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不少办公室里面都有扫描仪,不过这些扫描仪大多数都是用来OCR扫描文档的,就连相片也很少扫描,毕竟现在大家都在用数码相机了。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接触到一些底片的,譬如说原始幻灯胶片,还有就是一些反转片以及相片底片,当我们要把这些存放到电脑里面的时候,就会发现扫描仪根本起不了作用。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只有专门的底片扫描仪才可以把这些资料扫描进去。其实如果我们对扫描的质量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通过少许的“改造”来让我们的扫描仪扫描这些透明的底片哦!

扫描仪“投射扫描”的条件

1.光源

要为扫描仪添加上能够扫描底片的“投射扫描”功能,就必须解决光源问题,大家可不要以为把扫描仪盖子打开弄一盏灯在上面就可以了,扫描仪背面的光源强度必须足够,而且能够和扫描仪本身的光管移动同步,也就是说同时间之内只会照亮要进行扫描的部分。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光源呢?很简单,那就是玻璃放光镜子!只要你找来的镜子足够明亮,

那么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投射扫描需求了。

2.分辨率和色彩位数

一般底片体积都比较小,就拿35mm的普通胶卷来说,要把底片扫描成A4纸的大小,至少放大8倍,因此扫描仪分辨率至少在600×1200dpi或以上。另外由于底片、胶片等原稿之中图像的亮部和暗部对比很强,特别是幻灯片。因此需要扫描仪有很强的分辨明暗能力。而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越高,能反映的明暗层次就越多,动态范围也越大,要能够正常底片,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至少在24Bit或30Bit,如果想要不错的效果,扫描仪色彩位数至少有42Bit!

动手“改装”扫描仪

如果你的扫描仪符合上面提到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动手安装扫描仪了,首先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

1.要进行扫描的原稿:包括幻灯片(反转片),相片底片或者其他透射稿。

2.明亮的玻璃镜:尽量找一些崭新的镜子,看起来很明亮的,而且表面不能有划痕,要绝对光滑。

3.深色纸:要求是不反光也不透光,一般来说黑色的纸最符合要求了。

这张纸还不能太厚,不建议大家使用黑色的纸皮还有深蓝色的复写纸,因为前者太厚,后者在强光之下会透光的。

扫描之前我们在纸的中央挖一个洞,洞的大小要求和扫描的原稿一样,或者稍大些也可以。这样做是避免在扫描的时候旁边的光线透射进来,这些杂光会影响扫描之后图片的清晰度和色彩。如果你扫描的原稿大小不一,那么最好多准备几张这样的深色纸备用哦。

4.白色透光塑料片:这张塑料片除了要求没有杂色,光

滑之外,透光也是必需的,它的作用就是减弱从玻璃镜片上面反射回来的光线。

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开始动手:

第一步:把扫描仪的上盖掀起来或者拆掉。

第二步:按照图1的顺序首先把要扫描的底片放在扫描仪玻璃板上,然后将深色的纸覆盖在底片上,记住要在事先挖的洞中露出底片。

第三步:用白色透光的塑料片盖住底片,最后把镜子压在上面,再合上扫描仪的盖子。

第四步:注意看底片有没有放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扫描了,所有的工作都和扫描普通的稿件没有什么区别哦。

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扫描出透明底片,但是效果当然是比不上那些专业的底片扫描仪了,不过只要我们在某些方面多加注意,效果也会让我们很满意哦。首先就是玻璃板必须干净,一尘不染。其次就是底片要摆放扫描仪玻璃板的中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真。还有就是扫描仪上盖要压紧,

扫描软件中的设定要把扫描介质改成“透射”(正片或者负片)。最后就是一定要用高分辨率来扫描,越高越好哦!

小提示

透射扫描的原理

底片扫描,实际上就是透射扫描,一般扫描仪都是把光线照射到原稿上,然后通过反光镜组将产生的反射光反射到线性CCD中,接着CCD图像传感器根据反射光线强弱的不同转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经A/D转换处理,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产生一行图像数据。最后扫描仪将图像原稿一条线一条线拼凑起来就扫描完一幅图片了(如图2)。而底片、幻灯片在强光下面几乎是等于透明的,加上普通扫描仪CCD 的位置都是在原稿的下方,因此如果原稿是透明的,由于没有光线反射,普通扫描仪的CCD感光元件也就无法“感应”了。专业的底片扫描仪除了感光元件更加灵敏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光源是在图像传感器的“对岸”,光线可以在穿过底片等透明原稿之后在CCD上面成像。

高拍仪和扫描仪区别

高拍仪和扫描仪区别 高拍仪:它具有折叠式的超便捷设计,能完成一秒钟高速扫描,具有OCR文字识别功能,可以将扫描的图片识别转换成可编辑的word 文档。它还能进行拍照、录像、复印、网络无纸传真等操作。 扫描仪:是利用光电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以扫描方式将图形或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装置。扫描仪可分为三大类型:滚筒式扫描仪和平面扫描仪,近几年才有的笔式扫描仪、便携式扫描仪、馈纸式扫描仪、胶片扫描仪、底片扫描仪和名片扫描仪。 高拍仪和扫描仪有什么区别 普通的平板扫描仪一般体积都较大,不方便携带,使用过程中常遇到因文件大小、纸张的厚薄不同等情况导致扫描操作不便或者扫描速度慢的现象,而且传统的扫描仪只能扫描平面的文件,无法扫描立体的实物。高拍仪突破了传统扫描的局限,结合了复印、扫描、投影、拍照、录影、传真、邮件传递等用途,比传统扫描机具有更多用途。 1 、大小:高拍仪相对扫描仪来说要小巧,便携,有些款型可以随身携带。

