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固态成型技术

半固态成型技术

半固态成型技术
半固态成型技术

半固态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点,重点论述了搅拌、非搅拌浆料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触变、流变、注射成形工艺的特点,并阐述了半固态成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半固态成形技术原理浆料制备成形方法应用

1前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mgs提出了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SSM),就是金属在凝固过程中,进行剧烈搅拌,或控制固一液态温度区间,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固相组分的固液混合浆料(固相组分甚至可高达60%),这种半固态金属浆料具有流变特性,即半固态金属浆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易于通过普通加工方法制成产品,采用这种即非完全液态,又非完全固态的金属浆料加工成形的方法,就称为半固态成形技术。

2半固态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

2.1半固态组织的形成机理

2.1.1枝晶断裂机制

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当结晶开始时晶核是以枝晶方式生长的。在较低温度下结晶时,经搅拌的作用,晶粒之间将产生相互碰撞,由于剪切作用致使枝晶臂被打断,这些被打断的枝晶臂将促进形核,形成许多细小的晶粒。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小晶粒从蔷薇形结构将逐渐演化成更简单的球形结构。

2.1.2 枝晶熔断机制

在剧烈的搅拌下,晶粒被卷入高温区后,较长的枝晶臂容易被热流熔断,这是由于枝晶臂根部的直径要比其它部分小一些,而且二次枝晶臂根部的溶质含量要比它表面稍微高一些,因此枝晶臂根部的熔点要低一些,所以搅拌引起的热扰动容易使枝晶臂根部发生熔断。枝晶碎片在对流作用下,被带入熔体内部,作为新的长大核心而保存下来,晶粒逐渐转变为近球形。

2.1.3 晶粒漂移、混合—抑制机制

在搅拌的作用下,熔体内将产生强烈的混合对流,凝固过程是就在激烈运动的条件下进行,因而是一种动态的凝固过程。结晶过程是晶体的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强烈的对流使熔体温度均匀,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部分熔体温度都降到

凝固温度,再由于成分过冷,熔体中存有大量的有效形核质点,在适宜条件下能以非均匀形核的方式形成大量晶核,而混合对流引起的晶粒漂移又极大的增大了形核率。然而在长大过程中,强烈的混合对流则极大的改善了熔体中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对晶体的生长起到了强烈的抑制作用。

由于混合对流作用,使得熔体的温度和成分相对均匀。所谓的混合—抑制机制正是指这种环境不利于择优生长,或者说这种生长方式受到了强烈地抑制,而只能选择各个方向长大,于是获得了球状的非枝晶组织。

2.1.4 枝晶弯曲机制

V ogel和Doherty 等人认为枝晶臂在流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并且位错的产生将导致塑性变形的产生。在固相线以上温度时,位错间发生攀移并且互相结合形成晶界,当相邻晶粒的取相差超过20 ,晶粒晶界能超过固-液界面能的两倍,液体就将润湿晶界并沿着晶界迅速渗透,从而使枝晶臂与主干分离。

2.2半固态合金的流变性能和触变特性

影响半固态合金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浆料的固相分数、等温温度和剪切速率。当剪切速率一定时,表观粘度随固相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流型变化为牛顿流体—拟塑性流体—宾汉姆流体。

相比半固态合金的流变性,触变性强调的是表观粘度与剪切时间的依赖关系,它表征半固态浆液的依时行为。即在剪切作用下,合金液的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静止时表观粘度随之恢复。

3半固态成形的技术优点

1)材料在半固态变形抗力显著降低,可以以较小的力加工较大型零件,加工机械设备可以小型化,简单化,因此可以减少设备投资,节约能源;

2)材料在半固态流动性,变形性好,即使很复杂的零件也可以用很少的工步成形,这一点和普通锻造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优势,并且,半固态成形可以更方便地制造出接近最终形状的制品,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有利于节能节材;

3)半固态金属合金的温度较液态金属低,成形模具工作温度低于普通压铸,对模具及设备热冲击小,有利于改善模具工作条件,提高模具寿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半固态成形制品结构微细,析出物均一分散,没有普通铸件中存在的粗大枝晶,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防止内部缺陷,制品整体性能提高;

5)利用半固态浆体的高粘性,容易均一地掺入非金属材料和比重差大的金属,制造新的复合材料和新成分的合金,为新材料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路。

4半固态浆料制备技术

与传统铸造成形相比,半固态金属浆料中包含有类球形的固相颗粒,减少了凝固收缩并提高了补缩能力,从而减轻或者消除了缩松倾向,因而组织优良的半固态金属浆料或坯料的制备是实现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的基础及关键。目前,半固态成形浆料制备主要可分为搅拌法和非搅拌法两大类。

4.1搅拌法

4.1.1 机械搅拌法

机械搅拌时搅拌叶片与金属熔体直接接触,设备构造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机械搅拌过程中可以获得很高的剪切速率,利于形成细小的近球形微观结构,但是搅拌槽内部往往存在搅拌不到的死区,影响浆料的均匀性,搅拌叶片的腐蚀以及它对半固态金属浆料的污染,都会对坯料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4.1.2 电磁搅拌法

电磁搅拌属于非接触式搅拌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力将初生的枝晶破碎,其特点是金属液纯净,适用于高熔点合金和大批量生产。但由于感应电磁力从熔池边界到熔体中心逐渐衰减,当熔融金属四周有凝固外壳形成时,搅拌效果大大减弱,因此不适合制备大尺寸的半固态金属锭料。同时,电能消耗大,能源供给和搅拌器定子等装置体积大。电磁搅拌与连铸设备相结合可以为后续触变成形连续生产锭料。

