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等为不少人信奉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广土众民,自古以来天灾人祸频仍,不仅十年九灾,而且不断受到异族的侵害掠夺,为了群体、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必然产生以群体意识为主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特别体现在一些杰出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上,代代相传,不绝为缕。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体现在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看法上 中国人自古向往的大同理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中国人追求不朽,是建立在为国家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基础上。 “民之所好好之,民主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利于国者受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乐以天下,爱以天下”。(魏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壮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为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穷年忧黎之,叹息赐内热”。(杜甫) “百姓多忧天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白居易)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白居易) “丈夫贵兼济,独善其身”。(白居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必有天下之大志,而后能立天下之大事,夫以天下之志素存于心中,贫贱患难不足以动其心,而其志虑未始不为经国之谋也”。(陈亮) “但得众生皆约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 “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司马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