2 、速度:扫描仪一般都需要预热,高拍仪则不需要,扫描速度更快。 3 、功能的一些差别 ( 1 )高拍仪可以进行ocr 文字识别 ( 2 )高拍仪的SDK 二次开发包 ( 3 )扫描时可以进行自动寻边 ( 4 )图像合并功能,将两张图片合在一起 ( 5 )去除灰底,可保持文档整洁 ( 6 ) PDF 转换 ( 7 )可自定义图片水印制作 高拍仪和扫描仪哪个好 传统的扫描仪一般体积比较大,不方便携带。在使用的过程

中也经常会因为文件大小,纸张厚薄等不同情况导致扫描操作不方便或者扫描速度慢的现象。而且传统的扫描仪只能扫描平面的文件,不能够扫描立体的实物。高拍仪突破了传统扫描的局限,结合了复印,投影,扫描,拍照,传真,邮件等用途,比传统的扫描机扫描速度更快,还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一机就可以处理日常,商务中的各种事务。提高办事效率。

自己动手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自己动手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2011-09-04 23:41:37 不少办公室里面都有扫描仪,不过这些扫描仪大多数都是用来OCR扫描文档的,就连相片也很少扫描,毕竟现在大家都在用数码相机了。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接触到一些底片的,譬如说原始幻灯胶片,还有就是一些反转片以及相片底片,当我们要把这些存放到电脑里面的时候,就会发现扫描仪根本起不了作用。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只有专门的底片扫描仪才可以把这些资料扫描进去。其实如果我们对扫描的质量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通过少许的“改造”来让我们的扫描仪扫描这些透明的底片哦! 小知识:透射扫描的原理 底片扫描,实际上就是透射扫描,一般扫描仪都是把光线照射到原稿上,然后通过反光镜组将产生的反射光反射到线性CCD中,接着CCD图像传感器根据反射光线强弱的不同转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经A/D转换处理,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产生一行图像数据。最后扫描仪将图像原稿一条线一条线拼凑起来就扫描完一幅图片了。而底片、幻灯片在强光下面几乎是等于透明的,加上普通扫描仪CCD的位置都是在原稿的下方,因此如果原稿是透明的,由于没有光线反射,普通扫描仪的CCD感光元件也就无法“感应”了。专业的底片扫描仪除了感光元件更加灵敏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光源是在图像传感器的“对岸”,光线可以在穿过底片等透明原稿之后在CCD上面成像。 扫描仪“投射扫描”的条件 1.光源 要为扫描仪添加上能够扫描底片的“投射扫描”功能,就必须解决光源问题,大家可不要以为把扫描仪盖子打开弄一盏灯在上面就可以了,扫描仪背面的光源强度必须足够,而且能够和扫描仪本身的光管移动同步,也就是说同时间之内只会照亮要进行扫描的部分。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光源呢?很简单,那就是玻璃放光镜子!只要你找来的镜子足够明亮,那么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投射扫描需求了。 2.分辨率和色彩位数 一般底片体积都比较小,就拿35mm的普通胶卷来说,如果要把一片小小的底片扫描成A4纸的大小,那么就至少是放大8倍,因此您的扫描仪分辨率至少在600*1200dpi或者以上。另外由于底片,胶片等原稿之中图像的亮部和暗部对比非常强,特别是幻灯片。因此需要扫描仪能够有很强的分辨明暗的能力。而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越高,能反映的明暗层次就越多,动态范围也越大,要能够正常底片,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至少在24Bit或者30Bit,如果想要不错的效果,那么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至少有42Bit哦! 动手“改装”扫描仪 如果你的扫描仪符合上述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动手安装扫描仪了,首先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 1.要进行扫描的原稿:包括幻灯片(反转片),照相底片或者其他透射稿。 2.明亮的玻璃镜:尽量找一些崭新的镜子,看起来很明亮的,而且表面不能有划痕,要绝对光滑。 3.深色纸:要求是不反光也不透光,一般来说黑色的纸最符合要求了。 这张纸还不能太厚,不建议大家使用黑色的纸皮还有深蓝色的复写纸,因为前者太厚,后者在强光之下会透光的。扫描之前我们在纸的中央挖一个洞,洞的大小要求和扫描的原稿一样,或者稍

底片的使用方法

底片的使用方法 1.前言 编制这一套“底片的使用方法”,不仅是为了便于生产线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此方法,更是为了对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内对于底片的使用方法的一个总结。 2.总则 “底片的使用方法”是以“能做出好板子”与“最大程度便于操作”为准则摸索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方法。其基本思路如下(注“→”表示“决定了”): 3.原理篇 3.1 板材缩涨 造成板材缩涨的因素会有很多,但在保证所有参数、物料等不变的前提下,都可用相关技巧与方法进行管控。详见“技巧篇” 3.2 底片缩涨 3.2.1 引起缩涨之要素 3.2.1.1 冲片时的经、纬方向; 3.2.1.2 若为棕片,在“翻制棕片”时的长、宽方向; 3.2.1.3 压膜时的先压长边或先压短边。 3.2.1.4 生产线上使用过程对线印及防焊底片的影响(长边、短边) 3.2.2 各要素之缩涨规律 3.2.2.1 冲片时:经向上平均拉长0.76mil/10inch;