4.2非搅拌法

非搅拌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应变诱导熔体活化法、喷射沉积法、粉末冶金法、冷却斜槽法、低过热度浇注法等。这些工艺各具特色,其中某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4.2.1 应变诱发熔化激活技术(SIMA)

应变诱发熔化激活技术(SIMA)是先将合金原材料进行冷变形,然后加热到固液两相区间,在加热过程中,原料先发生再结晶,然后部分融化,使初生相转变成颗粒状,形成半固态材料。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制备不锈钢、铜合金等较高熔点合金中,但由于增加了预变形工序使生产成本提高,与电磁搅拌法相比,它仅仅用于生产小直径坯料。

4.2.2 喷射沉积法

喷射沉积法的原理是先将固态金属融化成液态金属,然后雾化为熔滴颗粒,在喷射气体作用下部分凝固的微滴直接沉积在收集基板上。当每个熔滴所受的剪切力能打碎熔滴内部形成的枝晶时,熔滴凝固后便成为颗粒状。当加热使其局部融化时,就会得到具有球形颗粒固相的半固态金属浆料。目前,采用该法对铝合金、黑色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试验并取得成功。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成本较高,只适用于制备有特殊要求的大尺寸坯料。

4.2.3 低过热度浇注法

低过热度浇注法的原理是降低浇注温度,使合金组织逐渐得到细化,当浇注温度接近合金的液相线温度时,可以获得半固态组织。该法工艺简单,如果得到应用,将会进一步降低半固态成形件的价格,扩大半固态金属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制坯方法较多且各具特点,但从生产效率、简便、可靠以及经济原则考虑,在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电磁搅拌连铸工艺。

5半固态成形工艺

半固态合金成形方法很多,但是,其中的流变成形、触变成形和注射成形是三种主要成形方式。

5.1流变加工

在凝固期间,对合金施加搅拌,使浆料中形非枝晶固相,然后像液态金属压铸一样直接将半固态浆料注入压型中成形,这种工艺称为流变加工。由于半固态金属浆料的保存和输送很不方便,因而目前实际成熟应用的流变成形技术只有一种,即射铸技术。

5.2触变加工

触变成形工艺是将已制备好的半固态金属浆料快速冷却,凝固成锭坯后,根据产品所需尺寸下料,经二次加热重新加热到固液两相区温度区域进行非枝晶处理,利用它的触变性能进行成形的技术。该方法是当今半固态成形的主要工艺方法,按成形的方式可以分为:半固态锻造、半固态挤压、半固态轧制、半固态压铸等类型。

5.2.1 半固态锻造

半固态锻造是将加热到半固态的坯料,在锻模中进行以压缩变形为主的模

锻以获得所需形状、性能制品的加工方法。半固态锻造可以成形变形抗力较大的高固相率的半固态材料,并达到一般锻造难以达到的复杂形状。而且,可以用于制造用普通锻造难以成形的许多超合金,有可能用半固态锻造技术制造出特殊材料的耐热零件。

5.2.2 半固态挤压

半固态挤压的加工工步和热挤压加工的情况基本相同,即用加热炉将坯料加热到半固态,然后放入挤压模腔,用凸模施加压力,通过凹模口挤出所需制品。半固态的坯料在挤压模腔内处于密闭状态,流动变形的自由度低,内部的固相成分、液相成分不易单独流动,除挤压开始时若干液相成分有先行流出的倾向外,在进入正常挤压状态后,两者一起从模口挤出,在长度方向上得到稳定均一的制品。半固态挤压和其它半固态成形方法相比,研究得最多的是各种铝合金和铜合金的棒、线、管、型材等制品。制品的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容易制造均一,也容易操作,今后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是难加工材料、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加工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5.2.3 半固态轧制

具有球状晶的金属合金材料加热到处于半固态时,仅有保持其固体形状不被破坏的强度,变形抗力很低,这种性质对轧制成形有利,现在开发的一种半固态轧制工艺是在轧机的入口处设置加热炉,将被轧制材料加热到所要求的半固态后,送入轧辊间轧制的方法。对象主要是板材的轧制成形。

5.2.4 半固态压铸

半固态压铸主要有两种工艺,分别被称为流变铸造和触变铸造。流变铸造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施以搅拌,对具有球状晶的半凝固金属进行压铸加工。触变铸造是指将经搅拌凝固的具有球状晶的材料凝固后,切割成所需长度,在压铸前再加热到半熔化状态,然后进行加工的方法。普通压铸工艺有一个缺点是液态金属射出时空气卷进制品中形成气泡,在半固态压铸时,通过控制半固态金属的粘度和固相率,进行调整,可以抑制气泡的产生,因此可以加工容易产生气泡,普通压铸工艺难以成形的制品,并可以经热处理提高性能,从而有可能应用到重要零件上,并可以制造锻造难以形成的复杂形状的制品。

5.3注射成形

注射成形是直接把熔化的金属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并辅以一定的工艺条件压射入型腔成形,该方法类似于塑料的注射成形法。

6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1在铝合金制备中的应用

目前半固态最成功和最广泛的应用是在铝合金的制备中。其原因不仅是因铝合金的熔点较低和使用范围广泛,而且铝合金是具有较宽液固共存区的合金体系。为此,成为人们首先深入研究的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固态成形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制备铝合金制品。

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主要市场是汽车工业,成形工艺以铝合金的触变成形为主。目前,用半固态成形技术生产的汽车零件包括刹车制动筒、转向系统零件、摇臂、发动机活塞、轮毂、传动系统零件、燃油系统以及汽车空调零件等,已经应用于一些名牌轿车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对汽车精密化、轻量化、高速、节能等整体功能要求的提高,半固态铝镁合金件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多。鉴于此,可以预测到21世纪半固态成形技术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工业并占据重要地位。