纬向上平均拉长0.24mil/10inch; 3.2.2.2翻制棕片时:长方向平均拉长0.29mil/10inch;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21mil/10inch; 3.2.2.3压膜时:左、右方向平均拉长0.03mil/10inch;前、后方向平均拉长0.28mil/10inch。 3.2.2.4 生产使用过程中:防焊底片短边平均拉长0.79496mil/10inch;长边平均拉长0.7977mil/10inch;线印底片长边平均拉长0.94741mil/10inch;短边平均拉长0.801mil/10inch 3.2.3 实例 3.2.3.1 工作片时 3.2.3.1.1 径向为长方向时 3.2.3.1.1.1 压膜时先压长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03=0.79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28=0.52mil/10inch。 3.2.3.1.1.2 压膜时先压短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28=1.04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03=0.27mil/10inch。 3.2.3.1.2 径向为短方向时 3.2.3.1.2.1 压膜时先压长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03=0.27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28=1.04mil/10inch。 3.2.3.1.2.2 压膜时先压短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28=0.52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03=0.79mil/10inch。 3.2.3.2 棕片时 3.2.3.2.1 径向为长方向时 3.2.3.2.1.1 压膜时先压长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29+0.03=1.38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21+0.28=0.73mil/10inch。 3.2.3.2.1.2 压膜时先压短边时 长方向上平均拉长:0.76+0.29+0.28=1.33mil/10inch; 短方向上平均拉长:0.24+0.21+0.03=0.48mil/10inch。 3.2.3.2.2 径向为短方向时

各种胶卷特性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 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

VueScan扫描彩色负片方法

VueScan扫描彩色负片方法 扫描彩色负片,除了原厂软件外,还可以用VueScan。步骤虽然繁琐一些,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步。 从电脑安装VueScan 后开始。 第一步:硬件设置与参数。 1)输入扫描仪和胶卷类型。 2)设置去画面内杂点的参数:滤镜页面中,红外除尘与降颗粒的预置值为零。红外除尘不选是浪费功能,可选轻微或者中度。降颗粒参数可以不动。在第二张图中,扫描次数Number of passes 选2,实际上是扫三遍。扫描次数越多,噪点就越少,条纹现象就越轻。 3)输入输出格式:选48 bit RGB 彩色模式,以配合打印机。输出选TIFF file 文件,使PS时无损失。 第二步:片基与中性色。 片基色:在色彩Color 页面,预览底片。选择照片后,平行移动蚂蚁线,使其框定底片间

隔。然后在Input 页面,锁定片基颜色Lock film base color ,片基三原色数值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取不同的位置或多扫描一次,片基值的比率或密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时需要与经验值比较,以决定取舍。 存片基色参数:把正确的片基参数,写上底片类型,拍摄地点存盘,以便查找。

中性色:用鼠标右键点击预览图内的灰白物体,页面上中性红Neutral red 与中型蓝Neutral blue 的数值随之变化。在找不到纯灰白物时,可找类似物体代替。

第三步:黑白点与色亮度。 亮度Brightness 及黑白点black point White point 。缺省值:白点为0,黑点与亮度为1。 有三种方法,可结合选用: 1).凭感觉调整:VueScan 的预示图色彩比较准确。所以,可以直观预览图调整。先调亮度至明暗适中。再分别调黑点使暗处的细节接近消失。调白点使高光的细节接近消失。凭感觉调图片不失乐趣,缺点是色彩感疲劳后易不准确。 2).对PS没有把握,要求扫出基本不用PS的图形:调亮度及黑白点,除去预览直方图中曲线两端波脚的几分之一。如果想要大反差图像,就干脆截去多波峰曲线两端的下降部分。由于在Vuescan 里,曲线两端之外是非线性衰减的,并不是全黑全白。所以高低光仍有一些层次。PS时几乎不用调整。 3).细节比较多的图像:调亮度黑白点及中性色,使预览直方图中三原色的曲线两端都保持完整。得到略灰而偏色的全谱图像,在PS的时候有最大的调整余地。

用数码相机或普通扫描仪翻拍底片全攻略

一、用普通扫描仪扫描法 现在许多家庭都有电脑和打印机,家用最实惠的是彩色喷墨一体机,具备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功能。扫描底片需要透射型的扫描仪,但是普通的扫描仪是反射型的,只能扫描照片,不能扫描胶片。我们可以利用透扫的原理,配合均匀的光源,达到扫描底片的目的。 1、扫前准备 电脑、普通扫描仪、荧光台灯、镜子、高透明度的玻璃、白纸和需要扫描的底片。 2、镜子反光扫描法 打开扫描仪上盖,将需要扫描的胶片放到扫描台的玻璃上,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一面镜子,把镜子面朝下压到底片上,当扫描头经过底片时,光束打到镜子上,反射回来,成为透射光,就能将底片的内容扫描出来了。效果可能不如正规的底片扫描仪。 3、荧光灯源扫描法 打开扫描仪上盖,将要扫描的胶片放到扫描仪的玻璃台上,压上高透明玻璃,玻璃上面放上白纸,白纸上面用双管荧光等照射,当扫描头经过底片时,台灯的光线投过底片,形成透射光,就扫描出来了。 说明两点:加一层高透明玻璃的原因是,一来可以使胶片平整贴到扫描台上,因为胶片拱起时,扫描出来的图像会有虚影现象;二来可以使扫描出来图像没有背景的纹理和灰尘,便于后期处理,因为距离可以使背景虚化。加白纸作用是将荧光灯光线均匀柔化,使胶片受光均匀,以获得较好的扫描效果。 二、用数码相机翻拍法 1、翻拍前期准备:数码相机,多灯管荧光台灯或观片台,三脚架、两个相同高度瓶子,白纸巾等。 2、翻拍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底片放在观片台等发光的平台上,拍摄,再对出片进行后期处理。但专业的观片台不便宜,我们可以利用荧光台灯。在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不论是专业的观片台,还是这种普通的荧光台灯,要翻拍底片,最好要让底片距离台面有一定的高度。道理很简单,当你底片贴着台面的时候,透过它可以看到台面的纹理、灰尘等等,但距离一定高度之后,背景可以得到虚化,底片的内容就不会被混杂,可以得到很纯粹的画面。 3、将荧光台灯朝上打开,放两个同样高度的瓶子,荧光灯上面垫了一层白巾纸,目的是柔化一下光源,使胶片可以更均匀受光。如果不垫那个盒子,就会看见面巾纸的纤维和胶片画面混杂在一起。使用观片台或者本身灯罩就有柔光效果的可以忽略。胶片本身要平,像那种卷起来存放,翘着的就比较难翻拍了。建议大家将胶片都压平整再翻拍。

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

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 来源:葛原的日志 旁轴经典之一:康泰时G2 康泰时(contax)G2是旁轴联动测距相机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由蔡司和京瓷合作在日本复活康泰时品牌之后在1994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动对焦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G1的后继产品。以G1为初代的G系统包括先后两代机身和6只变焦1只定焦一共七只镜头,包括1994年伴随G1推出的T* hologon 16mm/f8,T* biogon 28mm/f 2.8,T* planar 45mm/f2,T* sonnar 90mm/f2.8,1996年伴随G2推出的T* planar 35mm/f2,T* 21mm/f2.8,最后还在1999年推出了一支在旁轴上很少见的变焦镜头Vario sonnar T* 35-70mm/f3.5-5.6,这些镜头的素质经过长久以来用户和爱好者们的验证,是极为出色的,更可贵的是,价格都非常平易近人。

康泰时G2 作为一部自动对焦的旁轴相机,Contax G2在易用性和方便性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它坚固的钛机身之内包含了自动对焦,4Fps的自动卷片,1/6000秒的快门,多重曝光,包围曝光,曝光补偿,TTL闪光/测光等等功能,凡是摄影师最需要的,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同时,G2的过片和快门声音都很轻微,除非在极为安静的环境中仔细侧耳倾听,否则,你一定会忽略到它在工作时候的声音的,这对于在某些极限状况下接近被摄者拍摄极为有用。

康泰时G2 G2的机身采用了钛外壳和铝合金骨架,保时捷和蔡司的合作保证了G2拥有着非常优秀的人机工效界面,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使用单手完成几乎所有功能及调节的相机(莱卡M系列就不能单手操作,要手动对焦的),操控性堪称完美。

如何使用SM加Lightlid透扫适配器扫描好胶片

提高SM4850加Lightlid 35透扫适配器扫描底片效果的方法 一、 需要安装的程序 扫描仪的随机驱动Scanwizard 5 软件,本身包含有对Lightlid 35透扫适配器的支持,但是为了提高扫描胶片的效果,MICROTEK特别开发了“LightLid 35 Calibrator”的软件,专门用来对附加在扫描仪上的Lightlid 35透扫适配器进行色彩的校正。 所以使用Lightlid 35透扫适配器的用户,需要在安装Scanwizard 5后,再安装LightLid 35 Calibrator的软件。该软件在扫描仪驱动光盘上有,在根目录或者“Driver”目录下面。具体可参考下图。 其中的“LightLid 35 Calibrator V1.02P”是简体中文版本,“LL35Calib”是英文版本的软件。 LightLid 35 Calibrator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一路安装下去就可以,没有什么选项要选择。只是注意, 1. 该软件必须在Scanwizard 5软件安装完毕,重新启动后,计算机已 经认出扫描仪,并能驱动扫描仪的条件下再安装。 2. 该软件的安装程序setup.exe文件所在的位置,并没有出现在驱动 光盘的自动播放画面中,需要用户在“我的电脑”内选择打开“驱 动光盘”才能找到。 二、 使用胶片扫描功能前,应该使用LightLid 35 Calibrator软件做校准。 1. 运行“开始”“程序”“Microtek ScanWizard 5 for windows”内,的LightLid 35 Calibrator如图:

2. 根据出现的画面,进行操作。 在点击“校正”按钮后,用户可以看到Lightlid 35透扫适配器内的灯点亮,并且玻璃平台内的扫描仪镜头组件会有动作。 3. 等待画面出现下图,表示整个的校正过程结束。 4.使用的注意点: 建议用户使用该校正软件,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克服灯管刚点亮,亮度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普通扫描仪一样可以底片扫描 不少办公室里面都有扫描仪,不过这些扫描仪大多数都是用来OCR扫描文档的,就连相片也很少扫描,毕竟现在大家都在用数码相机了。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接触到一些底片的,譬如说原始幻灯胶片,还有就是一些反转片以及相片底片,当我们要把这些存放到电脑里面的时候,就会发现扫描仪根本起不了作用。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只有专门的底片扫描仪才可以把这些资料扫描进去。其实如果我们对扫描的质量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通过少许的“改造”来让我们的扫描仪扫描这些透明的底片哦! 扫描仪“投射扫描”的条件 1.光源 要为扫描仪添加上能够扫描底片的“投射扫描”功能,就必须解决光源问题,大家可不要以为把扫描仪盖子打开弄一盏灯在上面就可以了,扫描仪背面的光源强度必须足够,而且能够和扫描仪本身的光管移动同步,也就是说同时间之内只会照亮要进行扫描的部分。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光源呢?很简单,那就是玻璃放光镜子!只要你找来的镜子足够明亮,