6.2在其它材料中的应用

对于镁合金和铜合金,也可以应用SSM成形技术,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用这种方法制造出质量优良的零件。

对于钢铁工业,SSM成形技术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这种方法制造机械零件,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压铸铸型寿命。日前,SSM成形技术在某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以及低合金钢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6.3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材料。半固态金属在液固两相区有很好的粘性和流动性,可以比较容易地加入非金属填料,而且只要选择好适当的加入温度和搅拌工艺,有利于提高非金属填料和半固态金属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非金属填料的加入也有效地阻止了球形微粒的簇集。非金属填料的加入对后续的部分重熔和触变成形非常有利。目前,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用SSM 成形方法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6.4半固态金属成形方法的一些其他应用

SSM也可以应用在板带和线材的连铸连轧中。在连铸连轧中加入搅拌后,

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使成分均匀,而且能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SSM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材料的提纯。半固态成形技术在金属提纯上具有两方面的应用。其一,金属浆料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在后续过程极容易形成偏析时,采用雾化方法,从而使得金属基体性能趋于均匀;其二,由于在液固两相区,初生相微粒的成分与液相成分有较大的差别,只要采用某种方法将液相和固相分离开,就可以达到提纯材料的目的。

7结束语

半固态成形具有原有加工技术所没有的各种特点和优点。其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特殊优点,更符合面向新世纪的金属加工技术的特点,被专家们称为21世纪新兴的金属制造关键技术之一。半固态成形技术在汽车、通讯、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等领域,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等尖端领域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羽,胡建华,龙安. 半固态成形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2006,10(17): 223-226.

[2] 谢水生,潘洪平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 [J].塑性工程报,2002,6(9),1-11.

[3] 刘尧,李风,胡永俊. 金属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张前景 [J].材料研究与应

用,2008,12(2),304-308.

[4] 蒋鹏,贺小毛,张秀峰.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研究概况[J]. 塑性工程学报, 1998,9(5),1-7.

[5] 杨妮,葛正浩,任威等.金属半固态成型工艺概述[J]. 铸造技术, 2007,1 (28): 142-145.

[6]陈体军,郝选.金属的半固态成形技术与应用[J].铸造,2001,(11):645-648.

[7]张大辉,李志强,胡泽.半固态加工成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航空制造术,200211(3):28-31.

[8]江海涛,李森泉.半固态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J].重型机械,2002,2(1):12-15.

金属半固态成型技术发展详解

4 金属半固态加工 4.1概述 4.1.1半固态加工的概念与特点 4.1.1.1半固态加工的概念 传统的金属成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的液态成形,如铸造、液态模锻、液态轧制、连铸等;另一类是金属的固态成形,如轧制、拉拔、挤压、锻造、冲压等。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mgs教授等提出了一种金属成形的新方法,即半固态加工技术。金属半固态加工就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对其施以剧烈的搅拌作用,充分破碎树枝状的初生固相,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固相组分一般为50%左右),即流变浆料,利用这种流变浆料直接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之为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成形(rheoforming);如果将流变浆料凝固成锭,接需要将此金属锭切成一定大小,然后重新加热(即坯料的二次加热)至金属的半固态温度区,这时的金属锭一般称为半固态金属坯料。利用金属的半固态坯料进行成形加工,这种方法称之为触变成形(thixoforming)。半固态金属的上述两种成形方法合称为金属的半固态成形或半固态加工(semi-solid form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s),目前在国际上,通常将半固态加工简称为SSM(semi-solid metallurgy)。 就金属材料而言,半固态是其从液态向固态转变或从固态向液态转变的中间阶段,特别对于结晶温度区间宽的合金,半固态阶段较长。金属材料在液态、固态和半固态三个阶段均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物理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产生了凝固加工、塑性加工和半固态加工等多种金属热加工成形方法。 凝固加工利用液态金属的良好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中的充填、补缩直至凝固结束。其发展趋势是采用机械压力替代重力充填,从而改善成形件内部质量和尺寸精度.但从凝固机理角度看,凝固加工要想完全消除成形件内部缺陷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塑性加工利用固态金属在高温下呈现的良好塑性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中的形变和组织转变。与凝固加工相比,采用塑性加工成形的产品质量明显好,但由于固态金属变形抗力高,所需变形力大,设备也很庞大,因此要消耗大量能源,对于复杂零件往往需要多道成形工序才能完成。因此,塑性加工的发展方向是降低加工能耗和成本、减小变形阻力、提高成形件尺寸精度和表面与内部质量。由此出现了精密模锻、等温锻造和超塑性加工等现代塑性加工方法。 半固态加工是利用金属从液态向固态转变或从固态向液态转变(即液固共存)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进行成形的方法。这一新的成形加工方法综合了凝固加工和塑性加工的长处。即加工温度比液态低、变形抗力比固 态小,可一次大变形量加工成形形 状复杂且精度和性能质量要求较高 的零件。所以,国外有的专家将半 固态加工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 料成形加工方法。 图4-l表示金属在高温下 三态成形加工方法的相互关系。