那么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投射扫描需求了。 2.分辨率和色彩位数 一般底片体积都比较小,就拿35mm的普通胶卷来说,要把底片扫描成A4纸的大小,至少放大8倍,因此扫描仪分辨率至少在600×1200dpi或以上。另外由于底片、胶片等原稿之中图像的亮部和暗部对比很强,特别是幻灯片。因此需要扫描仪有很强的分辨明暗能力。而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越高,能反映的明暗层次就越多,动态范围也越大,要能够正常底片,扫描仪的色彩位数至少在24Bit或30Bit,如果想要不错的效果,扫描仪色彩位数至少有42Bit! 动手“改装”扫描仪 如果你的扫描仪符合上面提到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动手安装扫描仪了,首先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 1.要进行扫描的原稿:包括幻灯片(反转片),相片底片或者其他透射稿。 2.明亮的玻璃镜:尽量找一些崭新的镜子,看起来很明亮的,而且表面不能有划痕,要绝对光滑。 3.深色纸:要求是不反光也不透光,一般来说黑色的纸最符合要求了。 这张纸还不能太厚,不建议大家使用黑色的纸皮还有深蓝色的复写纸,因为前者太厚,后者在强光之下会透光的。

常用胶卷特性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方便大家查阅 来源:张笑的日志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宽容度低,表现粉红和雪景极佳,黄色饱和度低,配合偏黄的镜头也无妨,蓝色偏青,对绿色过于灵敏容易过曝失色,传说是灯光片,其倒易律应该是为高速快门曝光特别优化过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价格低廉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转片冲扫不便宜,对曝光要求精确严格,适合风景和商业,宽容度低不适合作后期调整,EB3就尽量少用了。

底片扫描技巧1

使用扫描仪扫描照片也许是你经常需要做的工作,千万不要以为这项工作只是把照片放在扫描仪上,执行扫描命令后就完事了,因为这样扫描出的照片可能会有很多瑕疵。如果要使照片扫描出的效果更加完美,就得掌握一些技巧。 选择质量“更好”的照片 好的扫描设置技巧与图像处理软件都很难使扫描出的照片质量高于原稿。首先,照片的清晰度与洁净度不同,扫描的效果会有很大差距。如果照片的图像清晰自然,所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如果照片的清晰度过低,扫描出的图像就会细节模糊,给人焦距不准的感觉。 在照片冲扩方面,采用光纸放大的照片比使用绒纸放大的扫描效果更理想,绒纸表面的微小颗粒将会产生散射而损失一部分反射光,最终导致画面信息的损失,在画面的暗处部分尤其严重,将造成大量的层次和细节丢失。在普通扫描仪上,绒纸上的颗粒会明显地出现在扫描结果中。 选择高效扫描仪 选择应用ICE技术的扫描仪能够很好地解决照片扫描后的折痕和污渍问题。ICE是一种结合硬件和软件智能运作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 采用Digital ICE技术的扫描仪,在扫描时除了会分别扫描R、G、B三个色彩通道外,还附加了一个扫描通道,即D通道(Defect channel)。这种扫描仪能通过光电技术自动侦测图像表面的灰尘、污渍和折痕,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D通道中,然后在图像合成时修复图像中的各种缺陷。通过Digital ICE技术转换和处理输出的RGB图像完全还原真实色彩,不仅很好地修复了照片,而且丝毫不降低图像本身的画质,还能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设置合适的分辨率 对照片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后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在提高扫描分辨率的同时,会把照片上的一些肉眼难以看出的颗粒以及照片表面的破损都扫描进去,扫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尤其是放大后的效果更是不忍目睹。主要表现是“噪点”很多,边缘粗糙,而且在平滑的地方也能明显感觉到照片的颗粒感。因此在扫描时片面追求高分辨率会得不偿失。

黑白胶片的种类

黑白胶片的种类、结构、性能与选择 一、黑白胶片的种类 因黑白胶片的品种,型号和规格众多,所以无统一的分类方 法,黑白胶片有按尺寸规格分类的,如120、135、127,620等,有按感色性能分类的,如全色片、正色片(亦称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线片等,有按感光度分类的,如高速片(快片)、中速片,低速片(慢片):有按形态分类的,如硬片(干版)与软片,散页片与卷装片等,有按用途分类的,如专业摄影用片和一般摄影用片,专业摄影用片又可分为新闻片,电影片、电视片、工业片、医用片、般空片、传真片、缩微片、复制片、印刷片等。在按尺寸规格分类的胶片中,最常用的是120和135两种。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它可以拍摄6x 9厘米的底片画面8张,6x 6厘米的底片画面12张,4.5x 6厘米的底片画面16张。 135胶卷亦称35毫米胶卷(指胶片宽度而言),也有人称电影胶卷。它的长度一般为163~170厘米,宽度为3.5匣米。这种胶卷的两边有规则排列的片孔(亦称齿孔),一般可拍摄2.4x 3.6厘米的底片画面36张。 二,黑白胶片的结构 摄影用的黑白胶片,由保护层、感光乳剂层、结合层,片基和防光晕层构成。120~135胶卷在结构上基本上是一样的(图一)。 保护层:是涂在感光乳剂层上面的一层透明胶质,起着保护乳剂层的作用。 感光乳剂层:感光乳剂层的主要成份是用相明胶和卤化银。一般是将溴化银(AgBr)、氯化银(Agci)或碘化银(Agi)的晶体颗粒,调入照相明胶中,尔后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形成感光乳剂层。它不仅起着感光的作用,而且乳剂层中卤化银颗粒的形状及其大 小、分布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照相性能。在乳剂层中,除了明胶和卤化银晶体之外,还往往含有一些微量的化学补加剂。这些化学药品在乳剂中虽然含量很少,但却能对胶片的照相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乳剂层的厚度随胶片品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5—25微米范围内。 片基,是乳剂层的支持体,用以加强胶片的物理机械强度。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三醋酸纤维素片基,简称醋酸片基,它没有易燃的缺点,又被称为安全片基。 结合层:是涂在片基正面的一层明胶或树酯底层,它的作用是增强乳剂层对片基的附着力,防止后期加工冲洗时发生脱膜现象。 防光晕层:是在片基背面的一层能防止光晕现象(图二)和防止静电及防止卷曲的涂层。黑白片多采用绿色或蓝紫色涂层,这些颜色在后期加工冲洗中均会自行褪去。 有的135黑白胶卷的片基染成灰色,有一定的密度要求,能起到防止光晕的作用,显影后亦不会退色,俗称“灰片基”。它的背面涂有假漆层(见图一),起防止静电和卷曲的作用。 三、黑白胶片的主要照相性能 直接决定和影响照相影象质量的因素统称为胶片的照相性能,主要包括:感光度、密度,灰雾、反差、宽容度、感色性、解象力和保存性。 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线作用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胶片,可以在光线比较暗的场合下拍摄,感光度低的胶片,在拍摄时则要求有较亮的照明条件。因此,感光度是衡量胶片照相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各国生产的感光材料,由于各自的计算方法不同,在感光度的标志上也不一样。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有德国的“定”制(D IN)和美国的ASA制,我国则采用’‘GB”制(与定制相当,如GB21’相当于21DI N)。国产胶片每差3度,曝光量约相差一倍。 密度:是指胶片曝光显影后画面上所显现的变黑程度。这种黑化程度,不仅取决于乳剂中卤化银颗粒本身的的特性,而且曝光量的多少及显影程度都对画面所形成的密度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密度以字母D表示,对某一种胶片来说,都有它自己的最大密度值(Dmax)。即在增加曝光量和显影时间的情况下,胶片的密度在上升到某一最大值后就再也不会升高了,这个最大值就是该胶片的最大密度。 灰雾:是指胶片上没有经过曝光的部分,在显影加工后也会有部分的金属银被还原出来,形成一定的密度(一般低于0.2),这种密度叫作灰雾密度(以D表示)。对于任何品种的胶片来说,它的灰雾密度都是越低越好。当胶片的灰雾密度超过一定限度 后,这种胶片就报废而不能使用了。 反差和反差系数:反差是指被摄体或影象画面中明暗差别的程度(亦称“对比度”,“软硬度”)。黑白分明的,即明暗度差别大的,我们称反差大或反差强,亦可称之为‘硬“反之,明暗度区别不大的,称为反差小或反差弱,亦可称之为“软”。反差系数亦用Y(格玛)值表示,是指影象反差与被摄物反差之比,即反差系数=影象反差/被摄物反差。如果胶片上影象的反差与被摄物反差一致,说明该胶片的反差系数等于1,如果影象反差比被摄物反差小,则说明该胶片反差系数小于1,反之,则大于1。我们平常使用的全色胶片,反差系数一般都小于1,约在0.6-0.85之间。这样的胶片有较大的宽容度,能较逼真地表现出原景物的层次。掌握好胶片的反差系数,对正确控制影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宽容度:,是指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能将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确记录下来的胶片,我们称其宽容度大,反之,则宽容度小。一般来说,胶片的宽容度与它的感光度、反差系数有关。

如何扫描底片

如何扫描底片 最近一个朋友来玩,看到我的Microtek X12ELU很是羡慕,特别是另附的LightLid35胶片透射适配器能扫描底片,而他的C6大眼睛却不行。现在,虽然市场上家用扫描仪已经很便宜了,但大都不能进行透射稿的扫描,特别是CIS结构的,这使得不少想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特别是反转片和幻灯片)输入电脑及网络与大家分享的朋友感到非常遗憾。在较早也曾看见过一些高手用自制道具对不能进行透扫的扫描仪进行扫描,但有些制作略显复杂了一些。两年前我用的也是C6,当时经过了反复试验,也能够进行透射稿的扫描,并且非常简单,扫描的效果也不错,CCD和CIS的扫描仪都可以试一试。趁此机会写成文章,也许可以给需要的朋友一些提示。 其实,透射稿适配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光源来