传感器的分类_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的分类_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力学量、光学量、磁学量、几何学量、运动学量、流速与流量、液面、热学量、化学量、生物量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选择传感器、应用传感器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光栅式、热电式、压电式、红外、光纤、超声波、激光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研究、设计传感器,有利于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3)按敏感材料不同分为半导体传感器、陶瓷传感器、石英传感器、光导纤推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有机材料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法可分出很多种类。 (4)按照传感器输出量的性质分为摸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其中数字传感器便干与计算机联用,且坑干扰性较强,例如脉冲盘式角度数字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传感器数字化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5)按应用场合不同分为工业用,农用、军用、医用、科研用、环保用与家电用传感器等。若按具体便用场合,还可分为汽车用、船舰用、飞机用、宇宙飞船用、防灾用传感器等。 (6)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可分为计测用、监视用,位查用、诊断用,控制用与分析用传感器等。 主要特点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型化就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主要功能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传感器(图1) 流体传感器——触觉 敏感元件的分类: 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与声等物理效应。 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生物类,基于酶、抗体、与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与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敏感元件分46类)。 1)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技术就是随着光导纤维实用化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崭新的技术。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的各类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特点,如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绝缘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少,光路有可挠曲性,以及便于实现遥测等、 光纤传感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利用光纤本身的某种敏感特性或功能制成的传感器、称为功能型传感器;另一类就是光纤仅仅起传输光波的作用,必须在光纤端面或中间加装其她敏感元件才能构成传感器,称为传光型传感器。无论哪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都就是利用被测量的变化调制传输光光波的某一参数,使其随之变化,然后对已调制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被测量。

传感器的分类_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的分类_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力学量、光学量、磁学量、几何学量、运动学量、流速与流量、液面、热学量、化学量、生物量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选择传感器、应用传感器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光栅式、热电式、压电式、红外、光纤、超声波、激光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研究、设计传感器,有利于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3)按敏感材料不同分为半导体传感器、陶瓷传感器、石英传感器、光导纤推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有机材料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法可分出很多种类。 (4)按照传感器输出量的性质分为摸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其中数字传感器便干与计算机联用,且坑干扰性较强,例如脉冲盘式角度数字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传感器数字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5)按应用场合不同分为工业用,农用、军用、医用、科研用、环保用和家电用传感器等。若按具体便用场合,还可分为汽车用、船舰用、飞机用、宇宙飞船用、防灾用传感器等。 (6)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可分为计测用、监视用,位查用、诊断用,控制用和分析用传感器等。 主要特点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主要功能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传感器(图1) 流体传感器——触觉 敏感元件的分类: 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 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敏感元件分46类)。 1)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随着光导纤维实用化和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崭新的技术。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的各类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特点,如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绝缘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少,光路有可挠曲性,以及便于实现遥测等. 光纤传感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光纤本身的某种敏感特性或功能制成的传感器.称为功能型传感器;另一类是光纤仅仅起传输光波的作用,必须在光纤端面或中间加装其他敏感元件才能构成传感器,称为传光型传感器。无论哪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被测量的变化调制传输光光波的某一参数,使其随之变化,然后对已调制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被测量。

半固态镁合金成形技术概述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结业考试(论文)题目半固态镁合金成形技术概论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工程技术08-02 学生姓名刘明强学号2008630578 任课教师孙建春职称讲师 评定成绩___ _ __ 评语: 年月日

半固态镁合金成形技术概述 姓名:刘明强学号:2008630578 摘要:半固态镁合金制备是在20世纪末新起的最新制备镁合金的技术,半固态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近终成形技术之一[1]。本文旨在为大家阐述半固态镁合金成形技术的基本概论,包括镁合金的相关阐述(性能、应用、加工技术等);半固态成形技术的概念,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以及半固态加工材料的制备技术等;重点是镁合金与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结合,包括半固态镁合金浆料的制备,半固态镁合金材料的制备,半固态镁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半固态镁合金成形技术的国内国外现状和未来展望,同时阐述半固态镁合金制备的优缺点。 关键词:半固态、镁合金、浆料、半固态成形、流变成形 前言:镁及镁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材料,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领域,如在航空航天、航海、通信、医疗、广播电视、音响影像器材、微电子技术、光学仪器等领域内,在汽车、摩托车、工具、家电电器、手机、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制品中都可看到镁合金的终极,在炼钢脱硫、铝合金生产、防腐工程中都离不开镁原料。在汽车行业,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江铃汽车公司等国内大的汽车公司均开始使用镁制零部件。根据相关研究,汽车单车自重没减轻100Kg,每百公里耗油可减少0.7L左右,每节省1L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5g。而通过镁合金零部件的使用可有效的实现汽车轻量化目标。镁合金应用于交通工具,除减中和降低油耗,还可以提高整车加速、制动性能,还能降低行驶振动和噪声,提高舒适度,可以加快散热,使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提高一个档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形目前是各国研究的热点:Ya-no Ei ji等利用余热的冷却斜槽近液相线铸造或得了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J M Kim等利用两步加热法得到了半固态AZ91镁合金浆料;Czerwinski F开发了半固态加工与挤压、喷射成形结合在一起的心的镁合金加工技术,一Mg-9% Al-1%Zn为例分析力组织性能变化规律;Chen J Y和Fan Z研究了半固态浆料的流变模型;Koren Z等研究了AZ91和AM503镁合金半固态热压铸和冷压铸成形。[2] 可以看到镁合金半固态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主要之中在浆料制备、二次加热重熔、触变成形几个方面,仅有几个流变成形研究也只是在实验室,工艺还不成

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及其使用

传感器总结 一、概念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二、传感器 1.3mm/5mm红绿双色LED(共阴)模块:可以用于电子词典、PDA、MP3、耳 机、数码相机、VCD、DVD、汽车音响等等。 2.3色LED模块(RGB):用Arduino控制。有三个颜色。 3.7彩自动闪烁LED模块:5mm圆头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发光颜色:粉、黄、 绿(高亮度)。 4.继电器模块: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 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可以:a.扩大控制范围,b.放大,c.综合信号,d.自动、遥控、监测。 5.按键开关模块:按键开关模块和数字13 接口自带LED 搭建简单电路,制作 按键提示灯利用数字13 接口自带的LED,将按键开关传感器接入数字3接口,当按键开关传感器感测到有按键信号时,LED 亮,反之则灭。 6.磁簧模块:磁环模块和数字13 接口自带LED 搭建简单电路,制作磁场提示 灯利用数字13 接口自带的LED,将磁环传感器接入数字3接口,当磁环传感器感测到有按键信号时,LED 亮,反之则灭。 7.高感度声音检测模块:用于声音检测。 8.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属半导体光敏器件,除具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光谱 特性及r 值一致性好等特点外,在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下,还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验钞机,石英钟,音乐杯,礼品盒,迷你小夜灯,光声控开关,路灯自动开关以及各种光控玩具,光控灯饰,灯具等光自动开关控制领域。 9.光遮断模块:光遮断模块和数字13 接口自带LED 搭建简单电路,制作光遮 断提示灯利用数字13 接口自带的LED,将光遮断传感器接入数字3接口,当光遮断传感器感测到有按键信号时,LED 亮,反之则灭。 10.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专为轮式机器人设计的一款距离可调式避障传感器。 11.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可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 件。

铝合金半固态锻造工艺研究

轻金属半固态模锻工艺研究 1、前言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金属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施 加强烈的搅拌,可以打破传统的枝晶凝固模式,形成近球状的组织,从而得到一 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悬浮着一定球状或类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即半固 态浆料,这种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触变性,采用这种既非液态又非完全固态 的金属浆料跟常规加工方法如压铸、挤压、模锻等结合实现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为 半固态金属加工(Semi-Solid Metal Processing,简称SSM)。从理论上讲,凡具有 两相区的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均可以实现半固态成形加工。该方法之所以能够发展成 为一种先进的成形加工技术,完全基于半固态金属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流变学性能, 即触变性:当半固态金属坯料所受的剪切力不大时,坯料具有很高的粘度近似固态,可以方便地放置和搬运;而当受到较大剪切变形时,坯料便表现出较小的粘度可以 像液态一样随意流动成形。但是采用具有枝晶状初生相组织的固—液混合体成形加工时,由于枝晶状组织的相互搭结、缠绕,变形阻力大,流动性很差,固液相极易分离,产生严重的热裂与宏观偏析。因此,半固态金属成形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相对于 普通液态成形(如压力铸造或挤压铸造,)由于半固态浆料中已有一半左右的固相存 在而且温度低于液态金属近100℃,因此可以消除常规铸件固有的皮下气孔和疏松等 缺陷,而且模具寿命成倍提高;相对于常规固态成形(如模锻或挤压),由于半固态 浆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变形抗力极低,可以一次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减少 了成形道次、模具投入及后续机加工量,而力学性能则与固态锻造相当。正是半固态金属锻造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近终成形等突出优点,可以满足现代汽车 制造业对有色合金铸件高致密度、高强度、高可靠性、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等要求,因此倍受汽车制造厂商以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的重视。 半固态金属锻造与半固态金属触变压铸实质上并无明显差别,其主要不同 之处在于前者是用半固态金属在锻造设备上加工成形。锻造半固态金属可以在 较低的压力下进行,这使得一些传统锻造无法成形的形状复杂构件可以在半固 态金属锻造方法来生产,其锻造设备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压力机两种。半固态锻 造是将加热到半固态的坯料,在锻模中进行以压缩变形为主的模锻以获得所需

半固态材料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半固态材料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程 钢 樊 刚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50093) 摘 要:半固态成形具有加工温度低,变形抗力小的特点,为高效低能实现金属近净成形提供了现实可能。对半固态金属加工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其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 关键词:半固态;成形;应用 中图分类号:T G2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44X(2001)05 0066 03 金属材料从固态向液态或从液态向固态的转换过程中,均要经历半固态阶段,在这阶段中合金内既存在固相又存在流体液相。半固态加工是将金属或合金在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区间进行加工成近终形产品的一种新方法。 与传统的全液态金属成形工艺相比,半固态加工技术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2]: (1)用途广泛。流变铸造可以直接成形,也可用于压铸、挤压铸造、模锻成形和金属型、砂型铸造。另外,还能精炼金属,制造复合材料等; (2)铸造过程中不需变质处理即可获得均匀细晶组织; (3)凝固收缩少,可实现近终形加工,并可通过热处理获得优越的机械性能; (4)加工温度低,使成形装置的热负荷减轻,使模具寿命延长; (5)半固态金属粘度高,充型时不喷溅、无湍流;冷却凝固时间短,可大幅提高生产率; (6)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半固态加工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近净成形技术和新材料制备技术之一[3]。 1 半固态成形技术 半固态成形是针对固、液态共存的半熔化或半凝固金属进行成型加工的工艺方法。目前,半固态成形方法大致可分为半固态挤压、半固态压铸(包括流变铸造和触变铸造)等几种主要工艺类型[4~6]。 1.1 半固态挤压 半固态挤压是用加热炉将坯料加热到半固态,然后放入挤压模腔,用凸模施加压力,通过凹模模口挤出所需制品。半固态的坯料在挤压模腔内处于密闭状态,流动变形的自由度低,内部的固相成分、液相成分不易独流动,在进入正常挤压状态后,两者一起从模口挤出,在长度方向上得到稳定均一的制品。半固态挤压和其他半固态成型方法相比,研究得最多的是各种率合金和铜合金的棒、线、管、型材等制品。制品的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均匀,是难加工材料、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前化金属基复合材料形成加工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1.2 半固态压铸 半固态压铸主要有两种工艺,分别被称为流变铸造和触变铸造。众所周知,流变铸造的固-液混合金属浆料不仅具有流变性,还具有触变性。半固态铸造用的这种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的固-液混合金属浆料,其关键在于要打碎液态金属正在凝固时的树枝状晶,使其成为球状或近似球状的一次相(衰退枝晶)固体质点。 普通压铸工艺有一个缺点是液态金属射入时空气卷进制品中形成气泡,在半固态压铸时,通过控制半固态浆料的粘度和固相率,可以抑制气泡的产生,因此可以加工容易产生气泡,普通压铸工艺难以制造的复杂形状的制品。 1.3 射铸成形 将直接熔化的金属液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压射入型腔成形,以获得所需的加工件。如美国威斯康辛的触变成形中心及康奈尔大学等研制出镁合金射铸成形装置,将金属从料管加入,经适当加热后压射入型腔成形。 第24卷 第5期2001年 9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ORDNANCE M AT ERIAL Vol.24 N o.5 收稿日期:2000-11-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委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程 钢(1971-),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博士2001级