替代扫描仪原来的上盖,把扫描光源由稿件下方移到稿件上方,让透射过稿件的光线经过镜头和数个反射镜成像在CCD 表面。根据光源的类型和扫描方式不同,透射稿适配器又可以分为光源移动式和光源固定式两种。前者厚重的的上盖像是一个倒扣的扫描仪,扫描透射片时,透射稿适配器中的灯管通过扫描仪与下面的成像部件同步运行,一起扫过整个幅面,获得透射光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式扫描仪中原有的光源不会发光,以免透射稿表面的反光影响扫描效果。而固定式的透射稿适配器就像一个发出均匀光线的小日光灯,仅仅照亮整个扫描区域,让成像部分读取透射稿的信息。以Microtek的LightLid透射扫描设备为例,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传动部件,包含两根冷阴极灯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通过下面的白色材料使得它们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 相比反射稿扫描,透射稿件扫描对扫描设备的要求比较苛刻。首先,透射稿件的一个特点是对扫描设备的分辨率要求颇高。以透射稿中最为常见的35毫米底片为例,它的图像面积非常小,只有36mm×24mm,所以信息密度很高。要想把它打印成A4幅面,相当于放大8倍,这就要求扫描仪具有相当高的光学分辨率,所以至少要求扫描仪的分辨率在600×1200dpi以上。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 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转片冲扫不便宜,对曝光要求精确严格,适合风景和商业,宽容度低不适合作后期调整,E B3就尽量少用了。

智能胶片扫描仪及其扫描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及其扫描方法,其智能胶片扫描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机箱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有电脑,机箱的顶部设置有散光灯平台,所述机箱的顶部螺纹固定有两个玻璃合页,机箱通过两个玻璃合页铰接有倾斜设置的玻璃平台,玻璃平台上固定套设有回形架。本技术便于将老旧的胶片扫描转换成数字方式保存,能够防止老照片经常翻动曝光和环境潮湿等导致的失真,达到能够便于长期保存及节省放置空间,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前后左右多位置调节侧补光灯的位置,便于调节镜头的水平位置和高度,达到方便使用中精确扫描,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要求

1.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1),机箱(1)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有电脑,机箱(1)的顶部设置有散光灯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顶部螺纹固定有两个玻璃合页(3),机箱(1)通过两个玻璃合页(3)铰接有倾斜设置的玻璃平台(5),玻璃平台(5)上固定套设有回形架,回形架的底部与机箱(1)的顶部之间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助力器(4),玻璃平台(5)位于两个助力器(4)之间,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灯滑轨(13),机箱(1)位于两个侧灯滑轨(13)之间,两个侧灯滑轨(13)上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U形侧灯架(15)和第二U形侧灯架(7),第一U形侧灯架(15)和第二U形侧灯架(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侧灯调节器(14),两个侧灯调节器(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侧补光灯(6),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立柱(12),且机台立柱(12)上滑动套设有升降平台(11),机台立柱(12)的两侧均设置有平台臂(10),升降平台(11)滑动套设在两个平台臂(10)上,升降平台(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对应的平台臂(10)相配合的调节旋钮(16),两个平台臂(10)之间螺纹紧固有同一个位于升降平台(11)外的镜头调节器(9),镜头调节器(9)远离升降平台(11)的一侧连接有镜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臂(10)的底部嵌装有齿条,两个调节旋钮(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升降平台(11)内并固定连接有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升降平台(11)转动套设在两个转轴上,调节旋钮(16)通过对应的转轴和齿轮能够控制齿条和平台臂(10)左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侧灯架(15)和第二U形侧灯架(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侧灯角度调节器(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对应的T形滑轨滑动连接的T形滑槽,T形滑轨的一侧接触有紧固螺栓,第一滑块的一侧设有螺纹孔,紧固螺栓位于对应的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侧灯架(15)和第二U形侧灯架(7)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导槽,T形导槽与对应的侧灯滑轨(13)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片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器(4)为电动伸缩杆。

扫描仪的使用实验

实验扫描仪的使用 扫描仪(Scanner)是一种高精度的光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将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的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是继键盘和鼠标之后的第三代计算机输入设备。 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连接方法 2.熟练掌握扫描仪的操作方法 3.初步学会常用OCR软件的使用。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设备: 1.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可连接Internet 2.扫描仪一台 实验内容: 1.扫描仪认识 实验前网上搜索学习有关扫描仪的相关知识。 2.扫描仪的连接 实验现场查看扫描仪的连接和驱动程序安装情况。 3.扫描仪的操作方法 实验前根据自己的专业准备几张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证书或书的封面和内页。在扫描操作过程中,要求使用到扫描仪进行如下操作: 1)黑白图片或灰度图片的扫描 2)彩色图片的扫描 3)文字的识别 实验指南: 详见附件:扫描仪实验指南 预习与思考: 认真阅读实验指南,按实验内容要求准备几张制作课件的图片、证书或书的封面和内页。按具体实验安排进行操作。 实验数据: 1)黑白图片或灰度图片的扫描

1、简述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2、简述通过扫描仪将媒体(如课本,报纸或杂志等)上的文字扫描成可编辑文本文件的操作步骤。 3、扫描仪有哪些性能指标?使用扫描仪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报告必须认真填写,书写工整。 2. 实验名称按本指导书给出的实验名称填写 3. 实验日期按实际进行实验的日期进行填写,不得错写或漏写 4.实验目的按本指导书给出实验目的填写,不得自行编造。 5.实验步骤必须详细,包括设置了哪些参数,出现了什么结果等。不得跳步或笼统填写。 6.实验报告上交前由班长把关,对书写不符合以上要求及书写不认真、潦草者打回重新填写。

射线检测底片扫描数字化存储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9792623.html, 射线检测底片扫描数字化存储技术 作者:刘钊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射线底片作为建设工程重要实物资料需要长期保存,受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的 影响很大,容易产生粘连、药膜脱落和氧化等情况,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射线底片扫描可对底片进行数字化存储,实现永久保存,快速远程检索,方便管理。 关键词:射线检测;底片扫描;特点;技术 1 射线底片扫描的应用 建设工程竣工组卷归档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查工程建设全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无损检测作为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全面、真实地收集整理竣工资料,做好归档工作,为工程溯源做好保障。其中,射线底片是无损检测主要的实物工作量,在溯源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对射线底片进行完整、妥善保管。 已经曝光的射线底片对保存条件的温度和湿度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档案室应当防止强光线对底片的长时间直接照射。为避免残留硫代硫酸盐形成污点,要求温度不能持续高于38℃。相对湿度长期超过60%的情况下可能会破坏乳化层并引起粘连,直接损坏底片,低湿则可能引起乳胶粘结,造成边缘剥落、起层或乳胶裂纹等问题,一般要求环境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 随着油气等建设工程的投资加大,工程的安全、质量备受关注,射线检测仍是最主要、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无损检测单位的存档资料按照规定需要至少保存7年,档案室的纸质和实物档案存档量逐渐递增,给保存、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中广泛应用电子存档的办法,作为纸质档案的补充要求。射线底片扫描技术为底片数字化存储管理带来了解决方案。目前很多建设单位要求工程交工存档的同时提供射线底片扫描的电子档案,实物与电子档案双向保存,以便于后期开展快速查询、远程读取和抽查工作。 2 底片扫描原理与系统结构 射线底片扫描的基本原理是将底片作为景物图像利用计算机扫描器扫描,数字化处理后,把底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进而在电脑显示器上通过读图软件显示的过程。 射线底片扫描系统主要由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组成。硬件结构包括底片扫描数字化仪和计算机,通过硬件设备将底片图像扫描,数字化处理,进而实现光电转换,图像取样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全套系统可以扩充配备激光打印机,实现扫描、转换、记录、存储和打印一系列过程。软件结构主要包括底片扫描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存储输出模块。底片扫描模块将底片

胶印机台看样的方法与技巧

胶印机台看样的方法与技巧 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工程系余节约 从原稿到印刷品的复制过程,一般要分为扫描分色、输出底片并晒版和印刷三个阶段来完成的。其中印刷过程是保证正确复制的最后的、关键性的步骤。其原因在于:首先,影响印刷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多而复杂,是印刷材料、印刷机械和印刷工艺等各个方面的集中表现。尤其是其中有些因素在印刷过程中还是动态的变量,如油墨乳化、油墨温度、纸张含水量、印版磨损、橡皮布起脏等,需要操作人员随时对发生的变化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印刷复制质量的稳定性。其次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复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印前部分的分色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使原本很复杂的阶调、灰平衡和色彩的校正和控制变得容易,而且可以得到很理想的效果。输出底片和晒版的过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设备和材料,工艺方面相对比较简单。印刷过程的复杂性和质量控制技术相对落后,通常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频繁地视觉评估或仪器检测,来分析比较印张色和样本色在视觉效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及时调节印刷机使它们相匹配并保持稳定。正确地分析比较印张和样本的颜色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条件。这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国内大多数的印刷厂还是单纯依靠操作人员的视觉评估来比较颜色,视觉评估有它的好处:一是印刷品始终是给人看的,人们的主观爱好有一定的共同性。二是从原稿到印刷品在色域和反差一般都要受到压缩,即使是从打样样张到印刷品由于生产材料和工艺的标准化做得不好,使得印刷品的颜色不能和原稿、样张匹配,也必须结合人们的主观感受来评估印刷质量。但依靠视觉评估来检查、分析印刷品,具有局限性,容易受外在的环境、操作人员的能力和主观感受的不稳定性影响。本文就讨论一下胶印机台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达到更准确地对印刷品进行评估的目的。 一、注意光源问题 反射印刷品的颜色是对照射它的光源的光的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印刷品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评估反射印刷品的标准光源是D65标准光源,光源的显色性要求不少于80%。光源的显色性对于评价色彩是极其重要的,有条件的工厂应尽量采用显色性高的人造光源作为印刷看样台的照明光源,但目前的印刷生产中最普遍使用的还是日光灯,因为日光灯省电、方便。但日光灯显色性约在80%,只能勉强满足要求。 光源的照度范围要求在500—1500Lx 之间,照度的均匀程度要大于80%以上,要求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光源照度的大小虽然并不影响色彩的呈现,但是光源的光照射在印刷品的墨膜上,首先会在比较平滑的墨膜表层产生镜面反射,这种反射光还没有经过墨膜的选择性吸收,反射的是光源的白光,不呈现印刷品的颜色。当有较多的表层墨膜的镜面反射光进入眼睛时,就干扰了人眼对经过墨膜选择性吸收后从纸张表面反射的有色光的评估,尤其影响对明度的评估。当光源的照度较大时,会有更多的第一表面的镜面反射光干扰视觉评估。当印刷大面积底色时,我们很看重底色是否均匀。在印刷油墨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底色是否均匀的主要因素是墨层的厚度是否相同所引起的底色深浅是否一致问题,而第一表面的镜面反射白光对明度的评价影响较大,因此印刷大面积底色时,适宜让光源的照度低一些。但印刷过程中我们还频繁地需要检查印刷品的细节问题,如套准、起脏、和网点是否变形等,需要在较高的照度下才能看得清楚,因此光源最好由多个开关控制,分别为观察细节和辨色时提供不同的照度。看样台使用的日光灯要注意及时更新,因为日光灯用太久了,照度和色温都会发生变化,不能让日光灯使用到点不亮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