各种传感器的分类、比较和应用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系统”。传感器是传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 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它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传感器原理结构在一段特制的弹性轴上粘贴上专用的测扭应片并组成变桥,即为基础扭矩传感器;在轴上固定着:(1)能源环形变压器的次级线圈,(2)信号环形变压器初级线圈,(3)轴上印刷电路板,电路板上包含整流稳定电源、仪表放大电路、V/F变换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在传感器的外壳上固定着: (1)激磁电路,(2)能源环形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输入),(3) 信号环形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4)信号处理电路 工作过程 向传感器提供±15V电源,激磁电路中的晶体振荡器产生400Hz的方波,经过TDA2030功率放大器即产生交流激磁功率电源,通过能源环形变压器T1从静止的初级线圈传递至旋转的次级线圈,得到的交流电源通过轴上的整流滤波电路得到±5V的直流电源,该电源做运算放大器AD822的工作电源;由基准电源AD589与双运放AD822组成的高精度稳压电源产生±4.5V的精密直流电源,该电源既作为电桥电源,又作为放大器及V/F转换器的工作电源。当弹性轴受扭时,应变桥检测得到的mV级的应变信号通过仪表放大器AD620放大成 1.5v±1v的强信号,再通过V/F转换器LM131变换成频率信号,通过信号环形变压器T2 从旋转的初级线圈传递至静止次级线圈,再经过外壳上的信号处理电路滤波、整形即可得到与弹性轴承受的扭矩成正比的频率信号,该信号为TTL电平,既可提供给专用二次仪表或频率计显示也可直接送计算机处理。由于该旋转变压器动--静环之间只有零点几毫米的间隙,加之传感器轴上部分都密封在金属外壳之内,形成有效的屏蔽,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分类倾角传感器 倾角传感器在军事、航天航空、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铁路机车、消费电子、海洋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辉格公司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最全面、最专业的产品方案和服务。提供超过500种规格的伺服型、电解质型、电容型、电感型、光纤型等原理的倾角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线和角加速度)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工艺的研究现状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工艺的研究现状 作者:上海大学 余忠土 张恒华 邵光杰 许珞萍 新型的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 技术(SSM )是一种近终成形(Near-net-shape )的成形工艺。与传统的成形工艺相比,它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成形温度低,成形件力学性能好,并较好地综合了固态金属模锻与液态压铸成形的优点。本文阐述了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主要工艺方法,其工艺参数与传统液态压铸成形的差异,以及半固态成形件在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 图1 半固态金属压铸流程图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lemings 等人在实验中发现了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能,到70年代中期,Joly 等人进一步探索了半固态金属的这种性能,并出现了半固态金属加工的概念。所谓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即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剧烈搅拌,将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枝晶打碎或完全抑制枝晶的生长,然後直接进行流变铸造或制备半固态坯锭後,根据产品尺寸下料,再重新加热到半固态温度,然後进行成形加工。铝合金的半固态加工技术主要有三道工序:半固态坯料的制备、二次重熔和触变成形。触变成形作为半固态加工技术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影响半固态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着半固态成形件的组织和性能。自该技术被开发以来,已经历了30馀年的研究发展,并已召开了六次有关半固态的国际会议,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生产实用阶段。因为半固态成形技术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近终成形等优点,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对有色合金铸件高致密度、高强度、高可靠性、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等要求,因此倍受汽车制造厂商以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的重视。

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

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4-09-11T16:11:59.5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胡绵凯[导读] 我国的技术水平稍显落后,发展速度也较慢。但多年来的研究也让我们国家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绵凯摘要:如今随着中国的科研技术、制造技术还有工业生产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逐渐对各产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并逐渐呈现出轻量化和环保化的趋势。无论是汽车新能源的开发还是高速列车的提速和安全问题,我国都渴望寻求新的突破。除了技术的开发和设备的引进,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而且如今材料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学术角度来看,不管是对传统材 料的改进还是新型材料的开发,都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而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制坯技术的革新,半固态制坯这种新技术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1 世纪以来,半固态制坯技术已经开始慢慢被了解和使用,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在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的同时,也必定存在其固有的缺陷。而半固态制坯技术对材料的组织改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许可以在保证材料具有自身优点的同时,大幅度地改善在性能上的不足。 关键词:半固态;制坯技术;成形方法1.半固态技术1.1 半固态原理及优势半固态技术是指将材料利用加热到半固态状态下,形成一种固相与液相均匀混合的半固态组织,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其固相率,在该状态下进行加工成型的方法。经半固态处理后的组织有着良好晶粒形貌,在控制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不高,金属不易发生烧毁,同时能耗低,大大提高了合金的利用率。 1.2 半固态特点半固态合金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的特点流变性是指合金在加热到半固态的状态下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和变形。对于所有的流体,当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会产生摩擦力,阻碍形变的进行。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变化率。牛顿曾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过分析,随着速度变化率的增大,摩擦力也相应的提高,但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两者均成正比关系,若温度发生改变,则材料的粘度会随之变化,那么两者呈现出的关系则是非线性的。 触变性宏观上表现为流体合金在流动过程中剪切力对流体粘稠度的影响,受力时流体的粘稠度大于不受力时的粘稠度。 流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有两种状态:凝胶状态和溶胶状态。归根到底,触变性即是在两种状态之间彼此的变换,这是一个可逆过程。转换过程的演变取决于时间和机械强度。 2.半固态形变理论2.1 树枝晶搅拌断裂理论半固态制坯的核心在于生成非树枝晶的等轴晶,在材料处于半固态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搅拌处理,搅拌过程中,搅拌力度和速度越大,晶粒所承受的剪切力和来自液体的冲击也会越大,当力大于晶粒的强度极限时,晶粒就会发生断裂,断裂后的部分将作为核心重新形核,从而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组织。 2.2 树枝晶熔断理论在搅拌过程中,液体、搅拌工具、晶粒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并产生摩擦,摩擦过程会有热量的产生。当搅拌过于剧烈时,由于热量来不及扩散,固液组织中可能会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使树枝状的晶粒局部融化脱落,形成新的晶核而导致等轴晶的形成。 2.3 晶粒漂移和混合抑制理论当合金在电磁作用下进行搅拌时,晶粒由于机械作用而断裂的几率不大,晶粒断裂并不是改变晶粒形核状况的主要原因。 在强烈的搅拌作用下,合金的晶粒将发生大规模的移动和晶粒间的混合,这种现象的出现促使非均匀形核的产生,使固液相混合组织内部出现较多的新生晶核,降低了晶粒尺寸,抑制了晶粒的各向异性,使生成的晶粒具有较高的圆整度。 3.半固态制坯方法3.1 电磁搅拌法电磁搅拌法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在金属溶液外部附加了旋转磁场,使金属液发生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电流磁效应使金属液发生剧烈的搅拌而促使非树枝晶的形成。 液体的搅拌速度可通过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场的旋转速度共同控制。而旋转磁场的产生有两种方法:感应线圈两端通入交流电和永磁体在电机的配合下旋转。 电磁搅拌法的优势在于搅拌过程不需要使用搅拌工具(叶片或棒),可提高合金金属的纯度。另外被处理的金属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避免了气体的融入可减小成型过程中气孔的产生,减小坯料的缺陷。同时操作性强可控程度高,搅拌的速度可通过磁场强度和旋转速度控制,控制精确,范围广。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能耗大,制成的坯料造价高,不利于生产大规格构件。 3.2 机械搅拌法机械搅拌法是最古老且简单的搅拌方法,它区别于电磁搅拌法的是利用叶片旋转或搅拌棒来实现搅拌功能,形成非树枝晶的原理与电磁搅拌法类似,。合金的固相率的控制需要通过改变合金周围的环境温度来实现。剪切速度的大小则取决于搅拌工具的转动速度。 机械搅拌法的好处在于搅拌所需的装置比较简单,成本低、操作性强且容易控制。同样缺点也很明显,搅拌速度有限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搅拌环境难以密封,容易混入杂质和气体。 4.应用推广如今世界上半固态技术已得到认可和应用。美国最早着手研究该技术,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国家。在美国半固态技术主要用于汽车零件的生产,比如发动机的泵体。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国家,Stampal-Saa 公司曾为福特公司生产齿轮箱的箱盖和传动的摇臂。而日本则在钢铁行业、有色金属和重工业方面大力推广半固态成形技术,并不断与欧美国家展开交流和合作。 比之下,我国的技术水平稍显落后,发展速度也较慢。但多年来的研究也让我们国家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触变成形技术以小有成就,流变成形技术稍显乏力;而应用范围主要是Al、Mg、Pb 此类低熔点的合金;各类模拟软件也逐渐被开发中。 参考文献:[1]毛卫名.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2]谢水生,黄宏生.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3]毛卫名,赵爱民,钟雪友.半固态金属成形应用的新进展和前景展望[J][4]谢建新.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传感器的含义

1、传感器的定义 英文名称:transducer / sensor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2、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 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 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半固态成型技术

半固态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点,重点论述了搅拌、非搅拌浆料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触变、流变、注射成形工艺的特点,并阐述了半固态成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半固态成形技术原理浆料制备成形方法应用 1前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mgs提出了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SSM),就是金属在凝固过程中,进行剧烈搅拌,或控制固一液态温度区间,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固相组分的固液混合浆料(固相组分甚至可高达60%),这种半固态金属浆料具有流变特性,即半固态金属浆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易于通过普通加工方法制成产品,采用这种即非完全液态,又非完全固态的金属浆料加工成形的方法,就称为半固态成形技术。 2半固态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 2.1半固态组织的形成机理 2.1.1枝晶断裂机制 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当结晶开始时晶核是以枝晶方式生长的。在较低温度下结晶时,经搅拌的作用,晶粒之间将产生相互碰撞,由于剪切作用致使枝晶臂被打断,这些被打断的枝晶臂将促进形核,形成许多细小的晶粒。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小晶粒从蔷薇形结构将逐渐演化成更简单的球形结构。 2.1.2 枝晶熔断机制 在剧烈的搅拌下,晶粒被卷入高温区后,较长的枝晶臂容易被热流熔断,这是由于枝晶臂根部的直径要比其它部分小一些,而且二次枝晶臂根部的溶质含量要比它表面稍微高一些,因此枝晶臂根部的熔点要低一些,所以搅拌引起的热扰动容易使枝晶臂根部发生熔断。枝晶碎片在对流作用下,被带入熔体内部,作为新的长大核心而保存下来,晶粒逐渐转变为近球形。 2.1.3 晶粒漂移、混合—抑制机制 在搅拌的作用下,熔体内将产生强烈的混合对流,凝固过程是就在激烈运动的条件下进行,因而是一种动态的凝固过程。结晶过程是晶体的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强烈的对流使熔体温度均匀,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部分熔体温度都降到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一、传感器的定义 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传感器系统的原则框图示于图1-1,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 德国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传感器应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处理信号的电路部分。按这种理解,传感器还包含了信号成形器的电路部分。 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参阅图1-2(a))。 有源(a)和无源(b)传感器的信号流程 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精)

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 一、传感器的定义 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 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 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 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传感器系统的原则框图示于图1-1,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 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 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 德国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传感器应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处 理信号的电路部分。按这种理解,传感器还包含了信号成形器的电路部分。 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 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参阅图1-2(a))。 有源(a)和无源(b)传感器的信号流程 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 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 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 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 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 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铝合金半固态锻造工艺研究

铝合金半固态锻造工艺研究

————————————————————————————————作者:————————————————————————————————日期:

轻金属半固态模锻工艺研究 1、前言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金属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施加强烈的搅拌,可以打破传统的枝晶凝固模式,形成近球状的组织,从而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悬浮着一定球状或类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即半固态浆料,这种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触变性,采用这种既非液态又非完全固态的金属浆料跟常规加工方法如压铸、挤压、模锻等结合实现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为半固态金属加工(Semi-Solid MetalProcessing,简称SSM)。从理论上讲,凡具有两相区的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均可以实现半固态成形加工。该方法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成形加工技术,完全基于半固态金属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流变学性能,即触变性:当半固态金属坯料所受的剪切力不大时,坯料具有很高的粘度近似固态,可以方便地放置和搬运;而当受到较大剪切变形时,坯料便表现出较小的粘度可以像液态一样随意流动成形。但是采用具有枝晶状初生相组织的固—液混合体成形加工时,由于枝晶状组织的相互搭结、缠绕,变形阻力大,流动性很差,固液相极易分离,产生严重的热裂与宏观偏析。因此,半固态金属成形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相对于普通液态成形(如压力铸造或挤压铸造),由于半固态浆料中已有一半左右的固相存在而且温度低于液态金属近100℃,因此可以消除常规铸件固有的皮下气孔和疏松等缺陷,而且模具寿命成倍提高;相对于常规固态成形(如模锻或挤压),由于半固态浆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变形抗力极低,可以一次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减少了成形道次、模具投入及后续机加工量,而力学性能则与固态锻造相当。正是半固态金属锻造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近终成形等突出优点,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对有色合金铸件高致密度、高强度、高可靠性、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等要求,因此倍受汽车制造厂商以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的重视。 半固态金属锻造与半固态金属触变压铸实质上并无明显差别,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用半固态金属在锻造设备上加工成形。锻造半固态金属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进行,这使得一些传统锻造无法成形的形状复杂构件可以在半固态金属锻造方法来生产,其锻造设备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压力机两种。半固态锻造是将加热到半固态的坯料,在锻模中进行以压缩变形为主的模锻以获得所需形状、性能制品的加工方法。半固态锻造可以成形变形力较大的高固相率的半固态材料,并

传感器的分类_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得分类_传感器得原理与分类_传感器得定义与分类 传感器得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力学量、光学量、磁学量、几何学量、运动学量、流速与流量、液面、热学量、化学量、生物量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选择传感器、应用传感器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光栅式、热电式、压电式、红外、光纤、超声波、激光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研究、设计传感器,有利于对传感器得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3)按敏感材料不同分为半导体传感器、陶瓷传感器、石英传感器、光导纤推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有机材料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等。这种分类法可分出很多种类。 (4)按照传感器输出量得性质分为摸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其中数字传感器便干与计算机联用,且坑干扰性较强,例如脉冲盘式角度数字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传感器数字化就是今后得发展趋势。 (5)按应用场合不同分为工业用,农用、军用、医用、科研用、环保用与家电用传感器等。若按具体便用场合,还可分为汽车用、船舰用、飞机用、宇宙飞船用、防灾用传感器等。 (6)根据使用目得得不同,又可分为计测用、监视用,位查用、诊断用,控制用与分析用传感器等. 主要特点传感器得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得改造与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得经济增长点。微型化就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得,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主要功能常将传感器得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传感器(图1) 流体传感器——触觉?敏感元件得分类:?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与声等物理效应。?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得原理。 生物类,基于酶、抗体、与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与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敏感元件分46类)。 1)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技术就是随着光导纤维实用化与光通信技术得发展而形成得一门崭新得技术.光纤传感器与传统得各类传感 器相比有许多特点,如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绝缘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少,光路有可挠曲性,以及便于实现遥测等、 光纤传感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利用光纤本身得某种敏感特性或功能制成得传感器、称为功能型传感器;另一类就是光纤仅仅起传输光波得作用,必须在光纤端面或中间加装其她敏感元件才能构成传感器,称为传光型传感器。无论哪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都就是利用被测量得变化调制传输光光波得某一参数,使其随之变化,然后对已调制得光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被测量。 光纤传感器可以测量多种物理量、目前已经实用得光纤传感器可测量得物理量达70多种,因此光纤传感器具有广阔得发展前景、 2)红外传感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